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摩诃僧祇律卷第十九 内容: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九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八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优波难陀语兄难陀共行弟子作如是言:「阿浮婆共汝入聚落,彼间当与汝饮食。 我若彼作非威仪事,汝当覆藏,莫向人说。 我是汝叔父,我亦覆汝和上罪。」答言:「正使我父祖翁及和上有罪,尚不覆藏,况复叔父。 汝自可覆藏我和尚罪,我终不能覆藏汝罪。」优波难陀闻是语已,即作是念:「今日当令汝得苦恼事。」即共入城,到长者家。 檀越见已,欢喜问讯,即请留食。 优波难陀复作是念:「我当观望日时欲至遣还精舍,令不及众食,复失此供,进退失食时足得苦恼。」作是念已,时至即遣彼还。 恐失食,故并看日时,疾疾而还。 众食已讫,出祇洹门间傍佯经行,遥见彼来,口脣乾燥,似未得食。 即戏调言:「汝朝随教化比丘入城,得何等种种美食?」答言:「唯有苦恼,何处得食?」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优波难陀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 从今日后知比丘麁罪,不得覆藏。」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知他比丘犯麁罪,覆藏者,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 麁罪者,四波罗夷、十三僧伽婆尸沙,是名麁罪。 覆藏者,不欲令他知。 波夜提者,如上说。 比丘见他犯麁恶罪,不得覆藏。 覆藏者,波夜提。 应向人说,说时不得辄向人说,当向善比丘说,若同和上、阿阇梨。 若彼犯罪比丘凶暴,若依王力、大臣力、凶恶人力、或起夺命因缘毁伤梵行者,应作是念:「彼罪行业必自有报,彼自应知。 喻如失火,但自救身焉知余事。」尔时但护根相应无罪。 若比丘知他比丘犯四事、十三僧伽婆尸沙,若一一覆藏者,波夜提。 三十尼萨耆、九十二波夜提,若一一覆藏者,越毗尼罪。 四波罗提提舍尼、众学法,一一覆藏者,越毗尼心悔。 若覆藏比丘尼八波罗夷、十九僧伽婆尸沙,一一覆藏者,偷兰遮。 三十尼萨耆、百四十一波夜提,若一一覆藏者,越毗尼罪。 八波罗提提舍尼、众学法,若一一覆藏者,越毗尼心悔。 式叉摩尼十八行法,更受学法,若一一覆藏者,越毗尼罪。 沙弥、沙弥尼十戒,若一一覆藏,更与出家法,越毗尼罪。 下至俗人五戒,若一一覆藏者,越毗尼心悔。 是故说。 虫水及无衣,淫处屏处坐,往观三军阵,打掌刀覆藏。 第六跋渠竟。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 尔时有人着铠持弓箭,入精舍中,脱铠放仗止息树下。 精舍中庭前沙地有众鸽鸟,在中戏食。 时尊者优陀夷见鸟已,即语:「长寿! 借我弓箭试我手看。」答言:「可尔。」即捉弓并注五箭,挽弓放发射杀五鸽,即取搣毛以木贯之,持授世尊:「此是鸟肉。」佛言:「何处得?」答言:「有人着铠持弓箭至精舍庭前,止息树下。 从借弓箭,试手射鸟,本习射法犹故不失。」佛言:「痴人! 此是恶法,应早舍弃,方言本习,手犹故在。 汝常不闻,我以无量方便,毁訾杀生,赞叹不杀。 而今作是恶不善法,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诸比丘白佛言:「世尊! 众生应起慈心救护,云何优陀夷反夺其命而无慈心?」佛言:「不但今日不起慈心,过去世时已曾如是。 如《释提桓因本生经》中广说。」佛告诸比丘:「依止毗舍离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故夺畜生命,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故者,先作方便。 夺畜生命者,若身、身分、身方便。 身者,一切身,于众生身上跳蹈、若堆压欲令彼死,死者,波夜提。 身分者,欲害众生故,若手、若脚、若膝、若肘、若齿、若爪等一一用杀,是名身分。 身方便者,若手捉杖、木、瓦、石等,若就打、若遥掷欲令死,死者,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比丘欲断畜生命,若刀、药涂、吐下、堕胎。 刀者,大小刀乃至鍼。 若比丘杀心捉刀时,越毗尼心悔。 触彼身,越毗尼罪。 命根断者,波夜提,是名刀。 药者,有三种:生、合、毒。 生者,如尼楼国土、郁阇尼国土,有毒草名迦罗,是名生。 合者,如猎师合药,若根、若茎、若叶、若花、若果,众草和合药,是名合。 毒者,蛇毒、鼠毒、狼毒、猫毒、狗毒、熊罴毒、人毒,如是种种。 若生、若合、若毒,如是一切是名药。 若比丘杀心,欲杀畜生,合药时,越毗尼心悔。 触彼身,越毗尼罪。 命根断,波夜提,是名药。 涂者,若比丘杀心,以药欲涂畜生时,作是念:「若涂头脚身,令枯乾死。」捉药时,越毗尼心悔。 触彼身者,越毗尼罪。 因是死者,波夜提,是名涂。 吐者,若比丘杀心合吐药,欲令吐脓血、吐肠死,合药时,越毗尼心悔。 触彼身者,越毗尼罪。 因是死者,波夜提,是名吐。 下者,若比丘杀心作下药,欲令彼下脓血肠肚死,作药时,越毗尼心悔。 触彼身,越毗尼罪。 因是死者,波夜提。 堕胎者,若比丘杀心欲堕畜生胎,作方便时,越毗尼心悔。 