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解脱道论卷第十一 内容: 解脱道论卷第十一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五方便品之二问云何圣谛方便。 答谓四圣谛。 苦圣谛。 苦集圣谛。 苦灭圣谛。 苦灭道圣谛。 问云何苦圣谛。 答生苦老苦死苦。 忧苦忧悲苦恼苦。 苦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以略五受阴苦。 生苦者。 于众生种类诸阴起。 此一切苦集义。 老苦者。 以生诸界熟。 此失力色诸根念慧义。 死苦者。 寿命灭作畏怖义。 忧苦者。 至苦处心畏惧。 此内烧义。 忧悲苦者。 苦至语言。 此内外烧义。 苦苦者。 身苦此因苦身义。 恼苦者。 心苦此因苦心义。 怨憎会苦者。 与不可爱众生共和合。 此作苦义。 爱别离苦者。 与可爱众生共分散离别。 此作忧苦义。 求不得苦者。 乐得与不可爱别离乐可爱和合。 彼不得失乐义。 已略说五受阴苦者。 不离五受阴苦。 是故以略五受阴苦。 问云何五受阴。 答色受阴痛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 如阴方便广说。 如是可知。 于是二种苦处苦自性苦。 于是生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以略五受阴苦。 此谓处苦。 忧苦忧悲苦恼苦。 此谓自性苦。 三种苦者。 苦苦坏苦行苦。 于是身苦心苦。 是谓苦苦。 有漏乐受彼处坏。 是谓坏苦。 五受阴行苦。 此谓苦圣谛。 问云何苦集圣谛。 答爱令复生。 与欲共起。 处处起。 如是欲爱有爱不有爱。 此爱令复生者。 有爱多成令有生爱。 苦集者。 唯爱不共故说苦集。 与欲共起者。 唯爱令欢喜名起。 令染名染。 共染起喜。 起者是处处令身性起。 是处欢喜。 是处可爱色。 是处欢喜。 如是欲爱有爱非有爱。 除有爱及不有爱。 余爱是欲爱。 有爱者与常见共起。 非有爱者与断见共起。 此谓苦集圣谛。 问云何苦灭圣谛。 答唯爱灭无余。 舍远离解脱无处。 此谓苦灭圣谛。 问不然此亦集灭。 何故世尊说苦因灭。 答苦因灭故成不生灭。 应作证义。 是故集灭。 世尊说苦灭。 问云何苦灭道圣谛。 答此八正分道。 如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者四谛智。 正思惟者是三善思惟。 正语者离四恶行。 正业者是离三恶行。 正命者离邪命。 正精进者四正勤。 正念者四念处。 正定者四禅。 复次若修行圣道。 于泥洹知见。 此谓正见。 唯于泥洹觉是正思惟。 彼断邪语是正语。 断邪业是正业。 彼断邪命是正命。 断邪精进是正精进。 于泥洹念是正念。 于泥洹专心是正定。 于是慧根。 慧力慧如意足。 择法觉分。 成入内正见。 精进根。 精进力。 精进如意足。 欲如意足。 精进觉分。 四正勤。 成入内精进。 念根念力念觉分四念处。 成入内正念。 定根定力。 心如意足。 信根信力。 定觉分。 喜觉分。 猗觉分。 舍觉分。 成入内正定。 如是三十七菩提法。 成入八正道内。 此谓苦灭道圣谛。 此谓四圣谛。 问何故说四圣谛不三不五。 答一切疑。 为世间出世间果因故成四。 问云何世谛果苦集世谛因果。 灭出世谛果。 道出世谛因。 