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内容: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三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欢喜园品第九善见大城北门之外。 二十由旬。 诸忉利天。 有大园林。 名曰欢喜。 此中有池。 亦名欢喜。 方百由旬。 深亦如是。 天水盈满。 四宝为塼垒其底岸。 余如前说。 四边宝阶。 亦如前说。 五种宝花。 亦如前说。 四种宝船。 及八种戏。 随心迟速。 是中诸天须彼花时。 应念来至。 善果报故。 雨众宝花。 洒散诸天。 复有别风。 吹诸花鬘。 随其身分。 所须庄严。 身臂首足。 自然随着。 是其池岸。 五种宝树。 罗列遍满。 余如前说。 其树中间。 及众宝堂殿。 诸男女天。 居止遍满。 具如上说。 园中有树。 名曰欢喜。 树所生花。 名曼陀罗。 其形大小。 如天车轮。 其色相貌。 如火光焰。 其花轻重。 如人中花。 欢喜树者。 此园中有。 余处皆无。 此园周回一千由旬。 迳三百三十三由旬。 三分之一。 金城之所围绕。 是城高一由旬。 埤堄一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九十九门。 复一小门足一百门。 是诸门者。 众宝所成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并如上说。 外七重宝栅。 亦如上说。 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亦如上说。 五种宝花。 亦如上说。 及四宝船。 亦如上说。 池岸五种宝树。 亦如上说。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是城外边。 三重宝堑。 余如上说。 其一一堑。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 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宫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是时外林中。 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音乐讴歌。 时诸天子从欢喜园。 出林观听。 诸天子等于外林中。 音乐讴歌。 园内女天亦出观听。 园内女天又奏音乐。 外诸天子入园观听。 园内天子亦奏音乐。 园外女天亦入园听。 以此因缘。 受诸戏乐。 从善见大城北门。 至欢喜园南门。 其中间路。 二十由旬。 广十由旬。 并琉璃为地。 平滑柔软众宝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像。 鸟兽花草。 种种具足。 亦如耳璫众宝合成。 其路形相。 亦复如是。 脚履即没。 举足便起。 如兜罗绵及以木绵。 其路柔软。 亦复如是。 三种皮持之所严饰。 一一皮持。 四宝所成。 一一皮持。 三层宝铃之所围绕。 一一宝铃。 四宝所成。 微风吹勤。 出妙音声。 能令诸天起五欲缚。 是路两边。 夹二江水。 名曰长形。 亦长二十由旬。 广十由旬。 八功德水自然盈满。 其江两边。 并四宝塼之所搆成。 余如前说。 其江四边。 四宝阶道。 亦如前说。 是江水中。 有五种宝花。 亦如前说。 四种宝船。 汎漾其内。 八种水戏之具。 乘船游观。 迟速任心。 并如前说。 是中诸天须彼花来。 随念即至。 善果报故。 雨众宝花。 洒散诸天。 复有别风。 吹诸花鬘随其身分。 所须庄严。 身臂首足。 自然随着二江外岸。 五种宝树。 罗列遍满。 余如前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及宝殿堂。 诸男女天并于中住。 无量天众充满国土。 云何此园名为欢喜。 此园大池。 名曰欢喜。 其园有树。 亦名欢喜。 其花名曼陀罗。 是三物者。 唯此园有。 余园则无。 复何因缘名曰欢喜。 尔时忉利诸天欲入此园。 生大欢喜。 最受戏乐。 极相嬉乐。 故曰欢喜。 是义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众车园品第十善见大城东门阃外。 去二十由旬。 诸忉利天。 有园名曰众车。 园中大池。 名质多罗。 方百由旬。 深亦如是。 天水盈满。 四宝为塼。 垒其底岸。 余如上说。 四宝阶道。 五种宝花。 亦如上说。 四种宝船。 及八水戏。 是中诸天须彼花时。 应念来至。 善果报故。 雨众宝花。 洒散诸天。 复有别风。 吹诸花鬘。 随其身分。 所须庄严。 身臂首足。 自然随着。 是其池岸。 五种宝树。 罗列遍满。 余如前说。 其树中间。 及众宝堂殿。 诸男女天。 居止遍满。 具如上说。 是园周回。 一千由旬。 迳三分之一。 金城之所围绕。 是城高一由旬。 埤堄一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九十九门。 复一小门。 足一百门。 是诸门者。 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并如上说。 外七重宝栅。 亦如上说。 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亦如上说。 五种宝华。 亦如上说。 及四宝船。 亦如上说。 池岸五种宝树。 亦如上说。 及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是城外边。 三重宝堑。 余如上说。 其一一堑。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 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宫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是外林中。 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音乐讴歌。 时诸天子从众车园。 出林观听。 诸天子等。 于外林中。 音乐讴歌。 园内女天亦出观听。 园内女天又奏音乐。 外诸天子入园观听。 园内天子亦奏音乐。 园外女天亦入园听。 以此因缘。 受诸戏乐。 从善见大城东门。 至众车园西门。 其中间路。 二十由旬。 广十由旬。 并琉璃为地。 平滑柔软。 众宝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毺毺。 人非人像。 鸟兽花草。 种种具足。 亦如耳璫众宝合成。 其路形相。 亦复如是。 脚履即没。 举足便起。 如兜罗绵。 及以木绵。 其路柔软。 亦复如是。 三种皮持之所严饰。 一一皮持。 四宝所成。 一一皮持。 三层宝铃之所围绕。 一一宝铃。 四宝所成。 微风吹动。 出妙音声。 能令诸天起五欲缚。 是路两边。 夹二江水。 名曰长形。 亦长二十由旬。 广十由旬。 八功德水自然盈满。 其江两边。 并四宝塼之所搆成。 余如前说。 其江四边。 四宝阶道。 亦如前说。 是江水中。 有五种宝花。 亦如前说。 四种宝船。 汎漾其内。 八种水戏之具。 乘船游观。 迟速任心。 并如前说。 是中诸天须彼花来。 随念即至。 善果报故。 雨众宝华。 洒散诸天。 复有别风。 吹诸华鬘。 随其身分。 所须庄严。 身臂手足。 自然随着。 二江外岸。 五种宝树。 罗列遍满。 余如前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及宝殿堂。 诸男女天并于中住。 无量天众充满国土。 云何此园名曰众车。 此中有大池。 名质多罗。 其中有树。 亦名质多罗。 此树生种种花。 唯此园有。 余园则无。 复有因缘。 名质多罗。 是时忉利诸天欲入此园中。 着种种宝物。 庄严其身。 微妙最极。 着种种仗器。 如临战时。 乘种种乘。 入此园林。 在其园内。 及欲出时。 取质多罗树种种妙花。 庄严车乘。 辕枙毂辋。 具足严饰。 一切诸乘。 并皆如是。 此质多罗树花。 及天身璎珞。 诸宝车乘。 所出光明。 互相映发。 以是因缘。 此妙园中。 种种光明。 聚集其内。 由此义故。 名众车园。 复有自然名众车园。 是义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恶口园品第十一善见大城南门阃外。 二十由旬。 诸忉利天。 有园名曰恶口。 园中大池。 名曰恶口。 方百由旬。 深亦如是。 天水盈满。 四宝为塼垒其底岸。 余如上说。 四宝阶道。 五种宝花。 亦如上说。 四种宝船。 及八水戏。 是中诸天须彼花时。 应念来至。 善果报故。 雨众宝花。 洒散诸天。 复有别风。 吹诸花鬘。 随其身分。 所须庄严。 身臂手足。 自然随着。 是其池岸。 五种宝树。 罗列遍满。 余如上说。 其树中间。 及众宝堂殿。 诸男女天居止遍满。 具如上说。 是园周回。 一千由旬。 迳三分之一。 金城之所围绕。 是城高一由旬。 埤堄一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九十九门。 复一小门。 足一百门。 是诸门者。 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并如上说。 外七重宝栅。 亦如上说。 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亦如上说。 五种宝花。 亦如上说。 及四宝船。 亦如上说。 池岸五种宝树。 亦如上说。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是城外边。 三重宝堑。 余如上说。 其一一堑者。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 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宫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时外林中。 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音乐讴歌。 时诸天子从恶口园。 出林观听。 诸天子等于外林中。 音乐讴歌。 园内女天亦出观听。 园内女天又奏音乐。 外诸天子入园观听。 园内天子亦奏音乐。 园外女天亦入园听。 以此因缘。 受诸戏乐。 从善见大城南门。 至恶口园北门。 其中间路。 二十由旬。 广十由旬。 并琉璃为地。 平滑柔软。 众宝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像。 鸟兽花草。 种种具足。 亦如耳璫众宝合成。 其路形相。 亦复如是。 脚履即没。 举足便起。 如兜罗绵。 及以木绵。 其路柔软。 亦复如是。 三种皮持之所严饰。 一一皮持。 四宝所成。 一一皮持。 三层宝铃之所围绕。 一一宝铃。 四宝所成。 微风吹动。 出妙音声。 能令诸天起五欲缚。 是路两边。 夹二江水。 名曰长形。 亦长二十由旬。 广十由旬。 八功德水。 自然盈满。 其江两边。 并四宝塼之所搆治。 余如前说。 其江四边。 四宝阶道。 亦如前说。 是江水中。 有五种宝花。 亦如前说。 四种宝船。 汎漾其内。 八种水戏之具。 乘船游观。 迟速任心。 并如前说。 是中诸天须彼花来。 随念即至。 善果报故。 雨众宝花。 洒散诸天。 复有别风。 吹诸花鬘。 随其身分。 所须庄严。 身臂手足自然随着。 二江外岸。 五种宝树。 罗列遍满。 余如前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及宝殿堂。 诸男女天并于中住。 无量大众充满国土。 云何此园名为恶口。 园有大池。 名曰恶口。 其中有树。 亦名恶口。 其树有花。 亦名恶口。 唯此园有。 余处则无。 复有因缘。 名为恶口。 是时忉利诸天欲入此园。 作是斗诤。 觉观思惟。 我等今者往彼攻击。 斗战修罗。 复有彼此互相嫉妬。 贪着五欲。 诤其前后。 因是事故。 说诸恶言。 是故此地名恶口园。 复有自然名为恶口。 是义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杂园品第十二善见大城西门阃外。 至杂园东门。 其中间路。 长二十由旬。 是诸忉利天园中有方池。 名曰杂池。 面百由旬。 深亦如是。 天水盈满。 四宝为塼。 垒其底岸。 余如上说。 四宝阶道。 五种宝花。 亦如上说。 四种宝船。 及八水戏。 是中诸天须彼花时。 应念来至。 善果报故。 雨众宝花。 洒散诸天。 复有别风。 吹诸花鬘。 随其身分。 所须庄严。 身臂手足。 自然随着。 是其池岸。 五种宝树。 罗列遍满。 余如前说。 其树中间。 及众宝堂殿。 诸男女天居止遍满。 具如上说。 是园周回。 一千由旬。 径三分之一。 金城之所围绕。 是城高一由旬。 埤堄高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九十九门。 复一小门。 足一百门。 是诸门者。 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并如上说。 外十重宝栅。 亦如上说。 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亦如上说。 五种宝花。 及四宝船。 八水戏等。 池岸五种宝树。 亦如上说。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是城外边三重宝堑。 余如上说。 其一一堑。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 天水盈满。 并如前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宫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是时外林。 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音乐讴歌。 时诸天子从杂园中。 出林观听。 诸天子等于外林中。 音乐讴歌。 园内女天亦出观听。 园内女天又奏音乐。 外诸天子入园观听。 园内天子亦奏音乐。 园外女天亦入园听。 以此因缘。 受诸戏乐。 从善见大城西门。 至杂园东门。 其路二十由旬。 广十由旬。 并琉璃为地。 平滑柔软。 众宝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像。 鸟兽花草。 种种具足。 亦如耳璫众宝合成。 其路形相。 亦复如是。 脚履即没。 举足便起。 如兜罗绵。 及以木绵。 其路柔软。 亦复如是。 三种皮持之所严饰。 一一皮持。 四宝所成。 一一皮持。 三层宝铃之所围绕。 一一宝铃。 四宝所成。 微风吹动。 出妙音声。 能令诸天起五欲缚。 是路两边。 夹二江水。 名曰长形。 