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三 内容: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三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杂诵跋渠法之一世尊成道五年,比丘僧悉清净,自是已后渐渐为非,世尊随事为制戒,立说波罗提木叉四种具足法:自具足、善来具足、十众具足、五众具足。 自具足者,世尊在菩提树下,最后心廓然大悟,自觉妙证善具足,如线经中广说,是名自具足。 善来具足者,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佛告诸比丘:「如来处处度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汝等亦当効如来广行度人。」尔时诸比丘闻世尊教已游行诸国,见有信善男子求出家者,诸比丘亦斆如来唤:「善来比丘。」度人出家。 威仪进止,左右顾视,着衣持钵,皆不如法,为世人所讥,作是言:「世尊所度善来比丘,威仪进止,左右顾视,着衣持钵,皆悉如法。 诸比丘所度,亦名善来,威仪进止,左右顾视,着衣持钵,皆不如法。」尔时尊者舍利弗闻是语已,在闲静处加趺而坐作是思惟:「俱是善来,何故世尊所度善来比丘,皆悉如法;诸比丘所度善来比丘,皆不如法? 云何令诸比丘度人善受具足,皆悉如法,共一戒、一竟、一住、一食、一学、一说。」舍利弗晡时从禅觉已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我向静处作是思惟:『俱名善来,何故世尊所度皆悉如法;诸比丘所度皆不如法? 云何使诸比丘度人善受具足,皆悉如法,共一戒、一竟、一住、一食、一学、一说。』唯愿世尊具为解说。」佛告舍利弗:「如来所度阿若憍陈如等五人,善来出家善受具足,共一戒、一竟、一住、一食、一学、一说,次度满慈子等三十人,次度波罗奈城善胜子,次度优楼频螺迦叶五百人,次度那提迦叶三百人,次度伽耶迦叶二百人,次度优波斯那等二百五十人,次度汝、大目连各二百五十人,次度摩诃迦叶、阐陀、迦留陀夷、优波离,次度释种子五百人,次度跋度帝五百人,次度群贼五百人,次度长者子善来。 如是等如来所度善来比丘,出家善受具足,共一戒、一竟、一住、一食、一学、一说。 舍利弗! 诸比丘所可度人,亦名善来,出家善受具足,乃至共一说,是名善来受具足十众受具足者。」佛告舍利弗:「从今日制受具足法,十众和合、一白三羯磨无遮法,是名善受具足。」欲受具足人初入僧中,一一头面礼僧足已,先求和上。 偏袒右肩,胡跪接足,作是言:「我从尊乞求和上,尊为我作和上,与我受具足。」如是至三。 和上应语:「发喜心。」答言:「我顶戴持。」和上先已与求衣钵、与求众、与求戒师、与求空静处教师,推与众僧。 羯磨师应问:「谁与某甲空静处作教师。」答言:「我能。」羯磨师应作是说:「大德僧听! 某甲从某甲受具足,若僧时到,僧某甲、和上某甲、某甲能空静处作教师。 诸大德听! 某甲、和上某甲、某甲能空静处作教师,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教师应将离众不近不远。 教有二种:若略、若广。 云何略? 今僧中当问:「汝有者言有、无者言无。」云何广? 如后僧中一一说。 教师来入僧中,白言:「某甲问已讫,自说清净无遮法。」羯磨师应作是说:「大德僧听! 某甲从某甲受具足,某甲已空静处教问讫。 若僧时到,僧某甲和上某甲,某甲听入僧中。 诸大德听! 某甲、和上某甲、某甲听入僧中,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欲受戒人应入僧中,一一头面礼僧足已,在戒师前,胡跪合掌,授与衣钵,教受,作是言:「此是我钵多罗,应量受用,乞食器,今受持。」如是三说。 「此是僧伽梨、此是郁多罗僧、此是安陀会,此是我三衣,此三衣不离宿受持。」如是三说。 羯磨师应作是说:「大德僧听! 某甲从某甲受具足,某甲已空静处教问讫。 若僧时到,僧某甲、和上某甲,某甲欲从僧乞受具足。 诸大德听! 某甲、和上某甲,某甲欲从僧乞受具足,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戒师应教乞作是言:「大德僧听! 我某甲从和上某甲受具足,阿阇梨某甲已空静处教问讫。 我某甲、和上某甲,今从僧乞受具足,唯愿僧与我受具足,哀愍我故!」如是至三。 羯磨师应作是说:「大德僧听! 某甲从某甲受具足,某甲已空静处教问讫,已从僧中乞受具足。 若僧时到,僧某甲,和上某甲,某甲欲于僧中问遮法。 诸大德听! 某甲,和上某甲,某甲欲于僧中问遮法,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善男子听! 今是至诚时,是实语时,于诸天、世间、天魔、诸梵、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阿修罗。 