触彼身,越毗尼罪。 欲杀母而堕胎者,越毗尼罪。 欲杀胎而母死者,越毗尼罪。 欲杀母母死者,波夜提。 欲杀胎胎死者,亦波夜提。 若畜生怀人胎,越毗尼罪,是名堕胎。 行、毗陀罗咒、屑末、羂、弶、坑埳、道、河。 行者,有畜生若五、若十、若二十作行列行时,若欲杀前误杀中、欲杀中误杀后、欲杀后误杀中、欲杀中误杀前,皆越毗尼罪。 若欲杀前前死、欲杀中中死、欲杀后后死者,皆波夜提。 若一切无当死者,波夜提,是名行。 毗陀罗咒者,若比丘为杀畜生,读毗陀罗咒起死人,诵咒时,越毗尼心悔。 心惊毛竪,越毗尼罪。 因是死者,波夜提,是名毗陀罗咒。 屑末者,若比丘为杀畜生故,作屑末坌众生身,欲令乾枯死。 作方便时,越毗尼心悔。 触彼身,越毗尼罪。 因是死者,波夜提。 羂者,若比丘杀心,于畜生常行处、食处、饮水处,施羂时,越毗尼心悔。 触彼身者,越毗尼罪。 因是死者,波夜提,是名羂。 弶者,若比丘杀心,于畜生常行处、食处、饮水处。 施弶时,越比尼心悔。 触彼身者,越毗尼罪。 因是死者,波夜提,是名弶。 坑埳者,若比丘杀心,于畜生常行处、食处、饮水处,作坑陷以草土覆上,作时,越毗尼心悔。 堕中时,越毗尼罪。 因是死者,波夜提,是名坑埳。 道者,若比丘于道头经行见畜生来,见已作是念:「今当令此无一得脱者。」杀心驱向师子虎狼恐怖处,若国王猎处驱时,越毗尼心悔。 受苦痛时,越毗尼罪。 因是死者,波夜提,是名道。 河者,若僧伽蓝近河边,比丘在岸上经行,有畜生来,比丘见已,作是念:「今当令此畜生无一得活者。」杀心驱向非济处、若回波旋覆处、尸收摩罗处,渡彼岸复有师子虎狼处,及王游猎处驱时,越毗尼心悔。 受苦痛时,越毗尼罪。 因是死者,波夜提,是名河。 一比丘杀心捉刀时,越毗尼心悔。 受苦痛时,越毗尼罪。 因是死者,波夜提。 如是二比丘、众多比丘亦如是。 若比丘为杀故与刀遣使,若一人、若二人,乃至众多人,亦如是。 使复转遣使,乃至众多人与刀时,越毗尼心悔。 受苦痛,越毗尼罪。 因是死者,波夜提。 如是药、毒、涂、吐、下、堕胎,如刀中广说。 若比丘成就五法断畜生命,波夜提。 何等五? 畜生、畜生想、杀心、起身业、命根断,是名五法。 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欲令十六群比丘疑悔故,作如是言:「世尊制戒,年满二十听受具足。 汝等未满二十而受具足,不名受具足。」闻是语已,即便大啼。 佛闻啼声,知而故问:「是何等小儿啼声?」比丘答言:「是六群比丘,欲令十六群比丘疑悔故,作如是言:『世尊制戒,年满二十听受具足。 汝等未满二十而受具足,非受具足。』闻是语已,是故啼耳。」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何故如是?」答言:「我戏乐故。」佛言:「痴人! 此是恶事,恼梵行人而言戏乐。」佛言:「汝莫轻彼,彼若入定,以神足力能掷汝着他方世界。 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 从今日后不听令他比丘疑悔。」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故令他比丘起疑悔,须臾不乐,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故者,先作方便。 疑悔者,有七事:生、羯磨、形相、病、罪、骂詈、结使。 波夜提者,如上说。 生者,作是言:「长老! 世尊制戒,年满二十听受具足,汝不满二十而受具足,不名受具足。」作是语欲令生疑。 前人若疑、若不疑,皆波夜提,是名生。 羯磨者,作如是言:「长老! 世尊制戒,一白三羯磨无遮法,汝白不成就、羯磨不成就、众不成就,如是一一不成就,非受具足,不名受具足。」作是语欲令他疑悔。 前人若疑悔、若不疑悔,皆波夜提,是名羯磨。 形相者,作如是言:「长老! 世尊制戒,身体成就听受具足,汝曲嵴、跛蹇、眼瞎、[仁-二+匡]脚、搕头、锯齿、身不具足,而受具足,不名受具足。」作是语欲令他疑悔。 前人若疑悔、若不疑悔,皆波夜提,是名形相。 病者,作是言:「长老! 世尊制戒,无病听受具足。 汝癣疥、黄烂、痈痤、痔病,如是种种诸病而受具足,不名受具足。」作是语欲令起疑悔。 彼若疑悔、若不疑悔,皆波夜提,是名病。 罪者,作是言:「长老! 世尊制戒,清净者听受具足。 汝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越毗尼罪,而受具足,不名受具足。」作是语欲令疑悔。 彼若疑悔、若不疑悔,皆波夜提,是名罪。 骂詈者,作是言:「长老! 世尊制戒,欢喜者听受具足。 汝不欢喜,瞋恚骂詈而受具足,不名受具足。」作是语时欲令疑悔。 彼若疑悔、若不疑悔,皆波夜提,是名骂詈。 结使者,作是言:「长老! 世尊制戒,黠慧人听受具足。 汝痴不黠如泥团、如羊角鵄白鹄受具足,不名受具足。」作是语时欲令疑悔。 彼若疑悔、若不疑悔,皆波夜提,是名结使。 若有人来欲受具足,若满二十与受具足;若不满者,语言:「且住! 待满二十。」若彼便于余处受具足来者,不得语令疑悔。 语者,越毗尼罪。 若比丘临受具足时,若羯磨不成就,应弹指语言:「长老! 汝羯磨不成就。」若临时不语者,后不得语令起疑悔言:「汝受具足时白不成就、羯磨不成就、众不成就。」语者,越毗尼罪。 若瞎眼、偻嵴、脚跛身体不成就,未受具足者,应语言:「且尔住彼。」若于余处受具足来者,不得语令疑悔。 语者,越毗尼罪。 若病人来欲受具足,应语:「且尔住。」若彼便于余处受具足来者,不得语令疑悔。 语者,越毗尼罪。 