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禅门锻炼说 内容: 禅门锻炼说江西南康云居山真如禅寺晦山戒显著坚誓忍苦第一夫为长老者。 据佛祖之正位。 则应绍佛祖之家业。 作人天之师范。 则应开人天之眼目。 人天眼目者何。 佛性是已。 佛祖家业者何。 得人是已。 为长老而不能使众生开悟佛性。 是谓盗名。 据正位而不能为佛祖恢廓人材。 是为窃位。 然欲使众生开悟佛性。 则其心必苦。 非揣摩剥削。 曲尽机权。 则众生佛性不能悟也。 欲为佛祖恢廓人材。 则其身必劳。 非勤勇奋厉。 痛下针锥。 则法门人材。 不能得也。 是故为长老者。 必先起大。 愿。 立大誓。 然后显大机。 发大用。 誓愿者何。 初为长老。 即当矢之龙天。 吁之佛祖。 苟能使众生开悟佛性。 则虽磨筋骨。 弊精神。 如凿山开道。 竭其力而殉之。 不应辞也。 苟能为法门恢廓人材。 则虽弹朝夕。 忘寝食。 如啮雪吞毡。 捍其苦而为之。 不应惮也。 思人世为父母者。 欲得贤子孙。 先之以修德积善。 广行阴隲。 及得子也。 则襁褓之。 抚鞠之。 顾复之。 稍长也。 为之延师傅。 董艺业。 必积数十年勤苦。 然后成材。 其为心亦苦矣。 思武臣欲立功名于边塞也。 必忘顶踵。 矢沟壑。 蒙霜露。 犯荆棘。 披坚执锐。 寝戈枕甲。 深入不毛。 身经百战。 乃至堕指裂肤。 腹丛箭镞。 万死一生。 然后博一旦之功名。 其为身亦劳矣。 劳苦如此。 宜人人闻风而避。 望崖而退矣。 而尽古今人。 卒甘荼蓼而不恤。 蹈汤火而不辞者。 以所图者大。 所倚者重。 而收功巨也。 况为长老者。 道在津梁三有。 济拔四生。 为从上佛祖增益慧命。 为大地众生开凿眼目。 此何等重任。 而顾爱惜劳苦。 出教子立武功者下哉。 既爱惜劳苦。 必深居端拱。 隔绝禅流。 养尊处优。 晏安自适。 等丛林于传舍。 视禅众如胡越。 冬期夏制。 祇了故文。 岂不上辜佛祖。 仰愧龙天。 下负师承。 为法门罪人也哉。 教中道。 菩萨为一众生。 历微尘劫。 受大勤苦。 终不疲厌。 今禅众或数十。 或百或千。 机器当前。 岂止一人而已乎。 又云。 菩萨为众生故。 舍头目髓脑。 血肉手足。 遍满大地。 积如须弥。 誓不以苦故。 退失大心。 况锻炼禅众。 即劳筋苦骨。 饮冰茹蘗。 较之舍头目血肉者。 纵什百千万。 岂能及菩萨万分之毫末乎。 既入此门。 孰不以知识自居。 既为长老。 孰不以佛祖自任。 处其位当行其事。 任其名当尽其实。 禅众者实长老成佛之大资具也。 锻炼者。 实诸祖得人之大关钥也。 不勤锻炼。 则必不能开众生眼而得人。 不发誓愿。 则必不肯为锻炼故而忍苦。 是故未陈锻炼之方。 先请坚发誓愿。 誓愿立而大本正矣。 故曰坚誓第一。 辨器授话第二欲锻禅众。 当示真参。 欲下钳锤。 先辨机器。 临济曰。 我此闲作三种根器断。 或夺境。 或夺人。 或夺法。 或俱夺。 或俱不夺。 此辨验机器之大要也。 唐代禅风鼎盛。 机器不凡。 老古锥接人。 皆全机大用。 顿断命根。 纯用活机。 殊无死法。 至宋以后。 参禅用话头而死法立矣。 然人至末法。 根器愈劣。 智巧愈深。 狂乱愈纷。 定慧愈浅。 主法者欲令禅众开廓本有。 透脱牢关。 不得不用死法。 时代使然也。 然不善用。 则虽活法。 皆成死法。 能善用之。 则死法中。 自有活法。 活法者何。 辨机器是已。 禅众入门。 先以目机铢两。 定人材之高下。 次以探竿影草。 验参学之浅深。 立主立宾。 一问一答。 丝来线去。 视其知有与否。 而人根见矣。 或上上机器来。 即以师子爪牙。 象王威猛。 抛金圈。 掷栗棘视其透关与否。 而把柄在师家矣。 人根既定。 方令进堂。 既进禅堂。 即应入室。 随上中下机器而示以话头。 其已历诸方。 旧有话头者。 或搜刮。 或移换。 或拨正。 虽事无一法。 然话头正而定盘星在矣。 或曰。 有不用话头。 竟以德山临济便棒便喝接人者如何。 曰奇则奇矣。 然视人根太高而不可槩用也。 有不论机器利钝。 禅众多少。 祇用一话头而不变者何如。 曰均则均矣。 然视人根太混。 虽参而多不得益也。 请言其故。 不用话头者。 诚直截痛快。 不带廉纤矣。 然在昔人则可。 在今时则不可。 何故。 昔人根器高胜。 定慧力强。 一经名师大匠。 棒喝提持。 一信永信。 更无誵讹。 一彻永彻。 更无反复。 所以可用。 今人以最深之智巧。 最纷之狂乱。 不用话头重封密锁。 痛札深锥。 令情枯智竭。 蓦地翻身。 而但用击石火闪电光一着。 以为门庭纵或承当。 多属光影。 而于言句关棙。 宗师血脉。 总未觑透。 