若不实者,便于中欺诳,亦复于如来、应供、正遍知声闻众中欺诳,此是大罪。 今僧中问汝,有者言有,无者言无。 父母听不? 求和上未? 三衣钵具不? 是男子不? 年满二十不? 非是非人不? 非是不能男不? 汝字何等?」若言:「字某。」「和上字谁?」答言:「字某。」「不坏比丘尼净行不? 非贼盗住不? 非越济人不? 非自出家不? 不杀父母不? 不杀阿罗汉不? 不破僧不? 不恶心出佛身血不(佛久已般泥洹故依旧文)? 汝本曾受具足不?」答言:「曾受。」「不犯四事不?」若言:「犯。」应语:「去! 不得受具足。」若言:「不犯。」次问十三事。 「一一事中有犯不?」若言:「犯。」「受具足讫,此罪能如法作不?」答言:「能。」「本舍戒不?」答言:「舍。」「汝非奴不? 非养儿不? 不负人债不? 非王臣不? 不阴谋王家不? 汝黄门不? 汝非二根不? 汝是丈夫不? 汝无如是诸病:癣疥、黄烂、癞病、痈痤、痔病、不禁、黄病、疟病、欬嗽、消尽、癫狂、热病、风肿、水肿、腹肿,如是种种更有余病着身不?」答言:「无。」羯磨师应作是说:「大德僧听! 某甲从某甲受具足,某甲已空静处教问讫,某甲已从僧中乞受具足,父母已听,已求和上,三衣钵具,是男子,年满二十,自说清净无遮法。 若僧时到,僧今与某甲受具足,和上某甲。 如是白。」白三羯磨,乃至「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有无岁比丘,着好新净染衣,往世尊所礼拜问讯。 是比丘后于余时着垢腻破衣,往世尊所礼拜问讯。 佛知而故问:「比丘! 汝先着好新净染衣来到我所,今所着衣何故破坏乃尔?」白言:「此故是先衣,但岁久破坏。」佛言:「汝不能补治耶?」白佛言:「能治,但无物可补。」佛言:「汝不能巷中拾故弊衣净浣染补耶?」白言:「世尊! 粪扫衣不净,我甚恶之,不能受持。」佛语比丘:「止! 止! 莫作是语。 粪扫衣少事易得,应净无诸过,随顺沙门法服,依是出家。」尔时世尊往众多比丘所,敷尼师坛坐,为诸比丘具说上事。 佛告诸比丘:「如来、应供、正遍知欲饶益故,于声闻众中正说制初依。 若堪忍直信善男子,与受具足;不堪忍者,不应与受。」佛住迦维罗卫尼拘律树释氏精舍,如来、应供、正遍知五事利益故,五日一行诸比丘房。 何等五? 我声闻弟子中不好有为事不? 不乐说无益语不? 不乐着睡眠不? 为看病比丘故,为信心善男子见如来威仪庠序,发欢喜心故。 以是五事,行诸比丘房。 见一比丘病痿黄羸瘦,佛知而故问:「比丘! 汝气力调和不?」白佛言:「世尊! 我患饥,气力不足。」佛语比丘:「汝不能乞食耶?」白言:「世尊! 是拘萨罗国但乞人残食,不乞非残,是残食不净,我不能噉,是故羸瘦。」佛语比丘:「止! 止! 莫作是语。 乞残食少事易得,应净无诸过,依是出家。」尔时世尊往众多比丘所,敷尼师坛坐,为诸比丘具说上事。 佛告诸比丘:「从今日如来、应供、正遍知欲饶益故,于声闻众中正说制第二依。 若堪忍直信善男子,与受具足;不堪忍者,不应与受。」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如来、应供、正遍知五日一行诸比丘房,见一比丘坐树下,作是语:「沙门出家修梵行在树下苦,昼则风吹日炙,夜则蚊虻所螫,我不堪。」佛语比丘:「止! 止! 莫作是语。 树下坐少事易得,应净无诸过,随顺沙门法,依是出家。」尔时世尊往众多比丘所,敷尼师坛坐,为诸比丘具说上事。 佛告诸比丘:「从今日如来、应供、正遍知欲饶益故,于声闻众中正说制第三依。 若堪忍直心善男子,与受具足;不堪忍者,不应与受。」佛住迦维罗卫尼拘律树释氏精舍,如来、应供、正遍知五日一行诸比丘房,见一病比丘羸瘦痿黄。 佛知而故问:「比丘! 气力调和不?」答言:「世尊! 我病苦,气力不和。」佛问比丘:「汝不能服随病药、随病食耶?」白言:「世尊! 我无药直、复无施者,是故病苦。」佛问比丘:「汝不能服陈弃药耶?」白言:「世尊! 是陈弃药不净,我不能服。」佛语比丘:「止! 止! 莫作是语。 陈弃药少事易得,应净无诸过,随顺沙门法,依是出家。」尔时世尊往众多比丘所,敷尼师坛坐,为诸比丘具说上事。 佛告诸比丘:「从今日如来、应供、正遍知欲饶益故,于声闻众中正说制第四依。 若堪忍直心善男子,与受具足;不堪忍者,不应与受。」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都夷聚落有年少婆罗门,求诸比丘出家受具足已,然后受四依。 「粪扫衣少事易得,应净无诸过,随顺沙门法,依是出家受具足。 是中尽寿能堪忍不?」答言:「不能忍。」问言:「汝何故出家?」答言:「我见沙门释子着好细轻衣,我贪着此衣,是故出家。」诸比丘言:「何有一切比丘出家皆得此好衣?」复授第二依:「乞残食少事易得,应净无诸过,随顺沙门法,依是出家受具足。 是中尽寿能堪忍不?」答言:「我不堪忍。」问言:「汝何故出家?」答言:「我见沙门释子食白粳米饭,种种饼肉饮食。 我贪此好食,是故出家。」诸比丘言:「何有一切比丘出家皆得此好食?」复受第三依:「树下坐少事易得,应净无诸过,随顺沙门法,依是出家受具足。 是中尽寿能堪忍不?」答言:「不堪忍。」