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内容: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一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动品第一如佛婆伽婆。 及阿罗汉说。 如是我闻。 一时佛世尊住舍卫大城。 毗舍佉优婆夷鹿子母精舍。 莲花重阁。 与大比丘众。 一切阿罗汉。 诸漏已尽。 逮得己利。 尽诸有结。 心得自在。 所作已办。 已舍重担。 正智解脱。 唯除阿难。 是时。 大地震动。 时富娄那弥多罗尼子。 在大众中。 即从坐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 顶礼佛足。 而白佛言。 世尊。 何因何缘。 大地震动。 佛告富娄那比丘。 汝今一心谛听。 善思念之。 我当为汝分别解脱。 有二因缘。 令大地动。 何者为二。 比丘。 是地界住水界上。 是水界住风界上。 是风界住于空中。 比丘有时大风吹动水界。 水界动时。 即动地界。 是一因缘。 故大地动。 比丘。 复有大神通威德诸天。 若欲震动大地。 即能令动。 若诸比丘有大神通。 及大威德。 观地相令小。 水相令大。 欲令地动。 亦能震动。 是名第二因缘。 故令地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水界为风动地动由水动是一因缘动是实名所说诸天及比丘大威神能动是二因缘动调伏恶人说尔时世尊复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有风名鞞岚婆。 比风常吹。 俱动不息。 风力上昇。 有风下吹。 有风傍动。 是风平等圆转相持。 厚九亿六万由旬。 广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 周回三十六亿一万三百五十由旬。 此风上际。 即是水界。 此水上下。 悉皆平等停止安住。 无有散溢。 厚四亿八万由旬。 广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 周回三十六亿一万三百五十由旬。 此水上际。 即是地界。 上下边际。 悉皆平等安住不动。 厚二亿四万由旬。 广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 周回三十六亿一万三百五十由旬。 如是佛世尊说。 比丘。 有大地狱。 名曰黑闇。 各各世界外边悉有皆无覆盖。 此中众生自举其手。 眼不能见。 虽复日月具大威神。 所有光明。 不照彼色。 佛说。 如是黑闇地狱。 住在何处。 两两世界铁轮外边。 名曰界外。 是寒地狱。 一名頞浮陀。 二名涅浮陀。 三名阿波波。 四名阿吒吒。 五名嚘吼吼。 六名郁波缕。 七名拘物头。 八名苏健陀固。 九名分陀利固。 十名波头摩。 佛告富娄那等比丘。 如摩伽陀国量十婆诃摩一婆诃二十佉利。 如是量麻。 聚在一处。 设有一人。 满一百年。 来除一麻。 比丘。 如是麻聚。 犹尚易尽。 而我未说頞浮陀地狱寿命穷尽。 比丘。 十倍頞浮陀地狱。 是涅浮陀寿量。 十倍涅浮陀地狱。 是阿波波寿量。 乃至波头摩地狱。 亦复如是。 比丘。 是瞿伽离比丘。 于舍利弗目揵连所生。 不信恶心。 由是心故。 堕波头摩地狱。 尔时世尊。 而说偈言。 夫人处世间斧在口中生斯由作恶言以是自斩身应呵而赞叹应赞而呵骂口过故得衰衰故不受乐若己舍失财尽物及自身其人罪尚轻若于修伽陀生恶不信心是罪重于彼百千涅浮陀頞浮陀三亿六万及五千若诽谤圣人作恶语恶心如量堕地狱瞿伽离比丘堕波头摩狱诽谤大声闻舍利及目连彼中众生傍行作向上想。 犹如守宫。 铁轮外边。 恒作傍行。 是其身量如頞多大。 因冷风触。 其身圻破。 譬如熟瓜。 如竹[竺-二+韦]林被大火烧。 爆声吒吒。 如是众生被寒风触。 骨破。 爆声吒吒远彻。 因是声故。 互得相知。 有诸众生。 此中受生。 或时去来更相逢触。 因此触故。 互得相知。 有诸众生。 此中受生。 是时诸佛世尊出现于世。 是时大光过于诸天大威神力。 遍照彼中。 因此光明。 互得相见。 作是思惟。 有诸众生。 此中受生。 若有众生。 于此间死。 多往生此。 寒氷地狱。 在铁轮外。 若余世界。 有众生死。 往生寒氷地狱。 多彼世界铁轮外生。 两界中间。 其最狭处。 八万由旬。 在下无底。 向上无覆。 其最广处。 十六万由旬。 尔时净命阿难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 顶礼佛足。 而白佛言。 世尊。 我从世尊。 闻是法句。 我从世尊口。 受持此正义。 过去有佛。 名曰尸弃。 时有弟子。 大神通第一。 名曰阿毗吼。 是比丘坐在第四禅梵处。 以一指光。 照一千世界。 一音说法。 一千世界。 俱解正义。 世尊。 诸佛弟子。 威神尚尔。 诸佛如来。 其量云何。 阿难问已。 时佛答言。 阿难。 此阿毗吼比丘。 是弟子位。 诸佛世尊如此之处。 不可思量。 第二。 净命阿难复白佛言。 世尊。 我从佛口。 闻是法句。 我从世尊。 受持如是正义。 过去有佛。 名曰尸弃。 时有弟子。 神通第一。 名曰阿毗吼。 是比丘坐在四禅梵处。 以一指光。 照一千世界。 一音说法。 一千世界。 俱解正义。 世尊。 诸佛弟子。 威神尚尔。 诸佛如来。 其量云何。 阿难问已。 时佛答言。 阿难。 此阿毗吼比丘。 是弟子位。 诸佛世尊。 如此之处。 不可思量。 乃至第三。 亦如是答。 第四问已。 佛告阿难。 若一日月所围绕处。 名一世界。 从一至千。 此中有千日月。 千须弥山王。 千四大天王。 千忉利天。 千夜摩天。 千兜率陀天。 千化乐天。 千他化自在天。 千梵辅天。 千梵众天。 此处大梵王。 为一千世界主。 王领自在。 不係属他。 知成他事。 初禅上上品。 故得自在。 大梵天王。 住于是处。 得称第一。 阿难。 是梵领处。 有四千大洲。 四千大树。 四千大龙宫。 四千金翅鸟王住处。 七千大河。 九千大山。 八千大林。 八千大地狱。 一千阎罗王地狱。 二千大海。 十六千地狱园。 是名小千世界。 又更千倍。 是名中千世界。 又更千倍。 是名大千世界。 阿难。 若如来作意欲照欲说。 是大千世界。 光照遍满。 所说法句。 一切俱解。 若复欲过大千世界。 随如来意。 是中众生。 莫不见闻放光说法。 阿难。 若如来欲放光说法。 坐阿迦尼吒天梵处。 若大千。 若过大千。 光照遍满。 以八分梵声。 说法句义。 遍得领解。 阿难。 是如来光明。 及说法音声。 无有众生不见不闻。 是时无有众生不具根者。 阿难。 如来在阿迦尼吒天上。 说此音声。 宣此名句。 汝等受佛教起恭敬正勤观修于中住出离三有难除灭死王军如象破苇舍若佛法律中住于不放逸是人舍生死乃至尽苦际尔时阿难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 顶礼佛足。 而白佛言。 世尊。 我今希有利养。 我今善得希有之利。 我得大师具足神通广大威德。 是时净命名曰优陀夷。 在大众中。 去佛不远。 