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尼羯磨 内容: 尼羯磨卷上(并序 出《四分律》)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原夫鹿苑龙城,启尸罗之妙躅;象岩鹫岭,开解脱之玄宗。 于是三千大千,受清凉而出火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 内众于是敷荣,外徒由斯安乐。 其后韬真细[叠*毛],多闻折轴之忧;揜正微言,罕见浮囊之固。 即有饮光秀出,维绝纽而虚求;波离事兴,振隤网而幽赞。 慧炬于焉重朗,戒海由是再清。 其律教也弘深,固难得而遍举。 此羯磨者,则绍隆之正术,匡护之宏规,宗绪归于五篇,滥觞起于《四分》,寔菩提之机要,诚涅槃之津涉者也。 素以锐思弱龄,留情斯旨,眇观至教,式考义途,亟历炎凉,庶无大过误耳。 然自古诸德取解不同,定僧羯磨,总有四本。 其中与僧同者,不别条录;其不同者,各以类分。 隋朝愿律师,总定二部羯磨,僧尼各别两卷流行(或有传人,輙分尼法,作其三卷)。 复有宋代求那跋摩,简尼别行,集成一卷。 素乃于诸家撰集,莫不研寻,校理求文,抑多乖舛。 遂以不敏,总述尼法,分为三卷,勒成一部,庶无增减,以适时机,祇取成文,非敢穿凿。 惟愿戒珠增照,叶日月而齐明;系草传芳,与天地而同朽。 后之览者,知斯志焉。 方便篇第一僧集? (律言:应来者来。 又言:僧有四种,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 四人僧者,除受大戒、自恣、出罪,余一切羯磨应作。 五人僧者,除中国受大戒、出罪,余一切羯磨应作。 十人僧者,除出罪,余一切羯磨应作。 二十人僧者,一切羯磨应作;况复过二十。 若随四位僧中,有少一人者,作法不成,非法、非毗尼。 )和合? (律言:同一羯磨和集一处,不来者嘱授,在现前应呵者不呵。 又言:五法应和合:若如法应和合、若默然任之、若与欲、若从可信人闻、若先在中默然而坐,如是五事应和合。 )未受大戒者出? (律言:不应在未受大戒人前作羯磨说戒。 又言:听除人未受大戒,余者在前作羯磨说戒。 又言:有四满数:有人得满数不应呵、有人不得满数应呵、有人不得满数亦不应呵、有人得满数亦应呵。 何等人得满数不应呵? 若为作呵责羯磨、摈羯磨、依止羯磨、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何等人不得满数应呵? 若欲受大戒人。 何等人不得满数亦不得呵? 若为比丘尼作羯磨,比丘不得满数亦不得呵、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若言犯边罪等十三人、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若别住、若在戒场上、若神足在空、若隐没、若离见闻处、若所为作羯磨人。 何等人得满数亦得呵? 若善比丘尼同一界住,不以神足在空、不隐没、不离见闻处、乃至语傍人。 )不来诸比丘尼说欲及清净? (唯除结界不得说欲。 其欲须与清净合说。 若自恣时,应言「与欲自恣」。 若有佛法僧事、病患事、看病缘,听与欲。 律言:与欲有五种:若言与汝欲、若言我说欲、若言为我说欲、若现身相与欲、若广说与欲。 若不现身相、不口说欲者,不成与欲。 应更与余者欲。 其持欲人受欲已便命过、若余处行、若罢道、若入外道众、若入别部众、若至戒场上、若明相出、若自言犯边罪等十三人、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若神足在空、若离见闻处,不成与欲,应更与余者欲。 若至中道、若至僧中亦如是。 若广说欲者,应至传欲人所,具仪作如是言:)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如法僧事,与欲清净。 (尔时持欲比丘尼自有事起,不及诣僧者,听转欲与余人。 转时应云:)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与某甲比丘尼,受欲清净。 彼及我身,如法僧事,与欲清净。 (持欲比丘尼至僧说时,若能记识姓名者,对僧一一称名说云:)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某甲比丘尼,如法僧事,与欲清净。 (若不能记姓名,但云「众多」。 若受欲人若睡、若入定、或忘、若不故作如是,名为成与欲;若故不说者,突吉罗。 )僧今何所作为? (然所为事有其三种:一为情事,如受忏等。 二为非情事,如结诸界。 三情非情事,如处分、离衣等。 此所为事委僧量宜,故须对众问其所作。 )某羯磨。 (羯磨约体但三,谓:单白、白二、白四。 律言:有七种羯磨不应作:非法非毗尼羯磨、非法别众羯磨、非法和合羯磨、法别众羯磨、法相似别众羯磨、法相似和合羯磨、呵不止羯磨。 应作如法、如毗尼羯磨。 白二羯磨,如白法作白,如羯磨法作羯磨;白四亦尔;是为如法、如毗尼羯磨。 此方便六,遍余诸法,唯除结界,阙者不成。 )结界篇第二结大界法(律言:当敷座,当打揵椎,尽共集一处,不听受欲。 是中旧住比丘尼应唱大界四方相,若东方有山称山,有堑称堑,若城、若疆畔、若园、若林、若池、若树、若石、若垣牆、若神祀舍;如东方相,余方亦尔。 伹结界处不得二界相接,应留中间,亦不得隔駃流水结,除常有桥船。 唱相之法,应起礼僧,白言:)大姊僧听! 我旧住比丘尼某甲(若非旧住,识界者唱,应除「旧住」二言),为僧唱大界四方相。 (白已应唱,谓从东南角等次第而唱,乃至三说讫。 众中差堪能作羯磨者,若上座、若次座、若诵律、若不诵律,当如是作。 )大姊僧听(逖径反)! 此住处比丘尼,唱四方大界相。 若僧时到,僧忍听(逖零反),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唱四方大界相。 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于此四方相内,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大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解大界法(诸比丘尼或欲广作界及狭作者,佛听先解前界,然后欲广狭作从意。 当作白二羯磨解,应如是作。 )大姊僧听! 今此住处比丘尼,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解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同一住处,同一说戒,今解界。 谁诸大姊忍僧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听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结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界法(若二住处别利养别说戒,诸比丘尼欲结共一说戒共一利养界。 佛听各自解界,然后白二结。 当敷座等,如前。 应如是作。 )大姊僧听! 如所说界相,若僧时到,僧忍听,今僧于此处、彼处,结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如所说界相,今僧于此处、彼处,结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界。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处、彼处,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结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于此处、彼处,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结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结同一说戒别利养界法(若二住处别说戒别利养,欲得同一说戒别利养。 先各自解界,然后结。 结法同前,唯改一句云:同一说戒别利养。 白如是。 )结别说戒同一利养界法(若二住处别说戒别利养,诸比丘尼欲得别说戒同一利养,欲守护住处故。 佛听白二结,应如是作。 )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今僧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欲守护住处故。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僧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守护住处故。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守护住处故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守护住处故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此及前二,律无解法,若欲解者,准结翻解,翻相应知。 )结戒场法(若有四人、或五人、十人、二十人羯磨事起,是中大众数集疲极。 佛听结戒场,称四方小界相,若安杙、若石、若疆畔作齐限。 是中结者,安三重摽相:最内一重是戒场相;中间一重是大界内相,此与戒场相不得相入及并,应留中间;最外一重是大界外相。 先唱戒场相结,唱法如上。 应如是作。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称四方小界相。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四方小界相内,结作戒场。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称四方小界相。 僧今于此四方小界相内结戒场。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四方相内结戒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于此四方相内结作戒场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次唱大界内外相,唱及结如上。 )解戒场法(文略无解,若欲解者,应翻结云:)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戒场。 若僧时到,僧忍听,解戒场。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戒场,僧今于此解戒场。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解戒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于此解戒场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难结小界授戒法(若有欲受戒者至界外,有比丘尼往遮。 佛言:「若有不同意者未出界,听在界外疾疾一处集结小界。」应如是作。 )大姊僧听! 僧集一处结小界。 若僧时到,僧忍听,结小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此僧一处集结小界。 谁诸大姊忍僧一处集结小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结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解难结小界授戒法(彼不应不解界而去。 应如是解。 )大姊僧听! 今众僧集解界。 若僧时到,僧忍听,解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众僧集解界。 谁诸大姊忍僧集解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解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难结小界说戒法(律言:若布萨日,于无村旷野中行,众僧应和合集在一处共说戒。 若僧不得和合,随同和尚等,当下道各集一处结小界说戒。 当如是结。 )大姊僧听! 今有尔许比丘尼集。 若僧时到,僧忍听,结小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有尔许比丘尼集结小界。 谁诸大姊忍尔许比丘尼集结小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尔许比丘尼集结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解难结小界说戒法(彼不应不解界而去。 应如是解。 )大姊僧听! 今有尔许比丘尼集。 若僧时到,僧忍听,解此处小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有尔许比丘尼集,解此处小界。 谁诸大姊忍僧解此处小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解此处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难结小界自恣法(若有众多比丘尼,于自恣日,在非村、未结界处道路行。 若和合得自恣者善;若不得和合者,随所同和尚等,移异处结小界作自恣。 应如是作。 )大姊僧听! 诸比丘尼坐处已满,齐如是比丘尼坐处。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处结小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齐如是比丘尼坐处,僧于此处结小界。 谁诸大姊忍齐如是比丘尼坐处,僧于此处结小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齐如是比丘尼坐处,结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解难结小界自恣法(彼不应不舍界而去。 应如是舍。 )大姊僧听! 齐如是比丘尼坐处。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解此处小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齐如是比丘尼坐处,僧今解此处小界。 谁诸大姊忍僧齐如是比丘尼坐处,解小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齐如是比丘尼坐处,解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结不失衣界法(若有比丘尼意欲乐静,自念「不得离衣宿。」听结不失衣界白二羯磨。 当如是作。 )大姊僧听! 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结不失衣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僧今结不失衣界。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不失衣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不失衣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界中有村,应结除村、村外界法。 结法如上,唯加一句云:除村、村外界。 白如是。 )解不失衣界法(文略无解,应翻结云:)大姊僧听! 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解不失衣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僧今解不失衣界。 谁诸大姊忍僧于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不失衣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不失衣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有村解法,翻亦同此。 )结净地法(若僧伽蓝内无作食处,佛听白二结作净地,应唱房、若库、若温室、经行处。 一比丘尼起已,具仪僧中唱其院及诸果菜等处作净地。 唱已,应如是作。 )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结某处作净地。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今结某处作净地。 谁诸大姊忍僧结某处作净地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结某处作净地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律言:有四种净地。 一者,檀越、若经营人作僧伽蓝时处分,如是言:某处为僧作净地。 二者,若为僧作僧伽蓝未施僧。 三者,若半有篱障、若多无篱障、若都无,若垣牆、若堑亦如是。 四者,僧作白二羯磨结。 )解净地法(文略无解,应翻结云:)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解某处净地。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今解某处净地。 谁诸大姊忍僧解某处净地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解某处净地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授戒篇第三八不可过授戒法(桉律:时摩诃波阇波提与五百舍夷女人,俱诣佛所,礼足,白言:「善哉世尊! 愿听女人于佛法中出家为道。」佛言:「且止! 瞿昙弥! 莫作是言,欲令女人出家为道。 何以故? 瞿昙弥! 若女人于佛法中出家为道,令佛法不久。」尔时摩诃波阇波提闻佛教已,前礼佛足,绕已而去。 后于异时,摩诃波阇波提复与五百舍夷女人,俱共剃发,被袈裟,往祇桓精舍,在门外立,步涉破脚,尘土坌身,涕泣流泪。 尔时阿难见已,往问,为往佛所求请。 世尊为说八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出家受戒。 故言:)「阿难! 今为女人制八尽形寿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 何等为八? 虽百岁比丘尼,见新受戒比丘,应起迎逆、礼拜、与敷净座令坐;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比丘尼不应骂詈比丘、呵责,不应诽谤言:破戒、破见、破威仪;如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比丘尼不应为比丘作举、作忆念、作自言,不应遮他觅罪、遮说戒、遮自恣,比丘尼不应呵比丘,比丘应呵比丘尼;如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式叉摩那学戒已,从比丘僧乞受大戒;如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比丘尼犯僧残罪,应二部僧中行摩那埵;如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比丘尼半月从僧乞教授;如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比丘尼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比丘尼僧夏安居竟,应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见、闻、疑;如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如是阿难,我今说此八不可过法,若女人能行者,即是受戒,譬如人于大水上安桥梁而渡。 如是阿难! 我今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尔时阿难闻世尊教已,即往摩诃波阇波提所,语言:「女人得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世尊为女人制八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即为彼说八事如上。 )摩诃波阇波提言:「若世尊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我及五百舍夷女人,当共顶受。」阿难复还白佛。 佛言:「如是阿难! 摩诃波阇波提及五百女人得受戒。」又告阿难:「若女人不于佛法出家者,佛法当得久住五百岁。」阿难闻之不乐,心怀悔恨忧恼,啼泣流泪,前礼佛足,绕已而去。 善来授戒法(桉律:时闻法者,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见法得法,成办诸法,已获果实,前白佛言:「我今欲于如来所出家修梵行。」佛言:)来,比丘尼! 于我法中,快自娱乐,修梵行,尽苦源。 (唱此言已,发自然落,袈裟着身,钵盂在手,即名出家受具足戒。 )羯磨授戒与度人法(律言:世尊制戒,虽听度人,汝等愚痴,辄便度人,而不知教授。 以不知教授故,不桉威仪,乞食不如法,处处受不净食,或受不净钵食,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如婆罗门聚会法。 自今已去,听僧与授具足者白二羯磨。 往彼僧中,具仪作如是求。 )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求众僧乞度人授具足戒,愿僧听我某甲比丘尼度人授具足戒。 (三说。 僧当观察此人,若不堪能教授,及不能与二岁学戒及二法摄者,当语言「妹! 止,勿度人。」若有智慧堪能教授,与二岁学戒及二法摄取者,应如是作。 )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今从众僧乞授人具足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某甲比丘尼授人具足戒。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今从众僧乞授人具足戒;僧今与某甲比丘尼授人具足戒。 谁诸大姊忍僧与某甲比丘尼授人具足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听某甲比丘尼授人具足戒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依止阇梨,法亦同此。 )度沙弥尼与形同法(律言:若欲在比丘尼寺内剃发者,当白僧,若一一语令知。 白僧当作是白:)大姊僧听! 此某甲,欲从某甲求剃发。 若僧时到,僧忍听,为某甲剃发。 白如是。 (作是白已,然后剃发。 )度沙弥尼与法同请和尚尼法(若欲在比丘尼寺内出家者,先请和尚尼。 具仪作如是请。 )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今求阿姨为十戒和尚,愿阿姨为我作十戒和尚。 我依阿姨故,得受沙弥尼戒,慈愍故。 (三说。 应报:)可尔。 请阇梨法(具仪作如是请)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今求阿姨为十戒阿阇梨,愿阿姨为我作十戒阿阇梨。 我依阿姨故,得受沙弥尼戒,慈愍故。 (三说。 应报:)可尔。 白僧法(若不得和合者,当语一切僧知;若得和合,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此某甲,从某甲求出家。 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出家。 白如是。 授戒法(教着袈裟,具仪作如是言:)我阿姨某甲,归依佛、法、僧。 我今随佛出家,和尚尼某甲,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是我世尊。 (三说。 )我阿姨某甲,归依佛、法、僧竟。 我今随佛出家已,和尚尼某甲,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是我世尊。 (三说。 )授十戒相(语云:)尽形寿不杀生。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偷盗。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淫。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妄语。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饮酒。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着华鬘、香油涂身。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歌舞倡伎及往观听。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高广大床上坐。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非时食。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捉持生像金银宝物。 是沙弥尼戒,能持不? (答言:)能。 此是沙弥尼十戒。 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汝已受戒竟,当供养三宝,勤修三业:坐禅、诵经、勤作众事。 (授已,教诵十数。 其十者:一、一切众生皆依饮食,二、名色,三、三受,四、四圣谛,五、五阴,六、六入,七、七觉分,八、八圣道,九、九众生居,十、十一切入。 )度外道法(若有外道欲求出家者,僧与四月共住白二羯磨。 当如是与:先剃发已,着袈裟,乃至合掌,教作是言:)大姊僧听! 我某甲外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我于世尊所求出家为道,世尊即是我如来、至真、等正觉。 (三说。 )我某甲外道,归依佛、法、僧已。 从如来出家学道,如来是我至真、等正觉。 (三说。 次与戒相,与法同上。 )与四月共住法(次应教作是言:)大姊僧听! 我某甲外道,从僧乞四月共住。 愿僧慈愍故,与我四月共住。 (三说。 安着眼见耳不闻处,僧应作如是法。 )大姊僧听! 彼某甲外道,今从众僧乞四月共住。 若僧时到,僧忍听,与彼某甲外道四月共住。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彼某甲外道,今从众僧乞四月共住;僧今与彼四月共住。 谁诸大姊忍僧与彼四月共住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与彼外道四月共住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行共住竟,令诸比丘尼心喜悦,然后当于僧中受具足戒。 云何外道不能令诸比丘尼心喜悦? 彼外道心故执持外道白衣法,不亲比丘尼亲外道,不随顺比丘尼,诵习异论;若闻人说外道不好事,便起瞋恚,若闻人毁訾外道师教,亦起瞋恚;若有异外道来赞叹外道好事,欢喜踊跃,若有外道师来闻赞叹外道事,亦欢喜踊跃;若闻说佛法僧非法事,亦欢喜踊跃;是谓外道不能令诸比丘尼喜悦。 云何外道能令诸比丘尼喜悦? 即反上是。 是谓外道共住,和调心意,令诸比丘尼喜悦。 )与二岁学戒法(律言:听童女十八,二年学戒,满二十,与授大戒。 若年十岁曾出适者,听二年学戒,满十二,受大戒。 应如是与二岁学戒:沙弥尼应往僧中,具仪白言:)大姊僧听! 我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 愿僧与我二岁学戒,慈愍故。 (三说。 应将沙弥尼往离闻处、着见处已,众中秉法者,应如是作。 )大姊僧听! 彼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彼某甲沙弥尼,今从僧乞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僧今与彼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 谁诸大姊忍僧与彼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三说。 )僧已忍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授六法相(应语彼云:)某甲谛听! 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六法。 不得犯不净行,行淫欲法。 若式叉摩那行淫欲法;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 与染污心男子共身相摩触,犯戒,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偷盗乃至草叶。 若式叉摩那取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自破、教人破,若烧、若理、若坏色;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 若取减五钱,犯戒,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故断众生命乃至蚁子。 若式叉摩那故自手断人命,求刀授与人,教死、劝死、赞死,若与人非药,若堕人胎,厌祷咒术,自作、教人作;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 若断畜生不能变化者命,犯戒,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妄语乃至戏笑。 若式叉摩那不真实,无所有,自称言得上人法,得禅、得解脱、得定、得正受,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天来、龙来、鬼神来供养我;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 若于众中故作妄语,犯戒,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非时食。 若式叉摩那非时食,犯戒,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饮酒。 若式叉摩那饮酒,犯戒,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式叉摩那尼于一切比丘尼戒中应学,除为尼过食。 次依《十诵》结劝应云:)汝某甲听! 僧已与汝学法。 式叉摩那尼受持六法,名式叉摩那尼。 汝得具满和上尼,具满阿阇梨尼,具满比丘尼僧,得具满行处,得具满国土,得转轮王愿,汝今已满。 当恭敬三宝:佛宝、法宝、僧宝,和尚尼、阿阇梨尼,恭敬上中下座。 当勤三学:善戒学、善定学、善慧学。 当修三脱门:空、无相、无作。 当勤三业:坐禅、诵经、劝化作福行。 是诸法开涅槃门,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如莲华在水中,日日增长开敷;汝亦如是增长道法,后当受具足戒。 (次说颂云:)「释师子法中,已获难得戒,无难时难得,已得勿使空。」头面礼僧足,右绕欢喜去。 授大戒请和尚尼法(具仪作如是言:)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今求阿姨为和尚,愿阿姨为我作和尚。 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 (三说。 报云:)可尔。 请戒师法(具仪作如是请:)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今求阿姨为羯磨阿阇梨,愿阿姨为我作羯磨阿阇梨。 