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三 内容: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三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杂诵跋渠法之十一七百集法藏者,佛般泥洹后,长老比丘在毗舍离沙堆僧伽蓝。 尔时诸比丘从檀越乞索,作如是哀言:「长寿! 世尊在时得前食后食、衣服供养。 世尊泥洹后,我等孤儿谁当见与? 汝可布施僧财物。」如是哀声而乞,时人或与一罽利沙槃、二罽利沙槃乃至十罽利沙槃,至布萨时盛着瓫中,持拘钵量分次第而与。 时持律耶舍初至,次得分,问言:「此是何物?」答言:「次得罽利沙槃医药直。」耶舍答言:「过去。」问言:「何故过去施僧?」耶舍答言:「不净。」诸比丘言:「汝谤僧,言不净,此中应作举羯磨。」即便为作举羯磨。 作举羯磨已,时尊者陀娑婆罗在摩偷罗国,耶舍即往诣彼作是言:「长老! 我被举,行随顺法。」问言:「汝何故被举?」答言:「如是、如是事。」彼言:「汝无事被举,我共长老法食味食。」耶舍闻是语已作是言:「诸长老! 我等应更集比尼藏,勿令佛法颓毁。」问言:「欲何处结集?」答言:「还彼事起处。」时摩偷罗国僧伽舍羯闹耆、舍卫城沙祇,尔时中国都有七百僧集,有持一部比尼、二部比尼者,又从世尊面受者、又从声闻受者。 时有凡夫、学人、无学人、三明六通得力自在七百僧集毗舍离沙堆僧伽蓝,严饰床褥。 尔时大迦叶达头路、优波达头路、尊者阿难皆已般泥洹。 尔时尊者耶输陀僧上座,问言:「谁应结集律藏?」诸比丘言:「尊者陀娑婆罗应结集。」陀娑婆罗言:「长老! 更有余长老比丘应结集。」诸比丘言:「虽有诸上座,但世尊记长老和上成就十四法,持律第一,汝从面受,应当结集。」陀娑婆罗言:「若使我结集者,如法者随喜,不如法者应遮。 若不相应者应遮,勿见尊重,是义非义愿见告示。」皆言:「尔。」时尊者陀娑婆罗作是念:「我今云何结集律藏? 有五净法,如法如律者随喜,不如法者应遮。」何等五? 一者制限净,乃至风俗净。 作是语:「诸长老! 是九法序。 何等九? 从四波罗夷乃至法随顺法,世尊在某处、某处,为某甲、某甲比丘制戒。 我从和上闻,为如是制此戒不?」皆言:「如是! 如是!」五事记比尼,广说如上。 乃至「诸长老! 是中须钵者求钵、须衣者求衣、须药者求药,无有方便得求金银及钱,如是诸长老应当随顺学。」是名七百结集律藏。 略说比尼者,佛在迦维罗卫尼拘律树释氏精舍,时有二比丘尼:一名难陀,二名郁多罗。 随佛六月求教诫法,白佛言:「善哉世尊! 愿为我略说比尼,使我得解。」佛告比丘尼:「贪欲、不解因缘,共相习狎、论说俗事,增长受阴;多欲、不知止足,增贪欲瞋恚愚痴;诤讼不和合,非寂非觉非泥洹。 当知非法、非比尼、非佛教,当作是知。 无欲、解因缘,不相狎习、离俗言论,不增受阴;少欲、知足,无贪欲瞋恚愚痴;离诤讼和合,寂静、觉、泥洹。 如是当知,是法、是比尼、是佛教。」是名略说比尼。 刀治及灌筒、剃发并作具、和合不和合、五百与七百、略说比尼后。 第十跋渠竟。 毁呰者,佛住舍卫城,时六群比丘方类毁呰比丘。 诸比丘以是因缘具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此是恶事,从今日后不听毁呰。」毁呰者,业、方面、姓、形貌、病罪、骂、结使。 业者,说、自解、有人说者:「长老! 此中有旃陀罗、竹师、皮师、瓦师乃至狱卒魁脍。」是名说。 自解者,「长老! 我非旃陀罗乃至魁脍狱卒。」是名自解。 有人者,「此中或有人是旃陀罗乃至狱卒。」是名有人。 如是方面、姓、形貌、病罪结使亦如是。 是中毁呰,越比尼罪。 是名毁呰。 伎乐者,佛住王舍城加兰陀竹园,时六群比丘先至作乐处,视占如坐禅比丘。 伎儿既集作众伎乐,众人悦乐喜笑,比丘默然。 众人笑已,比丘方更拍手大笑。 众人竞看,伎儿不得雇直,嫌言:「坐是比丘令我等不得财物。 此败坏人,何道之有?」