时优陀夷比丘语阿难言。 若汝大师具诸威德大神通。 汝何所得。 是时世尊告优陀夷比丘。 汝莫作意违阿难心。 若我前不记阿难。 今生得阿罗汉果。 因此信心。 所生业报。 当三十六过。 作他化自在天王。 乃至三十六过。 作忉利天主。 何况转轮圣王。 刹利王种。 受灌顶职。 乃至四天下王。 优陀夷。 阿难比丘。 吾于往昔。 已为授记。 我说欲界之中。 众生最多。 依水生多。 于地生少。 其地生者。 畜生道多。 人道复少。 人道之中。 破戒者多。 持戒者少。 持戒之中。 凡夫者多。 圣弟子少。 圣弟子中。 有学者多。 无学者少。 无学之中。 时解脱多。 非时解脱少。 如是非时解脱阿罗汉。 世间难得。 我记阿难应得是处。 有诸外道。 作如是说。 是大地界。 恒去不息。 是言应答。 此事不然。 若实尔者。 如人掷前。 物应落后。 又诸外道作如是说。 是大地界。 恒坠向下。 是言应答。 此事不然。 若实尔者。 如向上掷。 应不至地。 又诸外道作如是说。 日月星辰。 恒住不移。 大地自转。 疑是天回。 是言应答。 此事不然。 若如是者。 射不至堋。 又诸外道作如是说。 大地恒浮。 随风来去。 应如是答。 此事不然。 若实尔者。 地恒併动。 若不尔者。 地作何相。 地住不动。 如是义者。 诸佛世尊已说。 如是我闻。 南剡浮提品第二佛说比丘。 有树。 名曰剡浮。 因树立名。 名是洲地。 曰剡浮提。 此树生剡浮提地北边。 在泥民陀罗河南岸。 是树株本。 正洲中央。 从树株中央。 取东西角。 并一千由旬。 是树生长。 具足形容可爱。 枝叶相覆。 密厚多叶。 久住不凋。 一切风雨不能侵入。 比丘。 譬如装花鬘师。 装饰花鬘及耳上庄严。 其树形相可爱如是。 上如华盖。 次第相覆。 高百由旬下本洪直。 都无瘤节。 五十由旬方有枝条。 树身径刺。 广五由旬。 围十五由旬。 其一一枝。 横出五十由旬。 间中亘度一百由旬。 周回三百由旬。 其菓熟时。 甘美无比。 如细蜂蜜。 味甜难厌。 菓味如是。 菓大如盆。 其核大小。 犹如世间剡浮子核。 其上有鸟形。 如大殿猕猴之形。 知六十岁大象。 是两鸟兽恒食其实。 东枝有子。 多落剡浮提地。 少落水者。 西枝菓子。 多落剡浮提地。 少落水者。 南枝菓子。 并落剡浮提地。 北枝菓子。 悉落河中。 为鱼所食。 树根悉是金砂所覆。 当春雨时。 下不漏湿。 夏则不热。 冬无风寒。 有乾闼婆。 及药叉神。 依树下住。 如是之事。 云何知耶。 昔王舍城有两比丘。 具神通力。 共为朋友。 从佛口。 闻剡浮树相如此。 是二比丘互相谓言。 我等当往看彼剡浮。 各云我去。 遂至树所。 见树菓熟。 堕地自破。 其一比丘从其蔕孔。 授手至臂。 其最长指。 犹不至核。 牵手而出。 为菓所染。 手臂皆赤。 犹如世间贵赤栴檀汁所染污。 其菓香气能染人心。 是时比丘鼻嗅菓香。 第二比丘问言。 汝欲食不。 长老。 我不乐食。 是事希有。 不可思议。 是离欲结。 最为广大。 何以故。 若人未离欲嗅如是香。 即生心气。 乃发颠狂。 有诸离欲外人。 若嗅此香。 退失离欲之地。 是二比丘。 还王舍城。 说如上事。 时有一人。 名曰长胫。 本是王种。 姓拘利氏。 宿业果报所得神通。 是人有此威神相貌。 若行水中。 前脚未没。 后脚已移。 若行草上。 草虽未靡。 便得移步。 若行树叶。 树叶未低。 后足已度。 鞋履践处。 并不为难。 是长胫人从佛所闻。 是剡浮树。 如此如此。 即白佛言。 世尊。 我今若行至剡浮树不。 答云得至。 是人顶礼佛足。 右绕三匝。 面正向北。 发此而去。 行度诸山。 一名小黑山。 二名大黑山。 三名多犛牛山。 四名日光山。 五名银山。 六名香水山。 七名金边山。 是人登金边山顶。 转面向北。 耸身远望。 唯见黑暗怖畏而反。 佛问汝至剡浮树不。 答言不至。 佛问汝何所见。 是人答曰。 唯覩黑暗。 佛言。 此黑暗色。 即剡浮树。 是人重礼佛足。 右绕三匝。 更向北行。 重度七山。 一名周罗迦啰第二摩呵迦罗第三瞿汉山第四首罗山。 第五稽罗山。 第六乾陀山。 第七修跋姖山。 又渡六大国土。 一名鸠留国。 二名高腊鞞。 三名毗提诃。 四名摩诃毗提诃。 五名郁多罗曼陀。 六名沙熈摩罗野。 是名六大国土。 又度七大树林。 林间有河。 度是七河。 又度阿摩罗林。 及诃梨勒林。 乃至剡浮提树南枝。 从南枝上。 行至树北枝。 是人俯窥见下水相。 与常水异。 最澄最清。 向底洞澈。 都无障翳。 是人观已。 作是思惟。 我之神通。 今于此处。 得成就不。 因脚履水。 手攀树枝。 是脚至水。 如石即没。 于此神通。 不得成就。 云何如此是水。 最轻最细。 若以彼水。 投此涧水。 如苏如油。 浮在水上。 若以此水。 投于彼水。 即沉如石。 是人从剡浮树。 取一菓子。 还王舍城。 奉上世尊。 佛受此菓。 破为多片。 施诸大众。 菓汁染于佛手。 尔时佛以此手击于山石。 至今赤色如昔不异。 湿亦不燥。 掌迹分明。 因昔分菓为片片故。 因名此石。 为片片岩。 是时佛化优娄频螺迦叶。 取此剡浮提树子。 送与迦叶。 迦叶。 汝食是菓。 迦叶问佛。 大瞿昙沙门。 那得是菓。 佛语迦叶。 是树名曰剡浮。 此菓从彼树得。 迦叶曰。 我不能食是菓子。 沙门但取自食。 时诸天神又送剡浮树子。 供养于佛。 或在舍卫若王舍城迦毗罗卫国等。 佛得受已。 分施大众。 复余比丘住剡浮所。 还此土说。 目连比丘亦曾住彼还此。 次第为比丘说。 以是因缘。 此事可知。 六大国品第三是剡浮树外有二林。 形如半月。 围绕此树。 其内有林。 名呵梨勒。 外名阿摩勒。 阿摩勒菓。 是子熟时。 其味最美。 不辛不苦如细蜂蜜。 菓形大小。 如二斛器。 其核如自性阿摩勒核。 呵梨勒菓。 是子熟时。 其味最美。 不辛不苦。 如细蜂蜜。 菓形大小。 两倍于前。 核亦如是。 阿摩勒林南。 复有七林。 七河相间。 其最北林。 名曰菴罗。 次名剡浮。 三名娑罗。 四名多罗。 五名人林。 六名石榴林。 七名劫毕他林。 如是诸菓。 其子熟时。 不辛不苦。 甜如蜂蜜。 是人林中菓形似人。 如剡浮提胜人王种。 其姓拘梨。 若男十六岁。 女十五岁。 庄严具足。 状如行嫁。 是人林菓可爱如是。 其子蔕形。 如人头髻。 未离欲者。 见此菓子。 便生爱心。 诸外道等有离欲人。 若见此菓。 退失禅定。 欲心还生。 其子熟时。 唯鸟竞食。 鸟食之余。 残落在地。 如尸陀林。 甚可厌恶。 诸退定者。 见是相已。 深生厌离。 还得本定。 是二林广五十由旬。 东西达海。 其一一河。 广五十由旬。 东西达海。 林河相次。 互相间错剡浮提地。 林河所覆。 七百由旬。 其劫毕他林南有六大国。 其最南国名曰高流。 次名俱腊婆。 三名毗提诃。 四名摩诃毗提诃。 五名郁多罗曼陀。 极北名舍喜摩罗耶。 是六国内。 人皆贞善。 持十善法。 自不杀生。 不教他杀。 其兽将死。 自至人所。 既自死已。 乃噉其肉。 是处犛牛。 其数最多。 以其髦尾用覆屋舍。 其地生麦。 不须耕垦。 是麦成粒。 无有糠糩。 是其国人磨蒸为饭。 而是麦饭气味甘美。 如细蜂蜜。 云何知耶。 过去久远有王出家。 其王夫人亦得出家。 国师婆罗门亦随出家。 既出家已。 各相舍离。 入山学道。 是王夫人有时月水。 月水净时。 往至王所。 与王相见。 即白王言。 大王我今有月水。 