以此号省悟。 将来反复不可言矣。 故不可用。 非全不可用。 不可概用也。 老黄龙语晦堂曰。 若不看话头。 百计搜寻。 令自见自肯。 即吾埋没汝也。 岂不信哉。 止用一话头者。 似平等简径。 不落拣择矣。 然禅众中。 生材有利钝。 受气有纯驳。 信道有浅深。 参学有久暂。 买帽者当相头。 着楔者须看孔。 自然之势也。 宜数息者。 教令观白骨。 宜观骨者。 教令数息。 虽佛世不能证果。 况末法乎。 明大法者。 察气候以下钳锤。 识通变而施锥凿。 三根皆利矣。 使不问利钝纯驳浅深久暂。 徒用一话头以篐学者。 画地而为牢。 钉桩而摇橹。 高者抑而不能下。 卑者跂而不能至矣。 此所谓活法而成死法也。 妙喜曰。 善知识大法不明。 止以自证悟处指示人。 必瞎却人眼。 非此之谓乎。 然则指授话头。 当用何法。 亦仍曰作三种根器断而已矣。 初机参学者。 话大艰深。 必然杆格。 须令稍有咬嚼。 以发其根本。 气宇英灵者。 话头宽松。 易滋卜度。 须令壁立万仞以断其攀缘。 如万法归一。 父母未生前。 死了烧了等。 乃至目前一机一境。 虽智愚皆可用。 而初机为便。 南泉三不是。 大慧竹篦子。 道得道不得皆三十棒。 恁么不恁么总不是等。 虽高下皆可用。 而英灵为便。 更有擎头戴角。 知见雄强者。 师家爪牙倍宜毒辣。 或机权喜怒以铲其命根。 或诘曲誵讹以去其秘蓄。 临济所谓全体半身。 狮子象王等。 皆为若辈而设。 此则视师家作用何如。 不可言传也。 要之。 话头虽多种不同。 皆须上截妙有关锁。 既有关锁。 学人用心时。 四门堵塞。 六路剿绝。 下截审问处。 其发疑情也必真。 疑情既真。 则扩悟机也必彻。 东山立盗父锁柜令子溃围之喻。 非不传之秘乎。 然亦有机器宜参荅语者。 如麻三觔。 干矢橛。 青州布衫。 庭前柏树子。 乃至狗子无佛性等。 亦有机器宜参机用者。 如入门便棒。 进门便喝。 睦州接云门。 汾阳接慈明等。 往往发大悟门。 亦视师家用处何如耳。 无死法也。 闲有时师不知关棙。 止教人参如何是西来意。 如何是本来面目。 如何是学人自己者。 此则上无关锁。 望空启告。 师家下刀不紧。 学家发疑无力。 死水浮沈。 白首不悟。 坐病在此。 岂。 不惜哉。 最悞人者。 有初进禅门。 根本未悟。 遂令参南泉斩猫。 百丈野狐。 丹霞烧佛。 女子出定等话。 此真方木逗圆孔。 唐丧人光阴。 而天地悬隔者矣。 谓之杜撰。 不亦宜乎。 是故欲锻炼禅众者。 审辨机器。 简别话头。 俾高下咸宜。 利钝兼济。 为入门第一大要事也。 入室搜刮第三既示话头。 即当指令参究。 然参法有二。 一曰和平。 二曰猛利。 和平参者。 人难于省发。 即或有理会而出人必弱。 猛利参者。 人易于省发。 一入其炉鞴而出人必强。 此其故何也。 盖参用和平。 则优柔弦缓。 止能抑其浮情。 汰其粗识。 久久成熟。 止栖泊于纯清绝点而止。 叩关击节。 必无冀矣。 故曰省发难也。 冷灰豆爆者。 纵十成无渗漏。 犹是平地死人。 一遇手脚毒辣荆棘门庭。 即冰消瓦解。 况能历大事。 任大担领大众而不倾仄乎。 故曰出人弱也。 若欲求人啐地断。 嚗地折。 猛焰里翻身。 险崖中断命。 能禁攧扑受敲磕而晏然不动者。 则非猛利参不可。 猛利虽胜。 恐力难长。 欲期克日成功。 则非立限打七不可。 立限起七。 不独健武英灵。 奋迅百倍。 即懦夫弱人。 一求入保社而心必死。 亦肯捐身而舍命矣。 故七不可以不限也。 若欲起七。 入室为先。 入室非虗文而已也。 长老既以锻炼为事。 则操心宜苦。 用意宜深。 立法宜严。 加功宜细。 欲至堂中。 先须识禅众之号与貌。 与各各本参话头。 然后可以垂手锻炼。 盖不识其人。 虽聚首九旬。 事同陌路。 所谓结制者。 热闹门庭而已。 于禅众无益也。 识其人矣。 而不谙其本参。 即长老落堂。 欲施逼拶。 其道无繇。 把柄既不在手。 于是禅门之通套出矣。 何谓通套。 冬夏禅制。 凡百委之执事。 执事坚守香规。 坐则任其昏散。 行则听其宽疲。 长老有体。 非执事引磬敦请。 不落堂也。 即破例为众者。 或一日二日而一落堂。 或三日五日而一落堂。 懒者或十日半月。 甚至有终期不落堂者。 长老落堂。 肃列执事也。 如公府排衙。 掣签唱名也。 如官吏点卯。 长老者既不识禅众之号与貌。 又不知其本参话头。 不得不垂一问头举一公案以塞其责。 此最恶套也。 其久历禅席者。 滑机熟路。 随身打点。 长老未至堂。 而意地丹黄。 腹稿已备。 长老又不用擒拏杀活纲宗手脚。 以搜其句意搂其窠臼。 止取滑头应酬。 口角便利以为英灵。 才一问及。 强撑一二语而卯过矣。 是则于老参。 