诸比丘言:「汝何故出家?」答言:「我见沙门释子坐大房舍重楼阁舍,我贪住此舍,是故出家。」诸比丘言:「何处一切出家比丘皆得此好舍?」复受第四依:「陈弃药少事易得,应净无诸过,随顺沙门法,依是出家受具足。 是中尽寿能堪忍不?」答言:「不堪忍。」问言:「汝何故出家?」答言:「我见沙门释子服酥油蜜石蜜及余种种药,我贪服此药,是故出家。」诸比丘言:「何有一切比丘出家皆得此好药?」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汝云何先与受具足,后授四依? 从今日后不得先受具足后授四依,当先授四依,能堪忍者与受具足。 若言:『不堪。』不应与受具足。 若先授具足,后授四依者,得名受具足,一切僧得越比尼罪。」授四依时,应先作求听羯磨:「大德僧听! 某甲从某甲受具足,某甲已空静处教问讫,已于僧中乞受具足,父母已听,已求和上、三衣钵具,是男子、年满二十,自说清净无遮法。 若僧时到,僧某甲,和上某甲,欲于僧中说四依。」「诸大德僧听! 某甲,和上某甲,欲于僧中说四依,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善男子听! 此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欲饶益故,于声闻众中正说制四依。 若堪忍直信善男子,与受具足;不堪忍者,不应与受依。 粪扫衣少事易得,应净无诸过,随顺沙门法,依是出家受具足,得作比丘。 是中尽寿能堪忍持粪扫衣不?」答言:「能。」「若长得钦婆罗衣、叠衣、刍摩衣、拘舍耶衣、舍那衣麻衣、丘牟提衣。」「依乞残食少事易得,应净无诸过,随顺沙门法,依是出家受具足,得作比丘。 是中尽寿能堪忍乞食不?」答言:「能。」「若长得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说戒食筹食请食。」「依树下坐少事易得,应净无诸过,随顺沙门法,依是出家受具足,得作比丘。 是中尽寿能堪忍树下坐不?」答言:「能。」「若长得大舍、重楼、阁舍、门舍、窟舍。」「依陈弃药少事易得,应净无诸过,随顺沙门法,依是出家受具足,得作比丘。 是中尽寿能堪忍服陈弃药不?」答言:「能。」「若长得酥油蜜石蜜生酥及脂。 依此四圣种,当随顺学。」羯磨师应作是说:「大德僧听! 某甲从某甲受具足,某甲已空静处教问讫,某甲已从僧中乞受具足。 父母已听,已求和上、三衣钵具,是男子、年满二十,自说清净无遮法已,堪忍四依。 若僧时倒,僧今与某甲受具足,和上某甲。 白如是。」「大德僧听! 某甲从某甲受具足,某甲已空静处教问讫,某甲已从僧中乞受具足,父母已听,已求和上、三衣钵具足,是男子、年满二十,自说清净无遮法已,堪忍四依。 僧今与某甲受具足,和上某甲。 诸大德忍僧与某甲受具足,和上某甲,忍者僧默然,若不忍便说。 是第一羯磨成就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僧已忍与某甲受具足竟,和上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善男子! 汝已受具足,善受具足一白三羯磨无遮法,众僧和合非不和合,十众十众已上。 汝今当敬重于佛、敬重于法、敬重于比丘僧、敬重和上、敬重阿阇梨。 汝已遭遇莫复失,人身难得,佛世难值,闻法亦难,众僧和合意愿成就难,顶礼释师子及诸声闻众已得具足,如无忧华离于尘水,当依傍修习泥洹善法。 已得受具足,此戒序法、四波罗夷、十三僧伽婆尸沙、二不定法、三十尼萨耆波夜提、九十二纯波夜提、四波罗提提舍尼、众学法、七灭诤法、随顺法,我今略说教诫汝。 如是,后和上、阿阇梨当广为汝说。 是名十众受戒,五众受具足者。」佛住王舍城尸陀林中。 时城中有居士,名曰郁虔,宗室豪强财产无量,闻如来出现于世,在尸陀林中,欢喜踊跃,欲请佛及僧施设饭食,庄严室内洒扫涂地。 时舍卫城中有居士,名阿那邠坻,素与郁虔特相亲友。 来到其家,见其怱务庄严洒扫,即问言:「居士! 何故怱务? 欲嫁女娶妇、请婆罗门、请王大臣耶?」答言:「我不嫁女娶妇、请婆罗门、王及大臣也。 汝不闻,白净王子出家成佛,号曰如来、应供、正遍知,出现于世间耶? 今在尸陀林中,我今洒扫严饰,正欲请佛及僧,是故怱务。」邠坻闻已,心大欣悦,即便问言:「我欲礼觐,可得见不?」答言:「可见! 佛者普润,见无不益,宜知是时。」闻是语已,敬心内发企迟明相。 佛照其心,夜放光明,普耀城内。 邠坻见明,谓是天晓即便起行,门自然开。 适向城门,城门复开。 出门已有一天祠,近于道侧,欲先礼敬,然后诣佛。 回向祠门,于时天地还闇,彼即恐怖,进退迷惑,莫知所向。 时空中有天,语邠坻言:「今正是时,但行莫怖。」即说偈言:「牛马车百乘,皆七宝庄严,尽持用布施,计彼之功德,比汝行一步,十六不及一。 雪山百龙象,亦以七宝严,持用行布施,功德之福报,比汝行一步,十六不及一。 百好天玉女,七宝璎珞身,持用行布施,计彼之福报,比汝行一步,十六不及一。」尔时阿那邠坻闻此偈已,倍生敬信,寻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 佛为说法,示教利喜,白佛言:「世尊! 