标题: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二十 内容: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二十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如青琉璃最胜最妙。 彼香台阁周匝。 所有最胜天花彼等不种。 以菩萨业报力故。 自然出生彼台阁中。 复有最胜最上妙鬘。 间错围绕周匝四边。 彼等一切于彼处所皆现出生。 以菩萨往昔业果报故。 彼台阁中。 有十千数妙净食名具足威力。 天等世中。 无有如是众生生是食力。 唯除菩萨。 世间无有如是喜者。 世间无有如是乐者。 若彼台阁中先无有者。 以彼菩萨往昔业报力故。 然彼台中。 自然如是成就具足。 内外善成如是柔软。 譬如迦真隣提衣。 此是非分说喻。 彼宝台阁菩萨所住。 价直三千大千世界。 及诸天人等一切所有。 尔时菩萨。 以往昔业报力故。 作如是念。 菩萨决定当生人间。 生已出家。 决定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生家中若在右脇中。 于彼之处。 先须有此宝庄严阁母右脇中。 又彼菩萨从兜率天降神下已。 在台阁宝床榻中结加趺坐。 其母梦见大白象龙入普处念。 彼如是坐已。 帝释天王及四大天王。 二十八部大夜叉主。 有一夜叉种姓。 名曰密主金刚。 执手夜叉所生。 彼知菩萨在母右脇。 恒常随顺亲近守护。 及四天王常逐菩萨随顺守护。 复有四守菩提道场妇女神天。 所谓一名郁丘梨。 二名目丘梨。 三名陀婆阇。 四名颇罗颇婆帝。 是等四神。 知彼菩萨在母胎内常来守护。 而彼帝释天王共五百天王。 亦知菩萨在母胎中。 常随后住亲近守护。 其梵天王娑婆世界主。 乃至三千大千中所有神天威德势力。 皆悉将与彼菩萨身安置而住。 复次菩萨在母胎内。 其身譬如大山顶处。 夜闇之时有大火聚。 彼能照见一由旬内。 亦能照见乃至四由旬内。 如是如是。 菩萨在母胎中。 身相如是成就具足。 可意端正甚可瞻覩。 彼之菩萨。 在彼妙香楼阁之上结加趺坐。 如净琉璃藏真金色。 彼菩萨母。 亦见菩萨在母胎中。 譬如从大云聚出于闪电曜大光明。 如是如是。 菩萨在母胎中。 以大威势以功德色力。 照彼香楼阁已。 复照第二大宝楼阁。 照彼第二宝辇舆已。 普照母身。 普照一切母身体已。 复照母座照彼座已。 复照一切诸宝宫殿。 既照一切诸宫殿已。 从下出光照于东方。 南西北方皆悉遍照。 菩萨在母胎中。 周匝一拘卢奢也。 以功德威力及以色力皆悉遍照。 时四天王及二十八部大鬼神等。 时共五百夜叉周匝围绕。 日初分时欲见菩萨。 故来诣彼所。 是时菩萨在母胎中。 先举右手而共议论。 其菩萨母。 亦见菩萨在右脇内如真金形。 申手转时。 徐举手时。 安置手时。 而四大天王欲还本处。 菩萨及菩萨母围绕三匝。 菩萨放舍挥动右手。 尔时四大天王。 作如是念。 菩萨今已放舍我等。 我等应去。 此第一因此第一缘。 若菩萨日初分时。 共四大天王言词慰喻。 申举右手周匝转已正念安置。 复次若菩萨见有人来。 若妇女若丈夫若童男若童女。 菩萨是时先语慰喻。 后菩萨母亦复慰喻。 彼等即生希有之心。 此是谁也。 彼时菩萨在母胎中。 于先以能慰喻他人。 若天若龙若夜叉。 若人若非人。 无有能作。 于先慰喻菩萨之者。 但以菩萨于先慰喻。 彼诸人等。 日初分过已至中分时。 尔时帝释天王及大天子。 欲来见菩萨者。 尔时菩萨遥见帝释天王及三十三天已。 即举右手真金色臂。 慰喻帝释天王及三十三天。 即以一指指示座处。 其帝释天王于菩萨教不能远离。 时帝释天王受教而坐敬念菩萨。 时菩萨母即面向彼所。 随其菩萨欲向何处挥动手。 时其菩萨母预知。 童子共谁言语慰喻谁耶。 彼之楼阁。 见帝释天王及三十三天影。 无别余影如是善好清净。 菩萨受用在母胎中。 而帝释天王若欲还者。 菩萨即知。 为动右手示发遣相。 