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具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 世尊!」佛言:「此是恶事,从今日后不听观看伎儿。」伎儿者,打鼓、歌舞、弹琵琶、铙、铜钹,如是比种种伎乐,下至四人聚戏,不听看。 若比丘入城聚落,若天象出、若王出翼,从作种种伎乐,过行观见无罪。 若作方便看,越比尼罪。 若佛生日大会处、菩提大会处、转法轮大会、五年大会,作种种伎乐供养佛。 若檀越言:「诸尊者! 与我和合翼从世尊。」尔时得与和合在坐。 若坐中有种种伎乐生染着心者,即应起去。 是名伎乐。 香华者,佛住王舍城,时节会日,六群比丘、难陀、优波难陀,以香涂身,着优钵罗华鬘、瞻卜华鬘,有着草华鬘共行,为世人所嫌:「云何沙门释子着优钵罗华、瞻卜华鬘? 犹如王子大臣。 又如作使贱人着草华鬘。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 世尊!」佛言:「从今日后不听着香花。」香者,栴檀、沉水,如是比一切香皆不应着。 若热病,医言:「当须旃檀香涂。」尔时得用香涂。 若欲涂时,先应供养佛泥塔,然后涂身。 涂身已不得在众中,当在屏处;病差净澡,浴身然后入众。 华者,优钵罗、瞻卜、须摩那,如是一切华不应着。 若比丘患眼痛、头痛,医教言:「当须华鬘系头差。」者,得系。 若欲系者当先供养佛塔,然后得系。 系已不得在众人中,当在屏处,差已当舍。 若着香不着华,一越比尼罪。 若着华不着香,一越比尼罪。 二俱着,犯二罪。 俱不着,无罪。 是名香华法。 镜法者,佛住舍卫城祇桓精舍,有檀越饭僧打揵椎。 时难陀、优波难陀照镜自观,停久不至,为檀越所嫌:「我舍弃家业故来饭僧,而诸比丘不时来集。」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难陀、优波难陀来。」来已,佛问难陀、优波难陀:「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听照镜。」镜者,油中、水中、镜中,不得为好故照面自看。 若病差,照面自看病差、不差? 若新剃头,自照看净、不净? 头面有疮,照看无罪。 为好故照镜,越比尼罪。 是名镜法。 担法者,佛住旷野精舍。 尔时营事比丘持担辇塼泥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似奴僕使人客作人担负泥土? 此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营事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日后不听担。」担者,绳囊担、笼担。 担杖不担囊,越比尼心悔。 担囊不担杖,越比尼心悔。 二俱担,越比尼罪。 若精舍院内石、竹、木重者得担。 若僧次作使,瓨瓶得绳连担。 若前后担衣囊、前后担钵,俱越比尼罪。 若长衣囊拖着肩上、钵串肩无罪。 是名担法。 抄系衣者,佛住旷野精舍,时营事比丘抄系衣辇塼石泥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如奴僕使人,抄系衣作。 是坏败人,何道之有?」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呼营事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已后不听抄系。」抄系者,一边、两边抄系,尽不得。 若泥土作为覆屋泥屋,得抄系内衣。 是名抄系法。 上树者,佛住舍卫城,尔时世尊往郁单越乞食。 时诸比丘作是念:「世尊还者必乘神足来。」或上树、上牆遥望世尊。 世尊知诸比丘心念,即隐身自坐本座。 佛知而故问:「诸比丘何处去?」比丘即以上事具白世尊。 佛言:「从今日后不听上树。」树者,树共人等不得上。 若作菩提大会,欲庄严菩提树,一脚登树、一脚登牆,越比尼心悔。 二脚上树,越比尼罪。 