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福盖正行所集经 内容: 福盖正行所集经卷第三龙树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 世尊。 唯愿安住此王舍城。 我当供给饮食衣服。 卧具医药。 令无所乏。 佛言。 天主。 且止斯事。 有诸人民。 以清净心。 咸欲于我兴其福业。 是时帝释复白佛言。 唯愿于此。 五夏安居。 受我供养。 作是说已。 佛复止之。 帝释复言我今请佛。 五日供养。 唯愿大慈受我虔请。 尔时世尊。 愍恻天主。 现福力故。 令于未来。 善因相续。 默然许可。 于时帝释知佛受请。 心大忻悦。 即还天宫。 召集工巧敏匠天子。 而谓之曰。 卿等当知。 我今欲于王舍城。 迦兰陀竹园。 建大精舍。 严办四事。 供养如来。 及诸弟子。 汝当持取最上摩尼。 金银瑠璃。 珊瑚玻璃。 帝青宝等。 诣彼造作殊胜清净广大宫殿。 要如天中。 等无有异。 是诸天子尽意工巧。 造立宫殿。 廊庑柱栿。 户牖栏槛。 悉以众宝。 间错庄严。 如千日光。 更相显照。 复以凋饰诸妙珍禽。 真珠花鬘。 综杂罗列。 烧微妙香。 散众名华。 氤氲普薰。 靡不周遍。 又复造作重门楼阁。 峻峙严丽。 亦以百宝。 而装校之。 诸妙摩尼。 以为其户。 彼诸宝柱。 一一皆用金刚诸珍。 而共合成。 无数宝鉴。 净无瑕垢。 悬挂空中。 如百千月。 复以鎔金。 作三足床。 殊妙天衣。 以敷其上。 又复刻成众妙天女。 容止端雅。 如能往来。 手持莲花。 而以奉献。 妙玻璃宝。 以甃其地。 有妙池沼。 莲华庄严。 黄金为叶。 绿宝为干。 无数天女。 住立其中。 作众伎乐。 而为供养。 表刹高显。 悬众缯幡。 回旋空中。 远迩皆覩。 有诸力士。 守护閈闳。 持青宝杖。 行列左右。 处处皆植曼陀罗华。 龙自在华。 芬馥开荣。 缤纷于地。 翠叶交映。 时飘香风。 有诸天子。 形体光洁。 颜貌熙怡。 游憩其下。 又诸天女。 姝妙无比。 徐步鸣璫。 声韵和雅。 诸药叉女。 嬉游林内。 美目四盼。 遗花坠香。 有诸龙象。 徐行林中。 举鼻啮枝。 宛转为戏。 及诸飞禽。 其羽五色。 鼓翼自若。 喙啄花葩。 复以金笼。 置妙鹦鹉。 美音清巧。 其舌如簧。 复有河源。 清泠可爱流泉激响。 蛙黾惊避。 又有广大清净池沼。 七宝杂厕。 以为阶岸。 其水弥满。 澄湛无垢。 优钵罗花。 酤牟那花。 行列开敷。 众色相杂。 翡翠鸂鷘。 翔集其中。 有诸戏鱼。 往来游泳。 腾跃翻浪。 鸥鹭惊翥。 复有水鸟。 鹳鹤凫鴈。 举声嘹唳。 人所乐闻。 于池四岸。 有劫波木。 柔条拂水。 生清凉风。 丛植诸花。 修藤滋布。 枝叶繁盛。 其香远闻。 有诸游蜂。 竞採其蘂。 发声微响。 犹如咏歌。 复有金河。 周匝围绕。 流注园囿。 萦纡不绝。 时诸人民。 迭相呼吁。 亲属朋友。 咸共往观。 有诸仕族。 富乐庄严。 僕从雍容。 执持幰盖。 作诸伎乐。 具设餚膳。 游行周览。 心无厌舍。 其地柔软。 如兜罗绵。 徘徊往来。 足无疲惰。 如是最胜广大园林。 清净池沼。 唯除天中余无及者。 是时工巧诸天子等。 所作已办。 即诣天宫。 前白帝释。 闻是说已。 心生忻庆。 得未曾有。 即与无量百千天子。 前后围绕。 作众伎乐。 箫笛箜篌。 琴瑟鼓吹。 一时具奏。 从空而下。 时彼天主。 身出光明。 照诸山川。 皆悉盈烂。 戴摩尼冠。 诸珍严莹。 其光晃耀。 如日盛明。 面貌端严。 额广平正。 其目绀长。 鼻修高直。 颐颊鲜白。 红润无比。 耳带宝璫。 颈垂缨珞。 指环臂钏。 众宝所成。 展转舒光。 其犹珂月。 形仪挺特。 常如盛年。 修短充实。 各得其宜。 公酤摩香。 及多摩罗跋旃檀香。 