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一 内容: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一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十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尊者陀骠摩罗子,僧拜典知九事如上说。 乃至陀骠摩罗子,右手小指放光作明,随次付房,阿练若、阿练若共,乞食、乞食共,粪扫衣、粪扫衣共,一坐食、一坐食共,常坐、常坐共,露坐、露坐共,草蓐、草蓐共,经呗、经呗共,法师、法师共,学律、学律共,阿罗汉、阿罗汉共,三明、三明共,六通、六通共,无威仪、无威仪共。 尔时六群比丘语陀骠言:「长老! 与我等六人共一处住。」答言:「待汝伴中最下坐,次得房,随意共住。」时是伴下坐次得弊房,卧床、坐床、褥枕诸物,皆悉弊故。 又别房食,亦复麁恶,自相谓言:「长老陀骠如我生怨,与我弊房麁食。 是长老! 若久住梵行者,方令我等得大苦恼。 然世尊制戒不得无根波罗夷法谤,今当以僧伽婆尸沙法谤。」即往到其所,作是言:「长老! 汝犯僧伽婆尸沙罪。」答言:「我无是罪。」彼言:「谁复作贼,言我是贼? 但汝犯僧伽婆尸沙罪。」即屏处谤、众多人中谤、僧中谤陀骠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罪。 时陀骠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汝有是事不?」答言:「无也。」佛言:「汝无此罪,世尊知汝清净。」陀骠言:「世尊虽知我无罪,唯愿世尊当语彼人令生信心,莫令长夜诽谤得不饶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语六群比丘:「此是恶事。 汝常不闻我无量方便,说于梵行人应起恭敬,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 汝今云何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谤? 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瞋恨不喜,以无根僧伽婆尸沙法谤他比丘,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瞋者,九恼事及非处起瞋。 第十恨者,凡夫及学人有不喜者,乃至阿罗汉有无根者,事原不现,又不见彼事、不闻彼事、不疑彼事,僧伽婆尸沙者十三事中,若一一谤,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比丘瞋恨,有二相似,清净、不清净。 清净者言:「汝见我犯何罪?」十三事中若一、若二,彼不见、不闻、不疑、不决了,若屏处、若众多、若僧中作是言:「我见汝犯僧伽婆尸沙、我闻汝犯僧伽婆尸沙、我疑汝犯僧伽婆尸沙。」闻不实闻根不实、疑不实疑根不实、本曾见忘闻忘疑忘、见不尔、闻不尔、疑不尔,对面四目谤,语语,波夜提。 清净不清净想谤,偷兰遮。 欲驱出,波夜提。 不清净清净想谤,越比尼罪。 欲驱出,偷兰遮。 清净清净想谤,偷兰遮。 欲驱出,波夜提。 不清净不清净想毁呰,波夜提。 谤比丘,波夜提。 谤比丘尼,偷兰遮。 谤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越比尼罪。 谤俗人,越比尼心悔。 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时有比丘乞食时到,着衣持钵入城,次行乞食到一家。 妇人言:「尊者! 我至某日当饭僧并施衣。」比丘答言:「善哉优婆夷! 当及时为于身命财修三坚法,常修习行勿令留难。」乞食比丘还精舍已,语诸比丘:「长老! 我语汝善事。」问:「何等善事?」答言:「某甲家到彼日当饭僧并施衣。」时难陀、优波难陀去不远,闻语声即问:「彼家在何处? 姓字何等? 门户那向?」具问知已,明日晨朝往到其家谓优婆夷:「我闻好声。」「尊者闻何等声?」「闻汝欲饭僧施衣,为实尔不?」答言:「始有是心,但恐中间有留难,知当果不?」优波难陀语优婆夷曰:「汝可持是衣施与难陀。」答言:「我家更无余物,正有是衣,本欲施僧,今不可回转。」优婆难陀即毁呰言:「何等是僧? 老乌亦僧,老鵄亦僧。 僧如穿臼漏槽不可满足,僧于汝有何利益? 能为汝活男活女? 能至王家断理官事耶? 难陀能为汝作多利益事,但持是衣施与难陀。」优婆夷答辞如初。 时难陀复劝与优波难陀,如上说。 优婆夷犹言:「我家更无余物,适欲回施尊者,然先以许僧,不可回转。」优波难陀言:「与以不与任汝意。」作是语已,即便舍去。 时优婆夷作是念:「此衣适欲与难陀,然僧是良福田,适欲施僧。 然难陀有大力势,恐与我作不饶益事。」思惟是已,遂不复施。 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优波难陀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痴人! 作此三恶事,施者失福,受者失利,轻毁众僧。」佛语优婆难陀:「汝常不闻,我以无量方便,赞叹少欲、毁呰多欲耶? 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知物向僧,回向余人,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知者,若自知、若从他闻。 