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付法藏因缘传 内容: 付法藏因缘传卷第一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敬礼无边际去来现在佛等空不动智救世大悲尊昔婆伽婆。 于无量劫为众生故求最胜道。 成就种种难行苦行。 舍所爱身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宫殿臣妾。 投岩赴火斩截身体。 或时有为一四句偈剥皮为纸折骨为笔以血为墨书写供养谘学明师禀受诸佛。 悲伤群生劳谦累德。 修万善行发洪誓愿。 如五百本生经中广说。 本学具足垂成正觉。 菩提树下跏趺而坐。 第六天魔深生愁毒。 念其道成必当胜我。 即率官属十八万亿。 诣树王下谓菩萨曰。 汝今宜可速起还宫。 若不尔者。 当持汝足掷大海外。 尔时菩萨如师子王心无惊畏。 告言。 波旬。 汝曾供养一辟支佛受八戒斋。 由斯福故得为天王。 然我已于阿僧祇劫。 具足成就难行苦行。 大地未有如针锋许非吾昔日修苦行处。 假使魔众如恒河沙。 不能倾动我之一毛。 云何汝今欲以吾身掷大海外。 魔复言曰。 我于往昔施辟支佛得为天主。 斯事可明。 今汝所说以何为证。 于是菩萨申手指地曰。 此神知我。 尔时地神从金刚际踊身而出。 合掌白言。 诚如尊教。 有此地来我为其神。 此地无有如针锋许非是菩萨本行之处。 魔闻斯言。 颠倒而堕。 破魔军已成最正觉。 三达独照六通无阂。 具足大悲辩才无尽。 所可宣说人皆。 信受。 畅微妙法拯济群生。 譬如金刚所拟摧坏。 如来教门亦复如是。 能灭众生烦恼诸结。 遍游国土聚落城邑。 以清净法拔众毒刺。 降伏外学立最胜幢。 闭恶趣门开涅槃道。 化缘将毕垂当灭度。 告大弟子摩诃迦叶。 汝今当知我于无量阿僧祇劫。 为众生故勤修苦行。 一心专求无上胜法。 如我昔愿今已满足。 迦叶当知。 譬如密云充遍世界。 降注甘雨生长萌芽。 无上法雨亦复如是。 能令众生增善根子。 所以诸佛常加守护恭敬赞叹礼拜供养。 如我今者将般涅槃。 以此深法用嘱累汝。 汝当于后敬顺我意。 广宣流布无令断绝。 迦叶白言。 善哉受教。 我当如是奉持正法。 使未来世等蒙饶益。 唯愿世尊不以为虑。 是故如来灭度之后。 摩诃迦叶次宣正教。 集佛法藏化诸众生。 其所度脱永不退转。 彼大迦叶智慧渊广。 名称普闻功德具足。 今当随顺说其行愿。 过去久远毗婆尸佛。 化众生已入般涅槃。 四部弟子咸生悲恋。 收取舍利起七宝塔。 表刹庄严殊特妙好。 时彼塔中有如来像。 面上金色少处缺坏。 时有贫女游行乞匃。 得一金珠内怀欢喜。 意欲为薄补像面上。 迦叶尔时为锻金师。 女即持往倩令修造。 是时金师闻其为福。 欢喜治之莹饰既讫。 用补像面因共愿曰。 愿我二人常为夫妻。 身真金色恒受胜乐。 以是因缘。 九十一劫身真金色。 生人天中快乐无极。 最后託生第七梵天。 时摩竭国有婆罗门名尼俱律陀。 于过去世久修胜业。 高才博达智慧深远。 多饶财宝巨富无量。 金银琉璃珂贝璧玉。 牛羊田宅奴婢车乘。 比摩竭王千倍为胜。 时瓶沙王金犁千具。 彼婆罗门恐与王齐招诸罪咎。 乃少其一唯有九百九十九具。 其家有[叠*毛]。 最下之者直百千两金。 以钉钉之入地七尺。 [叠*毛]不穿破如本不异。 以福德力财富如是。 虽饶财宝无有子息。 自念老朽死时将至。 库藏诸物无所委付。 于其舍侧有树林神。 彼婆罗门为求子故即往祈请。 经历年岁了无徵应。 时俱律陀大生瞋忿语树神曰。 我事汝来已经年岁。 都不见为垂一福应。 今当七日至心事汝。 若复无验必相烧剪。 树神闻已甚怀愁怖。 向四天王具陈斯事。 于是四王往白帝释。 帝释观察阎浮提内无福德人堪为彼子。 即诣梵王广宣上事。 尔时梵王以天眼观见有梵天临当命终。 即告之曰。 汝若降神。 宜当生彼阎浮提界婆罗门家。 梵天对曰。 婆罗门法多恶邪见。 我今不能为其子也。 梵王复言。 彼婆罗门有大威德。 阎浮提人莫堪往生。 汝必生彼吾相拥护。 终不令汝入邪见也。 梵天曰诺。 敬承圣教。 于是帝释即向树神说如斯事。 树神欢喜寻诣其家语婆罗门。 汝今勿复起恨于我。 却后七日当满卿愿。 至七日已归觉有娠。 足满十月生一男儿。 颜貌端正身真金色。 光明赫奕照一由旬。 相师占曰。 此儿宿福有大威德。 志力清远不贪世务。 必当出家得无着果。 年虽童稚志念清净行慈博施。 少欲知足恒观世乐无常危脆。 未曾暂生爱乐之想。 尔时父母见其如是。 甚怀愁恼。 而相谓言。 是儿生时。 相师占曰。 必当出家。 今设何方断绝其意。 覆自思惟。 世可耽着唯有美色。 当为选择端正良匹用断其情。 至年十五欲为娉妻。 迦叶闻之深生愁恼。 白父母言。 我志清净不须妻也。 如是至三父母不听。 于是迦叶知事难免。 便设权谋白父母言。 能为我得金色女人恣容超世。 然后乃当开意纳之。 若不得者终不取也。 尔时父母敬念彼故不违其语。 即时延召诸婆罗门遣行国界。 若有女人身真金色端严殊妙。 为我娉之。 诸婆罗门便共为谋。 铸金为人颜貌奇特。 众共舆之游诸聚落。 高声唱言。 若有女人。 见此金神礼拜供养。 未来必得微妙智慧身真金色。 诸女闻已皆出礼敬。 时有一女颜容璝伟体紫金色。 禀性柔和智慧深远。 即是往日金珠女也。 以昔胜缘有此妙身。 立志坚固独不出外。 诸女咸问不出之意。 答言诸姊。 我意闲寂不悕余愿。 故不出耳。 时诸女人强将此女往观金神。 此女光明形貌恣容。 映蔽金神悉不复现。 诸婆罗门即为聘之。 遂相然可。 计期成婚。 彼女闻之亦甚愁恼。 志不自从即便行嫁。 二人相对志各凝洁。 虽为夫妻了无欲意。 共立要曰。 我等今者宜各异房不相娆近。 尔时父母知是事已。 即便勅人去除一室。 令共同处空其室内唯置一床。 于是迦叶更共妻要。 今此室中唯有一床。 我等二人理无同寝。 我若眠息汝当经行。 汝若睡卧我当经行。 后于中夜迦叶次行。 妻时眠睡手垂床前。 外有毒蛇从户而入欲螫其妻。 迦叶慈愍即便徐前。 以衣裹手举置床上。 妻便惊寤而责之曰。 今汝丈夫无志乃尔。 共我立誓要不相近。 今复何缘窃举吾手。 迦叶答言。 我无欲情而近汝也。 蛇从外入。 规欲相螫。 恐为伤害。 举汝手耳。 毒蛇犹在即便示之。 妻意乃悟。 于是夫妻深厌诸有不生甘乐。 如人净洗不喜尘垢。 诣父母所求欲出家。 既蒙听许便作沙门。 清净守素无为无欲。 在于空闲勤修苦行。 于是迦叶作是誓言。 世界所有成罗汉者我悉归依。 作是语已出家威仪所有诸戒皆悉具足。 逮至如来成一切智于王舍城颁宣妙法。 尔时迦叶披粪扫衣。 来诣佛所稽首礼敬合掌而立白佛言。 世尊。 