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 (三说。 报云:)可尔。 请教授师法(具仪作如是言:)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今求阿姨为教授阿阇梨,愿阿姨为我作教授阿阇梨。 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 (三说。 报云:)可尔。 安受戒人处所法(应安眼见耳不闻处。 其受戒人若在空、若隐没、若离见闻处、若界外,不名受具。 和尚尼及足数比丘尼亦如是。 )差教授师法(是中戒师问云:)众中谁能为彼某甲作教授师? (若作师者,即应答云:)我某甲能。 (答已,戒师应作白云:)大姊僧听! 彼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为教授师。 白如是。 往彼问遮难法(教授者至受戒人所,语言:)此安多会、郁多罗僧、僧伽梨、此僧竭支、覆肩衣。 此是汝衣钵不? (彼答「是」已,复应语言:)谛听! 今真诚时,我今问汝,有便言有,无当言无。 汝不犯边罪不? 汝不犯比丘不? 汝非贼心入道不? 汝非破内外道不? 汝非黄门不? 汝非杀父不? 汝非杀母不? 汝非杀阿罗汉不? 汝非破和合僧不? 汝非恶心出佛身血不? 汝非是非人不? 汝非畜生不? 汝非有二形不? 汝字何等? 和尚尼字谁? 年岁满不? 衣钵具不? 父母(夫主)听汝不? 汝不负人债不? 汝非婢不? 汝是女人不? 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白癞、痈疽、乾痟、癫狂、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洟唾常出。 汝有如是诸病不? (若其一一随事答「无」,复应语言:)如我向者所问,僧中亦当如是问。 如汝向者答我,僧中亦当作如是答。 问已白僧法(彼教授师问已,还来僧中,如常威仪,舒手相及处立,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彼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已教授竟,听使来。 白如是。 从僧乞戒法(彼应语言「汝来」。 来已,为捉衣钵,教礼众僧。 礼已,在戒师前长跪合掌,作如是言:)大姊僧听! 我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我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愿僧拔济我,慈愍故。 (三说。 若受戒人不自称名、不称和尚尼名、教乞戒不乞戒、着俗服等、若眠、醉、狂、裸形、瞋恚、无心、身相不具、借他衣钵、若无和尚尼、若多和尚尼、若众僧不满,皆不名受戒。 )戒师白法(戒师欲问,先白。 白云:)大姊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 白如是。 戒师问法(白已,语言:)汝谛听! 今是真诚时,实语时,我今问汝,有当言有,无当言无。 汝不犯边罪不? 汝不犯比丘不? 汝非贼心入道不? 汝非破内外道不? 汝非黄门不? 汝非杀父不? 汝非杀母不? 汝非杀阿罗汉不? 汝非破和合僧不? 汝不恶心出佛身血不? 汝非是非人不? 汝非畜生不? 汝非有二形不? 汝字何等? 和尚尼字谁? 年岁满不? 衣钵具不? 父母(夫主)听汝不? 汝非负人债不? 汝非婢不? 汝是女人不? 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白癞、痈疽、乾痟、癫狂、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洟唾常出。 汝有如是诸病不? (又须随事,一一答「无」。 )正授本法(以法开导,令起上上品心,至诚谛受,应如是作。 )大姊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衣钵具足。 若僧时到,僧忍听,为某甲授大戒,和尚尼某甲。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年满二十,衣钵具足。 僧今授某甲大戒,和尚尼某甲。 谁诸大姊忍僧授某甲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三说。 )僧已忍与某甲授大戒竟,和尚尼某甲。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与本法尼授大戒请羯磨阇梨法(彼受戒者与比丘尼僧俱至比丘僧中,于阿阇梨前具仪作如是请:)大德一心念! 我某甲,今请大德为羯磨阿阇梨,愿大德为我作羯磨阿阇梨。 我依大德故,得受大戒,慈愍故。 (三说。 彼应答言:)可尔。 乞戒法(彼礼僧已,具仪作如是言:)大德僧听! 我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我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愿僧拔济我,慈愍故。 (三说。 )戒师白法(此中戒师先白后问。 白云:)大德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问诸难事。 白如是。 戒师问法(白已,语言:)汝谛听! 今是真诚时,实语时,我今问汝,有当言有,无当言无。 汝不犯边罪不? 汝不犯比丘不? 汝非贼心作道不? 汝非破内外道不? 汝非黄门不? 汝非杀父不? 汝非杀母不? 汝非杀阿罗汉不? 汝非破和合僧不? 汝不恶心出佛身血不? 汝非是非人不? 汝非畜生不? 汝非有二形不? 汝字何等? 和尚尼字谁? 汝年岁满不? 衣钵具不? 父母(夫主)听汝不? 汝非负人债不? 汝非婢不? 汝是女人不? 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白癞、痈疽、乾痟、癫狂、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洟唾常出。 汝有如是诸病不? (随事答无,复应问云:)汝学戒未? (即应答言:)已学戒。 (复应问云:)汝清净不? (复应答云:)清净。 (复应问余尼云:)某甲已学戒未? (余尼答云:)已学戒。 (复更问云:)清净不? (复重答云:)清净。 正授戒法(既方便具已,如前开导教谛受。 当如是作。 )大德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已学戒清净。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年岁已满,衣钵具足,已学戒清净。 僧今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 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三说。 )僧已忍为某甲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尼律中云:自说清净,年满二十,僧今授某甲具足戒。 彼此俱文,随诵无失。 作此法已,应为记时。 边受与此无异。 )授戒相法(应语彼云:)善女人谛听! 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八波罗夷法,若比丘尼犯者,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不得作不净行,行淫欲法。 若比丘尼作不净行,行淫欲法,乃至共畜生;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盗乃至草叶。 若比丘尼取人五钱、若过五钱,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自破、教人破,若烧、若埋、若坏色;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断众生命乃至蚁子。 若比丘尼故自手断人命,持刀授与人,教死、赞死、劝死,与人非药,若堕胎,厌祷咒术,若自作方便、教人作;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作妄语乃至戏笑。 