尔时帝释天王知发遣已。 围绕菩萨及菩萨母然后而去。 是时菩萨。 思惟正念安手本处。 日西分时。 其梵天王娑婆世界主。 与无量无数诸梵天王共相围绕在菩萨前。 以天最胜味向菩萨边。 其菩萨正念梵天王娑婆世界主来已。 尔时菩萨还举右手慰喻梵天王娑婆世界主及诸梵天并诸天子。 是时菩萨梵天王娑婆世界主欲有所去。 菩萨知已。 还复示现发遣相貌而举右手。 彼时梵天王娑婆世界主梵身诸天。 三匝围绕菩萨及菩萨母已然后乃去。 复有四大天王。 还来亲近守护菩萨。 勿令恶心向彼菩萨而得便者。 尔时菩萨在母胎时。 其母不为欲火所烧。 亦复不为恚火及以痴火所烧。 其菩萨母。 于彼之时受持五戒。 不于丈夫而生欲心。 亦无丈夫向菩萨母生欲心者。 若有妇女若复丈夫若复童子若复童女被诸病苦。 其菩萨母即授彼药。 彼等众生皆得安乐无复病苦。 乃至从地取一草叶与诸病人。 彼等众生皆得安乐无诸病恼。 阿难。 菩萨具足有是神通住母右脇。 满十月已。 从母右脇正念而出无有污染。 不如余人为胎所污。 是时帝释天王及梵天王娑婆世界主。 在菩萨前起正念已敬受菩萨。 菩萨在母胎时。 所居台阁于中住者。 即时梵身诸天。 将向梵宫以为支提。 为供养故。 尔时菩萨。 无人堪受唯有诸天。 尔时菩萨。 降下地中已观视四方。 犹如师子如大丈夫。 彼时菩萨。 业报力故即生天眼。 而彼菩萨具天眼已。 菩萨观视大千世界及城邑聚落村巷国土一切众等。 地及天人地狱畜生阎罗世。 是时菩萨。 即知一切众生心之所行。 尔时菩萨。 观察思惟一切众生心。 于中或有众生。 若当似我者。 若持戒若三摩提。 若般若行善根。 尔时菩萨。 即见大千世界中。 无有众生与我等者。 何况有胜。 尔时菩萨。 犹如师子无有恐怖。 无畏无怯心正思惟。 正思惟已。 称量选择一切世间一切众生。 知心行已。 无人扶持。 即行七步至第七步犹如师子。 观察诸方作如是言。 我于世间最为第一。 我于世间最为殊特。 我当作尽生老死边际。 菩萨作如是语时。 大千世界其声遍满。 此是菩萨业行果报真所生法。 是为菩萨最后补处。 生已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是故。 彼有如是等诸神通。 于彼之时。 一切众生身毛皆竪。 大地震动甚可怖畏身皆战掉。 一切世界光明遍满。 尔时虚空。 有大音乐歌舞等声。 普雨无量种种诸花。 阿难略说。 彼时有不可思议希有之事。 以是菩萨出现于世。 一切众生皆得安乐。 阿难。 汝今见宝庄严台阁已不。 此是菩萨母之右脇。 菩萨处母右脇经行之处。 世尊。 为彼天帝释王及四大天王及诸天龙夜叉等。 示现众宝庄严最胜台阁菩萨先受用处。 尔时长老阿难。 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臂右膝着地合掌向佛。 而白佛言。 世尊。 菩萨于一切众生。 具足希有未曾有法。 况复今者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 我于今者。 第四第五乃至无量百千归依佛陀。 作如是语已。 佛告长老阿难言。 阿难。 于未来世有诸比丘。 不熏修身不熏修戒不熏修心不熏修慧。 犹如小儿愚痴无智言我是智。 我慢贡高无正威仪。 疑惑不信沙门垢腻。 彼等不信菩萨有如是清净入胎。 彼等各各聚集作如是言。 汝等观菩萨在母胎中。 彼有粪秽垢浊。 彼从母右脇生。 时胎垢不污染。 以胎垢不污染故。 彼即非丈夫辈和合。 当如是知。 成就善业诸众生辈。 不住粪秽身无垢染。 如是众生善入胎住。 为诸众生起怜愍故。 菩萨生于人间不以天身。 当转法轮。 所以者何。 勿令众生当堕懈怠。 彼作是念。 世尊是天我等是人。 我等不能具足成就彼等诸法。 如彼成就诸法。 是故即生懈怠之心。 彼痴人辈为偷法者。 当不作是念。 而彼众生不可思议。 我等不可作彼称量。 我得菩提时。 犹不观察我之菩提及与神通。 况复菩萨诸神通也。 阿难。 汝当观察彼痴人辈。 