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解脱道论卷第二 内容: 解脱道论卷第二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头陀品第三问尔时净戒坐禅人。 心欲成就胜善功德。 又为欲得头陀功德。 当如是成就。 何故受此头陀功德。 答为坐禅人性不一种。 为于少欲。 为于知足。 为于无疑。 为于灭爱。 为欲增长勇勐精进。 为自少营不受外施。 为于安住。 为断所着守护戒善。 是诸定众具。 是初圣种。 是胜功德观。 何者为头陀。 有十三法二法衣相应。 谓粪扫衣及三衣五法乞食相应。 谓乞食次第乞食。 一坐食节量食。 时后不食。 五法坐卧相应。 一无事处坐。 二树下坐。 三露地坐。 四塚间坐。 五遇得处。 坐一勇勐相应有一种。 谓常坐不卧。 云何粪扫衣。 答性能受持是谓为性。 余亦如是。 云何受粪扫衣。 断居士施。 云何受三衣。 谓断长衣。 云何乞食。 谓断他请。 云何次第乞食。 谓断超越乞。 云何一坐食。 谓不再坐。 云何节量食。 断于贪恣。 云何时后不食。 谓断于后望。 云何无事处坐。 断聚落住。 云何树下坐。 断屋舍住。 云何露地坐。 断众覆处。 云何塚间坐。 断余胜处。 云何遇得坐。 断贪乐处。 云何常坐不卧。 谓离寝寐。 何故受粪扫衣。 见居士衣有求乞等过。 复见受持纳衣功德。 我见如是断居士施故受纳衣。 云何受纳衣功德。 以似居士衣受持无阙。 得不由他失亦不忧。 心无贪染盗贼不取。 足用常用少所经营。 善人所习是行无疑。 胜善相应现法乐住。 令人欣慕使得正受。 是纳衣功德。 佛所称叹。 问纳衣有几。 何人受持。 何因而失。 答纳衣有二种。 一无主守护。 二世人所弃。 或于塚间。 或于粪扫。 或于市肆。 或于道路。 拾剪浣染掩缉裁缝成就受持。 此谓无主。 或剪凿之余。 牛鼠所啮。 或火所烧。 或人所掷。 施覆尸衣及外道服。 此谓世人所弃。 云何受粪扫衣。 若比丘断居士施。 是谓受粪扫衣。 云何失。 若比丘受居士施。 此谓失纳衣。 云何受三衣。 为有长衣应须净施守护受着。 知是等过。 见三衣功德。 我从今日弃舍长衣故受三衣。 云何受三衣功德。 善人所行离畜游长。 少于营造约身知足。 如鸟飞空无所顾恋。 善人所习是法无疑。 问云何名三衣。 云何为受。 云何为失。 答谓僧伽梨。 郁多罗僧。 安陀会。 此谓三衣。 云何受三衣。 若比丘不畜盈长。 是受三衣。 若受四衣。 是名为失。 云何受乞食。 若受他请则妨自业。 不为悦人。 不与非法比丘接膝共坐。 知是过患。 复见乞食功德。 我从今日断受他请。 受乞食法。 云何乞食功德。 依心所愿进止自由。 不希供饍。 消除懈怠。 断灭憍慢不贪滋味。 饶益众生。 常于四方心无限碍。 善人所行是业无疑。 问请有几种。 云何为受。 云何为失。 答请有三种。 一似食请。 二就请。 三过请。 除此三种请受乞食。 若受三请是失乞食。 云何受次第乞食。 若于次第处得多美味则不重往。 若其重往则受常食。 若有疑处亦应远离。 知是过患。 复见次第功德。 我从今日舍非次乞受次第乞。 云何次第乞功德。 以平等心饶益一切。 除憎嫉恶断游狎过。 不喜唤召不乐多语。 