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业成就论 内容: 业成就论翻译之记大国将宁。 必感灵瑞以为嘉兆邺隍方盛。 圣降神宝以为祥徵。 天亲菩萨造业成就论。 出于今世以示太平。 此乃大魏都邺安固之兆也。 法行有时。 寄必得人。 兴和三年岁次大梁。 七月辛未朔二十五日。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 渤海高仲密。 众圣加持。 法力资发。 诚心敬请三藏法师乌苌国人毗目智仙。 共天竺国婆罗门人瞿昙流支释昙林等。 在邺城内金华寺译。 四千八百七十二字。 业成就论天亲菩萨造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译业有三种。 所谓身业口业意业。 此是修多罗。 有人说言。 身所作业是名身业。 口言说业是名口业。 此二皆有作与无作。 意相应业是名意业。 此业是思。 彼今思量。 意是何法。 所有身意皆有形相彼缘身生。 是何形相。 是身形相若身形相何用说名身所作业。 是身总分为身摄故。 缘身大生名身作业。 别中之语于总中说。 譬如人言于城中住于林中住。 彼攀缘生。 何故言彼遮脣等动及形相故。 彼心非缘脣等动生。 非缘形生缘语生故。 不取前愿。 彼心不缘前愿而生。 异报因缘是故心生。 何故言意起业心转他人知故。 何者形相所谓长等。 何者长等谓见长等。 是何入摄色入所摄。 长等为是微尘色耶。 为如微尘共聚集耶。 为是一物遍色等耶。 长等若是微尘色者。 则彼长等可分分取。 如色分取。 若如微尘共聚集者。 彼色微尘与彼聚集为有何异。 彼微尘集无异长者。 若是一物遍色等者。 则彼一物遍在长等。 若一物遍于分分中。 皆应可取。 以一切处皆具有故。 若非一者应分分取。 阿含十入微尘和集佛法则坏。 又迦那陀异法则成微尘取集。 一面见长则生长知。 局见短知。 正见方知。 周见圆知。 中出而见则生高知。 卑见下知。 齐见正知。 种种面见则参差知。 见氍[毯-炎+叟]锦如如而见。 则生彼彼形相等知。 彼异异物不得一见如色差别。 若复意谓一切方处一切形相。 是义不然。 如是形相无有异物。 色亦如是。 于方处住见长短等。 如树鸟蚁义成无过。 若如是者。 云何闇远而不见色见集形相。 云何皆见未见形相如树行等。 见彼行聚不见形相彼无异物。 于聚集中若闇若远不见二种。 虽见不了为是何物彼见何物。 虽见彼色。 而不明了。 应如是知此意形相义不成就。 复有人言。 心缘彼生。 往故名意。 攀缘彼生。 为是何义。 遮脣等动。 何故名往。 谓向彼方。 是何入摄谓色入摄。 云何知此往彼方去。 以不异见。 如彼火雪苦酒日等变熟因缘入已即出。 未见变异然非不异。 如然可然佣草木等不见异焰焰非不异。 初入之时若不变者后亦不变。 以彼因缘不别异故。 若薪草等麁细不均。 焰量明热皆异不同。 以不同见。 向彼方义则不相应。 若无灭因何故不得心心数法。 声灯等灭有何因缘。 余亦如是。 彼灭因缘自因缘坏。 余法因缘何故不尔。 又如彼法无有因缘。 余亦如是。 若初入火草木等色如本不异。 后亦如是。 不应有异。 云何灯明铃等音声。 风手初触即灭即止。 非此能灭非此能止。 若如火等木等烧等色等灭等。 初入出时何故不异。 以外因缘不别异故。 熟物不应有微中上。 初变熟物何因得变。 因缘唯一能生能灭。 此非道理。 非以一因能成二法。 如是中间更有灭因。 如前取舍异相续转。 应如是知。 若灭有因无法无因如心等生。 灭法不成。 以一切法皆有因故。 灭则无因。 如彼火雪苦酒日等熟变因缘。 若灭有因。 灭如色。 如是无法有因缘灭。 生亦无因。 见彼异法谓是此法生实有因。 前心后心如心中间熟变。 熟变如乳为酪蒲萄汁酒酒为苦酒。 如是无有少法住相。 住物无行无行则住。 若如是见彼见何物。 见此处物岂非见彼处方新彼处方新。 而见如草然影。 