我今归依无上清凉。 愿哀纳受听在末次。 世尊叹曰。 善来迦叶。 即分半座命令就坐。 迦叶白佛。 我是如来末行弟子。 顾命分座不敢顺旨。 是时众会咸生疑曰。 此老沙门有何异德。 乃令天尊分座命之。 此人殊胜唯佛知耳。 于是如来知众心念欲决所疑。 即宣迦叶大行渊广。 世尊又曰。 我今所有大慈大悲四禅三昧无量功德以自庄严。 迦叶比丘亦复如是。 又于往昔过去久远。 时有圣王号文陀竭。 高才超世智慧无伦。 时天帝释钦敬其德。 遣七宝车造阙迎王。 时乘天车飞空而往。 天帝出迎与共同坐。 相娱乐已送王还宫。 佛告比丘。 尔时天帝今迦叶是。 文陀竭王则吾身是。 迦叶往昔以生死座命吾同坐。 故吾今日成无上道。 以正法座报其本勳。 尔时世尊即为迦叶。 如应说法示教利喜。 譬如鲜净白[叠*毛]易受染色。 即于座上得阿罗汉。 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高才勇勐仪相安详。 常与如来对坐说法。 时诸天人谓世尊师。 于是迦叶即辞如来。 往耆阇崛山宾钵罗窟。 其山多有流泉浴池。 树林蓊郁华果茂盛。 百兽游集吉鸟翔鸣。 金银琉璃罗布其地。 迦叶在斯经行禅思。 宣畅妙法度诸众生。 至后世尊垂入涅槃。 放胜光明大地震动。 便作是念。 将非如来欲入涅槃现斯相耶。 即入三昧以天眼观。 见于世尊熙连河侧全身舍寿。 作是观已惨然不悦。 如来涅槃何斯驶哉。 世间眼灭不善增长。 即与眷属前后围绕。 向拘尸城礼觐世尊。 于其前路见一梵志。 右手执持曼陀罗华。 迦叶问言。 汝从何来。 识吾师不。 答曰识之。 入般涅槃已经七日。 一切人天大设供养。 吾从彼间得斯花来。 时诸比丘闻是语已。 皆大悲恼举身投地。 号哭哽咽泪下如雨。 咸作是言。 咄哉无常有大势力。 能坏如是功德宝聚。 枯竭法海摧倒法幢。 世间闇冥永失大明。 一切众生无所宗仰。 增长恶道减损天人。 奇哉无常深可厌患。 譬如电光理无久停。 无常迅驶亦难可保。 能坏盛年色力寿命。 殄灭一切世间欢爱。 愚人保之智者不也。 于是迦叶与诸比丘。 即便前行至双树间。 绕棺三匝稽首作礼。 而说偈言。 超哉三界乘永度生死流寂然无相愿微妙难思议佛日甚明净能除愚痴闇积劫修苦行誓度诸苦人云何于今者弃舍大慈悲全身处金棺寂然安不动唯愿天人尊显现金色身普令一切众兴起无量愿尔时世尊于金棺内千张[叠*毛]中出金色足。 光明照曜犹如盛日。 棺[叠*毛]无亏而足显现。 一切大众见是事已倍更悲恼号哭哽塞。 尔时迦叶偏袒右肩接足作礼。 重说偈言。 如来足踝满千辐相轮现指纤长柔软合缦网成就大悲济群生断世众疑结是故我今日顶礼最胜足我证四真谛说佛功德聚已赞叹恭敬宜还敛足入尔时迦叶。 令诸力士更以千[叠*毛]用缠佛身。 香油灌上而闭棺盖。 积栴檀薪阇维如来。 阿难见火悲泣哽咽号哭懊恼。 而说偈言。 快哉无常甚可忧畏能灭如是功德宝聚世尊此身清净无垢今在金棺以千[叠*毛]缠香油流灌然栴檀薪微妙胜身为何所在尔时迦叶。 以乳灭火。 说偈赞曰。 千[叠*毛]缠身火耶旬之佛神力故内一衣在外亦不烧唯中都尽此胜神力不可思议摩诃迦叶说是偈已告诸比丘。 佛已耶旬。 世尊舍利非我等事。 何以故。 国王长者大臣居士。 求最胜福自当供养。 我等宜当结集法眼。 无令法炬速疾磨灭。 为未来世当作照明。 绍隆三宝使不断绝。 尔时迦叶与诸比丘。 至王舍城宾钵罗窟。 阿阇世王得无根信。 及至如来灭度之后群臣相与咸共议曰。 大王信心犹如巨海。 超诸人天世界之上。 若闻世尊入涅槃者。 沸血必当从面流出。 身体分散命不云远。 当设何方令免斯难。 时有一臣名曰雨舍。 智慧渊广善于方便。 造一铜池纵广数仞。 以净香油盈注其内。 令阿阇世王坐斯池中。 而复更以鲜净白[叠*毛]。 图画如来本行之像。 所谓菩萨从兜率天化乘白象降神母胎。 父名白净母曰摩耶。 处胎满足十月而生。 生未至地帝释奉接。 难陀龙王及跋难陀吐水而浴。 摩尼跋陀大鬼神王。 执持宝盖随后侍立。 地神化华以承其足。 四方各行满足七步。 至于天庙令诸天像悉起奉迎。 阿私陀仙抱持占相。 既占相已生大悲苦。 自伤当终不覩佛兴。 诣师学书技艺图谶。 处在深宫六万婇女娱乐受乐。 出城游观至迦毗罗园。 道见老人及以沙门。 还诣宫中见诸婇女。 形体状貌犹如枯骨。 所有宫殿塜墓无异。 厌恶出家夜半踰城。 至郁陀伽阿罗逻等大仙人所。 闻说识处及非有想非无想定。 既闻是已深谛观察。 知非常苦不净无我。 舍至树下六年苦行。 便知是苦不能得道。 尔时复到阿利跋提河中洗浴。 尔时有二牧牛女人。 欲祀神故以千头牛搆取其乳饮五百头。 如是展转乃至一牛。 即取其乳煮用作糜。 涌高九尺不弃一渧。 有婆罗门问言。 姊妹。 汝煮此糜欲上何人。 女即答曰。 持祀树神。 婆罗门言。 何有神祇能受斯食。 唯有食者成一切智。 乃能受汝若斯之供。 于是女人便奉菩萨。 即为纳受而用食之。 然后方诣菩提树下。 破魔波旬成最正觉。 于波罗捺为五比丘初转法轮。 乃至诣于拘尸那城力士生地入般涅槃。 如是等像皆悉图画。 王问群臣。 汝作何等。 答言大王。 我画如来功德之像。 次至世尊灭度形变。 王便惊愕举身毛竪。 深生悲恋思慕如来。 此池中油五分之一。 忽然流注入王身中。 譬如焦墼投之大池水自渗入。 彼亦如是。 由斯因缘命得全济。 阿阇世王信敬隆笃。 感恋如来其事若此。 闻迦叶往甚大欢喜。 严治道路烧香散华。 自乘白象出迎迦叶。 王昔见佛自投象下恭敬礼拜。 见迦叶时亦复如是。 摩诃迦叶神力接之令无伤害。 即告王曰。 佛力殊胜不同声闻。 声闻入定乃有神足。 自后见我勿投象也。 王言敬诺。 即白迦叶。 世尊涅槃我竟不见。 尊若灭度愿必垂告。 迦叶曰善。 因告王言。 如来世尊智慧深远。 能灭众生三毒炽火。 能枯十二因缘大树。 诸天世人皆蒙饶益。 今入涅槃世间眼灭。 生老病死忧悲衰恼。 如是等苦转更炽盛。 我欲为彼而作慧明。 共诸比丘集佛法藏。 王于今者宜办供具。 王言善哉。 愿诸圣士恒受我供。 于是迦叶告阿那律。 诸罗汉中谁不来者。 阿那律言。 憍梵波提在尸利沙宫。 犹未来。 此尔时迦叶告梨婆提。 汝可往彼尸利沙宫语憍梵波提。 大迦叶等今有僧事。 要须相见。 时梨婆提飞空而往。 具陈上事。 尔时尊者问梨婆提。 世尊何在而云迦叶。 梨婆提言。 佛入涅槃。 法桥已坏法山已崩。 法灯已灭黑闇时至。 憍梵波提叹曰。 苦哉世间空虚。 魔王波旬今当喜矣。 凡愚众生无明所蔽。 流转生死没在魔网。 十力世尊挽而出之。 今入涅槃永无救护。 哀哉众生深可悲愍。 告梨婆提。 汝可为我顶礼迦叶及余圣众。 如我辞曰。 憍梵波提白大迦叶。 世尊若在。 我当往彼礼拜供养。 今入涅槃。 世间空虚。 