若疑悔比丘者,波夜提;比丘尼,偷兰遮;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者,越毗尼罪;若俗人,越毗尼心悔。 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数数易着衣,食前着一衣,食后着余衣。 佛知而故问:「是何等衣?」答言:「是我净施衣。」佛言:「汝云何净施衣与他,不舍而作三衣受用? 从今日后不听净施衣不舍而受用。」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与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衣,后不舍而受用者,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与者,净施与五种人。 不舍者,后不舍。 受用者,作三衣受用,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比丘有多衣,忘不识,应取一切衣集着一处,当舍作是言:「此衣净施与某甲,某甲于我不计意,今还舍。」若是三衣者应别舍:「是我三衣数,此僧伽梨先受持,今舍。」「此僧伽梨,是我三衣数,今受持。」「此郁多罗僧,是我三衣数,先受持,今舍。」「此郁多罗僧,是我三衣数,今受持。」「此安陀会,是我三衣数,先受持,今舍。」「此安陀会是我三衣数,今受持。」「此是我三衣数,不离宿受持。」余衣长二肘,广一肘以上,尽应净施。 净施法者,作是言:「长老! 我此长衣施与某甲,某甲于我不计意,若浣染时缝时,有因缘事,我当舍用。」受持已,净施已着衣架上,日日当忆念记识。 若忘者,当语共行弟子、依止弟子:「此是我三衣,汝当日日助我忆识。」若无弟子者,应衣角头书作字。 若自身对面净施不舍而受用者,波夜提。 若不对面而自说净施,不舍而受用者,越毗尼罪。 若对他面净施,不舍而受用者,波夜提。 复对余人,不舍受用者,波夜提。 不识衣,越毗尼罪。 无三衣,越毗尼罪。 一时舍、一时受,越毗尼罪。 不舍,作三衣受用,波夜提。 不舍,作塔用、僧用、与人,越毗尼罪。 不得对面前说净施,当余人边说净施,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食前取他僧伽梨、取他钵藏着异处。 是比丘乞食时到,欲入聚落,求僧伽梨不得。 复有比丘求钵不得,是比丘问诸比丘长老:「谁持我僧伽梨去?」复问:「谁持我钵去?」时六群比丘便笑言:「长老! 此僧伽蓝大,但求之。」即求,经久不得。 复言:「长老! 雇我何物? 当助汝求。」闻是语已,知是彼藏。 食后复藏尼师檀及鍼筒。 诸比丘食已,欲林中坐禅,求尼师檀不得,即言:「长老! 谁持我尼师檀去。」复有比丘言:「谁持我鍼筒去?」六群比丘笑言:「长老! 此僧伽蓝大,但遍求。」即求,经久不得。 复语言:「汝雇我何物? 当助汝求。」闻是语已,知是彼藏。 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何以故尔?」答言:「为戏乐故。」佛言:「痴人! 此是恶事,恼诸梵行人而言戏乐。 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言:「从今已后不听戏笑藏他衣钵、尼师檀、鍼筒。」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藏他衣钵、尼师檀、鍼筒,乃至戏笑,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衣者,七种衣也。 钵者,瓦钵、铁钵。 钵有三种:上、中、下。 尼师檀者,如世尊所听。 鍼筒者,筒中有鍼。 藏者,若自藏、若使人藏,乃至戏笑,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说。 三衣中若藏一一衣者,波夜提。 若僧祇支及余衣等,越毗尼罪。 三种钵中若一一藏,波夜提。 若键鎡及余器,越毗尼罪。 藏尼师檀者,波夜提。 藏余敷具,越毗尼罪。 鍼筒者,有鍼合藏,波夜提。 无鍼,越毗尼罪。 藏有缕鍼,波夜提。 无缕鍼,越毗尼罪。 有缕鍼但脱取缕藏,越毗尼罪。 戏笑藏比丘衣,波夜提;比丘尼,偷兰遮;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越毗尼罪;下至俗人,越毗尼心悔。 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从禅坊中起,在屏处闇地立,悚耳皱面、反眼吐舌,作喡喡声恐怖十六群比丘。 十六群比丘闻已,即心恐怖举声啼唤。 佛知而故问:「是何等小儿啼声?」诸比丘以是因缘具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六群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何以故尔?」答言:「戏乐故。」佛言:「痴人! 此是恶事,恼梵行人而言戏乐。」佛言:「汝莫轻彼,彼若入定,能以神力掷汝着他方世界。 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恐怖比丘者,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恐怖者,色声香味触,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说。 