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二十五 内容: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二十五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答曾侍郎(天游)○(问书附)开顷在长沙。 得圆悟老师书。 称公晚岁相从所得甚是奇伟。 念之再三。 今八年矣。 常恨未获亲闻绪余。 惟切景仰。 开自幼年发心。 参礼知识扣问此事。 弱冠之后。 即为婚宦所役。 用工夫不纯。 因循至今老矣。 未有所闻常自愧叹。 然而立志发愿。 实不在浅浅知见之问。 以为不悟则已。 悟则须直到古人亲证处方为大休歇之地。 此心虽未尝一念退屈。 自觉工夫终未纯一。 可谓志愿大而力量小也。 向者。 痛恳圆悟老师。 老师示以法语六段。 其初直示此事。 后举云门赵州放下着须弥山两则因缘。 令下钝工。 常自举觉。 久久必有入处。 老婆心切如此。 其奈钝滞太甚。 今幸私家尘缘都毕。 闲居无他事。 政在痛自鞭策以偿初志。 第恨未得亲炙教诲耳。 一生败阙己一一呈似。 必能洞照此心。 望委曲提警。 日用当如何做工夫。 庶几不涉他途。 径与本地相契也。 如此说话。 败阙亦不少。 但方投诚自难隐逃。 良可愍故。 至扣。 承叙及。 自幼年至仕宦参礼诸大宗匠。 中间为科举婚宦所役。 又为恶觉恶习所胜。 未能纯一做工夫。 以此为大罪。 又能痛念无常世间种种虚幻无一可乐。 专心欲究此一段大事因缘。 甚惬病僧意。 然既为士人仰禄为生。 科举婚宦。 世间所不能免者。 亦非公之罪也。 以小罪而生大怖惧。 非无始旷大劫来承事真善知识熏习般若种智之深。 焉能如此。 而公所谓大罪者。 圣贤亦不能免。 但知虚幻非究竟法。 能回心此箇门中。 以般若智水。 涤除垢染之秽。 清净自居。 从脚下去一刀两段。 更不起相续心足矣。 不必思前念后也。 既曰虚幻。 则作时亦幻。 受时亦幻。 知觉时亦幻。 迷倒时亦幻。 过去现在未来皆悉是幻。 今日知非。 则以幻药复治幻病。 病瘥药除。 依前只是旧时人。 若别有人有法。 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 公深思之。 但如此崖将去。 时时于静胜中。 切不得忘了须弥山放下着两则语但从脚下着实做将去。 己过者不须怖畏。 亦不必思量。 思量怖畏即障道矣。 但于诸佛前。 发大誓愿。 愿此心坚固。 永不退失。 仗诸佛加被。 遇善知识一言之下。 顿亡生死。 悟证无上正等菩提。 续佛慧命。 以报诸佛莫大之恩。 若如此则久久无有不悟之理。 不见善财童子从文殊发心。 渐次南行过一百一十城。 参五十三善知识。 末后于弥勒一弹指顷。 顿亡前来诸善知识所得法门。 复依弥勒教思欲奉觐文殊。 于是文殊遥伸右手。 过一百一十由旬。 按善财顶曰。 善哉善哉。 善男子。 若离信根。 心劣忧悔。 功行不具。 退失精勤。 于一善根心生住着。 于少功德便以为足。 不能善巧发起行愿。 不为善知识之所摄护。 乃至不能了知如是法性。 如是理趣。 如是法门。 如是所行。 如是境界。 若周遍知。 若种种知。 若尽源底。 若解了。 若趣入。 若解说。 若分别。 若证知。 若获得。 皆悉不能。 文殊如是宣示善财。 善财于言下成就阿僧祇法门。 具足无量大智光明。 