以涂其身。 柔软光泽。 手指纤圆。 甲如铜叶。 发语巧妙。 清彻远闻。 如迦陵音。 听者无厌。 复以上妙奇绝细[叠*毛]。 研金饰之。 以为其服。 诸妙珍琦。 为其束带。 众宝间错。 成光明聚。 复以天上诸妙花鬘。 以严其身。 周匝埀委。 行步平正。 犹如象王。 进止优游。 不假扶掖。 时诸人民。 咸获瞻奉。 怀瞋恚者。 即生欢悦。 起怨恶者。 即发慈心。 妉睡眠者。 即得惺寤。 是时天主至彼园已。 遍观所作。 皆悉如意。 踊跃无量。 乃易旧称迦兰陀。 名为欢喜园。 即以上妙众色茵褥。 遍覆其地。 复以金银。 真珠摩尼。 帝青瑠璃。 末啰迦宝。 为高广座。 请佛世尊。 安处其上。 众宝为几。 以承其足。 五色缯线。 设为众位。 命诸比丘。 亦各就坐。 是时天主合掌恭敬。 尊重赞叹。 顶礼佛足。 具设天中上馔美味。 是时如来舒金色臂。 如象王鼻。 而受其食。 食已置钵。 盥掌澡漱。 安住威仪。 寂然清净。 时彼天主。 与诸眷属。 生希有心。 乐欲闻法。 自处卑座。 专注肃然。 尔时世尊。 以大方便。 为说法要。 赞施等行。 示教利喜。 令生信解。 如是供养。 经于四日。 时阿阇世王。 闻是事已。 即陞宫中最上楼阁。 俯视谛观。 见佛世尊。 及诸弟子。 在竹林园。 寂静安隐。 严设供养。 作大佛事。 是时国王。 心生觉悟。 悔过自责。 我大愚痴。 无智错谬。 造极重罪。 如须弥山。 今佛世尊。 出现于世。 具足广大清净功德。 而我不能信受教诲。 由此业缘。 必堕苦处。 彼诸天子。 尚舍天中上妙欲乐。 来诣佛所。 我等云何不兴善利。 作是语已。 即严宝驾。 往诣佛所。 头面礼足。 心怀忧恼。 涕泪悲泣。 忏谢先咎。 时王舍城清信士女。 高声唱言。 善哉国王。 于佛法中。 得大觉悟。 我等今者同获善利。 是时国王鸣钟宣令。 召集一切大臣人民。 及诸眷属。 而告之曰。 我佛出世。 难得遭遻。 今既获覩。 当发净心。 供养恭敬。 乐闻正法。 即以上妙香花灯明。 涂香末香。 及诸花鬘。 珍玩衣服。 种种庄严。 而为供养。 作是事已。 心大欢悦。 是时如来以梵音声。 为彼时会。 开示演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 无量人天。 闻法解了。 得真实见。 时佛世尊。 问诸比丘。 汝等见是诸天人民。 今于我前。 广大施设供养已不。 时诸比丘。 合掌顶上。 叹未曾有。 唯然已见。 佛言。 于我法中。 若人净心。 于他福业。 生随喜者。 当知是人得不坏信。 具净智眼。 诸比丘。 我念往昔无量生中。 有佛出世。 名曰宝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佛世尊。 住世说法。 饶益众生。 尔时有王。 请彼如来。 及诸弟子。 于王宫中。 度夏三月。 即以种种饮食衣服。 恭敬供养。 过是已后彼诸人民。 咸诣佛所。 请佛五年。 设诸供养。 一切所须。 无不充足。 诸比丘。 于意云何。 往昔国王供彼佛者。 则我身是。 由曩植因。 今方成熟。 得诸人天广兴供养。 宿因今果。 不差毫发。 由因感果。 果如其因。 于此正知。 除诸疑网。 善恶业报。 决定不虚。 犹如瀑流。 势不可制。 彼业力故。 各招其报。 地界水界。 火界风界。 及蕴处等。 自作福因。 则受乐果。 于时世尊说伽陀曰。 经于百千劫彼业不可坏因缘和合时果报决定受诸比丘。 是名福盖正行。 汝当受持。 勤修施戒。 及诸禅定。 受用福盖。 得离热恼。 此义略明先佛所说。 结集契经。 缘起行相。 最初经首。 标其如是我闻之言。 由何所以。 称如是耶。 如佛所说。 无别异故。 何义名我。 指现在身。 顺世俗故。 何义为闻。 谓耳发识。 现前了知若文若义。 