我欲还舍卫城起立精舍,请佛及僧。 唯愿世尊哀受我请。 复愿世尊遣一比丘鉴理处分。」如《比罗经》中广说,乃至佛告舍利弗、目连:「汝等往彼观地形势,随僧住便料理处分,安置房舍。」舍利弗、目连受教,即往至彼。 时居士邠坻以十八亿金买地,十八亿金作僧房舍,十八亿金供养众僧,合五十四亿金。 是居士方欲更兴供养故,遣富楼那入海採宝,佛威神护念故,四大天王、帝释及梵天王卫护此人,往还七反,大获珍宝,不遭留难。 富楼那白邠坻言:「唯愿居士听我出家。」居士即许。 将至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此人欲出家,唯愿世尊哀愍度脱。」佛即度之。 既出家已,白佛言:「世尊! 唯愿为我略说教诫,我欲到输那国土,如说修行。」佛即为随顺教诫,如綖经中广说。 富楼那受教诫已,到输那国。 彼国中有一长者,名曰闼婆,为立栴檀房。 此中应广说亿耳因缘,乃至求请出家。 富楼那度令出家作沙弥,乃至七年众僧难得,不得受具足。 七年已闼婆作栴檀房成,庄挍严饰,广请众僧施设供养,以房施富楼那。 尔时众僧通持律十人,富楼那因僧集故,与亿耳受具足。 受具足已,即白和上言:「我欲到舍卫礼觐世尊,唯愿听许。」答言:「随意! 汝持我名问讯世尊,并乞五愿。」亿耳受教,便行到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 佛语阿难:「为客比丘敷床褥。」若语阿难敷床褥者,当知与世尊同房宿;若语尊者陀骠摩罗子者,当知随次与房。 如来初夜为诸声闻说法,中夜还房圆光常明。 佛问比丘:「汝诵经不?」答言:「诵。」「诵何等经?」「诵《八跋祇经》。」佛言:「汝可诵之。」即细声诵已,问于句义,一一能答。 佛言:「善哉! 比丘,汝所诵者文字句义,如我先说。」尔时世尊即说偈言:「圣人不乐恶,恶人不乐圣;若见世间过,发心趣泥洹。」佛言:「善哉! 我弟子中捷疾解悟,亿耳第一。」亿耳即起头面礼佛足,持和上名,从佛乞五愿。 如来闻是语已,晨起往众多比丘所,敷尼师坛坐。 佛告诸比丘:「富楼那在输那边国,遣亿耳来,从我乞五愿。 从今日后听输那边国五愿。 何等五? 一者输那边地净洁自喜,听日日澡洗,此间半月。 二者输那边地多礓石土块及诸刺木,听着两重革屣,此间一重。 三者输那边地少诸敷具、多诸皮韦,听彼皮韦作敷具,此间不听。 四者输那边地少衣物、多死人衣,听彼着死人衣,此间亦听。 五者输那边地少于比丘,听彼五众受具足,此间十众自受具足,善来受具足,十众白三羯磨受具足。 输那边地五众白三羯磨受具足,是名四种受具足。」复次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尊者优波离有二沙弥:一名陀婆伽,二名婆罗伽。 此二沙弥小小长养,年满二十欲受具足,作是念:「若当先与一受者,后者必有恨心,得同一和上、一众、一戒师、一时并受具足不?」优波离作是念已,往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具以上事,白佛言:「世尊! 得共一和上、一戒师、一众,得并受具足不?」佛言:「得。」如是二人、三人亦得并受,不得众受,是名受具足。 一人、二和上、三和上、众多和上,不名受具足。 无羯磨师不名受具足。 二人、三人共一羯磨师,别和上,共一众并受,不名受具足。 二人,羯磨二人、三人羯磨,三人别和上,共一众并受,不名受具足。 复有不名受具足,和上在十人数,不名受具足,以欲受具足人足十人数、以比丘尼足十人数、以与欲人足十人数者,不名受具足。 若不称和上名字、不称受具足人名字、不称僧名字,不名受具足。 若和上说羯磨、受具足人说羯磨、比丘尼说羯磨,皆不名受具足。 若和上在空中、受戒人在空中、僧在空中、一切在空中,皆不名受具足。 若半在地、半在空中,不名受具足。 若隔障,不名受具足。 半在覆处、中间隔障,不名受具足。 半覆半露地、申手不相及,不名受具足。 一切露处坐,身手不相及,一切覆处不得离见闻处,离者不名受具足。 复次不名受具足者,若眠、若痴、若狂、若心乱、若苦病所缠,不名受具足。 复次不名受具足者,若受具足人不语、若心念、若大唤,不名受具足。 复次不名受具足者,若遣书、遣印、举手、作相,不名受具足。 人不现前、不问前人不欲、非法不和合、众不成就、白不成就、羯磨不成就,若一一不成就,不名受具足。 复次不名受具足者,坏比丘尼净行、贼盗住、越济人、五逆、六种不男、太少、太老、截手、截脚、截手脚、截耳、截鼻、复截耳鼻、若盲、若聋、若盲聋、若痖、若躄、若痖躄、若鞭瘢、印瘢、若拔筋、剋筋、曲嵴、王臣、负债、病、外道儿、奴身、不具、陋色、坏比丘尼净行者。 佛住毗舍离,尔时奄婆罗离车童子,坏法豫比丘尼弟子梵行。 时法豫比丘尼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 离车童子坏我弟子梵行。」作是语已,礼佛而去。 佛语阿难:「汝取我僧伽梨来,入毗舍离城。」阿难即取僧伽梨来,授与世尊。 