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解脱道论卷第六 内容: 解脱道论卷第六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行门品之三问云何虚空一切入。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取其相。 答虚空一切入。 有二种。 有虚空离色。 有虚空不离色。 虚空入处相。 所谓离色虚空。 井穴虚空相。 此谓不离色虚空。 彼修此想心住不乱。 此谓修。 于虚空想放意为相。 不离虚空想为味。 作意无二为处。 何功德者。 不共二功德。 于虚空入障碍处。 所不能碍。 若牆壁山等。 身行无碍自在无畏。 云何取其相者。 于虚空入取虚空相。 若作处若自然处。 旧坐禅人于自然处取相。 能于处处见。 或于孔穴。 或棂窓间。 或树枝间。 从彼常见。 随乐不乐。 即见彼分虚空相即起。 不如新坐禅人。 新坐禅人于作处取相。 不能于非作处。 彼坐禅人。 或于屋内。 或于屋外不障碍处。 作圆孔穴作虚空想。 以三行取相。 以等观。 以方便。 以离乱。 于虚空一切入。 生四禅五禅。 余如初广说(虚空一切入已竟)。 问云何识一切入。 答曰识处定。 此谓识一切入。 余如初广说(十一切入已竟)。 问于是一切入。 云何散句。 答若一相得自在。 一切余相随其作意。 若于一处一切入。 于初禅得自在。 堪任余一切入。 能起第二禅。 如是第二禅得自在。 能起第三禅。 第三禅得自在。 能起第四禅。 问于诸一切入云何最胜。 答四色一切入。 是为最胜。 成解脱故。 得除入故。 曰一切入胜。 作光明故心得自在。 于八一切入及于八定。 以入十六行安详而起。 随所乐处。 其所乐定随意无障。 次第上次第下。 次第上下令一一增长。 或俱令增长。 或中少或分少。 或事少或分事少。 或分俱或事俱或分事俱。 随其所乐处者。 或于村或于阿兰若。 是斯所乐处。 入于三昧。 如所乐者。 是其所乐禅。 入于禅定。 如其所乐。 时者随意所乐时。 入于三昧。 或多时入正受。 次第上者。 于初禅入定次第乃至非非想处。 次第下者。 从初入非非想定。 次第乃至初禅。 次第上下者。 越于往还。 从初禅入第三禅。 从第三禅入第二禅。 从第二禅入第四禅。 如是乃至入非非想定。 令一一增长者。 以次第入第四禅。 或上或下。 俱令增长者。 入第四禅。 从此虚空入第三禅。 如是二种入定。 中少者。 已入初禅。 从此入非非想处。 从此入第二禅。 从此入无所有处。 如是现入正受。 能辨虚空处。 分少者。 一禅于八一切入入定。 事少者。 于三一切入入于八定分。 事少者。 所谓二定。 及一切入。 分俱者。 于三一切入入二二禅。 事俱者。 于二二一切入入二禅。 分事俱者。 是此二句(散句已竟)。 问云何增长相。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取其相。 答增长相者。 满一切处。 犹如排囊满中臭秽死尸。 此谓膖胀。 于膖胀相以正智知。 此谓膖胀想。 彼修此想心住不乱。 此谓修。 于膖胀想相随观为相。 厌膖胀想为味。 臭秽不净作意为处。 何功德者。 膖胀想有九功德。 得念内身得无常想。 得死相。 多厌患伏淫欲。 断色憍断无病憍。 向善趣向醍醐。 云何取其相者。 新坐禅人现取膖胀不净想。 以无二行。 以念不动不愚痴。 以诸根内入。 以心不出外。 以往彼处。 是处不净有诸死尸。 住于彼处离于逆风。 对不净相不远不近。 或倚或坐。 彼坐禅人。 若倚若坐近不净处。 若石若土埵。 或树或杌或藤。 为作相作事思惟。 此石不净。 此不净相。 此石如是土埵等。 已为作相已作事。 以十行膖胀不净相。 从其自性修行当观。 以色以男女形。 以方以处。 