物者,八种,乃至净不净。 向者,物分处已定。 僧者,八种,如上说。 回者,转与余人,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说。 若人持物来问比丘言:「尊者! 我欲以此物施,当施何处?」应语:「随汝心乐处,便可与之。」若复问:「何处得大果报?」应语:「施僧得大果报。」复问:「何处僧持戒? 我欲施之。」应语:「无有犯戒僧。」若复问:「何处比丘精勤修业,能爱护物,恒住于此,使我常见得。」语:「某甲比丘精勤修业,能爱护物,常住于此。 施彼比丘,恒可得见。」若言:「我欲持此物施与尊者。」应语:「施僧。」若言:「我已施僧,意欲施尊者,愿为受之。」取无罪。 若比丘知物向僧,回向已者,尼萨耆波夜提。 回向余人者,波夜提。 若比丘知向僧物,回向余僧,越比尼罪。 众多人物,回向众多人,越比尼罪。 乃至畜生,回与彼畜生,越比尼罪心悔。 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半月说波罗提木叉时、说四事时默然,说十三事时瞋,三十事时语,九十二波夜提时便起,作是言:「长老! 此是世尊说耶? 世尊在何处说? 若我久在世者,如是事比所闻转多,此便是法母,更生禁戒遂滋。」诸比丘闻是语惭愧,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语六群比丘:「此是恶事。 如来欲饶益故,为诸弟子制戒,半月说波罗提木叉。 汝云何嫌遮? 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长养善法。」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半月说波罗提木叉时,作是言:『我今始知是法入修多罗,半月波罗提木叉中说。』诸比丘知彼比丘本,若二、若三说波罗提木叉中坐,况复多。 彼比丘不以不知故得脱,随所犯罪如法治,应呵言:『长老! 汝失善利,半月说波罗提木叉时,汝不尊重、不一心念、不摄耳听法。』呵已,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 半月者,若十四日、十五日。 波罗提木叉者,十二修多罗。 说者,谓作是语:「我今始知是法,半月波罗提木叉中摄。」是比丘知彼若二、若三说波罗提木叉中坐,况复多,彼比丘不以不知故无罪。 随所犯罪,如法如比尼治。 应呵言:「长老! 汝失善利,半月说波罗提木叉时,汝不尊重、不一心念、不摄耳听法。」呵已,波夜提悔过。 波夜提者,如上说。 受具足已,应诵二部比尼。 若不能诵二部,当诵一部。 若不能诵一部,当广诵五众戒。 若不能者,当广诵四众戒。 若复不能者,当广诵三众戒。 若复不能者,当广诵二众戒。 若复不能者,当广诵一众戒及偈。 若布萨时广说五众戒。 若复不能者,当广诵四众戒。 若复不能者,当广诵三众戒。 若复不能者,当广诵二众戒。 若复不能者,当广诵一众戒及偈。 余者,僧常闻。 不诵者,越比尼罪。 僧中应使诵利者说,余人专心听。 佛言:「诵波罗提木叉时,余比丘不得坐禅及作余业,皆应专心共听。」若四事听、十三事不听,越比尼罪。 十三事听、二不定法不听,越比尼罪。 二不定听、三十事不听,越比尼罪。 三十事听、九十二事不听,越比尼罪。 九十二事听、四波罗提提舍尼不听,越比尼罪。 四波罗提提舍尼听、众学不听,越比尼罪。 众学听、七灭诤不听,越比尼罪。 若中间随不听,随得越比尼罪。 一切不听,波夜提。 此罪不得趣向人悔过,当于众中持戒、有威德、人所敬难者,于前悔。 前人应呵言:「长老! 汝失善利,半月说波罗提木叉时,汝不尊重、不一心念、不摄耳听法。」呵已,波夜提悔过。 是故说。 食家入王宫,鍼筒床二褥,坐具覆疮衣,雨衣如来衣,无根谤第十,回向遮布萨。 第九跋渠竟四提舍尼初佛住迦维罗卫释氏精舍,广说如上。 尔时诸比丘在阿练若处,时诸释种父母、姊妹、亲里家,遣使齎饮食送与比丘所。 齎食人于道中食半、或食三分中一分、或都食尽。 是诸比丘有归家看者,亲里问言:「我先送种种饮食,为悉达不?」其中到者言:「到。」半到者言:「半到。」三分中一分到者言:「一分到。」不到者言:「不到。」亲里闻已,即瞋恚言:「弊恶死人,使汝送食,何敢取食?」即便鞭打。 此使人得苦痛,大啼唤言:「坐是沙门令我得打。」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是诸比丘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语诸比丘:「汝云何阿练若处住,先不语外、外不受内,自手取而食。 从今日后不听阿练若处住,先不语外、外不受内,自手取。」复次佛住迦维罗卫释氏精舍,广说如上。 如来、应供、正遍知五事利益故,五日一行诸比丘房,见比丘羸病颜色萎黄,知而故问:「比丘气力足不?」答言:「病苦。 世尊。」佛问比丘:「汝不能服随病药、随病食耶?」白言:「世尊制戒不听阿练若处住,先不语外、外不受内,自手取。 世尊! 我病不能出外,是故羸瘦病苦。」佛言:「从今日听病比丘内取。」佛告诸比丘:「依止迦维罗卫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阿练若处住,先不语不病比丘,外不受内,自手取,若噉若食,是比丘应余比丘边悔过。 如是言:『长老! 我堕可呵法,此法悔过。』初波罗提提舍尼法。」比丘者,如上说。 阿练若处者,如上说。 先不语者,语有二种:分数、不分数。 