色者,在闇地悚耳皱面、反眼吐舌,乃至曲一指喡喡作恐怖相。 彼若畏、若不畏,波夜提,是名色。 声者,作象声、马声、驴声,如是等种种声,或长声卒止、卒声长引,乃至觳耳作恐怖相。 彼若畏、若不畏,波夜提,是名声。 香者,作是言:「长老! 是中有蛇香、富单那恶鬼香、蝎香。」作是种种恐怖相。 彼若畏若不畏,波夜提,是名香。 触者,热冷、轻重、滑澁。 热者,若以火、若以日炙衣钵、键鎡、揩户钥使热触彼身,作是言:「长老! 火起! 火起!」作如是恐怖相。 彼若畏、若不畏,波夜提,是名热。 冷者,若以扇风、衣风、若水洒,作是言:「长老! 雨雪! 雨雪!」作如是恐怖相。 彼若畏、若不畏,波夜提,是名冷。 重者,持重拘、摄重旃押上,作是言:「长老! 壁倒! 壁倒!」作如是恐怖相。 彼若畏、若不畏,波夜提,是名重。 轻者。 以诸轻细衣覆上,作是言:「长老! 云堕! 云堕!」作如是恐怖相。 彼若畏、若不畏。 波夜提。 是名轻滑者。 若优钵罗花茎、拘牟头华茎、须揵提花茎、若户拘触彼身,作是言:「长老! 是蛇! 是蛇!」作如是恐怖相。 彼若畏、若不畏,波夜提,是名滑。 澁者,钵头摩花茎、分陀利花茎触彼身,作是言:「长老! 此是百足虫。」作如是恐怖相。 彼若畏、若不畏,波夜提,是名澁。 恐怖比丘者,波夜提;比丘尼,偷兰遮;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越毗尼罪;下至俗人,越毗尼心悔。 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为诸天世人之所供养,多所利益。 尔时舍卫城中有姊妹二人,妊身未产,在家有信出家为道。 诸比丘尼见其腹相,即便驱出,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在家妊身无罪。」此比丘尼后生男儿,字童子迦叶,至年八岁出家为道,成阿罗汉。 共十六群比丘,各持澡盥,到阿耆罗河边澡浴入水,仰覆浮戏渡河来往,拍水沐浴。 尔时波斯匿王在重楼阁上,四望观看。 王未信佛法,见是事已,倍生不信,即语末利夫人言:「看汝家所事福田。」夫人深信无疑,不回顾看即答言:「大王! 或是年少出家始受具足,未知戒律,或世尊未制此戒,是故尔耳。」王语夫人言:「喻如家长语时,眷属随从。 如和上、阿阇梨语时,弟子随从。 沙门瞿昙语时,弟子皆言:『如是。 世尊! 如是。 修伽陀!』我共汝语,而汝不回顾看。」尔时尊者童子迦叶,于其水中入顶第四禅,以天耳闻王语声,即语诸伴比丘作是言:「长老! 王倍生不信。 末利夫人心生不悦,今当令彼发欢喜心。」皆言:「善哉!」各各即提澡盥盛满中水,以着于前,结跏趺坐,次第行列陵虚而逝,于王殿上空中而过。 时末利夫人在露处坐,见其坐影已,即便仰观,见次第行列结跏趺坐前,皆有澡盥乘虚而去似如鴈王。 见是事已,心大欢喜,即白王言:「看我家福田神德如是。」王见已,心大欢喜,作如是言:「善哉! 我得善利,愿世尊及比丘僧尽寿在我国内,为良福田。」诸比丘闻王嫌故,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十六群比丘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我今罚汝,因汝当为诸比丘制戒。」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水中戏者,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水者,有十种。 戏者,跳、渡、还渡、没、出、拨、拍、浇[泳-永+羡]。 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说。 跳者,戏故跳入水中,波夜提。 若行岸崩堕水、若船行冲岸木石拨堕水中者,无罪,是名跳。 渡者,以戏故渡水,波夜提。 若行欲渡、若渡物、若河彼岸有僧事塔事,宜数数经理,若欲学浮渡者,无罪。 还者,以戏故还渡水,波夜提。 若有所忘失,为物故还渡取,无罪。 没者,以戏故沐没,波夜提。 若钵、小钵、铜钎、器物堕水没取者,无罪。 为澡洗故没,无罪。 出入者,以戏故入水出水,波夜提。 为取物故,无罪。 拨者,以戏故拨水,波夜提。 若水上热,为取冷水故拨取下水,无罪。 拍者,以戏故拍水,波夜提。 若水上有倒孑虫,拍令入下取无虫水,无罪。 浇[泳-永+羡]者,以戏故在水中浇[泳-永+羡]岸上,越毗尼罪。 岸上浇[泳-永+羡]水中者,越毗尼罪。 水中浇[泳-永+羡]水中,波夜提。 陆地浇[泳-永+羡]陆地者,越毗尼罪。 非比丘病刺头出血迷闷、若热病迷闷,以冷水洒无罪。 若比丘诵经时眠睡,以冷水洒无罪。 若比丘食上沙弥挠乱,恐俗人不信故,知事者以水浇[泳-永+羡]无罪,是名浇[泳-永+羡]。 若为和上、阿阇梨洗以浴画背,越毗尼罪。 若比丘食上戏故,以水画钵、键鎡、器上作字,越毗尼罪。 若浇脚时以水画木上及画瓫瓮瓶,一一越毗尼罪。 以指弹水作声,越毗尼罪。 以水跳空中接取,越毗尼罪。 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斋日,比丘尼来诣佛所,头面礼拜问讯。 时十六群比丘去佛不远,在一处坐,优钵罗比丘尼、脂梨沙弥尼,亦来礼拜问讯。 礼拜问讯已,往十六群比丘所,以同年少相好乐故,至彼中坐。 坐不正故,彼见已更相指示而笑。 时有婆罗门极丑陋、偻嵴[仁-二+匡]脚,将一年少端正妇来见,诸比丘笑已,作是念:「此诸沙门见我丑陋,将端正妇,必当笑我。」即瞋恚言:「沙门释子不知仪则,而形笑我。」诸比丘即答言:「我不笑汝。」婆罗门言:「不尔! 