若比丘尼不真实,非己有,自称言得上人法,得禅、得解脱、得三昧、正受,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天来、龙来、鬼神来供养我;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身相触乃至共畜生。 若比丘尼染污心,与染污心男子身相触,腋已下,膝已上、若摩、若捺、若逆摩、顺摩、若牵、若推、若举、若下、若捉、若急捺;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犯八事乃至共畜生。 若比丘尼有染污心,受染污心男子捉手、捉衣、入屏处、屏处共立、共语、共行、身相倚、共期,犯此八事;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覆藏他重罪乃至突吉罗恶说。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犯波罗夷,不自举、不白僧、不语人令知。 后于异时,此比丘尼若休道、若灭摈、若遮不共僧事、若入外道;彼作如是言:「我先知此人犯如是如是罪。」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覆藏他重罪故。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随被举比丘语乃至沙弥。 若比丘尼知比丘为僧所举,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犯威仪,未忏悔,不作共住;便随顺彼比丘语。 诸比丘尼谏此比丘尼言:「大姊! 彼比丘为僧所举,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犯威仪,未忏悔,不作共住;莫随顺彼比丘语。」诸比丘尼谏此比丘尼时,坚持不舍。 彼比丘尼应乃至三谏,舍此事故。 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犯随举故。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能持不? (答言:)能。 善女人谛听! 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四譬喻。 若犯八事,如断人头已不可复起,如截多罗树心不更生长,如针鼻决不堪复用,如大石析为二分不可还合;若比丘尼犯八重已,不复还成比丘尼行。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授四依法(应语彼云:)善女人谛听! 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四依法,比丘尼依此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 依粪扫衣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 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 若得长利:檀越施衣、割截衣,应受。 依乞食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 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 若得长利:若僧差食、若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五日食、月初日食、若众僧常食、檀越请食,应受。 依树下坐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 若得长利:别房、尖头屋、小房、石室、两房一户,应受。 依腐烂药出家受大戒,是比丘尼法。 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 若得长利:酥、油、生酥、蜜、石蜜,应受。 汝已受戒竟,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和尚如法,阿阇梨如法。 二部僧具足满。 汝当善受教法,应劝化作福治塔,供养佛法众僧。 和尚、阿阇梨一切如法教勅,不得违逆。 应学问诵经,勤求方便,于佛法中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汝始发心出家,功不唐捐,果报不绝。 余所未知者,当问和尚、阿阇梨。 (令受戒者在前而去。 )◎◎师资篇第四制和尚行法(和尚尼看弟子当如女想,弟子看和尚尼当如母想,展转相敬重,相瞻视。 如是正法便得久住,增益广大。 请法如上。 又言:不应年减十二受人具足戒。 又制和尚尼法,应如是行。 若弟子,众僧欲为作呵责等七羯磨者,和尚尼当于中如法料理,令僧不与弟子作羯磨;若作,令如法。 复次,若僧与弟子作呵责等七羯磨,和尚尼于中如法料理,令弟子顺从于僧,不违逆,求除罪,令僧疾与解羯磨。 复次,弟子犯僧残,和尚尼当如法料理:若应与摩那埵当与,乃至当与出罪。 复次,弟子得病,和尚尼当瞻视,若令余人看,乃至差、若命终。 弟子若不乐住处,当自移、若教人移。 弟子若有疑事,当以法、以律、如佛所教如法除之。 若恶见生,教令舍恶见,住善见。 当以二事将护:以法,以衣食。 是中法将护者,应教增戒、增心、增慧,教学问、诵经。 是中衣食将护者,当与衣食、床、卧具、病瘦医药,随力所堪为办。 自今已去,制和尚尼法如是。 和尚尼应行;若不行,如法治。 )制依止阿阇梨行法(若有新受戒比丘尼,和尚尼命终,无人教授;以不被教授故,乃至如婆罗门聚会法。 佛言:「自今已去,听有阿阇梨,听有弟子。 阿阇梨于弟子当如女想,弟子于阿阇梨如母想,展转相教,展转相奉事。 如是于佛法中,倍增益广流布。」当作是请,具仪言:)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今求阿姨为依止,愿阿姨与我依止,我依止阿姨住。 (三说。 彼言:)可尔。 (或言:)与汝依止。 (或言:)汝莫放逸。 (阇梨行法,并同和尚。 )制弟子行法(时诸弟子不行弟子法,不白和尚入村等。 佛言:「自今已去,当制弟子法,使弟子于和尚所行弟子法。」共行八法如前。 又不白和尚不得入村、不得至他家、不得从余比丘尼或将余比丘尼为伴,不得与,不得受,不得佐助众事,不得受他佐助众事,不得为他剃发,不得使他剃发,不得入浴室,不得为人揩摩身,不得至昼日住处房,不得至[塚-豖+(一/豖)]间,不得至界外,不得行他方。 彼当清旦入和尚尼房中,受诵经法问义,当除去小便器,应白时到乃至广说。 彼当日三问讯和尚尼,朝、中、日暮。 当为和尚尼执二事,劳苦不得辞设,一修理房舍,二为补浣衣服。 和尚尼如法所教,尽当奉行。 若遣往方面周旋,不得辞设,假託因缘;若辞设者,当如法治。 自今已去,制弟子修行法;若不修者,当如法治。 此行于阿阇梨所修亦如是,文同故不出。 )呵责弟子法(时诸弟子不承事恭敬和尚、阿阇梨,亦不顺弟子法,无惭无愧,不受教,作非威仪,不恭敬,难与语,与恶人为友,好往淫男家、男子家、大童男家、黄门家、比丘精舍、沙弥精舍,好往看龟鼈。 有此等过,应作呵责。 呵责有三现:一弟子,二出过,三呵词。 呵词有五,应语言:)我今呵责汝! 汝去、汝莫入我房、汝莫为我作使、汝莫至我所、不与汝语。 (是谓和尚呵责弟子法。 阿阇梨呵责弟子亦五,词同,唯唤第四句「莫至我所」云:)汝莫依止我。 (彼尽形寿呵责。 佛言:「不应尔。 竟安居呵责,亦不应尔。 病者,亦不应呵。」)弟子忏悔法(彼被呵已,不向和尚、阿阇梨忏悔。 佛言:「被呵责已,应向和尚、阿阇梨忏悔。」当如是忏,具仪作如是言:)大姊! 我今忏悔,更不复作。 (若听忏悔者善;若不听者,当更日三时忏,早起、日中、日暮。 若听悔者善;若不听者,当下意随顺,求方便解其所犯。 若彼下意随顺,无有违逆,而和尚、阿阇梨不受者,当如法治。 )弟子离和尚忏谢法(和尚有五非法,弟子应忏悔而去。 应语和尚言:)我如法,和尚不知。 我不如法,亦不知。 若我犯戒,舍不教呵。 若犯亦不知。 若犯而忏悔,亦不知。 (如此忏谢应当软语。 若不受者:和尚应舍远去;依止阇梨应持衣钵出界。 经宿已,明日还,更依止余比丘尼住。 )说戒篇第五半月往僧寺请教诫差使比丘尼法(世尊有如是教,比丘尼每半月应往比丘僧中求教授,听白二羯磨,差一比丘尼往。 应如是差。 )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差某甲比丘尼,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 谁诸大姊忍僧差某甲比丘尼,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差某甲比丘尼,为比丘尼僧故,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独行无护,应差二三比丘尼共去。 )使比丘尼往僧寺嘱授法(使比丘尼至僧寺,不应嘱客比丘、远行、病者,应至一智慧解法比丘所,具仪作是言:)大德忆念! 某处比丘尼僧和合,差我比丘尼某甲,礼比丘僧足,求索教诫。 (三说。 彼既嘱已,明日往问可不。 若闻众僧已差教授师,此使比丘尼往问教授师去时。 比丘应期往,比丘尼应迎。 比丘期往;不往者,突吉罗。 比丘尼期迎,不迎亦尔。 若比丘尼闻教诫师来,当半由旬迎,在寺内供给所须:办洗浴具、若羹粥种种饼食供养;若不者,突吉罗。 若无教授人,上座有略教者,应顶受已,还本寺内,鸣椎集比丘尼众,不来者嘱授,告尼众云:)大德僧众无教诫比丘尼人,及无说法者。 语比丘尼众「勤修莫放逸!」(作此告时,尼众皆合掌言:)顶戴持。 (若二众病、不和、不满,当遣使问讯;若不往者,突吉罗。 )僧说戒法(若于十四、十五、十六日,不知为何日说戒? 佛言:听上座布萨日唱言:)大姊僧听! 今僧某月某日某时,集某处说戒。 (如是唱已,说戒时至,年少比丘尼先往说戒堂中扫洒,敷坐具、净水瓶、洗足瓶、然灯火、具舍罗。 若年少比丘尼不知者,上座应教;若上座不教者,突吉罗;若不随上座教者,突吉罗。 收亦如是。 僧集之时,比坐当相捡挍,知有来不来。 先白,然后说戒。 白等仪轨,具如戒经。 )告清净法(若十四、十五、十六日,旧比丘尼欲说戒,有客比丘尼来,已说戒竟,若少、若等,应从旧比丘尼重说戒;不者,如法治。 若客多者,旧比丘尼应求客和合;若不得者,应出界外说戒。 若旧比丘尼已说戒竟,客比丘尼来欲说戒,若少、若等,应求旧比丘尼和合;若不得者,应出界外说戒。 若客比丘尼多,应从客比丘尼重说戒;不者,如法治。 若日同,时不同,旧比丘尼集已说序竟,客比丘尼来少,当告清净。 作是告云:)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清净。 (作是告已,余者当次第听。 若说戒竟,举众未起、若多未起、若都已起,亦告清净;不者,如法治。 若说序竟,客来等、多,旧比丘尼更为重说;不者,如法治。 若说戒竟,举众未起、若多未起、若都已起,亦为重说。 若客比丘尼集已说序等,旧比丘尼来,亦如是。 )略说戒法(律言:若有八难及余缘,听略说戒。 言八难者:若王、若贼、若火、若水、若病、若人、若非人、若恶虫。 余缘者:若有大众集床座少、若众多病,听略说戒。 若有大众集,坐上覆盖不周、或天雨、若布萨多夜已久、或斗诤事、或论阿毗昙毗尼或说法夜久,听一切众未起,明相未出,应作羯磨说戒,更无方便可得宿受欲清净。 略前方便,一如广法。 量难远近,若说戒序,问清净已,难至,应言:)诸大姊! 是八波罗夷法,僧常闻。 (乃至众学亦尔。 七灭已下,依文广诵。 若难缘逼近,不及说序者,即以此缘应去。 )对首说戒法(若有三人,各各相向,作如是言:)二大姊忆念! 今僧十五日说戒,我某甲比丘尼清净。 (三说。 二人亦尔。 )心念说戒法(若有一人,应心念言:)今日众僧十五日说戒,我某甲比丘尼清净。 (三说。 )增减说戒法(若有比丘尼喜斗骂詈,递相诽谤,口出刀剑,欲来至此说戒者,应作二、三种布萨。 若应十五日说,十四日作;若应十四日说,十三日作;若闻今日来,即应疾疾布萨;若闻已入界,应至界外说戒。 若能如是者善;若不能,应作白却说戒。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不说戒,至黑月十五日当说戒。 白如是。 (若客比丘尼不去,应作第二却白。 应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不说戒,至白月十五日当说戒。 白如是。 (若客比丘尼不去,至白月者,旧比丘尼应如法强与客比丘尼问答。 )非时和合法(若因举事,遂有斗诤,能所不和,别部说戒。 若能忏悔改过,从僧乞解;解已,作白羯磨和合布萨。 应如是白:)大姊僧听! 彼所因事,令僧斗诤诽谤,互求长短,令僧破坏,令僧别住,令僧尘垢。 彼人僧为举罪,已还为解,已灭僧尘垢。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作和合布萨。 白如是。 (作是白已,和合布萨。 )非时说戒法(若因斗诤,令僧不和合,僧别异分为二部。 若能于中改悔,不相举发,此则名为以法和合。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众僧所因诤事,令僧斗诤而不和合,众僧破坏,令僧尘垢,令僧别异,分为二部。 彼人自知犯罪事,今已改悔,除灭僧尘垢。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和合说戒。 白如是。 (作是白已,然后和合说戒。 )安居篇第六对首法(诸比丘尼不应一切时春夏冬人间游行。 从今已去,听夏三月安居。 应作是言:)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依某甲僧伽蓝、(若在村内,应云)某甲聚落、(若在别房,应云)某甲房,前三月夏安居;房舍破,修治故。 (三说。 以比丘尼要依持律比丘安居,故须问言:)汝依谁持律? (彼应答言:)依某甲律师。 (复应语言:)有疑当问。 (彼复答言:)可尔。 (后三月安居法亦如是。 安居有二种:一前,二后。 若前安居,住前三月;若后安居,住后三月。 )心念法(律言:从今无所依人,心念安居。 作法同前,但除初句及后问答。 作其三说。 )忘成法(若有住处欲安居,无所依人白,忘不心念,不知成不? 佛言:「若为安居故来,便成安居。」)及界法(若往安居处欲安居,入界内便明相出,彼有疑,为成安居不? 佛言:「若为安居故来,便成安居。」次入园亦同;次一脚入界、入园,亦如是。 )受日篇第七对首法(若有佛法僧事、檀越父母等请唤、受忏、病患、看病、求同业等缘,不及即日还,听受七日去。 应如是作。 )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受七日法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此中安居,白大姊令知。 (三说。 不应专为饮食故去。 )羯磨法(为前缘远不及七日还。 佛言:「听有如是事,受过七日法,若十五日、一月日白二羯磨。」应如是作。 )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比丘尼,受过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此中安居。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受过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此中安居。 谁诸大姊忍僧听某甲比丘尼,受过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此中安居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某甲比丘尼,受过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此中安居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自恣篇第八往比丘僧中说自恣差使比丘尼法(世尊听比丘尼夏安居竟,往比丘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听白二羯磨差一比丘尼往,应如是差。 )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差某甲比丘尼,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 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比丘尼僧故。 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谁诸大姊忍僧差某甲比丘尼,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差某甲比丘尼,为比丘尼僧故,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独行无护,听为护故,应差二三比丘尼为伴。 )使比丘尼对僧说自恣法(此使比丘尼至比丘僧中,礼僧足已,曲身低头,合掌,作如是说:)大德僧听! 某处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比丘僧亦夏安居竟。 比丘尼僧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大德慈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 (三说。 此比丘尼礼僧足已,还至本寺,鸣椎集比丘尼众,不来者嘱授,告尼众云:)大德僧众不见比丘尼众有见、闻、疑罪可举。 语比丘尼众「如法自恣,谨慎莫放逸!」(作此告时,尼众皆合掌言:)顶戴持。 (若比丘尼众即日自恣,疲极,当明日自恣。 若二众病、不满、不和,当遣使问讯;若不尔者,突吉罗。 )白僧自恣时法(自今已去,听安居竟自恣。 听遮自恣,不应求听,何以故? 自恣即是听。 又不知今日自恣? 明日自恣? 佛言:若小食上、中食上,上座唱言:)大姊僧听! 今僧某月某日某时,集某处自恣。 (余仪轨等,并同说戒。 )差受自恣人法(律言:听白二羯磨差不爱、不恚、不怖、不痴、知自恣未自恣。 应如是差。 )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差某甲比丘尼,作受自恣人。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作受自恣人。 谁诸大姊忍僧差某甲比丘尼作受自恣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差某甲比丘尼作受自恣人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自恣白法(律言:听比坐应知来不? 先白,后自恣。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今日众僧自恣。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和合自恣。 白如是。 僧自恣法(律言:听徐徐三说,了了自恣;不应反抄衣、衣缠颈等,应偏露等。 作如是言也。 )大姊! 众僧今日自恣,我某甲比丘尼亦自恣。 若见、闻、疑罪,大姊哀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 (三说。 若病比丘尼,佛听随身所安自恣。 其告清净缘及法,一同说戒。 )略自恣法(律言:若有八难及余缘,听略自恣。 若难事尚远,容得广说,应广说。 若难事近,不得三说,当再说;若不得再说,应一说;若不者,如法治。 若难事近,不得一说,即应作白:各各共三语自恣,作如是白。 )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各各共三语自恣。 白如是。 (作是白已,各各共三语自恣;再说、一说,亦如是。 若难事近,不得各各三语自恣,亦不得白,即应以此事去。 )对首自恣法(若有四人,各各相向作如是言:)三大姊忆念! 今日众僧自恣,我某甲比丘尼自恣清净。 (三说。 若三人、二人,亦如是。 )心念自恣法(若有一人,应心念言:)今日众僧自恣,我某甲比丘尼自恣清净。 (三说。 )增益自恣法(若有众多比丘尼结安居,精勤行道,得增上果证。 作如是念:「我曹若今日自恣,便应移住余处,恐不得如是乐。」彼比丘尼作白增益自恣。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日不自恣,四月满,当自恣。 白如是。 (作是白已,至四月满自恣。 )增减自恣法(律言:若自恣日,闻异住所比丘尼斗诤不和,欲来此自恣,彼比丘尼应作若二、若三减日自恣。 若闻已入界,应为具洗浴器等,安置已,至界外自恣。 若能如是方便作者善;若不能者,彼作白增上自恣。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日不自恣,至黑月十五日当自恣。 白如是。 (作是白已,增上自恣。 若客比丘尼至黑月者,旧比丘尼应作白第二增上自恣。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日不自恣,后白月十五日当自恣。 白如是。 (若客比丘尼犹不去,旧比丘尼应如法、如律,强和合自恣。 )衣钵药受净篇第九受五衣法(依《十诵》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是衣僧伽梨(若干)条受,(若干)长(若干)短,割截衣持。 (三说。 受次二衣,类准亦尔。 受覆肩衣应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是衣覆肩衣受,长四肘广二肘半,是覆肩衣持。 (三说。 受厥修罗衣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是衣厥修罗衣受,长四肘广二肘半,是衣厥修罗衣持。 (三说。 )舍五衣法(应翻受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是衣僧伽梨(若干)条受,(若干)长(若干)短,割截衣持,今舍。 (三说。 下四例此各翻应知。 )受尼师坛法(应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此尼师坛,是我助身衣受。 (三说。 余助身衣受同此法。 舍者,翻受应知。 )受钵法(律言:钵有二种:一瓦,二铁。 色亦二种:一赤,二黑。 大者三斗,小者一升半。 此应持、应净施,持准《十诵》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此钵多罗应量受,长用故。 (三说。 舍者,翻受应知。 )受十六枚器法(律言:比丘尼即日得器,应即日受。 可须用者十六枚,余者当净施、若遣与人。 十六枚者,大釜及盖,小釜亦尔;水瓶及盖,洗瓶亦尔;四盆及杓,二小二大。 受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此某器,是我十六枚数,今受。 (三说。 )受非时药法(律言:听饮八种浆:一梨浆,二阎浮果浆,三酸枣浆,四甘蔗浆,五微果浆,六舍楼迦浆,七波楼师浆,八蒲萄浆。 若不醉人,应非时饮。 若醉人,不应饮;若饮,如法治。 应先从净人手受已,次对比丘尼如法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有某病缘故,此某甲非时浆,为经非时服故,今于大姊边受。 (三说。 受余二药法同。 七日应言:)为共宿七日服故。 (尽形应言:)为共宿长服故。 (七日药者,酥等。 尽形药者,一切醎、醋等,不任为食者。 )真实净法(应云:)大姊一心念! 我有此长衣未作净,今为净故舍与大姊,为真实净故。 (作真实净,应问施主,然后得着。 钵、药及十六枚,类同。 )展转净法(应云:)大姊一心念! 此是我长衣未作净,为净故施与大姊,为展转净故。 (彼受净者应云:)大姊! 汝有此长衣未作净,为净故与我,我今受之。 (受已,语言:)汝施与谁? (彼应答言:)施与某甲。 (受净者言:)大姊! 汝是长衣未作净,为净故施与我,我今受之。 受已,汝与某甲,是衣某甲己有,汝为某甲善护持,着随因缘。 (展转净施,若问、不问,听随意着。 钵、药及十六枚,作法亦同,唯称事别为异。 )尼羯磨卷上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9:5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