分数者,先语:「当送尔许、尔许种饮食。」不分数者,直言:「当送食。」不列种数。 外不受者,不精舍外。 受内者,精舍内。 病者,下病、冷病、风病,如是比病不堪出外取食,是故世尊说无罪。 自手受者,手从手受、器从器受。 噉者,饼果等。 食者,五正食。 若噉、若食,是比丘应向余比丘悔过言:「长老! 我堕可呵法,此法悔过。」前人应问:「汝见罪不?」答言:「见。」应语:「慎莫更作。」答言:「顶戴持。」波罗提提舍尼者,是罪向人发露不覆藏。 若为是比丘送食,语余比丘,余比丘受无罪。 若为是比丘送食,语是比丘,余比丘受无罪。 若为是比丘送食,语是比丘,是比丘受无罪。 若为余比丘送食,语余比丘,余比丘受无罪。 若送食先语:「有分数、无分数。」有分数者,比丘得在内,当忆种数,相应者取,不相应者语令还。 若有疏来者,看疏,相应取,不相应遣还。 若印封来者,看封印,完者取,不完者遣还。 若先语无分数来者,当出精舍门外受。 若卒来入门者,不得受。 若有净人,应语与净人,若无净人,语令放地,待净人来,应语净人:「持此食出外。」出外已,比丘应受。 若比丘病不能出外,内受无罪。 若比丘亲里持饮食到园,若池林中游观处,持食与比丘者,随意受无罪。 若比丘道行时,作是念:「至某精舍当食。」过余处食者,应悔过。 若至某精舍,值彼僧受请,随去无罪。 是故说。 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 尸利摩比丘尼因缘,应广说,乃至佛语诸比丘:「我声闻尼中福德第一尸利摩比丘尼。」是时世饥俭,乞食难得。 尔时尸利摩比丘尼时到着入聚落衣,持钵入毗舍离城,次行乞食。 见比丘即问言:「尊者! 得食不?」比丘即以空钵示之。 比丘尼见已,作是念:「是我所尊而乞食不得。」便持己钵中食与比丘。 比丘得食还到精舍,唤余比丘共食。 诸比丘问言:「长老! 何处得是好食?」答言:「尸利摩比丘尼边得。」诸比丘闻已,各各往索。 如是次第,乃至五百比丘尽皆得食,然后自求。 日时已过,失食还到精舍。 明日晨朝诸比丘复着衣持钵,至比丘尼精舍门立。 比丘尼见已,即入语尸利摩言:「诸比丘今在门外相待。」尸利摩闻已,语弟子言:「取衣钵来,我为诸上尊乞食。」如是次第供给五百人已,然后自求。 日时复过,失食而还。 至第三日亦复如是,乃至次第供给五百人,唯一人未得,此比丘随尸利摩后入一家,以先三日失食故,身体虚羸迷闷倒地。 时诸妇人见已惊起欲扶,比丘尼言:「住! 住! 待我思惟,何故倒地?」即便忆念,为诸上尊乞食,自失食故闷极倒地。 起已自拂拭尘土正衣服已,作是思惟:「能布施者有无上利。」忆念布施生欢喜心。 因欢喜故得清净三昧,以三昧观见五阴生灭,布施庄严心调伏诸根,即入金刚三昧,尽一切漏,于佛法中三明作证。 尸利摩比丘尼得证已,尔时妇人将入洗浴已敷床令坐,然后与食。 彼比丘故在门外立,妇人见已,恐复索食故,当户而立。 比丘尼见遮户,立心生疑,何故遮户? 倾头看见比丘衣角,言:「是我上尊乞食不得。」即语言:「尊者! 可入取食。」妇人言:「阿尼且食,我当更求与之。」比丘尼言:「今世饥俭,何处更得?」复持食与。 妇人嫌言:「沙门释子无有慈心,云何三日失食饥极垂命,而复从索食?」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是诸比丘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听白衣家内,非亲里比丘尼边自手取食。」复次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 尔时尊者阿利吒身有疮痍为人恶贱,人不与食。 每行乞食时,若未入门闭门不前,若已入门驱出不与。 如来、应供、正遍知五事利益故,五日一行诸比丘房,见阿利吒身有疮痍。 佛知而故问:「比丘! 汝身力调和不?」答言:「世尊! 但患饥苦。」佛问比丘:「汝不能乞食耶?」答言:「世尊! 我能乞食,但身体疮痍人所恶贱。 每行乞食,若未入门闭门不前,若得入门驱出不与。」佛言:「汝不能往尸利摩比丘尼边乞食耶?」答言:「世尊制戒,白衣家内非亲里比丘尼边,不得自手受食。 彼非我亲里,是故不往。」佛言:「从今日后听病比丘往。」佛告诸比丘:「依止毗舍离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不病,白衣家内,非亲里比丘尼边自手受食,若噉、若食,是比丘应余比丘边悔过言:『长老! 我堕可呵法,此法悔过。』是名波罗提提舍尼法。」比丘者,如上说。 非亲里者,非父亲、非母亲。 病者,世尊说无罪,不谓小小病,谓疥黄、烂疮、痍、痈痤人所恶贱,是名为病。 白衣家内者,俗人家内。 比丘尼者,二部众中受具足。 自手受者,手从手受、器从器受。 噉者,饼菓等。 食者,五正食。 是比丘应向余比丘悔过:「长老! 我堕可呵法,此法悔过。」前人应问:「汝见罪不?」答言:「见。」应语:「慎莫更作。」答言:「顶戴持。」波罗提提舍尼者,如上说。 若比丘不病,在俗人家内、非亲里比丘尼边,自手受食,受时,越比尼罪。 食时,犯悔过法。 非亲里非亲里想受食者,犯悔过。 非亲里疑想受食者,犯悔过。 非亲里亲里想受食者,越比尼罪。 亲里非亲里想受食者,越比尼罪。 亲里疑想受食者,越比尼罪。 亲里亲里想,无罪。 为余人受者,越比尼罪。 病人无罪、为病人受无罪、食病人残无罪。 若式叉摩尼、沙弥尼持食来,语令放地,然后余人边受,无罪。 比丘尼自持来,放地已,作是言:「尊者为我故受。」受者无罪。 比丘尼住处受,无罪。 是故说。 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精舍,广说如上。 