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方便心论 内容: 方便心论一卷后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译明造论品第一若能解此论则达诸论法如是深远义今当广宣说问曰。 不应造论。 所以者何。 凡造论者。 多起恚恨憍逸贡高。 自扰乱心少柔和意。 显现他恶自叹己善。 如斯众过智者所呵。 是故一切诸贤圣人。 无量方便断诤论者。 常乐远离如舍毒器。 又造论者。 内实调柔外观多过。 是以若欲自利利人。 应当舍此诤论之法。 答曰不然。 今造此论不为胜负利养名闻。 但欲显示善恶诸相故造此论。 世若无论迷惑者众。 则为世间邪智巧辩。 所共诳惑起不善业。 轮回恶趣失真实利。 若达论者则自分别善恶空相。 众魔外道邪见之人。 无能恼坏作障碍也。 故我为欲利益众生。 造此正论。 又欲令正法流布于世。 如为修治菴婆罗果。 而外广植荆棘之林。 为防果故。 今我造论亦复如是。 欲护正法不求名闻故。 汝前说长诤论者。 是事不然。 为护法故故应造论。 问曰。 汝先言解此论者。 达诸论法当说其相。 答曰。 此论分别有八种义。 若有能通达解其义趣。 则能广为其余诸论。 如种稻麦以水溉灌则嘉苗滋茂。 不去稊稗善穀不生。 若人虽闻此八不解其义。 则于诸论皆生疑惑。 设有明解斯八义者。 决定能达一切论法。 问曰。 汝言解此论者决了论法。 今诸外道有论法不耶。 答曰有。 如卫世师有六谛。 所谓陀罗骠求那总谛别谛作谛不作谛。 如斯等比皆名论法。 虽善通达犹不了别诸余经论。 如此八种深妙论法我当略说。 为开诸论门。 为断戏论故。 一曰譬喻。 二随所执。 三曰语善。 四曰言失。 五曰知因。 六应时语。 七似因非因。 八随语难。 喻有二种。 一具足喻。 二少分喻。 随所执者名究竟义。 语善者谓语顺于义。 言失者谓言乖于理。 知因者能知二因。 一生因。 二了因。 语应时者若先说界入后说五阴。 名不应时。 若善通达言语次第。 是则名曰应时语也。 似因者如焰似水而实非水。 若有论者严饰言辞以为水者是名似因。 随言难者如言新衣。 即便难曰。 衣非是时云何名新。 如是等名随言难也。 我已略说此八种义。 今当次第广明其相。 问曰。 汝前言喻今立喻者作何方便。 答曰。 若说喻者。 凡圣同解然后可说。 如言是心动发犹如迅风。 一切凡夫知风动故。 便得决了心为轻躁。 若不知者不得为喻。 问曰。 何故不但说正义而说喻耶。 答曰。 凡说喻者为明正义。 问曰。 汝先言凡圣同解方得为喻。 何者名同云何为异。 答曰。 如前风喻名之为同。 圣得涅槃而凡不得。 是名为异。 问曰。 已说喻相。 执相云何。 答曰。 随其所执广引因缘立义坚固。 名为执相。 问曰。 执法有几。 答曰有四。 一一切同。 二一切异。 三初同后异。 四初异后同。 问曰。 汝今应当说此四相。 答曰。 凡欲立义。 当依四种知见。 何等为四。 一者现见。 二者比知。 三以喻知。 四随经书。 一切同者。 如说者言无我我所。 问者亦说无我我所。 名一切同。 一切异者。 说者言异问则说一。 是名俱异。 初同后异者。 如说者曰现法皆有。 神非现见亦复是有。 问者或言现见之法可名为有。 神若非现何得有耶。 若言比知而有神者。 要先现见后乃可比。 神非现法云何得比。 若复以喻明神有者。 有相似法然后得喻。 神类何等而为喻乎。 