正笑我耳。」作是语已,往至佛所,作是言:「奇异! 瞿昙! 沙门释子不知仪则,见我丑陋,将端正妇而形笑我。」佛即与婆罗门随顺说法示教利喜,欢悦而去。 去已佛言:「呼十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有婆罗门极丑陋,将端正妇,汝见已实笑不?」答言:「不笑婆罗门。」「汝笑谁?」答言:「世尊! 斋日优钵罗比丘尼、脂梨沙弥尼来到我所,坐不正故,我见已互相指示,是故笑耳。」佛言:「梵行尼坐不正,汝当方便令起,云何笑之? 今当罚汝,因是为诸弟子制戒。」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以指相指,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以一指指,波夜提。 乃至五指亦如是。 一切手指,波夜提。 以拳指,偷兰遮。 若木、若竹指,越毗尼罪。 若比丘共诤,以指相指,波夜提。 若直月、若知事人差次食,以指指言:「某甲去。」波夜提。 若捉竹木指,越毗尼罪。 应语言:「某甲,当次食去。」若沙弥眠,欲唤起者,应弹指。 若不觉者,不得以指挃,当牵衣挽令觉。 若诸比丘在俗人家坐,摩诃罗比丘坐不正者,应语:「汝正坐。」若不觉者,应语:「正汝衣。」复不觉者,应语言:「摩诃罗覆汝形体。」若比丘至比丘尼精舍中坐,比丘尼礼比丘足已,在比丘前坐。 若坐不正者,不得语令惭愧,应作方便令起取物。 若檀越家坐,妇女来礼比丘足,在前坐不正者,不得语令惭愧,当作方便发遣取物。 若奸淫女来试弄比丘,故不正坐者,不得语,但当避去。 是故说。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 时有一人其妇不可意,瞋恚极打便出。 妇作是念:「彼瞋不息,若更打者定死无疑,今当走避。」即便出门。 见有比丘乞食还欲出城,妇人即问言:「阿阇梨欲何处去?」答言:「欲出城去。」妇人言:「我欲随尊去。」比丘言:「姊妹! 此是王道何为见问?」即随后去。 其夫后作是念:「我妇得打,或能走去。」即入不见其妇,即问余人言:「何处去?」答言:「适出随是道去。」即从后逐,见其妇随比丘后去,即生瞋恚,作是骂言:「弊恶沙门诱我妇去。」便捉比丘熟打,将诣断事官所,作是言:「此比丘诱我妇去。」断事人言:「一一将来捡问事实。」即问比丘:「汝出家人云何将他妇走?」答言:「不尔。」「何因相随?」答言:「我乞食还欲出城去,妇人问我:『欲何处去?』我答言:『欲出城去。』妇人言:『我欲随出。』我答言:『姊妹! 此是王道何用见问?』事实如是。」断事人言:「将比丘出,唤妇人来。」问言:「是沙门偷汝去耶?」答言:「不尔。」「何因相随。」答言:「夫主见打,以夫瞋未息,复恐重打,因惧失命故,是故避走。 遇见比丘,即问言:『尊者何处去?』答言:『我欲出城。』我言:『欲随尊去。』比丘言:『此是王道何用见问?』事实如是,非彼所偷。」即遣妇人出,复呼比丘来,问言:「汝出家人偷他妇去。 云何妄语望得脱耶? 向者女人言:『汝实偷。』汝何言不?」比丘答言:「不尔。」复更重问,答辞如初。 遣比丘出,复唤女人问言:「弊死女人,弃夫逃走,妄语欺官望得脱耶? 向者比丘言:『实偷汝。』汝何言不?」答言:「实不尔。」如是三问,答辞如初。 即留女人唤比丘来,对验情状,观望颜色知其虚实,答辞如初。 官问比丘:「汝钵何以破?」答言:「破耳。」「衣何故裂坏?」答言:「裂耳。」「肘膝何以伤破?」答言:「伤耳。」妇瞋夫未息,怜彼比丘受苦如是而不语官,即向官说。 官闻是已,极大瞋恚,作如是言:「弊恶罪人! 汝便是王更无余人。」即勅官人料理比丘,给其汤药,与其衣钵。 即取是人系着狱中,籍家财物没入官库。 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语比丘:「何处一切王家得是信心? 此不与共期,过患如是,况复共期? 从今日后不听与女人共期道行。」佛告诸比丘:「依止毗舍离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与女人共期道行,乃至聚落中间,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女人者,若母、若姊妹、若大、若小、在家、出家。 共期者,若今日、若明日、半月、一月。 道者,三由延、两由延、一由延、半由延、一拘卢舍、半拘卢舍,乃至聚落中间者,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比丘与女人共期道行,经一一聚落中间,一一波夜提。 若还来者,亦一一波夜提。 余如九十二第三跋渠中与比丘尼共期着道行中广说,此中以女人为异耳。 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尊者阿那律在塔山夏安居竟,还舍卫城礼觐问讯世尊。 行路中间日冥欲入聚落求宿止处。 时聚落中有一母人,将一女欲出村取水,道路相逢。 女见比丘颜貌端正威仪庠序,即生慾想。 比丘入聚落,遍求宿处不得,作是念:「当还出外于树下宿。」即便还出,复逢彼母子。 时女问母言:「此沙门向冥欲何处去?」答言:「不知。」女言:「阿母可问。」母即问言:「沙门向冥出聚落欲至何所?」答言:「我入聚落求宿处不得,欲还出外树下止宿。」女语母言:「可将归家借其宿处。」母即语言:「沙门随我还家,当借宿处。」比丘即随还至家,与一房语言:「沙门此中可宿。」比丘即敷草蓐结跏趺坐。 母子食讫,还自眠处。 是比丘道行疲极偃息而卧,女伺母眠熟已,除除窃起至比丘所牵其草蓐。 