以分别以节。 以穴以坑。 以平地以平等。 观于一切处。 以色者。 若黑以观黑。 若不黑不白以观不黑不白。 若白以观白。 若臭皮观以臭皮。 以形者。 若女形若男形。 随观若少若长若老。 随观者。 若长以长。 若短以短。 若肥以肥。 若小以小随而观之。 以方者。 于此方掷头。 于此方掷手。 于此方以脚。 于此方以背。 于此方以腹。 于此方我所坐。 于此方不净相。 如是随观以光明处。 于此光明处是掷手处。 于此光明是掷脚处。 于此光明是掷头处。 于此光明是我坐处。 于此光明是不净相处。 以分别观。 从头至足。 从下至头。 发皮为边。 是一屎聚。 以分别观观以节者。 于二手六节。 于二脚六节。 髋节项节。 此谓十四大节。 以空穴者。 谓口或开或闭。 随观眼或开或闭。 随观手间脚间孔穴。 以坑以平等地者。 不净相随其处所。 或于空处或于地上。 是处随观。 复次我在空处不净相地上。 或不净相在下。 我于地上随观以一切处。 从我不取近远。 若二寻三寻随观。 彼坐禅人如是一切正随观见彼相。 善哉善哉。 如是受持。 以善自安。 彼坐禅人已善取相。 已善受持。 已善自安。 一无二行。 以念不动。 心不愚痴。 诸根内入。 心不出外。 去来道路若行若坐。 观彼不净心常受持。 无二行者何义。 为得身寂寂。 令念不动者。 以不愚痴。 以诸根内入心不出外。 去来道路者何义。 为得身寂寂。 离逆风者何义。 为离臭气。 坐不取远近者何义。 若取远不成除相。 若取近不成其厌。 不见其性。 以不见其性。 彼相不起。 是故不取远不取近。 坐遍观一切相者何义。 为不愚痴名不愚痴。 若坐禅人入寂寂处。 见不净相。 如在其前。 心起惊怖。 是故坐禅人。 若死尸起逐不起。 心思惟如是已知念正智受持已观相遍。 是其遍相如是作意。 是名不愚痴。 问取十种行相何义。 答为于心缚。 观去来道路者何义。 为起次第法。 名次第法者。 若坐禅人入寂寂处。 有时心乱。 以不常观不起不净相。 是故坐禅人摄一切心。 当观去来道路。 当观于坐禅处。 当观遍相。 当观十种取相。 彼坐禅人如是数数现观。 复更起相。 如以眼见。 此谓起次第法。 初坐禅人于此死尸成珍宝想。 如是欢喜心得受持。 心常修行灭于诸盖。 禅分成起。 彼坐禅人。 已离欲已离不善法。 有觉有观。 寂寂所成。 有喜乐入初禅定及膖胀相。 问何故以不净行起于初禅。 非起余禅。 答此行未作观故。 此成缚处故。 常随觉观。 觉观恒现其相得起。 非离觉观其心得安。 是故初禅起非余禅。 复说。 此不净相色形等。 以不一行思惟。 令起于行思惟者。 是觉观事。 不能堪任离于觉观为思惟行。 是故唯初禅起非余禅。 复说此不净相不可耐事。 于不耐事不能举心。 于不净处心由喜乐故。 除觉观方便。 以觉观方便力。 是时修行由如臭屎。 是故唯初禅起非余禅。 问于不耐事云何起喜乐。 答不耐事非因为起喜乐。 复次善断盖热故。 以修心自在故。 起喜乐行。 余如初广说(膖胀相已竟)。 问云何青淤相。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取其相。 答青淤者。 或死一宿。 或二三宿。 成青淤相。 如青所染色随生。 此谓青淤相。 彼青淤是谓青相。 以正智知。 此谓青淤相。 心住不乱此谓修。 受持青相为相。 厌为味。 作意不耐为处等膖胀相功德。 修其相者。 如初广说(青淤相已竟)。 问云何溃烂相。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取相。 答溃烂者。 或死二三宿溃烂脓出。 犹如灌酪。 身成溃烂。 此谓溃烂。 于溃烂相以正智知。 是谓溃烂相心住不乱此谓修。 受持溃烂为相。 厌为味。 作意不耐为处。 等膖胀相功德。 取相如初广说(溃烂相可知溃烂相已竟)。 问云何斩斫离散相。