远人宅舍。 离于疾行。 如月希现人所瞻仰。 善人所行是业无疑。 问云何名次第乞。 云何为受。 云何为失。 答若比丘始行乞食入于聚落。 从最后家以为初次。 此谓次第行乞。 云何为失。 谓超越隣比是名为失。 云何受一坐食。 谓于二坐处数坐数受食数洗钵。 与此相违名一坐食。 善人所行是业无疑。 知如是过。 见一坐食功德。 是故应受。 我从今日舍二坐食一坐食。 云何一坐食功德。 不多不少不贪不净施。 无诸病恼起居无妨。 自事安乐。 善人所行是业无疑。 问云何受一坐食。 云何为边。 云何为失。 答边有三种。 谓坐边水边食边。 云何坐边。 食已犹坐。 受水洗钵不得更食。 此谓水边。 云何食边。 若于揣食生最后想。 若吞不更食。 此谓食边。 若经二坐则失一食。 除水药等。 诸佛所叹。 此谓食边。 云何受节量食。 若飡饮无度增身睡重。 常生贪乐为腹无厌。 知是过已。 见节量功德。 我从今日断不贪恣受节量食。 云何节食功德。 筹量所食不恣于腹。 多食增羸。 知而不乐。 除贪灭病断诸懈怠。 善人所行是业无疑。 问云何受节量食。 云何为失。 答若受饭食应自思惟。 所须多少。 以为常准。 不取长食。 善知筹量断无期度。 谓节量食。 若不如是此则为失。 云何受时后不食。 断于望想离于长食。 知是过患。 见时后不食功德。 我从今日断于长食。 受时后不食。 云何时后不食功德。 断所贪乐节护其身。 离于宿食息所营求。 无告于他不随心欲。 善人所行是业无疑。 问时后几种。 云何为受。 云何为失。 答时后有二种。 谓不节边受持边。 云何不节边。 若受长食得别请罪不当更食。 云何受持边。 已食二十一揣食。 不当更受。 时后不食则断于长。 若受长食失时后不食。 云何受无事处。 国中喧杂识触五尘心生染乐。 若住閙处去来纷动。 知是过患。 复见无事处功德。 我从今日断国中住受无事处。 云何无事处功德。 离于国中喧杂识触五尘心生染乐。 若住閙处去来纷动。 见十种语功德最胜可爱。 天人欢喜。 不乐狎俗乐得寂。 寂乐少声从心禅坐善人所行是业无疑。 问云何最后无事处。 云何为受。 云何为失。 答离于国城。 栖处郊外。 避于边远。 取中人四肘五百弓内。 是最后无事处。 除国中住。 此谓无事处。 若住国中则失无事处。 云何受树下坐。 舍于覆处不积畜。 修治贪受求索。 知是为过。 见树下功德。 我从今日断于覆处受树下住。 云何树下功德。 依乐可爱不交世俗乐离作务与天同止。 断住处嫉及离爱着。 善人所行是业无疑。 问何树可住。 何树可离。 云何而受。 云何能失。 答于日中时树影至处。 及无风时叶所堕处。 是所可住。 除危朽树空腐树鬼神树。 离诸覆处是受树下。 若往覆处则失树下。 云何受露地住。 不乐覆处及在树下藏畜物处。 知是过患。 见露住功德。 我从今日断不乐处受露地住。 云何露住功德。 莫往不乐处。 断懈怠睡眠。 犹如野鹿随意而行无所追慕。 善人所行是业无疑。 云何为受。 云何为失。 断于覆处及在树下。 是受露住。 若住覆处及在树下。 则失露住。 云何受塚间住。 若于余处少行放逸。 不起畏恶。 知是过患。 见塚间功德。 我从今日断于余处受塚间住。 云何受塚间功德。 得死时念。 得不净相。 得非人敬重。 不起放逸。 伏于欲染。 