二脚上牆无罪,登梯亦如是。 若道路行失道,迷不知方面,得上树望无罪。 若为虎狼师子如是比恐怖,得上树无罪。 是名树法。 火法者,佛住舍卫城,尔时世尊到时着入聚落衣,持钵入城次行乞食还,自併床褥,不语侍者及比丘僧,往拘萨罗国波利邪娑罗林贤树下,受象王三月供养,乃至非时寒雪,诸比丘自然火向,为世人所嫌:「沙门瞿昙无量方便毁呰杀生、赞叹不杀,而今比丘然火烧地扰傍一根。」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已后不听然火。」火者,薪火、草火、牛屎火、糠火、札火,不得烧未烧地。 若次直温室、若直月、若熏钵,先使净人知,然后自烧无罪。 若持炬行,欲抖擞炬者,不得在未烧地,当在灰上、若瓦上、若炬火自落地,即在上抖擞无罪。 若未烧地中然火,越比尼罪。 是名火法。 铜盂法者,佛住王舍城,尔时郁竭居士大施五百象、五百马、五百牛、五百水牛、五百婢、五百奴,种种杂施中有铜盂。 诸比丘心生疑,往问世尊:「是净不净? 应受不受?」佛言:「一切铜盂不听受。 若施僧净器,应为咒愿受。 若私畜铜盂,越比尼罪。 得施净人已,用无罪。」是名铜盂法。 回向者,佛住舍卫城,诸天世人信心尊重,持种种饭食来供养佛比丘僧,尊者舍利弗、大目连及诸比丘。 时六群比丘晨朝至精舍门下立,见世人持饭食来,问言:「此食与谁?」答言:「与世尊。」即语言:「世尊应供养。」次问:「此复与谁?」答言:「与僧。」即语言:「僧应供养。」次问:「此复与谁?」答言:「与尊者舍利弗、大目连。」语言:「此人应供养。」次问:「此复与谁?」答言:「与某甲比丘。」即便语言:「某甲老病不能噉食,但弃汝食;当施我,我为汝咒愿,使汝得食用功德。」时人直信即便施之。 有黠慧者不与,作是言:「我何故与是无惭愧人?」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语六群比丘:「此是恶事,汝云何知物向他而回向己? 从今日后不听知物向他自回向己。」物者八种:时食乃至净不净,如上广说。 若人问言:「尊者! 我欲布施,当施何处?」答言:「施僧。」若复问言:「何处有持戒僧?」应语言:「无有犯戒僧,汝但施。」若问言:「何处有比丘,能常一处修习行业,令物久在使我常见?」尔时得语:「某甲比丘可与。」知物向僧自回向己,尼萨耆波夜提。 知物向僧回向他,波夜提。 知物向众多人回向众多人、知物向一人回向一人,越比尼罪。 下至知物向畜生回向余畜生,越比尼心悔。 是名回向法。 毁呰观伎儿、华鬘并镜法、担持抄系衣、上树自然火、铜盂回向物。 十一跋渠竟。 众生者,佛住王舍城,尔时郁竭居士大施五百象乃至五百奴婢,诸比丘心生疑悔往问佛言:「净不净? 应受不应受?」佛言:「一切众生不听受。」众生者,象、马、牛、水牛、驴、羊、麞鹿、猪、奴婢,如是及余一切众生不应受。 若人言:「我施僧婢。」不听受。 若言:「我施僧园民妇。」不听受。 若言:「施僧奴。」不听受。 若言:「施僧使人。」不应受。 若言:「供给僧男净人。」听受。 若别施一人婢,不听受;若奴、若使人、若园民,不听受;若施净人,为料理僧故,得受;若施尼僧奴,不听受;若施园民,不听受;若施婢,不听受。 若言:「供给尼僧女净人。」听受。 若别施一比丘尼奴,不听受;若施园民,不听受;若施净女人,为料理僧故,得受。 若檀越作佛生日大会、菩提大会、转法轮大会、罗睺罗大会、阿难大会、五年大会,檀越信心欢喜,庄严象马、布施众僧者,不听受。 若檀越持鹦鹉、孔雀、鸡羊、麞鹿与,不听受。 若言:「不受者我当杀之。」应语言:「汝自放已。」应与水食守护,勿令众生伤害。 不得剪翅羽笼系,若能飞能行自活放去,莫拘制。 若受众生者,越比尼罪。 是名众生法。 树法者,佛住舍卫城,尔时檀越僧园中种菴婆罗树,有一比丘截取,为一居士作房,房成施床褥请僧供养。 时种菴婆罗树檀越亦在会中,见已问言:「尊者! 此是谁房?」比丘言:「是某甲居士房。」时檀越言:「尊者! 何故取我树为他作房? 此房即是我房。」心犹不悦,即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即以上事具白世尊。 