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知识家请僧食。 偷兰难陀比丘尼,六群比丘前立,指示语檀越言:「与是比丘饭、与是比丘羹、与是比丘鱼肉。」檀越闻已,偏益六群比丘。 诸比丘嫌言:「云何六群比丘,受比丘尼偏教益食而不呵?」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受比丘尼偏教益食而不呵?」佛告诸比丘:「依止王舍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若比丘白衣家内请食,比丘尼立指示言:『与是饭、与是羹鱼肉。』诸比丘应语是比丘尼言:『姊妹! 小住,待诸比丘食竟。』若诸比丘中乃至无一比丘语是比丘尼言:『姊妹! 小住,待诸比丘食竟。』者,是诸比丘应向余比丘边悔过,如是言:『长老! 我堕可呵法,此法悔过。』是名波罗提提舍尼法。」比丘者,如上说。 白衣家者,俗人家。 请者,若今日、若明日。 食者,五正食、五杂正食。 比丘尼者,二部众中受具足。 与者,益是饭、与是羹、与是鱼肉。 应语比丘尼者,齐见闻知,应教作是言:「姊妹! 小住,待诸比丘食竟。」若止者善,若不止者第二、第三语。 若不语受者,越比尼罪。 食者,犯悔过法。 是比丘应向余比丘边悔过如是言:「长老! 我堕可呵法,此法悔过。」前人应问:「汝见是罪不?」答言:「见。」应语:「慎莫更作。」答言:「顶戴持。」波罗提提舍尼者,如上说。 不满三呵而食者,越比尼罪。 满三呵不止,食者无罪。 一人呵已,一切食无罪。 不见不闻者,食者无罪。 尼自作檀越,无罪。 若檀越未曾请僧,不知仪法,尔时比丘尼得教安置形像教益食法,然后应坐。 若不请,若非五正食,教无罪。 是故说。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大臣毗阇因缘此中应广说,乃至仙弥尼刹利。 佛告诸比丘:「大臣毗阇布施太过,钱财竭尽。 僧应为作学家羯磨。」羯磨法者,应作是说:「大德僧听! 大臣毗阇布施太过,钱财竭尽。 若僧时到,僧为大臣毗阇作学家羯磨,白如是。」「大德僧听! 大臣毗阇布施太过,钱财竭尽。 僧今为大臣毗阇作学家羯磨。 诸大德忍与大臣毗阇作学家羯磨者默然,若不忍者便说。 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 「僧已与大臣毗阇作学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大臣毗阇乃至仙弥尼刹利还,疲极身蒙尘土,先问家中:「诸阿阇梨颇数来不?」答言:「来! 但有所施时,一切不受。」毗阇闻已,心生不乐,竟不洗浴,往诣世尊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 诸比丘何故不受我家供养?」佛告毗阇:「汝布施太过,钱财竭尽,如来欲饶益故,为汝作学家羯磨。 以是因缘,诸比丘不受汝施。」毗阇即白佛言:「世尊! 我家今者富于往昔三倍。 唯愿世尊! 从今日已后听诸比丘受我家施。」佛告毗阇:「今是十五日,汝且还家,沐浴身体着新净衣,与诸眷属来诣众僧,乞汝所愿。」毗阇如教还,后佛告诸比丘:「毗阇本以布施太过,僧欲饶益故,作学家羯磨。 毗阇今自说居业富足三倍于先,今欲从僧乞舍学家羯磨,僧应与舍。」毗阇归家洗浴身体,易着新衣,与诸眷属来入僧坊,具说上事。 尔时僧与作舍学家羯磨。 应作求听羯磨,如是说:「大德僧听! 大臣毗阇布施太过,钱财竭尽,僧欲饶益故,与作学家羯磨。 而今财业富足,若僧时到,僧为大臣毗阇欲于僧中乞舍学家羯磨。」「诸大德僧听! 大臣毗阇乞舍学家羯磨,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尔时大臣毗阇来,入僧中头面礼足,胡跪合掌,如是白言:「大德僧听! 我毗阇先富后贫,僧怜愍故,与我作学家羯磨。 我今生业具足,三倍于前,今从僧乞舍学家羯磨,唯愿僧与我舍学家羯磨。」如是三乞。 尔时应置毗阇着眼见不闻处,羯磨者应作是说:「大德僧听! 是大臣毗阇布施太过,钱财竭尽,僧欲饶益故,与作学家羯磨。 是毗阇自说家业具足三倍于先,已于僧中乞舍学家羯磨。 若僧时到,僧今与毗阇舍学家羯磨。 白如是。」「大德僧听! 大臣毗阇布施太过,钱财竭尽,僧欲饶益故,与作学家羯磨。 毗阇今自说家业具足三倍于前,已于僧中乞舍学家羯磨,僧今与毗阇舍学家羯磨。 诸大德忍僧与毗阇舍学家羯磨默然,若不忍者便说。 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僧已与毗阇舍学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舍学家羯磨,众现前非徒众现前。 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有诸学家僧作学家羯磨,比丘先不请而往,自手受食,若噉、若食,是比丘应向余比丘边悔过言:『长老! 我堕可呵法,此法悔过。』是波罗提提舍尼法。」学家者,妇须陀洹、夫斯陀含;妇须陀洹、夫阿那含;妇斯陀含、夫须陀洹;妇斯陀含、夫阿那含;妇阿那含、夫须陀洹;妇阿那含、夫斯陀含;夫须陀洹、妇斯陀含;夫须陀洹、妇阿那含;夫斯陀含、妇须陀洹;夫斯陀含、妇阿那含;夫阿那含、妇须陀洹;夫阿那含、妇斯陀含;二俱须陀洹、二俱斯陀含、二俱阿那含。 家者,四姓家:刹利家、婆罗门家、毗舍家、首陀罗家。 比丘先不请者,先不请谓请想,请余人谓己想。 