似有益而实无益也。 其愚鲁初参者。 禅书从未经目。 昏散尚未并除。 话头苦未念熟。 长老下堂。 十有九人。 潜身远立。 不敢近前。 纵或点着。 不鞫其本参而考以公案。 如向担柴人。 问中书堂事。 头定眼直。 苦捱一二棒而身脱矣。 是则于新参。 无益中之无益也。 长老应点已竟。 仍归丈室。 而禅众者。 又向妄想里坐地。 死水里浸杀。 不则昏散打搅过日而已。 求工夫上路。 百无一二也。 而况于彻悟乎。 此所谓通套也。 善知识以此通套为人。 逸则逸矣。 而禅众旷大劫来。 业识何由廓清。 知见何由剿绝。 疑团何由破。 生死何由出哉。 此皆不识其人。 不知其本参之过也。 若欲知之。 其法在乎入室而搜刮。 盖人根不齐。 参学有多种差别。 虽领话头。 或无志参究。 或死心不得。 或有志而疑情发不起。 或才举话头而妄想偏缠。 或参究累年而不解功夫为何事。 或援经教理路以配话头。 或止借话头而排遣妄想。 或以无事甲里而自躲根。 或硬承当以为主宰。 或认泯默无缝以为彻证。 总缘无人拨正。 内无真疑。 致成多病。 皆当于入室时。 一一搜剔。 一一扫荡。 与之解黏去缚。 斥滞磨昏。 斩其伴侣挟带之丝。 砭其膏肓必死之疾。 指令真参。 而路头必正矣。 苟不与搜刮净尽。 儱侗授一话头。 颟顸与一公案学家不善用心。 则欲正偏邪。 欲洁偏染。 欲明偏暗。 通身禅病而不可治矣。 是故长老于入室之际。 贵密地留心。 既可识其人号貌。 记其人本参。 又能去其禅病而导之正路。 锻炼之方。 渐渐可施矣。 落堂开导第四已经入室搜刮精当。 无错路矣。 然学家参究。 如逆水行舟。 不得人以推挽。 则退多而进少。 又如临河思跳不得人以怂慂。 则且前而易却。 是故堂中开导。 事为最急。 开导非三日五日一转而已也。 要须一日三时。 勤勤开导。 开导之法。 当相其机宜。 观其勤惰。 中其缓急。 事虽难定。 略言其端。 大约有四。 一曰悚立志。 二曰示参法。 三曰警疲怠。 四曰防魔病。 而所最忌者。 扯葛藤。 说道理。 何谓悚立志。 世闲艺业。 非立志坚强。 必不肯身受勤苦。 非受勤苦。 则必不能致精其业。 况断情识。 明心性。 出生死。 成佛祖之大道乎。 是故欲下参究之初。 先令树铁石心。 发金刚誓。 以为前导。 宁骨断筋枯。 非洞明大事不止也。 宁丧身舍命。 非彻透牢关不休也。 具此透脱生死坚固誓愿。 则发疑情也必真。 办此担荷佛祖刚强志气。 则下参究也必力。 疑情真参究力。 焉有不究竟彻悟者乎。 何为示参法。 古云。 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 故疑有十分。 斯悟有十分。 而世有教人死守话头不起疑情者。 此参禅大病也。 盖参禅虽不可胡乱卜度。 而亦不可死守话头。 但守话头。 则所系者枯桩。 所沈者死水。 所磨者刀背而已矣。 若非发起真疑。 机轮内转。 即坐至驴年。 亦不得悟也。 学人喜行此路。 则沈空滞寂。 久之以窠臼为乐。 竟不信有悟矣。 师家喜以此教人。 则以枯木堂禅为极头。 闻他家机下省发人。 必然生谤矣。 而孰知事大不然也。 盖生死心切则生疑。 疑生悟。 故长老当禅众静坐。 须示令放下万缘。 寸丝不挂。 将话头上截关窍。 锐意研穷。 研穷无路。 然后并心下句。 尽力挨拶。 挨拶力竭。 从头又起。 久久情识尽。 知见忘。 悟道易矣。 此不易之参法也。 何谓警疲怠。 参太平禅者。 从容和缓。 半浮半沈。 如水浸石。 无进无退。 即或苦参。 而工夫难于成片。 即或成片。 而卒急不得省悟。 以无人鞭策而激发也。 参猛利禅者。 人虽易省悟。 然正参时。 上根利智。 有进无退。 机器中下者。 猛利一回。 筋力倦怠。 易进而亦易退。 故须长老勤勤而鞭策也。 鞭策之法。 宁紧峭。 毋宽松。 宁毒辣。 毋平顺。 宁斩钉截铁。 毋带水拖泥。 时时以苦言厉语。 痛处着锥。 苟有血性者。 必忿怒而向前矣。 何谓防魔病。 初机识性。 狂乱万端。 所以开示话头。 必须上截关锁。 关锁缜密。 搜剔精严。 意地邪思。 不能带影。 学家所以止有悟道而无着魔也。 万一师家不观机器。 授话不重关锁。 任其纷飞业识。 狂乱思惟。 则熟人熟境。 暗地奔腾。 异见异闻。 识田优乱。 初参学人。 无智慧以照破。 无道力以摄持。 或疑或怖。 或喜或悲。 突然窃发而魔事作矣。 魔事一作。 长老又无善巧为之疗治。 祇用五处絷缚。 百千捶打。 往往至于丧身而殒命。 岂不悲哉。 所谓虽是善因而招恶果也。 若长老勤勤开导。 用意防闲。 则无此患矣。 至于致病多端。 不能备举。 最易犯者。 无如迸气胸前以为勇猛。 