亦长二十由旬。 广十由旬。 八功德水自然盈满。 其江两边。 并四宝塼之所搆治。 余如前说。 其江四边。 四宝阶道。 亦如前说。 是江水中。 有五种宝花。 亦如前说。 四种宝船。 汎漾其内。 八种水戏之具。 乘船游观。 迟速任心。 并如上说。 是中诸天须彼花来。 随念即至。 善果报故。 雨众宝花。 洒散诸天。 复有别风。 吹诸花鬘。 随其身分。 所须庄严。 身臂首足。 自然随着。 二江外岸。 五种宝树。 罗列遍满。 余如上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及众宝殿堂。 诸男女天并于中住。 无量天众充满国土。 云何此园名为杂园。 因是园中有一大池。 名曰杂池。 亦有杂树。 及诸杂花。 唯此园有。 余处则无。 复有因缘。 名为杂园。 是时忉利诸男女天来入此园。 最为杂聚。 歌舞音乐。 及众游戏。 并相糅杂。 余园集时。 一切外边诸天并不得入。 悉被禁断。 此园集时。 无有隔碍。 大城诸天及诸外天入园游戏。 相杂受乐。 是故名曰杂园。 复有自然名为杂园。 是义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波利夜多园品第十三善见大城东北角门之外。 二十由旬。 诸忉利天。 有大园林。 名波利夜多。 此园有方池。 亦名波利夜多。 面百由旬。 深亦如是。 天水盈满。 四宝为塼。 垒其底岸。 余如前说。 四边宝阶。 亦如前说。 五种宝花。 亦如前说。 四种宝船。 及八种戏。 随心迟速。 是中诸天须彼花时。 应念来至。 善果报故。 雨众宝花。 洒散诸天。 复有别风。 吹诸花鬘。 随其身分。 所须庄严。 身臂手足。 自然随着。 其地岸上。 五种宝树。 罗列遍满。 余如前说。 其树中间。 及众宝堂殿。 诸男女天居止遍满。 具如上说。 园中有树。 名波利夜多。 亦名拘毗陀罗。 是树生长具足。 形容可爱。 枝叶相覆。 密厚多叶。 久住不凋。 一切风雨不能侵入。 譬如装花鬘师。 装饰花鬘。 及以耳璫。 其树形相。 可爱如是。 上如伞盖。 次第相覆。 高百由旬。 下本洪直。 都无瘤节。 五十由旬。 方有枝条。 树身径刺。 广五由旬。 围十五由旬。 其一一枝。 横出五十由旬。 间中亘度一百由旬。 周回三百由旬。 下有宝石。 名曰班纣剑婆罗。 长五十由旬。 广十由旬。 皆琉璃所成。 软滑可爱。 众宝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种种凋镂。 人非人像。 鸟兽花草。 种种具足。 亦如耳璫众宝合成。 是班纣剑婆罗。 亦复如是。 脚履即没。 举足便起。 如兜罗绵。 及以木绵。 是班纣剑婆罗。 其体柔软。 亦复如是。 三种皮持之所严饰。 一一皮持。 四宝所成。 一一皮持。 三层宝铃之所围绕。 一一宝铃。 四宝所成。 微风吹动。 出妙音声。 能令诸天起五欲缚。 余如上说。 四边阶道。 金银琉璃颇梨所成。 园中处处有池。 亦如上说。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亦如上说。 是园周回一千由旬。 迳度三分之一。 金城所绕。 是城高一由旬。 埤堄一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九十九门。 复一小门。 足一百门。 是诸门者。 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并如上说。 外七重宝栅。 亦如上说。 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亦如上说。 五种宝花。 亦如上说。 有四宝船。 亦如上说。 其池岸上。 五种宝树。 亦如上说。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是城外边。 三重宝堑。 余如上说。 一一堑者。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宫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时外林中。 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音乐讴歌。 时诸天子从波利夜多园。 出林观听。 诸天子等于外林中。 音乐讴歌园内女天亦出观听园内女天又奏音乐。 外诸天子入园观听。 园内天子亦奏音乐。 园外女天亦入园听。 以此因缘。 受诸戏乐。 从善见大城东北角门。 至园西南角门。 其中间路。 二十由旬。 广十由旬。 并琉璃为地。 平滑柔软。 众宝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像。 鸟兽花草。 种种具足。 亦如耳璫众宝合成。 其路形相。 亦复如是。 脚履即没。 举足便起。 如兜罗绵。 及以木绵。 其路柔软。 亦复如是。 三种皮持之所严饰。 一一皮持。 四宝所成。 一一皮持。 三层宝铃之所围绕。 一一宝铃四宝所成。 微风吹动。 出妙音声。 能令诸天起五欲缚。 是路两边。 夹二江水。 名曰长形。 亦长二十由旬。 广十由旬。 八功德水自然盈满。 其江两边。 并四宝塼之所搆治。 余如前说。 其江四边。 四宝阶道。 亦如前说。 是江水中。 有五种宝花。 亦如前说。 四种宝船汎漾其内。 八种水戏之具。 乘船游观。 迟速任心。 并如前说。 是中诸天须彼花来。 随念即至。 善果报故。 雨众宝花。 洒散诸天。 复有别风。 吹诸花鬘。 随其身分。 所须庄严。 身臂手足。 自然随着。 二江外岸。 五种宝树。 罗列遍满。 余如前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及宝殿堂。 诸男女天并于中住。 无量天众充满国土。 如是佛世尊说。 比丘。 尔时忉利天波利夜多拘毗陀罗树。 叶黄欲落。 是时诸天踊跃欢喜。 作如是言。 今时忉利波利夜多树。 其叶转黄。 不久凋落。 比丘。 是时忉利天波利夜多树。 其叶落已。 是时诸天踊跃欢喜。 作如是言。 诸天波利夜多树叶已落。 不久生萌。 比丘。 是时忉利天波利夜多树。 既生萌已。 一切诸天踊跃欢喜。 作如是言。 今时波利夜多树。 既生萌已。 不久微现缥色。 比丘。 是时波利夜多树。 现缥色已。 诸天尔时欢喜踊跃。 作如是言。 波利夜多树。 现缥色已。 不久当出花莟。 比丘。 是时波利夜多树。 出花莟已。 诸天尔时欢喜踊跃。 作如是言。 波利夜多树。 既出莟已。 不久其花稍开。 既稍开已。 诸天尔时欢喜踊跃。 作如是言。 波利夜多树。 既稍开已。 不久当成一切开敷。 比丘。 是时波利夜多树。 既开敷已。 花色遍照五十由旬。 其花妙香。 亦薰五十由旬。 若东风雨时。 吹此树花。 香薰西方。 一百由旬。 若西风雨时。 吹此花香。 薰于东方。 一百由旬。 若南风雨时。 吹此花香。 薰于北方。 一百由旬。 若北风雨时。 吹此花香。 薰于南方。 一百由旬。 比丘。 如是忉利天波利夜多树。 神力威德。 比丘。 若佛弟子。 依如来所说正法律者。 由信根故。 离自居家。 修无家道。 为是事故起决定心。 比丘。 如是人者。 譬如波利夜多树。 其叶黄时比丘。 是时佛弟子。 剃除须发。 被服法衣。 离自居家。 修无家道。 比丘。 如是人者。 譬如波利夜多树。 叶已落时。 比丘。 若佛弟子。 离诸欲尘。 离诸恶法。 有觉有观。 有喜有乐。 从离生起。 修习初禅。 入此中住。 比丘。 如是人者。 譬如波利夜多树。 初生萌时。 比丘。 是时觉观已寂灭故。 依内澄清心行一方便故。 无觉无观。 从定生起。 有喜有乐。 修习二禅。 入此中住。 比丘。 如是人者。 譬如波利夜多树。 现缥色时。 比丘。 时佛弟子。 离欲喜故。 住于舍心。 正念正智。 其身受乐。 是故圣师说如是教。 若住于乐。 有舍有念。 修习三禅。 入于中住。 比丘。 如是人者。 譬如波利夜多树。 生花莟时。 比丘。 若佛弟子。 苦灭尽故。 乐已过故。 昔时忧喜已灭尽故。 无苦无乐。 舍念清净。 修习四禅。 入于中住。 如是人者。 譬如波利夜多树。 花稍开时。 比丘。 若佛弟子。 诸漏尽故。 无漏心解脱。 及般若解脱。 现世已证。 入此中住。 其生已尽。 修道究竟。 众事已办。 无复有生。 故得此智。 比丘。 如是人者。 譬如波利夜多树。 一切开时。 比丘。 是诸比丘诸漏已尽。 修道究竟。 正慧解脱。 有结已尽。 忉利等天说赞叹言善友。 彼处是人。 厶姓厶名及厶郡县一切国土。 离自居家。 修无家道。 厶名比丘。 是出家弟子依止弟子诸漏尽故。 无漏心解脱。 及波若解脱。 现世已证。 入此中住。 其生已尽。 修道究竟。 众事已办。 无复有生。 故得此智。 是诸比丘。 诸漏已尽。 正智解脱。 有法已尽如是神力。 及是威德。 譬如波利夜多树。 是时忉利波利夜多树。 一切开敷。 复有诸天守护园者。 往帝释所。 白帝释言。 天主。 波利夜多树。 悉开敷已。 是故天尊应知时节。 诸天复有象王。 名伊罗槃。 行园所乘。 其身长九由旬。 高三由旬。 其形相称。 尔时释提桓因。 遣使报象言。 善友。 波利夜多树。 一切开已。 诸天当往到彼。 入园游观。 是故汝今当自装饰。 象闻使言。 踊跃欢喜。 譬如诸人初求婚时。 及迎妇时。 一切吉祥希有之事。 象王欢喜。 亦复如是。 尔时象王即化其头。 为三十三。 其一一头。 各有六牙。 其一一牙。 有七宝池。 其一一池。 各生七莲。 其一一莲。 各生七花。 其一一花。 各生七叶。 其一一叶。 各七天女。 如是妓女天。 有七七重数。 围绕莲子。 显现可爱。 以是因缘。 众花庄严。 皆悉具足。 诸忉利天恭敬帝释。 以为众首。 前昇象上。 依中头坐。 左右两边。 各十六天。 一切诸天各自思惟。 我中头坐。 若真实者。 唯天帝释。 独居中坐。 三十三天。 先登象已。 其余天众次第并登。 是天帝释有二太子。 一名旃檀。 二名修毗。 为忉利天最大将军。 亦昇象上。 诸妙女天。 有最胜者。 一名阿岚浮娑。 二名蜜奢计尸。 三名分陀利柯。 四名尼罗。 五名阿楼那。 六名翳尼钵婆。 七名修钵婆。 八名钵陀罗。 九名须跛陀罗。 十名摩头柯婆致。 如是女等亦昇象上。 复有男妙天。 一名阿岚浮。 二名达头楼眉。 三名锐浮楼。 四名尸弃。 如是天等亦昇象上。 并在象上。 歌奏音乐。 一切诸天并昇象已。 是时象王踊跃欢喜。 譬如诸王受灌顶职。 亦如少壮临婚礼时。 行正法竟。 以诸妙花。 庄严身首。 象王欢喜。 亦复如是。 尔时象王作大雷声。 降霔甘雨。 并散电光。 象王化作花上妓女。 歌舞作乐。 种种姿态。 诸天妓女。 及以伎男。 歌舞作乐。 是时象王作大雷声。 驰游徐步。 如结花鬘。 如是三转。 至波利夜多园。 时忉利天从上俱下。 上班纣剑摩罗宝石。 若不周坐。 石便更长。 诸天福故。 是阿夷罗婆那象王。 更变化身。 作天童子。 着宝臂印。 及宝耳璫。 种种严具。 受五欲尘。 相应戏乐。 有余天子别乘象马车舆楼阁。 又有诸天乘众宝船。 从长形江。 随心速疾。 入此园中。 于其园内。 歌人别处。 舞人别处。 絃管别处。 大集别处。 此中诸天用天四月。 受五尘欲。 具足相应游戏快乐。 若准人中日月。 一万二千年。 天寿十年三分之一。 园中用尽。 忉利诸园此六最大。 又有大小诸园。 布满天上。 此义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三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四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提头赖吒城品第十四须弥山王。 凡有四顶。 东西南北。 其东顶者。 真金所成。 其西顶者。 白银所成。 其北顶者。 琉璃所成。 其南顶者。 颇梨所成。 复有一切众宝所成。 复多七性。 是四顶者。 上广下狭。 譬如莲芙。 其最狭处。 周围一千五百由旬。 其最大处。 迳七百由旬。 周围二千一百由旬。 是四顶处。 多有诸兽。 复有众鸟。 师子虎豹。 并悉化生。 一切皆食天须陀味。 不相残害。 有金刚手。 一切诸天依此中住。 有四由乾陀山。 一东二西三北四南。 东由乾陀山。 山有两顶。 西北南。 亦复如是。 东二顶者。 真金所成。 西二顶者。 白银所成。 北二顶者。 琉璃所成。 南二顶者。 颇梨所成。 复有一切众宝所成。 复有七性。 上广下狭。 状如莲芙。 其最狭处。 迳三百五十由旬。 周围一千五十由旬。 其最大处。 迳五百由旬。 周围一千五百由旬。 是八顶处。 多有诸兽。 复有众鸟。 师子虎豹。 并悉化生。 皆食天须陀味。 不相残害。 有金刚手。 诸天依此中住。 如是山山其顶两倍。 迺至第七尼民陀山。 则有五百一十二顶。 是七山顶。 高广向外。 次第半减。 东由乾陀山二顶中间。 有一国土。 名提头赖吒。 周围一千由旬。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高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九十九门。 复一小门。 足一百门。 是诸门者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妙好氍毺。 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并如上说。 外七重宝栅。 亦如上说。 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亦如上说。 五种宝花。 亦如上说。 及四宝船。 亦如上说。 池岸五种宝树。 亦如上说。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其城外边。 三重宝堑。 余如上说。 一一堑者。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 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宫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时外林中一切诸花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奏诸音乐。 时诸天子从大城出。 观听音乐。 诸女天等从大城出。 观听音乐。 以是因缘。 受诸戏乐。 提头赖吒城西南角。 是提头赖吒天王之所住处。 周围二百五十由旬。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高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二十四大门。 复一小门。 足二十五门。 是诸门者。 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妙好氍毺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并如上说。 外七重宝栅。 亦如上说。 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亦如上说。 五种宝花。 亦如上说。 及四宝船。 亦如上说。 