古昔之人尊重儿息。 王欲弃舍不从妃意。 思惟事重。 复恐不可。 遂共和合。 乃有大福德子。 男女二人俱时託胎。 舍王而去。 既经时节。 其后腹大。 从诸村落。 次到郡县。 乃至诸州。 人人诃骂云。 此女人都无道心。 出家破戒。 妃闻是语。 深生愧悔。 是时国师大婆罗门已成仙人。 得五神通。 随一山林。 依止而住。 尔时王妃闻婆罗门在彼山住。 仍往寻觅。 既见师已。 乃问妃言。 是娠谁作。 妃即答言。 是王所为。 尔时仙人忆王昔恩。 仍于别处。 为起叶屋。 即语王妃。 汝止是中。 我今当採树根菓子以相供赡。 太妃依语。 仍住其中。 于是仙人。 如法採拾树根菓子。 供给是妃。 妃怀孕月满。 遂产二子。 一男一女至断乳已。 驱斥是妃。 汝今远去。 我当随得根菓养饴二儿。 妃弃二子。 依语而去。 仙人随得根菓。 养育此儿。 两儿稍大。 已至识地。 是时仙人以生熟杂菓。 试与二儿。 于是二儿自能分别。 熟者即噉。 生者便弃。 仙人作是思惟。 是儿身已长大。 心至识地。 能分别菓生熟差别。 我令当住何处国土。 丰乐安隐以置立之。 以五通故。 见是麦地。 即以神力携二小儿。 飞空而往。 安置是地。 教是儿言。 此草名麦。 尔时仙人即自刈取。 磨以为食。 种种教示。 汝等从今当依此法以为资粮。 汝住此中。 莫生愁恼。 我当数数来看视汝。 是两小儿乃住其中。 仙人后时数往瞻视。 是二小儿随年月长。 男女二根各皆成就。 遂为夫妻。 子孙生长。 分成六国。 尔时大王既学道已。 舍于人身。 往生天上。 舍上天身。 还受人身。 受人身已。 依佛所说无上正法。 出家学道。 至得无碍六种神通。 以六通故。 观自宿命。 见六大国。 作是思惟。 是六大国皆我子孙。 为怜愍是六国人故。 往彼乞食。 得麦饭还。 不问诸比丘前食。 而独自食时。 诸比丘称此比丘名。 而大骂辱。 汝长老。 大悭嫉妬。 咄汝恶人得是麦饭。 不问诸比丘。 而独自食。 比丘答言。 我今不为嫉妬。 而不布施汝等。 何以故。 如是饮食。 未离欲人则不得食。 时是比丘三过洗钵。 再过弃之。 以最后汁。 取其少分。 施诸比丘。 是剡浮提无有一味等此味者。 于是比丘为诸比丘说此食味次第因缘。 彼六大国本我子孙。 是故利益彼国人故。 往彼乞食。 有余比丘往彼乞食。 大目揵连亦往乞食。 佛世尊为诸比丘说是六国次第因缘。 是故得知六大国事。 六大国品究竟。 夜叉神品第四时剡浮提中有两众山。 恒河之南名娑多耆利山。 恒河之北名醯摩跋多山。 娑多耆利山中是山最大。 一名萨阇。 二名频诃。 三名末车。 四名遏车婆。 五名间诃耆利。 六名波梨耶多罗。 醯摩跋多山中是山最大。 一名周罗迦罗。 二名摩诃迦三名瞿诃那。 四名修罗婆计。 五名鸡罗。 六名乾驮摩驮。 七名修槃那般沙。 若一切神住河南山者。 皆名婆多耆利神。 若在河北山者。 皆名醯摩跋多神。 是婆多耆利神。 领河南一切诸神。 故名为王。 是醯摩跋多神。 领河北一切诸神。 故名为王。 云何知耶。 有一神王。 名醯摩槃。 住醯摩跋多山。 是神王最长老大年至极位。 重疾困苦。 是神临死。 其有太子。 名醯摩跋多。 呼来教示。 即语子言。 阿父。 我已得闻。 从昔夜叉神最为长老。 见过去佛。 曾值迦叶佛。 闻说释迦牟尼佛将应出世。 如我见相及我所见因缘。 是释迦佛不久应下。 阿父。 若我中间舍命不及佛者。 汝决应往令得见佛。 若汝见佛决大利益。 太子问曰。 云何令我知佛出世。 父答子言。 汝屋舍中未曾有宝而出现者。 当知是时如来出世。 复有神王。 名娑多耆利。 住摩伽陀国界中。 汝当与彼共作朋友。 同立誓愿。 我之与汝所住之处。 若见希有奇宝现者。 莫不相报。 是时父王教其子已。 即便舍命。 是时太子供养父尸。 忆持尊重父之遗嘱因是度河往觅娑多耆利神王。 至神所已。 对面语言。 共相和敬。 同坐一处。 醯摩跋多神语娑多耆利王言。 府君。 我父临死说如上言。 因即过世。 是故我今语汝是事。 若屋室中非常宝现。 决须相报。 娑多耆利答如是如是。 于是二人既立誓已。 各还所住。 后时醯摩跋多王宅有奇宝现。 莲花千叶。 大如车轮。 黄金为叶。 众宝为茎。 时有一神。 见是莲花。 驰往白王。 王今知不。 是宝瓌异。 世未曾有。 今已出现。 千叶莲花。 大如车轮。 黄金为叶。 众宝为茎。 此是天物。 愿王往观。 是时神王闻是言已。 即往池所。 见是莲花。 具足千叶。 大如车轮。 众宝所成。 庄严奇特。 见是事已。 心生惊怪。 身毛皆竪。 自下池中。 恭敬合掌。 顶礼三过。 旋绕三匝。 作是思惟。 我于昔时。 曾值善友。 而教我言。 汝所住处。 若有奇宝。 当遣报我。 因遣使者。 往报娑多耆利神王曰。 府君。 我今住处。 希有之宝。 今已出现。 具说宝相。 汝今当来共我观视。 是时世尊已出于世。 正法已说。 一向寂静。 今至涅槃。 往向菩提。 修伽陀所教。 是时娑多耆利王觉忆此事。 作是思惟。 我昔曾有善友来报我言。 汝所住处。 诸佛世尊于中得道。 若佛已出。 汝应报我。 是其所欲。 故我应报。 娑多耆利王即遣使往。 谓是王言。 府君。 若一莲花。 作何利益。 若百若千。 亦何利益。 我国土中未曾有宝。 今已出现何者名宝。 谓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今已出世。 汝今应来共事此宝。 醯摩跋多九月十五。 是布萨时。 有五百神。 共相围绕。 取诸莲花。 面向南行。 履空而去。 往娑多耆利王所。 彼王又将五百神众。 共相围绕。 来迎是王于恒河南边。 共相聚集。 既相见已。 醯摩跋多王说偈。 问彼神曰。 今十五净日四王来集时我等事何师汝信阿罗诃尔时娑多耆利王。 说偈答曰。 是时佛世尊住摩伽陀城为灭一切苦说法一切智诸苦及苦集苦灭不更生八分苦灭道无恼向涅槃是故汝及我当往事是人一切无能比是我信罗诃尔时醯摩跋多。 闻是偈已。 心大惊怖。 身毛皆竪。 怀疑未信。 三过辩定。 府君。 汝今说世尊出世。 答曰。 府君。 我说佛宝出世。 第二第三。 问答亦尔。 是时北山神王。 即时如力思度诸佛行住威仪境界四法。 问南山神王。 说偈问曰。 佛心于众生善得安立不憎爱二思惟已得灭尽不尔时南山神王。 以偈答曰。 佛心于众生真实得安立憎爱两思惟灭尽永无余北山神王。 重偈问曰。 佛有妄语不无恼他言不无离间语不有无义语不南山神王。 以偈答曰。 佛不说妄语亦无苦澁语不说离间语说如量义语北山神王重说偈问曰。 佛无盗他不不损他命不远离放逸不不损禅定不南山神王。 说偈答曰。 佛不盗他财是故护他命远离诸放逸不损深禅定北山神王。 又偈问曰。 佛无着爱欲心净无浊不已过无明流得净法眼不南山神王。 答曰。 不着于欲尘心地最清净已过于无明于法得净眼北山神王。 又问曰。 佛明具足不法足清净不四流已绝不后生已尽不南山神王。 又答曰。 佛明已具足法足久清净四流已断灭是故无后生尔时北山神王闻已。 心生欢喜。 说偈赞叹。 智者意成就一切事已办及身口清净赞叹具明足南山神王。 心口欢喜。 说偈赞曰。 佛心寂清净身口能利他十力无与等今随喜汝赞智者心成就及与身口业具足明法足即共汝往观今十五布萨四王游巡时心解脱无着我共汝礼拜尔时世尊。 住王舍城。 匿瞿提树下。 是二神王千神围绕。 往诣佛所。 至佛所已。