非彼方影于此处见。 如日所住。 如是日者近远回转。 如影增减回转而见。 日在方处映障不见。 若复有人。 如是难言。 此何处物。 是彼前物转向此方。 答彼人曰。 此何处物。 向义今说。 如是住物则无有行。 若不行物则是住等外因缘坏。 后则异见念念异知。 若不异知彼物不别知非彼物何不言异。 如是二种俱不可见。 如是行往义则不成。 实无行往。 有为法体念念自坏。 方中生因起心为因。 手足等动得言行意。 日出弟子作如是说。 是何入摄色入所摄。 彼何以故。 眼所不见如青等色。 若他人见可得言意。 他人不见云何言意。 云何知有。 云何身中异处动行心风界生。 此风界动所谓异方因缘而生。 云何草叶随风界倾。 行亦如是。 异方处生。 行力不成何用分别。 彼如是身方生因者。 心生风界如是名意。 云何非意而得言意。 释迦子法触入非善亦非不善。 彼如是心异方身生。 此生名意。 若如是者意唯相貌无有实物。 身则多分。 意亦非意味等他人。 释迦子法则不如是。 味等非善亦非不善。 心生色故彼得言意。 非彼心生自风种生。 释迦子法则不如是。 色入非善亦非不善。 色彼方生意不可得。 若有彼物供养天得若彼物无天不能与则不可得。 生物无异谁能成异。 彼不可得如是色等。 如眼能见生则不尔。 既不可见云何言意。 是先已说。 如生不尔色亦已说。 唯有无作是身之业。 何名无作。 法入所摄。 怖畏等色。 云何无作得言无作。 若是欲界与心合转则知色界。 是则异心及无心时。 怖与不怖共心俱失。 若受时势力后常不失。 戒经中说。 比丘默然。 云何妄语。 又无记业则不可成。 无作二种谓善不善。 彼刹那间无作合转。 如彼分别身口业色。 若善不善二俱不成。 何以故。 舍身则断于未来世爱不爱果则不可得。 复有人言。 过去业有何故不成。 若过去业于未来世得爱不爱二种果报。 此则痈上复生疖子。 过去业有过去者。 名前有后无。 若如来说。 虽复经百劫而业常不失得因缘和合尔时果报熟此偈云何。 能与果报。 是不失义。 如是已释初半偈竟。 何人不信久远得果。 得果何义。 若相续转如稻种子。 若住自相应如是知。 若住自相能与果者则不失坏。 应常与果彼无自相故名失坏。 又不如是作已不作。 云何不作。 果不重与。 何故不与。 以与竟故。 不可与已复更重与。 如物生已不复更生。 彼同类果何不更与。 云何果报皆悉与竟生法因缘无如是力。 尽漏之人后念尽漏不与果报。 云何后时而得言灭。 非如是力能成果报。 若种子因于果有力。 得言因力能与果报。 若何等人有过去者则有未来。 何故未来不与果报一切时有有何等物于何时无。 彼如是说。 若得和合果报则熟。 此则不然。 若何人力于何时力是何物力。 此人此果究竟不成有过去业。 于未来世得果报者如是不成。 复有人言。 彼善不善身口等业。 阴相续中离心法熏。 若说名集。 若名不失。 后世则得爱不爱果。 若意业异心生灭转。 若不熏心。 云何后世而得果报。 若人读诵久时忆念彼见等物。 如是习者。 以何法熏。 若念何物。 彼见诵等后时何处忆念心生灭尽三昧。 初心既灭后时何处有心生起。 以紫鑛汁涂彼摩登隆伽树华。 彼二共灭。 如是中间何物染菓后赤瓤生。 法中闻思亦复如是。 心相续力熏力转变后世得果。 应如是知。 如紫鑛汁染彼摩登隆伽树华果中赤瓤。 身业如是相续熏心故。 故不得如是彼心与善不善而共相对。 若其此人作善不善。 彼人如是爱不爱果与力相应非异相应。 若复业灭心相续故后世得果。 云何无心灭尽三昧。 及无想心相续心断。 前业果报即彼身上于后时生。 复有人言。 彼熏于心相续而得。 彼灭三昧何处相续。 三摩跋提初心因缘。 云何久灭云何因缘。 我先已说。 过去得果何处如是心中间生。 复有人言。 色根种子。 彼种上得心心数种二处依止。 谓心身中色根身中。 如是次第如心缘法而生意识。 中间无心彼云何生。 复有种子得言意相。 应如是知。 说因为果。 如饥渴触。 心心数法云何皆有二种种子。 一种子中无二种芽。 不见如是一因缘中不见多生。 