比丘觉已,起正身坐,女人性弱即便却去。 去已比丘还复卧,此女须臾复来。 如世尊所说,有五种人夜多不眠。 何等五? 女人起欲想忆男子故夜多不眠,男子起欲想忆女人故夜多不眠,贼有盗心夜多不眠,王忧念国事故夜多不眠,精进比丘修习道业夜多不眠。 此女人不得眠,复窃起来牵其草蓐。 比丘觉已起正身坐,乃至夜了。 明日至佛所,佛遥见已,知而故问:「谁娆触汝,颜色不悦?」即以上事具白世尊。 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与女人同室宿,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女人者,若母、姊妹、若大、若小、在家、出家。 室者,同障同覆。 宿者,俱眠,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说。 共一房,有隔、别户,无罪。 异房无隔,波夜提。 共房共隔,波夜提。 别房异户,无罪。 有覆有障,波夜提。 有覆半障,越毗尼罪。 有覆无障,无罪。 有障有覆,波夜提。 有障半覆,越毗尼罪。 有障无覆,无罪。 比丘、女人俱室内,波夜提。 比丘室内、女人半身在屋内,越毗尼罪。 比丘屋内、女人屋外,无罪。 女人、比丘俱屋内,波夜提。 女人屋内、比丘半身在屋内,越毗尼罪。 女人屋内、比丘在外,无罪。 若佛生日大会、得道日大会、转法轮日大会、罗云大会、阿难大会、般遮于瑟大会,若通夜说法者,当在露地。 若风雨若雪堕寒者,当入屋里正身坐。 若老若病不能坐者,当施障隔。 障隔不得用疎物,高齐肩腋。 若比丘道路行入聚落宿时,当别房别隔。 若无屋者,当露地宿。 若风雨寒雪,当入屋内正身坐。 若老病劣弱不能坐者,当作障隔。 若无障者,女人可信者,应语言:「优婆夷! 汝先眠,我坐。」比丘欲眠时,语令起:「我欲眠,汝莫眠。 眠者汝无福。」若雌象乃至鸡、若骆驼、牛驴擎头时,未得罪。 委头眠者,波夜提。 若雌狗舒头时无罪,屈头眠时波夜提。 鹅孔雀鸡舒头,无罪。 屈头着翅下,波夜提。 象正立时,无罪。 倚时,波夜提。 若众多比丘在房内眠,母人抱眠女儿入者,一切眠比丘,波夜提。 若维那知事人,应语母人言:「汝正竖儿抱入。」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尊者优陀夷,与一知识同聚落婆罗门。 婆罗门女出嫁,至异聚落,遣信语父:「若阿阇梨,时时来看我。」如二不定法中,因缘广说。 乃至佛告:「优陀夷痴人! 在家俗人尚知出家人所应行法、不应行法,汝信心出家而不知出家所应行法? 此非法? 非律? 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 从今日后不听共女人独空静处坐。」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与女人独空静处坐,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女人者,若母、姊妹、若大、若小、在家、出家。 独者,独一女人,更无余人。 设有余人,若眠、痴狂、心乱、苦痛、婴儿、非人、畜生,虽有是人,故名独。 空静者,寂静处。 坐者。 共坐,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比丘与女人共坐,竟日坐者,一波夜提。 若比丘、女人中间起,更坐,一一波夜提。 若比丘受请到檀越家坐,女人下食已坐比丘前,复起益食。 如是复起复坐,一一波夜提。 一女人比丘边坐,一女人来往益食,女人出时比丘应起。 起时不得辄尔起,恐彼女疑,谓呼比丘有异想,应先语:「姊妹! 我欲起。」问言:「何故起?」答言:「世尊制戒,不听共女人独空静处坐,是故起耳。」女言:「尊者莫起,我自起。」起者无罪。 减七岁女在阶道板上坐,坐已复第二板上坐,坐已复起第三板上坐,如是一一徙处坐,一一波夜提。 若家中作务净人来往不断者,无罪。 若门向道,道中行人如比丘乞食顷不断,彼即当净人,无罪。 若比丘、女人于阁上共坐,阁下净人遥见比丘,比丘亦见净人,无罪。 比丘、女人在阁下坐,阁上人亦如是。 或见而非闻、或闻而非见、亦见亦闻、非见非闻。 见而非闻者,净人遥见比丘、女人共坐,不闻语声,越毗尼罪。 闻而非见者,闻语声、不见其人,越毗尼罪。 亦见亦闻者,见共坐、闻语声,无罪。 非见非闻者,波夜提。 盲净人,越毗尼罪。 聋净人,越毗尼罪。 盲聋净人者,波夜提。 一盲、一聋净人者,无罪。 若净人眠者,当动令觉,此罪。 亦是聚落、亦阿练若处、亦是时亦非时、亦是昼亦是夜、是屏处非露处、是空静非众多、是近非远,是故说。 故夺及疑悔,不舍藏畏怖,水戏指相拟,共行同室宿,空静处亦然。 第七跋渠竟。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毗舍佉鹿母,长请祇洹僧次第到其舍,食时毗舍佉鹿母头面礼僧足。 次第而下,到十六群比丘所,见其年少身色柔软而能舍家。 女人多慈起儿子想,亦敬法故,即便问言:「祇洹众僧无供时,尊者何处得食?」答言:「时到着衣持钵,家家乞食。」即语尊者:「若无供时,来我家食。 我自今已后,若无人供日,我当施食。」年少比丘闻是语已,即便受请,至无供日,到其家食。 鹿母长请佛,时尊者阿难日日到彼,为请食故,见十六群比丘在其家食,此诸年少起憍恣言:「母! 此食太多。」答言:「子减之。」复言:「太少。」答言:「子当益。」如是或嫌冷热、坚软、甜酢、醎澹,如是种种难可称适。 鹿母信心多慈,答言:「子随索随与。」阿难见已,作是念:「若此是不信家,便起恶心。」以是因缘往白佛言:「善哉世尊! 