是故四不三不五。 复次应知应断应证应修。 以四句故成四。 此四圣谛以十一行可胜可知。 如是以句义以相以次第以略以譬喻以分别以数以一以种种以次第广以相摄。 问云何以句义。 答圣谛者。 圣人所说名圣谛。 通达彼故成圣谛。 谛者如是义。 不异义。 自相不异义。 苦者果义。 集者因义。 灭者随灭义。 道者见第一义。 如是以句义可知。 问云何以相。 答苦者过患相。 集者因相。 灭者不生相。 道者方便相。 复次苦者逼恼相忧相有为相有边相。 集者聚相因缘相和合相着相。 灭者出离相寂寂相无为相醍醐相。 道者乘相令到相见相依相。 如是异相可知。 问云何以次第。 答以麁义及证义。 初说苦谛。 此苦以此生第二集。 此集灭是此苦灭。 第三灭。 此方便为实灭。 第四说道。 如明了医。 初见病源后问病缘。 为灭病故如病说药。 如是病如苦可知。 如是病因缘如集可知。 如是病尽如脱灭可知。 如是药如道可知。 如是以次第可知。 问云何以略。 答生是苦。 令生是集。 苦止是灭。 令止是道。 烦恼处是苦。 烦恼是集。 断烦恼是灭。 断方便是道。 苦能起开身见门。 集能起开断见门。 灭能起开常见门。 道能起开邪见门。 如是以略可知。 问云何以譬喻。 答如毒树如是苦可知。 如种如是集可知。 如是烧种。 如是灭可知。 如火如是道可知。 如此岸有苦有怖畏。 如是苦可知。 如流如是集可知。 如彼岸无苦无怖畏。 如是灭可知。 如船能渡。 如是道可知。 如担担如是苦可知。 如取担如是集可知。 如置担如是灭可知。 如置担方便如是道可知。 如是以譬喻可知。 问云何以分别可知。 答四种谛。 语谛。 各各谛。 第一义谛。 圣谛。 于是说实语非不实。 是谓语谛。 于各各谛大入诸见。 此谓各各谛。 彼谛比丘妄语愚痴法。 彼不妄语愚痴法。 是谛。 泥洹者是第一义谛。 是圣人所修行。 是圣谛于此所乐圣谛。 如是以分别可知。 问云何以数可知。 答除爱于三地善不善无记法是苦谛。 爱是集谛。 断彼是灭谛。 八分道是道谛。 复次除爱余烦恼。 于第三地善不善无记法是苦谛。 爱及余烦恼是集谛。 断彼是灭谛。 道者是道谛。 复次除爱余烦恼一切不善。 于三地善有记法是苦谛。 爱及与烦恼一切不善是集谛。 断彼是灭谛。 道是道谛。 复次除爱与烦恼及一切不善。 于三地不善。 于三地无记法是苦谛。 爱及余烦恼及一切不善。 于三地善此集谛。 断彼是灭谛。 道是道谛。 于是觅有气味义是爱。 集有结使义。 余烦恼是集。 以可断义。 以令起有义。 一切不善是集。 以令有义。 于三地善法是集。 于是爱及余烦恼是集。 一切不善于三地及善。 或苦谛或集谛。 逼恼忧有为有边相故成苦谛。 聚因缘着和合相故成集谛。 如是以数可知。 问云何以一可知。 答此四谛以四行成一。 以谛义以如义以法义以空义。 如是以一可知。 问云何以种种可知。 答二谛。 世谛出世谛。 世谛者有漏有结有缚有流有厄有盖可触。 有取有烦恼。 所谓苦及集。 出世谛者。 无漏无结无缚无流无厄无盖不可触无取无烦恼。 所谓灭道。 三谛有为。 灭谛无为。 三谛无色。 苦谛有色无色。 集谛不善。 道谛善。 灭谛无记。 苦谛善不善无记。 苦谛可知。 集谛可断。 灭谛可证。 道谛应修。 如是以种种可知。 问云何以次第广。 答以一种。 有识身是苦。 集我慢。 断彼是灭。 身念是道。 以二种。 名色是苦。 是无明有爱是集。 断彼是灭。 奢摩他毗婆舍那是道。 以三种成。 所谓苦苦是苦谛。 三不善根是集。 