观阎浮提无一可乐。 如大龙王既舍身已龙子必随。 我亦如是。 今欲涅槃。 作是语已即便灭度。 如是诸人闻佛灭度悉入涅槃。 迦叶唱言。 未集法藏勿涅槃也。 时诸比丘问大迦叶。 先集何法。 迦叶答曰。 先修多罗。 又问使谁集修多罗。 大迦叶言。 阿难比丘多闻总持有大智慧。 常随如来梵行清净。 最后法中利安众僧。 知见具足佛常赞叹。 宜可使彼集修多罗。 尔时迦叶即告阿难。 汝于今者可演法眼。 阿难曰诺。 观察众心而说偈言。 比丘诸眷属离佛不庄严犹如虚空中众星之无月说是偈已礼众僧足。 即昇法座而说是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捺鹿野苑中古仙住处。 为五比丘初转法轮。 谓苦圣谛。 如是广说。 说是语已。 五百罗汉飞昇虚空。 高声唱言。 奇哉无常甚大迅速。 如河驶流逝而不返。 我等昔者自覩世尊。 今乃言闻。 皆各悲泣而说偈言。 咄哉诸有苦回动如水月不坚如芭蕉亦如幻影响如来大雄勐功德超三界犹为无常风漂流而不住五百罗汉说是偈已还复本座。 尔时迦叶问诸比丘。 阿难所言不错谬耶。 皆曰。 不异世尊所说。 于是迦叶命优波离。 集毗尼藏。 迦叶自集阿毗昙藏。 集法藏已。 摩诃迦叶即说偈言。 以此尊法轮济诸群生类十力尊所说皆当勤修行此法是明灯能破诸黑闇诸贤宜受持慎勿生放逸尔时迦叶入愿智三昧。 观所集法无阙少耶。 思惟已讫知皆具足。 便作是念。 如来大师我善知识。 利安饶益如母爱子。 我今以法益同梵行。 示未来世作大悲想。 欲使大法流布不绝。 始于今者报如来恩。 我年朽迈身为老坏。 臭烂之体甚可厌恶。 无常危败不可依持。 恒为诸苦之所恼害。 谁有智者当乐此身。 我今宜可入般涅槃。 复更思惟。 我今当住大慈大悲佛婆伽婆真善知识。 无量净善功德所熏。 微妙舍利所在之处。 皆往礼拜恭敬供养。 即飞虚空至四塔前礼拜供养。 复诣八塔至心恭敬。 譬如雁王飞到大海娑伽罗宫礼敬佛牙。 如大壮士屈伸臂顷至忉利天。 释提桓因与诸天众。 出迎迦叶礼敬供养。 摩诃迦叶告帝释曰。 我欲涅槃。 礼如来发故来至此。 释提桓因闻是语已。 心怀惆怅悲泣懊恼。 自取佛发敬授迦叶。 迦叶受已至心礼敬。 牛头栴檀以用供养。 供养已讫语诸天子。 五欲无常不可久保。 如花上露见阳则晞。 唯有善法深可愿乐。 当观苦空慎莫放逸。 作是语已从彼天没还王舍城。 阿难随逐未曾舍离。 恐入涅槃或不覩见。 后于少时摩摩迦叶告阿难曰。 汝独入城。 我亦当往。 尔时迦叶着衣持钵。 入王舍城作是念言。 阿阇世王本与我要。 若涅槃时必来见我。 我今当往告之可乎。 到王门下语守门人。 为我白王。 摩诃迦叶今在门外欲得相见。 守门人言。 王今睡眠。 若觉之者恐贻罪累。 迦叶语言。 王若觉者。 好为我语。 摩诃迦叶欲入涅槃。 来与王别不见而去。 于是迦叶至鸡足山。 于草敷上跏趺而坐。 作是愿言。 今我此身着佛所与粪扫之衣。 自持己钵乃至弥勒令不朽坏。 使彼弟子皆见我身而生厌恶。 复作是念。 阿阇世王若不见我。 沸血必当从面而出。 命不全济。 若使彼王与阿难来。 山当为开令其得入。 若还去者复当还合。 便舍命行唯留少寿。 应时大地六种震动释提桓因与诸天子。 以曼陀罗花天诸末香。 供养舍利生大悲恼。 而作是言。 如来灭度感恋未息。 迦叶涅槃增我悲恼。 宾钵罗窟即便空旷。 巷里穷酸苦厄羸劣。 贫露孤寒彼恒矜愍。 今舍之去谁当覆护。 如十五日天无云翳。 月及众星处空显现。 如来圣众亦复如是。 住在世间犹如星月。 死无常云如何卒起。 一旦隐蔽最胜福田。 诸天如是极生悲感。 哀摧号哭啼泣懊恼。 共相裁抑归还天上。 阿阇世王于睡卧中。 梦屋梁折。 寻便惊觉心生惶怖。 门人白王。 摩诃迦叶欲入涅槃。 来与王别正值眠息。 令我致意即便回还。 王闻是事闷绝躄地。 冷水洒面方得醒悟。 举声大哭涕泣盈目。 我何薄祐垢障深厚。 诸圣涅槃不一覩见。 即诣竹园礼阿难足。 问言。 迦叶灭度未耶。 阿难答言。 已涅槃矣。 今在何处。 我欲供养。 于是阿难共阿阇世王向鸡足山。 王既到已山自开闢。 迦叶在中全身不散。 曼陀罗花以覆其上。 王见是已发声号哭。 举身投地。 [卄/积]诸香木欲阇毗之。 阿难问言。 欲作何等。 答欲耶旬。 阿难言曰。 摩诃迦叶以定住身待于弥勒。 不可得烧。 弥勒出时当将徒众九十六亿至此山上见于迦叶。 时弥勒众皆作是念。 释迦如来弟子身形卑陋若此。 彼佛亦当与斯无异。 于是迦叶踊身虚空作十八变。 变为大形充满世界。 时弥勒佛即就迦叶取僧伽梨。 是时大众见其神力。 除憍慢心成阿罗汉。 王供养已还归本国。 时鸡足山还合如初。 付法藏因缘传卷第一付法藏因缘传卷第二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摩诃迦叶垂涅槃时。 以最胜法付嘱阿难。 而作是言。 长老当知。 昔婆伽婆以法付我。 我年老朽将欲涅槃。 世间胜眼今欲相付。 汝可精勤守护斯法。 阿难曰诺唯然受教。 于是阿难演畅妙法化诸众生。 然其宿世有大功德。 智慧渊广多闻博达。 佛所咨嗟总持第一。 悉能听受诸佛法藏。 如大巨海百川斯纳。 名称高远众所知识。 如是功德不可穷尽。 我当随顺说其因缘。 乃往古世阿僧祇劫定光如来时为沙门畜一沙弥。 常令读诵日夜诫勅无有休废。 若经少阙即便呵责。 时此沙弥为师乞食。 若少稽留经不充限。 极为其师之所骂辱。 于是沙弥甚为愁恼。 为师乞食且诵且行。 时有长者怪而问之。 沙弥答曰。 吾师严峻令我诵习。 乞食稽留则不充限。 以是事故每行读诵。 长者答言。 勿生忧恼。 徒今以后常相供给。 宜当精勤诵习经典。 时此沙弥不复行乞。 专心诵读。 从此以后经常充足。 尔时沙弥即世尊是。 施食长者阿难是也。 以斯福缘。 阿难比丘智慧深妙。 总持强识多闻弘广。 不可称记。 至婆伽婆成无上道。 宣畅妙法化诸众生。 于是阿难即自思惟。 世间牢狱不可爱乐。 五欲如幻无有坚实。 甚可畏恶过于毒蛇。 盛年勇壮颜容姿美。 悉为老病之所残害。 无常迅驶如暴河流。 吞灭一切恩爱集会。 古昔诸王威德自在。 为无常风之所吹坏。 忧悲衰恼众苦相续。 爱罗刹女常欺众生。 我当云何得免斯难。 复作是念。 如来世尊神智超世。 本从释氏出家学道。 我今应当往为弟子。 即至佛所求哀出家。 佛言善来。 便成沙门。 尔时如来即为说法。 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欲为不净出要最善。 意即开解成须陀洹。 佛于后时心念侍者时憍陈如即往佛所求为给侍。 佛言憍陈如。 汝年老迈须人瞻视。 云何为我而作给侍。 如是五百大弟子。 