及灰心冷坐以求澄湛。 二者为甚也。 盖参禅秘要。 祇在真实腾疑。 而不在乎迸气。 自元代以来。 有邪师者。 多教人竖起脊梁。 咬定牙关。 紧捻双拳。 高撑两眼。 内实无真疑而外形猛状。 日以硬气迸塞胸膺。 其势必至于心。 痛而咯血。 况如此死挺模样。 亦岂可久之势乎。 此大病一也。 其次坐冷禅者。 亦不起真疑。 死心参究。 一上禅床。 惟万端排遣。 消归无事。 意想或生。 即以一口气不来等话。 密念几回。 遂认四大非有。 万法俱空。 灰心泯智。 澄湛不摇。 以为工夫极则。 劝令经行。 心虑打失。 寸步不移。 坐至岁深。 血脉不舒。 易成浮肿而亦多火证。 此实病在膏肓。 而世医拱手者也。 欲除诸患。 存乎善知识不惜疲劳。 日至堂中。 勤行开导。 或发其坚志。 或示以真参。 或警其疲怠。 次则摧荡其识情。 刬抹其知见。 扫除其岐路。 剿绝其病根。 则魔病众患。 无从窃发。 而学人真悟。 不难冀矣。 垂手锻炼第五语曰。 不入虎穴争得虎子。 为长老而不得锻炼之法。 虽龙象当前。 尽成废器。 积数十年而不得一人省发也。 即有一个半个。 皆[祝/土]着磕着。 如虫御木。 偶尔成文。 而非锻炼之功也。 苟明锻炼。 虽中下资器。 逼拶有方。 如一期人广。 可以省发数十人也。 妙喜锻五十三人而悟十三辈。 圆悟金山一夕而省十八人。 虽语惊时听。 而古今实有此事也。 何地无水。 不凿则不溢。 何木石无火。 不钻不击则不发。 众生具有佛性。 犹地之有水。 木石之有火。 不得善知识以妙密机用。 毒辣钳锤。 疏之浚之。 敲之磕之。 而欲觊其桶底脱落。 自透牢关。 虽上上机器。 必望崖而返矣。 是故。 垂手锻炼不可不讲也。 然真欲锻炼人材。 则长老必苦。 执事必劳。 禅制之中。 长老须时时在堂。 同众起倒。 即不能然。 亦必三转五转在堂。 随众行坐。 锻炼之器。 在善用竹篦子。 盖竹篦起自首山。 盛行于大慧。 再兴于三峰。 此历代老古锥锻炼衲子之器。 非创设也。 竹篦长须五尺。 阔止一寸。 稍稍模棱。 去其锐角。 即便捷而易用。 若夫拄杖子。 设法接机则可。 锻炼决不可用。 即用亦不灵也。 至于铜铁如意。 以降禅众而已。 稍近则头迸脑裂。 非锻炼之物也。 用竹篦者其功便于逼拶。 而其妙在乎敲击。 禅众坐时。 则执之以巡香。 行时即握之为利器。 三板止静。 长老必先开示。 如前所说。 不必渎矣。 香安半炷。 即鸣引磬。 今禅众经行。 经行之法。 先缓次急。 渐归紧凑。 长老亦频频握竹篦。 随众旋绕。 当经行极猛利时。 即用兵家之法。 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 或拦胸把住。 逼其下语。 或劈头一棒。 鞫其本参。 待其出言。 复夺贼鎗而杀贼。 伺其转变。 更将锥子而深锥。 雷崩电闪时。 莫今停囚长智。 结角罗纹处。 重为夺食驱耕。 或舍棒用掌。 而短兵相接。 或为此击彼而闲道出奇。 或照用同时而矢石交攻。 或棒喝俱行而炮弩齐发。 工夫未极头。 则千锤而千炼。 偷心未死尽。 则百纵而百擒。 务将学人旷大劫来识情影子。 知见葛藤。 搂其窟穴。 斩其根株。 使其无地躲根。 渐至悬崖撒手。 一锥一札。 机候到者。 不难啐地断。 嚗地折矣。 此非背水设阵中。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亡地而后存乎。 锻炼禅众。 亦若是则已矣。 夫长老如是以为众。 亦可谓难矣。 然得此道也。 则易于出人。 亦可谓妙矣。 天下事。 未有难而不妙者。 亦未有妙而不难者。 虎项而解其铃。 龙颔而夺其珠。 乃至擒贼而得其王。 此皆极妙极难之事。 而走险出奇者。 未尝乏人。 何独法门而不然乎。 然天下主法者。 固守成规。 乐其简易。 以为禅门格则。 如是定矣。 骤然闻余说者。 必非之曰。 此杜撰也。 焉有长老尊重。 日在禅堂。 与纳子眉毛厮拄。 为此相攻相扑之事哉。 余曰。 此殆明于小而闇于大者也。 袭禅门通套而不用锻炼。 则长老者。 身逸而体尊。 善则善矣。 然终岁寂寞。 不省一人。 不惟佛祖之慧命无传。 而门庭冷落。 身后斩然。 不旋踵而祖庭蔓草。 亦安见其有体也。 去禅门成格而勤加垂手。 则长老者。 体亵而身劳。 苦则苦矣。 然炉鞴雄强。 人材奋起。 不惟师承之担子得脱。 而慧命有传。 法门光大。 至暮年而愈见身安道隆。 亦安得谓之无体也。 以此较彼。 果孰得而孰失。 孰胜而孰劣哉。 况尫健在人。 修短有数。 长老必不以尊居丈室而益其龄。 亦必不以锻炼劳苦而减其算。 且举眼茫茫。 长老迁谢。 