入普贤门。 于一念中悉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 悉皆亲近。 恭敬承事。 受行其教。 得不忘念智。 庄严藏解脱。 以至入普贤毛孔刹。 于一毛孔行一步。 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 与普贤等。 诸佛等。 刹等行等。 及解脱自在悉皆同等。 无二无别。 当恁麽时。 始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 回六识为六神通。 回烦恼为菩提。 回无明为大智。 如上这一络索。 只在当人末后一念真实而已。 善财于弥勒弹指之间。 尚能顿亡诸善知识所证三昧。 况无始虚伪恶业习气耶。 若以前所作底罪为实则现今目前境界。 皆为实有。 乃至官职富贵恩爱。 悉皆是实。 既是实。 则地狱天堂亦实。 烦恼无明亦实。 作业者亦实。 受报者亦实。 所证底法门亦实。 若作这般见解。 则尽未来际。 更无有人趣佛乘矣。 三世诸佛诸代祖师。 种种方便。 翻为妄语矣。 承公发书时。 焚香对诸圣。 及遥礼菴中而后遣。 公诚心至切如此。 相去虽不甚远。 未得面言。 信意信手。 不觉忉怛如许。 虽若繁絮。 亦出诚至之心。 不敢以一言一字相欺。 苟欺公则是自欺耳。 又记得。 善财见最寂静婆罗门。 得诚语解脱。 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菩萨。 于阿耨菩提。 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 凡有所求莫不成满。 皆由诚至所及也。 公既与竹椅蒲团为侣。 不异善财见最寂静婆罗门。 又发云门书。 对诸圣遥礼而后遣。 只要云门信许。 此诚至之剧也。 但相听。 只如此做工夫。 将来于阿耨菩提成满无疑矣。 又。 公处身富贵。 而不为富贵所折困。 非夙植般若种智。 焉能如是。 但恐中忘此意。 为利根聪明所障。 以有所得心在前顿放。 故不能于古人直截径要处一刀两段直下休歇。 此病非独贤士大夫。 久参衲子亦然。 多不肯退步就省力处做工夫。 只以聪明意识计较思量。 向外驰求。 乍闻知识向聪明意识思量计较外示以本分草料。 多是当面蹉过。 将谓从上古德。 有实法与人。 如赵州放下着云门须弥山之类是也。 岩头曰。 却物为上。 逐物为下。 又曰。 大统纲宗。 要须识句。 甚麽是句。 百不思时唤作正句。 亦云居顶。 亦云得住。 亦云历历。 亦云惺惺。 亦云恁麽时。 将恁麽时等破一切是非。 才恁麽便不恁麽。 是句亦剗。 非句亦剗。 如一团火相似。 触着便烧。 有甚麽向傍处。 今时士大夫。 多以思量计较为窟宅。 闻恁麽说话。 便道莫落空否。 喻似舟未翻先自跳下水去。 此深可怜愍。 近至江西见吕居仁。 居仁留心此段因缘甚久。 亦深有此病。 渠岂不是聪明。 宗杲尝问之曰。 公怕落空。 能知怕者是空耶。 是不空耶。 试道看。 渠伫思欲计较祗对。 当时便与一喝。 至今茫然。 讨巴鼻不着。 此盖以求悟证之心。 在前顿放。 自作障难。 非干别事。 公试如此做工夫。 日久月深。 自然筑着磕着。 若欲将心待悟将心待休歇。 从脚下参。 到弥勒下生。 亦不能得悟。 亦不能得休歇。 转加迷闷耳。 平田和尚曰。 神光不昧。 万古徽猷。 入此门来。 莫存知解。 