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 顶礼佛足。 却坐一面。 时北山王。 以偈问曰。 能说亦能行度流永无漏独步如师子佛不染世法度一切法岸殷勤故来问众生生何处数数习有处执持是何物何处而受苦尔时世尊。 以偈答醯摩跋多神王曰。 众生生六处数数习六处执持六种法六处受苦恼北山神王。 重偈问佛。 是取名何取而令众生苦愿答出离问云何解脱苦尔时世尊。 以偈答醯摩跋多神王曰。 世间有五尘我说心第六于中离欲着解脱如是苦众生得出离已说如理量汝今既有问是故答出离北山神王。 重偈问佛。 谁能度驶流日夜无疲极无底亦无攀深处谁不沉尔时世尊。 以偈答醯摩跋多神王曰。 常持清净戒精进不散心思择内正念由智度难度欲想无有欲伏灭色系缚永灭有喜爱是人终不沉尔时南北二山王。 同时说偈。 以赞佛曰。 我等今善见善来今善明我等见正觉演说甘露道名无灭失见实义常乐问难无所着穷智慧际悉解脱行于圣路大仙人千余夜叉众名闻有威神一切归依佛是我无上师是三夜叉三角而坐。 是故至今路名菱角。 是时世尊住于树下。 是故此树名瞿匿昙瞿提。 因此二夜叉事。 故知南北二山。 夜叉神品究竟。 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一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二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漏阇耆利象王品第五周罗迦罗山。 高一伽浮多半。 其广亦尔。 中间亦如是。 摩诃迦罗山。 高三伽浮多。 广亦如是。 中间亦尔。 瞿诃那山。 高一由旬半。 广及中间。 亦复如是。 修罗婆诃山。 高三由旬。 广及中间。 亦复如是。 鸡罗婆山。 高六由旬。 广及中间。 亦复如是。 乾驮摩驮山。 高十二由旬。 广及中间。 亦复如是。 修槃那般娑山。 高二十四由旬。 广及中间。 亦复如是。 修槃那般娑山。 于秋月时。 天晴不雨。 最放光明。 复有诸人近雪山住。 四月高平地会。 互相招呼。 往观天上。 至摩诃迦罗山顶。 仰观北面。 遥见彼山。 光明照曜。 因相谓曰。 是须弥山。 我今已见天上。 是修槃那般娑山北边。 有最胜处。 复有大池。 名曼陀基尼。 长五十由旬。 广十由旬。 其水清洁冷甜轻软。 其中莲藕根茎具足。 其池底岸。 皆以白银黄金水精琉璃四宝为塼。 搆垒为池。 银最居外。 次第围绕。 水所渍处。 与宝同色。 其池四边有四阶道。 通至水底。 并四宝成。 池东南角。 直往至山。 其山有岩。 名曰难陀。 长五十由旬。 广十由旬。 其岩悉是琉璃。 平滑可爱。 有似宫室。 宝色不同。 种种相貌。 自然彫画。 如北氍毺。 人兽草木。 莫不毕备。 是岩綵色。 亦复如是。 如人耳璫七宝庄严。 是地色相。 亦复如是。 一切琉璃。 平滑可爱。 种种宝色。 若脚所践。 即便陷没。 脚若起时。 还复如本。 如细绵聚。 及兜罗绵。 其地柔软。 亦复如是。 是难陀岩。 蹈时没足。 举足便起。 是中殿堂。 其数不一。 或有金堂。 或有银堂。 颇梨琉璃。 亦复如是。 或四宝合成。 是诸殿堂。 皆象王等之所住处。 岩池中间有最胜处。 有树匿瞿提王。 名曰善立。 根茎枝干。 并皆具足。 形相可爱。 其叶繁密。 久住不凋。 风雨不侵。 如世精巧装饰花鬘。 及众宝耳璫。 亦如伞盖高下相覆。 其树形相。 亦复如是高一由旬。 垂枝如柱。 数满八千。 下皆入地。 故名善立。 池西南角外有最胜处。 有娑罗王树。 名曰善见。 根茎枝干。 并皆具足。 形相可爱。 其叶繁密。 久住不凋。 风雨不侵。 如世精巧装饰花鬘。 及众宝耳璫。 亦如伞盖高下相覆。 其树形相。 亦复如是。 高一由旬。 下身洪直。 一半由旬。 方有枝叶。 此树身量。 刺径五寻。 围十五寻横枝四出。 各半由旬。 又其树外有娑罗树林。 高下相次。 七重围绕。 枝叶相覆。 外望如一。 其裹重树围十三寻。 如是次第各减一寻。 其最外重树围七寻。 内重最高。 次外渐下。 其树形相。 根茎枝干。 并皆具足。 其状可爱。 其叶繁密。 久住不凋。 风雨不侵。 如世精巧装饰花鬘。 及众宝耳璫。 亦如伞盖高下相覆。 其树形相。 亦复如是。 萎叶枯枝。 若堕落时。 树既繁密。 熘堕林外。 其林外边。 四面突出。 状似门屋。 其树下之地。 金沙所覆。 香水散洒。 烧众名香。 散诸杂花。 悬众宝衣。 于其树下。 是娑罗花。 与诸杂花。 弥覆其地。 甚可爱乐。 是娄阇耆利象王恒居其所。 其身洁白。 七支拄地。 六牙具足。 随意变化。 有大神通有大威德。 其一一重。 有八千象。 一重白特象。 次重白牸象。 第三黄特象。 第四黄牸象。 第五赤特象。 第六赤牸象。 第七青特象。 第八青牸象。 其外黑特牸象不在围数。 如是象王。 欲到曼陀基尼池。 自洗浴时。 外诸黑象即率相往。 防持路渚。 既防护已。 是时象王众象围绕。 往到池所。 其白牸象围绕象王。 入池洗浴。 取此池水。 摩洗王身。 或来洗面。 或来洗耳。 遍诸身分。 悉皆如是。 当王浴时。 是诸象等採众杂花。 以为花鬘。 奉献于王。 或为耳璫。 或为璎珞。 种种异饰。 庄严王身。 既洗浴已。 从池登岸。 往匿瞿提树下。 晒身令燥。 过去是处有一猎师。 射杀象王。 因于是中广说菩萨昔本生经。 尔时诸象随色次第并入池浴。 既浴竟已。 往到树下。 围绕象王。 其黑象者。 最后入浴。 拔取藕根。 刮洗令净。 还至树下。 其黑特象送与黑牸象。 其黑牸象送与青特象。 青特象送与青牸象。 青牸象送与赤特象。 赤特象送与赤牸象。 赤牸象送与黄特象。 黄特象送与黄牸象。 黄牸象送与白特象。 白特象送与白牸象。 白牸象送与大象王。 令象王食。 象王食已。 以其残藕。 还依次第。 分与众象。 唯余黑象若食不足。 更使黑象往池採之。 令得充足。 是黑象者。 唯在池食。 是诸象等食此藕已。 成身七分。 若食草木诸树叶者。 则成屎尿。 是诸象等若出屎尿。 悉与黑象。 为其拼除。 送食亦尔。 是白象王。 于其四月。 住难陀岩。 春冬八月住娑罗王善见树下。 次后象王亦恒在此难陀岩住。 昼则移住娑罗王善见树下。 浴已食时。 皆在匿瞿提树下。 云何知耶。 昔时净命大智舍利弗。 身带风病。 医师说言。 大德此疾藕能治之。 时有净命神通目连。 于往昔时。 已见此藕。 即此大德说如是言。 我往取此藕将来于是。 目连即以神通往金边山作是思惟。 此象王者。 有大神通。 有大威德。 有憍慢心。 是故决令象王惊怖。 即如象身高耸长大。 目连化身为一大象。 两倍于彼。 又复化为众象眷属。 身形头数。 亦复两倍。 具足围绕当象王前。 飞空而下。 时白象王见是事已。 心怀惊怖。 身毛皆竪。 作是思惟。 有别象王。 从别处来。 神通威德身形头数。 悉皆胜我。 今当摈我夺此住处。 是时净命大目犍连知其惊怖。 见其相异。 即舍神通所现化事。 仍于别处。 跏趺而坐。 是白象王见斯事已。 作是思惟。 非别象王。 是大比丘。 尔时象王自化其身。 为天童子。 以天金宝。 庄严臂手。 天冠耳璫众宝璎珞庄严其身。 时目犍连端坐念时。 天童子默念合掌。 五体投地。 敬礼大德。 是时目连语象王言。 长老象王。 汝大神通威德难及。 象王答言。 大德。 我是畜生。 