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分律卷第二十七 内容: 五分律卷第二十七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五分之四威仪法佛在舍卫城。 尔时有一婆罗门出家,好净过常,自恶大小便,用利厕草割伤其肉,血污衣服及僧卧具。 诸比丘种种呵责:「汝尚自恶大小便,云何能看诸比丘病?」以是白佛,佛言:「不听用厕草。」时诸比丘裸形上厕,诸白衣讥呵言:「此比丘正似尼犍子!」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应裸形上厕! 裸形上厕,突吉罗。」有阿练若处比丘去厕远,急大便,不能忍至厕。 以是白佛,佛言:「良不能忍,听未至厕,四向顾望,无人便起。」有比丘先在厕中,后有比丘不系念上厕,不弹指、不[口*磬]欬,迳入突之;先比丘羞惭恨责,后比丘悔谢;又上厕比丘虽弹指,而厕中比丘不作声,亦入致恨。 俱以白佛,佛言:「不应散乱心上厕! 散乱心上厕,突吉罗。 今为诸比丘制上厕等初应学法,是中比丘应尽形寿学;若不学,突吉罗!」「若比丘上厕时应一心,看前后左右,至厕前[口*磬]欬、弹指,令厕中人、非人知;厕中人亦应弹指、[口*磬]欬。 既入厕,复应看前后左右,仰视屋间,无蛇、蚖、毒虫不? 不应以衣突户两边,好收歛之。 一心安足,勿令前却以污厕上;若先有污及己所污,皆应治事,须洗洗之,须拭拭之,须除草秽除之,然后出去。 徐下护衣,勿使污秽。 往小便处及洗大小便处,亦应如是。 「若用水时,应先看水有虫、无虫。 不得多用水,然要使周事。 以器捲水,极令安徐;不得使器相撑,以致破损。 用水若尽,应更取使满。 若有急事,要应取令得一人用,覆头而去。」有诸比丘于厕边坐禅、眠卧、染缝衣服、受经、经行,妨诸比丘上厕。 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有诸比丘住处狭小,不得避厕。 以是白佛,佛言:「若住处狭小,听以衣物遮之,令不相妨。」有诸比丘于厕上嚼杨枝,诸比丘恶贱,又妨诸比丘上厕。 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有诸比丘厕边嚼杨枝,佛言:「亦不应尔!」有诸比丘嚼杨枝竟,插着厕壁钩,坏诸比丘衣,或伤其肉。 佛言:「不应尔!」诸比丘嚼杨枝竟,着树根下,树神瞋恨。 佛言:「不应尔!」有诸比丘大便竟,无物雪拭,污身衣服。 佛言:「听用厕草。」诸比丘便用竹片、芦片,伤坏其肉。 佛言:「不应用利物作厕草,应削去楞;除漆树,余木尽听用。」诸比丘作厕草太长、或太短、或麁、或细。 佛言:「应使得中。」诸比丘用厕草竟,着厕孔中。 佛言:「不应尔!」诸比丘散乱掷厕草着地,佛言:「听作器盛。 若满,见者应除着坑中,若教火烧。」诸比丘洗大小便,污手。 佛言:「听用灰土、牛屎净洗。」诸比丘洗大小便竟,以手揩壁洗之,坏诸牆壁。 佛言:「不应揩壁,应以塼石揩洗。」诸比丘用灰土、牛屎着地污秽。 佛言:「应以器盛。」有诸比丘作杨枝太长,佛言:「不应尔! 极长听一搩手。」有一比丘嚼短杨枝,见佛恭敬,便吞咽之,佛威神令得无患。 佛言:「不应尔! 极短听长竝五指,亦不应太麁、太细。」诸比丘不住一处嚼杨枝,处处污地。 佛言:「不应尔!」有阿练若处比丘住一处嚼杨枝,路远妨乞食,又失僧得施。 佛言:「阿练若处比丘听一心行嚼杨枝。」有诸比丘临井嚼杨枝。 佛言:「不应尔!」