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取其相。 答斩斫离散者。 或以刀剑斩斫身体离散。 复说所掷死尸。 此谓斩斫离散。 于斩斫离散是正智知。 此谓斩斫离散想。 心住不乱此谓修。 斩斫离散想为相。 厌为味。 作意不净为处。 等膖胀相功德。 问云何取其相。 答于两耳二指作片片想。 作斩斫离散想。 如是取相。 于一二上取其空相。 余如初广说(斩斫离散相已竟)。 问云何食噉想。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取其相。 答食噉者。 或乌鹊鵄枭凋鹫猪狗狐狼虎豹食噉死尸。 此谓食噉。 于彼食噉。 是相以正智知。 此谓食噉想。 心住不乱此谓修。 食噉想为相。 厌为味作意不净为处。 等膖胀想功德。 余如初广说(食噉相已竟)。 问云何弃掷想。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取其相。 答弃掷者。 于处处方散掷手足。 此谓弃掷。 于弃掷想是正智知。 此谓弃掷想。 心住不乱此谓修。 受持弃掷想为想。 厌为味。 作意不净为处。 膖胀想等功德。 云何取其相者。 一切身分聚在一处。 安诸分节。 相离二寸。 安已作弃掷想取相。 余如初广说(弃掷想已竟)。 问云何杀戮弃掷想。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取其相。 答被杀弃掷者。 或以刀杖。 或以弓箭。 于处处斩斫杀戮死尸。 此谓杀戮弃掷。 于杀戮弃掷。 是想是正智知。 此谓杀戮弃掷想。 心住不乱此谓修。 受持杀戮弃掷想为相。 厌为味。 作意不净为处。 等膖胀功德。 云何取其相者。 如初广说(杀戮弃掷想已竟)。 问云何血涂染想。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取其相。 答血涂染者。 或斩截手足形分。 出血涂身。 此谓血涂染。 于血涂染相。 是正智知。 此谓血涂染想。 心住不乱此谓修。 受持血涂染想为相。 厌为味。 作意不净为处。 等膖胀想功德。 云何取其相者。 如初广说(血涂染相已竟)。 问云何虫臭想。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取其相。 答虫臭者。 诸虫生满其身。 犹如白珠纯是虫聚。 此谓虫臭。 于虫臭想以正智知。 此谓虫臭想。 心住不乱此谓修。 受持虫臭想为相。 厌为味。 作意不净为处。 等膖胀想功德。 云何取其相者。 如初广说(虫臭想已竟)。 问云何骨想。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取其相。 答骨者。 谓钩锁相连。 或肉血筋脉所缚。 或无血肉但有筋缠。 或无肉血。 此谓骨。 于此骨想以正智知。 此谓骨想。 心住不乱此谓修。 受持骨想为相。 厌为味。 作意不净为处。 等膖胀想功德。 云何取其相者。 如初广说(骨想已竟)。 问于不净处云何散句。 答初坐禅人有重烦恼。 于不种类不应取相。 不种类者如男女身。 若不净业人不。 净相不应作意。 何故。 常观事故不成厌。 于畜生身不起净想。 以一骨起起相自在于骨取。 亦复如是。 若不净相以色起。 由一切入当观。 若以空起以界。 当观者。 以不净起以不净当观。 问何故十不净不多不少。 答身失有十种故。 复由十人故成十想。 欲人当修膖胀想。 色爱欲人当修青淤想。 如净欲人当修坏烂想。 余亦可知。 复次不净相。 不可得故。 一切不净想欲对治故。 若欲行人是其所得。 彼当取相。 是故说一切不净。 为十种不净想。 问何故不令增长。 答若人乐厌欲。 令起自性身想。 何故。 若有自性身想。 于想速得厌。 彼分故。 