多所厌患。 不惧可畏。 观身空寂。 断计常想。 善人所行是业无疑。 问云何受塚间功德。 于何可住。 于何可行。 何受何失。 答若恒有人常多哭泣。 恒有烟火。 若初欲住如是塚间。 当先观察。 有余静处。 便可往住。 若比丘止于塚间。 不当作房及安床座。 不从风坐不逆风住。 卧时不熟。 无食鱼味。 不饮乳酪不食麻粹。 不触肴肉。 不住屋中。 不安钵器。 若人已去捉持坐具及余衣物。 往到塚间。 当其住处如掷物远。 明相现时摄诸衣具还僧伽蓝。 除余处住。 是谓塚间。 若住余处则名为失。 云何受。 遇得处住。 不乐人所贪。 不恼他令避。 知是过患。 见遇得处功德。 我从今日断贪住处受遇得处。 云何遇得处功德。 觅知足处。 贪于寂静。 断多爱乐。 人所敬重。 住于慈悲一向敛摄。 善人所行是业无疑。 云何为受。 云何为失。 断贪所止。 是谓依遇。 若往乐处则名为失。 云何受常坐不卧。 于所住处睡眠懈怠。 知是过患。 见常坐功德。 我从今日断于惛卧。 受常坐不卧。 云何常坐功德。 断生怠处。 除为身嫉离染触乐少于缠睡。 常多寂静堪修禅胜。 善人所行是业无疑。 云何为受。 云何为失。 谓断睡卧。 若寝名失。 云何离粪扫衣。 于居士施衣刍麻古贝憍奢耶钦婆罗等。 以方便受不失纳衣。 云何三衣。 若畜长衣已过十日。 有月望衣。 有功德衣。 又有长衣。 为护卧具敷具覆疮衣手巾雨浴衣不受持不净施。 若以方便不失三衣。 云何乞食方便。 若僧次食及常住食。 行筹食十五日食。 布萨食众食寺食。 以方便受不失乞食。 若见此过亦应舍离。 云何次第乞食方便。 见象马等当门而斗可羞鄙处。 诸如是等若见宜避。 又见旃陀罗覆钵。 学家随和上阇梨客行比丘。 诸如是等方便而越。 不失次第。 云何一坐食方便。 若正食时见象马牛蛇雨和上阇梨客比丘来。 方便而起。 起已更食。 不失一坐。 若节量食及时后食无方便。 云何无事处方便。 或为受戒忏罪。 问法布萨自恣自病看疾。 问经疑处。 如是等缘。 方便住聚落。 不失无事处。 云何树下方便。 若遇雨时宜入覆处。 明相既现还而不失。 树下露住塚间。 遇得此等方便。 亦复如是。 余住处可住常坐不卧无方便。 复有一说。 若灌鼻时得作方便。 不失常坐。 以此十三头陀。 更成八法。 如毗昙中说八头陀。 是时后不食摄。 节量一坐。 其所受持成一种类。 是无事处摄。 树下露坐塚间。 何故于无事处。 若营造房舍乐为作务。 多所聚蓄爱着住处。 非心所乐。 作如是意。 于树下塚间露地净住。 是故成八。 于八头陀复成三法。 一无事处。 二粪扫衣。 三行乞食。 若三清净头陀成满。 故佛为难陀说。 何时见汝成无事处。 受粪扫衣。 不时后食。 趣养身命。 无见所欲。 问谁名头陀分。 头陀有几种法。 云何三行人修头陀行。 几头陀有时节。 有是头陀说头陀。 答有十三头陀。 是佛所说。 佛所制戒。 此谓头陀分。 此不应说善不善无记。 何以故。 不善人与恶欲同故。 不除恶欲。 共起非法贪乐利养。 是故不善头陀。 几种法者。 谓有二头陀法。 不贪不痴。 如佛所说。 若粪扫衣比丘。 依少欲知足乐静无疑。 依于解脱。 是谓受粪扫衣。 诸余头陀。 亦复如是。 不贪不痴。 以此不贪于此十三处能除贪欲。 以此不痴于十三处能除无明。 