有诸比丘用杨枝竟不洗,虫食而死。 佛言:「不应尔! 用竟净洗乃弃。」有诸比丘乏杨枝,佛言:「听截去已用处,余更畜用。」有一比丘以盛革屣囊盛杨枝,革屣粪污之。 佛言:「应更以余物盛。」有诸比丘于温室、讲堂、食堂、作食处,和尚、阿阇梨、上座前嚼杨枝。 佛言:「不应尔!」有诸比丘病,和尚、阿阇梨、上座看之,不敢于前嚼杨枝。 佛言:「病时听!」诸比丘白衣前嚼杨枝,白衣讥呵言:「沙门释子唯勤治齿。」佛言:「不应尔!」诸比丘便不敢于一切白衣前嚼杨枝,佛言:「不应尔! 若贵白衣不应于前嚼。」有诸比丘于外道前嚼杨枝,亦如上呵责。 佛言:「亦不应尔!」诸比丘便不敢于一切外道前嚼杨枝,彼便复言:「沙门释子恭敬我等,不敢于我前嚼杨枝。」佛言:「不应尔! 若能于佛法作损益者,不应于前嚼。」佛言:「我为诸比丘制上厕等初学法,应尽形寿持。」时有一乞食比丘,不系念在前,入他家不忆出处,更从余处出,见一女人在屋中露形仰卧;见已恐怖,疾疾走出。 彼家主还,见比丘恐怖疾出,作是念:「此比丘于我家内必有事衅!」即看家中,见妇露形仰卧,便谓已通其妇,急追比丘,语言:「小住! 汝于我家作如是如是事。」比丘答言:「汝莫作是语! 我比丘法不作是恶。」彼人不信,打之几死,夺衣钵而放。 彼比丘既还僧房,具向诸比丘说。 诸比丘种种呵责:「汝云何不系念在前,入他家不忆出处?」以是白佛,佛言:「今为乞食比丘制初学法,应尽形寿学;若不学,突吉罗!」乞食比丘应一心早起,下床着革屣,取内衣着,抖擞去尘;腰绳亦如是。 齐整着下衣,从脚跟下,上量一搩手,左掩其上,两边两襵,当后两襵,应抽系绳。 徐取行路革屣,不应错着。 一心取僧伽梨及钵。 洗钵时,应互跪,不得立;若洗铁钵,听离地一尺;苏摩钵,离地四指;瓦钵二者之中。 洗竟,不应着危嶮处,亦不应着上有物堕处;不得不拭,着日中曝。 应可饮水着荫中,应洗钵水着日中。 若出去时,应一心。 若须闭门户,下钵着两脚间,然后闭之,钩钥应藏,勿令人见。 去聚落不远,其地平正,有好软草,以钵着上已,抖擞僧伽梨及中下衣,齐整着之。 左手摄衣,右手擎钵,低头视前而去,应善取街巷相,善分别他门閤相。 至门閤时,应弹指、[口*磬]欬、叩使作声,若内有人、非人令知。 若入门已,应筹量应于何处立,若有人言:「大德来入!」便一心入。 若人与食,不应临食上受;若女人授食,不应共语、不应谛视、不应取好恶相。 若一家足者善;若不足,复至余家,足然后止。 得食已,出聚落离人远,应下钵着地,脱僧伽梨抖擞去尘,若有泥污,应净除拭,还摄着肩上。 归到住处,开门入,以衣钵着常着处,抖擞革屣,揩拭令净;然后一心洗脚,拭使燥,还着革屣向房。 开房户入,举衣钵着本处。 若欲以油涂脚,听涂脚底。 净扫食处,敷坐具,取净水,办拭手脚巾。 若住处先有生熟菜、苦酒、盐、酱,应豫受着一处。 洗盛长食器,量食有长,应先减着中。 若见上座持食后还,应起迎,为捉衣钵着上座本处,语言:「衣钵在此!」为脱革屣,有土者着户外。 时至,打揵稚、若唱令集坐。 集坐已,先遍行盛长食器,若有长者应减着中,若有少者应就取足;然后行菜医。 若当食时,有比丘后来,应授水与彼,若授水与长食食器中食;若不受水,彼则已食。 众食已,应收坐具,扫地,除粪远弃,净洗盛长食器,覆着本处,举水瓶。 先到和尚、阿阇梨房中,应有所作作之,然后还房若读诵、若坐禅、若经行,以清净心除诸盖缠;和尚、阿阇梨亦不得以小小事留弟子。 若和尚、阿阇梨当为四众说法,弟子应扫除说法处,敷坐具,具水瓶,拭手脚巾。 若有非时浆,应净漉着一处。 说法竟,还举坐具诸物。 