已令增长不净想。 是其身相得除。 已除自身想。 不速得厌。 是故不应令增长。 又说若得无欲。 为修大心。 成令增长。 如阿毗昙说。 处离欲等初禅正受住膖胀。 及起无量事。 如大德摨狗父说偈。 比丘佛家财于怖畏林处既已修骨想普令满此地我知彼比丘速当断欲染(十不净已竟)问云何念佛。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修行。 答佛者。 世尊自然无师。 于未闻法正觉正谛。 能知一切得力自在。 此谓为佛。 念佛世尊正遍知道菩提功德。 念随念念持念不忘念根念力正念。 此谓念佛。 心住不乱此谓修。 令起佛功德为相。 恭敬为味。 增长信为处。 若修行念佛。 成得十八功德。 信增长念增长。 慧增长恭敬增长。 功德增长。 多欢喜堪任苦行。 离于怖畏。 于受恶法。 得生惭愧。 常与师共住。 心乐佛地行向善趣。 最后醍醐。 如说修多罗涅底里句。 若人欲念佛。 其可恭敬如佛像处。 云何修行。 初坐禅人。 往寂寂处摄心不乱。 以不乱心。 念如来世尊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于是彼者到一切功德彼岸。 世尊者。 得世称誉故名世尊。 复得妙法故名世尊。 复得供养故名世尊。 得福具足故名世尊。 道法之主故名世尊。 以是因故得名世尊。 以彼因故受供养名阿罗汉。 杀烦恼怨。 名阿罗汉。 折生死轮辐。 名阿罗汉。 正遍知者。 以一切行正知一切诸法。 名正遍觉。 复杀无明名正遍觉。 以独觉无上菩提。 名正遍觉。 明行足者。 明者三明。 宿命智明。 众生生死智明。 漏尽智明。 世尊以宿命智明。 断杀过去无明。 以众生生死智明。 断杀未来无明。 以漏尽智明。 断杀现在无明。 已断杀过去无明故。 以一切行一切过去法。 世尊应念即现。 已断杀未来无明故。 以一切行一切未来法。 世尊应念即现。 已断杀现在无明故。 以一切行一切现在法。 世尊应念即现。 行者。 戒定足具。 戒者。 谓一切善法处。 故言明行。 足者。 谓一切神通处故。 名明行足。 具者。 谓一切定。 于是世尊。 以一切智。 以三明以行得大慈悲。 以作世间饶益。 明得自在。 以知处故。 以起论道无人能胜。 灭诸烦恼。 以清净正行。 以明具足成世间眼。 现饶益不饶益故。 以行具足成世间依。 作救怖畏。 以明解脱。 于第一义已得通达。 以行成济渡。 作世间义。 于一切事自然无师。 所行平等得无上寂寂。 以明行足世尊成就。 此谓明行具足。 善逝者。 到善路故。 名曰善逝。 不复更来到。 于醍醐界。 无为涅槃。 故名善逝。 复说法不颠倒。 故名善逝。 复说法不僻。 故名善逝。 复说法无过患。 故名善逝。 复说法不多不少。 故名善逝。 世间解者。 世间有二种。 谓众生世间。 行世间。 世尊以一切行。 知众生世间。 以知众生种种欲乐。 以根差别。 以宿命以天眼。 以从去来。 以和合以成就。 以种种可化。 以种种堪不堪。 以种种生。 以种种趣。 以种种地以种种业。 以种种烦恼。 以种种果报。 以种种善恶。 以种种缚解。 以如是等行。 世尊悉知众生世间。 复说行世间者。 世尊亦知以一切业。 亦知诸行。 以定相以随其自相因缘。 善不善无记。 以种种阴。 以种种界。 以种种入。 以智明了。 以无常苦无我。 以生不生。 如是等行。 世尊悉知世间诸行。 此谓世间解。 无上者。 世无有上。 此谓无上。 复次无人与等。 复次最胜无比。 余不能过。 故名无上。 调御丈夫者。 有三种人。 或闻法即悟。 或说因缘。 或说宿命。 世尊御八解脱道。 调伏众生故。 名调御丈夫。 天人师者。 世尊能度天人。 从生老死怖畏园林。 故名天人师。 复次教诫见思惟道。 名天人师。 如是以此门以此行。 当念如来。 复次如本师说。 以四种行修念世尊。 本昔因缘以起自身。 