若随经书证有神者。 是事不可。 经书意亦难解。 或时言有或时言无。 云何取信。 是名初同后异。 初异后同者。 如说者言无我无所。 而问者曰有我有人。 此二论者俱信涅槃。 是名初异后同。 复次执法随义有无量相。 如十二因缘苦习灭道三十七品四沙门果。 如是等法名佛正义。 如说晨朝礼敬杀生祭祠。 然众香木献诸油灯。 如是四种名事火外道。 六十三字四句之义。 是音声外道。 明药有六。 一药名。 二药德。 三药味。 四药势力。 五和合。 六成熟。 是名医法。 如六谛等卫世师有。 冥初一义多我异解。 是僧伽有八微。 所谓四大空意明无明八自在。 一能小。 二为大。 三轻举。 四远到。 五随所欲。 六分身。 七尊胜。 八隐没。 是名踰伽外道。 有命无命罪福漏无漏差戒具足缚解。 五智闻智思智自觉智慧智义智。 六障不见障苦受障愚痴障命尽障性障名障。 四浊瞋慢贪谄。 是皆名为尼乾陀法。 又有说言。 一切诸法尽是有故当知是一。 又一切法尽有求那亦名为一。 又一切法从冥初生。 根本一故当知是一。 又头足等成身与身为一。 又依者是空当知是一。 如是等名计一外道。 又言一切法异。 所以者何。 如头足等与身为异。 又众相差别如牛非马等故知法异。 如是等名计异外道。 若言一切法有故一者。 有法二种。 一有觉二无觉。 云何为一。 因不同故。 如是等法皆已总破。 论者言。 若有人说苦习灭道十二因缘有无等法。 为一异者。 皆非正因。 所以者何。 若言一者则堕苦边。 若言异者则堕乐边。 是故有说。 若一若异必堕二边。 非佛法义。 复次如有说言。 涅槃之性无苦无乐。 何以知之。 凡一切法以有觉故故有苦乐。 涅槃无觉云何言乐。 复有说者而言有乐。 所以者何。 乐有三种。 一乐受乐。 二无恼害。 三无希求。 涅槃之中无所求故。 是故得名涅槃为乐。 又有问言。 我先已知涅槃是常。 今与诸行为异不耶。 答曰。 汝若先知涅槃常者。 云何谓为同诸行耶。 诸行之性流转败坏。 涅槃之体是常是乐。 谁有智者言同于行。 复有问言。 神我之性虽有形色。 而未分别常与无常。 答曰若一切法有对碍者皆悉无常。 如瓶有碍则可破坏。 我若如是必亦无常。 然我有形非经所载无有道理。 如取沙砾名为珍宝。 汝亦如是言多虚妄。 问曰。 汝何故言我无形耶。 答曰。 我先已说瓶有形碍故可毁坏。 我若如是亦应磨灭。 云何复问何故而说我无形耶。 复次复有不定执相。 如或问言。 以物为声常无常乎。 答曰。 为分成者皆悉无常。 声亦分成岂独常也。 问曰。 何名声物。 答曰。 若未分别云何为问。 问曰。 我身与命。 于未来世独受苦乐。 共身受耶。 答曰。 此身灭已我余身受。 问曰。 何者是我。 于未来世受苦乐乎。 答曰。 汝前言我。 云何复问有我不耶。 此非道理。 问曰。 已说执义。 云何名为语善相耶。 答曰。 不违于理不增不减。 善解章句应相说法。 所演譬喻而无违背。 无能轻诃。 以是因缘名为语善。 问曰。 不违于理。 其事云何。 答曰。 有人计识是我。 以诸行空无我故。 非一切行皆是于识此非道理。 行是识因。 因无我故识云何我。 问曰。 一切诸法皆悉无常。 声非一切是故为常。 答曰。 汝言一切声有何义非一切耶此说非因。 又一切法有造作者。 皆悉无常。 如火传等声亦如是。 是故无常。 是则名为不相违相。 问曰。 云何名为言不增减。 答曰。 我当先说增减之相。 减有三种。 一因减。 二言减。 三喻减。 