愿从今日勿与小儿受具足戒。」佛言:「从今日后年未满二十,不得与受具足。」复次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摩诃罗父子二人在家,有信舍家修道,其子沙弥供给五百比丘。 诸比丘或索杨枝、或索树叶,如是众多不能得供。 时摩诃罗念曰:「我正有一子,供给五百比丘,所索众多不能得供。 如是不久,必当生病。 然世尊制戒年未满二十。 不应与受具戒。 虽知不应且与受之,令其免苦。」即将比丘出到戒场上,与受具足。 受具足已,诸比丘犹如前法唤言:「沙弥与我知净杨枝及草树叶。」彼即答言:「我已受具足,云何故唤沙弥?」诸比丘言:「谁与汝受?」答言:「我婆楼醯。」诸比丘以是因缘,具白世尊,佛言:「呼摩诃罗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 摩诃罗! 汝云何知人年未满二十,而与受具足?」佛言:「从今日后,不听年未满二十而受具足。」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知人年不满二十,与受具足,波夜提。 诸比丘应诃责,是人不名受具足。」比丘者,如上说。 知者,若自知、若从他人闻。 不满者,不满二十。 雨减二十年,是名不满二十。 减二十雨满二十年,是名不满二十。 减二十雨过二十年,是名不满二十。 冬时生还冬时受,未经安居竟,是名不满。 春时生还春时受,未经安居竟,是名不满。 前安居生还前安居受,未经前安居竟,是名不满。 后安居生还后安居受,未经后安居竟,是名不满。 此人减二十时,人半谓减、半谓满。 半谓减者,波夜提。 谓满者,无罪,此人名受具足。 此人年减二十时,人一切谓不满,与受具足,一切波夜提,此人不名受具足。 此人年减二十时,人一切谓满,与受具足,一切无罪,此人名受具足。 满二十雨减二十年,是名满二十。 满二十雨满二十年,是名满二十。 满二十雨过二十年,是名满二十。 冬时生、经安居竟、受具足,是名满二十。 春时生、安居竟、受具足,是名满二十。 前安居时生前安居竟,受具足,是名满二十。 后安居时生后安居竟,受具足,是名满二十。 雨满二十雨时,人半谓满、半谓不满,谓不满者越毗尼罪,谓满者无罪,是人名受具足。 满二十雨时,人一切谓不满,一切越毗尼罪,是人不名受具足。 满二十雨,一切谓满,一切无罪,是人善受具足。 若比丘知人不满二十,与受具足,此诸比丘应呵责已,波夜提悔过。 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有人来欲受具足,月满者应与受具足,不满者应语令待满。 若前人不知者,当问其父母亲里。 若复不知,当看生年板。 若复无是者,当观其颜状,观时不得直观形体,或贵乐家子形大年少。 当观其手足成就不? 若如是复不知者,当问何王? 何岁? 国土丰俭、旱涝时节。 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舍卫、毗舍离二国有嫌,年年互相抄伐。 时毗舍离人来舍卫抄劫人民,得物去,还入本界生安隐想,解仗止息。 舍卫王作是念:「我为国王,应却隣敌安民,云何使贼劫掠人物?」即勅将士:「仰汝追捕必使擒获,若不得者不足空还。」将士念言:「王教严重,事应宜速。」即集兵众寻踪掩袭。 时舍卫比丘安居竟,欲诣毗舍离,诸比丘失道,堕彼贼中。 贼便惊愕,问比丘:「比丘! 汝是何人?」答言:「我出家人。」「何道出家?」答言:「释种出家。」问言:「大德! 汝欲那去?」答言:「欲向毗舍离,失道到此。」即示其道。 时比丘问贼:「长寿! 汝欲何去?」答言:「向毗舍离。」比丘复言:「当共作伴。」彼即答言:「我等是贼,劫夺他物,径涉榛木行不择路。 汝是善人,云何随我? 此是直道,可从是去。」比丘复请:「愿将我去! 勿复令我重遭失道。」贼答如初,如是至三,语言未竟追捕寻至,合捉比丘,将至王所,作如是言:「大王! 此是群贼。」王言:「先将比丘来。」来已,王言:「汝出家人,云何作贼?」比丘答言:「我非是贼。」「何故相随。」比丘以上事具向王说。 王言:「遣比丘去。 将此贼来。」来已,问贼言:「此出家人是汝伴不?」答言:「非伴。」「何故相随?」贼以上事具向王说。 王言:「将贼去。 更唤比丘来。」来已,王问比丘:「汝出家人,云何作贼? 妄语欺官,望得脱耶? 贼道汝是伴,何以言非?」比丘答如初。 王即教勅禁官放比丘去,贼如法治罪。 便取五百群贼,着迦毗罗华鬘,打鼓摇铃四交道头,唱唤而出,欲将杀之,贼大啼哭。 佛知而故问:「比丘! 是何等众多人声?」比丘答言:「世尊! 是五百群贼,被王教令将欲杀之。 是其声耳。」佛告阿难:「汝往语王:『汝是人王,当慈民如子,云何一时杀五百人?』」阿难受教,即诣王所,具说佛语。 王言:「尊者阿难! 我知是事,若杀一人罪报甚多,况复五百人。 但是贼数数来坏我聚落、抄掠人民,若世尊能使是人不复作贼者,可放令活。」阿难即还,以王所说具白佛。 佛语阿难:「更往语王:『王但放去,我能令此人从今日后更不作贼。』」阿难受教已,先到刑处,语监杀者言:「是诸罪人世尊已救,未可便杀。」复语贼言:「汝能出家不?」贼言:「尊者! 我本若出家不遭此苦,今甚愿乐,何由可得?」阿难即至王所,作是言:「世尊语王:『我能令此人从今日后更不作贼。』」王即勅监官:「可原生命,且未解缚,送诣世尊,佛自放之。」尔时世尊欲度彼人故,在露地坐,贼遥见佛系缚自解,头面礼足,却住一面。 佛观其宿缘随顺说法,布施持戒行业报应,苦习尽道四真谛法,即于是时得须陀洹道。 问言:「汝等乐出家不?」答言:「世尊! 我等先若出家不遭此苦,唯愿今者度我出家。」佛言:「善来比丘!」