复次以此不贪佛之所许。 能生厌患。 相似无疑除欲染欺诳以此不痴。 相似除身羸欺诳。 此二头陀法。 是不贪不痴。 云何三行人修头陀行。 谓贪痴行人是修头陀行。 嗔恚行人不能修行。 何以故。 贪痴行人。 而能修行头陀。 如贪人至爱成不放逸。 若不放逸则能伏贪。 如痴无疑。 依头陀受成不放逸。 若不放逸则能伏痴。 何故贪痴人修行头陀。 瞋人受苦更成其恶。 如痰病者。 若服热汤转增其疾。 是故瞋人不当修行。 复说瞋人应住无事处及在树下。 何故住无事处。 以无世间苦故。 几头陀有时节。 三头陀八月时。 谓树下住露地住塚间住。 是安居时。 佛听覆处。 问云何是头陀说头陀。 答亦有头陀说头陀。 有头陀不说头陀。 有非头陀说有头陀。 有非头陀不说头陀。 云何有头陀说头陀。 谓阿罗汉成就头陀受。 云何有头陀不说头陀。 谓阿罗汉不成就头陀受。 云何有非头陀说头陀。 谓学人及凡夫成就头陀受。 云何非头陀不说头陀。 谓学人凡夫不成就头陀受。 问头陀何相何味何起。 答少欲为相。 知足为味。 无疑为起。 复次无所着为相。 无过为味。 不退为起。 云何初中后。 谓受为初。 修行为中。 欢喜为后。 分别定品第四问尔时净戒坐禅人。 已行头陀受成就胜善处。 当何所作。 答令定起。 问何定何相何味何起何处。 何人受禅解脱定。 正受何差别。 几定因可见。 以此起定。 障定有几法。 几定功德。 定几众具。 几种定。 云何起定。 答定者有清净心。 一向精进与寂静功德等。 正真住不乱。 此谓定。 复次烦恼勐风无倾心虑。 如殿里灯光焰不动。 如阿毗昙说。 若心正住无所攀缘。 亦不动乱。 寂静无着。 正定定根定力。 此谓为定。 云何相何味何起何处。 心住是相伏怨是味。 寂静是起。 于染不着心得解脱。 是名为处。 何人受定。 谓受心数等方便定等。 如手执称。 令心心数等。 如钵中油。 念与精进等行为定。 犹如四马齐力牵车。 思惟等为定。 如彼箭师注心调直。 以除怨故。 如药消毒。 如毗昙说。 敛摄是定义。 从是定义满是定义。 禅者四禅。 谓初禅等。 解脱者。 谓八解脱。 内有色想外观色等。 定者三定。 谓有觉有观等。 正受者。 谓九次第正受。 云何为禅。 思惟事故。 思惟怨故。 心喜乐故。 离障解脱故。 令平等故。 方便发定故。 得自在故。 不以一义住正受故。 乐起定故。 解脱正受者。 几功德令定得。 起见四功德令定得起。 云何为四。 现见法乐乐住。 以观乐事。 神通现证有具足。 何者现见法乐乐住。 谓人得定。 能生无漏。 心起悦味。 受出世乐。 现见法乐乐住。 是故世尊说。 彼此身从静生喜。 使得清凉。 令渐圆满具足成就等。 如佛告比丘。 我先作尼乾。 七日七夜身不动摇。 口不言说默然端住。 一向受乐。 是谓于圣法现见法乐乐住。 以观乐事者。 谓坐禅人得心定事。 无有盖缠。 调柔堪受持。 观见阴入界等。 自性安乐。 是故世尊教诸比丘。 应当修行。 如是一切以心依如实知。 神通现证者。 已得定人依证五通。 谓如意天耳他心宿命天眼。 是故世尊说。 已得心定随宜转变。 如是一切令得如意。 有具足者。 已得定人未到无学。 终令不退。 由定得报。 得色无色有具足。 如佛所说。 少修初禅得梵天眷属。 如是种类一切生彼。 如是一切此四功德。 能生彼定。 