断彼是灭。 戒定慧是道。 以四种成。 四身性处是苦。 四颠倒是集。 断颠倒是灭。 四念处。 是道。 以五种成。 五趣是苦。 五盖是集。 断盖是灭。 五根是道。 以六种成。 六触入是苦。 六爱身是集。 断爱身是灭。 六出离法是道。 以七种成。 七识住是苦。 七使是集。 断七使是灭。 七菩提分是道。 以八种成。 八世间法是苦。 八邪边是集。 断八邪边是灭。 八正分是道。 以九种成。 九众生居是苦。 九爱根法是集。 断彼是灭。 九正作意根法是道。 以十种成。 十方行是苦。 十结使是集。 断结是灭。 十想是道。 如是以次第广可知。 问云何以摄。 答三种摄。 阴摄入摄界摄。 于是苦谛五阴所摄。 集谛及道谛行阴所摄。 灭谛非阴所摄。 苦谛十二入所摄。 三谛法入所摄。 苦谛十八界所摄。 三谛法界所摄。 如是以摄可知。 以此行于圣谛知令起。 此谓圣谛方便(圣谛方便已竟)。 解脱道论分别谛品第十二之一尔时坐禅人。 已明了阴界入因缘谛。 已得闻戒头陀禅。 以凡夫未解脱怖畏恶趣。 已观恶趣怖。 已观无始生死怖。 已观一刹那不可得。 已观三百鉾刺喻。 已观烧头爱喻。 未分别四圣谛。 为分别圣谛。 当作方便。 当作欲。 当作勇勐精进。 专心缘念具足应令满。 问云何当作。 答彼坐禅人初四圣谛当闻。 或以略或以广或以略广。 以闻以义以诵当受持。 是时坐禅人入寂寂。 坐不乱心不去来心。 四圣谛应令起。 初苦谛应令起。 或以阴或以入或以界阴法。 以自相以阴相应令起。 如阴方便广说。 如是当知。 入者以入相应令起。 如入方便广说。 如是当知。 界者以界相应令起。 如界方便广说。 如是当知。 彼坐禅人。 如是已阴入界。 唯有阴入界。 无众生无命。 已令起已得行想。 尔时已略作二种令起。 所谓名色。 于是色阴十。 入十界色。 四阴意入七界。 是名法入法界。 或名或色余名余色。 余名余色者以色空。 色者以名空。 名者以色不离。 色者以名不离。 如鼓声唯依名色生。 依色名生。 如盲跛远行。 问名色者何差别。 答名者无身。 色者有身。 名者有所知。 色者无所知。 名者轻转。 色者迟转。 名无聚色有聚。 名者觉知思识。 色者无此。 色者行倚坐卧屈申。 名无此。 名者知我行我倚我坐我卧我屈我申。 色无此。 色者饮食噉甞。 名无此。 名者知我饮我食我噉我甞。 色无此。 色者拍戏笑啼种种言说。 名无此。 名者知我拍我笑我戏我啼我种种言说。 色无此。 谓名色差别。 彼坐禅人如是名色。 唯以名色无众生无命。 已令起。 已得行想。 尔时一切作略。 苦谛者令起如实知见清净。 令名色起。 此总语苦谛令起可知。 彼坐禅人如是已令起苦谛。 作众生想。 从此苦因缘应观。 问此苦何因缘何集。 答彼坐禅人如是知。 此苦生为因缘。 生者有为因缘。 有者取为因缘。 取者爱为因缘。 爱者受为因缘。 受者触为因缘。 触者六入为因缘。 六入者名色为因缘。 名色者识为因缘。 识者行为因缘。 行者无明为因缘。 如是无明缘行。 行缘识。 生缘老死。 成忧悲苦恼。 如是悉苦阴成起。 彼坐禅人如是以因缘所缚以广观。 尔时以作略。 此受缘爱。 彼苦集令起。 或法住智。 或圣取因缘智。 或离疑清净。 此众语言。 集谛令起智。 彼坐禅人以令起苦集。 于三昧已度疑。 尔时观苦灭。 谁灭为苦灭谁。 灭为此苦灭。 彼坐禅人如是知。 从生灭此苦灭。 从生灭有灭从有灭取灭。 从取灭爱灭。 从无明灭行灭。 如是从无明灭行灭。 从行灭识灭。 从生灭老死忧悲苦恼灭。 