池岸五种宝树。 亦如上说。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其城外边。 三重宝堑。 余如上说。 一一堑者。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 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宫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时外林中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奏诸音乐。 时诸天子从城中出。 观听音乐。 诸女天等从城中出。 观听音乐。 以是因缘。 受诸戏乐。 是大城内四边住处。 衢巷市鄽。 并皆调直。 是诸天城。 或有住处。 四相应舍。 或有住处。 重层尖屋。 或有住处。 多层高楼。 或有住处。 台观云耸。 或有住处。 四周却敌。 随其福德。 众宝所成。 平正端直。 是天城路。 其数五十。 四陌相通。 行列分明。 皆如基道。 四门通达。 东西相见。 巷巷市鄽。 宝货盈满。 一穀米市。 二衣服市。 三众香市。 四饮食市。 五花鬘市。 六工巧市。 七淫女市。 处处并有市官。 是诸市中。 天子天女。 往来贸易。 商量贵贱。 求索增减。 称量料数。 具市鄽法。 虽作是事。 以为戏乐。 无取无与。 无我所心。 脱欲所须。 便可提去。 若业相应。 随意而取。 业不相应。 便作是言。 此物奇贵。 非我所须。 当四衢道。 象马车兵之所庄严。 及诸天子止住其中。 或为守护。 或为戏乐。 或为庄严。 市中间路。 一切琉璃。 软滑可爱。 众宝庄严。 亦如北地妙好氍毺。 龙兽花草。 皆如前说。 乃至烧香散花。 悬诸天衣。 亦复如是。 复于处处。 竪立幡幢。 天大城内。 如是等声。 恒无断绝。 所谓象声。 马声。 车声。 螺声。 波那婆声。 鼓声。 牟澄伽声。 笳声。 音乐声。 又有声言。 善来善来。 愿食愿饮。 我今供养。 是提头赖吒大城。 是天子住处。 复有天州天郡天县天村。 周匝遍布此大城中。 提头赖吒天王。 依此中住。 王领所极。 从由乾陀山东。 至铁围山乾闼婆天。 是王所领。 如是义者。 是佛所说。 如是我闻。 毗留勒叉城品第十五南由乾陀山二顶中间。 有一国土。 名毗留勒叉。 周围一千由旬。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高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九十九门。 复一小门。 足一百门。 是诸门者。 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妙好氍毺。 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并如上说。 外七重宝栅。 亦如上说。 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其树中间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亦如上说。 五种宝花。 亦如上说。 及四宝船。 亦如上说。 池岸五种宝树。 亦如上说。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其城外边。 三重宝堑。 余如上说。 一一堑者。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 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宫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时外林中。 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奏诸音乐。 时诸天子从大城出。 观听音乐。 诸女天等从大城出。 观听音乐。 以是因缘。 受诸戏乐。 毗留勒叉城西南角。 是毗留勒叉天王之所住处。 周围二百五十由旬。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高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二十四大门复一小门。 足二十五门。 是诸门者。 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妙好氍毺。 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并如上说。 外七重宝栅。 亦如上说。 七重多罗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亦如上说。 五种宝花。 亦如上说。 及四宝船。 亦如上说。 池岸五种宝树。 亦如上说。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其城外边三重宝堑。 余如上说。 一一宝堑。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 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 宫殿罗列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时外林中。 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奏诸音乐。 时诸天子从城中出。 观听音乐。 诸女天等从城中出。 观听音乐。 以是因缘。 受诸戏乐。 是大城内四边住处。 衢巷市鄽。 并皆调直。 是诸天城。 或有住处。 四相应舍。 或有住处。 重层尖屋。 或有住处。 多层高楼。 或有住处。 台观云耸。 或有住处。 四周却敌。 随其福德。 众宝所成。 平正端直。 是天城路。 其数五十。 四陌相通。 行列分明。 皆如基道。 四门通达。 东西相见。 巷巷市鄽。 宝货盈满。 一穀米市。 二衣服市。 三众香市。 四饮食市。 五花鬘市。 六工巧市。 七淫女市。 处处并有市官。 是诸市中。 天子天女。 往来贸易。 商量贵贱。 求索增减。 称量料数。 具市鄽法。 虽作是事。 以为戏乐。 无取无与。 无我所心。 脱欲所须。 便可提去。 若业相应。 随意而取。 业不相应。 便作是言。 此物奇贵。 非我所须。 当四衢道。 象马车兵之所庄严。 及诸天子止住其中。 或为守护。 或为戏乐。 或为庄严。 市中间路。 一切琉璃。 软滑可爱。 众宝庄严。 亦如北地妙好氍毺。 龙兽花草。 皆如前说。 乃至烧香散花。 悬诸天衣。 亦复如是。 复于处处。 竪立幡幢。 天大城内。 如是等声。 恒无断绝。 所谓象声。 马声。 车声。 螺声。 波那婆声。 鼓声。 牟澄伽声。 笳声。 音乐声。 又有声言。 善来善来。 愿食愿饮。 我今供养。 是毗留勒叉大城。 是天子住处。 复有天州天郡天县天村。 周匝遍布此大城中。 毗楼勒叉天王。 依此中住。 王领所极。 从由乾陀山南。 至铁围山拘槃荼神。 是王所领。 如是义者。 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毗留博叉城品第十六西由乾陀山有二顶。 中间有国。 名毗留博叉。 周围一千由旬。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高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九十九门。 复一小门。 足一百门。 是诸门者。 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妙好氍毺。 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并如上说。 外七重宝栅。 七重多罗树之所围绕。 其林中间。 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五种宝花。 及四宝船。 池岸五种宝树。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皆如上说。 其城外边。 有三重宝堑。 其一一堑。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 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堂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亦如上说。 时外林中。 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奏诸音乐。 时诸天子从大城出观听音乐。 诸女天等从大城出。 观听音乐。 以是因缘。 受诸戏乐。 城西南角。 是毗留博叉天王之所住处。 周围二百五十由旬。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高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二十四大门。 复一小门。 足二十五门。 如是诸门。 皆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妙好氍毺。 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外有七重宝栅。 七重宝多罗林之所围绕。 其树中间。 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五种宝花。 及四宝船。 池岸五种宝树。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皆如上说。 其城外有三重宝堑。 其一一堑。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 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堂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皆如上说。 是外林中。 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奏诸音乐。 时诸天子从城中出。 并诸女天并共观听。 以是因缘。 受诸戏乐。 是大城内。 四边住处。 衢巷市鄽。 并皆调直。 是诸天城。 或有住处。 四相应舍。 或有住处。 重层尖屋。 或有住处。 多层高楼。 或有住处。 台观云耸。 或有住处。 四周却敌。 随其福德。 众宝所成。 平正端直。 是天城路。 其数五十。 四陌相通。 行列分明。 皆如基道。 四门通达。 东西相见。 巷巷市鄽。 宝货盈满。 一穀米市。 二衣服市。 三众香市。 四饮食市。 五花鬘市。 六工巧市。 七淫女市。 处处并有市官。 是诸市中。 天子天女。 往来贸易。 商量贵贱。 求索增减。 称量料数。 具市鄽法。 虽作此事。 以为戏乐。 无取无与。 无我所心。 脱欲所须。 便可提去。 若业相应。 随意而取。 业不相应。 便作是言。 此物奇贵。 非我所须。 当四衢道。 象马车兵之所庄严。 及诸天子止住其中。 或为守护。 或为戏乐。 或为庄严。 市中间路。 一切琉璃。 软滑可爱。 众宝庄严。 亦如北地妙好氍毺。 龙兽花草。 皆如前说。 乃至烧香散花。 悬诸天衣。 亦复如是。 复于处处。 竪立幡幢。 天大城内。 如是等声。 恒无断绝。 所谓象声。 马声。 车声。 螺声。 波那婆声。 鼓声。 牟澄伽声。 笳声。 音乐声。 又有声言。 善来善来。 愿食愿饮。 我今供养。 是毗留博叉大城。 是天子住处。 复有天州天郡天县天村。 周匝遍布此大城中。 毗留博叉天王依此中住王领所极。 从由乾陀山西。 至铁围边一切诸龙伽楼罗鸟。 是王所领。 如是义者。 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毗沙门城品第十七北由乾陀山有二顶。 中间有国。 名毗沙门。 周围一千由旬。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高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九十九门。 复一小门。 足一百门。 是诸门者。 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妙好氍毺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外有七重宝栅。 七重多罗树之所围绕。 其林中间。 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五种宝花。 及四宝船。 池岸五种宝树。 乃至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并如上说。 其城外边。 有三重宝堑。 其一一堑。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形如壶口。 下广上狭。 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堂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皆如上说。 是时外林。 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奏诸音乐。 时诸天子从大城出。 观听音乐。 诸女天等从大城出。 亦听音乐。 以是因缘。 受诸戏乐。 城西南角。 是毗沙门天王之所住处。 周围二百五十由旬。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高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二十四大门。 复一小门。 足二十五门。 是诸门者。 众宝所成。 摩尼妙宝之所庄严。 譬如妙好氍毺种种凋镂。 是门又有四军防卫。 外有七重宝栅。 七重宝多罗树林之所围绕。 其林中间。 有诸宝池。 相去百弓。 种种庄严。 五种宝花。 及四宝船。 池岸五种宝树。 四宝堂殿。 诸男女天之所住处。 皆如上说。 其城外有三重宝堑。 其一一堑。 广二由旬。 深一由旬半。 天水盈满。 并如上说。 是堑间地。 有诸婇女堂殿罗列。 三重堑外。 七宝树林之所围绕。 皆如上说。 时外林中一切诸花。 开敷鲜荣。 诸女天等奏诸音乐。 时诸天子从城中出。 并诸女天并共观听。 以是因缘。 受诸戏乐。 是大城内四边住处。 衢巷市鄽。 并皆调直。 是诸天城。 或有住处。 四相应舍。 或有重层尖屋。 或有多层高楼。 或有台观云耸。 或有四周却敌。 随其福德业。 