佛为说法示教利喜,前礼佛足欢喜而去。 佛言:「呼彼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汝云何斫截华果树作房?」从今已后不听斫华果树。 斫华果树者,菴婆罗树、阎浮树、毗罗树、迦毗陀树、叵那娑树、椰子树、无忧树、瞻婆树、枳萨罗树、阿提目多树,如是比一切华果树不听斫作房。 若树老无华果者,应语檀越言:「长寿! 是树已老,又须作房舍安置比丘,得受用福。」若主听得取,不听不得取。 若必须木用复妨地者,使净人以鱼骨刺,若灰汁浇。 若树已死,应语檀越言:「此树已乾,欲须用。」若听者取用。 若比丘斫花果树者,越比尼罪。 是名树法。 樵木法者,佛住舍卫城尔时聚落边有精舍,客比丘来斫伐樵薪。 旧比丘言:「汝何故斫截我等勤苦种殖? 汝客来但逐荫凉坐,不能助爱护,而狼藉称意。 明日便去,不知我苦。」如是语已,旧比丘乞食去后,客比丘乾生合斫,房前积聚然火。 旧比丘乞食还见已即言:「汝何故乾生合斫积聚然火?」客比丘言:「汝何故自取然火而反遮我?」如是诤已,二比丘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具白上事。 佛语诸比丘:「汝不得自取遮他,亦应当护。 不得乾生合斫,房前积聚然樵薪。」然法者,然有准则。 尔许温室中然;尔许厨下然;尔许浴室中然;尔许别房中然,当分应从限,不得过取。 若然无定限者,多亦无罪。 不听斫湿树木,应取乾者。 僧坊内树木观望好者不得斫。 山林无主守护者斫无罪。 是名樵薪法。 华法者,佛住舍卫城,聚落边有僧伽蓝,时客比丘来取华,旧比丘言:「汝何以取华? 我等勤苦种殖守护溉灌,汝客来但逐凉坐,不欲料理,狼藉称意。 明日便去,不知我苦。」如是语已,旧比丘乞食去后,客比丘成华不成华合折,狼藉积置房前。 旧比丘乞食还,见花聚即言:「汝何故取华?」客比丘言:「汝何故自取而反遮我?」如是诤已,俱往诣佛具白上事。 佛语旧比丘:「汝不得自取遮他,应当爱护。 客比丘复不得成不成合折积聚房前。」有五法成就,应拜作分花人。 何等五? 不随爱、不随瞋、不随痴、不随怖、知得不得,是名五法。 羯磨者应作是说:「大德僧听! 某甲比丘五法成就。 若僧时到,僧拜某甲比丘作分花人。 如是白。」白一羯磨,乃至「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比丘受羯磨已,应使净人知花。 若花小者,应器量分、若手作准则。 若优钵罗花、瞻卜、钵头摩分陀利,如是等大花应数分。 若佛花者,应上佛。 若僧花者,随意供养、若转易。 若花多者可与华鬘家,语言:「汝日日与我尔许鬘,余者与我尔许直。」得直已得用作别房衣。 若前食后食,若犹多者当着无尽财中。 是名花法。 果法者,如上花中说。 乃至拜羯磨已,当使净人知。 果若细者,当量分、若以手为限。 若大者如多罗果、毗罗果、椰子果、娑那沙果、菴婆罗果,如是等当数分。 若多者应与贩果人,日日应与我尔许果,余者与我尔许直。 得直已应着前食后食中,若犹故多者当着无尽财中。 是名果法。 种树法者,佛住舍卫城,尔时有比丘于僧地中种菴婆罗果,长养成树,自取其果不令他取。 诸比丘言:「汝何故自取遮他?」答言:「我种此树护令长大。」诸比丘以此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此种殖有功,听一年与一树。」年法者,若比丘僧地种菴婆罗果树、阎浮树,如是比果树应与一年取。 若树大不欲一年并取者,听年年取一枝,枝遍则止。 若种一园树者,应与一年,若言:「我欲年取一树。」亦听。 若种芜菁、若葱,如是比菜应与一剪。 若种瓜瓠,应与一番熟取。 是名种树法。 治罪法者,有行口行、身口行,身不摄故犯、口不摄故犯,身口不摄故犯,身作、口作、身口作,是名罪法。 无罪者,身无行、口无行、身口无行,身摄故不犯、口摄故不犯、身口摄故不犯。 身不作、口不作、身口不作,是名非罪。 治罪者,波罗夷罪当云何治? 