若言六识无常犹如瓶等。 不说因缘。 是名因减。 若言是身无我众缘成故。 声亦无我从缘而有。 是名喻减。 若言四大无常如瓶造作。 是名言减。 与上相违。 名为具足。 又具足者。 若人言我。 应当问言。 汝所说我为常无常。 若无常者则同诸行便是断灭。 若令常者即是涅槃更何须求。 是则名为具足之相。 问曰。 何名言增。 答曰。 增亦三种。 一因增。 二喻增。 三言增。 若言声法无常和合成故。 如瓶造作则为无常。 又言声是空之求那。 空非对碍声是色法。 云何相依。 是名因增。 若言五根无常如呼声响造作法故声亦如是。 何以知之。 为脣口等之所出故。 是名喻增。 如言微尘细小虚空遍大。 如此二法则名为常。 声不如是故曰无常。 是名喻增。 又说声是无常众缘成故。 若言常者是事不然。 所以者何。 有二种因。 一从形出。 二为根了。 云何言常。 又同异法皆无常故。 是名言增。 问曰。 何语能令世人信受。 答曰。 若为愚者分别深义。 所谓诸法皆悉空寂。 无我无人如幻如化无有真实。 如斯深义智者乃解。 凡夫若闻迷没堕落。 是则不名应时语也。 若言诸法有业有报。 及缚解等作者受者。 浅智若闻即便信受。 如鑽燧和合则火得生。 若所演说应前众生则皆信乐。 如是名为随时而语。 问曰。 何名言证。 答曰。 虽多所说善能忆念。 若宣诸义深得其相。 所立坚固令人爱乐。 如言诸法皆空无主。 现见万物众缘成故。 是名言证。 问曰。 何名言失。 答曰。 与上相违名为言失。 又二种语亦名为失。 何等为二。 一义无异而重分别。 二辞无异而重分别。 云何一义而重分别。 如言憍尸迦。 亦言天帝释。 亦言富兰陀那。 是名义一名异而重分别。 名义同者如言因陀罗。 又言因陀罗。 是名义无异而重分别。 复次凡所言说。 但饰文辞无有义趣。 皆名为失。 又虽有义理而无次第。 亦名言失。 如偈说。 如人赞叹天帝释女名曰金色足手殊胜而便说于释提桓因坏阿修罗三种之城如是名为无次第语问曰。 何名知因。 答曰。 知因有四。 一现见。 二比知。 三喻知。 四随经书。 此四知中现见为上。 问曰。 何因缘故现见上耶。 答曰。 后三种知由现见故。 名之为上。 如见火有烟。 后时见烟便知有火。 是故现见为胜。 又如见焰便得喻水。 故知先现见故然后得喻。 后现见时始知真实。 问曰。 已知三事由现故知。 今此现见何者最实。 答曰。 五根所知有时虚伪。 唯有智慧正观诸法。 名为最上。 又如见热时焰旋火轮乾闼婆城。 此虽名现而非真实。 又相不明了故见错谬如夜见杌疑谓是人。 以指按目则覩二月。 若得空智名为实见。 问曰。 已知现相。 比相云何。 答曰。 前已分别今当更说。 比知有三。 一曰前比。 二曰后比。 三曰同比。 前比者。 如见小儿有六指头上有疮。 后见长大闻提婆达。 即便忆念本六指者。 是今所见。 是名前比。 后比者。 如饮海水得其醎味。 知后水者皆悉同醎。 是名后比。 同比者。 如即此人行至于彼。 天上日月东出西没。 虽不见其动。 而知必行。 是名同比。 问曰。 闻见云何。 答曰。 若见真实耆旧长宿诸佛菩萨。 从诸贤圣听受经法。 能生知见。 是名闻见。 譬如良医善知方药慈心教授是名善闻。 又诸贤圣证一切法有大智慧。 从其闻者是名善闻。 问曰。 喻相云何。 答曰。 若一切法皆空寂灭如幻如化。 想如野马。 行如芭蕉。 贪欲之相如疮如毒。 是名为喻。 如是四事名之为因。 能通达者名为知因。 问曰。 何名似因。 答曰。 