彼过亦尔。 无心三昧无想心断。 云何业果于后时得。 此一箱过。 是何物箱。 随何等人无心三昧。 复有人言。 有心三昧。 若毗婆沙五百罗汉和合众中。 婆修蜜多大德说言。 若何等人灭定无心。 彼得此过。 我灭三昧是有心故。 引修多罗以为证言。 身行则灭诸根不转识不离身。 又复彼人。 信受何识。 有人意识。 如来说。 意因缘法而生意识。 三种和合故名为触。 触共受想思等俱生。 云何有意识非三事和合。 或有和合而非是触。 或复有触而非受想。 若想受灭得言灭尽。 云何如来修多罗说。 受皆缘爱。 非一切受皆因缘爱。 触亦应尔。 非一切触皆因缘受。 如来亦于修多罗中。 别说彼义。 无明生触。 触生于受。 受因缘爱。 无处说触离于受想。 如是不说。 彼过则成而不可遮三事具足得言和合。 无彼三事想受不生。 若不如是三摩提中尚无彼触何处受想。 复有人言唯一意识。 彼何者识。 为善为染秽污无记。 此义今说。 若是善者则无贪等善根相应。 善无贪等云何无触。 若善即时因缘势力。 若是善者与善等心则不相离。 三种心生善等势力心回无因。 若是染者云何不与烦恼相应。 若染烦恼云何无触。 又复如来于彼十难修多罗说。 若有受阴想阴行阴。 彼一切阴皆触因缘。 无想三昧犹尚无染。 况灭三昧。 如其彼是不秽污无记。 彼复云何。 为是报生。 为是威仪。 为是工巧。 为是变化。 今当问彼。 若是报生。 云何有顶三摩提心。 下至八地中间悬绝。 欲界报识与心相续。 如是复有不动心起。 云何相续。 如摩诃拘絺罗修多罗中问如来言。 起灭三昧几触所触。 如来答言。 慧命拘絺罗。 三触所触。 所谓无动。 无相。 无所有。 前要期力入灭三昧。 前心要期不过时起。 此义云何。 云何皆缘灭尽三昧有顶心终前欲界业熏心得报。 何故非是前心得报。 何以故。 若前报色于彼断绝。 不相续者。 云何后心而复相续。 若威仪等彼处无触。 云何以心缘威仪等。 彼有为善九次第定及八解脱则不相应。 彼无染心及无记心则不相续。 有顶三昧依止灭定忆念攀缘入想受灭。 若入灭定有心识者何所攀缘。 若缘灭定云何非善。 若善则与不贪相应。 若相应者云何不得是触因缘。 若异攀缘入灭三昧。 云何中间乱心相应。 自心分别谓是无记。 如是二种皆不相应。 如是不知阿含实义。 彼论师者踊跃而言。 灭三昧中犹有意识如是分别。 云何彼是有心三昧。 如修多罗法师信说。 修多罗师云何信说。 说彼报识一切种子密系缚业行不断绝。 彼彼处生报识坏相相续而行。 乃至涅槃而不断绝。 彼若如是得言有心异六识身。 是故不转。 初入灭定。 心增上力彼时种子皆悉隐闭故名无心。 有二种心。 一者聚集诸种子心。 二者种种攀缘坏心。 离第二心故名无心。 如一脚床以无余脚名无脚床。 彼种子闭报识念转有濡中上如水如热放箭等势从此到彼。 彼种子识期至复生。 随何因缘后时别异种种种子。 报识是藏。 彼彼异识对法共生善不善熏。 如彼次第种子力熏若相续转。 如彼力熏于未来身。 则得彼彼爱不爱果。 此识因缘故如是说。 此心识种子无边相续行自心中因缘彼彼种力生彼次第不失时至则得果如摩登隆伽涂花瓤时现如是之义。 如来于彼深密解脱大乘经中。 有偈说言。 阿陀那种子深细稠雨行不为愚夫说畏分别我故此偈明何义。 彼复有中密缚取身。 是故名为阿陀那识。 是一切法种子依处。 是故名为阿梨耶识。 前生业报故名报识。 若无彼识。 身以何觉。 身未尽来。 遍身不离。 更无异识。 若更无对。 何物对治烦恼根本。 烦恼根合云何对治。 无二法故。 染行善行无漏心行。 如是相续无色界生。 彼何者行依何物报。 若尔无报亦应得行彼不相应。 如彼修集有顶漏尽阿那含人。 无所有处无漏现前。 有何我所有顶不退。 众分和合名为命根。 更无异物。 彼法唯有报阴相似势力。 转行非有异物。 相似势力犹如稻秆相似势力。 应如是知。 更有异识。 如说有识。 彼何所缘不决定缘。 云何识缘言不决定。 复说异识如灭三昧。 如彼大德铜色弟子。 说有分识。 