众宝所成。 平正端直。 是天城路。 其数五十。 四陌相通。 行列分明。 皆如基道。 四门通达。 东西相见。 巷巷市鄽。 宝货盈满。 一穀米市。 二衣服市。 三众香市。 四饮食市。 五花鬘市。 六工巧市。 七淫女市。 处处并有市官。 是诸市中。 天子天女。 往来贸易。 商量贵贱。 求索增减。 称量料数。 具市鄽法。 虽作此事。 以为戏乐。 无取无与。 无我所心。 脱欲所须。 便可提去。 若业相应。 随意而取。 业不相应。 便作是言。 此物奇贵。 非我所须。 当四衢道。 象马车兵之所庄严。 及诸天子止住此处。 或为守护戏乐庄严。 市中间路。 一切琉璃。 软滑可爱。 众宝庄严。 亦如北地妙好氍毺。 龙兽花草。 皆如上说。 烧香散华。 悬诸天衣。 亦复如是。 复于处处。 竪立幡幢。 天大城内。 如是等声。 恒无断绝。 所谓象马车螺等声。 波那婆声。 鼓声。 牟澄伽声。 笳声。 音乐声。 又有声言。 善来善来。 愿饮愿食。 我今供养。 是毗沙门大城。 是天子住处。 复有天洲天郡天县天村。 周匝遍布此大城中。 毗沙门天王之所住处。 王领所极。 从由乾陀北。 至铁围边一切夜叉神。 是王所领。 是毗沙门城最饶多佉陀尼蒲阇尼饮食。 是故亦名阿罗珂漫陀。 如是义者。 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立世阿毗昙论卷第四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五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天非天斗战品第十八须弥山王上顶平地。 琉璃所成。 软滑可爱。 众宝庄严。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种种凋镂。 亦如耳璫众宝庄饰。 脚践便没。 举足即起。 如兜罗绵。 其地柔软。 亦复如是。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高半由旬。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三万二千门。 是诸城门。 众宝所成。 种种摩尼之所严饰。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等。 龙兽草木。 及诸杂花莫不必备。 亦如耳璫众宝庄严。 填满具足。 是诸城门。 亦复如是。 诸门边。 象马车军之所庄严。 是诸天子庄严铠仗。 聚集其中。 为护国土游戏庄严。 处处宝池。 天水盈满。 四宝为塼。 垒其底岸。 余如上说。 乃至诸天男女遍满其中。 亦复如是。 须弥山王。 从其上顶。 向下二万由旬。 是第一层。 是层四出。 并五十由旬。 周回增本四百由旬。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一由旬半。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无数千门。 众宝所成。 种种摩尼之所严饰。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等。 龙兽草木。 及诸杂花。 莫不必备。 亦如耳璫众宝具足。 是诸城门。 亦复如是。 诸城门边。 象马四军之所防卫。 为护国土游戏庄严。 其城外边。 有诸宝池。 四宝为塼。 垒其底岸。 乃至天子天女遍满国土。 亦复如是。 有诸天子。 名曰持鬘。 于此中住。 是须弥山本周围数。 更增四百由旬。 合本八百由旬。 从顶向下。 四万由旬。 是第二层。 四出并广上层。 五十由旬。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一由旬半。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无数千门。 众宝所成。 种种摩尼之所严饰。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等。 龙兽草木。 及诸杂花。 莫不必备。 亦如耳璫众宝具足。 是诸城门。 亦复如是。 诸城门边。 象马四军之所防卫。 为护国土游戏庄严。 有诸宝池。 四宝为塼。 垒其底岸。 乃至诸天子等遍满国土。 亦复如是。 有诸天子。 名曰常胜。 于此中住。 须弥山王本周围数。 更增八百由旬。 合本一千二百由旬。 从顶向下。 六万由旬。 是第三层。 四出并广二层。 五十由旬。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一由旬半。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无数千门。 众宝所成。 种种摩尼之所严饰。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等。 龙兽草木。 及诸杂花。 莫不必备。 亦如耳璫众宝具足。 是诸城门。 亦复如是。 诸城门边。 象马四军之所防卫。 亦护国土游戏庄严。 有诸宝池。 四宝为塼。 垒其底岸。 乃至诸天子等遍满国土。 亦复如是。 有诸天子。 名手持宝器。 于此中住。 金城围绕。 种种庄严。 亦如上说。 乃至诸天子等遍满国土。 亦复如是。 须弥山王本周围数。 更增四百由旬。 合本一千六百由旬。 是第四层。 广上三层。 四出并五十由旬。 从海水际。 向上五十由旬。 是须弥山王第四层。 广第三层。 五十由旬。 厚亦如此。 金城围绕。 高一由旬。 埤堄一由旬半。 城门高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无数千门。 众宝所成。 种种摩尼之所严饰。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等。 龙兽草木。 及诸杂华。 莫不必备。 亦如耳璫众宝具足。 是诸城门。 亦复如是。 诸城门边。 象马四军之所防卫。 为护国土游戏庄严。 有诸宝池。 四宝为塼。 垒其底岸。 乃至诸天子等遍满国土。 亦复如是。 此第四层。 四天王军之所住处。 是层之外。 又出四百五十由旬。 周回一千八百由旬。 有诸龙及金翅鸟之所住处。 须弥山王上下诸层。 并厚五十由旬。 其海中诸层。 悉是修罗住处。 此阿修罗为得诸天五事因缘。 故往攻伐。 何者为五。 一天须陀味。 二诸天平地。 三天诸园林。 四诸天国邑。 五诸天童女。 为是五事。 往击诸天。 诸天亦欲得彼五事。 往击修罗。 何者为五。 一阿修罗须陀味。 二修罗平地。 三修罗园林。 四修罗国邑。 五修罗童女。 为是五事。 往击修罗。 是时修罗来击诸天。 先于水际。 与龙鸟斗。 若不如时便退还本。 若战胜时。 登最下层。 共四王军。 及诸龙鸟。 亦登此层。 一时共斗。 修罗不如。 更退还本。 若战胜时。 登下二层。 与四王军。 及持宝器天。 诸龙鸟等。 一时共斗。 若不如时。 便退还本。 若战胜者。 登下三层。 与常胜天。 及持宝器。 并四王军诸龙鸟等。 一时共斗。 若不如时。 便退还本。 若战胜时。 登下四层。 与持鬘天。 及下诸天。 若四王军。 诸龙鸟等。 一时共斗。 若不如者。 从此还本。 若战胜时。 登须弥上顶。 是持鬘诸天往帝释所。 报如是事。 善尊。 阿修罗已来。 是时帝释以一千马。 驾其一车。 以阿罗汉衣。 为其幡帜。 象马四兵不相参杂。 众军围绕。 出往战所。 时三十二天王。 亦各皆有四部军众之所围绕。 亦到战所。 王二太子栴檀须毗。 亦有四军之所围绕。 同往战所。 时四天王。 亦有四军之所围绕。 同往战所。 日月天子。 亦有四军之所围绕。 同往战所。 如是诸天并前车将军。 于是处所。 与修罗起大斗战。 其象军者。 与象军斗。 车马步军。 例皆如是。 若斗战时。 其先来者。 必自前退。 是事法然。 如是事者。 佛世尊说。 比丘。 往昔诸天共攻修罗。 正斗战时。 两军交刃。 诸天军胜。 修罗退散。 比丘。 修罗退时。 面向南走。 还其本住。 诸天逐退。 比丘。 尔时修罗作是思惟。 诸天大胜。 我等退散。 诸天逐退必急。 我军尚可须更决战。 第二战时。 诸天大胜。 修罗又退。 是时修罗面向南走。 还其本住。 诸天逐退。 比丘是时。 修罗更复思惟。 诸天大胜。 我等退散。 诸天逐退必急。 我今军众未尽。 必须更决。 比丘。 第三战时。 诸天又胜。 修罗退散。 还至本城。 闭门而住。 比丘。 是时修罗更复思惟。 我已入城。 诸天虽来。 不能攻我。 比丘。 诸天亦作是念。 诸阿修罗既入其城。 不可复攻。 是时诸天周匝围绕。 令其境界止在城内。 诸天遂得食修罗须陀之味。 据其平地。 及诸园林。 并其国邑诸童女等。 悉皆系录。 取其财宝。 男女户口。 收缚无遗。 若诸天作意。 欲入彼城。 我与修罗。 同共饮食。 既为亲戚。 应往讯觐随意往返。 饮食言谈。 既入城已。 若作不相应心。 以是心故。 自然还出。 云何如是。 此城是阿修罗无畏处故。 诸天如意。 住此国土。 修罗童女既被缚录。 若欲去时。 将还天上。 时诸修罗裹须陀味。 往赎家口。 入诸天城。 处处访问。 若见眷属。 与诸天等。 论价贵贱。 若赎得相随还本。 若诸天退败。 被执缚时。 亦复如是。 忉利天上善见大城。 释提桓因之所住处。 阿修罗城。 是阿修罗王之所住处。 如忉利天伊罗槃行园象王。 如是阿修罗亦有象王。 名跋陀婆呵乘行园林。 如忉利天善柱象王斗战所乘。 如是阿修罗鸦罗婆象王斗战所乘。 如忉利天州郡县等。 修罗境界。 亦复如是。 如忉利天衣服饮食。 种种庄严。 修罗亦尔。 除善法堂。 及皮禅延多重阁。 如是义者。 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日月行品第十九从剡浮提地。 高四万由旬。 是处日月行半须弥山等游乾陀山。 是日月宫殿。 团圆如鼓。 是月宫者。 厚五十由旬。 广五十由旬。 周回一百五十由旬。 是月宫殿。 琉璃所成。 白银所覆。 水大分多。 下际水分。 复为最多。 其下际光。 亦为最胜。 是其上际。 金城围绕。 城高一由旬。 埤堄高半由旬。 城门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凡十四门。 并一小门。 是诸城门。 众宝所成种种摩尼之所严饰。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等。 龙兽草木。 及诸杂花。 莫不必备。 亦如耳璫众宝庄严。 填满具足。 是诸城门。 亦复如是。 是城门边。 象车四军之所庄严。 是诸天子庄严铠仗。 聚集其中。 为护国土。 及游戏庄严。 处处宝池。 天水盈满。 四宝为塼。 垒其底岸。 余如上说。 乃至诸天男女遍满其中。 亦复如是。 是宫殿者。 说名栴檀。 是月天子。 于其中住。 亦名栴檀。 宫殿天子。 悉名栴檀。 如是宫殿。 住四十余劫。 已众生业增上缘故。 恒行光照。 天子在时。 宫殿恒行。 天若不在。 宫殿亦行。 天子还时。 随宫所在。 即下其中。 是日宫者。 厚五十一由旬。 广五十一由旬。 周回一百五十三由旬。 是日宫殿。 颇梨所成。 赤金所覆。 火大分多。 下际火分。 复为最多。 其下际光。 亦为最胜。 是其上际。 金城围绕。 城高一由旬。 埤堄高半由旬。 城门二由旬。 门楼一由旬半。 十十由旬。 有一一门。 有十四门。 并一小门。 是诸城门。 众宝所成。 种种摩尼之所严饰。 譬如北地妙好氍毺。 人非人等。 龙兽草木。 及诸杂花。 莫不必备。 亦如耳璫众宝庄严。 填满具足。 是诸城门。 亦复如是。 是城门边。 象车四军之所防卫。 为护国土。 及庄严游戏。 处处宝池。 天水盈满。 四宝为塼。 垒其底岸。 余如上说。 乃至诸天男女遍满其中。 亦复如是。 是宫殿说名修野。 是日天子于其中住。 亦名修野。 宫殿天子。 悉名修野。 是宫殿住四十余劫。 以众生业增上缘故。 恒行光照。 天子在时。 宫殿恒行。 天若不在。 宫殿亦行。 天子还时。 随宫所在。 即下其中。 其星宫殿。 极最小者。 迳半俱卢舍。 周回广一俱卢舍半。 其星大者。 迳十六由旬。 周回四十八由旬。 日月之前。 有行乐天子。 是天子者。 若游行时。 则受戏乐。 以众生业增上缘故。 故有风轮恒吹回转。 以风吹故。 日月等宫。 回转不息。 日宫殿者。 行一百八十路。 月宫殿者。 行十五路。 日十二路。 是月一路。 若日出入时。 十二日所行路。 月出入时。 一日行之得度。 从极南路。 至极北路。 二百九十由旬。 日月于是中行。 无有减长。 日复有两路。 一者外路。 二者内路。 内路者。 从剡浮路内。 至北郁单越内路。 相去四亿八万八百由旬。 周回十四亿四万二千四百由旬。 其外路者。 相去四亿八万一千三百八十由旬。 周回十四亿四万四千一百四十由旬。 其月行者。 傍行则疾。 周行则迟。 其日行者。 周行则疾。 傍行则迟。 日行与月。 或合或离。 一一日中。 日行四万八千八十由旬。 合离皆尔。 若稍合时。 日日覆月三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以是方便故。 十五日一切被覆。 月光不现。 若稍离时。 日日日行。 四万八千八十由旬。 是日离月三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以是方便故。 十五日月大圆明。 如是数量。 日行周围。 疾速于月。 四万八千八十由旬。 尔时世尊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四万有八千八十诸由旬日逐月行尔离月量亦然日恒行一由旬半。 又一由旬九分之一。 其一一日出时如是。 入亦如是。 六月日中从内路出。 至于外路。 六月日从外路入至内路。 月恒行十九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其一一日出亦如是。 入亦如是。 十五日从内路至外路。 十五日从外路至内路。 日若行东弗婆提内路。 取东弗婆提地南际。 相去六百八十三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是中日行内路。 日若行剡浮提内路。 取剡浮提地南际。 相去三百五十由旬。 是中日行内路。 日若行西瞿耶尼内路。 取西瞿耶尼地南际。 相去六百八十三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是中日行内路。 日若行北郁单越内路。 取北郁单越地南际。 相去三百五十由旬。 是中日行内路。 日若行东弗婆提外路。 从地南际。 取日外路。 三百九十三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日于中行。 若日行剡浮提外路。 从地南际。 至日外路。 六十由旬。 是中日行外路。 若日行西瞿耶尼外路。 取地南际。 至日外路。 三百九十三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是中日行。 若日行北郁单越外路。 取地南际。 六十由旬。 是中日行。 若日行东弗婆提内路。 则行西瞿耶尼外路。 则行南剡浮提北郁单越中路。 是时东弗婆提日最长。 十八牟休多。 是时夜最短。 十二牟休多。 西瞿耶尼夜最长。 十八牟休多。 日最短十二牟休多。 剡浮提北郁单越。 