咸至佛所求为侍者。 皆不听许。 礼佛而退。 时目揵连以他心智观如来心在阿难所。 如日初出光照西壁。 与诸比丘告阿难曰。 佛须仁者以为给侍。 宜可速往礼觐胜觉。 阿难白言。 如来威德犹如大龙。 今我秽弱不敢奉命。 诸比丘言。 阿难当知世尊专心唯在仁者。 当速奉觐不宜久停。 阿难敬诺。 即求三愿。 如来故衣愿勿与我。 所有遗食愿赐余人。 进现时节随我裁量。 三愿若遂乃当受教。 时诸比丘往世尊所。 稽首作礼具陈上事。 如来叹曰。 善哉阿难。 有大智慧善知时宜。 不但今日久远亦然。 汝等善听。 吾当宣说。 乃往过去阿僧祇劫。 有王治世住婆翅城。 于此城中有婆罗门名俱楼陀。 聪明博达天才超世。 国人居士皆悉宗敬。 多饶财宝百千万亿。 无子绍继每怀忧恼。 请祈诸天经十二年。 最大夫人便觉有娠。 日月已满生一男儿。 身紫金色颜貌端正。 相师占曰。 福德此子。 即为立字号曰大施。 年渐长大求父出游。 父即勅令严治道路。 烧香散花作众伎乐。 大施于是出外游观。 即于前路见有乞人。 着弊坏衣卑言求哀。 大施问曰。 何故若此。 乞人答言。 我本孤贫病苦所逼。 身命既切是故行乞。 大施闻之惨然叹曰。 群生之类一何可愍。 愚痴蔽心沉没五欲。 为老病死之所恼害。 方于其中坦然快乐。 不修善业受斯恶果。 怪哉大嶮甚可怖畏。 小复前行。 见有屠猎罗羂飞鸟。 耕垦鱼捕多所伤害。 大施问言。 何故若此。 诸人答曰。 我祖父来素为斯业。 仰此济命兼供王役。 一旦舍之便当贫乏。 大施闻之益增伤感。 便自思惟兴大悲意。 哀哉众生愚无慧目。 久积罪业贫穷羸劣。 处大黑闇甚可怖畏。 今复更造如斯恶业。 杀害众生断他爱命。 恶业增长不善滋息。 轮回五道何由得出。 我今宜当方便救护。 生死恼热为作清凉。 作是念已即入大海。 诣龙王宫求如意珠。 见一金城光明赫奕。 毒蛇围绕不可得近。 即入慈定履上而过。 龙王出迎礼拜恭敬。 相慰问已俱共入宫。 问言仁者。 何故至此。 大施答曰。 阎浮提人为贫穷故极多伤害。 命终必当生三恶道。 我愍彼故历嶮来此。 求如意珠欲免其苦。 愿见遗给利益众生。 龙王曰善。 不违来教。 愿少留停为我说法。 大施许之。 住经四月。 演畅诸法名字本末。 次第随顺解其句味。 龙王至心听受思惟。 问讯起居甚得时宜。 进现时节而自裁量。 过四月已大施辞退。 龙解髻珠而用与之。 因发誓曰。 大士慈悲甚极弘广。 必当得成自然正觉。 愿我得为多闻弟子。 于是大施以如意珠雨众七宝。 阎浮提人皆悉安乐。 修行十善命终生天。 比丘当知。 尔时大施即吾身是。 彼时龙王阿难是也。 在龙王中尚知时宜。 况于今者而不通达。 于是阿难给侍如来。 善能随顺。 闻持法藏初无漏失。 逮及世尊于双树林垂般涅槃。 问憍陈如阿难所在。 答言。 今在娑罗林外为诸魔众之所娆乱。 深入邪网甚大苦恼。 除佛如来无能救护。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此大众中有诸菩萨。 于无量劫发菩提心。 久修愿行得不退转。 如是等比。 善能受持诸佛法藏。 何缘顾问阿难所在。 佛告文殊。 阿难比丘事我来久。 初无过咎。 具足成就不可思议。 所闻之法善能受持。 譬如泻水置之异器。 为诸众生所共瞻仰。 是故我问阿难所在。 今去此会十二由旬。 为诸魔众之所恼乱。 汝持我咒往彼解之。 文殊师利即至魔所说陀罗尼。 魔闻是已即放阿难。 与文殊俱来至佛所。 稽首礼敬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于中后夜入般涅槃。 一切天人大设供养。 [叠*毛]缠阇毗。 其事都讫。 摩诃迦叶与诸罗汉。 于王舍城欲集世眼。 阿难尔时犹在学地。 以漏未尽不豫圣众。 时有比丘名婆阇弗。 即以偈颂而觉悟之。 胜哉多闻士安静林树间当观一切法虚伪不坚牢生死多过患涅槃最清凉瞿昙子宜应勤修无漏行如是当不久必受第一乐阿难闻已竟夜经行。 虽加勒苦不得罗汉。 身体疲懈便欲眠息。 头未至枕得无着果。 三明无碍六通清彻。 即便飞往宾钵罗窟。 在门外立而说偈言。 多闻辩才给侍正觉瞿昙阿难今在门外尔时迦叶说偈答曰。 汝若尽众苦弃舍烦恼担宜应现神身令众咸证知于是阿难即以神通从石壁入。 礼众僧足随次而坐。 受迦叶命演集胜眼。 乃至迦叶入涅槃时。 共阿阇世王至鸡足山。 烧香散华赞叹供养。 王言仁者。 如来迦叶入般涅槃。 自我多殃悉不覩见。 尊若灭度唯愿垂告。 阿难曰善。 敬承来教。 于是游行宣畅妙法。 化诸众生皆令度脱。 最后至一竹林之中。 闻有比丘诵法句偈。 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覩见之阿难闻已惨然而叹。 世间眼灭何其速哉。 烦恼诸恶如何便起。 违返圣教自生妄想。 无有慧明常处痴闇。 永当流转生死大海。 为老病死之所恼逼。 便语比丘。 此非佛语不可修行。 汝今当知。 二人谤佛。 一虽多闻而生邪见。 二不解深义颠倒妄说。 有此二法为自毁伤。 不能令人离三恶道。 汝今当听。 我演佛偈。 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尔时比丘即向其师说阿难语。 师告之曰。 阿难老朽智慧衰劣。 言多错谬不可信矣。 汝今但当如前而诵。 阿难后时闻彼比丘在竹林下犹诵前偈即问其意。 答言尊者。 吾师告我。 阿难老朽言多虚妄。 汝今但当依前诵习。 阿难思惟。 彼轻我言或受余教。 即入三昧。 推求胜德。 不见有人能回彼意。 便作是言。 异哉无常甚大雄勐散坏。 如是无量贤圣。 令诸世间皆悉空旷。 常处黑闇怖畏中行。 邪见炽盛。 不善增长。 诽谤如来断绝正教。 永当沉没生死大河。 开恶趣门闭人天路。 于无量劫受诸苦恼。 哀哉世间深可矜愍。 今此比丘我躬为说。 返纳邪言不受吾教。 我当向谁说如斯事。 世间众苦不可愿乐。 此身不坚腐败危脆。 犹如聚沫须臾变灭。 端政容貌甚可爱着。 衰老既至将安所在。 覆以薄皮谓为严饰。 脓血内流恶露不净。 有为无常甚大迅速。 一视息顷四百生灭。 譬如虚空震雷起云暴风卒起寻便散灭。 五欲不坚亦复如是。 共相恩爱安隐快乐。 无常既至谁有存者。 世间众苦甚难久居。 我于今日宜入涅槃。 又吾大师及同梵行。 如是之等皆悉灭度。 我于今者岂宜久停。 复作是念。 阿阇世王与吾有要。 我宜应当至彼语之。 即诣王宫告守门者。 为我白王。 阿难在外。 将欲涅槃故来相见。 门人答曰。 王今眠睡。 若觉悟者罪我不少。 阿难语言。 王若觉者宜可为我具宣斯意。 阿阇世王梦盖茎折。 即便惊悟。 门人向王具宣上事。 王闻是已闷绝躄地。 