而往者,若家中、若园里、若田中。 自手取者,手从手受、器从器受。 噉者,饼果等。 食者,五正食。 是比丘应向余比丘边悔过如是言:「长老! 我堕可呵法,此法悔过。」前人应问:「汝自见罪不?」答言:「见。」应语:「莫更犯。」答言:「顶戴持。」波罗提提舍尼者,如上说。 若僧已作学家羯磨者,不得如乌鸟避射方绝不往,应时时往看,为说法、论法事。 若学家欲布施者,应语:「且置汝边,我自知时。」若先请僧后作羯磨,不得取大价重物,得取小小轻物。 若学家言:「尊者何故不受是施,谓我贫耶?」尔时应语:「汝不贫,如世尊所说,须陀洹人成就四法,于声闻中最为大富。 何等四? 一者于如来、应供、正遍知生坚固信根,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所不能坏。 二者于法生坚固信根,三者于僧中生坚固信根,四者于戒生坚固信根,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所不能坏。 是名四法成就,如来声闻中不贫最为大富。」若来精舍中饭僧作众供养及非时浆者,不得舍去,当佐敷床褥施供养具,应为受用已,广为说法。 是故说。 阿兰若处住、无病受尼食、比丘尼指授、羯磨学家食,四悔过法竟。 明众学法之初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下着内衣、高着内衣、参差着内衣、百襵着内衣、石榴花着内衣、麦饭团着内衣、鱼尾着内衣、多罗树叶着内衣、象鼻着内衣。 下者,齐踝。 高者,齐膝。 参差者,不齐正。 百襵者,多作襵。 石榴花者,一边花奄。 麦饭团者,总头如麦饭团。 鱼尾者,垂两角似鱼尾。 多罗树叶者,壠起如多罗树叶。 象鼻者,一角偏垂。 如是过故,为世人所讥:「看沙门释子着衣,如王子、大臣、淫欲人,如是高下参差,乃至象鼻。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 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高下乃至象鼻着内衣,为世俗人所讥? 从今日后不听如是着内衣。」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集已,佛于僧前自着内衣,告诸比丘:「汝等当如是着内衣,如净居天法,屈右边、襵左边着内衣。 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齐整着内衣,应当学。」齐整着内衣时,不得如缠轴,当反执右边、执左边上角屈着内,应齐整着。 不得如淫女法卖色左右顾视为好不好,应看令如法齐整着。 若放恣诸根不欲学齐整着内衣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齐整着内衣,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下被衣、高被衣、婆罗天被衣、婆薮天被衣。 下被衣者,齐踝。 高被衣者,齐膝。 婆罗天被衣者,衣加顶上,从两腋下外出,是名婆罗天被衣。 婆薮天被衣者,衣加背上,从两腋下入挑着两肩上,是名婆薮天被衣。 如是过故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王、大臣、童子、贵乐人,如是高被衣、下被衣? 此坏败人,为有何道?」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听高下被衣,乃至婆薮天被衣,当齐整被衣。」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齐整被衣,应当学。」齐整被衣时不得如缠轴,应当通肩被着纽,齐两角左手捉,捉时不得手中出角头如羊耳,不得如淫女卖色法,左右顾视为好不好? 应看如法齐整不高不下。 若泥时手得抄举,若放恣诸根不如法被衣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齐整被衣,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难陀、优婆难陀,着细生疎衣,形体露现。 又复六群比丘着垢腻破衣,腰脇背肘露现,共入檀越家,为世人所嫌:「看沙门释子如王、大臣,着细生疎衣,形体露现。」见着弊衣者作是言:「看沙门释子,着如是衣服,形体露现,似如奴僕客作贱人入家内。 此坏败人,为有何道?」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当好覆身入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好覆身入家内,应当学。」若作安陀会,当用緻物作;若疎者,当两重三重作。 若安陀会疎者,郁多罗僧当用緻物作。 若郁多罗僧疎者,僧伽梨当用緻物作。 若放恣诸根不好覆身入家内者,越学法。 若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好覆身入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入白衣舍,看象、看马、看骆驼、看鸟、看伎儿歌舞,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东西顾视如似细作?」问言:「尊者为失何物? 左右顾视,如有所觅。 出家之人应谛视入家内。 此坏败人,为有何道?」