如是此一切苦阴成灭。 彼坐禅人如是因缘所缚灭。 已广已观。 尔时作略。 此受缘爱。 从彼灭苦灭令起灭谛。 彼坐禅人如是已令起灭谛。 尔时观苦灭道。 何道何具足为爱灭。 彼坐禅人如是知于五受阴观过患。 此道此具足。 为爱灭令起道谛。 如谛方便广说。 如是可知。 彼坐禅人如是以次第已令起四谛。 尔时于五受阴。 以一百八十法。 次第以聚分别观。 所有色过去未来现在。 或内或外或大或小或麁或妙或远或近。 一切色以无常广观。 以广观苦。 以广观无我。 如是所有受。 所有想。 所有行。 所有识。 于一一阴十二法门。 于五阴五十二成六十。 六十无常见。 六十苦见。 六十无我见。 成一百八十。 复次一百八十法门。 六内入。 六外入。 六识身。 六触身。 六受身。 六想身。 六思身。 六爱身。 六觉六观。 此十六成六十。 六十无常见。 六十苦见。 六十无我见。 三六十成一百八十。 彼久远年时日月月半日夜时念刹那。 以回转法行成新故。 如灯焰相续成转。 以无常于行分别观。 以恶趣受苦。 饥渴怖畏。 求觅爱别离老病死忧悲苦恼。 此行相应相续。 以苦于行观分别。 从阴入界因缘谛业果报因缘令生所生。 无众生不动无事自性行成起。 以无我于观分别。 于行色无常。 以灭义。 以苦怖义。 无我不实义。 以作略广分别。 如是受想行识无常灭义。 苦者以怖义。 无我以不实义。 如是作略广分别。 于是以无常已分别除常想。 以苦分别除乐想。 以无我分别除我想。 问云何以无常广分别。 答如实见一切诸行。 无有为边灭为边。 于无相或令起心。 于无相界为安心。 是故以无常广分别。 问云何以苦分别。 答于一切诸行令心怖畏。 从作愿令起心。 于无作愿为心安。 是故以苦广分别。 问云何以无我广分别。 答于一切法见。 从他从此执令起心。 于空界为心安。 是故以无我广分别。 如是分别三有五趣七识住九众生居。 以灭怖畏。 以无实观之(分别智已竟)。 彼坐禅人于五受阴。 已分别于三相。 令乐入欲断诸行。 尔时现在内五受阴。 取彼相令通达起灭。 如是此法以无生现生。 以生灭如是通达。 于是取相者。 取相三种。 取烦恼相。 取定相。 取毗婆舍那相。 于是愚痴凡夫。 于见闻觉知境界。 以成乐常想颠倒所。 初心以好取相。 于此着烦恼。 如蛾投灯。 此谓取烦恼相。 问云何取定相。 答于此坐禅人。 乐得定以念正智所。 初心三十八行。 于一一行取相令系心。 为不乱故如系象。 此谓取定相。 问云何取毗婆奢那相。 答常观人以慧所初心色受想行识。 各各分别其自相。 乐欲舍修彼相。 如捉毒蛇。 此谓取毗婆奢那相。 于此取毗婆奢那相可乐。 问云何取受想行识相。 答彼色识相。 或以地界。 或以水界。 或以火界。 或以风界。 或眼入或身入。 如是观彼受受相。 或为乐或为苦。 或为不苦不乐。 如是观彼想想相。 或为色想或为法想。 如是观知行行相。 或为触或为思。 或为觉或为观。 或为作意。 如是观彼识识相。 或眼识或意识。 如是观彼彼坐禅。 如是善取彼相。 以善令起。 令起如是取色受想行识相。 复次以二行取心相。 以事以作意。 问云何以事取心相。 答以此事我心起。 当观彼以此色受事。 以此想事。 以此行事。 以此识事。 我心起。 如是当观。 彼如是以事取心相。 问云何以作意取心相。 答如是我作意色此心起。 如是当观。 如是我作意受想行我心起。 如是当观。 如是已作意取心相。 问云何彼相成善取。 答以是行以是相。 色受想行识想以成观。 