冷水洒面良久乃稣。 发声号哭哀动天地。 椎胸叫唤生大忧苦。 而作是言。 呜呼怪哉世间眼灭。 三界苦恼谁当免济。 昔日世尊慈悲深厚。 为诸众生作大依止。 自入涅槃世间孤露。 摩诃迦叶有大名称。 次补如来演法教化。 而复灭度法转衰损。 瞻仰阿难犹如日月。 今入涅槃更何恃怙。 法水清净洗涤尘劳。 谁复颁宣饶益一切。 是诸众生常有渴爱。 谁澍法雨充足之者。 三界群生永当流转。 受诸苦恼何有穷竟。 魔王欢喜大得眷属。 善法渐尽诸恶炽盛。 即问门人阿难所在。 园神白王。 向毗舍离。 即严四兵往恒河侧。 阿难乘船在河中流。 王即直进稽首白言。 三界明灯已弃我去。 今相凭仰愿勿涅槃。 阿难默然而不许可。 于时大地六种震动。 时雪山中有五百仙人见斯相已咸作是念。 以何因缘有此异相观见阿难将欲灭度。 即便飞空往诣其所。 稽首作礼求哀出家。 即化恒河变成金地。 为诸仙人如应说法。 须发自落成阿罗汉。 咸悉俱时入般涅槃。 阿难念曰。 佛记罽宾当有比丘名摩田提。 于彼国土流布法眼。 即便以法付摩田提。 踊身虚空作十八变。 入风奋迅三昧。 分身为四分。 一分向忉利天与释提桓因。 一分与大海娑伽龙王。 一分与彼毗舍离子。 一分授与阿阇世王。 如是四处各起宝塔。 烧香散华供养舍利。 摩诃迦叶垂涅槃时。 告阿难曰。 今以法宝用相委累。 长老于后若入涅槃。 王舍大城有一长者名商那和修。 高才勇勐有大智慧。 已于过去深种善根。 发意入海採取珍宝。 回还愿作般遮于瑟。 为佛如来造经行处。 复当建立高门楼屋。 所为既讫。 可度出家。 如来法藏悉付嘱之。 是故阿难临当灭度。 而告之曰。 佛以法眼付大迦叶。 迦叶以法嘱累于我。 如我今者涅槃时至。 以法宝藏用付于汝。 汝可精勤守护斯法。 令诸众生服甘露味。 商那和修答曰。 奉教。 我当拥护如斯妙法。 普为一切作大明炬。 于是次宣无上法药。 疗烦恼病济度群生。 其德高远久修愿行。 多闻总持辩才无尽。 今当敷演彼功德聚。 乃往过去阿僧祇劫。 商那和修时为商主。 共诸贾客五百人俱。 欲入大海採取珍宝。 于其前路见辟支佛。 身婴重病气命羸惙。 与诸商人即便停住。 推求医药而疗治之。 尽心承给无所乏少。 病遂除差体力充足。 是辟支佛着商那衣。 尔时商主以诸香汤浴辟支佛。 上妙[叠*毛]衣而用奉献。 白言大圣。 此商那衣极为弊恶。 唯愿受我所奉衣服。 辟支佛言施主宜知。 我以此衣出家成道。 复当着此而入涅槃。 商主闻之甚怀悲恼。 白言大圣。 愿勿灭度宜可与我共入大海。 吾当终身供给所须衣服卧具病瘦汤药。 辟支佛言。 不能入海。 我于今者欲般涅槃。 汝于福田宜生深心。 未来必当获大果报。 即飞虚空作十八变。 还就本座而入涅槃。 商主悲哀啼哭哽咽。 积诸香木而用阇毗。 收集舍利起塔供养。 因发誓曰。 愿我来世值遇圣师。 复过于是。 使我所有诸功德聚。 威仪法式及以衣服。 如今此圣等无有异。 由斯愿力甚大雄勐。 处于母胎着商那衣。 乃至与身俱共增长。 出家受戒得道涅槃。 是商那衣未尝离体。 因即号曰商那和修。 如来昔游摩突罗国。 见青树林敷荣茂盛。 告阿难曰。 见此林不。 阿难言曰。 唯然已见。 佛言。 此是优留茶山。 吾灭度后当有比丘名商那和修。 于此山中起僧伽蓝。 说法教化多所利益。 商那和修既从海还大获珍宝。 往诣竹林礼阿难足。 白言大圣。 我本入海愿安隐还。 为佛及僧设大施会。 今佛世尊为在何处。 阿难答曰。 已入涅槃。 闻是语已闷绝躄地。 以水洒面方得醒悟。 发声号咷悲泣断绝。 自拔头发尘土坌身。 椎胸大叫泪下如雨。 便作是言。 无常大恶坏斯宝聚。 世间孤露永无恃怙。 我何薄祐罪障深厚。 佛日明净而不覩见。 永当沉没三有苦海。 复问阿难。 摩诃迦叶大目揵连舍利弗等悉为在不。 阿难答曰。 皆已灭度。 既闻是语倍增忧感。 白言大圣。 我本入海愿安隐还。 为佛及僧设大施会。 我于今者欲为圣众办少微供。 唯愿哀愍而见听许。 阿难答言。 善哉长者。 能知世间不安危脆。 于胜福田起坚固业。 长者当知。 诸法无常无我我所。 譬如假借不可久保。 若汝欲得无上利者。 宜于福田起殷重业。 此之果报不可沮坏。 商那和修即便严办。 为般遮于瑟。 种种充足。 造经行处及门楼屋。 其事讫已。 阿难告曰。 汝为财施最大希有。 今复宜当作于法施。 此施微妙甚为弘广。 胜于财施百千万倍。 商那问言。 何名法施。 阿难答曰。 于佛法中出家学道。 说法教化利益众生。 是名法施。 商那和修答言。 善哉甚适我愿。 于是阿难度令出家与受具戒。 白言大师。 我本生时着商那衣。 今当尽形受持此服。 作是语已得总持力。 所闻之法未曾忘失。 成阿罗汉有大功德。 逮及阿难入涅槃后。 颁宣妙法饶益众生。 阿难所持八万四千诸法藏门。 商那和修悉能忆念。 譬如泻水置之异器。 彼能受持亦复如是。 以真净法游行教化。 最后次至摩突罗国。 于曼陀山欲起住处。 时彼山中有二龙子。 毒害炽盛不可扰近。 商那和修即以神力震动此山。 龙大瞋怒起恶风雨。 商那和修入慈三昧。 以定力故龙毒消灭。 即大惊怖生信敬心。 问言尊者。 有何教诲。 商那答曰。 佛记此山有僧住处。 是故我欲于中建立。 龙子白言。 若实佛记。 善哉相听。 商那和修即于彼山。 营建住处。 禅室经行皆悉具足。 内外空闲无诸愦闹。 造住处已便作是念。 佛记罽宾安隐丰乐。 国土闲静离诸妨难。 清凉少病甚可经行。 我今应当至彼处也。 即便飞空往罽宾国。 入定欢喜而说偈言。 常着商那衣成就五支禅山岩空谷间坐禅而念定风寒诸勤苦悉能忍受之心善得解脱智慧自庄严犹如空野象坦然无忧患时忧波毱多有五百弟子。 犹处生死不得解脱。 心生憍慢甚大贡高。 忧波毱多即入三昧。 观此诸人与己无缘。 唯有吾师乃能化度。 便至心念商那和修。 商那和修即以神力。 如大鹅王从空飞来至其所止。 忧波毱多行至余处。 唯诸弟子而独见之。 商那和修衣裳麁弊发爪长利。 至毱多房坐其座上。 毱多弟子咸生瞋忿。 是何弊人处我师座。 即欲驱逐使令出外。 如须弥山不可倾动。 欲出恶言口自噤闭。 即共相将至毱多所。 白言大师。 有老比丘形容憔悴。 到师坐处跏趺而坐。 毱多念言。 自非吾师无能坐者。 至房便见商那和修。 头面着地稽首作礼。 弟子念言。 师虽为礼。 盛德胜之。 商那和修知其弟子憍慢未息。 手指虚空便下香乳。 如高山顶悬泉流注。 问言毱多。 是何定相。 忧波毱多即入三昧。 深心观察不能晓了。 即问其师。 是何三昧。 和修答言。 此即名为龙奋迅定。 如是次第五百三昧。 问其名字都不了知。 商那和修一一为说。 毱多白言。 我之所得尽从师受。 唯是三昧我非其器。 毱多当知。 如来三昧诸辟支佛不识其名。 