又古德曰。 此事不可以有心求。 不可以无心得。 不可以语言造。 不可以寂默通。 此是第一等入泥入水。 老婆说话。 往往参禅人。 只恁麽念过。 殊不子细。 看是甚道理。 若是箇有筋骨底。 聊闻举着。 直下将金刚王宝剑。 一截截断此四路葛藤。 则生死路头亦断。 凡圣路头亦断。 计较思量亦断。 得失是非亦断。 当人脚跟下。 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 岂不快哉。 岂不畅哉。 不见。 昔日灌谿和尚初参临济。 济见来便下绳床。 蓦胸擒住。 灌谿便云。 领领。 济知其已彻。 即便推出。 更无言句与之商量。 当恁麽时。 灌谿如何思量计较祗对得。 古来幸有如此牓样。 如今人总不将为事。 只为麁心。 灌谿当初若有一点待悟待证待休歇底心在前时。 莫道被擒住便悟。 便是缚却手脚。 绕四天下拕一遭。 也不能得悟。 也不能得休歇。 寻常计较安排底是识情。 随生死迁流底亦是识情。 怕怖慞惶底亦是识情。 而今参学之人。 不知是病。 只管在里许。 头出头没。 教中所谓随识而行不随智。 以故昧却本地风光本来面目。 若或一时放得下。 百不思量计较。 忽然失脚蹋着鼻孔。 即此识情。 便是真空妙智。 更无别智可得。 若别有所得。 别有所证。 则又却不是也。 如人迷时唤东作西。 及至悟时即西便是东。 无别有东。 此真空妙智。 与太虚空齐寿。 只这太虚空中。 还有一物碍得他否。 虽不受一物碍。 而不妨诸物于空中往来。 此真空妙智亦然。 生死凡圣垢染。 着一点不得。 虽着不得。 而不碍生死凡圣于中往来。 如此信得及见得彻。 方是箇出生入死得大自在底汉。 始与赵州放下着云门须弥山。 有少分相应。 若信不及放不下。 却请担取一座须弥山。 到处行脚。 遇明眼人。 分明举似。 一笑。 又。 老庞云。 但愿空诸所有。 切勿实诸所无。 只了得这两句。 一生参学事毕。 今时有一种剃头外道。 自眼不明。 只管教人死獦狙地休去歇去。 若如此休歇。 到千佛出世。 也休歇不得。 转使心头迷闷耳。 又教人随缘管带忘情默照。 照来照去带来带去。 转加迷闷无有了期。 殊失祖师方便。 错指示人。 教人一向虚生浪死。 更教人是事莫管。 但只恁麽歇去。 歇得来情念不生。 到恁麽时。 不是冥然无知。 直是惺惺历历。 这般底更是毒害。 瞎却人眼。 不是小事。 云门寻常见此辈。 不把做人看待。 彼既自眼不明。 只管将册子上语。 依样教人。 这箇作麽生教得。 若信着这般底。 永劫参不得。 云门寻常。 不是不教人坐禅向静处做工夫。 此是应病与药。 实无恁麽指示人处。 不见黄檗和尚云。 我此禅宗。 从上相承以来。 不曾教人求知求解。 只云学道。 早是接引之辞。 然道亦不可学。 情存学道。 却成迷道。 道无方所。 名大乘心。 此心不在内外中间。 实无方所。 第一不得作知解。 只是说汝而今情量处为道。 情量若尽心无方所。 此道天真本无名字。 只为世人不识迷在情中。 所以诸佛出来。 说破此事。 恐尔不了。 权立道名。 不可守名而生解也。 前来所说。 瞎眼汉。 错指示人。 皆是认鱼目作明殊。 守名而生解者。 教人管带。 此是守目前鉴觉而生解者。 教人硬休去歇去。 此是守忘怀空寂。 而生解者。 歇到无觉无知。 如土木瓦石相似。 当恁麽时。 不是冥然无知。 又是错认方便解缚语。 而生解者。 教人随缘照顾。 莫教恶觉现前。 这箇又是认着髑髅情识。 而生解者。 