离于增减颠倒失故。 最初结集。 谓梵网经。 是时众集。 大阿罗汉。 数有四百九十九人。 唯除阿难独居学地。 及余一切天龙鬼神。 初闻唱言如是我闻。 举声悲泣。 不能自胜。 我等在昔。 亲覩世尊具足十力。 四无所畏。 以梵音声。 为众演说。 如何今者乃称我闻。 将知无常。 力不可脱。 时彼众会。 皆得觉悟。 离三毒垢。 安住正念。 任持不忘。 何义称一。 乃数之始。 谓一圣生。 一出离法。 一游止处。 一净梵行。 一解脱音。 皆悉同故。 何义名时。 依世俗立。 说经事已。 大众喜怿。 名为一时。 如来说法。 如日照世。 破三有暗。 今出离故。 诸魔外道。 毁谤正法。 今佛显现甚深希有难得之法。 令降伏故。 何义称薄伽梵。 具足殊胜广大名闻。 世出世间。 无与等者。 毕竟超越界趣轮回。 应受人天妙供养故。 云何舍卫城。 丰诸妙物。 及文行士。 清信士女。 豪富长者。 受用胜故。 何义名住。 游化依止。 离诸思构。 若远若近。 随意至故。 福盖正行所集经卷第三福盖正行所集经卷第四龙树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以何义故。 名祇陀林(华言战胜林顺古不译也)。 昔胜军王。 与其隣国。 斗战获胜。 当于是时。 诞生太子。 乃以战胜。 而立名焉。 林属彼故。 称祇陀林。 富贵自在。 无量庄严。 一切人民。 咸悉喜见。 于此林中。 广以人财。 营治守护。 为嬉游处其林稠密。 枝叶郁茂。 清阴弥布。 蔽诸炎光。 夏多清凉。 冬无严风。 雨无泥淖。 奇蘤芬馥。 周遍开敷。 樛枝偃亚。 其状如盖。 多诸警卫。 无闻盗寇。 其地清胜。 侔欢喜园。 以何义故。 名给孤独。 于无亲者。 施与饮食。 而周给故。 如毗奈耶藏中。 广明其事。 由彼长者宿善根力。 欲请世尊。 供养恭敬。 先与如来。 造立精舍。 即以百千俱胝黄金。 为其价直。 于太子所。 贸易其地。 既遂其志。 召集诸方一切奇巧。 造作最上宫殿楼阁。 门轩户牖。 流泉浴池种种庄严。 皆悉具备。 崇峻垣牆。 周匝围绕。 于是长者诣王舍城。 顶礼佛足。 而作是言。 我今请佛。 诣舍卫城。 唯愿如来。 大慈允诺。 彼有伽蓝。 广大清净。 及诸弟子。 同往安居。 是时长者。 白已而还。 时王舍城。 有一长者。 其名善寂。 白世尊言。 不须往彼。 我当与佛。 造立精舍。 佛即止之。 时佛至彼舍卫城已。 长者乃以所造伽蓝。 奉施如来。 哀愍彼故。 佛即受之。 复为称赞彼地方所。 最上吉祥。 第一安隐。 过去诸佛。 亦于此地。 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汝于先佛。 久植德本。 由昔愿力。 今复如是。 时有外道。 名摩多唧致那。 居止草菴。 修习苦行。 于诸世间一切众生言论智慧。 皆悉通达。 谓祇陀林。 最上殊妙。 极诸奢丽。 云何世尊。 及诸比丘。 而得受用。 佛知是已。 以大方便。 怜愍彼类。 而语之曰。 我诸弟子。 得尽苦际。 善达出世经律论藏。 断烦恼故。 于是世尊为彼外道。 说伽陀曰。 汝虽如大龙尚为贪所染于赞毁二种则为彼所动身若有众疮飞蝇则随逐循环三有中如虫居粪壤时彼外道闻佛说已。 心生悟解。 以偈赞佛。 如来出世间慧日破诸暗况我微劣智何由得悟解设于多劫中复以百千舌称赞佛功德少分不能尽佛为天中僊知众生诸行于四威仪中唯利乐含识时舍卫城。 多诸外道。 及婆罗门。 聪睿智者。 闻佛至此。 竞来诘难。 如来方便。 随宜为说。 如师子吼怖诸群兽。 悉令了悟。 离诸痴暗。 时有智者。 名罗护罗。 闻赞佛德。 而说偈言。 大悲无上尊专修利他行不求世名闻及增长财利初降生王宫于四方瞻视现微笑思惟皆为度群有是时复有妙臂童子。 亦说伽陀。 而赞于佛。 