缘觉三昧一切声闻莫能解了。 大目揵连舍利弗等所入三昧。 其余罗汉不能测度。 吾师阿难三昧定相我悉不知。 今我三昧。 汝亦不识。 如此三昧我涅槃后皆随吾灭。 七万七千本生诸经满足。 一万阿毗昙藏有八万数清净毗尼。 如斯之法亦随我灭是故毱多。 如来灭后贤圣隐没。 如是法藏渐当衰损。 乃至末后一切都尽。 汝今应当勤加守护。 时诸弟子方自悔责。 我无智慧轻慢大圣。 始知吾师定不及彼。 于是商那即为说法。 五百弟子得罗汉道。 尔时尊者商那和修。 于诸众生所应作已。 飞腾虚空作十八变。 还就本座而入涅槃。 忧波毱多与诸眷属积诸香木。 以火耶旬。 收取舍利起塔供养。 付法藏因缘传卷第二付法藏因缘传卷第三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尊者阿难以法付嘱商那和修。 而告之曰。 世尊昔游摩突罗国。 顾命我言。 于此国中当有长者。 名为毱多。 其子号曰忧波毱多。 于禅法中最为第一。 虽无相好化度如我。 我灭度后兴大饶益。 其所教化无量众生。 皆悉解脱得阿罗汉。 汝当于后度令出家。 若涅槃者付其法藏。 商那和修临涅槃时。 告毱多曰。 佛以王法付大迦叶。 迦叶次付吾师阿难。 阿难以法嘱累于我。 我当灭度以付于汝。 汝可精勤拥护世眼。 忧波毱言。 唯然受教。 于是演畅无上妙法。 光宣正化济诸群生。 其德渊广难可限量。 过去久修无上胜行。 虽为禽兽常化众生。 摧伏外道。 建大法幢。 以慈悲云普覆一切。 如是功德今当略说。 昔婆伽婆。 在舍卫国。 给孤独园。 忧波毱多时为尼乾。 名曰萨遮。 智慧渊妙论议绝伦。 深生贡高擅步天下。 铜鍱缠腹首戴盛火。 而作是言。 吾智盈满恐出于外。 由是事故以鍱自缠。 世间昏闇无所覩见。 欲以光明照其盲冥。 闻佛世尊住舍卫国。 便欲造诣诤捔言辩。 有人语曰。 汝若见佛。 智当亏减光明自灭。 便至佛所。 白言瞿昙。 我欲出家。 智慧若与舍利弗等心则甘乐。 设不及者吾当还家。 世尊告曰。 假使汝积百千万身。 欲望得及舍利弗者。 终无是处。 梵志闻已辞佛而退。 其去未久。 佛告众会。 我灭度后满一百年。 此人尔时得罗汉道。 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慧烛独照广化众生。 其所度脱不可称数。 众会闻已生希有心。 又复尊者于过去世那由他劫忧留茶山有辟支佛。 与其同类五百人俱。 诸仙人众亦住山侧。 五百猕猴处在一面。 时猕猴主。 发生大信深修善本。 常採花果施辟支佛。 复于一时缘觉之众端坐思微入于三昧。 猕猴学之结加趺坐。 后辟支佛俱入涅槃。 猕猴过花都无取相。 挽衣推排亦不动摇。 便知灭度深生悲恼。 向山一面见诸仙人。 修大苦行眠卧棘上。 翘足倒悬五热炙身投岩起火。 猕猴即时收其灰棘除弃粪土牵足令舒。 便于其前加趺而坐。 仙人见之快其若此。 寻学猕猴端坐系念。 无师自觉成辟支佛。 便作是念。 今我得道由此猕猴。 即以香花而用供养。 时猕猴主忧波毱多是。 为畜生时尚能觉悟。 志甚黠慧利智辩才。 逮至商那欲付其法。 观察毱多为生子耶。 入定思惟知未出世。 与诸比丘诣毱多舍。 乃至渐少单己独往。 毱多问曰。 何独无侣。 答言长者。 我无俸禄有信出家乃见随耳。 毱多复言。 吾乐世俗不能出家。 若后生子当相奉给。 商那和修答曰。 善哉。 后生一子名阿失波毱多。 年渐长大。 往从索之。 毱多答言。 唯有一子理无相与。 若更生者必相奉给。 后复生子名难陀毱多。 便往从索。 答言尊者。 我今二子仰理生业。 小者守护大子聚敛家业。 如是可得大富。 以斯因缘不得相与。 若生第三然后奉给。 商那和修知其二子与道无缘。 亦不殷勤而往求索。 后生一子容貌端政。 即字名曰忧波毱多。 柔和善须性好慈愍。 聪慧辩才其心弘广。 厥年十二巧于市易。 有来买者常多与之。 商那和修观其生未知优波毱。 出世已久。 即往其所而问之言。 汝今入市。 为当净心。 不净心耶。 忧波毱言。 何名净心不净心乎。 答言。 若心与贪痴合。 名为不净。 若不与俱。 是则名净。 渐以方便教令系念。 若起恶心当下黑石。 设生善念下白石子。 即便如教摄念不散。 善恶之起辄便投石。 初黑偏多白者尠少。 渐渐修习白黑正等。 至满七日心转纯净。 黑石都尽唯有白者。 商那和修作是念言。 今此善心皆已满足。 观道时至可为说法。 即为宣说四圣真谛。 应时逮得须陀洹道。 时摩突罗城有一淫女。 名婆须达。 多诸邪媚妖幻姦谄。 遣使诣市求买妙花。 使人寻往忧波毱所。 大得好花奉婆须达。 女怪华多问使人曰。 汝将不盗得是花耶。 使人答言。 我不盗得。 从市买之。 有人名曰忧波毱多。 仁慈宽惠性好平均。 以斯因缘得多花耳。 又复此人形容姿丽。 大家若见死终无恨。 时婆须达遣人迎召。 忧波毱多都不许可。 殷勤求请终不移操。 有长者子共淫女宿。 值有估客从远方来。 大齎珍宝求女交通。 时彼女人贪其宝故。 杀长者子埋置舍内。 其家眷属遍行推求。 至淫女舍掘地得女。 向其国王具陈斯事。 即取淫女斩截手足。 劓其耳鼻弃于塜间。 忧波毱多作是念曰。 彼以荣色本来召我。 以是因缘止而不去。 今为解脱宜往化之。 即将侍者至淫女所。 婆须达言。 我本端妙颜容姿玮。 尔时相召不能临顾。 今既残毁何用来为。 答言姊妹我为观汝实相故来。 不为欲也。 汝本以色诳惑众生。 凡夫无智横起倒想。 今自应当谛观此色。 无常危脆犹如聚沫。 覆以薄皮外现严饰。 筋骨相连涕唾不净。 譬如画瓶盛满臭秽。 愚不觉知深生染爱。 智者了之终不乐着。 假以香华澡浴衣服。 外现庄严内实不净。 大海渊广可知渧数。 此身过患甚难穷尽。 是故诸佛恒常诃责。 未曾一念生愿乐想。 淫女于时心渐开悟。 于佛法中深生敬信。 白言仁者。 所说诚谛唯愿为我广敷演之。 优波毱多即为宣畅。 一切有为众苦积聚。 如痈如疮如箭入心。 生老病死轮转无际。 无常败坏不坚速朽。 如临死囚命不云远。 譬如牢狱人无爱乐。 犹路上果众所共掷。 此身可恶会归磨灭。 乌鹊狐狼竞共噉食。 风吹日曝青烂臭处。 发毛爪齿狼藉在地。 如此之身岂可爱乐。 宜勤方便而求解脱。 淫女闻解得法眼净。 命终即生三十三天。 优波毱多因观诸法苦空无常。 应时逮成阿那含果。 商那和修复诣毱多。 而告之言。 汝本有要期与我子。 今已成长与我可乎。 优波毱多性能市肆。 贪其若此复不肯与。 尊者语言。 佛记此人。 于百年后大作佛事饶益众生。 汝可开心与我此子。 毱多闻已便听出家。 商那和修将至僧坊。 度令出家与受具戒。 羯磨已讫得罗汉道。 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巧于言辞所演无尽。 