教人但放旷任其自在莫管生心动念。 念起念灭本无实体。 若执为实。 则生死心生矣。 这箇又是守自然体为究竟法。 而生解者。 如上诸病。 非干学道人事。 皆由瞎眼宗师错指示耳。 公既清净自居。 存一片真实坚固向道之心。 莫管工夫纯一不纯一。 但莫于古人言句上只管如叠塔子相似。 一层了又一层。 枉用工夫无有了期。 但只存心于一处。 无有不得底。 时节因缘到来。 自然筑着礚着。 喷地省去耳。 不起一念。 还有过也无。 云须弥山。 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云放下着。 这里疑不破。 只在这里参。 更不必自生枝叶也。 若信得云门及。 但恁麽参。 别无佛法指示人。 若信不及。 一任江北江南问王老。 一狐疑了一狐疑。 又。 细读来书。 乃知。 四威仪中无时间断。 不为公冗所夺。 于急流中常自勐省。 殊不放逸。 道心愈久愈坚固。 深惬鄙怀。 然世间尘劳。 如火炽然。 何时是了。 正在闹中。 不得忘却竹椅蒲团上事。 平昔留心静胜处。 正要闹中用。 若闹中不得力。 却似不曾在静中做工夫一般。 承有前缘驳杂今受此报之叹。 独不敢闻命。 若动此念。 则障道矣。 古德云。 随流认得性。 无喜亦无忧。 净名云。 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 卑湿淤泥乃生此华。 老胡示。 真如不守自性。 随缘成就一切事法。 又云。 随缘赴感靡不周。 而常处此。 菩提座。 岂欺人哉。 若以静处为是。 闹处为非。 则是坏世间相。 而求实相。 离生灭而求寂灭。 好静恶闹时正好着力。 蓦然闹里撞翻静时消息。 其力能胜竹椅蒲团上千万亿倍。 但相听。 决不相误。 又承。 以老庞两句。 为行住坐卧之铭箴。 善不可加。 若正闹时生厌恶。 则乃是自扰其心耳。 若动念时只以老庞两句提撕。 便是热时一服清凉散也。 公具决定信。 是大智慧人。 久做静中工夫。 方敢说这般话。 于他人分上则不可。 若向业识茫茫增上慢人前如此说。 乃是添他恶业担子。 禅门种种病痛。 已具前书。 不识。 曾子细理会否。 又。 承谕。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可以入道。 是方便门。 借方便门以入道则可。 守方便而不舍则为病。 诚如来语。 山野读之不胜欢喜。 踊跃之至。 今诸方漆桶辈。 只为守方便而不舍。 以实法指示人。 以故瞎人眼不少。 所以山野作辩邪正说以救之。 近世魔彊法弱。 以湛入合湛为究竟者。 不可胜数。 守方便不舍为宗师者。 如麻似粟。 山野近尝与衲子辈。 举此两段。 正如来书所说。 不差一字。 非左右留心般若中念念不间断。 则不能洞晓从上诸圣诸异方便也。 公已捉着杷柄矣。 既得杷柄在手。 何虑不舍方便门而入道耶。 但只如此做工夫。 看经教并古人语录。 种种差别言句。 亦只如此做工夫。 如须弥山。 放下着。 狗子无佛性话。 竹篦子话。 一口吸尽西江水话。 庭前柏树子话。 亦只如此做工夫。 更不得别生异解别求道理别作伎俩也。 公能向急流中。 时时自如此提掇。 道业若不成就。 则佛法无灵验矣。 记取记取。 承夜梦焚香入山僧之室甚从容。 切不得作梦会。 须知是真入室。 不见舍利弗问须菩提。 梦中说六波罗蜜。 与觉时同别。 须菩提云。 此义幽深。 吾不能说。 此会有弥勒大士。 汝往彼问。 