一一当起。 障定有几者。 谓八法。 欲欲嗔恚。 懈怠睡眠。 调戏疑惑。 无明无喜乐。 一切恶法是障法。 几定因者。 谓有八法。 是因出离不嗔。 明相不乱。 一切善法令心欢喜。 能生法智。 是为定因。 几定资者。 谓有七种戒。 众具知足。 覆蔽根门。 节量饮食。 初中后夜而不睡眠。 常念智慧。 住处静寂。 定有几种者。 定有二种。 一世间定。 二出世间定。 圣果所得。 谓出世定。 余名世定。 其世间定。 是有漏有结有缚。 是流是厄是盖是戒盗见盗。 是取是烦恼。 此谓世间定。 与此相违名出世定。 复次定有二种。 邪定正定。 云何邪定。 不善一心。 是谓邪定。 若善一心。 是谓正定。 邪定当断。 正定应修。 复次定有二种。 外定安定。 彼彼定初分此谓外定。 性除无间此谓安定。 复次定有三种。 有觉有观定。 无觉少观定。 无觉无观定。 云何有觉有观。 谓初禅有觉有观。 二禅无觉少观。 余禅无觉无观。 复次定有三种。 谓共喜生定。 共乐生定。 共舍生定。 初禅二禅谓共喜生。 三禅谓共乐生。 四禅谓共舍生。 复次定有三种。 善定报定事定。 云何善定。 圣道学人及凡夫。 修色无色定。 是谓善定。 圣果学人凡夫生。 色无色界。 是谓报定。 无学人受色无色定。 是谓事定。 复次定有四种。 欲定色定无色定无所受定。 谓彼彼行正受行。 是谓欲定。 四禅是谓色定。 四无色定及善业报。 此谓无色定。 四道果谓无所受定。 又定有四种修行。 谓苦修行钝智。 苦修行利智。 乐修行利智。 乐修行钝智。 此四人一者密烦恼。 二者疎烦恼。 三者利根。 四者钝根。 于密烦恼人。 钝根苦修行。 钝智得定。 密烦恼利根苦修行。 利智得定。 疎烦恼人钝根乐修行。 钝智得定。 疎烦恼利根乐修行。 利智得定。 于是密烦恼人。 已密烦恼故。 苦折伏烦恼。 是故苦修行钝根人。 以钝根故。 久积禅行觉钝智。 是故名钝智。 以此方便。 一切应分别。 复次定有四种。 谓小定小事。 小定无量事。 无量定小事。 无量定无量事。 云何小定小事。 定不随心所得。 定小精进。 此谓小定小事。 云何小定无量事。 定不随心所得。 彼事大精进。 此谓小定无量事。 云何无量定小事。 定随心所得。 彼事小精进。 此谓无量定小事。 云何无量定无量事。 定已随心所得。 彼事大精进。 此谓无量定无量事。 复次定有四种。 欲定精进定心定慧定。 欲定者。 依欲修得。 谓为欲定。 依精进得。 谓精进定。 依心修得。 谓为心定。 依慧修得。 谓为慧定。 复次定有四种。 有定是佛所得。 非声闻所得。 有定声闻所得。 非佛所得。 有定是佛所得及声闻所得。 有定非佛所得非声闻所得。 大悲定双变定。 是佛所得。 非声闻所得。 学果定是声闻所得。 非佛所得。 九次第定无学果定。 佛所得及声闻得。 无想定非佛所得非声闻得。 复次定有四种。 有定为起不为灭。 有定为灭不为起。 有定为起为灭。 有定不为起亦不为灭。 问云何为起不为灭。 答欲界善不善定。 此谓为起不为灭。 四圣道定。 是为灭不为起。 学及凡夫色无色善定。 为起亦为灭。 一切果定及事定。 非为起非为灭。 复次定有四种。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离于五盖成就觉观。 