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宗地玄文本论 内容: 大宗地玄文本论卷第一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归依德处无边大决择分第一顶礼一切无余明非一非一诸则地不数不思无量一并诸种种趣生类本无量数断命品与等尘尘无有法兼不可说无所有通俱非是等诸法论曰。 就此二行偈中。 则有八门。 云何为八。 一者显示中中主者门。 二者显示道路轨则门。 三者显示离杂合一门。 四者显示无边毛生门。 五者显示种种离识门。 六者显示假有无实门。 七者显示无所有事门。 八者显示具足无碍门。 是名为八。 就显示中中主者门中。 则有五种。 云何为五。 一者随顺随转应身主者。 二者有无无碍变身主者。 三者本体本性法身主者。 四者本末俱绝满道主者。 五者随应无碍自然主者。 是名为五。 修集行因大陀罗尼修多罗中。 作如是说。 尔时花轮宝光明天子则白佛言。 世尊。 第一导师有几数量可思议不可思议。 唯愿世尊。 为我等众开示显说。 我等大众闻其名字常诵常念。 出无明藏到涅槃城。 于是世尊告天子言。 我若以神通力。 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中。 说其名字终不能尽。 今当略言。 为汝等众宣说其要。 善男子。 其觉者数广大圆满过于恒沙。 略说五种。 云何为五。 一者随体佛。 二者变体佛。 三者法体佛。 四者莫测佛。 五者应转佛。 乃至广说故。 如偈顶礼一切无余明故。 以何义故。 一切导师皆名主者。 以三义故。 云何为三。 一者自在义。 诸法王故。 二者顶上义。 三界一故。 三者周遍义。 无所不至故。 是名为三。 如是已说显示中中主者门。 次当说显示道路轨则门。 就此门中则有六种。 云何为六。 一者音脐言导无碍自在轨则。 二者所依本地平等一种离诸虚妄轨则。 三者生长庄严一一有力轨则。 四者究竟圆满无余尽摄轨则。 五者非名非相非体非用无造无作轨则。 六者自然现前常住不变无所诠了究竟净满轨则。 是名为六。 金刚三昧无碍解脱本智实性修多罗中。 作如是说。 复次文殊师利。 若我广说。 总有十亿七万三千五十法门行者履游道路则则。 若我略说。 总有六种行者履游则则。 如是六则通摄一切无量无边轨则藏海。 云何为六。 一者说则。 二者等则。 三者种则。 四者上则。 五者非则。 六者常则。 乃至广说故。 如偈非一非一诸则地故。 以何义故。 一切法藏皆名轨则。 以三义故。 云何为三。 一者金区义。 时人易转法门之印常恒不变。 如彼区故。 二者引导义。 摄将行者令趣治路。 如彼导故。 三者能持义。 善持自相而不坏失。 如彼持故。 是名为三。 如是已说显示道路轨则门。 次当说显示离杂合一门。 就此门中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结缚合一。 一切无量无边无明烦恼之众类再生。 虽无内合一。 而有外合一。 以数量等成立契一义故。 二者解脱合一。 一切无量无边三乘诸圣人等。 内有道理之合一义。 外有同尘之合一义故。 三者具足俱非合一。 一切无量无边金刚中间大圣众等。 具足能契所契之二义故。 是名为三。 文殊师利。 论义第一无极无尽修多罗中。 作如是说。 僧众之海虽无有量。 而其本体但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无根无诤地。 二者俱根无诤地。 三者有根无诤地。 乃至广说故。 如偈不数不思无量一故。 以何义故。 一切诸僧皆名合一。 有二义故。 云何为二。 一者积集义。 集会无量无边一切散乱尘故。 二者一种义。 安止无量无边一切波浪识故。 是名为二。 如是已说显示离杂合一门。 次当说显示无边毛生门。 就此门中则有三门。 云何为三。 一者有类毛生无边门。 二者空类毛生无边门。 三者似类毛生无边门。 是名为三。 就初门中则有四种。 云何为四。 一者卵生。 二者胎生。 三者湿生。 四者化生。 是名为四。 如是四生。 能摄一切无量有类根本名数。 就中门中则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光明中藏空类。 二者闇色中藏空类。 三者风云中藏空类。 是名为三。 如是三类。 空故非空以隐故空。 应审观察空类眷属。 其数众多不出此量。 就后门中亦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幻化咒术相相无理似类。 二者变药方禁相相无理似类。 三者随本现前影像似类。 是名为三。 如是三类。 能摄一切无量无边种种似类根本名数。 集类法门修多罗中。 作如是说。 有识种类广说有十。 略说有三。 云何为三。 一者心识亲近在有众生。 二者处所隐藏不见众生。 三者识远似有动转众生。 是名为三。 乃至广说故。 如偈并诸种种趣生类故。 以何义故。 一切众生皆名毛生。 有二义故。 云何为二。 一者动转不定义。 随趣受生无有定法故。 二者众多无数义。 方角无有数量故。 是名为二。 今此门中。 为欲现示圣如角尠凡如毛多故。 如是已说显示无边毛生门。 