以得胜法。 以作世间饶益。 从初所愿。 乃至最后。 生于此中间。 久远之时。 二十阿僧祇劫。 一百千亿。 观凡夫根念根所。 初慈哀世间。 我已得脱。 当令彼脱。 我已得调。 当令彼调。 我已得安。 当令彼安。 我已入涅槃。 当令彼得入涅槃。 施戒出忍谛受持慈舍精进智慧。 皆令满足。 为得菩提。 世尊为菩萨时。 说本生因缘。 作兔子身。 常行布施。 当念可护生戒摩瞿频陀生。 当念出离生忍辱生。 当念忍普明生。 当念实语当念噁蹇生。 当念受持当念帝释慈悲。 当念毛竪舍。 当念商主正真。 当念麋生。 当念长寿生。 逐父语。 当念六牙白象恭敬仙人。 当念白马生往罗刹国渡诸众生。 当念鹿生护彼寿命舍自寿命。 当念猴生令得解脱所属大苦。 复次当念猴生见人落坑以慈心拔出。 设树根菓以为供养。 彼人乐肉以破我头。 以慈悲说法语其善道。 如是以众愿门。 当念世尊本生功德。 云何当念世尊自拔身功德。 世尊有如是等本生具足。 为年少时断一切居止着。 断儿妇父母亲友着。 以舍难舍独住空闲无所有处。 欲求无为泥洹寂灭于摩伽陀国。 渡尼连禅河。 坐菩提树。 降伏魔王及诸鬼兵。 于初夜时自忆宿命。 于中夜分修得天眼。 于后夜中知苦断集。 得证醍醐界。 修行八正道。 分作证漏尽得菩提觉。 从于世间拔出自身。 住第一清净漏尽之地。 如是以众行门。 当念世尊自拔身功德。 云何当念世尊得胜法功德。 如是世尊有解脱心解脱。 以如来十力。 以十四佛智慧。 以十八佛法。 已与不一禅法成就到自在彼岸。 当念云何世尊成就十力。 如来知是处非处。 如实而知。 如来知过去未来现在善业因缘。 以戒以因。 若果报等。 如实而知。 如来知至一切处。 具足如实而知。 如来知不以一戒种种戒。 世间如实而知。 如来知众生种种欲乐。 如实而知。 如来知众生种种诸根。 如实而知。 如来知禅解脱定正受有烦恼无烦恼。 如实而知。 如来知宿命如实而知。 如来知众生生死。 如实而知。 如来知漏尽。 如实而知。 以此十力世尊成就。 云何世尊成就十四佛智慧。 谓苦智。 集智。 灭智。 道智。 义辩智。 法辩智。 辞辩智。 乐说辩智。 诸根智。 众生欲乐烦恼使智。 双变智。 大慈悲定智。 一切智。 不障碍智。 以此十四智。 世尊成就。 云何世尊成就十八法。 于过去佛智不障碍。 未来佛智不障碍。 现在佛智不障碍。 随于佛智遍起身业。 随于佛智遍起口业。 随于佛智遍起意业。 以此六法世尊成就。 欲无退。 精进无退。 念无退。 定无退。 慧无退。 解脱无退。 以此十二法。 世尊成就。 无可疑事。 无诬师事。 无不分明。 无有急事。 无隐覆处。 无不观舍。 无可疑事者。 无有威仪为于狡狯。 诬师事者。 无急速威仪。 无不分明者。 以知无不触。 无急事者。 无威仪以急事。 无隐覆者。 心行无有非不忆智。 无不观舍者无有不知舍。 以此十八佛法。 世尊成就。 复次世尊以四无畏。 以四念处。 以四正勤。 以四如意足。 以五根以五力。 以六神通。 以七菩提分。 以八圣道分。 以八除入。 以八解脱。 以九次第定。 以十圣居止。 以十漏尽力。 以余不一善法。 世尊成就到自在彼岸。 如是以此门以此行。 当念世尊得胜法功德。 云何当念世尊作饶益世间功德。 世尊成就一切行。 到一切功德彼岸。 为慈悲众生所转法轮。 世间所不能转。 以密护无内外。 开醍醐门。 已作无量天人。 于沙门果无量众生。 得功德分。 能令功德具足。 以三种变。 身变说变教变。 令世间信。 已伏邪见诸相咒师。 已覆恶道已开善趣。 已往天上得解脱果。 已安声闻住声闻法。 已制诸戒。 已说波罗提木叉。 已得胜利养。 得佛胜法。 已得自在遍满世间。 一切众生恭敬尊重。 乃至天人皆悉闻知。 安住不动。 慈悲世间饶益世间所作。 世尊已作。 以此门此行。 当念世尊已作世间饶益功德。 彼坐禅人以此门此行。 已此功德现念如来。 