宿草而拱木者。 不知其几矣。 岂尽以锻炼之故哉。 是以垂手锻炼之法。 至迅至灵。 吾以比之穿杨箭。 神臂弓也。 闲有未尽者。 则更有策发回换斩关后三说在。 机权策发第六天下凡事利用顺。 而独禅门利用逆。 为人治事喜于善。 而锻学人则喜于恶。 不恶不足以称天下之大善也。 不逆不足以称天下之大顺也。 譬之天道。 霜之雪之。 雨露之恩。 所以溥也。 雷之霆之。 生成之德。 所以大也。 锻炼不用威。 则禅众疲怠无由策发。 必不能使透关而彻悟。 策发不用权。 则严规肃矩。 祇成死法。 亦不能使愤厉而向前。 故锻炼一门。 事有千变而机用至活也。 善能使人省发者。 行坐定香不可太久。 坐太久则昏倦必生而话头无力矣。 行太久则足力疲倦而坐便昏沈矣。 故禅门常规。 行坐必香一炷。 而余酌而中之。 短香可以一炷。 长香止用折半。 坐半炷。 则静参必精彩。 稍欲倦而下单经行矣。 行半炷。 则动参必猛利。 足欲疲而抽解消息矣。 然参禅打七。 至时日稍久。 夜分过半。 禅众渐趋倦怠。 为长老者。 以甘言诱之而不加劝也。 以和颜接之而不加厉也。 即策之以香板。 而模糊如故也。 此时欲作其气。 贾其勇。 惟有奋大机权。 施大毒辣。 发大忿怒。 或閧堂诟骂。 或旋风捶打。 所谓多人愤恨语。 不可听闻语。 如火烧心语。 崩崖裂石。 抛向面前。 而禅人之昏倦。 廓然立散矣。 譬之阴霾沈雾。 晻暍苦人。 迅霆一击。 而句萌甲坼万物怒生矣。 又如临大壑。 对深濠。 安常处顺。 千万人不能跳越也。 大兵猛虎驱其后。 则一掷而过矣。 临济曰。 或把机权喜怒。 至汾阳慈明。 惯用此法也。 非所谓嫡骨相承者哉。 故善知识者。 其心至慈。 其用至毒。 所具者。 诸佛菩萨之心。 而所行者。 阿修罗王之事。 乃可以[打-丁+毛]动三有大城而不惧也。 无厌胜热。 未尝伤一虫蚁。 而屠裂割剥。 穷刑极罚。 增人厌怖。 通此用者。 乃可为人抽钉拔楔。 敲枷打锁。 不然。 则守死善道而已。 自救且不了。 而能为人乎。 大慧曰。 诸方说禅病。 无有过湛堂者。 只是为人时。 下刃不紧。 圆悟曰。 下手时须至苦至毒。 方始不虗付授也。 神仙秘诀父子不传。 从上锻炼门庭。 类皆如此。 使不用此策发。 犹驾马者。 止令伏枥。 不加鞭影。 虽有骅骝骐骥。 追风天马。 亦困盐车矣。 安所得飞黄腰褭之用哉。 然则近世有通宵打七竟不放参者如何。 曰此法似极猛利。 而实最无益也。 盖参禅打七。 原以期悟道。 而非之以遣睡魔。 若止以除瞌睡。 入火场炼魔足矣。 参禅保社。 不必进也。 真欲求省发者。 其吃紧处在中夜放参一睡。 次日方得志气清明。 精神英爽。 发起真疑。 力求透脱。 不达此机。 死以捱香为事。 参不三日。 行则云雾。 坐则醉梦。 昏沈之至也。 压如泰山。 而所谓话头者。 付之东流矣。 尚望其心华发明也哉。 岂惟参禅不得。 而昏沈中更加乱想。 着景发谵。 见鬼见神。 繇此出矣。 是谓不达方便之痴禅也。 经云。 邪师过谬。 非众生咎。 岂不信哉。 故深明锻炼者。 通方便。 识机权。 远过患。 而后可以为善知识也。 奇巧回换第七省发一也。 然机下透脱。 与冷地触发。 其功用迥然不等。 冷地参究者。 就体消停。 不得善知识钳锤移换。 每十年二十年而不得省发。 即或暗地点胷点肋。 至两刃交锋。 即出手不得。 机下透脱者。 其偷心必死。 疑根必尽。 解路必绝。 至险崖机下。 转处得力而游刃有余。 是故从上古锥。 论悟道者。 必贵乎机下也。 马祖百丈。 黄檗临济。 以至汾阳慈明。 东山圆悟大慧诸老。 皆大机大用。 电闪雷奔。 不可近傍。 一锤一[祝/土]。 一捱拶。 一回换。 命根顿断。 正眼洞明。 大龙大象。 云兴雾拥。 宗门斯鼎盛矣。 至元代以后。 列祖锻炼之法不行。 止贵死坐冷禅。 寒灰枯木。 古庙香炉。 冷啾啾地。 不动不摇以为得力。 反诋诸祖机用以为门庭施设。 黜五家纲宗为奇名异相。 牢笼学者。 而宗风遂大坏矣。 是故夺人夺境夺法。 临济七事不明。 左咬右咬。 咬去咬住。 岩头活法不谙。 则必不能当机移换。 其法既失。 有请教者。 止有开示死话头。 令其灰心冷坐。 相率入枯木堂。 习不语禅。 妙喜呵为默照邪禅者。 反室中秘授以为至宝。 传至明叶。 此教盛行。 繇是走禅门者。 类以枯坐之久暂。 叙功夫之胜劣。 提着悟字。 如呼父名。 如犯国禁。 而参禅一法。 遂为葬送人根之地矣。 幸天童悟和尚。 以一棒辟其门庭而奋大机用。 三峰藏和尚。 以七事行其锻炼而究极纲宗。 本师灵隐礼和尚。 复以五家妙密。 多方通变而广被羣机。 繇是料拣照用宾主回换之法。 复见于世。 