次当说现示种种离识门。 就此门中则有二种。 云何为二。 一者共业建立断命品。 二者别业建立断命品。 是名为二。 就第一门中则有四种。 云何为四。 一者风轮大地断命品。 二者水轮大地断命品。 三者金轮大地断命品。 四者火轮大地断命品。 是名为四。 如是四轮。 能摄一切无量无边共业建立断命品类根本名数言别业建立断名品者。 谓众生身。 非执受摄发毛等类业行本因修多罗中。 作如是说。 复次文殊师利。 言众生居住世间者。 则有二种。 云何为二。 一者总轮世间。 二者别持世间。 是名为二。 此二世间。 善能摄持无量无边一切居住依止世间。 乃至广说故。 如偈及无量数断命品故。 以何义故。 一切离识皆名断命。 所谓无有了别智品故。 如是已说现示种种离识门。 次当说现示假有无实门。 就此门中则有五种。 云何为五。 一者如水中月假有。 二者如闼婆城假有。 三者如阳炎水假有。 四者如幻化作假有。 五者如谷响音假有。 是名为五。 大宝无尽莲花地地修多罗中。 作如是说。 如水中月等五种虚说譬喻。 总摄五万五千五百五十诠虚说譬喻根本名字。 乃至广说故。 如偈与等尘尘无有法故。 以何义故。 一切无量虚说譬喻。 皆名无有。 所谓无有实自性故名曰为无。 无有其实非都无故。 名曰为有。 如是已说现示假有无实门。 次当说现示无所有事门。 就此门中则有四种。 云何为四。 一者如石女儿无所有事。 二者如兔马角无所有事。 三者如龟趥毛无所有事。 四者如罗汉染无所有事。 是名为四。 本地修多罗中。 作如是说。 复次佛子。 汝前所问。 何等法名为无所有品者。 石女儿等四种本说。 我若广说其数无量。 乃至广说故。 如偈兼不可说无所有故。 以何义故一切空法皆悉名为无所有事。 有二种故。 云何为二。 一者彼空法体性空空如此四本说故。 二者此空若不诠彼则是空故。 是名为二。 如是已说现示无所有事门。 次当说现示具足无碍门。 就此门中则有十种。 云何为十。 一者心主法。 二者心念法。 三者色主法。 四者色子法。 五者非契应法。 六者无为法。 七者非有为非无为法。 八者亦有为亦无为法。 九者俱俱法。 十者俱非法。 是名为十。 言心主法者。 可一八识等诸心识本法故。 言心念法者。 与此相应一切数法。 言色主法者。 可一能造大种法等。 言色子法者。 可一所造种种色法。 言非契应法者。 可一非色非心种种诸法。 言无为法者。 虚空等四种无为法。 言非有为非无为法者。 一心等诸本性法。 言亦有为亦无为法者。 一心等诸本性之法作业用相。 言俱俱法者。 大本之法其第一分。 言俱非法者。 大本之法其最后分。 如是十法。 今此门中。 一有一无。 一生一灭。 一逆一顺。 一品一类。 不相舍离。 是故说言现示具足无碍门焉。 最胜德王广大虚空修多罗中。 作如是说。 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十方世界微尘之数。 无量无边法门大海。 一居一起一住一止。 终不分剖亦不舍离。 以此义故。 建立称曰广大圆满虚空地地无尽无极法界大海门。 乃至广说故。 如偈通俱非是等诸法故。 归依德处因缘大决择分第二如是已说归依德处无边大决择分。 次当说归依德处因缘大决择分。 其相云何。 偈曰。 以有十种大因缘造作归依德处海所谓礼恩及加力广大殊胜与无我决定大海并赞化兼通现示自本身如是十种大因缘圆满大士乃能具凡非境圣亦非量随分菩萨亦不能论曰。 何因缘故归依德处。 以有十种大因缘故。 而作归依。 如偈以有十种大因缘造作归依德处海故。 云何名为十种因缘。 一者礼敬尊重甚深因缘。 能作礼敬归依德处。 摧伏憍慢增长善根故如偈礼故。 二者忆念恩泽报推因缘。 而能造作胜妙论教。 开晓一切狂乱众生。 一切德处皆悉欢喜故。 如偈恩故。 三者仰请加力成为因缘。 若为造作大论法门。 彼诸德处不其加力。 不能分别法门海故。 如偈及加力故。 四者开布广散令了因缘。 以妙言辞示聪明诠。 现了彼诸修多罗中秘密微妙深远文义大海。 为令广大故。 如偈广大故五者劝物令生殊胜因缘。 造作论教开示文义。 若不归依彼诸众生。 不能究竟信受奉行故。 如偈殊胜故。 六者修习忍辱无我因缘。 发起欢喜尊重归向。 广大心故。 如偈与无我故。 七者出生功德决定因缘。 归依德处造作论教。 若见若闻。 若见见者若闻闻者。 若同国住。 一切皆悉随时不移。 出生增长无量无边一切功德善根之品。 决定决定不谬违故。 如偈决定故。 八者大海无尽宝藏因缘。 积集无量无边一切诸种种力。 造作殊胜圆满大海。 如意宝轮金刚德藏。 为欲救度无量无边贫穷苦恼众生类故。 如偈大海故。 九者方便善巧教化因缘。 具足者中虽无别归。 而赞教化为利生故。 如偈并赞化故。 十者现示过去本身因缘。 所归德处一切皆悉无非自身之摄持故。 如偈兼通现示自本身故。 是名十种大因缘相。 如是广大殊胜因缘。 何人所作佛菩萨作。 菩萨菩萨当不能作。 况凡二乘。 如偈如是十种大因缘圆满大士乃能具凡非境圣亦非量随分菩萨亦不能故。 大宗地玄文本论卷第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1:2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