若和尚、阿阇梨须洗浴者,应办浴具。 若须冷,取冷;须煖,为煖。 师既入浴室,应白:「须己入不?」若须便入;若入,应在背后。 师出,应扶侍;须还房而不能去者,应背负,若衣举。 须非时浆,应与。 若令呼某甲比丘,应为呼。 若须灯,应然灯,若无灯。 授饮时,应白言:「饮在此,已净漉竟。」夜应问师:「须在此宿不?」若言须,则住;若言不须,应还房,如上行道。 清旦,应往问讯:「得安眠不?」应为求前食后食,粥怛钵那。 若僧中有,应为请分。 若有次请处,亦应请分。 若师欲入聚落应问,须着轻重衣授与之。 师若言:「汝随我去。」应随去。 至他家若不得入门,不应恨;若入门不得坐,亦不应恨,应立师背后;若檀越与食,应受,若不得亦不应恨;师有残食与取噉,亦不应恨。 若在白衣家说法,不应乱语;若师出鄙拙之言,应令觉知。 师归,从归如上行道。 是为阿练若比丘乞食初学法,应尽形寿持。 时众多比丘于一住处夏安居,既结坐已,无人劝佐作前食后食,及粥怛钵那。 诸比丘安居中极乏食,自恣竟便去。 去后,旧住比丘向诸居士,说言:「汝等应生欣庆心,有如是如是好比丘住此安居!」诸居士言:「若尔! 我等不善与。 汝等共作知识,云何有如是如是好比丘来而不语我? 我常远请,困不能得;而今自来,不得供养!」时六群比丘至他住处,语旧住比丘言:「与我开房户,敷卧具!」即安处之。 六群比丘中一比丘先入,不系念在前,蛇从上堕螫杀;余比丘啼哭懊恼。 诸长老比丘疾出问之,以事而答。 诸长老比丘呵责言:「云何不系念在前,入于空房?」诸比丘以上事具白佛,佛言:「今为客旧比丘制初学法,应尽形寿学;若不学,突吉罗!」若旧住比丘,闻上座客比丘游行人间,当来至此,应修饰房舍,抖擞床蓆,晒卧具,扫除房内,铲治房前,取净水覆着一处,办拭手脚巾。 若闻来至,应出门迎,令下座比丘为捉衣钵。 既入已,为敷座,给洗脚水,为洗脚,授拭手脚巾及革屣巾。 若客上座衣物、眷属多,应与二房。 应问:「衬身衣何似?」随上中下衣与所宜卧具。 客比丘若病,应与近厕房。 若须浴,为办浴具。 若须非时浆,亦应与。 应竟夜为集说法。 明旦,为办前食后食,及粥怛钵那。 请留夏安居,劝化一切,令设供养。 彼客比丘欲至僧坊,若先反抄衣,应下之。 若先扠腰,不应复扠。 若先戴衣,应下着肩上。 脱革屣,抖擞拭令净,以草叶裹持入。 入已,应一处坐,小息。 应问旧比丘:「何者是上座房?」知处已,应往礼拜问讯,共语。 若日早,应礼塔。 礼塔已,次第礼诸上座;然后洗手脚。 洗手脚已应问:「此住处谁是分僧卧具人?」知已往问:「我若干岁,有房分不?」若言有,便言:「与我。」若与,复应问:「此房先有人住不?」若言无,应到房户前,先以瓦石掷房中听声。 若有声,不应入;若无声,便开户避之户前,若无物出,然后入,小待眼明遍看房中,以杖按床上,视床下地,无毒虫不? 徐徐开窓。 若日早,应出卧具,抖擞晒。 若先无卧具,应至分卧具比丘边索。 若得取敷,复应问:「彼房初夜,何所畏? 中夜、后夜,复何所畏?」若言:「初夜畏阿练若贼。」应问:「我当作何计?」若答:「应作如是自防。」应受用之。 中夜、后夜亦如是。 复应问:「此房有食无?」「此聚落作食为早、晚?」「何处巷,僧与作学家羯磨?」「何处巷,僧与作覆钵羯磨?」「何处巷,有恶狗?」「何处巷,有淫女、年长童女,及寡妇?」「此中何处布萨? 何时布萨? 何处是歠粥处? 何处是食处?」其中若有僧事,皆应疾赴,不得稽留。 是为客旧比丘初学法,应尽形寿持。 佛在王舍城。 