如来、应供、正遍知从成佛已来,未曾食后入城邑聚落。 尔时世尊与阿难共入毗舍离城,时五百离车集在论议堂上,欲论余事。 遥见世尊来,展转自相谓言:「如来有何事故,食后入城? 故当有以。」时梨车等即起,与佛敷座往迎世尊,[跍*月]跪合掌,白佛言:「善来世尊! 唯愿世尊坐此座上。」尔时世尊敷尼师坛坐,诸梨车头面礼佛足,却坐一面。 佛语梨车:「汝等眷属宜应防护,如我弟子比丘尼亦应防护。 设人侵犯,若欲不欲坏梵行者,如我法中尽寿不共语、不共住、不共食。」梨车白佛言:「如世尊法中,坏梵行者,不共语、不共住、不共食。 我俗法中亦复如是,尽寿不共语、不共住、不共食。」尔时世尊为诸梨车随顺说法,发欢喜心已而去。 去不久,法豫比丘尼寻至梨车所,作是语:「诸居士! 奄婆罗梨车童子坏我弟子梵行,此是不善非是顺法。」诸梨车闻已,自相谓言:「世尊向所说正为此耳。」即大惭愧,语比丘尼言:「欲使我等作何等治?」比丘尼言:「当易其姓,唱非梨车,回门西向,破其食厨,坏其屋檐周匝一肘。」答言:「受教。」即唱非梨车,回门西向乃至毁其屋檐。 尔时世尊往众多比丘所,敷尼师坛坐,以是上事具为诸比丘说:「破尼净行者,若阿罗汉尼、阿那含尼,若初中后,一切皆名坏尼净行。 若斯陀含尼、须陀洹尼、凡夫持戒尼,初若受乐者,是名坏尼净行,中后不名坏。」尔时有摩诃罗,本俗人时坏比丘尼净行,心生疑惑,即白佛言:「世尊! 我本俗人时坏比丘尼净行。」佛告诸比丘:「是摩呵罗自言坏比丘尼净行,驱出。」诸比丘即驱出。 若坏比丘尼净行,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者应驱出。 若度出家受具足,越比尼罪。 是名坏比丘尼净行。 盗住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有檀越就精舍中饭僧,时有一人黑色大腹来在上座处坐,须臾僧上座来问:「汝几腊?」答言:「坐处食饭一种,用苦问岁为?」上座威德严肃言:「咄! 汝下去!」复坐第二上座处,须臾第二上座来问:「汝几岁?」答言:「坐处食饭一种,用苦问为?」如是展转,乃至沙弥中,沙弥推排问言:「谁是汝和上? 谁是汝师? 沙弥有几戒? 沙弥应数有几? 初名何等? 一者、一切众生皆仰食。 二、二名色。 三、三痛想。 四、四圣谛。 五、五阴。 六、六入。 七、七觉意。 八、八正道。 九、九众生居。 十、十一切入。 沙弥法应如是数。」答言:「我是难陀、优波难陀上众弟子。」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非难陀、优波难陀上众弟子,此是自出家人。 若如是人比未曾入布萨自恣中,后有好心得与出家受具足。 若曾入布萨自恣中者,是名盗住,不听出家受具足。 若王子、若大臣子避难故自着袈裟,未经布萨自恣者,得与出家。 若曾经布萨自恣者,不听出家。」若沙弥作是念:「说戒时论说何等?」即先入上座床下盗听。 若沙弥聪明、若觉知初中后语者,后不得受具足。 若闇钝、若眠、若意缘余念,不记初中后语者,后得受具足。 若盗住,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者,应驱出。 若度出家受具足者,得越比尼罪,是名盗住。 越济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有人食前着沙门标帜,手捉黑钵入聚落乞食,食后着外道标帜,手捉木钵,复逐人入林中池水园观处乞食,为世人所嫌:「云何沙门释子入聚落中,从我家乞食,今来入林复不得脱?」复有人言:「汝不知耶? 此沙门谄曲,为衣食故兼两入。」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此名越济人,舍沙门标帜,执外道标帜;舍外道标帜,复执沙门标帜,如是越济人不应与出家,若与出家者应驱出。 若度出家受具足者,得越比尼罪。 是名越济人。」五无间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都夷婆罗门是舍利弗旧善知识,来至舍利弗所作是言:「尊者! 与我出家。」舍利弗答言:「此是好事,汝婆罗门常与沙门相反,何处得信心? 从谁闻法发欢喜心? 世尊边耶? 诸比丘边耶?」婆罗门言:「我亦无信心,复无欢喜,亦不从他闻。 但我杀母欲除此罪,是故出家。」舍利弗言:「待我问世尊还。」舍利弗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此人杀母作无间罪,腐败烂种,于正法中不生圣法,不应与出家。」复次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都夷婆罗门是阿难旧善知识,往阿难所作是言:「尊者! 我欲出家。」阿难言:「此是好事。」乃至佛语阿难:「此人杀父作无间罪,腐败坏烂,于正法中不能生道根栽,正使七佛一时出世为其说法,于正法中终不生善。 喻如多罗树头断则不生,不青亦不中种。 是五无间罪亦复如是,于正法中不生圣种。 若作五无间罪者,不应与出家;已与出家者,应驱出。 