心自念曰。 我于今者已覩法身。 未见如来相好之体。 思惟是已深生哀恋。 尔时有一老比丘尼。 年百二十。 曾见如来。 优波毱多知彼见佛。 欲至其所。 寻遣使者告比丘尼。 尊者毱多欲来相见。 时比丘尼即以一钵盛满中油。 置户扇后。 忧波毱多到其所止。 当入房时弃油数渧。 共相慰问然后就坐。 问言大姊。 世尊在时诸比丘辈。 威仪进止其事云何。 比丘尼言。 昔佛在世六群比丘。 最为麁暴。 虽入此房未曾遣我一渧之水。 大德今者智慧高胜。 世人号为无相好佛。 然入吾房弃油数渧。 以是观之。 佛在时人定为奇妙。 忧波毱多闻是语已。 甚自悔责极怀惭愧。 比丘尼言。 大德不应自生耻恨。 如佛言曰。 我灭度后初日众生胜二日者。 三日之人益复卑劣。 如是展转福德衰耗。 愚痴闇钝善法羸损。 况今大德去佛百年。 虽复为作非威仪事。 正得其宜何足为怪。 尔时毱多而问之言。 姊见如来。 其事云何。 比丘尼曰。 昔佛在世我年二十始欲行嫁。 失一金钗堕深草中。 求之不得。 复以灯烛遍照推觅。 求之至疲了无髣髴。 正值如来游行而过。 金光晃耀如百千日。 幽闇之处普皆大明。 微细诸物而悉显现。 寻见我钗因即取之。 以斯缘故吾得见佛。 忧波毱多闻是事已。 倍生悲恋叹未曾有。 商那和修即告之曰。 佛记于汝在百年后。 坐禅第一大化众生。 今正是时。 宜作饶益令诸群生服甘露味。 忧波毱言。 唯然受教。 于摩突国云集众会。 如半月坐而为说法。 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欲为不净出要最善。 魔王波旬便生愁怖。 而作是念。 优波毱多大集众会。 必当教令出吾境界。 我今当往坏其众意。 于说法时雨真金宝。 或雨华璎光色明净。 化作白象七宝庄严。 现为女人端政奇特。 举会观视无听法心。 于三日中演深法味。 乃至无有一人得道。 魔王欢喜深自庆幸。 忧波毱多即入三昧。 观察思惟是谁所作。 魔王复以真珠花璎着其颈上。 尊者即观知魔所为。 便作是念。 恶魔妬弊坏乱正法。 如来何故而不调伏。 即观佛心使已化之。 便以三尸。 谓蛇狗人。 化作华鬘感魔令至。 而谓之曰。 汝与我鬘深识厚施。 今还以此用相酬遗。 魔大欢喜舒颈受之。 至其颈已还见死尸虫蛆欲出臭烂难近。 魔见是事深生厌恶。 语忧波毱多。 汝今云何以斯死尸系吾颈耶。 尊者答言。 比丘不应华鬘庄严汝。 以邪恶为我着之。 今还为汝着臭死尸。 正得其宜。 不应瞋恨。 魔以神力欲去此尸。 如须弥山不可移动。 生大瞋恚踊身虚空。 向诸天众求解脱尸。 诸天皆言。 此是大圣之所为作。 吾等庸劣岂能除去。 复诣梵王求脱尸缚。 梵王答言。 十力弟子所作神力。 吾今凡陋岂能解之。 假使劫烧旋蓝勐风。 不能得脱此死尸缚。 宁以藕丝悬须弥山欲脱此尸。 无有是处。 如因地倒还扶而起。 汝若归依忧波毱多。 此死尸缚容可得解。 尔时波旬受梵王教。 除憍慢心深生敬信。 往尊者所五体投地。 白言大德。 佛初成道坐树王下。 我率官属而往逼绕。 从是恼乱不可称数。 未一恶言而见轻辱。 大悲渊广如须弥山。 汝阿罗汉少慈忍力。 于天人前而见[夌*欠]毁忧波毱多答言。 波旬。 汝大愚痴无有智慧。 以声闻人用比如来。 欲以芥子等须弥山。 萤烛之光齐晖日月。 半迹之水同大海量。 如来大悲二乘所无。 以是缘故不相加报。 今我狭劣少悲忍心。 由斯因缘故相毁辱。 又复如来欲使我后降伏于汝。 汝因斯故敬信于佛。 由此善心不堕三恶。 洗涤尘劳破诸罪业。 魔闻是已生大欢喜。 举身毛竪生希有心。 白言仁者。 我由汝故起敬信心。 汝便于我作大饶益。 今可见为解是三尸。 尊者答言。 汝于正法更莫扰害。 然后乃当为汝解之。 魔言受教。 尊者又言。 我不得见如来色身。 汝昔曾覩宜为我现。 魔言。 仁者。 我现佛身勿为吾礼。 忧波毱言。 当如所说。 即便为解三种死尸。 魔入林中变形如佛。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形貌奇特如融金聚。 光明照耀仪相安详。 化为比丘前后围绕。 若鹅王趋从林而出。 忧波毱多见便欢喜。 一心观察而说偈言。 咄哉无常无悲愍心能坏如是上妙色身忧波毱多一心瞻仰目不暂舍。 内怀踊跃说偈赞曰。 快哉清净业能成是妙果非自在天生亦非无因作面如紫金色目净如青莲端政超日月奇妙胜华林湛然若大海不动如须弥安步犹师子顾视同牛王无量百千劫净修身口意以是故获得如此殊妙身怨见尚欢喜况我不欣庆忧波毱多说是偈已。 观佛心至不觉为礼。 魔言仁者。 何故如此。 答言波旬。 我知世尊久已灭度。 见此容貌若似覩佛。 欢喜内发是故礼耳。 魔服本形归还天上。 于第四日魔更来下。 以大音声普告一切。 诸仁者。 欲得富乐生人天中。 欲求涅槃第一安隐。 不见如来大悲说法。 悉当往诣优波毱所。 听受妙法至心修行。 时突摩罗城男女大小。 闻于尊者摧伏恶魔。 百千万人皆共云集。 忧波毱多上师子座。 随其所应说种种法。 百千众生得须陀洹道。 万八千人成阿罗汉。 从是已后所化无量。 为阿恕伽王兴大饶益。 彼王功德深远超胜。 于三宝所得不坏信。 以善缘故得斯果。 昔佛住在迦兰陀林日时已到将诸比丘入城乞食。 于其路次见二童子。 一名德胜。 二名无胜。 以土造作城舍仓库。 因复名为稻粟麻麦。 即共聚敛置于仓内。 如来光明皆悉照耀。 同作金色无不清彻。 德胜欢喜探名麨者奉献如来。 其身卑小不能得及。 无胜低跪令上奉之。 于是世尊。 即便微笑。 尔时阿难寻白佛言。 如来何缘现斯笑耶。 佛告阿难。 汝今见是二童子不。 唯然已见。 此童子者。 我百年后。 为转轮王四分之一。 于华氏城正法治世。 分我舍利处处流布。 造作八万四千宝塔。 即以此土授与阿难。 涂房南壁足得周遍。 于百年后果得为王。 暴虐无道多所杀害。 造作狱城名外可爱乐。 令一恶人名曰耆梨。 立大濩汤铁丸刀剑。 如是等事种种备足。 外来入者皆悉治罪。 有长者子出家为道。 游行乞食入爱乐狱寻欲还出。 耆梨止之。 即便举声而大啼哭。 狱卒问曰。 何故若此。 比丘答言。 我不畏死为善利耳。 吾始出家未证道味。 人身难得佛法难遇。 今我值之而空受死。 思惟是事故大悲泣。 耆梨答言。 王先有教。 入此狱者终不听出。 比丘复言。 我今定死愿赦七日当就刑戮。 尔时狱卒寻听许之。 阿恕伽王宫中婇女。 与他男子共相调戏。 王大瞋怒付狱治罪。 寻以铁杵碎之如尘。 骨肉分散犹如聚沫。 比丘观已深生厌恶。 即便叹曰。 信哉大悲所言诚谛。 说色无常譬如泡焰。 不坚速朽甚难久保。 先此女人颜容敷悦。 今更求之将安所在。 人命虚伪无可守护。 尊贵贫贱智愚不同。 