尔时有众多居士请僧食,或有诸比丘方着衣欲往食者,或有已还脱衣者,或有持钵欲往者,或有已还洗钵者,或有始出僧坊者,或有已还始入者,或有始食竟者,或有始欲食者。 诸居士讥呵言:「余外道尚知俱就请、俱时食;而沙门释子,反无法则! 我等不知谁已食,谁未食?」诸长老比丘闻种种呵责,以是白佛。 佛言:「今为上座诸比丘制食时初学法,应尽形寿学;若不学,突吉罗!」若有白衣请僧,彼白衣家常出入比丘,应为白上座。 上座应令遍语诸比丘:「今受某甲檀越请。」皆当齐集,整持威仪;并遣主人出入比丘,先语令知至。 若日早食未办,上座须至余处,听将一比丘去;要当速还,不得稽于集时。 入请家门,皆应系念在前,知次座处,留未至者处。 有绳床未有绳,以衣覆上,比丘不知,坐时反倒,露形羞惭。 佛言:「若欲坐时,先以手按,然后坐。」有诸比丘坐绳床上敷,急烈破。 佛言:「应先举敷令宽,然后坐。」若檀越行水时,应问:「有承水器不?」若有,不应令水堕地;若无,不应令水聚一处成泥。 若得根、茎、叶、果不知噉者,应待左右人食,然后噉之。 有比丘下食未遍便食,白衣讥呵言:「此诸比丘不待等,得食便食,甚于小儿!」佛言:「不应尔! 要须等得,然后听食。」有处僧多,上座不知等得食时。 佛言:「应高声唱僧跋。」诸比丘食竟,默然而去。 诸白衣讥呵言:「诸余外道食人食竟,皆咒愿而去。 沙门释子默然无言,施主不知悦意以不?」佛言:「上座应咒愿已去。」诸比丘去,不待上座。 佛言:「听上座八人相待,余人随意。」有一住处舍利弗最上座,罗睺罗最下座。 受请主人以酥羹与上座,油羹与次座,泽枯羹与下座。 罗睺罗食后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佛问罗睺罗:「汝今日何所食?」罗睺罗即说偈答:「食油者有力,食酥者有色。 若食泽枯羹,无力况有色!」白佛言:「今日用泽枯羹食。」舍利弗食后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佛问舍利弗:「汝今日何所食?」答言:「用酥羹食。」佛呵言:「汝今日不善食! 云何比丘,上座酥食,中座油食,下座泽枯食?」舍利弗默然不答,便于屏处吐食使尽。 佛言:「从今若受请时,上座应语主人言:『一切与,平等与。』」若檀越送食来,上座应语下座比丘,令扫除食处,敷座,取净水,出盛长食器。 凡是所须,皆应供办。 时至应唱,若打揵稚,令齐集受食。 若主人办食迟,应催令速,勿使失时。 是为上座食时初学法,应尽形寿持。 时有阿练若处比丘,为人懒堕,不取饮水、不取洗手脚水、不取厕边水。 时有众多阿练若贼往求饮水,答言:「无。」复求洗手脚水、厕边水,答:「亦复无。」便语比丘言:「汝等沙门释子常具三种水,今何故无?」答言:「我不取,是故无。」贼复言:「今但与我水,后不复来!」答亦如初。 复问:「何故无水?」答言:「为人懒堕,故不畜水。」贼便夺其衣钵,打之几死而去。 复有阿练若处比丘不别星宿,诸贼寄宿语比丘言:「我等小眠,欲晓语我。」贼小眠已,问比丘早晚。 比丘言:「尚早!」如是三问,夜已际晓,犹故言早。 逐贼人至,捉贼将去。 贼便瞋言:「比丘若语我早晚,睡不至晓。 今被此捉,便是比丘!」诸比丘具以白佛,佛言:「今为阿练若处比丘制初学法,应尽形寿学;若不学,突吉罗!」若阿练若处比丘,应善知四方相,应善知机宜,应善别星宿知时节早晚,应记月、半月日数,亦应记岁月日数。 以何利故,应知四方相? 若知贼来处,方得以避之。 以何利故,应善知机宜? 若贼来时,应作是思惟:「为宜避走? 为宜起迎? 为宜说法? 为宜供?」当知机宜已,随而为之。 