咄漏逗不少。 雪窦云。 当时若不放过。 随后与一剳。 谁名弥勒。 谁是弥勒者。 便见氷消瓦解。 咄雪窦亦漏逗不少。 或有人问。 只如曾待制夜梦入云门之室。 且道。 与觉时同别。 云门即向他道。 谁是入室者。 谁是为入室者。 谁是作梦者。 谁是说梦者。 谁是不作梦会者。 谁是真入室者。 咄亦漏逗不少。 又。 来书细读数过。 足见办铁石心立决定志不肯草草。 但只如此崖。 到腊月三十日。 亦能与阎家老子厮抵。 更休说豁开顶门眼。 握金刚王宝剑。 坐毗卢顶上也。 宗杲尝谓方外道友曰。 今时学道之士。 只求速效。 不知错了也。 却谓。 无事省缘。 静坐体究。 为空过时光不如看几卷经。 念几声佛。 佛前多礼几拜。 忏悔平生所作底罪过。 要免阎家老子手中铁棒。 此是愚人所为。 而今道家者流。 全以妄想心。 想日精月华。 吞霞服气。 尚能留形住世。 不被寒暑所逼。 况回此心此念。 全在般若中耶。 先圣明明有言。 喻如太末虫。 处处皆泊。 唯不能泊于火焰之上。 众生亦尔。 处处能缘。 唯不能缘于般若之上。 苟念念不退初心。 把自家心识缘世间尘劳底。 回来抵在般若上。 虽今生打未彻。 临命终时。 定不为恶业所牵流落恶道。 来生出头。 随我今生愿力。 定在般若中。 现成受用。 此是决定底事。 无可疑者。 众生界中事不着学。 无始时来习得熟。 路头亦熟。 自然取之左右逢其原。 须着拨置。 出世间学般若心。 无始时来背违。 乍闻知识说着。 自然理会不得。 须着立决定志与之作头抵。 决不两立。 此处若入得深。 彼处不着排遣。 诸魔外道自然窜伏矣。 生处放教熟。 熟处放教生。 政为此也。 日用做工夫处。 捉着杷柄。 渐觉省力时。 便是得力处也。 答李参政(汉老)○(问书附)邴近扣筹室。 伏蒙激发蒙滞。 忽有省入。 顾惟。 根识暗钝。 平生学解尽落情见。 一取一舍。 如衣坏絮行草棘中适自缠绕。 今一笑顿释。 欣幸可量。 非大宗匠委曲垂慈。 何以致此。 自到城中。 着衣喫饭。 抱子弄孙。 色色仍旧。 既亡拘滞之情。 亦不作奇特之想。 其余夙习旧障。 亦稍轻微。 临别叮咛之语。 不敢忘也。 重念。 始得入门。 而大法未明。 应机接物触事未能无碍。 更望有以提诲。 使卒有所至。 庶无玷于法席矣。 示谕。 自到城中。 着衣喫饭。 抱子弄孙。 色色仍旧。 既亡拘滞之情。 亦不作奇特之想。 宿习旧障亦稍轻微。 三复斯语。 欢喜跃跃。 此乃学佛之验也。 傥非过量大人于一笑中百了千当。 则不能知吾家果有不传之妙。 若不尔者。 疑怒二字法门。 尽未来际终不能坏。 使太虚空为云门口。 草木瓦石皆放光明助说道理。 亦不柰何。 方信此段因缘不可传不可学。 须是自证自悟自肯自休方始彻头。 公今一笑。 顿亡所得。 夫复何言。 黄面老子曰。 不取众生所言说。 一切有为虚妄事。 虽复不依言语道。 亦复不着无言说。 来书所说。 既亡拘滞之情。 亦不作奇特之想。 暗与黄面老子所言契合。 即是说者名为佛说。 离是说者即波旬说。 山野平昔有大誓愿。 宁以此身代一切众生受地狱苦。 终不以此口将佛法以为人情瞎一切人眼。 公既到恁麽田地。 自知此事不从人得。 但且仍旧更不须问。 大法明未明。 应机碍不碍。 若作是念。 则不仍旧矣。 承过夏后方可复出。 甚惬病僧意。 若更热荒驰求不歇。 则不相当也。 前日见公欢喜之甚。 以故不敢说破。 恐伤言语。 今欢喜既定。 方敢指出此事。 极不容易。 须生惭愧始得。 