凡似因者。 是论法中之大过也。 应当觉知而速舍离。 如此似因我当宣说。 似因随相有无量义。 略则唯八。 一随其言横为生过。 二就同异而为生过。 三疑似因。 四过时语。 五曰类同。 六曰说同。 七名言异。 八曰相违。 问曰。 如此八法当广分别。 答曰。 言那婆者凡有四名。 一名新。 二名九。 三名非汝所有。 四名不着。 如有人言。 我所服者是那婆衣。 难曰。 今汝所着唯是一衣。 云何言九。 答曰。 我言那婆乃新衣耳。 非谓九也。 难曰。 何名为新。 答曰。 以那婆毛作故名新。 问曰。 实无量毛。 云何而言那婆毛耶。 答曰。 我先已说新名。 那婆非是数也。 难曰。 今知此衣是汝所有。 云何乃言非我衣乎。 答曰。 我言新衣。 不言此物非汝所有。 难曰。 今现见汝身着此衣。 云何而言不着衣耶。 答曰。 我言新衣不言不着。 是名似因。 亦名随言而为生过。 又复随言而生过者。 如说烧山。 难曰。 实焚草木。 云何烧山。 是名随言生过。 乃至诸法皆亦如是。 复次随言生过。 凡有二种。 一如前说。 二于同异而为生过。 如言有为诸法皆空寂灭犹如虚空。 难曰。 若尔二者皆是空无。 无性之法便同虚空。 如是名为同异生过。 问曰。 何故名生。 答曰。 有故名生。 如泥有瓶性故得生瓶。 难曰。 若泥有瓶性。 泥即是瓶。 不应假于陶师轮绳和合而有。 若泥是有故生瓶者。 水亦是有应当生瓶。 若水是有不生瓶者。 泥云何得独生瓶耶。 是名同异寻言生过。 问曰。 生疑似因其相云何。 答曰。 如有树杌似于人故。 若夜见之便作是念。 杌耶人耶。 是则名为生疑似因。 问曰。 云何名为过时似因。 答曰。 如言声常。 韦陀经典从声出故。 亦名为常。 难曰。 汝今未立声常因缘。 云何便言韦陀常乎。 答曰。 如虚空无形色故常。 声亦无形是故为常。 言虽后说义亦成就。 难曰。 此语过时。 如舍烧已尽方以水救。 汝亦如是。 是名过时。 问曰。 类同云何。 答曰。 我与身异故我是常。 如瓶异虚空故瓶无常。 是名类同。 难曰。 若我异身而名常者。 瓶亦异身。 瓶应名为常。 若瓶异身犹无常者。 我虽异身云何常乎。 是名同类。 问曰说同云何。 答曰。 如言虚空是常无有触故。 意识亦尔。 是名说同。 问曰。 何名言异。 答曰。 如言五尘无常为根觉故。 四大亦尔。 是故无常。 难曰。 龟毛盐香是无所有。 而为意识所得岂无常耶。 是名言异。 问曰。 相违云何。 答曰。 相违二种。 一喻相违。 二理相违。 如言我常无形碍故如牛。 是名喻违。 理违者。 如婆罗门统理王业作屠猎等教。 刹利种坐禅念定。 是名理违。 如此二法。 愚者不解谓为真实。 是名相违。 问曰。 何者名为不相违耶。 答曰。 异上二法名不相违。 是名似因。 明负处品第二论者言。 已说如上八种论法。 复有众多负法。 今当宣说。 问曰。 何名语法。 答曰。 如言四大是假名。 所以者何。 为色等法之所成故。 复有人言四大实有。 何以知之。 坚是地性。 乃至动是风性故知为实。 更相违返便生诤讼。 如有言地是成身因缘。 余大亦尔。 难曰。 地等亦能成一切物。 云何而言唯成身乎。 是名非语。 若不如是是名是语。 问曰。 何为名负。 答曰。 如言声常无形色故如空。 难曰。 声虽无形而为根觉。 有对有碍如瓶造作。 而虚空性非是作法。 何得为喻。 此名负义立曰。 瓶是有形可为无常。 声无形法何得为喻。 难曰。 声虽异瓶而为根觉为耳所闻。 是故无常。 