而宗门日月。 赫然中兴矣。 盖学家参禅不得洞悟。 病有多端。 有扞格而不前者。 有廉纤而不断者。 有死衔话头而不起疑情者。 有沈坐冷灰而竟当本分者。 有认扬眉瞬目为全提者。 有执一言半句为了彻者。 有穿凿公案为博通者。 有卜度纲宗为究竟者。 有一切铲抹为向上者。 有不上机境为独脱者。 有以古今公案为分外枝节者。 有以最后牢关为强移换人者。 总因不经师匠。 不得真悟。 不透纲宗。 偏知异见。 举起千差。 所贵善知识者。 因病与药。 看孔下针。 如郢人削垩。 运斤成风。 如庖丁解牛。 披却导窾。 一机之下。 一句之闲。 能令学人枷锁顿脱。 心眼洞开。 其法在于善用回换。 回换不一。 有法战之回换。 有室中之回换。 有回换之回换。 有不回换之回换。 法战回换者众中逼拶。 学人出语。 有隙即攻。 有瑕即击。 能返掷者。 更加以追踪之句。 死机下者。 即示以活人之刀。 转辘辘。 活卓卓。 务令学人无处立脚。 即与断命根不难矣。 室中回换者。 学人或明前而不能明后。 或道头而不知道尾。 或箭欲离弦。 但须一拨。 或泉将出窦。 止在一通。 长老不妨令其再问。 或代一语而即悟。 或更一字而廓然。 此神仙国手而最为奇巧者也。 回换之回换者。 佛性谁无。 别曰谁有而其僧即悟。 入门逢弥勒。 出门见达摩。 别曰入门逢甚么。 出门见阿谁。 而其僧亦悟。 乃至胡张三。 黑李四。 昨日是今日不是等。 此回换之回换也。 不回换之回换者。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荅是曹源一滴水。 丙丁童子来求火。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等。 但重举一转而前人即彻。 此虽不回换而亦回换也。 善知识者于是诸法。 如承蜩。 如弄丸。 如贯虱。 发之而必应。 用之而无滞者何耶。 曰。 以能用纲宗而以活机接人故也。 得宗纲。 则料拣熟而回换得。 行。 手精眼快。 明辨来风。 一任旋干而转坤。 移星而换斗。 向上牢关。 可令人人透脱。 止重本体禅而不谙纲宗。 则前人一机一境。 横拈竖弄。 死守胶盆。 长老无道以回换。 则药汞银禅。 得以假鸡偷关竟过。 而悟不彻头矣。 然则欲锻炼禅众者。 纲宗所系。 岂细故哉。 斩关开眼第八回换固难矣。 至斩破重关。 开人眼目。 非鹘眼龙睛。 具弄大旗手脚者不能。 则尤难之难也。 当机冲突。 观乎时节。 非其时。 则博浪之椎。 不宜举也。 伏兵击杀。 贵乎险隘。 不当隘。 则马陵之弩。 不宜发也。 欲得斩关之诀其功存乎逼拶。 其奥在乎回换。 而其力则又系乎开导而策发。 不开导。 则行路或岐。 不策发。 则纵火不旺。 不逼拶。 则心智不绝。 不回换。 则贼情不穷。 四法不尽而求人之喷地省悟。 火未到而索饭。 果未熟而求脱。 虽负大名之长老。 具大器之学家。 惟机教不叩。 两相辜负而已。 是故善锻炼者。 心不厌细。 功不厌繁。 事不厌周。 法不厌备。 长老同众坐香。 今日如是开导。 明日如是策发。 则路头必正而火力旺矣。 随众经行。 今日如是逼拶。 明日如是回换。 则心智必绝而贼情穷矣。 至于旺而加旺。 穷而更穷。 而所谓鹘眼龙睛。 杀活刀剑者。 可得而用矣。 有英年奇隽。 意气虽盛强。 而参请日浅。 活而未能死者。 法当用杀。 有号称老参。 工夫虽沉着。 而灰冷成病。 执而不能化者。 法当用活。 应杀而用活。 薄处擉破。 其禅不真。 往往易于承虗接响。 应活而又杀。 学人灰灭。 病在膏肓。 不应更于披枷带锁。 方其未悟也。 用杀者常十之九。 用活者止十之一。 以杀易施而活难用也。 然而又有杀活齐行者。 斯何人哉。 盖有擎头戴角。 具佛祖刚骨。 负龙象异姿。 而气宇如王者。 才见如此人来。 则罗网欲宽。 擒拏欲大。 机穽欲密钩锥欲辣。 敲骨打髓。 捱至百尺竿头。 痛札深锥。 渐到悬崖撒手。 张弩力满。 止在发机。 遇贼隘途。 不容眨眼。 当斯时也。 更无事策发。 无庸回换。 直须以杀活圣箭。 迅雷一击。 紧峭言句。 顶门一札。 桶底自脱。 命根立断矣。 此犹推人于万丈之崖而不能停也。 转圆石于千仞之上而不可留也。 亦如金针之拨转瞳神而立使光明也。 岂不异矣哉。 马祖之接水潦。 睦州之接云门。 大愚之接临济。 岩头之接雪峰。 船子之接夹山。 汾阳之接慈明。 慈明之接黄龙。 大慧之接教忠西禅。 非用此道耶。 其余见之灯录。 载之传记。 诸祖机用。 霆崩电激。 凤翥龙腾。 烈烈轰轰。 照耀古今。 不可悉数。 何常教人止休去歇去。 坐死禅。 守冷灶。 不起疑情而将心待悟者为是耶。 