日夜等分。 并十五牟休多。 其六牟休多恒动。 二十四牟休多不动。 若日行东弗婆提外路。 则行西瞿耶尼内路。 则行南剡浮提北郁单越中路。 是时东弗婆提夜最长十八牟休多。 日最短十二牟休多。 西瞿耶尼日最长十八牟休多。 夜最短十二牟休多。 南剡浮提北郁单越等分。 日夜并十五牟休多。 若日行剡浮提内路。 则行北郁单越外路。 则行东弗婆提西瞿耶尼中路。 是剡浮提日最长十八牟休多。 夜最短十二牟休多。 北郁单越夜最长十八牟休多。 日最短十二牟休多。 东弗婆提西瞿耶尼日夜等分。 并十五牟休多。 日若行南剡浮提外路。 则行北郁单越内路。 则行东弗婆提西瞿耶尼中路。 是时剡浮提夜最长十八牟休多。 日最短十二牟休多。 北郁单越日最长十八牟休多。 夜最短十二牟休多。 东弗婆提西瞿耶尼日夜等分。 并十五牟休多。 西瞿耶尼北郁单越并如是说。 若世间中三十牟休多。 决定恒为一日夜。 其一牟休多。 有三十分。 是一一分。 名曰罗婆。 日若增时。 日一罗婆。 日若减。 亦一罗婆。 夜亦如是。 若日减时。 夜增一罗婆。 若夜减时。 日增一罗婆。 若日最长。 十八牟休多。 是时夜则最短。 十二牟休多。 若夜最长。 十八牟休多。 是时日则最短。 十二牟休多。 若日夜等时。 日十五牟休多。 夜十五牟休多。 若五月十五日正圆满。 西国始结夏时。 汉地安居。 已满一月。 是时日则最长。 十八牟休多。 夜则最短。 十二牟休多。 从十六日。 减一罗婆。 月减一牟休多。 第二月又减一牟休多。 第三月又减一牟休多。 至八月十五日西国自恣时。 汉地受迦絺那衣时。 日夜平等。 各十五牟休多。 又从十六日。 乃至一月。 复减一牟休多。 第二月减一牟休多。 第三月又减一牟休多。 至十一月十五日。 其夜最长。 十八牟休多。 其日最短。 十二牟休多。 是夜从此时。 日减一罗婆。 一月日则夜减一牟休多。 第二月。 又减一牟休多。 第三月又减一牟休多。 至二月十五。 日夜平等。 各十五牟休多。 又从十六日。 乃至一月。 复减一牟休多。 第二月复减一牟休多。 第三月复减一牟林多。 至五月十五日。 其日最长。 十八牟休多。 其夜最短。 十二牟休多。 复有别时。 若西国夏分。 第一月月中第二半第九日。 是为六月九日。 是时日最长。 十八牟休多。 夜最短十二牟休多。 至九月九日。 日夜平等各十五牟休多。 十一月九日。 是夜最长。 十八牟休多。 日最短。 十二牟休多。 三月九日。 日夜平等。 各十五牟休多。 如此回转。 具足五年。 有一游伽。 即两闰月。 其一从月。 其二从日。 五年中间。 十二日。 又九日。 又六日。 又三日。 又十五日。 此中日夜。 是其长短。 月者分别三用。 一者分别月。 二分别十五日。 三分别圆满。 日者分别夜日。 分别夏冬秋节。 分别年。 是三用从日得成。 闰月有两者。 一从月。 二从日。 是闰月者。 从月所作。 四月日应作两小月。 一小月者。 是第三半中。 第二小月。 是第七半中。 一年之中。 应六小月。 五年足少三十日。 此三十日。 应补五年中。 若不作小月。 则月圆不当时。 是小月者。 从日所作。 依世间说。 以三十牟休多。 决定是一日夜。 分三十牟休多。 为六十分。 日行疾故。 五十九分便周。 长余一分。 因是事故。 二月则长一日。 又二月复长一日。 乃至一年。 足长六日。 如是五年。 则长一月。 用是一月。 补五年中。 是为日家闰月。 若不作闰者。 时节及年。 差坏不当。 复次五年应两闰月。 第一者。 在第三年。 第二者。 在第五年。 若月在剡浮提中。 更三月。 日至瞿耶尼。 若北郁单越。 则六月日。 东弗婆提。 则九月日。 若周一年。 还至剡浮提。 一天下中。 恒有夏冬春三时。 夏者为春所随。 冬者为夏所随。 春者为冬所随。 东弗婆提八月十五日自恣时。 剡浮提是五月十五结夏时。 西瞿耶尼二月十五。 北郁单越十一月十五日。 东弗婆提夏分三月已出。 在东弗婆提南剡浮提二洲中间。 西瞿耶尼春分三月未出。 在剡浮提瞿耶尼二洲中间。 瞿耶尼春一月已出。 郁单越冬分二月未出。 是为三月在瞿耶尼郁单越二洲中间。 郁单越冬分二月已出。 弗婆提夏分一月未入。 是为三月在郁单越弗婆提二洲中间。 须弥山王。 在四天下之中央。 云何须弥山在四天下北边。 所谓随日行分判。 东弗婆提东方。 是剡浮提北方。 东弗婆提西方。 是南剡浮提南方。 东弗婆提北方。 是剡浮提西方。 东弗婆提南方。 是剡浮提东方。 北郁单越。 西瞿耶尼。 亦复如是。 南剡浮提。 北郁单越正对。 东弗婆提西瞿耶尼正对。 是时最初日月下生世间。 相去甚远。 日下东弗婆提中央。 月下西瞿耶尼中央。 尔时光明遍照。 满四天下。 日照一半。 月照一半。 若日已过东弗婆提中央。 北郁单越日已没。 南剡浮提日已出。 若月已过西瞿耶尼中央。 剡浮提已没。 郁单越已出。 若满月夜已至。 郁单越月正中时。 南剡浮提日则正中。 日过剡浮提中。 东弗婆提已没。 西瞿耶尼已出。 若月过北郁单越中央。 东弗婆提已出。 西瞿耶尼已没。 东弗婆提若满月夜。 月正中时。 西瞿耶尼日则正中。 日过西瞿耶尼中央。 剡浮提已没。 郁单越已出。 若月过东弗婆提中央。 郁单越已没。 剡浮提已出。 剡浮提满月夜。 月正中时。 北郁单越。 日则正中。 云何日月合在一处。 谓日恒逐月行。 一一日相近。 四万八千八十由旬。 日日相离。 亦复如是。 若相近时。 日日月圆被覆三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以是事故。 十五日月被覆则尽。 是名黑半满。 日日离月。 亦四万八千八十由旬。 月日日开覆三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以是事故。 十五日月则开净圆满。 世间则名白半满。 日月若最相离行。 是时月圆。 世间则说白半圆满。 日月若共一处是合行。 世间则曰黑半圆满。 日光经度。 七亿二万一千二百由旬。 周回二十一亿六万三千六百由旬。 剡浮提日出时。 郁单越日没时。 东弗婆提正中。 西瞿耶尼正夜。 是一天下四时。 由日得成。 如是义者。 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五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六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云何品第二十云何为夜。 云何为昼。 因日故夜。 因日故昼。 欲界者自性黑暗。 日光隐故是则为夜。 日光显故是则为昼。 云何黑半。 云何白半。 由日黑半。 由日白半。 日恒逐月行一一日相近。 四万八千八十由旬。 日日相离亦复如是。 若相近时日日月圆被覆三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以是事故十五日月被覆则昼是日黑半满。 日日离月亦四万八千八十由旬月日日开三由旬。 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以是事故十五日月则开净圆满。 世间则名白半圆满日月。 若最相离行是时月圆。 世间则说白半圆满日月。 若共一处是名合行。 世间则日黑半圆满。 若日随月后行日光照月光。 月光麁故被照生影。 此月影还自翳月。 是故见月后分不圆。 以是事故渐渐掩覆。 至十五日覆月都尽。 随后行时是名黑半。 若日在月前行。 日日开净。 亦复如是。 至十五日具足圆满。 在前行时是名白半。 云何冬时说醯曼多。 此时雪应落寒已至故。 是故冬时说名醯曼多。 世间立此自性名醯曼多。 云何春时名曰禽河。 日照炙时是正热时正是渴时。 故说春时名为禽河。 世间立此自性名为禽河。 云何夏时名为跋娑。 是天雨时是疑雨时是年初时。 是故说夏名曰跋娑。 世间自性立名跋娑。 云何冬寒。 云何春热。 云何夏时寒热。 是冬时水界最长未减尽时。 草木由湿未萎乾时。 地大湿滑火大向下水气上昇。 所以知然。 深水最暖。 浅水则寒。 寒节已至日行外路照炙不久。 阳气在内食消则速。 以是事故冬时则寒。 云何春热。 是禽河时水界长起。 已减已尽草木乾萎地已燥坼。 水气向下火气上昇。 何以知然。 深水则冷。 浅水则热。 冬时已过日行内路照炙则久。 身内火羸故春时热。 云何夏时冷热。 是大地八月日中恒受照炙。 大云降雨之所洒散地气蒸郁。 若风吹时蒸气消已是时则寒。 风若不起是时即热。 是故跋娑有时寒热。 云何地狱名泥犁耶。 无戏乐故。 无憘乐故。 无行出故。 无福德故。 因不除离业故于中生。 复说此道于欲界中最为下劣。 名曰非道。 因是事故。 故说地狱名泥犁耶。 云何禽兽名底(都履反)栗车。 因谄曲业于中受生。 复说此道众生多覆身行故说名底栗车。 云何鬼道名曰闪多阎摩罗。 王名闪多故其生与王同类故名闪多。 复说此道与余道往还。 善恶相通故名闪多。 云何说阿修罗道名阿修罗。 不能忍善不能一心。 下意谛听善语。 种种教化其心不动。 以憍慢故非善健儿。 又非天故名阿修罗。 云何天道说名提婆。 言提婆者善行之名。 因善行故于此道生。 复说提婆名曰光明。 恒有光故。 又提婆者名曰圣道。 又提婆者名曰意乐。 又提婆者名曰上道。 又提婆者应修应长一切善业。 以是义故名曰提婆。 云何人道说名摩菟沙。 一聪明故。 二者胜故。 三意微细故。 四正觉故。 五智慧增上故。 六能别虚实故。 七圣道正器故。 八聪慧业所生故。 故说人道为摩菟沙。 云何此地名剡浮提。 因剡浮树故得是名。 云何说名西瞿耶尼。 此地在剡浮西故。 赀生贸易悉皆用牛。 牛名瞿耶尼。 故名此土为西瞿耶尼。 云何名为东毗提诃。 此地在剡浮东故。 形相可爱利养胜故。 故说东毗提诃。 云何名北郁单越。 此地在剡浮北故。 心直善故复上胜故。 一切赀胜他处故。 故说名为北郁单越。 云何第一天名大王天提头吒等。 四大王于中为增上为上首故云何第二天名为忉利。 三十三天王于是中为帝主。 王位自在故说为忉利天。 云何第三天名为夜摩。 日夜时节分分度时说如是言。 咄哉不可思议欢乐故名夜摩。 云何第四天名兜率陀。 欢乐饱满于其资具自知满足。 于八圣道不生知足。 故说名为兜率陀天。 云何第五天名为维摩罗昵。 是中诸天如意化作。 宫殿园林一切乐具。 于中受乐故名维摩罗昵。 云何第六天名波罗维摩婆奢。 他所化作宫殿园林一切乐具。 于中作自在计。 此是我所于中受乐。 故名波罗维摩婆奢。 云何第一梵名梵先行。 若人从欲界入色界前。 至此处故说梵先行。 云何第二名梵众。 大梵王眷属多故故名梵众。 云何第三名大梵。 最胜初禅中间所造业所生故。 自在不係他故。 能观别他事故。 为已生应生作主故名大梵。 云何第二禅初天名曰少光。 说语时口中出光明少故。 故名少光。 云何第二名无量光。 是诸天等若说语时。 口中无量光明显照故。 名无量光。 云何第三梵名遍胜光。 是诸天等若说言时。 口出光明遍一切处。 圆满无余故。 名遍胜光。 云何第三禅初天名曰少净。 是中诸天所受乐少。 寂静爱乐与三禅相应。 受此少乐故。 名少净。 云何第二天名无量净。 是中诸天乐胜于前寂静爱乐。 与三禅相应故。 名无量净。 云何第三名曰遍净。 是中受乐遍满。 身心究竟无余。 寂静爱乐与三禅相应。 诸天受此故。 名遍净。 云何第四禅初天名曰无云。 苦乐前灭故。 于先方便忧喜没尽故。 此中舍受智念清净故。 是中诸天受此舍受故名无云。 云何第二天名曰生福。 福者智念舍等相应诸禅所生故。 生已受用如此三枝故名生福。 云何第三名曰广果。 广者谓大容果功力及报所生。 此二者能摄定慧及离欲依止故。 名广果。 云何第四名无想天。 是中诸天无有想故。 何者为想。 通别二想。 各异生报。 此中无故。 唯有色阴及不相应行阴故。 名无想天。 云何那含天。 一名善现。 昔在因地。 可令见实无倒义。 可令受可令解故名善现。 云何第二名曰善见。 昔在因地增寿命具。 四支提财及他赀产。 并利益事善正守护。 于中生正见不除不取。 因前善现。 及如此因故。 名善见。 云何第三名不烦。 昔在因地。 不损恼他。 无妨碍意。 无相逼意。 因前善现。 及此业故。 是故名不烦。 云何第四名曰不烧。 是中诸天昔在因地。 不烧自身。 不困苦身。 又不烧他。 不困苦他。 自他亦乐行速疾通达故。 因前善现。 及此业故。 名无烧。 云何第五名阿迦尼吒。 迦尼吒者名曰下品。 前十七地并已过故。 复有从下品天至究竟天于中般涅槃故。 复有诸天名阿迦尼吒。 至般涅槃故。 是故名阿迦尼吒。 云何无色界第一天名曰空无边入。 空者非所作非有为不可塞碍。 过于碍相种种有相。 一想心所缘故。 无二无别。 因于此空业所生故。 故说名为空无边入。 云何第二名识无边入天。 识者第六意识。 此识内故细于外空。 过于碍相过于外相。 一想心所缘故。 无二无别。 因于此识业所生故。 故说名为识无边入。 云何第三名无所有入天。 无所有者除前二麁相。 离此二外无别境界。 过内外相。 一想心所缘故。 无二无别。 因于此心业所生故。 故说名为无所有入。 云何第四名为非想非非想入天。 非想者细故。 非前七定故说非想。 非非想者若无想定及无心定。 如此两定名无想定。 同无心故。 今则有心故名非非想定。 因于此定业所生故。 故说名为非想非非想入。 从剡浮提向下二万由旬。 是处无间大地狱。 从剡浮提向下一万由旬。 是夜摩世间地狱。 此二中间有余地狱。 从剡浮提向上四万由旬。 是四大天王天。 从剡浮提向上八万由旬。 是三十三天住处。 从剡浮提向上十六万由旬。 是夜摩天住处。 从剡浮提向上三亿二万由旬。 是兜率陀天住处。 从剡浮提向上六亿四万由旬。 是化乐天住处。 从剡浮提向上十二亿八万由旬。 是他化自在天住处。 有比丘问佛世尊。 从剡浮提至梵处为若近远。 佛言比丘。 从剡浮提至梵处。 甚远甚高。 相异相离。 比丘。 譬如九月十五日月圆满时。 若有一人在彼梵处。 放百丈方石坠向下界中间无碍。 到后岁九月月圆满时至剡浮提。 梵处剡浮提近远如是。 从梵处至少光天。 复倍于前。 从少光天至无量光天。 复远一倍。 从无量光天至遍胜光天。 复远一倍。 从遍胜光天至少净天。 复远一倍。 从少净天至无量净天。 复远一倍。 从无量净天至遍净天。 复远一倍。 从遍净天至无云天。 复远一倍。 从无云天至生福天。 复远一倍。 从生福天至广果天。 复远一倍。 从广果天至无想天。 复远一倍。 从无想天至善现天。 又远一倍。 从善现天至善见天。 复远一倍。 从善见天至不烦天。 又远一倍。 从不烦天至不烧天。 又远一倍。 从不烧天至阿迦尼吒天。 复远一倍。 而说偈言。 从阿迦尼吒至剡浮提地放大密石山六万五千年五百三十五中间若无碍方至于剡浮剡浮提人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无能于山壁栅中出入无碍。 剡浮提人若游行者。 唯能至于大小黑山。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过此西瞿耶尼。 人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无有能于山壁栅中出入无碍。 若游行者唯能至其地际海边。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过此东弗婆提。 人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无有能于山壁栅中出入无碍。 若游行者唯能至其地际海边。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过此北郁单越。 