喜乐一心。 此谓初禅。 离于觉观成就三枝。 离喜成就二枝。 离乐舍一心成就第四禅。 复次定有五种。 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五禅。 五禅者为五枝。 觉观喜乐一心离五盖成就五枝。 是谓初禅。 离觉成就四枝。 是谓二禅。 离喜成就二枝。 是谓三禅。 离乐成就二分。 谓第四禅。 所谓舍一心。 问何故说四禅及五禅。 答由二人报故。 第二禅二种。 谓无觉无观无觉少观。 问是谁坐禅人。 令初禅自在起第二禅。 答于麁觉观摄念思惟。 复知觉过患令起无觉观第二禅。 是其修四禅次第。 复有一人已令初禅自在现起第二禅。 于麁觉摄念思惟。 唯知觉过患见无觉少观起第二禅。 是其受五禅次第。 是故说于五禅。 复五种定。 谓五分正受。 喜满乐满心满光满观想。 于是初禅二禅喜满。 于是三禅乐满。 于他心智是名心满。 于天眼通是名光满。 从彼彼定起观智是名观想。 复次定有五种。 谓五智正定。 此现在乐亦未来乐报。 依身智起此定。 是圣所行无烦恼。 此定慧人修习此定。 寂寂快乐。 猗所得成就无二。 不伏生死。 此定寂寂最乐。 猗成一性所得。 非伏生死我。 此定念入念起依身智起。 复次已分别行处已。 分别修行事及下中上。 以如是定有多种。 可知一切诸定皆入四定。 觅善知识品第五问尔时何以起定。 答若初坐禅人欲生禅定。 当觅胜善知识。 何以故。 初坐禅欲生禅定得最胜定。 若离善知识。 成不住分。 如经中说。 有云比丘成于退分。 如人独游远国。 无侣开示随意自行。 如象无钩。 若坐禅人所修之行。 得善知识说法教诫。 令其摄受。 示除过患使得善法。 从教修行精勤苦行得最胜定。 如富商主众所敬贵。 如亲善人。 如亲父母。 善知识者。 如象所系令不动故。 如御车人使随去住故。 如人执拕为得善道。 如医治病为消苦楚。 犹如天雨润益诸种。 如母养儿。 如父教子。 如亲无难。 如友饶益。 如师教诫。 一切善法依是成满。 是故世尊教于难陀。 一切梵行所谓善知识。 是故当觅胜善之人为善朋友。 云何是胜善知识。 谓有所成就明了修多罗毗昙毗尼。 是谓所得成就。 明了业种。 得善神通。 得见四谛。 此二种人功德成就。 是所当觅。 若不得二种功德成就人。 以七分成就善知识。 是亦当觅。 云何七分。 可敬爱可重可贵。 能说忍辱说深语不安非处。 云何可敬爱。 依二种行者善说共住乐心解不难。 是谓可敬爱。 可重者。 戒行寂静守念成就。 不贪欲多语。 是谓可重。 可贵者。 闻慧功德成就知坐禅可重。 是为可贵。 能说者。 我言可爱可重可贵。 有果如是思惟饶益彼故。 尊重法故。 于非可作制伏摄受终不弃舍。 是谓能说。 忍辱者。 能令无滞绮语总语相。 如贤圣故。 是谓忍辱。 深语者。 通达业处。 若分别。 想念作意安着皆。 由执相善说如法。 不如法烦恼取相。 能令灭尽。 是说深语。 不安非处者。 若于姓族住处业聚诵着非住可避。 若于堪事处行令得安隐。 是住可住。 此谓不安非处。 以此七分成就。 是善知识可觅。 问云何应觅。 答若知某甲住处是功德成就可重。 若有禅师应当往彼。 若自不知余处同学知。 应往亲觐。 已知时节如法未说其意。 恭敬劳问起居。 谘访所行。 