若当诽谤诸佛功德。 卑贱生盲。 染着粪秽名闻利养。 当作几多无福德聚。 阿难问佛言。 世尊于未来世诸比丘等。 要诽谤如是贤直修多罗也佛告言。 彼如是等相修多罗。 要当诽谤亦不随顺。 复当更作无量恶业。 不用沙门法也。 阿难复白。 世尊。 彼等非善丈夫。 当生何处。 于未来世受何果报。 佛告言。 随所有人坏灭佛菩提所生处。 若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而诽谤者。 彼痴人辈所得生处亦复如是。 尔时长老阿难。 遍身毛竪呜呼佛陀。 作如是已复白佛言。 世尊。 我今身心迷闷热恼。 闻彼等辈非善丈夫如是行故。 佛告阿难。 彼非善行唯有恶行。 阿难。 彼等以不善行故。 当堕阿鼻脂大地狱中。 阿难。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于如是修多罗。 不信而生诽谤者。 彼等舍身已。 当堕阿鼻脂大地狱。 阿难。 汝等于如来所莫作限量。 阿难。 如来深广无有边际不可限量。 阿难。 若复有人。 得闻如是修多罗已欢喜踊跃。 彼等众生善得利益。 彼等不但空得人身及以善行。 彼等已得至真脱诸恶趣。 彼等不但空得寿命。 已自关闭一切诸恶趣门。 彼等当作佛子已得一切善业。 彼等福利信不虚也。 彼等善食国中所有团食。 已于最胜众生之所。 已得净信断诸魔网。 已得度脱长路旷野舍离忧悲毒箭。 已得欢喜之事。 已到善受归依之处。 已是应供养者。 于世间中难可出现。 最为福田者。 所以者何。 彼等于佛难法一切世间不可信处而生正信。 阿难。 彼等众生善根具足无有缺少。 阿难。 彼等众生非一生。 得我朋友者。 阿难。 有人闻已有爱而生欢喜。 不以见故。 阿难。 有人以见故有爱而生欢喜。 不以闻故。 有人见闻已有爱及喜。 复有人。 虽复见闻不生爱喜。 阿难。 若有人见我闻我生爱喜者。 阿难。 汝等应作是念。 彼等众生非一生处为我朋友。 彼等众生如来亲近当令解脱。 彼等众生于如来所等共分者。 彼等已到我归依处。 如来已摄彼众生。 而彼等众生应为如来之所摄受。 阿难。 我于往昔行菩萨行时。 一切众生有怖恼者。 来至我边求乞无畏。 我于尔时施彼无畏。 况复今者。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难。 汝等于信法中应勤劬方便。 如来唯告如是事耳。 阿难。 若汝等所应作业。 当欲乾竭我慢网者。 阿难。 闻朋友处应到一由旬。 见朋友已当得安乐。 况复因我当种善根耶。 阿难。 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当知彼等众生先为如来朋友。 彼等如来亦为我朋友。 以朋友故更相爱憙。 随彼爱喜。 亦还爱憙彼等众生。 阿难。 是故我今告汝我今语汝。 汝等但生信心。 我当付嘱未来诸佛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彼等如来知我朋友已。 当满所欲愿。 阿难。 譬如有一丈夫。 唯有一子。 随顺语言随顺受教。 而彼丈夫多有朋友。 彼命终之后。 彼之一子当应不困。 以父朋友多摄受故。 如是如是。 阿难。 若有众生当信我者。 彼等我当摄受付嘱。 彼是我子以归依我。 阿难。 如来多有朋友。 阿难。 如来彼诸朋友皆实语有。 不妄语者。 我当付嘱彼实语者。 所谓如来诸朋友未来三藐三佛陀也。 阿难。 汝等但于信心中勤劳方便。 于汝等边我有如是教勅。 尔时世尊说此经时。 彼等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威德陀罗尼经卷第二十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1:4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