人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无有能于壁栅山中出入无碍。 若游行者唯至其地际山内边。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无能过此四天王天自宫殿处。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无有能于壁栅山中出入无碍。 若游行者唯至铁围山内。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过此忉利诸天自宫殿处。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无有能于壁栅山中出入无碍。 若游行者唯至铁围山际。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过此夜摩兜率陀天化乐他化自在。 及梵先行梵众诸天自宫殿处。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无有能于壁栅山中出入无碍。 若游行者唯在一世界内。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过此大梵王天自宫殿处。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无有能于壁栅山中出入无碍。 若游行者唯在千世界内。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过此从第二禅。 乃至阿迦尼吒天自宫殿处。 亦如前说。 若游行者唯在一千世界内。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过此大地狱中。 以大狱卒作王富自在。 阎罗处地狱以阎罗王作王富自在。 一切禽兽及水罗刹。 以婆娄那王作王富自在。 诸蛇龙等以婆修吉龙王作王富自在。 诸大龙者以摩那思龙王作王富自在。 诸象龙者以娄阇耆利象王作王富自在。 诸飞鸟者以迦娄罗王作王富自在。 四足步行众生。 以师子王作王富自在。 一切鬼道以鬼尊王作王富自在。 一切修罗道。 以四修罗王作王富自在。 一罗睺。 二波罗陀。 三毗摩质多。 四婆利毗卢遮。 阎浮提中以转轮王作王富自在。 一处王作王富自在。 国众尊老作王富自在。 有时无王如劫初立。 西瞿耶尼以转轮王作王富自在。 国众尊老作王富自在。 有时无王如劫初立。 东弗婆提以转轮王作王富自在。 国众尊老作王富自在。 有时无王如劫初立。 北郁单越以转轮王作王富自在。 有时无王。 四天王处。 以四大天王作王富自在。 忉利天者。 以三十三天作王富自在。 夜摩天者。 以修夜摩王作王富自在。 兜率陀天。 以善足意王作王富自在。 化乐天者以善化王作王富自在。 他化自在天。 以令自在王作王富自在。 一切欲界中。 以有恶魔王作王富自在。 一千世界中。 以大梵天王作王富自在。 世间及诸天魔王所大梵处。 沙门婆罗门及人天处。 以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法。 然作王富自在。 若剡浮提婴儿生已满四月日。 如西瞿耶尼初生儿大。 东弗婆提初生婴儿。 如剡浮提五月儿大。 若剡浮提婴儿生已满六月日。 如北郁单越初生婴儿。 如剡浮提儿年六岁。 四天王处初生婴儿亦如是。 生至七日如父母大。 如剡浮提儿生七岁。 忉利天处初生婴儿亦如是。 生至七日等于成人。 如剡浮提儿生八岁。 夜摩天处初生亦尔。 生至七日等于成人。 如剡浮提儿生九岁。 兜率陀天初生亦尔。 生至七日等于成人。 从化乐天乃至阿迦尼吒天。 称其形相生便具足。 剡浮提一寻半是西瞿耶尼一寻。 西瞿耶尼一寻半是东弗婆提一寻。 东弗婆提一寻半。 是北郁单越一寻。 四天王天一伽浮地。 是一由旬四分之一。 四天王身长二伽浮地。 忉利诸天长半由旬。 帝释身者长三伽浮地。 夜摩诸天长一由旬。 兜率陀天长二由旬。 化乐诸天长四由旬。 他化自在天长八由旬。 一切色界至阿迦尼吒。 并长十二由旬。 从剡浮提至阿迦尼吒天。 并长自身四肘。 剡浮提众生身色种种不同。 有白色者。 如夜婆那婆利柯止那等国。 有黑色者。 如跋婆罗剑蒱阇等国。 有青色者。 如陀眉罗辛诃罗等国。 有赤白色者。 如首陀阿。 毗罗等国。 有黄色者。 如基罗多及罽宾等国。 东弗婆提西瞿耶尼。 唯除黑色。 余悉如剡浮。 北郁单越一切人民悉皆白净。 四天王天有四种色。 有绀有赤有黄有白。 一切欲界诸天色皆亦如是。 云何诸天色有四种。 初受生时若见绀华身则绀色。 余色亦尔。 剡浮提人衣服。 有迦波婆刍摩衣。 憍奢耶衣。 毛衣紵衣麻衣草衣树皮衣兽皮衣板衣[佉*力]波树子衣。 西瞿耶尼人衣者。 迦波婆衣。 刍摩衣。 憍奢耶衣。 毛衣紵衣麻衣草衣树皮衣兽皮衣板衣[佉*力]波树子衣。 东弗婆提人。 迦波婆衣。 刍摩衣。 憍奢耶衣。 毛衣紵衣麻衣。 郁单越人。 [佉*力]波树子衣。 长二十肘广十肘。 重一波罗(南称一两)。 四天王天亦[佉*力]波衣。 长四十肘。 广二十肘。 重半波罗。 忉利诸天亦着[佉*力]波衣。 长八十肘。 广四十肘。 重一波罗四分之一。 夜摩天着[佉*力]波衣。 长百六十肘。 广八十肘。 重一波罗八分之一。 兜率陀天着[佉*力]波衣。 长三百二十肘。 广百六十肘。 重一波罗十六分之一。 化乐天乃至他化自在。 所着衣服。 随心小大。 轻重亦尔。 剡浮提人衣服。 庄饰种种不同。 或有长发分为两髻。 或有剃落发须。 或有顶留一髻余发皆除。 名周罗髻。 或有拔除发须或有剪发剪须。 或有编发。 或有被发。 或有剪前被后令圆。 或有裸形。 或着衣服覆上露下。 或露上覆下。 或上下俱覆。 或止障前后。 西瞿耶尼人所庄饰。 并皆被发上下着衣。 如首陀阿毗罗国。 东弗婆提人发庄饰剪前被后。 上下两衣着下衣上衣绕身而已。 如央伽摩伽陀二国庄饰。 北郁单越人所庄饰须发翠黑。 恒如剃罗。 五日头发自然长。 横七指无有增减。 四天王天庄饰种种不同。 或有长发分作两髻。 或有剃落发须。 或顶留一髻余发皆除。 名周罗髻。 或拔除须发。 或有剪发剪须。 或有编发或有被发。 或剪前被后令圆。 或有裸形。 或着衣服。 或覆上露下。 或覆下露上。 或上下俱覆。 或止障前后。 欲界诸天庄饰亦复如是。 色界诸天不着衣服。 如着不异。 头虽无髻。 如似天冠。 过男女相。 形唯一种。 剡浮提人。 食粳米饭麦饭麨食鱼食肉。 食细佉陀尼根佉陀尼菓佉他尼。 西瞿耶尼人所食饮。 食粳米饭麦饭及麨鱼肉。 细佉陀尼根佉陀尼菓佉陀尼。 乳酪此中最多。 东弗婆提人食粳米饭麦饭。 及麨鱼肉。 细佉陀尼根佉陀尼菓佉陀尼。 奢利粳米饭最饶。 北郁单越人唯食奢利粳米饭。 不种自生无粃无碎。 亦无有糠自然净米。 色香味触并皆妙好。 如细蜂蜜其味甘美。 其中有树名敦治抧罗。 其树生子形如釜鍑。 又似[木*(羲-ㄎ+乃)]者若人欲食。 取此树子以持盛水。 别复有石名曰树提。 取此树子以置石上石自生火。 是人将取奢利米写置器中。 无劳量准即自然称器。 饭成熟时石自还冷。 仍用前[木*(羲-ㄎ+乃)]次第盛贮。 若余人来欲须食者随意取食。 不作此意彼人施我是作食人。 亦不作意我今施彼。 若食竟时掷之而去。 所余器物及残食等地裂受之受已还合。 四天王天并食须陀味。 朝食一撮暮食一撮。 食入体已转成身分。 是须陀味园林池苑并自然生。 是须陀味亦能化作。 佉陀尼等八种饮食。 一切欲界诸天食亦如是。 色界诸天从初禅中。 乃至遍净以喜为食。 上去诸天以意业为食。 剡浮提人所资博易。 或生熟金银或米穀等。 或诸杂物真珠摩尼种种诸宝。 或取众生以为贸易。 西瞿耶尼货易交关唯用[牛*秦]牛。 东弗婆提货易交关所用米穀。 北郁单越无有交关。 四天王天所资博易。 或生熟金银或米穀等。 或诸杂贸易珠摩尼种种诸宝。 或取众生以为贸易。 一切欲界诸天亦复如是。 色界则无同郁单越。 剡浮提人或自杀生。 或令他杀死则食肉。 西瞿耶尼亦复如是。 东弗婆提人自不杀生不令他杀。 若有自死则食其肉。 北郁单越自不杀生。 不令他杀死不食肉。 四天王天自杀令他杀死不食肉。 忉利诸天自杀令他杀死不食其肉。 从夜摩天上至阿迦尼吒。 不自杀生不令他杀死不食肉。 剡浮提人若眷属死。 送丧山中烧尸弃去。 或置水中。 或埋土里。 或着空地。 西瞿耶尼东弗婆提亦复如是。 北郁单越人若眷属死。 不送丧不烧不弃。 鸟为送尸是鸟啄尸。 将至山外而便噉食。 四天王天其眷属死。 亦不送尸不烧不弃。 如光焰没无有尸骸。 其上诸天一切如是。 剡浮提中有五种树。 金树银树玻梨柯树。 琉璃树呵利多树。 西瞿耶尼东弗婆提树亦如是。 北郁单越唯有呵利多树余四则无。 四天王天亦有五种宝树并如上说。 一切欲界诸天。 有五种树亦复如是。 色界天中并悉无树。 剡浮提中有五种华。 金银玻梨柯琉璃呵利多。 西瞿耶尼东弗婆提亦复如是。 北郁单越有树名散多那。 其花悉呵利多宝。 四天王天并有五种花。 一切欲界亦复如是色界都无。 剡浮提中有殿堂。 金银琉璃玻梨柯呵利多。 有材木殿堂。 或有石屋土屋。 西瞿耶尼亦如是。 东弗婆提殿堂并金无有余屋。 北郁单越有树名曼殊沙。 如高大殿叶叶相蔽不入风霜。 一切诸人以为住屋。 四天王天有五种殿堂。 金银琉璃玻梨柯呵利多。 一切欲界诸天亦复如是。 色界诸天有诸殿堂皆白色宝。 是中诸天昔在因地。 有褊悋心而行布施望得果报。 今于果地所得宫殿。 光色昏闇不能明净。 若是诸天在因地中。 无褊悋心而行布施不望来果。 我有彼无我主彼不。 是正道理是法相应。 若能主者施不主者。 若行布施心净安隐。 为庄严心为治净心。 故行布施由此心故。 在果地中所得宫殿。 微妙光明无有暗浊。 剡浮提人若离神通及因他功力。 则不能通见山壁栅城障外等色。 西瞿耶尼东弗婆提北郁单越。 若离他功力则不能通见山壁栅城障外等色。 四天王天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于自处所不能通见山壁栅城障外等色。 若远观时唯见铁围山内之色。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彻见此山之外。 忉利诸天于自宫殿。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得见山壁栅城障外等色。 若远观时唯见铁围山内。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彻见铁围山外。 从夜摩天乃至梵众并皆如是。 大梵天王自宫殿处。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得见山壁栅城障外等色。 若远观时唯见一千世界之内。 若离神通及他功力。 不能彻见。 剡浮提人若索他女。 女家许已乃得迎接。 或有买妾或有货婢。 西瞿耶尼东弗婆提亦复如是。 北郁单越人不索他女。 亦不迎妻不卖不赎。 若男子欲娶女时谛瞻彼女。 若女子欲羡男时亦须谛视。 若女不见男视。 余女报言。 是人看汝即为夫妻。 若男子不见女看。 余男报言。 是人看汝亦为夫妻。 若自相见便即相随共往别处。 四天王天若索女天。 女家许已乃得迎接。 或货或买一切欲界诸天亦复如是。 剡浮提中有男女根以相和合。 东弗婆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亦皆如是。 四天王天及忉利天。 男女和合亦复如是。 夜摩诸天以相抱为欲。 兜率陀天执手为欲。 化乐诸天共笑为欲。 他化自在天相视为欲。 西瞿耶尼受诸欲乐。 两倍胜于剡浮提人。 乃至他化自在诸天欲。 胜于化乐亦皆两倍。 剡浮提女人有恶食者。 有胎长者有初产者有饮儿者。 西瞿耶尼东弗婆提亦复如是。 北郁单越女人有恶食者。 有胎长者有生产者唯不饮儿。 若生男儿及女儿者放四衢道。 母以手指内其口中。 若行路人从此过者。 亦以手指内儿口中。 因此指触身分长大。 郁单越人男女别居不相交杂。 若男生时七日成人便入男群。 若女生时七日成人便入女群。 若男女初作欲意相携树下。 是曼殊沙树即便覆蔽欲事则成。 若不覆蔽便各相离。 知是邪淫即不敢犯。 四天王处诸女天等。 无有恶食无有胎长。 亦不生儿亦不饮儿。 男女天者或于膝上。 或于眠处皆得生儿。 若于母膝及母眠处生者。 女天作意此是我儿。 男天亦言此是我儿。 则唯一父一母。 若于父膝及父眠处生。 唯有一父而诸妻妾皆得为母。 剡浮提人一生欲事无数无量。 亦有诸人修清净行至死无欲。 西瞿耶尼其多欲者。 一生之中数至十二。 其中欲者数或至十。 亦有诸人修清净行至死无欲。 东弗婆提其多欲者。 一生之中其数至七。 其中品者或至五六。 亦有诸人修清净行至死无欲。 郁单越人其多欲者。 一生之中数唯至五。 其中品者或至三四。 亦有诸人修清净行至死无欲。 四天王天一生欲事无量无数亦有诸天修清净行至死无欲。 一切欲界诸天亦复如是。 凡一切女人以触为乐。 一切男子不净出时以此为乐。 若一切男子以不净为欲。 若诸天欲者以泄气为乐。 剡浮提人有三因缘。 胜郁单越及忉利天。 何者为三。 一者勇勐。 二者忆持。 三者此中有梵行住。 郁单越人有三因缘。 胜剡浮提及忉利天。 一者无我所无藏畜。 二者寿量决定一千岁。 三者后必上昇忉利。 诸天有三因缘。 胜剡浮提及郁单越。 一者寿量长远。 二者形相奇特。 三者快乐最多。 是义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立世阿毗昙论卷第六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七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受生品第二十一造十恶业道最极重者。 生大阿毗止地狱。 若次造轻恶次生余轻地狱。 若复轻者次生阎罗八轻地狱。 若复轻者次生禽兽道。 若复轻者次生鬼道。 若造最轻十善业道。 生剡浮提最下品家。 或生除粪家或生屠脍家。 或生作乐家或生工巧家。 或生兵厮家。 若造次胜者则生长者家。 又次胜者生婆罗门家。 复胜此者生刹利家。 若复胜者生西瞿耶尼。 次复胜者生东弗婆提。 次胜者生北郁单越。 次胜者生四天王。 次胜者生忉利天。 次胜者生夜摩天。 次胜者生兜驶多天。 次胜者生化乐天。 若造最胜十善业道。 生他化自在天。 若凡夫人者。 修习四种禅定。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是人因下品初禅相应业生梵先行天。 因是业得此天道。 得天寿命。 得住得天同类。 已生于彼受业果报。 有二种乐。 一无逼乐。 二者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中品初禅相应业。 于梵众天生。 因上品业亦生此天。 因是业已得天道。 得寿命。 得住得同类。 已生于彼受业果报。 有二种乐。 一无逼乐。 二名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二禅下品相应业。 因此业故生少光天。 因中品二禅相应业。 生无量光天。 因上品二禅相应业生胜遍光天。 因是业得天道。 得天寿命。 得住得天同类。 已生于彼受业果报。 有二种乐一无逼乐。 二者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下品三禅相应业生少净天。 