若复堪更观彼相。 以此行以此相。 是谓彼相成善取。 通达生灭者。 有起有灭。 有起灭通达。 于是色已生现在。 彼生相起变相灭。 彼二句以慧眼见。 通达起灭。 受已生现在受想行识。 彼生相起变相灭。 彼二句以慧眼见通达起灭。 复次以三行通达起相。 以三行通达灭相。 如是以因以缘。 以自味。 问云何以因通达起相。 答爱无明业是因为阴起。 以慧眼见以因通达起相。 云何以缘通达起相。 食缘为色阴起。 触缘为三阴起。 名色缘为识阴起。 以慧眼见以缘通达起相。 问云何以自味通达起相。 答如灯焰相续无间。 初后新新起行。 以相以慧眼见。 以自味通达起相。 于是以因以起见。 以集谛相成见。 以令起觉。 以缘以自味。 以起见苦谛。 以相成所见。 以刹那不可得觉。 如是以三行通达起相。 问云何以三行通达灭相。 答以因灭以缘灭以自味灭。 于是以爱灭以无明。 灭以业灭。 阴成灭。 以慧眼见。 以因灭通达灭相。 以食灭色阴成灭。 以触灭三阴成灭。 以名色灭识阴成灭。 以慧眼见。 以缘灭通达灭相。 如灯焰相续无间。 初有灭行以慧眼见。 以自味通达灭相。 于是以因灭见灭谛。 以相成所见。 以无生相觉以缘灭。 以自味以见灭。 以苦谛相成初见。 以刹那不可得觉。 问若以起灭见苦谛。 以相得见。 何故上智当起。 答何用起见灭。 以苦谛相得见未见。 彼苦成满。 乃至诸行过尽。 如实已见。 从行相已令起心。 于非行心成度。 如实已见诸行过患。 从行相已令起心。 于非行成度。 是处见苦成满。 谓往边故。 犹如飞鸟为火所围未免怖畏。 若未至虚空。 见火围过患。 成飞虚空。 是时彼见火怖围成满如是。 于此可知。 于是以因以缘以起见。 成通达因缘起相。 此有此起。 此起故此成起。 因灭故及缘灭。 故以见灭因缘生相成通达。 此无有此不成。 此灭故此灭。 以自味以起灭。 见已起成通达。 知因缘法有为法起。 彼起得知。 彼灭亦知。 彼住亦知。 如是以起灭见四法成所知。 如是一相法种种法无事法正法。 于是一相续所着诸行以起。 彼见不成。 种种执。 初后转诸行。 以彼灭见不成一执。 自性离无动诸行。 以初后见不成我执。 因缘所转初后诸行。 如是以法见不成无事执。 无闻凡夫以一不觉常断说。 以种种不觉成常说。 以无事不觉成我说。 如是以法不觉。 成无事说。 于是以平等语言。 以一相胜语言。 以种种相摄成一相。 以分别义成种种。 以烦恼义成一性。 以方便义成种种性。 以爱果成一性。 以业果成种种性。 彼坐禅人如是见一性。 非于此执种种见。 若见种种性。 非于此执常见一性。 若现见一性。 余作余觉除此见。 若现见种种性。 彼作彼觉除此见。 若现见一性除此断见。 若现见种种性除此常见。 彼坐禅人如是以起灭。 见一性种种性。 法明何以起。 现起诸行见彼无事。 何故一切诸行无事不动。 无余所起住。 住自性因缘和合集为因缘。 如是以止法生令生。 于是以无命义及不动义。 无事法可知。 以自性。 义及缘义。 如是止法可知。 令现空无事。 令现业所作。 如是止法令现无事名法。 如是令现止法名行。 于是以一性法觉苦相成通达。 以种种性觉无常相成通达。 以无事法觉。 如是以止法觉无我相成通达。 问彼坐禅人一切诸行。 以无余处观起灭为一处当观耶。 答于初诸行处取其相。 通达起灭无余处。 一切诸行令满。 如人于大海一处以舌舐水。 即知一切水醎。 如是于此可知。 以二行诸行令满。 以事以不愚痴。 于是诸行取其相。 通达生灭。 