有何神力。 至无威德。 圣师来此。 欲何所为。 目连答言。 我欲得藕。 是时象王即勅黑象。 汝去取藕。 如大德意。 是时黑象即入池中。 取藕洒束。 恣一象担载象背上。 随大目连飞空而去。 目连至已。 时诸比丘即受此藕。 从昔至今。 故谓此处。 名象下支提。 又复名曰送藕支提。 亦复名为受藕支提。 大德舍利弗食此藕已。 病即消除。 时舍利弗过是病已。 至般涅槃。 身无病恼。 其诸比丘并食此藕。 如是藕者。 其形可爱。 味汁浓多。 甜无辛苦。 如细蜂蜜。 方圆长短纵广一尺。 节节如是。 其一节汁。 满下品钵。 有余比丘。 神通往彼金边山侧。 见如是事。 还此间说。 时佛世尊为诸比丘。 说此因缘。 是故得知如是等事。 四天下品第六尔时佛说。 天下有四。 一剡浮提。 二者西瞿耶尼。 三东弗于逮。 四北郁单越。 尔时比丘白佛言。 世尊。 此剡浮提其地若大。 佛告比丘。 剡浮提大。 东边地际。 二千由旬。 西北二边。 亦各二千由旬。 南边地际。 但三由旬。 周回六千三由旬。 其面如车一切众生生此地上。 面似地形。 是剡浮提具有江山。 江山中间。 诸国间厕。 尔时比丘白佛言。 世尊。 西瞿耶尼。 其形若大。 佛告比丘。 西瞿耶尼大。 广二千三百三十三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周回七千由旬。 地形团圆无山有江。 其江中间。 立诸国土。 人民富乐。 无有贼盗。 悉多贤善。 填满其中。 是时比丘复白佛言。 世尊。 东弗毗提。 地形若大。 佛告比丘。 东弗毗提大。 广二千三百三十三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周回七千由旬。 地形团圆。 犹如满月。 多有诸山。 唯有一江。 是山中间。 安置诸国。 人民富乐。 无有贼盗。 悉多贤善。 充满其国。 一切诸山。 并是金宝。 耕梨鋘斧及诸器物。 并是真金。 其一江者。 名曰萨阇。 其江浦岸。 并皆可爱。 净命宾头卢于彼岸侧。 起僧伽蓝。 云何得知如是等事。 昔时波罗[木*奈]国。 有一比丘。 及一沙弥。 皆具神通。 从波罗[木*奈]。 往东毗提下。 时此沙弥取一石子。 欲以磨针。 即持此石。 还波罗[木*奈]。 安置寺中。 即于是夜。 大放光明。 是时比丘问沙弥言。 汝取彼物将还此不。 大德。 我将彼石子。 还来此中。 欲以磨砺剃刀针等。 比丘即便语沙弥言。 汝取此石送还彼国。 是时沙弥从比丘言。 即提此石。 投波罗[木*奈]深江水中。 是时此江大放光明。 一切龟鱼诸水类等。 并皆显现。 其国人民争往观看。 衢巷填满。 无复门户。 皆谓是龙现大神力。 是时比丘与此沙弥。 于晨朝时入城乞食。 见是人众无量无数聚集河边。 城门阨塞。 还往难通。 问沙弥言。 汝前此石掷置何处。 沙弥答言。 大德。 我以此石。 掷河深处。 比丘复语沙弥。 汝取此石。 还送本处。 是时沙弥即从其语。 于看众前。 入河深水。 而取此石。 身衣不湿。 踊出空中。 飞腾而去。 送还本处时。 诸比丘往还彼国。 其数无量。 并说如是。 时佛世尊为诸比丘。 说此因缘。 是故得知。 尔时比丘。 白佛言。 世尊。 北郁单越国土若大。 佛告比丘。 北郁单越大。 东际长二千由旬。 西际二千由旬。 南北亦尔。 四周八千由旬。 以金山城之所围绕。 黄金为地。 昼夜常明。 是郁单越地有四种德。 一者平等。 二者寂静。 三者净洁。 四者无刺。 谓平等者。 彼国土中。 无有[山*亢]穽。 亦无穴居。 又不敧仄。 无有高下。 亦不泥滑。 故名平等。 其寂静者。 彼国土中。 无有师子虎豹熊罴毒蛇蜂虿能害人者。 故名寂静。 其净洁者。 于彼国中。 无有死尸死蛇死狗诸不净物。 若彼民人。 大小便利。 地坼受之。 受已还合。 故名净洁。 其无刺者。 彼国土中。 无利刺树。 无臭气树。 故名无刺。 彼中有草。 名曰车毗。 其色绀青。 形甚可爱。 如孔雀项。 触时柔软。 如迦真隣衣。 迦真隣衣者。 不可染污。 夏冷冬温。 又如阿时那衣。 烧之不然。 草触柔软。 亦复如是。 是车毗草遍覆其地。 四时不凋长唯四寸。 其国诸江。 八功德水。 岸渚及底。 并布金沙。 其水恒流。 无有增减。 金堤坚固。 永无崩落。 佛说如是。 尔时佛告比丘。 伽娄罗鸟所住四洲。 其东弗毗提南剡浮提二洲中间。 有伽娄罗洲。 南剡浮提西瞿耶尼二洲中间。 有伽娄罗洲。 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二洲中间。 有伽娄罗洲。 北郁单越东弗毗提二洲中间。 有伽娄罗洲是鸟洲者。 围一千由旬。 洲形团圆。 一切皆是深浮留林。 伽娄罗鸟。 住在林中。 洲外水下。 并龙住处。 龙居此地。 犹如彼鸟。 聚蓄饮食。 饥则便取。 迦娄罗鸟。 凡有四种。 一者化生。 二者湿生。 三者卵生。 四者胎生。 一切诸龙皆亦四生。 化生迦娄罗。 能食四种龙。 湿生迦娄罗。 除化生龙。 能食三种。 卵生迦娄罗。 食后二种。 胎生迦娄罗。 食后一种。 其鸟食时。 两翅扇水。 水开五十由旬。 因捉取龙还上树食。 鸟所食残。 犹如象骨。 在地狼藉。 是故四洲恒有臭气。 东弗毗提南剡浮提两洲中间。 迦娄罗鸟所住之洲。 有树名曲深浮留。 根茎枝干。 并皆具足。 形相可爱。 其叶繁密。 久住不凋。 风雨不入。 如世精巧装饰花鬘。 及众宝耳璫。 亦如伞盖高下相覆。 其树形相。 亦复如是。 高百由旬。 下本洪直。 五十由旬。 方有枝叶。 枝叶四布迳百由旬其树下本。 径五由旬。 周围十五由旬。 迦娄罗王名鞞那低耶。 居是树上。 其大龙王名摩那斯。 欲共鸟王戏时。 出浮显现。 是时鸟王捉取此龙。 安树枝上。 而是龙王自性本大。 更复变化。 能令身长。 如是鸟王捉龙还树。 龙身随长。 遍满树上。 如是次第龙身满树。 是龙重故。 树为摧曲。 是时鸟王觉是事已。 仍放此龙。 作是思惟。 是摩那斯龙。 坏我住处。 时鞞那低耶鸟王起悔恨心。 退一处住。 默念忧恼。 是摩那斯龙遂能张我。 尔时龙王又变作天童子。 以天金宝。 庄严臂手。 天冠耳璫众宝璎珞。 以饰其身。 住鸟王所。 而作是言。 善友。 汝有何事。 忧恼困苦。 默然独住。 起不安心。 鸟王答曰。 我今被张。 为摩那斯龙。 坏我住处。 童子答言。 善友。 汝更取龙作饮食不。 损汝住处。 尚复忧恼龙失眷属。 其苦云何。 汝若更复取龙。 住处决当不立。 于是龙鸟二王。 共立誓愿。 不相损害。 永为朋友。 为是因缘故。 名此树为曲深浮留。 是四天下。 及四鸟洲。 其地最大。 是故今说其一一洲。 八洲围绕。 牛洲。 羊洲。 [卄/耶]子洲。 宝洲。 神洲。 猴洲。 象洲。 女洲。 其余七洲。 亦复如是。 此义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数量品第七尔时佛告富娄那比丘。 是世界地。 形相团圆。 如铜烛盘。 如陶家轮。 是世界地。 亦复如是。 犹如烛盘边缘隆起。 其铁围山。 亦复如是。 譬如烛盘中央耸起。 其世界中有须弥山王。 亦复如是。 此须弥山。 七宝所成。 色形可爱。 四角端直。 譬如工匠善用绳墨斫成板柱。 其形方正。 是须弥山。 亦复如是。 半形入水。 八万由旬。 