因中品三禅相应业。 生无量净天。 因上品三禅相应业生遍净天。 因是业得此天道。 得寿命。 得住得天同类。 已生于彼受业果报。 有二种乐。 一无逼乐。 二者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下品四禅相应业。 生无云天。 因中品四禅相应业生受福天。 因上品四禅相应业生广果天。 因是业故得此天道。 得天寿命。 得住得天同类。 已生于彼受业果报。 有无逼乐。 无复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诸凡夫人随余业故余处受生。 若凡夫人修习四无量心。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慈无量者如是修习。 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 喜无量者如是修习如是数行。 如初禅如二禅。 悲无量者如是修习。 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舍无量者如是修习如是数行。 如第三禅及第四禅。 是凡夫人修习不净观。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无憎违行不净观。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 有憎违行不净观。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是凡夫人修习阿那波那念。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前三种禅定。 凡夫人修习五有想。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何者为五。 一不净想。 二过失想。 三死堕想。 四餍食想。 五一切世间无安想。 无憎违不净想者。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 有憎违不净想。 及后四想如是修习。 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是凡夫人修习八种遍入。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何等为八。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 是少者或妙或麁。 我遍此想得知得见如是有想。 二内有色想观外色无量。 或妙或麁我遍此想能知能见作如是想。 三内无色想观外色少如前。 四内无色想观外色无量亦如前。 五六七八者。 并于内无色想观四色。 谓青黄赤白我遍此想。 能知能见作如是想。 此八想中是第一第二。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禅定。 后六想者如是修习。 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是凡夫人修习十一切入。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是八一切入如是修习。 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后二一切如是修习。 如是数行如其自地。 空一切入如空无边入。 识一切入如识无边入。 是凡夫人修习四无色三摩跋提。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是人由下品空处相应业。 生空无边入天。 由中品空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由上品空无边入相。 应业亦生此天。 因是业故得天道。 得天寿命。 得天住得天同类。 生于彼已受业果报。 有无逼乐。 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下品识无边入相应业。 生识无边入天。 由中品识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因上品识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因是业故得天道。 得天寿命。 得天住得天同类。 生于彼已受业果报。 唯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下品无所有入相应业生无所有入天。 因中品无所有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因上品无所有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因是业故得天道。 得天寿命。 得天住。 得天同类。 生于彼已受业果报。 唯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下品非想非非想入相应业生非想非非想入天。 因中品非想非非想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因上品非想非非想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因是业故得天道。 得天寿命。 得天住。 得天同类。 生于彼已受业果报。 唯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是凡夫人随后报业余处受生。 是凡夫人修习初禅定已生已得。 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初禅中。 是人由下品初禅相应业生梵先行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初禅业报。 得无逼乐及与受乐。 受中品上品初禅及二禅业果报。 于此生中得受无逼乐及以受乐。 第三禅及第四禅亦此生中受业果报。 但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随后报业余处受生。 余中品上品初禅亦如是。 凡夫人修习四禅已生已得。 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二禅中。 是人由下品二禅相应业生少光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二禅业报。 得无逼乐及与受乐。 受中品上品第二禅及初禅业报。 于此生中得无逼乐及与受乐。 第三禅及第四禅此生中受果报。 但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随后报业余处受生。 余中品上品二禅亦如是。 是凡夫人修习四禅已生已得。 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三禅中。 由下品三禅相应业生少净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 三禅业报。 得无逼乐及与受乐。 受中品上品第三禅业报。 于此生中得无逼乐及与受乐。 初禅二禅及第四禅业报。 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随后报业余处受生。 余中品上品三禅亦如是。 是凡夫人修习四禅。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四禅中。 由下品四禅相应业生无云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四禅业报。 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受中品上品第四禅及余三禅业报。 于此生中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凡夫人随后报业余处受生。 余四禅中品上品亦如是。 是凡夫人修习四禅及四无色定。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空无边入。 由下品空无边入相应业。 生空无边入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空无边入果报。 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受中品上品空无边入。 及上三无色定果报。 于此生中得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是凡夫人随后报业余处受生。 余中品上品空无边入亦如是。 是凡夫人修习四禅及四无色。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识无边入。 由下品识无边入相应业生识无边入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识无边入业报。 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受中品上品识无边入。 及初后三无色业报。 于此生中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是凡夫人随后报业余处受生。 余识无边入中品上品亦复如是。 是凡夫人修习四禅及四空定。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无所有无边入。 由下品无所有无边入相应业。 生无所有无边入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无所有无边入业报。 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受中品上品无所有无边入。 及前后三无色业报。 于此生中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是凡夫人随后报业余处受生。 余中品上品亦复如是。 是凡夫人修习四禅及四无色定。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 由下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相应业。 生非想非非想无边入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果业。 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受中品上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 及前三无色业报。 于此生中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是凡夫人随后报业余处受生。 余中品上品亦复如是。 佛世尊圣弟子修习四禅。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是人由下品初禅相应业生梵先行天。 因是业得彼天道。 得天寿命。 得住得天同类。 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二种乐。 一无逼乐二者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中品初禅相应业生梵众天。 因上品业亦生此天。 因是业得天道。 得天寿命。 得住得同类。 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二种乐。 一无逼乐二者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二禅下品相应业。 因此业故生少光天。 因中品二禅相应业生无量光天。 因上品二禅相应业生胜遍光天。 因是业得天道。 得天寿命。 得天住。 得天同类。 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二种乐。 一无逼乐二者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下品三禅相应业生少净天。 因中品三禅相应业生无量净天。 因上品三禅相应业生遍净天。 因是业得此天道。 得天寿命。 得住得同类。 已生于彼受业果报有二种乐。 一无逼乐二者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下品四禅相应业生无云天。 因中品四禅相应业生受福天。 因上品四禅相应业生广果天。 因是业故得此天道。 得寿命。 得住得天同类。 已生于彼受业果报。 有无逼乐无复受乐。 生于彼已由最上品四禅相应业。 恭敬勤修无背常修行。 杂觉分之所熏修。 因此业故生善现天。 十倍此业生善见天。 次复十倍生不烦天。 复十倍生不烧天。 次复十倍生阿迦尼吒天。 因此业得天道天寿命。 得天住。 得天同类。 生于彼已受业果报。 有无逼乐无复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引上界业于中用尽。 即于是中得般涅槃。 佛世尊弟子修习四无量定。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慈无量者。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 如四种禅定。 喜无量者。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 如初禅如二禅。 悲无量者。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舍无量者。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 如第三禅及第四禅。 佛圣弟子修习不净观。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无憎违行不净观。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 有憎违行不净观。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佛圣弟子修习阿那波那念。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 如前三种禅定。 佛圣弟子修习十想。