以何利故,应善知星宿? 应知初夜星相、中夜星相、后夜星相,得以自知今是眠时,今是行道时;若有贼问,得语早晚;若贼将去放还,观星得知归路。 以何利故,应善知月、半月日数? 以此,知布萨日至,往聚落中求悔过,清净布萨。 以何利故,应善知岁月日数? 若至春时,知若干日过,应结夏安居;安居中,过若干日;自恣时至,应往聚落中求悔过,清净自恣。 若阿练若处比丘,应在平正处,若树下作洗脚庵,安洗脚物,畜洗脚水,在常坐处坐。 若有人来,应欢喜问讯。 若贼索水,应脱革屣,净洗手,擎水与之;若问水冷暖,随宜答之。 若优婆塞索水,亦应如是。 若外道来索水,有能与佛法作损益者,亦如上;若无能为,便应着革屣,两手擎水与之,勿使彼言:「比丘恭敬我。」时有一比丘于聚落中乞食还,不覆钵上,鵄尿堕钵中,比丘不觉食,得乾痟病。 复有一比丘亦从聚落中乞食还,不覆钵上,拘楼荼鸟衔蛇飞当钵上,失蛇堕钵中。 比丘虽去上饭,食下饭即死。 诸比丘具以白佛。 佛言:「若欲于聚落中食,听住食。 若欲持还,应覆钵上。」有诸老病比丘乞食,擎钵还,手寄。 佛言:「听作络囊盛钵,挂掖。」有诸比丘挂钵掖下,汗流污之。 佛言:「听以手巾幞持归。」时有一比丘乞食还,阿练若处贼逐后,作是念:「若此比丘乃至不与我一抟食,我当杀之!」既至所住,遥见彼贼来,便请令食。 贼食已,作是言:「希有,汝今大得功德! 自施命,复施我命。」便自说上念。 彼比丘以是白佛,佛言:「若比丘持食至阿练若处,若有人来应与食。 若无人来,应小待;待久未有人来者,比丘饥应先食半;复未有人来,应更食半;最后应留一抟。」有诸阿练若处比丘食竟食尽,贼来从比丘乞食,无食与。 以是白佛,佛言:「听阿练若处比丘畜食。 若食难得,聚落比丘应与;若无净人,听自持还,净、不净地随意安之。」有诸比丘自持食还阿练若处,着不净地,贼不来乞,不知云何? 佛言:「应与作人、若守园人、若沙弥。」「若有阿练若处比丘须瓶、盆器物,聚落比丘应与。 若须卧具,亦应与。」所行道中有树,若草,妨比丘行,或钩坏衣。 佛言:「听编草披着道外,若以物遮之。 听反系树枝着树。」编系草木时,枝折,叶落。 佛言:「不故,不犯。」有阿练若处比丘晨朝来出,露湿衣坏色。 佛言:「听高着,亦听以杖扑去露。 近聚落,应还如法着衣,扑露杖藏着一处,还时取归。」有阿练若处比丘,须土作泥。 佛言:「若无净人,听取崩岸土;若无崩岸土,听水浇地挫草布上,蹋使成泥取用。」有阿练若处比丘,行时不举僧绳床、木床、卧具,烂坏、火烧。 佛言:「应举着一处,钥户,藏户钩着无雨处,记之而去;若余比丘往,应语所藏处。」时诸比丘作衣不舒张,裁便截之,或长、或短、或偏邪,不得成衣;更索不能得。 又有诸比丘常着一衣,住处亦着,入聚落亦着。 又有诸比丘以三衣裹果、蓏、草、木、叶、牛屎。 有诸比丘用食钵除粪扫、盛残食、盛过中饮、盛香及药,或不洗举、或着日中、或着地、或着危嶮处。 诸比丘皆以白佛,佛言:「今为诸比丘制衣钵初学法,应尽形寿学;若不学,突吉罗!」若比丘得新衣,应先浣,舒张度量,然后裁截。 截已应缝,缝已应染,颠倒晒燥。 染已敷地,若欲悬,上下安纽。 若僧伽梨,应如僧伽梨法畜,不得以裹诸物;优多罗僧、安陀会,诸受持衣亦皆如是,应谨护如身薄皮。 持钵应如钵法,不得如上遇之,谨护应如眼。 五分律卷第二十七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1:0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