问曰。 何等之义不堕负处。 答曰。 诸行与识作故无常。 涅槃非作故常。 如此之言句味真正。 名非负处。 问曰。 何者之言而可难耶。 答曰。 若语颠倒立因不正引喻不同。 此则可难。 如言想能断结。 问者曰。 云何以想便断结耶。 以不先言智从想发直言想故。 此语颠倒则为可难。 问曰。 何因缘故重说此语。 答曰。 欲令人知立无执义必堕负处故说。 复次应问不问。 应答不答。 三说法要不令他解。 自三说法而不别知。 皆名负处。 又共他论彼义短阙而不觉知。 余人语曰。 此义错谬汝不知乎。 即堕负处。 又他正义而为生过。 亦堕负处。 又有说者。 众人悉解而独不悟。 亦堕负处。 问亦如是。 如此负处。 是议论之大棘刺为深过患。 应当觉知速宜远离。 问曰。 问有几种。 答曰。 有三种。 一说同。 二义同。 三因同。 若诸论者。 不以此三为问答者。 名为违错。 此三答中若少其一则不具足。 若言我不广通如此三问。 随我所解便当相问。 是亦无过。 说同者。 如言无我。 还依此语后方为问。 是名语同。 义同者。 但取其意是名义同。 因同者。 知他意趣之所因起。 是名因同。 若能如是名非负处。 若言轻疾听者不悟亦堕负处。 问曰唯有此等更有余耶。 答曰有。 所谓语少语多。 无义语非时语。 义重舍本宗等。 悉名负处。 若以此等为前人说。 亦堕负处。 问曰。 云何名为违本宗耶。 答曰。 如言识是常法。 所以者何。 识体二种。 一识体生。 二识体用。 瓶亦二种。 一瓶体生。 二瓶体用。 然识生时即有用故。 故名为常。 瓶体生已后方有用。 故是无常。 难曰。 若以生便有用名为常者。 灯生时即用应当是常。 答曰。 灯为眼见声为耳闻。 云何为喻。 是舍本宗名堕负处。 复次有说神常。 何以知之。 非根觉故如虚空。 不为根觉故常。 难曰。 微尘不为根得而是无常。 答曰。 神非作故常。 微尘造作故无常。 难曰。 汝前言非觉今言不作。 是违本宗。 答曰。 汝言我违。 汝乖我言岂不违乎。 难曰如此之相可有斯理。 我言违者。 汝之所说自乖前义故言违耳。 又汝前言。 不大分别故我生疑。 非我违汝。 如是以疑为违。 亦堕负处。 辩正论品第三论者言。 若人说有众生乃至亦有寿者命者。 何以知之。 为根觉故。 如无余涅槃不为根觉故无。 众生不尔故知是有。 神是常法。 何以故。 如阿罗汉果。 唯当时有而前后无故知为无。 如第二头第三手等。 本无今有故知前无。 有已还灭故知后无。 神不如是。 是以为常。 难曰。 如树根地下水。 不见言无。 阿罗汉者亦复如是。 非是无法。 汝自不证。 立曰不然。 水以地障是故不见。 今阿罗汉有何障碍而不见乎。 是以知无。 难曰。 汝以第二头第三手不可见故。 明无罗汉。 是事不然。 虽无二头非无第一。 言无罗汉乃是悉无。 何得为喻。 又汝言以无觉知无涅槃者。 是亦不然。 如大海水不知几渧。 可言无耶。 若不知渧数而犹有海。 涅槃亦然。 虽不可觉实自有之。 而言无者应说因缘。 若不能说。 汝义自坏。 是则名为如法论也。 复次若以无觉明无涅槃。 他则生疑。 如夜见树心便生疑。 杌耶人耶。 当知此树非定人因非定杌因。 若令无觉定与涅槃为无因者。 不应生疑。 又诸业报不可毁灭故有涅槃。 所以者何。 譬如大火焚烧山林故火是灭因。 今此业报是何灭因而得灭耶。 若得涅槃则便散坏。 立曰。 实有灭因。 障故不见。 难曰。 亦有涅槃。 但以痴障故不见耳。 复次汝今若不分别诸业有灭因者。 