其心成信。 以信自在。 以念自在心常不乱。 若心不乱。 灭盖禅分起内行禅成住。 问何故念佛起内行非安。 答佛功德者。 于第一义深智行处。 第一义事于深智行处。 心不得安。 以细微故。 复次当念不一功德。 若坐禅人忆念不一功德。 心种种缘作意共起。 心成不安。 是相为一切外行行处。 问若念不一功德。 心既不一。 外行禅不当成。 若专一心。 外行禅成住。 答若念如来功德。 及念佛成一心。 是故无过。 复说以念佛四禅亦起(念佛已竟)。 问云何念法。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 云何修行。 答法者。 谓泥洹及修行至泥洹。 云何泥洹。 灭一切行。 出离一切烦恼。 灭爱无染寂灭。 此谓泥洹。 云何修行至泥洹。 谓四念处。 四正勤。 四如意足。 五根五力。 七觉分八正道分。 此谓修行至泥洹。 念法出离功德乘功德。 彼念随念正念。 此谓念法。 彼心住不乱此谓修。 起功德法为相。 择法为味。 解义为处。 念佛功德等。 云何修者。 初坐禅人入寂寂。 坐摄一切心。 以不乱心念法者。 善说世尊法。 现证无时节。 来见乘无时节。 来见乘相应。 智慧人现证可知。 善说世尊法者。 离两边故名为善说。 不异故名为善说。 不谬故三种善故名善说。 满清净故名善说。 令现泥洹及修行至泥洹。 故名善说。 现证者。 次第得道果故名现证。 作证泥洹及道果故为现证。 无时节者。 不异时得果故名现证。 来见者。 汝来我处。 见我善法性堪教他。 是名来见。 乘相应者。 若人受降伏。 成入醍醐界。 名为乘相应。 向沙门果名乘相应。 智慧人现证可知者。 若人受降伏不受他教。 起于灭智无生智解脱智。 是名智慧现证。 以余行当念法者。 是眼是智是安乐是醍醐乘门。 是出离是方便。 是至灭是至醍醐。 无有堕落是醍醐。 无为寂寂微妙非相师所行。 是妙智人所知。 济渡彼岸是归依处。 彼坐禅人以此门以此行以此功德。 现念于法其心成信。 由其信念心住不乱。 以不乱心灭于诸盖。 禅分得起。 外行禅成住。 余如初广说(念法已竟)。 问云何念僧。 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为修。 答僧者圣人和合。 此谓为僧。 现念僧修行功德。 彼念随念正念。 此谓念僧。 彼念住不乱此谓修。 念起僧功德为相。 心恭敬为味。 欢喜和合功德为处。 念佛功德等。 云何修者。 初坐禅人入寂寂。 坐摄一切心。 不乱心念想。 善能修行。 世尊沙门众随从软善。 世尊沙门众随从如法。 世尊圣众随从和合。 世尊圣众。 所谓四双八辈。 世尊沙门众堪可恭敬供养。 堪可合掌。 无上世间福田。 于是善修行。 世尊沙门众者。 随从善说法故。 名修行随从。 为自他饶益故。 名修行随从。 已至具足故。 名修行随从。 无怨具足故。 名修行随从。 离二边中具足故。 名修行随从。 离幻谄故名软善。 离身口邪曲恶故名软善。 随从如者。 八正圣道。 彼随从故。 名如随从。 复次如者谓泥洹。 为随从得泥洹故如修行。 世尊所说四圣谛。 随从如智故名如修行。 随从和合者。 随从沙门和合具足故。 名随从和合。 若如是随从作和合事。 成大果大功德如是随从。 故名随从和合。 四双八辈者。 住须陀洹道及住其果故为一双。 住斯陀含道及住其果故为一双。 住阿那含道及住其果。 故为一双。 住阿罗汉道及住其果故为一双。 此谓四双者。 彼住道及道果故名四双。 八辈者。 四向四果。 此谓八辈。 沙门者。 从闻成就故名沙门。 僧者圣和合众。 可请可供养可施可恭敬。 无上世间福田。 可请者。 堪受请名为可请。 可供养者。 于众施成大果堪受供养。 可施者。 若于众施得大果报。 可恭敬者。 堪受恭敬事名可恭敬。 无上者。 最多功德故名无上。 世间福田者。 是众生功德处故。 