牟尼尊大僊善说诸法要离过无希望闻者皆蒙益诸天及世人咸供养恭敬归命十力尊唯愿见摄受此祇陀林。 给孤独园。 由五种因咸生爱乐。 一者广博居城中央。 二者比丘乞食不远。 三者幽寂离诸喧閙。 四者清洁无诸蚊虻。 五者善人多游其中。 是故世尊。 多乐居此。 住如实智。 离无惭行。 一切功德。 依止显现。 具足十力。 福智庄严。 为彼世间第一导师。 故能成熟众生善根。 犹如莲华出于淤泥。 自利利他。 悉圆满故。 时胜军王。 并诸人民。 及诸外道。 婆罗门等。 皆悉往诣祇园精舍。 合掌志心。 顶礼佛足。 时佛世尊。 怜愍摄受诸有情故。 破诸异见。 令生信解。 由不善因。 驰流五趣。 当依正法而求出离。 为彼宣说六念之法。 善男子。 于我法中。 信受教诲。 具诸正见。 是名念佛。 若乐广大听闻正法。 如理思惟。 是名念法于诸比丘。 常生尊重善知识想。 是名念僧。 于诸善法。 爱乐摄受。 具足威仪。 是名念戒。 常以饮食。 施佛及僧。 住如是因。 是名念施。 常乐礼敬诸大菩萨。 随顺佛勅。 名念贤圣。 若诸众生。 依佛所说。 住正思惟则除疑惑。 依止正念。 则无散乱。 是为六念。 生长诸善。 以何义故。 名为比丘。 谓能永断诸烦恼故。 所有世间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忧悲苦恼。 五取蕴苦。 求不得苦。 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 如是诸苦。 皆已尽故。 此明世间五取蕴苦。 作如是说。 何义名生。 如世尊说。 彼彼有情。 造种种行。 招感命根。 蕴处界等。 展转相续。 五根发生。 五根生故。 众同分生。 由是增长。 形色圆满。 是名为生。 何义名老。 如世尊说。 行蕴迁坏。 诸根衰朽。 身形伛曲。 肌肉枯藁。 皮肤缓皱。 多生黶点。 举止沉重。 行须倚仗。 疲乏无堪。 假人守护。 如是老相。 此有二种。 一者须人承事。 二者无所依怙。 是名为老。 何义名病。 如世尊说。 四大增损。 界不平等。 犹如毒蛇。 生诸苦恼。 此有二种。 一者内所发起。 二者外缘损害。 复有三种。 一者业报所招。 二者横难侵损。 三者为他咒诅。 委细分别。 有无数种。 谓风癀痰癊。 疥癞痈疽。 嗽泻热毒。 羸瘠疼痛等。 是名为病。 何义名死。 如世尊说。 谓彼有情。 舍众同分。 诸蕴散乱。 煖触渐微。 命根断灭。 此有二类。 一者自尽。 二者往诣。 初复有三。 谓命根虽尽。 其福未尽。 或福虽尽。 其命未尽。 或命与福。 俱时而尽。 二者往诣亦有三种。 一者自往(捕勐兽等)。 二者他诣(被劫掠等)。 三者自他相遇(如斗战等)。 复有三类。 一者放逸。 二者毁戒。 三者报尽。 由放逸故。 断其慧命。 由毁戒故。 破诸威仪。 由报尽故。 内外眷属。 围绕悲恋。 不能舍去。 是名为死。 云何名忧。 内心愁慼。 如火逼切。 亦如炎日。 炙水如汤。 是名为忧。 云何名悲。 涕泣流泪。 哽咽难言。 如其孝子追念慈父。 及余亲属。 一切皆然。 意不寂静。 是名为悲。 云何为苦。 碜辣荼毒。 与乐相违。 同五识身。 相应领纳。 是名为苦。 云何为恼。 譬如枯木。 中以火烧。 令彼有情。 烦惋懆扰。 与意识身。 相应领纳。 是名为恼。 云何名为求不得苦。 谓于所求诸相应事。 未得如意。 心生疲极。 如陶家轮。 此心随转。 云何名为爱别离苦。 于所乐境。 相应眷属。 所有色相。 刹那变异。 云何名为冤憎会苦。 谓于一切非相应人。 互生嫌恶。 而返值遇。 此中所说生等次第。 展转推求。 皆为热恼。 如旷野鹿。 被火围绕。 不能自出。 必为所焚。 唯除如来初降生时。 增长善法。 寂静安隐。 体性自然。 离诸热恼。 如契经偈云。 