何处国土何处住止。 有众安住。 有僧静坐。 有是禅师。 其行若为以何功德一切所贵。 应作如是问。 同学应答。 某国某住某众禅坐某禅师。 众所爱重。 得闻是已深思随喜。 当往彼处亲觐受行。 应整衣服到和上所自说意乐。 和上听我。 我当往彼亲觐禅师。 和上应听答善哉。 我亦随喜。 是善人所作。 此谓善人共住善人所行。 是随法修行。 若见闻者得大利益。 何况共住。 汝当往彼。 汝已往彼慎莫放逸。 若是善人可勤修学。 若于一时及一切时等。 加信。 敬诚当善语守护身口晓解修行。 当得成就。 一切依师莫生轻易。 如初嫁小女性事舅姑。 应生惭愧听受教诫。 若见弟子无衣服汤药。 若往彼时如法料理。 说法教诫。 及至将送行坐教以善法。 彼坐禅人齐整衣服。 恭敬围绕礼师足下。 于行所半路园外诸有水地。 往彼一处衣钵革屣澡罐禅具。 高置一处不使近水。 当浴不声。 若浴竟已。 齐整衣服。 着郁多罗僧。 衣钵禅具置右肩上。 卷僧伽梨若置肩上。 若入寺舍低盖绕塔。 若见比丘当往谘问。 此处有坐禅人。 不有粪扫衣人。 不有乞食人。 不有律师。 不有者于何处住。 从何可至。 有者当往。 若无此人。 有律师者。 我亦当往。 又无律师。 谁为上座。 我亦当往。 若上座大僧为取衣钵勿与。 若余小者应与。 若无人取下置一处。 若见上座应当礼足于一面住。 旧住比丘以坐。 以水及澡洗处如法供给。 延其消息安其衣钵。 示其便处。 访问僧制。 日将入时周行寺内。 若见律师共语谘问所疑之罪及不犯罪。 若见阿毗昙师为应修慧。 当问阴入界业。 若见头陀人。 为相应慧当问头陀功德。 若住于彼日日应往处处谘问。 若欲行当屏牒卧具。 礼大僧足白云行去。 此是比丘为客法用。 于彼坐禅人应住亲近。 禅师若至虽小亦代取衣钵。 禅师之法可行不可行。 不应即行令去。 是先所作应当修行。 若欲教人先取觉。 学坐禅人先已行法。 看视住处安置衣钵。 少时消息知识时节亲觐禅师恭敬礼拜。 少时静默当坐。 若禅师问所欲。 当随说所乐。 若不问者则不应说。 从此已后杨枝澡洗等。 当请依止修所行业。 若乞时至。 往问阇梨如法当作。 食时若至。 为阇梨洗足及安坐处授钵。 于其自钵食。 应问阇梨所取多少。 安置自钵减与弟子。 如是摄受如是不难。 尔时食已。 取阇梨钵洗讫。 安处知时亲觐恭敬礼拜。 少时静默当坐。 若阇梨问随说所乐。 若不问礼拜阇梨请听。 我说本来所欲。 若蒙听许。 随意问。 阇梨若听一切当说。 若不问礼阿阇梨。 觅时节当说我来因缘。 愿阇梨听我所说。 若阿阇梨听。 一切其所乐当说。 阇梨言善哉。 如法教诫。 应当摄受。 是故世尊说偈。 以时而亲近令心无憍慢梵行能护法譬如树无风念法而修行及法戏自乐法住法分别当说如实法毁法不当行绮语忧戏笑瞋恚勿懈怠忿恨贪慢痴爱染佷戾等修行悉伏除守义不自高知善诚实语为定实知闻若人辄放逸闻慧不增长若人知正法天人所恭敬恭敬成信心多闻能护法令得所乐闻如是诸功德随法能修行能生胜妙解成就智慧人若有如是师当修不放逸解脱道论卷第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0:5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