半形出水。 八万由旬。 其山四边。 各八万由旬。 周回三十二万由旬。 最里大海。 名须弥海。 深八万由旬。 广四万由旬。 一边长十六万由旬。 周回六十四万由旬。 海外有山。 名由乾陀。 此山入水。 四万由旬。 出水亦尔。 广亦如是。 四万由旬。 是山一边。 长二十四万由旬。 周回九十六万由旬。 此出外海。 亦名由乾陀。 深四万由旬。 广亦如是。 一边长三十二万由旬。 周回百二十八万由旬。 海外有山。 名伊沙陀。 入水二万由旬。 出水亦然。 广亦如是。 一边长三十六万由旬。 周回一百四十四万由旬。 山外有海。 亦名伊沙陀。 深二万由旬。 广亦如是。 一边长四十万由旬。 周回一百六十万由旬。 海外有山。 名诃罗置。 入水一万由旬。 出水亦尔。 其广亦然。 一边四十四万由旬。 周回一百七十六万由旬。 山外有海。 亦名诃罗置。 深一万由旬。 广亦如是。 一边长三十六万由旬。 周回一百八十四万由旬。 海外有山。 名修腾娑。 入水五千由旬。 出上亦尔。 其广亦然。 一边长四十七万由旬。 周回一百八十八万由旬。 山外有海。 亦名修腾娑。 深五千由旬。 广亦如是。 一边长四十八万由旬。 周回一百九十二万由旬。 海外有山名阿沙千那。 入水二千五百由旬。 出水亦然。 广亦如是。 一边长四十八万五千由旬。 周回一百九十四万由旬。 山外有海。 亦名阿沙千那。 深二千五百由旬。 广亦如是。 一边长四十九万由旬。 周回一百九十六万由旬。 海外有山。 名毗那多。 入水一千二百五十由旬。 出水亦然。 广亦如是。 一边长四十九万二千五百由旬。 周回一百九十七万由旬。 山外有海。 亦名毗那多。 深一千二百五十由旬。 广亦如是。 一边长四十九万五千由旬。 周回一百九十八万由旬。 海外有山。 名尼民陀。 入水六百二十五由旬。 出水亦然。 广亦如是。 一边长四十九万六千二百五十由旬。 周回一百九十八万五千由旬。 山外有海。 亦名尼民陀。 深六百二十五由旬。 广亦复然。 一边长四十九万七千五百由旬。 周回一百九十九万由旬醎海外有山。 名曰铁围。 入水三百十二由旬半。 出水亦然。 广亦如是。 周回三十六亿一万三百五十由旬。 从尼民陀山际。 取铁围山际。 三亿六万三千二百八十八由旬。 从尼民陀海际。 取铁围山际。 三亿六万二千六百六十三由旬。 从剡浮提南际。 取铁围山。 三亿六万六百六十三由旬。 从剡浮提中央。 取西瞿耶尼中央。 三亿六万六千由旬。 从南剡浮提北际。 取北郁单越北际。 四亿七万七千五百由旬。 从铁围山水际极西。 铁围山水际。 迳度十二亿二千八百二十五由旬。 铁围山水际。 周回四十六亿八千四百七十五由旬。 从此须弥山顶边。 至彼须弥山顶边。 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 从此须弥山中央。 至彼须弥山中央。 十二亿八万三千四百五十由旬。 从此须弥山根。 至彼须弥山根。 十二亿三千十五由旬。 如是义者。 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天住处品第八佛告比丘。 是须弥山王。 东西南北。 凡有四边。 其东边真金所成。 西边白银所成。 北边琉璃。 南边颇梨。 其一切边众宝所成。 是须弥山。 七性最饶。 山之极顶。 中央平正。 最胜处所。 是忉利天善见大城。 周围四方。 十千由旬。 纯金为城之所围绕高一由旬。 城上埤堄。 高半由旬。 门高二由旬。 其外重门。 高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城之四面。 为千门楼。 是诸城门。 众宝所成。 种种摩尼之所严饰。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等。 龙兽草木。 及诸杂花莫不必备。 亦如耳璫众宝庄严填满具足。 是诸城门。 亦复如是。 或有一切诸众生相。 种种树木及杂花相庄严其外。 是城门边。 庄严象军。 庄严马军。 庄严车军。 住是城门。 是诸天子庄严铠仗。 聚集其中。 护国土故。 欲游观故。 为庄严故。 城外四边。 七重宝栅。 周匝围绕。 其最里者。 真金所成。 次用白银。 第三琉璃。 四颇梨柯。 其外三重。 杂宝所成。 七重之外诸多罗树。 七重围绕。 其最里树。 真金为本。 次是白银。 第三琉璃。 四颇梨柯。 其外三重。 众宝为本。 金多罗者。 白银琉璃颇梨众宝为其花叶。 子亦如是。 银多罗者。 黄金琉璃颇梨柯宝为其花叶。 子亦如是。 琉璃多罗。 金银颇梨为花子叶。 颇梨多罗。 金银琉璃为花子叶。 其外三重花叶菓子。 并众宝成。 是多罗树。 微风吹动。 出妙音声。 能令众生起五系缚。 一者生爱。 二者起缚。 三起迷乱。 四生执着。 五不厌离。 譬如五分音乐。 如精妙乐师五音繁奏。 能起众生五种欲心。 是树音声。 亦复如是。 其七重树间。 处处皆有众宝花池。 纵广一百天弓。 天水盈满。 四宝为塼。 搆垒底岸。 金银琉璃及颇梨柯之所成就。 其池四边。 亦四宝甎以为阶道。 一一池中。 有无量花。 五宝所成。 谓金银琉璃颇梨柯呵梨多。 是诸池内。 有四宝船。 泛漾其中。 谓金银琉璃颇梨。 复有八种水戏之具。 一者。 跳入水楼。 二者。 以七宝涵。 注水灌身。 三者。 击水之具。 以为音乐。 四者。 水溅以为嬉戏。 五水轮车。 六者。 浮屋。 七者。 宝轮鷿鶙。 八者。 绳楼自缒。 旋回击荡。 其中男女诸天乘船游戏。 是时宝船随心迟速。 男女诸天若作是意。 愿欲向彼。 船即到彼。 是诸天等若作是意。 愿取彼花。 来至我所。 花便自至。 其中果报自然风起。 吹众名花。 遍散诸天。 复有别风吹诸花鬘。 庄严身首。 或为宝冠。 或为璎珞。 或为臂印。 乃至腰绳。 或为足钳。 池岸四边。 有五种宝树。 一金。 二银。 三琉璃。 四颇梨柯。 五呵梨多。 其树行间。 有众宝堂殿。 五宝所成。 诸男女天。 于其中住。 是其城外多有诸天。 遍满国土。 多罗树外宝堑三重。 其一一堑。 广二由旬深一由旬半。 下广于上。 有如壶口。 于其堑中。 天水盈满。 亦四宝塼之所搆成。 金银琉璃及颇梨柯。 其堑四边。 亦四宝塼以为阶道。 一一堑中。 又有无量四宝诸花。 有四宝船。 泛漾其中。 金银琉璃颇梨等宝之所成就。 复有八种水戏之具。 一者。 跳入水楼。 二者。 以七宝涵。 注水灌身。 三者。 击水之具。 以为音乐。 四者。 水溅以为嬉戏。 五水轮车。 六者。 浮屋。 七者。 宝轮鷿鶙。 八者。 绳楼自缒。 旋回击荡。 其中男女诸天乘船游戏。 是诸宝船随心迟速。 男女诸天若作是意。 愿欲往彼。 船即到彼。 是诸天等若作是意。 愿取彼花。 来至我所。 花便自至。 其中果报自然起风。 吹众名花。 遍散诸天。 复有别风。 吹诸花鬘。 庄严身首。 或为宝冠。 或为璎珞。 或为臂印腰绳足钳。 亦复如是。 堑之中间。 众宝堂殿。 天诸婇女之所住处。 于其堂间。 布置宝镬。 一一镬中。 植诸花草。 五色异相。 各为行列。 其三重堑外有七宝树之所围绕。 谓金银琉璃颇梨柯莲花色宝螺石呵梨多等。 是树林中。 处处皆有七宝花池。 天水盈满。 乃至宝船游戏。 及诸殿堂。 男女天众之所居止。 多有诸天。 遍满国土。 亦如上说。 是时堑外诸七宝树。 开七宝花。 