汝义自坏。 若灭因无故而不说者亦无障碍。 何须说耶。 以是等缘知业不灭。 是则名为如法论也。 立者曰。 汝若以海水有故成有涅槃。 岂复能令二头有耶。 若设二头不可为有。 涅槃云何独得有耶。 汝海水喻尚不能立。 涅槃为有。 何能成于二头有乎。 难曰。 汝意若谓涅槃无者。 为有是无。 为当无无。 若无无者。 云何觉知无涅槃耶。 若有此无。 云何而言都无所有。 若言虽有是无涅槃之法。 犹自无者尚有是无。 何故不得有涅槃耶。 当说因缘。 若不能说。 当知涅槃决定实有。 是亦名为如法论也。 问曰。 神为是常为无常乎。 立曰。 神非造作故常。 瓶等作法故是无常。 难曰。 若以无作明神常者。 是事不然。 何以知之。 生人疑故。 若非造作神即常者。 不应生疑为常无常。 以生疑故当知有过。 立曰。 此过非但唯独我有。 一切论者皆有斯过。 如言声常无形色故。 有过去身以宿命智知故。 如是立义如前生疑。 故一切处皆有是过。 难曰。 喻者决疑。 汝所引喻令我生疑。 是不成喻。 喻不成者义则自坏。 即堕负处。 而汝乃言一切有过非独我有。 斯则自咎非余过也。 所以者何。 如人被诬而不自明。 而言一切皆悉是盗。 当知此人即自为盗。 汝亦如是故堕负处。 今汝若欲自宣明者。 理极于先。 必欲复说则堕多过。 汝第一立第二已破。 第三之义我又为难。 欲以第五而止过者。 不出于初及汝后义。 是则为重。 若有重过即堕负处。 问曰。 设第六人更可问乎。 答曰。 第五之人已成于过。 何有第六得为问耶。 若必说之则同前过。 问既有过。 答应默然。 复次第六人过。 而第五者不得诘之。 所以者何。 由第五故是第六人便得为问。 既自有过何由过彼。 如是等名正法论也。 相应品第四问曰。 汝已分别如法正论。 云何名为相应义耶。 答曰。 问答相应有二十种。 若人能以此二十义助发正理。 是人则名解真实论。 若不如是。 不名通达议论之法。 此二十种。 要则有二。 一异二同。 以同显义名同。 以异显义名异。 凡为义者必依此二故。 此二者通二十法。 云何名同。 如言烦恼尽处是无所有。 虚空之性亦无所有。 是名为同。 云何名异。 如说涅槃非作故常。 则知诸行作故无常。 是名为异。 问曰。 此同异义云何为难。 答曰。 欲难同者。 作如是言。 色以眼见声为耳闻。 云何言同。 若色异声色自无常声应是常。 若难异者。 以色根觉故无常。 我非根觉故常。 瓶我俱有有。 若同者。 瓶既无常。 我亦应尔。 若说瓶有异我有者。 可言我常而瓶无常。 常有既同我应无常。 如斯难者。 有二十种。 一曰增多。 二曰损减。 三说同异。 四问多答少。 五答多问少。 六曰因同。 七曰果同。 八曰遍同。 九不遍同。 十曰时同。 十一不到。 十二名到。 十三相违。 十四不违。 十五疑。 十六不疑。 十七喻破。 十八闻同。 十九闻异。 二十不生。 是名二十问答之法。 问曰。 此二十法应分别说。 答曰。 增多者。 如言我常非根觉故。 虚空非觉是故为常。 一切不为根所觉者尽皆是常。 而我非觉得非常乎。 难曰。 虚空无知故常。 我有知故云何言常。 若空有知则非道理。 若我无知可同于虚空。 如其知者必为无常。 是名增多。 损减者。 若空无知而我有知。 云何以空喻于我乎。 是名损减。 同异者。 如立我常引空为喻。 空我一者一法何得以空喻我。 若其异者不得相喻。 是名同异。 复次汝立我常言非根觉。 如虚空非根觉故常。 然非根觉不必尽常。 