往往利根上智者。 得之不费力。 遂生容易心。 便不修行。 多被目前境界夺将去。 作主宰不得。 日久月深迷而不返。 道力不能胜业力。 魔得其便。 定为魔所摄持。 临命终时亦不得力。 千万记取。 前日之语。 理则顿悟乘悟併销。 事则渐除因次第尽。 行住坐卧切不可忘了。 其余古人种种差别言句。 皆不可以为实。 然亦不可以为虚。 久久纯熟。 自然默默契自本心矣。 不必别求殊胜奇特也。 昔水潦和尚于採藤处问马祖。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祖云。 近前来向尔道。 水潦才近前。 马祖拦胸一蹋蹋倒。 水潦不觉起来拍手呵呵大笑。 祖曰。 汝见箇甚麽道理便笑。 水潦曰。 百千法门无量妙义。 今日于一毛头上。 尽底识得根源去。 马祖便不管他。 雪峯知皷山缘熟。 一日忽然蓦胸擒住曰。 是甚麽。 皷山释然了悟。 了心便亡。 唯微笑举手摇曳而已。 雪峯曰。 子作道理耶。 皷山复摇手曰。 和尚何道理之有。 雪峯便休去。 蒙山道明禅师。 趁卢行者至大庾岭夺衣钵。 卢公掷于石上曰。 此衣表信。 可力争耶。 任公将去。 明举之不动。 乃曰。 我求法。 非为衣钵也。 愿行者开示。 卢公曰。 不思善不思恶正当恁麽时。 那箇是上座本来面目。 明当时大悟。 通身汗流。 泣泪作礼曰。 上来密语密意外。 还更有意旨否。 卢公曰。 我今为汝说者。 即非密意。 汝若返照自己面目。 密却在汝边。 我若说得。 即不密也。 以三尊宿三段因缘。 较公于一笑中释然。 优劣何如。 请自断看还更别有奇特道理麽。 若更别有。 则却似不曾释然也。 但知作佛。 莫愁佛不解语。 古来得道之士。 自己既充足。 推己之余。 应机接物。 如明镜当台明珠在掌。 胡来胡现汉来汉现。 非着意也。 若着意则有实法与人矣。 公欲大法明应机无滞。 但且仍旧。 不必问人。 久久自点头矣。 临行面禀之语。 请书于座右。 此外别无说。 纵有说。 于公分上尽成剩语矣。 葛藤太多。 姑置是事。 又。 邴比蒙诲答。 备悉深旨。 邴自有验者三。 一事无逆顺。 随缘即应。 不留胸中。 二宿习浓厚。 不加排遣。 自尔轻微。 三古人公桉。 旧所茫然。 时复瞥地。 此非自昧者。 前书大法未明之语。 盖恐得少为足。 当扩而充之。 岂别求胜解耶。 净除现流。 理则不无。 敢不铭佩。 信后益增瞻仰。 不识日来随缘放旷如意自在否。 四威仪中不为尘劳所胜否。 寤寐二边得一如否。 于仍旧处无走作否。 于生死心不相续否。 但尽凡情别无圣解。 公既一笑。 豁开正眼。 消息顿亡。 得力不得力。 如人饮水冷煖自知矣。 然日用之间。 当依黄面老子所言。 刳其正性。 除其助因。 违其现业。 此乃了事汉。 无方便中真方便。 无修证中真修证。 无取舍中真取舍也。 古德云。 皮肤脱落尽。 唯一真实在。 又如栴檀繁柯脱落尽唯真栴檀在。 斯违现业除助因刳正性之极致也。 公试思之。 如此说话。 于了事汉分上。 大似一柄腊月扇子。 恐南地寒暄不常也。 少不得。 一笑。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二十五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6:0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