若度出家受具足,越比尼罪。 余三无间亦如是,是名五无间罪。」六种不能男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诸比丘夜房中眠,有人来摸索脚、摸索髀腹,复至非处。 比丘欲捉取,便走出去。 复到余处、堂上、温室处处如是。 明日诸比丘共聚一处,自相谓言:「诸长老! 昨夜眠时有人来,处处摸索,乃至非处。 正欲捉取即便走去。」复有比丘言:「我亦如是。」乃至众多亦复如是。 有一比丘作是念:「我今夜要当伺捕捉取。」是比丘至暮,先眠伺之。 诸比丘眠已,复来摸索如前,即便捉得,作是语:「诸长老! 使持灯来。」来已问言:「汝是谁?」答言:「我是王女。」复问:「云何是女?」答言:「我是两种,非男非女。」复问:「汝何故出家?」答言:「我闻沙门无妇,我来欲为作妇。」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是不能男。」不能男者有六种:何等六? 一者生;二者捺破;三者割却;四者因他;五者妬;六者半月。 生者,从生不能男,是名生。 捺破者,妻妾生儿,共相妬嫉,小时捺破,是名捺破。 不能男割去者,若王、大臣取人割却男根,以备门閤,是名割却不能男。 因他者,因前人触故身生起,是名因他不能男。 妬者,见他行淫事,然后身生起,是名妬不能男。 半月者,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是名半月不能男。 是中生不能男、捺破不能男、割却不能男,此三种不能男,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者,应驱出。 因他起不能男、妬不能男、半月不能男,是三种不能男,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者,不应驱出,后若淫起者,应驱出。 是六种不能男,不应与出家,若度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罪,是名六种不能男。 大少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诸比丘度小儿出家,卧起须人扶持,出入屎尿不净,污僧卧褥,眠起啼唤,为世人讥嫌:「云何沙门释子度小儿出家,未知宜法语言好恶?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复有人言:「汝知不耶? 是沙门无儿,养他小儿作己生想,以自娱乐。」复有人言:「是诸沙门唯不度二种人:一者死人,二者前人不乐出家。 若不度者,众不增长,是故多度。」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太少不应与出家。」太少者,若减七岁、若满七岁,不知好恶,皆不应与出家。 若满七岁解知好恶,应与出家。 若小儿先已出家,不应驱出。 若度出家者,越毗尼罪,是名太少。 太老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诸比丘度八十、九十人出家,头白背偻、嵴屈隐现、诸根不禁,或小便时大便漏出、进止须人、不能自起。 若于房中、温室中、洗脚处、经行处、短气连欶、洟唾流迸湔、污僧净地,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此老翁,头白背偻、欬嗽振动、起止须人? 出家之人宜应康健,坐禅、诵经、修习诸业。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复有人言:「汝不知耶沙门释子出家无父,养此老翁当作父想。」复有人言:「此诸沙门唯二种人不度:一者死人,二者不欲出家。 若不度者,众不增长。」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唤是比丘来。」来已,佛具问上事:「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太老不应与出家。」太老者,过七十、若减七十,不堪造事,卧起须人,是人不听出家。 若过七十能有所作,是亦不听。 年满七十康健能修习诸业,听与出家。 若太老不应与出家。 若已出家者,不应驱出。 若度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罪。 是名太老。 截手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有比丘度截手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犯王法截手人出家? 出家之人应身体完具,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唤是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截手人,不应与出家。」