诸佛出世乐演说正法乐众僧和合乐令修诸善行若佛不兴世三界何有乐由佛出现故我等获安乐由诸有情。 不善种子。 以为其因。 而能生长苦树境界。 常为三毒苦火所烧。 于彼世间富乐等事。 但闻他说。 何由识知。 驰涉旷野。 险难恶道。 砂砾荆棘。 受诸艰辛。 以乞自济。 无所归趣。 如是有情。 宿乏善本。 沉溺恶道。 轮转无穷。 如俳优者。 易其形色。 设得为人。 生贫穷家。 于母胎中。 受种种苦。 云何有情处胎藏中。 受诸苦恼。 如世尊说。 初结生时。 揽其父母赤白二物不净为缘。 渐次增长。 成其形质。 居生藏下熟藏之上。 处其中间。 极恶臭秽。 母或饱食。 或时饥渴。 身肢动转。 及染欲事。 皆受其苦。 又将产时。 于母胎中。 不乐居止。 起不净想。 回趣生门。 二手乍触胎子身分。 受大苦楚。 极重热恼。 彼初生子。 由饥渴故。 发声啼哭。 向母求乳。 又其乳者。 转血所成。 或食不充。 受其热恼。 渐为孾儿。 卧于便利。 或时戏剧。 坠于沟坑。 此名生已所受热恼。 余世间人。 亦皆如此。 又彼有情。 年渐长大。 色力充满。 憍恣放逸。 念念追求五欲尘境。 由染慧故。 耽着不舍自任其情速至于毙。 云何衰老所有诸苦。 形色羸瘦面颊凹戾牙齿疎缺发毛稀白颈臂胸脇悉皆骨现火力渐微饮食薄少。 犹如飞禽。 置于笼内。 日渐消瘦。 唯一毛聚。 朝有所作。 暮即废忘。 初欲施为。 后则懈退。 言如小儿。 无有期度。 或时终日。 口不欲语。 于昼夜中。 唯务睡眠。 纵眠不寐。 喘嗽无时。 欲说所苦。 言不明了。 如远行人。 不乐久住。 诸有所作。 难可如意。 小不称心。 则生悲恼。 亲友慰谕。 宜自安怀。 目视境界。 不能受用。 诸快乐事。 但耳闻说。 意欲游行。 足不能动。 唯假几杖。 以为其伴。 为诸女人之所轻笑。 因念昔日诸根康愈。 受诸欲乐。 刹那变坏。 深自悔恼。 久活何为。 是名衰老热恼行相。 云何病苦所有热恼。 谓诸愚夫盛年壮色。 放逸着欲。 渐成怯弱。 萦缠痼疾。 众苦现前。 善人覩之。 深生怜愍。 善言诲诱。 使其发露。 闻已忧怖。 恐堕恶道。 形貌端正。 病所侵夺。 上妙饮食。 不能飡噉。 虽处豪富。 如贫窭者。 世有智人。 常自省察。 当知病苦。 不可爱乐。 如雹损苗。 顿伤荣盛。 如陆地龟。 常思其水。 如白昼月。 无彼光辉。 如渴乏人。 堕其枯井。 如油尽灯。 不得久住。 如腐牆壁。 无有坚牢。 如痴騃童。 人所轻侮。 如彼狂象。 坏莲花池。 是名病苦所有热恼。 如何愚夫。 数数贪着。 减损寿命。 焚燬善根。 无明所覆。 邪命邪求。 贪彼世间饮食衣服。 身漏心漏。 破坏正智。 不乐依止寂静山林。 受持读诵大乘经典。 不能坚固护持净戒。 何由能趣菩提彼岸。 若心寂静。 弃背欲境。 或先所作。 诸放逸行。 皆悉厌患。 不复思惟。 犹如深冤。 心不乐见。 如甘蔗滓。 不可再味。 如焚枯枿。 令尽无余。 如是觉了。 是人不为琰摩罗王之所逼切。 又诸女人。 多诸贪很。 心怀怨嫉。 乐为主宰。 犹如漏瓶。 贮其不净。 如牝马藏。 深可厌恶。 如以毒药。 和其美膳。 如冤执剑不应俯近。 如彼火聚触生热恼。 若乐欲境。 心则错乱破诸梵行。 如无戒者。 断其乐因。 丧失慧命。 死军现前。 独一而往。 趣彼险难。 无能救者。 皆由染欲。 生诸妄念。 无惭无愧。 舍知足行。 为世间人种种讥谤。 云何名死。 如有颂云。 慧为最胜眼痴为极重暗病必由其冤死称第一怖当意乐正法以慧善修作是故命终时决定离险难是名为死所有热恼。 福盖正行所集经卷第四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0:4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