名世间福田。 以余行当念众生。 如是胜众真实众是名醍醐。 戒具足。 定具足。 慧具足。 解脱具足。 解脱知见具足。 彼坐禅人以此门以此行。 以现念众功德。 如是现念众功德其。 心成信由。 于信念心成不乱以。 不乱心能灭诸盖禅。 分得起外禅成住。 如初广说(念僧已竟)。 问云何念戒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修行。 答以功德念清净戒。 彼念随念正念。 此谓念戒。 念戒住不乱。 此谓修。 令起戒功德为相。 见过患怖为味。 欢喜无过乐是处。 若人修行念戒。 成得十二功德。 成尊重师重法重僧重戒学重供养重不放逸。 于细微过患常见忧怖。 护自身亦护他。 从此世怖畏解脱。 彼世怖畏解脱。 多欢喜可爱一切戒功德。 是念戒功德。 云何修行者。 初坐禅人入寂寂。 坐摄一切心。 不乱心念。 自身戒无偏无穿无点无垢无杂。 自在智慧所叹。 无所触令起定。 若无偏是无穿。 若无穿是不点。 如是一切可知。 复次若满清净戒。 是善法住处故。 名不偏不穿。 作姓称誉故。 名无点无垢。 以断爱故。 名为自在。 圣所乐故无有过患。 智慧所叹离戒盗故。 故名无所触。 成不退处故令起定。 以余行当念戒。 名戒者。 是乐无过患。 是姓可贵。 以财物自在。 如先所说戒功德。 如是广说可知。 彼坐禅人以此门以此行以此功德。 现念戒由信念心不乱。 以不乱心灭于诸盖。 禅分成起外行禅成住。 余如初广说(念戒已竟)。 问云何念施。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为修。 答施者。 为利他故。 乐饶益他。 为他人得舍自财物。 此谓施。 以念施功德现念舍。 彼念随念正念。 此谓念施。 彼念住不乱此谓修。 令起施功德为相。 不蓄为味。 不悭为处。 若人修行念施。 成得十功德。 如是施随乐无悭无贪意。 为多人念善取他意。 于众不畏多欢喜慈悲心。 向善趣向醍醐。 云何修行者。 初坐禅人入寂寂。 坐摄一切心不乱心自念施。 以所舍物我有利我善得利。 世人为悭垢所牵。 我住无悭垢心。 我常施与常乐行施。 常供给常分布。 彼坐禅人以此门以此行以此功德。 现念施彼心成信。 由信由念故。 心常不乱。 以不乱心灭于诸盖。 禅分成起。 外行禅成住。 余如初广说(念施已竟)。 问云何念天。 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 云何修行。 答依生天功德。 念自身功德。 彼念随念正念。 此谓念天。 彼念住不乱此谓修。 令起自身功德天功德等为相。 于功德爱敬为味。 信功德果为处。 若人修行念天。 成得八功德。 如是彼人五法增长。 所谓信戒闻施慧。 成天人所念爱敬。 于说功德果报。 大欢喜踊跃自重其身。 及天人所贵。 念戒念施以入其内。 向善趣向醍醐。 云何修行者。 初坐禅人入寂寂坐。 摄一切心。 以不乱心。 念天有四王天。 有三十三天。 有焰摩天。 有兜率天。 有化乐天。 有他化自在天。 有梵身天。 有天常生。 以信成就诸天。 从此生。 彼我复如是有信。 如是戒如是闻如是施如是慧。 成就彼诸天。 从此生彼。 我复如是有慧。 当念其身。 当念诸天。 信戒闻施慧。 彼坐禅人以此门以此行以功德现念天。 彼心成信。 以由信由念。 心成不乱。 以不乱心灭于诸盖。 禅分成起外行禅成住。 问何故念天功德。 不念人功德。 答诸天功德最妙。 生最妙地成妙处心。 于妙处修行成妙。 是故念天功德。 不念人功德。 余如初广说(念天已竟)。 解脱道论卷第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0:4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