谓金银琉璃颇梨。 乃至呵梨多等。 是其林中诸女天等讴歌作乐。 无量天子从大城出。 入林观听。 是其城中诸天子等讴歌作乐。 外诸女天入城观听。 因是方便往来戏乐。 分于大城四分之一。 中央金城。 帝释住处。 十二由旬。 有一一门。 四面四百九十九门。 复有一小门。 凡五百门是城形相。 亦卫四兵。 栅堑树池杂林宫殿。 作倡伎乐及诸外戏。 种种庄严。 皆如前说。 是城中央。 释提桓因所住之处。 宝楼重阁。 名皮禅延多。 长五百由旬。 广二百五十由旬。 周回一千五百由旬。 柱高九由旬。 四宝所成。 一金。 二银。 三琉璃。 四颇梨柯。 四种宝塼以为柱础。 其楼四方有四阶道。 一切诸壁。 并四宝成。 三层皮持之所围绕。 第一层。 真金所成。 二白银。 三琉璃。 其一一层。 三重宝铃。 微风吹动。 出妙音声。 譬如五分音乐。 如前所说。 多罗树声能令众生起五欲缚。 其阁四边却敌宝楼。 东边二十六。 三面各二十五。 凡一百一所。 一一却敌。 方二由旬。 周回八由旬其却敌上。 复有宝楼。 高半由旬以为观望。 一一却敌有七女天。 一一女天有七婇女。 楼阁之内有七万七百房室。 一一房内。 有七天女。 一一天女。 婇女亦七。 其天女者。 并帝释正妃。 其外却敌及内诸房。 凡四亿九万四千九百。 正妃三十四亿六万四千三百。 婇女妃及婇女。 合有三十九亿五万九千二百。 皮禅延多重阁最上当中央圆室。 广三十由旬。 周回九十由旬。 高四十五由旬。 释提桓因所住之处。 并是琉璃所成。 地皆柔滑。 众宝填厕。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等。 龙兽草木。 及诸杂花。 莫不必备。 亦如耳璫众宝庄严。 填满具足。 帝释住处。 亦复如是。 皆以琉璃所成。 众宝庄严。 其地柔软脚所履践。 即便陷没。 脚若起时。 还复如本。 如细绵聚。 及兜罗绵。 帝释住处。 亦复如是。 脚践则没。 举足便起。 洒散杂花烧香芬馥。 悬诸天衣及宝花鬘。 如是处者。 释提桓因与阿修罗女舍脂共住。 帝释化身与诸妃共住。 一切诸妃作是思惟。 帝释与我共住。 帝释真身与舍脂共住。 是其城内四边住处。 衢巷市鄽。 并皆调直。 是诸天城。 或有住处。 四相应舍。 或有住处。 重层尖屋。 或有住处。 多层高楼。 或有住处。 台馆云耸。 或有住处。 四周却敌。 随其福德。 众宝所成。 平正端直。 是天城路。 数有五百。 四陌相通。 行列分明。 皆如基道。 四门通达。 东西相见。 巷巷市鄽。 宝货盈满。 第一穀米市。 二衣服市。 三众香市。 四饮食市。 五花鬘市。 六工巧市。 七淫女市。 处处并有市官。 是诸市中。 天子天女往来贸易。 商量贵贱。 求索增减。 称量料数。 具市鄽法。 虽作是事。 以为戏乐。 无取无与。 无我所心。 脱欲所须。 便可提去。 若业相应。 随意而取。 业不相应。 便作是言。 此物奇贵。 非我所须。 当四衢道。 象马车兵之所庄严。 及诸天子止住其中。 或为守护。 或为戏乐。 或为庄严。 市中间路。 一切琉璃。 软滑可爱。 众宝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龙兽花草。 皆如前说。 乃至烧香散花。 悬诸天衣。 亦复如是。 复于处处。 竪立幡幢。 天大城内。 如是等声。 恒无断绝。 所谓象声。 马声。 车声。 螺声。 波那婆声。 鼓声。 牟澄伽声。 笳声。 音乐声。 又有声言。 善来善来。 愿食愿饮。 我今供养。 是善见大城。 帝释住处。 复有天州天郡天县天村。 周匝遍布须弥山上。 善见大城。 其西北角。 从门阃外。 二十由旬。 忉利诸天有善法堂。 迳三十由旬。 周回九十由旬。 高四十五由旬。 并琉璃所成。 地皆柔滑。 众宝填厕。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等。 龙兽草木。 及诸杂花。 莫不必备。 亦如耳璫众宝庄严填满具足。 善法妙堂。 亦复如是。 柔滑可爱。 脚践便没。 移足还起。 种种庄严。 具如前说。 有三皮持之所围绕。 一真金所成。 二白银。 三琉璃。 其一一层。 三重宝铃。 微风吹动。 出妙音声。 譬如五分音乐。 如前所说。 多罗树声。 能令众生起五欲缚。 是堂中央众宝大柱。 耸出堂上。 其柱最顶。 覆金露盘。 种种庄严。 并皆具足。 是中央大柱。 围一由旬。 径三分之一。 其一椽桷有十六柱。 其一一柱。 复十六柱之所围绕。 一一椽桷。 为二百七十二柱之所支持。 其诸椽桷分为三分。 一分有四千五十二周回。 三分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六椽桷。 都有三十二亿六千四百三十二柱。 是柱下至地。 上不至桷。 如一发许。 或有一柱。 上至于桷。 下不至地。 如一发许。 以是义故。 是善法堂。 住在空中。 不可了觉。 四方门屋。 一者。 正东。 二者。 正西。 三者。 正南。 四者。 正北。 是善法堂外。 处处有大宝池。 天水盈满四宝为塼。 搆垒底岸。 金银琉璃。 及颇梨柯之所成就。 其池四边。 亦以宝塼为其阶道。 一一池中。 有无量花。 五宝所成。 谓金银琉璃颇梨柯呵梨多。 是诸池内。 有四宝船。 泛漾其中。 复有八种水戏之具。 一者。 跳入水楼。 二者。 以七宝涵。 注水灌身。 三者。 击水之具。 以为音乐。 四者。 水溅以为嬉戏五水轮车。 六者。 浮屋。 七者。 宝轮鷿鶙。 八者。 绳楼自缒。 旋回击荡。 其中男女诸天乘船游戏。 随心迟速。 空中诸花自然来集。 庄严天身。 乃至多有诸天殿堂。 皆悉遍满。 亦复如是。 是法堂外有大园林。 金城围绕。 周回一千由旬。 城高一由旬。 埤堄半由旬。 其门高二由旬。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九十九门有一小门。 是诸门者。 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种种凋饰。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并如上说。 外七重宝栅。 亦如上说。 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其树中间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亦如上说。 五种宝花。 亦如上说。 及四宝船。 亦如上说。 池岸五种宝树。 亦如上说。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是城外边三重宝堑。 余如上说。 一一堑者。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 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淫女。 堂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是时外林中。 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音乐讴謌。 