若作俗人、若与作学沙弥、若僧中驱出。 僧伽婆尸沙罪云何治? 若不覆藏,应行摩那埵、阿浮呵那;覆藏者与别住、行摩那埵、阿浮呵那。 尼萨耆者当云何治? 随前物应僧中舍,舍已若上座应头面作礼执足,若下座应胡跪合掌作如是言:「长老! 我犯长衣,已僧中舍;波夜提罪,我今悔过。」应问:「汝见是罪不?」答言:「见。」应语言:「更莫作。」答言:「顶戴持。」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越比尼罪,但名差别,亦如是治。 是名治罪法。 众生并种树、薪积与华果、种殖听一年、罪非罪治法。 十二跋渠竟。 灭者有七。 何等七? 现前比尼、忆念比尼、不痴比尼、自言比尼、觅罪相比尼、多觅比尼、草布地比尼,是名灭。 诤事者,四诤事。 何等四? 相言诤、诽谤诤、罪诤、常所行事诤,是名四灭诤事。 调伏者,折伏羯磨、不语羯磨、驱出羯磨、发喜羯磨、举羯磨、别住羯磨,是名调伏。 调伏事者,五众罪: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越比尼罪。 是名调伏事。 听法者,佛住舍卫城,尔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 听我作草屋不?」佛言:「听。」「如是作壁、作户扇、作户楣格、作白泥、作五种画不?」佛言:「听。」佛告诸比丘:「如过去世,时有王名曰吉利,为迦叶佛作精舍,一重、二重乃至七重,彫文刻镂、种种彩画,唯除男女和合像。」种种者,所谓长老比丘像、葡萄蔓、摩竭鱼、鹅像、死尸之像、山林像,如是比一切是名五种画。 佛住舍卫城听作房,毗舍离听乳酪酥,旷野听鱼肉,如是一切听、一切制皆在八大城:一、舍卫;二、沙祇;三、瞻婆;四、波罗柰;五、拘睒弥;六、毗舍离;七、王舍城;八、迦毗罗卫。 是九部经若忘说处者,是八大城趣举一,即名是处世尊所印,是名听法。 涂面油者,佛住舍卫城,尔时精舍中檀越饭僧。 时难陀、优波难陀闻揵椎鸣方以油涂面,住不时出故,为檀越所嫌。 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 佛言:「唤是比丘来。」来已,佛问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佛言:「从今已后不听油涂面。」油者,胡麻油、大麻油、阿提目多华油、瞻婆花油,如是等比香油,为好故涂面者,越比尼罪。 若洗浴时得用油,若澡豆屑末、涂足油着手,得用拭面无罪。 是名油法。 粉法者,佛住舍卫城,尔时祇洹精舍有檀越设供饭僧,时六群比丘闻揵椎鸣,方以粉拭面,不时出,为檀越所嫌。 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从今日后不听比丘以粉拭面。」粉者,摩那石粉、铅锡粉如是比。 若为好故,乃至赤土涂面,越比尼罪。 若面有疮、痈痤肿起,得涂无罪。 涂时不得在众人中,当在屏处。 是名粉法。 刷法者,佛住舍卫城,乃至六群比丘刷头,住不时出,为檀越所嫌。 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乃至佛言:「不听比丘用刷刷头。」刷者,毛刷、草刷、草根刷,如是比下至手刷,为好故,越比尼罪。 若剃发已得手摩无罪。 是名刷法。 梳法者,佛住舍卫城,世尊制戒,不听用刷。 时有檀越饭僧,难陀、优波难陀闻揵椎鸣方以梳梳头,而住不时得出,为檀越所嫌,乃至佛言:「不听用梳。」梳者,牙梳、骨梳、角梳、木梳,如是比一切梳不听用,下至以手梳头,为好故,越比尼罪。 是名梳法。 发簪者,佛住舍卫城,世尊制戒不得用梳,乃至六群比丘用簪搔头,不时得出,为檀越所嫌,乃至佛言:「不听用簪。」簪者,金银、铜铁、鍮石、牙骨角、竹木,如是比一切不听,乃至以豪猪猎,为好故用刷头,越比尼罪。 若手已净,头故痒者,得持物搔。 是名簪法。 七灭并灭事、调伏调伏事、听法油涂面、粉刷梳以簪。 十三跋渠竟。 塔法者,佛住拘萨罗国游行,时有婆罗门耕地,见世尊行过,持牛杖住地礼佛。 