彼诸行以其事成满。 于是断无智故。 余诸行以不愚痴成满。 于是起灭智。 是诸行分别智。 一切诸行以起初边成分别。 以灭后边成分别。 以起初边成寂寂。 以灭有边成寂寂。 以起从起无初。 以灭从灭无后。 是故起灭智。 成诸行分别智(起灭智已竟)。 彼坐禅人如是正见生灭相。 善分别诸行。 乐得灭乐定。 尔时不作意观生。 唯见心灭。 以色事以心生灭。 依彼事见心灭。 如是以受持。 以想事以行事。 以识事以心生灭。 依彼事见心生灭。 复次以三行。 见灭如是以聚以双以分别。 问云何以聚。 答于威仪威仪所起心心数法。 于其处以聚见彼灭。 复次已观色无常受无常想无常行无常识无常。 尔时以无常事所起心心数法。 以聚见彼灭。 如是以苦事无我事。 如是以聚当见问云何以双。 答此色无常已观无常。 随无常起心见心生灭。 如是受想行识无常已观。 随无常事起心见生灭。 如是已苦事已无我事。 如是以双当观。 问云何以分别。 答已观此色无常。 随无常事起心见心生灭。 如是以分别观见多心灭。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 随无常事起心见心生灭。 以是见心灭复见灭。 如是以分别见多心灭。 如是观苦观无我。 如是已分别。 唯现观彼灭。 其彼苦灭事成专。 常觅诸行刹那成得利。 彼坐禅人以此慧非他缘。 见一切世间。 以自性如到芥子头。 于一心刹那生老死变。 尔时坐禅人复如是见。 如偈所说。 此双名色性展转于一灭句灭缘彼灭及彼因所生阴无常灭法苦生法灭法如桴打鼓声亦不从眼生色香等五法亦不从色生亦不离二句依缘生有为如桴打鼓声亦不从耳生色香等五法亦不从声生亦不离二句亦不从鼻生色香等五法亦不从香生亦不离二句亦不从舌生色香等五法亦不从味生亦不离二句亦不从身生色香等五法亦不从触生亦不离二句不从处色生不从法入出依因缘依生如桴打鼓声彼根最羸出初因亦最羸彼因亦最羸所起彼亦羸共地此最羸相应亦最羸和合亦最羸展转此常羸展转法不住亦无性展转无有能令起令起彼亦无如乾闼婆城是谁初令起不以自身生不以自力住由随他法生生诸有漏法自体臝劣不自生亦不自因不自事不有为处不自性不自性行相诸有为生自身臝无时无所从来无所行处无所生为他国心无我所命身性一心苦乐相应速刹那山海八万劫一住不再无二心相应过去及当灭现住一切彼诸阴此等已去无间失未来当失于彼间已没无异相不起以不生故现在生从于心失世间无第一义中无去来未来无聚唯转生住如芥子生诸法彼法灭已是其初世间以法初不杂不见去来不见生诸法不生如虚空犹如电起须臾灭彼坐禅人。 如是见灭无尽入定。 如鑽火烟起。 菩提品刹那刹那起。 光明智起。 喜猗乐取解脱念处起。 舍出离于是不明了。 坐禅人于彼法或起乱。 或起增上慢。 问云何为除乱。 答彼坐禅人于法起喜。 彼喜复令更安。 如是彼坐复更令安。 成其心法调所摄。 若法调所摄心。 从灭观定其心离常。 难常通达。 如是离去。 问云何起增上慢。 答彼坐禅人于法初起光相。 得出世间法。 于未得成得相。 常不更作精进。 如是增上慢起。 明了坐禅人。 知此烦恼是定乱。 知世间法行事。 如是知出世间法泥洹事。 如是知已。 如是智除乱。 除增上慢。 唯见灭是善修行多修(观灭智已竟)。 解脱道论卷第十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0:4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