何得为证。 是名问多答少。 复次汝立我常言非根觉。 非根觉法凡有二种。 微尘非觉而是无常。 虚空非觉而是常法。 汝何得言非觉故常。 是名第五问少答多。 复次汝以非觉为因故知我常者。 空与我异。 云何俱以非觉为因。 是名因同。 复次五大成者皆悉无常。 虚空与我亦五大成。 云何言常。 是名果同。 复次汝以虚空非觉故常。 然虚空者遍一切处。 一切处物岂非觉也。 是名遍同。 复次微尘非遍。 而非根觉是无常法。 我非根觉云何为常。 是不遍同。 复次汝立我常言非根觉。 为是现在过去未来。 若言过去过去已灭。 若言未来未来未有。 若言现在则不为因。 如二角并生。 则不得相因。 是名时因。 复次汝立我常以非根觉。 到故为因。 为不到乎。 若不到则不成因。 如火不到则不能烧。 如刀不到则不能割。 不到于我。 云何为因。 是名不到。 复次若到因者。 到便即是无有因义。 是名为到。 复次汝以一切无常。 我非一切故常者。 我即是有故应无常。 如[叠*毛]少烧。 以多不烧应名不烧。 是名相违。 复次汝以我非根觉同于虚空。 虚空不觉我亦应尔。 若我觉者虚空亦应觉于苦乐。 虚空与我无有异故。 是不相违。 复次我同有故不定为常。 容可生疑。 为常无常。 是名为疑。 复次汝言有我非根所觉。 则可生疑。 有何障故非根觉耶。 当说因缘。 若无因缘。 我义自坏。 是名不疑。 复次汝以我非根觉故为常者。 树根地下水亦非根觉而是无常。 我云何常。 是名喻破。 复次汝以经说。 我非觉故知是常者。 经中亦说无我我所。 尼乾法中明我非常。 我定常者。 诸经不应有异有同。 是名闻同。 复次若汝信一经。 以我为常。 亦应信余经我为无常。 若二信者。 一我便应亦常无常。 是名闻异。 复次汝以有因知有我者。 娑罗树子既是有故应生多罗。 若以无故而知无者。 多罗子中无树形相。 不应得生。 若有亦不生。 无亦不生。 我亦如是。 若定有者。 不须以根不觉为因。 我若定无。 以根不觉不可令有。 是名不生。 若复有人立声是常。 亦以如上二十种法同异破之。 问曰。 此二十种。 更有因缘自解说耶。 答曰自有。 应当问言。 由有我故汝破于我。 若无我者汝何所破。 以有能破故有所破。 难曰。 理实无我。 汝横计为有故我难汝。 汝言以有所破故有我者。 以有能破故知无我。 若言汝执我义以明无我。 是事不然。 非用汝义。 今汝自用我所执耳。 立曰。 汝云何知我执汝义。 应说因缘。 难曰。 我前已言。 非执汝义汝执他立。 何故复问。 云何知我执汝义耶。 汝言自违即堕负处。 又汝初以根不觉故知实有我。 后以众法而为证明。 立因不定违失义宗。 亦堕负处。 汝义已坏。 我若更说不出于初。 受言多过。 凡问答者。 答极至于五。 过此更言皆名为过。 若有智慧思惟深理。 广说譬喻能解于义。 然其所论不出此法。 论者言。 已说如上诸说法要。 此论要者。 诸论之本。 由此论故广生问答增长智慧。 譬如种子若遇良地根茎滋茂。 若种恶田无有果实。 此法亦尔。 若有智慧能善思量。 则广生诸论。 若愚痴人少于智慧。 虽习此论不能通达。 是则不名真善知见。 是故诸有欲生实智分别善恶。 当勤修习此正法论。 方便心论一卷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1:3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