世尊见已便发微笑,诸比丘白佛:「何因缘笑? 唯愿欲闻。」佛告诸比丘:「是婆罗门今礼二世尊。」诸比丘白佛言:「何等二佛?」佛告比丘:「礼我,当其杖下有迦叶佛塔。」诸比丘白佛:「愿见迦叶佛塔。」佛告比丘:「汝从此婆罗门索土块并是地。」诸比丘即便索之,时婆罗门便与之。 得已,尔时世尊即现出迦叶佛七宝塔,高一由旬、面广半由延。 婆罗门见已即便白佛言:「世尊! 我姓迦叶,是我迦叶塔。」尔时世尊即于彼处作迦叶佛塔。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 我得授泥不?」佛言:「得授。」即时说偈言:「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尔时世尊自起迦叶佛塔,下基四方周匝栏楯,圆起二重、方牙四出,上施槃盖长表轮相。 佛言:「作塔法应如是。」塔成已,世尊敬过去佛故,便自作礼。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 我等得作礼不?」佛言:「得。」即说偈言:「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尔时世人闻世尊作塔,持香华来奉世尊。 世尊恭敬过去佛故,即受华香持供养塔。 诸比丘白佛言:「我等得供养不?」佛言:「得。」即说偈言:「百千车真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华香供养塔。」尔时大众云集,佛告舍利弗:「汝为诸人说法。」佛即说偈言:「百千阎浮提,满中真金施,不如一法施,随顺令修行。」尔时坐中有得道者,佛即说偈言:「百千世界中,满中真金施,不如一法施,随顺见真谛。」尔时婆罗门得不坏信,即于塔前饭佛及僧。 时波斯匿王闻世尊造迦叶佛塔,即勅载七百车塼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 我欲广作此塔,为得不?」佛言:「得。」佛告大王:「过去世时,迦叶佛般泥洹时,有王名吉利,欲作七宝塔。 时有臣白王言:『未来世当有非法人出,当破此塔得重罪。 唯愿王当以塼作、金银覆上,若取金银者塔故在得全。』王即如臣言以塼作、金薄覆上,高一由延、面广半由延,铜作栏楯,经七年七月七日乃成。 作成已香华供养及比丘僧。」波斯匿王白佛言:「彼王福德多有珍宝,我今当作不及彼王。」即便作,经七月七日乃成,成已供养佛比丘僧。 作塔法者,下基四方周匝栏楯,圆起二重、方牙四出,上施槃盖长表轮相。 若言:「世尊已除贪欲瞋恚愚痴,用是塔为?」得越比尼罪,业报重故。 是名塔法。 塔事者,起僧伽蓝时,先预度好地作塔处,塔不得在南、不得在西,应在东、应在北。 不得僧地侵佛地,佛地不得侵僧地。 若塔近死尸林,若狗食残持来污地,应作垣牆。 应在西、若南作僧坊,不得使僧地水流入佛地、佛地水得流入僧地。 塔应在高显处作,不得在塔院中浣染、晒衣、着革屣、覆头、覆肩、涕唾地。 若作是言:「世尊贪欲瞋恚愚痴已除,用是塔为?」得越比尼罪,业报重。 是名塔事。 塔龛者,尔时波斯匿王往诣佛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 我等为迦叶佛作塔,得作龛不?」佛言:「得。 过去世时,迦叶佛般泥洹后,吉利王为佛起塔,四面作龛,上作师子象种种彩画,前作栏楯安置花处,龛内悬缯幡盖。」若人言:「世尊贪欲瞋恚愚痴已除,但自庄严而受乐。」者,得越比尼罪,业报重。 是名塔龛法。 塔园法者,佛住舍卫城,尔时波斯匿王往至佛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 我得为迦叶佛塔作园不?」佛言:「得作。 过去世时有王名吉利,迦叶佛般泥洹后,王为起塔,塔四面造种种园林。 塔园林者,种菴婆罗树、阎浮树、颇那娑树、瞻婆树、阿提目多树、斯摩那树、龙华树、无忧树,一切时华,是中出华应供养塔。」若檀越言:「尊者! 是中华供养佛、果与僧。」应从檀越语。 