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何者为十。 一无常想。 二无我想。 三灭除想。 四离欲想。 五寂灭想。 六不净想。 七过失想。 八死堕想。 九厌食想。 十一切世间无安想。 前五种想及无憎违不净想。 如是修行如是数习如四种禅定。 后四种想及有憎违行不净想。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佛圣弟子修八遍入。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何等为八。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 是少者或妙或麁。 我遍此想得知得见如是有想。 二内有色想观外色无量。 或妙或麁。 我遍此想能知能见作如是想。 三内无色想观外色少。 麁妙如前。 四内无色想观外色无量。 类亦如前。 五六七八者。 并于内无色想观外四色。 谓青黄赤白我遍此想能知能见作如是想。 于此八中第一第二。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 后六种想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佛圣弟子修习八解脱。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第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 第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 第三净解脱。 第四空无边入解脱。 第五识无边入解脱。 第六无所有无边入解脱。 第七非想非非想无边入解脱。 第八想受灭解脱。 第一解脱如是修习。 如是数行如四种禅定。 第二解脱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第三解脱若内有色想观外色。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四种禅。 若内无色想观外色。 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后四无色解脱各如自地。 第八灭受想解脱。 但由住故过非想非非想。 不由离欲故过是故其地等非非想。 佛圣弟子修习十一切入。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前八一切入如是修习如是数行如第四禅。 后二一切入各如自地。 佛圣弟子修习四无色三摩跋提。 各有三品谓下中上。 是人由下品空无边入相应业。 生空无边入天。 由中品空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由上品空无边入亦生此天。 因是业故得天道得天寿命。 得天住。 得天同类。 生于彼已受业果报。 唯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由下品识无边入相应业生识无边入天。 由中品识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由上品识无边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由是业得天道。 得寿命。 得住。 得天同类。 生于彼已受业果报。 唯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下品无所有入相应业生无所有入天。 因中品无所有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因上品无所有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因是业得天道。 得寿命。 得住。 得同类。 生于彼已受业果报。 唯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因下品非想非非想入相应业生非想非非想入天。 因中品非想非非想入相应业亦生此天。 因上品非想非非想相应业亦生此天。 因是业得天道。 得寿命。 得住。 得同类。 生于彼已受业果报。 唯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是中般涅槃。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定。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初禅中。 是人由下品初禅相应业生梵先行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初禅果报。 得无逼乐及与受乐。 受中品上品初禅及二禅业果报。 于此生中得受无逼乐及与受乐。 其第三禅及第四禅。 亦此生中得受果报。 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佛圣弟子是中般涅槃。 余中品上品初禅亦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二禅中。 是人由下品二禅相应业。 生少光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二禅果报。 得无逼乐及与受乐。 受中品上品第二禅。 及初禅业报。 于此生中得受无逼乐及与受乐。 第三禅及第四禅亦此生中受果报。 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佛圣弟子于中般涅槃。 余中品上品二禅亦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三禅中。 由下品三禅相应业生少净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三禅果报。 受无逼乐及与受乐。 受中品上品第三禅业报。 此生中得受无逼乐及与受乐。 受初禅二禅及第四禅业报。 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佛圣弟子于中般涅槃。 余中品上品三禅亦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四禅中。 由下品四禅相应业生无云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四禅业报。 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受中品上品第四禅及余三禅业报。 于此生中得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佛圣弟子是中般涅槃。 余四禅中品上品亦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及四无色定。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空无边入。 由下品空无边入相应业生空无边入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空无边入果报。 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受中品上品空无边入。 及上三无色定果报。 于此生中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佛圣弟子于中般涅槃。 余中品上品空无边入亦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及四无色。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识无边入。 由下品识无边入相应业生识无边入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识无边业报。 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受中品上品识无边入。 及初后三无色业报。 此生中得受无逼乐无有受乐。 佛圣弟子于中般涅槃。 余识无边入中品上品亦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及四无色。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无所有无边入。 由下品无所有无边入相应业生无所有无边入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无所有无边入果报。 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受中品上品无所有无边入。 及前后三无色业报。 此生中得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佛圣弟子于中般涅槃。 余中品上品无所有无边入亦复如是。 佛圣弟子修习四禅及四无色。 已生已得从此一切更复退失。 是人住下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 由下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相应业生非想非非想无边入天。 生于彼已受下品非想非非想无边业报。 得无逼乐无有受乐受中品上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 及前三无色业。 于此生中得无逼乐无有受乐。 是业熟已被用无余。 佛圣弟子于中般涅槃。 余中品上品非想非非想无边入亦复如是。 上流生阿那含有三种。 一者初生梵先行天。 如是次第往生乃至广果。 于中生已得般涅槃。 二者初生广果如是次第往生。 乃至阿迦尼吒天。 生于彼已得般涅槃。 三者初生空无边入天。 如是次第往生乃至非想非非想天。 生是中已得般涅槃。 复次上流生阿那含有二种。 一者在色界。 二者在无色界。 若在色界般涅槃者。 从梵先行天如是次第生。 乃至阿迦尼吒天。 生于彼已得般涅槃。 在无色界者。 初生空无边入天。 如是次第往生乃至非想非非想天。 生于中已得般涅槃。 复次有一种上流生阿那含。 从梵先行天生。 如是次第往生乃至非想非非想。 生于彼已得般涅槃。 是义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寿量品第二十二佛世尊说人中二万岁。 是阿毗止狱一日一夜。 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 十二月为一年。 由此年数多年多百年。 多千年多百千年。 于此狱中受熟业果报。 于是中生最极长者一劫寿命。 人中六千岁是阎罗狱一日一夜。 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 十二月为一年。 由此年数多年多百年。 多千年多百千年。 于此狱中受熟业报。 有畜生道众生。 有一日一夜六七过死生。 复有诸畜生寿命一劫。 人中一月为鬼神道一日一夜。 又人中一月日为神鬼中一日一夜。 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 十二月为一年。 由此年数五百年是其寿命。 是五百岁当人中十五千年。 剡浮提人或十岁。 或阿僧祇岁。 是中间寿命渐长渐短。 长极八万岁短极十岁。 西瞿耶尼人二百五十年是其寿命。 东弗婆提人寿五百岁。 北郁单越定寿千年。 人中五十岁是四天王一日一夜。 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 十二月为一年。 由此年数五百天年是其寿命。 当人中岁数九百万岁。 人中一百年是忉利天一日一夜。 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 由此年数寿命千年。 当人中三千六百万岁。 人中二百年是夜摩天一日一夜。 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 十二月为一年。 由此年数寿命二千年。 当人中十四千万。 又四百万年。 人中四百岁是兜率陀天一日一夜。 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 十二月为一年。 由此年数寿命四千年。 当人中五千七百六十亿年。 人中八百年是化乐天一日一夜。 由此日夜三十日为一月。 十二月为一年。 由此年数寿命八千年。 当人中二万三千四十亿年。 人中一千六百年。 是他化自在天一日一夜。 由是日夜三十日为一月。 十二月为一年。 由此年数寿命一万六千年。 当人中九万二千一百六十亿年。 由乾陀山下顶阿修罗寿命如四大天王。 须弥山下顶阿修罗寿命如忉利天。 一小劫者名为一劫。 二十小劫亦名一劫。 四十小劫亦名一劫。 六十小劫亦名一劫。 八十小劫名一大劫。 云何一劫名为小劫。 是时提婆达多比丘。 住地狱中受熟业报。 佛世尊说住寿一劫。 如是一小劫名劫。 云何二十小劫亦名一劫。 如梵先行天二十小劫是其寿量。 是诸梵天佛说住寿一劫。 如是二十劫亦名一劫。 云何四十小劫名为一劫。 如梵众天寿量四十小劫。 佛说住寿一劫。 如是四十劫亦名一劫。 云何六十小劫名为一劫。 如大梵天寿量六十劫。 佛说住寿一劫。 如是六十小劫亦名一劫。 云何八十小劫名一大劫。 如少光天寿量一百二十小劫。 佛说寿量一大劫半。 如是八十小劫名为一大劫。 无量光天寿量一百四十小劫。 胜遍光天住寿一百六十小劫。 是为二大劫。 少净天二大劫半是其寿量。 无量净天三大劫半是其寿量。 遍净天四大劫是其寿量。 无云天三百大劫是其寿量。 受福天四百大劫是其寿量。 广果天五百大劫是其寿量。 无想天一千大劫是其寿量。 善见天一千五百大劫是其寿量。 善现天二千大劫是其寿量。 不烦天四千大劫是其寿量。 不烧天八千大劫是其寿量。 阿迦尼吒天一万六千大劫是其寿量。 空无边入天下品一万七千五百大劫是其寿量。 空无边入中品一万八千五百大劫是其寿量。 空无边入上品二万大劫是其寿量。 下品识无边入天三万大劫是其寿量。 中品识无边入天。 三万五千大劫是其寿量。 上品识无边入天。 四万大劫是其寿量。 下品无所有无边入天。 五万大劫是其寿量。 中品无所有无边入天。 五万五千大劫是其寿量。 上品无所有无边入天。 六万大劫是其寿量。 下品非想天。 七万大劫是其寿量。 中品非想天。 七万五千大劫是其寿量。 上品非想天八万大劫是其寿量。 是义佛世尊说。 如是我闻。 立世阿毗昙论卷第七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0:5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