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当谛视入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谛视入家内,应当学。」谛视行时不得如马低头行,当平视行,防恶象马牛,当如担辇人行,不得东西视瞻。 若欲看时,回身向所看处。 若放恣诸根,不学谛视入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谛视入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高声大唤入白衣家内。 为世人所讥,作是言:「尊者如贾客失伴,如放牧人高声大唤。 汝出家人应小声入家内。 此坏败人,为有何道?」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当小声入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小声入家内,应当学。」不得高声大唤入家内,若欲唤时应弹指。 若前人不闻者,应语比坐。 若放恣诸根,不学小声行入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小声入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共调戏语笑入白衣家内,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王子、大臣、淫欲放逸人,共相调戏语笑入内?」问言:「尊者何故现齗,欲卖齿耶? 此中亦无伎儿,为笑何等? 此坏败人,为有何道?」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于圣人毗尼中,现齗而笑相与调戏? 从今日后不得戏笑入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不得笑入家内,应当学。」不得笑,若有可笑事者,不得出齗现齿呵呵而笑,应制忍之。 当起无常苦空无我想、思惟死想。 若不可止,当自齧舌。 若复不能止者,当以衣角遮口徐徐抑制。 若放恣诸根,大笑入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不得笑入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覆头入白衣家内,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放逸淫女、如贼细作、如新妇、如採蜜人,覆头行入家内?」问言:「尊者! 患眼痛耶? 畏日炙头耶? 何故覆头?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覆头入白衣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不得覆头入家内,应当学。」覆头者,尽覆及两耳,不得覆头行入白衣家。 若大寒雨雪患头风,得覆半头一耳。 若放恣诸根,覆头入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不得覆头入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反抄衣入白衣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王子、大臣,如淫妷女人卖色,反抄衣入人家内坐,露现肘脇?」问言:「尊者! 欲来共斗耶? 何故反抄衣现脇。 此坏败人,为有何道?」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反抄衣入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不得反抄衣入家内,应当学。」抄衣者,两边反抄着肩上。 不得反抄衣行入家内,若风雨时得抄一边,若偏袒右肩得抄左边,若通肩被得抄右边,不得令肘现。 乞食时畏污衣故得反抄,肘不现无罪。 若放恣诸根,反抄衣入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不得反抄衣入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脚指行入白衣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淫女偷人,如虾蟇行? 此坏败人,为有何道?」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脚指行入白衣家。」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不得脚指行入家内,应当学。」入内若埿水时,不得先下脚指后下脚跟,当先下脚跟然后下脚指。 若脚心有疮当侧脚行,作蔽疮物系之,先下脚跟后下脚指。 若放恣诸根,不学平脚行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不得脚指行入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叉腰入白衣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王子、大臣、力士,叉腰入人家内?