时诸天子从法堂城出。 入是园中。 相与观听。 是中天子亦奏音乐时。 诸女天从善法堂。 出园观看。 因如是事。 男女诸天恒受戏乐。 从其大城西北角门。 取善法堂门。 二十由旬。 广十由旬。 其地平滑。 琉璃所成。 可爱柔软众宝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等。 象马花树。 种种具足。 又如耳璫众宝合成。 其路亦尔。 脚履即没。 举足便起。 如兜罗绵及以木绵。 其路柔软。 亦复如是。 三种皮持之所庄严。 一一皮持。 四宝所成。 一一皮持。 三层宝铃之所围绕。 一一宝铃。 四宝所成。 微风吹动。 出妙音声。 能令诸天起五欲缚。 是路两边夹二江水。 名曰长形。 亦长二十由旬。 广十由旬。 八功德水自然盈满。 其江两边并四宝塼之所搆治。 余如前说。 其江四边四宝阶道。 亦如前说。 是江水中有五宝花。 亦如前说。 四宝船。 汎漾其内。 八水戏具。 乘船游戏。 迟速任心。 并如前说。 是中诸天须彼花来。 随念即至。 善果报故。 雨众宝花。 洒散诸天。 复有别风吹诸花鬘。 随其身分。 所须庄严。 身臂首足。 自然随着。 二江外岸。 五种宝树。 罗列遍满。 亦如前说。 其树中间有诸宝池。 及宝殿堂。 诸男女天并于中住。 无量无数。 充满其中。 是时忉利诸天欲入此园。 其善法堂有风名曰合聚。 聚集故花。 吹令出外。 其地净洁。 无复萎花。 复有别风。 名曰剃刀。 吹外园林及以池沼取诸新花。 青黄赤白杂色之花。 既取花已。 时合聚风聚集此花。 入法堂内。 遍布其地。 作诸形像。 或现金银杖形。 或现莲花形。 或氍毺形。 或羺羊形。 或师子戏像。 或现象马车步兵等像。 或现麞鹿兽像。 或现迦楼龙马之像。 因此次第。 周匝遍满善法堂地。 花厚至膝。 庄严具足。 是时诸天围绕帝释。 恭敬为尊。 入此园裹。 善法堂内最中柱边。 有师子座。 释提桓因昇座而坐。 左右二边。 各十六天王行列而坐。 其余诸天随其高下。 依次而坐。 时天帝释有二太子。 一名栴檀。 二名修毗罗。 是忉利天二大将军。 在三十二天。 左右而坐。 时题头赖吒天王依东门坐。 共诸大臣及与军众。 恭敬诸天。 得入中坐。 时毗留勒叉天王依南门坐。 共诸大臣。 及与军众。 恭敬诸天。 得入中坐。 时毗留博叉天王依西门坐。 共诸大臣。 及与军众。 恭敬诸天。 得入中坐。 时毗沙门天王依北门住。 共诸大臣。 及与军众。 恭敬诸天。 得入中坐。 是四天王。 于善法堂。 世间善恶。 奏闻帝释及忉利天。 时佛世尊说如是事。 比丘是月八日。 是四天王大臣遍行世间。 次第观察。 当于今日。 若多若少。 一切诸人受持八戒。 若多若少。 皆行布施。 若多若少。 修福德行。 若多若少。 恭敬父母。 及沙门婆罗门。 家内尊长。 比丘。 月十四日。 是四天王太子遍行世间。 次第观察。 当于今日。 若多若少。 一切诸人受持八戒。 若多若少。 皆行布施。 若多若少。 修行福德。 若多若少。 恭敬父母及沙门婆罗门家内尊长。 比丘。 月十五日。 时四天王自行世间。 次第观察。 当于今日。 若多若少。 一切诸人受持八戒。 若多若少。 皆行布施。 若多若少。 修行福德。 若多若少。 恭敬父母及沙门婆罗门家内尊长。 黑半亦如是。 比丘。 是时若无多人受持八戒。 若无多人修行布施。 若无多人修福德行。 若无多人恭敬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中尊长。 比丘。 时忉利天善法堂内政坐集时。 尔时四王往法堂所。 谘闻帝释。 说世间事。 白言。 善尊。 无多诸人受持八戒。 无多诸人修行布施。 无多诸人恭敬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中尊长。 是时忉利诸天及释提桓因闻此事已。 生忧恼心。 说如是言。 是事非善。 是事非如法。 若诸人等无多受八戒。 无多行布施无多修行福行。 无多诸人恭敬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中尊长。 诸天眷属方应减少。 修罗伴侣日向增多。 比丘。 若人多受持八戒。 多修行布施。 多修福行。 多恭敬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中尊长。 尔时四王往法堂所。 谘闻帝释。 说世间事。 白言。 善尊。 多有诸人受持八戒。 多人修行布施。 多人修行福行。 多人恭敬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中尊长。 尔时忉利天闻四王言。 心生欢喜。 说如是言。 是事甚善。 是事如法。 若诸人等多受持八戒。 多修行布施。 多行福行。 多恭敬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家中尊长。 诸天眷属日向滋多。 修罗伴侣稍就减少。 比丘。 尔时释提桓因自坐之处。 是天坐处。 于中正坐。 随从天心。 令其欢喜。 而说偈言。 是月初八日十四及十五并月二十三下九及三十三时十五斋受持八分戒静心所摄治若受持布萨是人修七法当来如我今比丘。 是释提桓因偈。 是为邪歌。 非是善歌。 是为邪言。 非是善言。 云何如此。 比丘。 是释提桓因。 未解脱生。 未解脱老。 未解脱死。 未解脱忧。 未解脱悲。 未解脱苦。 未解脱恼。 未解脱五阴。 比丘。 若有比丘。 成阿罗呵。 灭尽诸漏。 修道究竟。 正智解脱。 尽诸有结。 如是比丘。 若说此偈。 是说善言。 是月初八日十四及十五并月二十三下九及三十三时十五斋受持八分戒静心所摄治若受持布萨是人修七法当来如我今比丘。 是比丘偈。 乃是善歌。 非是邪歌。 乃是善言。 非是邪言。 云何如此。 是比丘已解脱生。 已解脱老。 已解脱死。 已解脱忧。 已解脱悲。 已解脱苦。 已解脱恼。 已解脱五阴。 即说祇夜言。 是四王大臣八日巡天下四天王太子十四观世间十五时最胜四王好名闻故自行世间观察诸善恶是时四天王上善法堂所诸天大集会奏闻诸善恶是世间人意与道法相应善尊有多人行施受布萨伏真能修道男女福增益是时忉利天得信甚欢喜数数生随喜四大王善说诸天乐眷属转转得增多愿修罗伴侣日日就损减随忆念正觉法正说圣众诸天安乐住心常生欢喜世果出世果人道所能得若依佛法僧住于三宝境我今为汝等说三贤善道若人求真实舍恶修行善无有如是货由少能获多如诸忉利天行小善生天帝释等诸天大福德名闻聚集善法堂及诸余住处男女善行香四王所奏闻清净天所爱薰习遍诸天是诸天子形色不同。 衣服亦异。 众宝庄严。 种种差别。 善法堂内。 四色宝华。 人华晃曜。 互相映发。 譬如宝舍满中众宝。 其善法堂可爱如是。 云何此堂说为善法。 是诸天等聚集其中。 多赞叹佛。 多赞叹法。 多赞叹僧。 分别世间邪正之事。 宣说种种出世之道。 园等诸处。 无如是事。 故名其地。 为善法堂。 是事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1:3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