截手者,若截手、若截腕、若截小指、若大指,不应与出家。 若已出家,不应驱出。 若度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罪。 是名截手。 截脚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有比丘度截脚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乃至佛言:「从今日后截脚人不应与出家。」截脚者,若截脚、若截腕、若小指、若大指,不应与出家。 若已出家者,不应驱出。 乃至得越比尼罪。 是名截脚。 截手脚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比丘度截手脚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犯王法截手脚人? 一事不具尚不得出家,况复两事。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唤是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截手脚人不应与出家。」截手脚者,若截右手左脚;若截左手右脚;若截左手左脚;若截右手右脚,不应与出家。 若已出家者,不应驱出。 若与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罪。 是名截手脚。 截耳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有比丘,度截耳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犯王法截耳人?」乃至佛言:「从今日后,截耳人不应与出家。」截耳者,若截耳、若截耳轮、若先穿耳,决能令还合者,得与出家。 截耳人,不应与出家。 若已出家者,不应驱出。 若度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罪。 是名截耳。 截鼻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诸比丘度截鼻人出家,为世人所嫌:「云何沙门释子度犯王法截鼻人出家? 此坏败人,有何道法?」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乃至佛言:「从今日后截鼻人不应与出家。」截鼻者,若截鼻、若决鼻,不应与出家,乃至是名截鼻。 截耳鼻者。 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比丘度截耳鼻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截耳鼻人出家? 截一尚不得出家,况复截两。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日后截耳鼻人不应与出家。」乃至是名截耳鼻。 盲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有比丘度盲人出家,牵臂将行,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盲人出家? 不能自行,捉手牵之。 出家之人宜当诸根具足,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唤是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盲人不应与出家。」盲者,眼一切不见色,若见手掌文者,若雀目不得与出家。 若已出家,不应驱出。 若与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罪。 是名盲。 聋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比丘度聋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聋人出家? 不闻善恶语言,何能听法?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日后聋人不应与出家。」聋者,不闻一切声,若闻高声者,得与出家,乃至是名聋。 盲聋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有比丘度盲聋之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盲聋之人出家,不能见闻? 出家之人宜当诸根具足,盲者尚不得,况复盲聋。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日后盲聋人不应与出家。」乃至是名盲。 