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从今日后不得叉腰入白衣家。」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不得叉腰入家内,应当学。」叉腰者,两手叉腰。 不得叉腰行入家内,若腰嵴痛、若风肿者,得叉腰无罪。 若痈疮癣以药涂上,畏污衣故,叉腰无罪。 若放恣诸根,叉腰入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不得叉腰入家内,应当学。 内衣被上服、好覆谛视入、小声不得笑、覆头反抄衣、指行及叉腰。 学初跋渠竟。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摇身入白衣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王子、大臣、淫女,摇身入家内?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以后不得摇身入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不得摇身入家内,应当学。」若老病身振、风雨寒雪振摇无罪。 若放恣诸根摇身入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不得摇身入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摇头入白衣家内,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淫妷人、如鼠、如狼,振动头入家内? 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摇头入白衣家。」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不得摇头行入家内,应当学。」若老羸病、若痏头、若风雨寒振摇头无罪。 若放恣诸根,摇头入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不得摇头入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掉臂入白衣家,拨触檀越面、破他手中酥油瓶器,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力士凶人,掉臂入家内? 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掉臂入白衣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不得掉臂入家内,应当学。」不得掉臂行入家内,若先是王子大臣本习未除,应当教言:「汝今出家,当舍此俗仪,从比丘法。」若欲唤人,不得双举两手,当以一手招。 若放恣诸根,掉臂入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不得掉臂入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着垢腻破衣,露肘腰脇。 难陀、优波难陀着细生疎衣,形体露现,共白衣家坐,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王子、大臣、贵人,着细生疎衣?」见着弊衣者,复言:「似如奴扑客作贱人,着破坏垢衣,肘脇露现坐家内。 沙门释子应好覆身坐家内。 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应好覆身坐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好覆身坐家内,应当学。」好覆身者,应用緻物作内衣;若用疎物者,应两重三重。 若内衣疎者,郁多罗僧应用緻物。 郁多罗僧疎者,僧伽梨应用緻物。 僧伽梨疎者,郁多罗僧应用緻物。 坐时不得坐衣上,当一手褰衣、一手桉坐具,然后安详而坐。 若精舍中食上和上、阿阇梨、长老比丘前,应好覆身坐。 若放恣诸根,不学好覆身家内坐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好覆身家内坐,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入白衣家内坐,看他妇女、小儿行来出入上阁、下阁,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淫妷人、如盗贼,在他家内坐看他妇女?」问言:「尊者! 为失何物,东西顾视? 出家之人应谛视坐家内。 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应谛视坐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谛视坐家内,应当学。」谛视家内坐时,不得如马延颈低视,当平视,勿令不觉檀越持热器来汤突手面。 若精舍中食上、若在和上、阿阇梨、长老比丘前坐时,不得左右顾视,当平视坐。 若放恣诸根,不谛视坐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谛视坐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入白衣家内坐,高声大唤共相嘲话,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高声大唤,如商人失伴,如放牧人大唤。」