高峰云。 工夫如转石万仞。 直堕深崖。 更无丝毫隔碍。 如此用心。 七日不悟。 妙上座永堕阿鼻地狱。 又何常必限人几十年。 经冬过夏。 坐破蒲团。 守工夫窠臼。 以沈滞为极则者耶。 总之学家不遇锻炼。 即受尽茶苦。 费尽精神。 磨裩擦裤。 竭一生之力而透脱无门也。 师家不知锻炼。 即眼空四海。 气吞诸方。 死守格套。 而不能垂手斩劈。 即开炉数十年而等闲不出人也。 即或明开导。 知策发。 谙接机。 爱惜长老体。 而不肯下身禅堂。 即至堂矣。 色身优养惯。 而不能随众经行。 蓦加啐啄。 至于悬崖断索之际。 又不能下斩关夺命之手。 以豁人心胸。 洞人眼目。 而咎天下之无人材。 其果无材耶。 抑有材而不知锻炼耶。 呜呼。 有千里马而不遇孙阳。 有楩楠文梓而不经良匠。 其为枉抑。 可胜道哉。 夫知有锻炼。 则省发不足奇。 既不用锻炼。 闻人家炉鞴。 或有省发。 则必生疑讪。 亦无足怪也。 语曰。 东家点灯。 西家暗坐。 因己之暗坐。 而概谓天下之灯烛庭燎尽无是事也。 岂理也哉。 是以斩关开眼极天下难事。 而奇功异用。 不可不知。 有此一法也。 研究纲宗第九夫所谓真禅者。 有根本。 有纲宗。 根本未悟而遽事纲宗。 则多知多解。 障塞悟门。 必流为提唱之禅而真悟亡矣。 根本既悟而拨弃纲宗。 则承虗弄影。 莾卤成风。 必流为一橛之禅而宗旨灭矣。 是故未悟之纲宗不必有。 既悟之纲宗不可无也。 而世以颟顸儱侗为宗门者。 徒见世尊拈花。 商那竖指。 龙树月轮。 伽耶持鉴。 乃至俱胝一指。 马祖一踏。 雪峰球。 禾山鼓。 黄檗三顿。 秘魔一杈等。 以为宗门大机大用。 直揵如此也。 孤峻如此也。 独脱如此也。 曰。 此直指人心也。 不立文字也。 向上提持也。 更与言纲宗一字。 则呵为知解。 指为实法矣。 诋为葛藤络索。 斥为滞名著相矣。 呜呼。 孰知乃似是而大谬也。 世尊拈花。 诚直捷矣。 何故又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 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及传法一偈种种言说乎曹溪本来无物。 诚孤峻矣。 何故五祖又云也未见性。 重征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乃发大悟乎。 临济遭三顿痛棒。 至大愚肋下还拳。 诚独脱矣。 何故创立七事。 惑乱后世乎。 云门于推折足下。 廓然大悟矣睦州何故又指见雪峰。 温研积谂授以宗印乎。 既一悟为是矣。 温研者何事。 密授者何法乎。 洞山于云岩无情说法得悟矣。 何故又传宝镜三昧。 立君臣偏正功勋等五位。 并三路三渗漏等种种细法乎。 乃至沩仰之三照三然灯。 十九门九十六圆相。 法眼之十玄六相等。 皆悟后建立者既一悟便了矣。 何故又增此枝蔓。 破坏直捷一路。 启千万世学家知解乎。 此必有说矣。 盖参禅一法。 打头吃紧。 在乎用已前锻法。 使透根本。 根本既透。 又须知此一着之中。 有体有用。 其为体也。 有明有暗。 有背有面。 有左有右。 有头有尾。 其为用也。 则有杀有活。 有擒有纵。 有推有扶。 有抬有搦。 就对机而言也。 则有君有臣。 有父有子。 有子有母。 有宾有主。 就宾主而言也。 有顺成。 有争分。 有暗合。 有互换。 有无宾主之宾主。 细而剖之。 则有有句无句。 无句中有句。 有句中无句。 有双明。 有双暗。 有同生。 有同死。 究而极之。 则有向上一机。 末后一句。 古人所谓始到牢关不通凡圣者是也。 临济有见乎此也。 乃于直捷之中。 立三句三玄三要以正其眼目。 建四料拣同喝四喝四照用四宾主。 分三种机器以尽其机用。 乃至五家立法。 各有门庭。 各有阃奥。 玄关金锁。 百帀千重。 陷虎迷师。 当机纵夺。 如阴符太公之书。 不可窥也。 如五花八门之阵。 不可破也。 不如是。 不足以断人命根而绝人知解也。 不如是则学家情关未透。 识锁难开。 法见不消而通身窠臼也。 岂佛祖正法眼藏也哉。 或曰。 所贵乎禅者。 以不立文字。 不涉名言。 超然独脱也。 今纲宗一立。 则名相纷烦。 楷成格则。 是增人情识。 益人知见。 而有实法可求也。 聪明者必穿凿。 愚鲁者益蒙懂矣。 真悟道者何贵于此乎。 曰诸祖所以立纲宗者。 正为此也。 主人公禅。 自谓无情识而浑乎情识也。 自谓绝知见而纯是知见也。 自谓无实法而认定一机一境。 恰堕实法也。 有临济七事。 五家宗旨。 用妙密钳锤以钩锥之。 料拣之。 刬削之。 而知见始消。 情识始破。 实法始忘矣。 