聋痖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比丘度痖人出家,手作相语,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痖人出家? 不能语言,而作手相语。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日后痖人不应与出家。」痖者,不能语,用手示语相,不应与出家。 若已出家者,不应驱出,乃至是名痖。 躄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比丘度躄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躄不能行人出家?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日后躄人不应与出家。」躄者,两手捉屐曳尻而行,不应与出家。 若已出家,不应驱出,乃至是名躄。 痖躄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诸比丘度痖躄人出家,乃至与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罪,是名痖躄。 鞭瘢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比丘度鞭瘢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犯王法鞭瘢人出家? 出家之人应当身体完净。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唤是比丘来。」来已,佛问:「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鞭瘢人不应度出家。」鞭瘢者,若凸、若凹,若能治瘢还平复,与肉肤不异者,得与出家;鞭瘢人不应与出家。 若已出家者,不应驱出。 若与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罪。 是名鞭瘢。 印瘢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比丘度印瘢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犯王法印瘢人出家? 出家之人宜当完净。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日后印瘢人不应与出家。」印瘢者,破肉以孔雀胆、铜青等画作字作种种鸟兽像,不应与出家。 若已出家者,不应驱出。 若与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罪。 是名印瘢。 剋筋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有比丘度剋筋人出家,曳脚而行,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剋筋人出家? 曳脚而行,出家之人应身体完具。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日后剋筋人不应与出家。」剋筋者,剋脚踵筋,不应与出家,乃至越比尼罪,是名剋筋。 拔筋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比丘度拔筋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拔筋人出家? 出家之人应当身体完具。」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日后拔筋人不应与出家。」拔筋者,从脚跟抽至项顀,从项顀抽至脚跟,不应与出家,乃至越比尼罪,是名拔筋。 伛嵴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 尔时比丘度曲嵴侏儒人出家,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度王家戏弄曲嵴人出家? 出家之人应当身体调直。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日后曲嵴人不应与出家。」曲嵴者,不正直也。 侏儒者,或上长下短、或上短下长。 一切最短者,是不应与出家,乃至越比尼罪,是名侏儒。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三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1:0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