问言:「尊者! 何故大唤? 出家之人应小声坐。 云何大唤? 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应小声坐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小声坐家内,应当学。」不得高声大唤坐家内,若欲唤者,应弹指。 若前人不觉者,当语近边人。 若精舍中食上、若和上、阿阇梨、长老比丘前坐,不得高声大唤。 若欲语时,语比坐,如是展转第二、第三,令彼得知。 若放恣诸根,高声大唤坐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小声坐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白衣家内坐,展转调戏而共大笑,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王子、大臣、淫妷女人,作姿而笑坐家内?」问言:「尊者! 此中有何事可笑? 何故出齗,欲卖齿耶? 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出家人,云何贤圣毗尼中出齗大笑? 从今日后不得家内坐笑。」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不得笑坐家内,应当学。」不得白衣家内笑坐,若精舍内食上,和上、阿阇梨、长老比丘前坐不得笑。 若有可笑事者,不得出齗现齿大笑,应当忍之。 起无常、苦、空、无我想、思惟死想,当自齧舌。 若复不止者,不得现齗大笑,当以衣角遮口制之。 若放恣诸根,白衣家内坐笑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不得笑坐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覆头坐白衣家内,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淫妷女人覆头坐家内、如採蜜人?」问言:「尊者! 为患头痛畏日炙头耶? 何故覆头? 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佛问六群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覆头坐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不得覆头坐家内,应当学。」覆头者,全覆头及两耳,不得覆头坐家内。 若精舍中食上、和上、阿阇梨、长老比丘前,不得覆头坐。 若风寒雨时、若病、若头患风,不得全覆,当覆半令一耳现,若见长老比丘时当挽却。 若屏处、私房覆头无罪。 若放恣诸根覆头坐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不得覆。 头坐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抄衣白衣家坐,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王子、大臣、淫妷女人卖色,抄衣坐家内,露现肘脇? 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抄衣坐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不得抄衣坐家内,应当学。」抄衣者,一边抄、两边抄,不得抄衣坐家内。 若乞食、若取食时,畏污衣故得抄衣,但莫令肘现无罪。 若精舍中食上、和上、阿阇梨、长老比丘前坐,不得抄衣。 若抄者得抄一边,不得抄两边。 若偏袒者抄左边,若通肩被者得抄右边,若见长老比丘应还下。 若放恣诸根,反抄衣坐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不得反抄衣坐家内,应当学。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六群比丘抱膝坐白衣家内,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王子、大臣、憍逸俗人抱膝而坐? 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得蹲坐家内。」佛告诸比丘:「依止舍卫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 不得抱膝坐家内,应当学。」抱膝者,手抱、衣抱,不得抱膝坐家内。 若精舍中食上、和上、阿阇梨、长老比丘前,不得抱膝坐。 若病时得衣裹,着禅带见长老比丘时当脱。 若屏处、私房中得抱膝坐,若见长老比丘来还正坐。 若放恣诸根抱膝坐家内者,越学法。 狂、痴、心乱无罪。 是故说,不得抱膝坐家内,应当学。 摇身并摇头、掉臂好覆身、谛视并小声、不笑覆头坐、反抄抱膝坐。 第二跋渠竟。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1:0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