生虽差别等有斯死。 譬如百川泉源各异。 未有一流不入大海。 人亦如是同趣死处。 为业长短受生修促。 未几时间会亦归灭。 此身臭秽不净可恶。 薄皮覆蔽妄生爱想。 不观其内种种过恶。 怪哉生死婴愚所乐。 非是贤圣游心味着。 如是观察从夜至旦。 便断众结得须陀洹。 转复精勤获罗汉道。 满七日已耆梨语言。 汝期今至可就刑戮。 比丘答曰。 我夜已过我日已出。 所作已办随汝治罚。 耆梨瞋恚置镬煮之。 焰热勐盛转更清凉。 怪其若此至镬而观。 见镬中生千叶莲华。 时彼比丘加趺坐上。 尔时耆梨寻往白王。 王将眷属而来观之。 于是比丘踊身虚空作十八变。 王见斯事叹未曾有。 而作是言。 我等今者同禀人形。 威德奇妙差别乃尔。 吾今未达。 唯愿宣说。 尔时比丘欲化彼王。 即作是言。 我断众结解脱三有。 离诸动乱寂然安乐。 大王当知。 佛记于汝。 百年之后王华氏城。 分布舍利广建宝塔。 汝今云何反造斯恶。 残害众生无悲愍心。 王今应当满足佛意。 施与众生无畏之乐。 王闻是已极自悔责。 归依三宝生敬信心。 收集如来功德舍利。 造作八万四千宝塔。 作塔已讫至鸡头末寺。 合掌而问上座耶舍。 此阎浮提颇有如我受记者不。 耶舍答曰。 佛记尊者优波毱多。 于百年后兴大饶益。 王复问言。 彼清净人出世未也。 答言大王。 久已生世得罗汉道。 于忧陀山围绕说法。 王即严驾欲往礼觐。 寻遣使者。 白言大圣。 阿恕伽王欲来问讯。 尊者念言。 此处隘陋不容多人。 我今宜应躬自往彼。 即便严备向华氏城。 王闻欢喜扫治巷路。 烧香散华作众伎乐。 寻与群臣出迎尊者。 当见之时五体投地。 至心瞻仰目不暂舍。 白言大圣。 我得为王自在快乐。 不如今日一相覩见。 心大欢喜而说偈言。 佛虽入寂定尊今补处生今应见教勅我当随顺学于是尊者。 手摩王顶。 以偈答曰。 谨慎恐怖莫放逸王位富贵难可保一切皆当归迁灭世间无有常住者三宝难遭汝今遇恒当供养莫休废尔时阿恕伽王即请尊者入于宫内。 安置宝座自扶而上。 白言大圣。 佛所游方行住之处。 悉欲起塔增长众信。 尊者赞言。 善哉善哉我今当往尽示王处。 即严四兵便共发引。 向林微尼园示佛生处乃至复诣拘尸那城化缘讫已入涅槃处。 王闻是语闷绝躄地。 冷水洒面方乃惺悟。 于是诸处悉皆起塔。 施百千两金然后乃去。 复更示王舍利弗等五百罗汉功德之塔。 王皆礼拜施金供养。 最后往至薄拘罗塔。 王言。 此塔有何功德。 答曰大王。 佛记此人无诸衰病。 乃于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灭度之后。 时薄拘罗依一寺住。 见诸豪贵来供众僧。 尊者尔时醉酒而卧。 心自念言。 我既贫乏当何以施。 吾今正有一呵梨勒。 众僧若有病患之者可以施之用疗其疾。 即便鸣椎白言施药。 时有比丘甚患头痛。 向知药人索呵梨勒。 知药者言。 有人施药汝可取服。 尔时比丘往彼取药。 服之以讫病寻除愈。 由是缘故九十一劫生人天中。 未曾有病。 最后生一婆罗门家。 其母早终父更娉妻。 时薄拘罗年在童幼。 见母作饼而从索之后母姤弊素怀憎恶。 即便掷置饼炉之中。 其火焰炽以鏊覆上。 父从外来遍求推觅。 即于炉中而得其子。 后于一时母复煮肉。 而是小儿更从往索。 母益瞋恚掷置釜中。 汤甚沸热而不烧烂。 父复求觅了不能得。 而作是言。 我子今者为何所在。 时薄拘罗釜中而应。 父即出之平全如故。 母于后时至一河上。 彼薄拘罗牵衣随后。 母大瞋忿而作是言。 此何鬼魅妖祥之物。 虽复烧煮不能令死。 即便举之掷着河中。 值一大鱼寻便吞食。 以福缘故犹复不死。 有捕鱼师钓得此鱼。 持来诣市而衒卖之。 索价既多人无买者。 从旦至暮将欲臭烂。 薄拘罗父于市游行。 见此大鱼便作是念。 今斯鱼者其肉甚多。 将欲臭坏索价无几。 我今宜可买而持归。 便与其钱取鱼还家。 即以利刀开破其腹。 时薄拘罗在鱼腹内高声唱言。 愿父安详勿令伤我。 遂开鱼腹抱而出之。 年渐长大就佛出家。 得罗汉道具诸功德。 年百六十未曾有病。 乃至无有身热头痛。 少欲知足常乐闲静。 未曾教人一四句偈。 王闻是已。 遣持一钱布施此塔。 辅相白王同是罗汉。 云何独以一钱用施。 王语臣曰。 以其自度不能化人。 塔神不受还授与王。 辅相言曰。 真是少欲。 乃至一钱尚不欲受。 况其多乎。 如是五百大阿罗汉。 皆有本缘略而不说。 阿恕伽王供养如来声闻塔竟。 欢喜合掌而说偈言。 设百千祀方得为人我今便为不空受生遇良福田具造胜业以危脆财而修坚法我所起塔严阎浮提犹如白云庄校虚空说此偈已顶礼而去。 诣菩提树而作是言。 我今欲为二种之福。 一以千瓶盛满香汤灌菩提树。 二当建立般遮于瑟。 即自洗浴着新净衣。 上高楼上四方顶礼。 而作是言。 愿诸圣士皆受吾请。 适语已讫十方罗汉飞空而来。 三道圣人凡二十万。 亦悉云集。 留上座处无敢坐者。 王问众僧。 何故留此空坐处耶。 耶舍答曰。 有大罗汉名宾头卢。 如来所记能师子吼威德高胜。 今当来此。 王闻是已身毛皆竪。 如优钵罗华初始开敷。 即便合掌瞻仰而待。 时宾头卢与诸罗汉。 如鹅王飞从空而下。 一切众会皆起恭敬。 王见尊者眉发秀白身体相好如辟支佛。 即为作礼五体投地。 问言大圣。 见如来不。 答曰曾见。 色若金聚面如满月。 三十二相庄严其身。 梵音深妙大悲窟宅。 王又问言。 于何处见。 尊者答曰。 在王舍城。 夏安居时。 我在其中见胜福田。 乃至汝昔以土施佛。 佛记汝时我亦得见。 尔时彼王以国所有妻子眷属金银琉璃牛羊田宅。 及自己身宫人婇女。 尽施众僧。 请称己名造般遮于瑟。 灌菩提树后自斟酌为僧行食。 时宾头卢用酥浇饭。 王言大圣。 酥性难消能不为疾。 尊者答曰。 不为患也。 何以故。 佛在时水与今酥等。 是故食之终不成病。 尔时尊者欲验斯事。 申手入地下至四万二千余里。 即取地肥而示于王。 王今当知。 众生薄福肥腻之味皆流入地。 是故世间福转衰减。 王供养已欢喜而退。 王有一弟。 名宿驮吒。 邪见炽盛憎恶沙门。 王以方便令改邪心。 应时出家得罗汉道。 后为一羌之所杀害。 时众疑问忧波毱多。 以何缘故彼宿驮吒。 生处豪贵为羌所杀。 尊者答言。 善听当说。 过去久远迦叶佛时。 曾供众僧。 由斯福故生生常处尊荣富贵。 又过去世作一猎师。 张布罗网不得禽鸟。 见辟支佛心生瞋恨。 即以利剑用斩其首。 由此业故堕大地狱。 生常为人之所杀害。 虽得道果犹被苦毒。 付法藏因缘传卷第三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5:5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