复有人言是根本识。 何取阴摄。 如是之义识取阴摄。 此修多罗文字章句云何而说。 何识取阴谓六识身。 如行缘识是何者识六识身故。 忆此法说。 如彼行阴。 何者行阴六思身故。 不摄异法。 复何所忆。 深密解脱修多罗等如来皆说。 愚凡夫我不为说。 畏分别我。 复何因缘如是分别。 彼有为行处处流转恐人不知。 若说如是依止攀缘种种了知增上胜心。 若彼烦恼对治相应。 染净等说彼种子识。 若以果比说如是识不说因识。 彼颠倒说。 如是意故此有身识。 复有身识如次第说。 此义相应。 非见一切修多罗说义相应故。 如是非诸修多罗说。 莫以一切修多罗中皆不说故。 便谓无有阿梨耶识。 如是二种心识。 并流一处皆有。 所谓报识及以异识。 若如是者有何等过。 若有二种识身相续。 如是则应有二众生如身中识。 不得如是彼种子果共相应转报识流故。 能熏异识。 身识中间不如是法。 若如是者此则无过。 复有种子种子所生异异坏见。 如奢卢迦优钵罗等根根所生。 若见不见如是不尔。 若如是说彼则无过。 如是实有阿梨耶识。 六识何故不依止我得何者识。 若如阿梨耶识相续因缘而转。 彼有何异。 彼若是一毕竟不动。 云何识等而得成熏。 如紫鑛汁熏彼摩登隆伽树华。 若无熏者无转胜法。 云何先知如习欲等。 久时忆知欲等生长。 我中无心而于何处后时心生。 若无我者心有何力而于彼我依止分别。 若有我者彼心云何次第而生。 若共因缘彼异生力。 云何可知。 若是彼力生住念转。 为是何法。 若如是者不相似物而共依止。 则违阿含说一切法皆无我义。 如是非理自意分别思量计我。 是故思熏阿梨耶识相续不断后身得果义则成就。 非如说相身口之业。 又复如是身口业。 无违修多罗有三业说。 此义云何。 此义不违如来所说。 如是无过。 如是能说云何无过。 此义今说。 以何义故说三种业。 何者为身。 何者为业。 何义名身。 何义名业。 何者身业。 如是口业亦如是说。 以何义故说身等业。 不说眼业。 以何义故说如是义。 十善业道三业摄示。 多说恐人如毗离支子。 学三种戒为说三种。 是身所作非口非意唯分别一复为余人说。 身业相身复摄根大大所成集故。 名身业者是思集义。 名身大大所成微尘聚集。 复有人言。 不净名身。 以不净物和合集故。 彼天人身不得言身。 意所作行是名意业。 身动集业是名身业。 思有三种。 所谓思量决定进趣。 若以身动彼身相续方中生因风界所吹是名身业。 除中间句。 如娑罗油。 或如风尘。 说三业道杀盗邪行。 彼云何思。 彼身数摄。 彼身业动杀盗邪行。 彼身动转身相续作。 彼得言作如贼烧村薪草熟饭。 思复云何得言业道。 行恶道业故言业道。 或身动转故名业道。 三种思业得说为业。 彼思住持则得杀生窃盗邪行。 复依世谛而说身业有善不善。 复说彼门以彼思故世间往返相应之义。 若思如是善不善业。 修多罗中云何说言。 身三种作。 思业集。 作不善生苦。 得苦报故。 彼门住持彼攀缘者佛如是意。 彼思异故说思意业。 唯意相应身口不转。 何故如来说思思业。 如前所说。 思有三种。 彼二种思。 第三进趣。 彼思是业。 语言是响。 响若可解。 彼业趣思名字相说故名言语。 忆念义说故名言语。 业如前说。 言语起业故名口业。 除中间语。 识意名意。 意处处生。 境界亦心。 余如前说。 若身业中要有思者异心无心。 尔时无思云何而得有怖不怖。 思熏不坏得怖不怖思议最胜。 若怖不怖意起分别。 彼意所熏云何破坏。 如自证知遮与不遮。 思复无因。 彼何者坏。 若舍怖畏舍不怖畏。 思是其因。 意起分别。 复有舍因眼语等业。 已说觉业非造作业。 何者觉业。 谓作意行。 何者造作。 眼等何处。 次第力转。 如来说三业依法义成就我解业成福愿众生成佛业成就论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1:3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