作是语时,五百群贼举身被服变为三衣,自然钵器、威仪庠序,如似百岁旧比丘,皆成罗汉。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 云何五百群贼蒙世尊恩自然解脱?」佛言:「不但今日蒙我解脱,过去世时已曾蒙我,如《猕猴本生经》中广说。」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与贼期共道行,乃至聚落间,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贼者,劫盗。 期者,若今日、明日、一月、半月。 道者,三由延、二由延、一由延、一拘卢舍、半拘卢舍,乃至聚落,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说。 不得与贼共期道行,若比丘欲行时,当求车伴、人伴。 贼相貌有三事可知:香、色、庄严。 香者,在旷野中食熟肉生肉。 气色者,常恐怖色。 庄严者,终日结束,面黑、发黄,凶恶似阎罗人,是三种名为贼相,不应共行。 若贼诈称作好人,着好衣服,到空逈处,展转相语:「今日当入是聚落,破坏牆壁、劫夺财物,不问沙门婆罗门,一切尽取。」当知是贼,是时不得即便舍离,且随顺去。 若近聚落,方便舍去。 若贼觉者,应语:「长寿! 我正到此耳。」若与贼共期道行,波夜提。 与女贼共行亦如是。 与偷金贼共行,波夜提。 与叛负债人共行,越毗尼罪。 是故说。 佛住旷野精舍,广说如上。 尔时营事比丘,自掘地作基作塼作泥,为世人所讥:「沙门瞿昙无量方便,毁呰杀生、赞叹不杀,而今自手掘地作基作塼作泥,故伤破根命。 此是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营事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语比丘:「此中虽无命根,出家之人所不应作,当少事少务,莫为世人所讥,失他善福。 从今日后不得自手掘地。」佛告诸比丘:「依止旷野诸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自手掘地、若使人掘、指示语掘,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自手者,若身、身分、身方便。 身者,举身跳踯、走来、走去,欲令坏地者,波夜提,是名身。 身分者,若手、若脚、若膝、若肘、若指爪,是名身分。 身方便者,若锹钁、斧凿、竹木自手掘地,若遥掷欲令坏,坏者,波夜提。 地者,生、作。 生者,大地是名生。 作者,基作、上作。 基作者,露地牆壁。 上作者,重阁屋上覆土,是名上作。 自掘者,自掘。 使人掘,乃至言:「掘是地。」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自方便多掘,一波夜提。 若中间止住,一一波夜提。 使人者,使他人掘,前人多掘,一波夜提。 若重语:「使掘! 疾掘!」语语波夜提。 若比丘欲使地平作方便扫地,越毗尼罪。 若伤如蚊脚,波夜提。 不作方便,无罪。 若方便牵曳木欲使破地,牵时越毗尼罪。 若伤如蚊脚,波夜提。 不作方便,无罪。 若驱牛马欲使破地,亦如是。 不作方便,无罪。 若欲使地平故经行,行时越毗尼罪。 伤如蚊脚,波夜提。 住坐卧亦如是,不故者无罪。 若比丘河边坎上以脚踏堕,踏踏波夜提。 池坎岸边行,土崩无罪。 若土块一人不胜,破者,波夜提。 破减一人重者,无罪。 若比丘捉木石、塼瓦、锹钁掷地,不故虽伤,无罪。 若营事比丘多有塔物、僧物,欲藏地中,若在露处生地不得自掘,当使净人知;若在覆处、死地得自掘藏。 若地打杙,越毗尼罪。 伤如蚊脚,波夜提。 拔杙时,越毗尼罪。 伤如蚊脚,波夜提。 若比丘欲张毡[叠*毛]须钉四角,若覆处死地自钉无罪;若露处生地,当使净人知。 拔时当使净人知。 若比丘房内钉壁毁损成功,越毗尼罪。 若先有故孔,无罪。 若比丘外被雨地伤如蚊脚,波夜提。 若欲画地,越毗尼罪。 伤如蚊脚,波夜提。 画末土无罪。 若营事比丘欲作摸式,当画板木塼上,若泥覆朽故房舍,欲撤时不得自撤,当使净人。 若欲坏壁时,当使净人却泥,然后自得摘塼,至基际使净人摘。 若壁不泥者,以曾被雨,使净人摘两三行,然后自摘至地际,复使净人摘。 若塼坏聚被雨已,不得自取,使净人取上两三重,然后自取至地际,复使净人取。 若覆上者得自取,到地际应使净人取,塼聚亦如是。 若死土被雨已,比丘不得自取,使净人取尽雨所洽际,然后自取,无罪。 若鼠壤被雨不得取,应使净人取。 若新雨后比丘不得自抒井,应使净人抒。 若净人小不能者,当先下净人扰令浊,然后自抒。 若池水洸水新雨后,比丘不得自抒。 若牛马先涉,得自抒。 若泥被雨后不得自取,使净人取。 若池泥洸泥新雨后,比丘不得自取,使净人取。 若水渎若屋流水道新雨后,比丘不得自抒,使净人抒。 若大小行用水时手摩地,波夜提。 当用灰土、豆末。 若雨涝推土聚一处,比丘不得自取,使净人取。 若瓮瓶器物在露地经雨已,比丘不得自取,使净人取。 若洗脚木经雨后不得自取,若木石、塼瓦种种诸物在露地,雨后比丘不得自取,使净人知。 掘地,波夜提。 半沙,越毗尼罪。 纯沙,无罪。 石礓、石粪灰亦如是。 是故说。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九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1:0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