若花多者,得与华鬘家,语言:「尔许华作鬘与我,余者与我尔许直。」若得直得用然灯、买香以供养佛、得治塔,若直多者得置着佛无尽物中。 若人言:「佛无淫怒痴,用是华果园为?」得越比尼罪,果报重。 是名塔园法。 塔池法者,佛住舍卫城,乃至佛告大王:「过去迦叶佛泥洹后,吉利王为迦叶佛塔,四面作池,种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分陀利种种杂华,今王亦得作池。」池法者,得在塔四面作池,池中种种杂华供养佛塔,余得与华鬘家,若不尽得置无尽物中。 不得浣衣澡、洗手面、洗钵,下头流出处得随意用无罪。 是名塔池法。 塔枝提者,佛住舍卫城,乃至佛语大王:「得作枝提。 过去迦叶佛般泥洹后,吉利王为迦叶佛塔,四面起宝枝提,彫文刻镂种种彩画。 今王亦得作枝提。」有舍利者名塔,无舍利者名枝提。 如佛生处、得道处、转法轮处、般泥洹处、菩萨像、辟支佛窟、佛脚迹,此诸枝提得安佛华盖供养具。 若有言:「佛贪欲瞋恚愚痴已断,用是精舍供养为?」得越比尼罪,业报重。 是名塔枝提。 供养具者,佛住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白佛言:「世尊! 得持塔供养具供养枝提不?」佛言:「得。」若佛生日、得道日、转法轮日、五年大会日,当此时得持供养,中上者供养佛塔,下者供养枝提。 若有言:「佛淫怒痴已尽,用是幡盖供养为?」得越比尼罪,业报重。 是名枝提法。 伎乐供养者,佛住舍卫城,时波斯匿王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 得持伎乐供养佛塔不?」佛言:「得。 迦叶佛般泥洹后,吉利王以一切歌舞伎乐供养佛塔,今王亦得。」佛言:「若如来在世、若泥洹后,一切华香、伎乐、种种衣服、饮食尽得供养,为饶益世间令一切众生长夜得安乐故。」若有人言:「世尊无淫怒痴,用此伎乐供养为?」得越比尼罪,业报重。 是名伎乐法。 收供养具者,佛住舍卫城,尔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 我等得收枝提供养具不?」佛言:「得。」收者,若佛生日、得道日、转法轮日、五年大会日,名出幡盖供养枝提。 若卒风雨,一切众僧应共收,不得言:「我是上座、我是阿练若、我是乞食、我是粪扫衣、我是大德。 汝等依是活者自应收。」若风雨卒来应共收,随近房应安,不得护房言着先处。 若湿者应晒,尘土坌者应抖擞叠举。 若言:「我是上座、我是阿练若、我是乞食、我是粪扫衣、我是大德。」者,得越比尼罪。 是名收供养具法。 难者,佛住舍卫城,时尊者优波离往诣佛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 若塔物、僧物难起者,当云何?」佛言:「若外贼弱者,应从王求无畏。 王若言:『尊者但住莫畏,若我后事不立者随意。』尔时应量王力强弱,贼强者应密遣信往贼主所求索无畏。 王若言:『我今自恐不立,何得无畏?』尊者自可从贼索救护者应去。 若贼是邪见不信佛法者、不可归趣者,不得便舍物去,应使可信人藏佛物僧物。 当先探候看贼,不可令奄尔卒至。 若贼来急不得藏者,佛物应庄严佛像、僧坐具应敷、安置种种饮食,令贼见相。 当使年少比丘在屏处伺看贼至,贼见供养具若起慈心作是问:『有比丘不? 莫畏,可来出。』尔时年少比丘应看。 若贼卒至不得藏物者,应言:『一切行无常。』作是言已舍去。」是名难法。 塔法并塔事、塔龛及塔园、塔池及枝提、伎乐供养具、收捡香花难。 十四跋渠竟。 具足举羯磨、举事并布萨、病法比尼事、重物及食蒜、为杀并刀治、方便受众生、灭偷婆法后。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三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0:5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