穷尽万法而不留一法。 是真直捷。 透尽诸门而不滞一门。 是真孤峻。 彻尽大法小法一切纲宗而骂除纲宗是真独脱。 而岂守系驴橛。 倚断贯索。 弄无尾巴猢狲之谓哉。 譬之行路者历九州岛四海。 遍名山大川。 而仍归本处。 忘尽途中影子。 是真到家矣。 又譬之广学者。 穷尽二酉。 搜尽四库。 穿贯天录石渠之藏。 而胷不留一字。 是谓博通矣。 使足未离跬步。 而眼空四海。 毁天下之行远者。 目未涉经史。 而空腹高心。 呵天下之读书者。 虽三尺童子。 知其背谬矣。 但重根本而疑纲宗为葛藤为知见为实法者。 何以异是哉。 夫抹去纲宗者。 不但自己宗眼不了。 一当为人。 动便犯锋伤手。 机境当前而不知踞头收尾。 节角誵讹而不解抽爻换象。 掠虗弄滑而不能勘辨。 对打还拳而无法翦除。 徒恃鉴觉以为极则。 法门窠臼不可言矣。 然则悟后之纲宗。 又曷可少耶。 不见吉祥实悟后。 天衣怀问洞上五位君臣。 如何话会。 实曰。 我这里一位也无。 衣曰。 这汉却有个见处。 柰不识宗旨何。 乃令五人齐唤实上座而密契奥旨。 妙喜曰。 金刚圈。 栗棘蓬。 直是难吞难透。 到此直下承当得了。 大法不明。 亦柰何不得。 又曰。 古人差别因缘。 大法一明。 举起便会。 多见今人未有师承。 一见人说大法小法。 无不唾骂。 妙喜何故千言万语。 吁咛大法。 果妙喜杜撰耶。 抑今人自见不到而妄加批驳耶。 是故学家根本己明。 当依止师承温研密谂。 务彻古人堂奥。 师家见学人已透根本。 更须以妙密钳锤。 深锥痛札。 务令透钢宗眼目。 庶不至彼此承虗接响。 而正法眼藏。 得永远而流传矣。 精严操履第十向上一路。 千圣不传。 如大火聚。 谁敢正眼而觑。 如涂毒鼓。 孰能侧耳而听。 机先掣电。 已属迟疑。 句下精通。 犹为狂见。 此何事也。 而偲偲问操履。 踽踽论功勋哉。 然初祖云。 行解相应。 名之曰祖。 云居膺祖曰。 那边会得了。 却向这边行履。 涌泉曰。 见解人多。 行解人万中无一。 则知从上诸祖。 未尝以行解为二事也。 良以有行无解。 即操履精纯。 不出阶级。 纵有修为。 皆名痴福。 有解无行。 即见地超卓。 犹是担板。 虽有悟门。 皆属狂慧。 一者有目无足。 一者有尾无头。 均之非究竟也。 为长老者。 务在锻炼人材。 料拣偏全。 权衡首尾。 欲令学人成始而成终。 果何道哉。 学家道眼未开。 先令参究以锻其解。 敲骨打髓。 痛下针锥。 而行亘缓问。 所谓但贵子眼正。 不说子行履也。 大事既明。 即令操履以锻其行。 鸟道玄路。 脚下无私。 而解始诣实。 所谓说得一丈。 不如行得一尺也。 然主法者。 不用钢宗眼目。 微细勘人。 徒取一知半解。 遴选人材。 则俗禅中。 有二种岐路。 以主人公为禅者。 止认身田主宰动转施为。 以为佛祖大机大用。 无顺无逆。 一切皆是。 谓之作用是性。 由此儱侗。 习气窃发。 遂至不择饮啖。 不拣净秽以为大道者矣。 有人规正。 则曰。 痴人。 佛性岂有二耶。 是谓以黐胶门而成魔业者也。 以豁达空为禅者。 止认本来无物。 泯默莽荡。 以为自己安身立命。 无佛无祖。 一切皆空。 谓之向上巴鼻。 由此颟顸。 邪见得便。 遂至不避讥嫌。 不顾罪福。 而肆行无忌者矣。 有人呵谏。 则曰抖子。 犹有这个在乎。 是谓以铁铲禅而灭因果者也。 此二者。 虽学者之谬。 而亦师家之过也。 以其不用纲宗锻人。 而止取光影。 互相印授。 根器陋劣者。 遂生邪解而祸法门矣。 盖师承正则学者之行解必端。 而递代相承。 如以器传器而源深流长矣。 师承不正。 则学者之行解必邪。 而相袭成风。 如乌焉成马而积薄流卑矣。 何谓师承正。 道眼通彻。 而又重操履。 虽为长老。 凡事一同乎众。 洁其身。 苦其志。 夙兴而夜寐。 以勤苦先德为规绳。 而冰霜金玉。 道行内充。 丛林得以矜式。 斯之谓正也。 何谓师承不正。 道眼疎狂。 而心轻操履。 一居师位。 凡事不同乎众。 美其馔。 蚕其衣。 早息而晏起。 以晏安鸩毒为洒落。 而持蛮执抝。 呵斥修行。 一众无所取则。 斯之谓不正也。 所以自古至今。 佛法兴盛。 第一等修行。 出于长老。 真宗澹薄。 第一等放逸。 亦出于长老。 长老重操履。 则龙天佑顺。 四众倾诚。 而佛法必盛。 长老弃行德。 则明致人讥。 幽招冥谴。 而佛法必衰。 盖长老怀邪诡行。 固非一端。 而最异者。 行不踰庸人。 而以假气魄。 作真佛法。 辄呵骂佛祖。 鞭挞鬼神。 而妄拟夫德山临济。 身现居博地。 而以因中人。 冐果地相。 每焚毁经像。 践蹋圣贤。 而自比于丹霞佛照皓布裩。 无南泉归宗大随等之彻天眼目。 而信意杀伤。 自云龙象蹴踏。 无罗什宝志布袋济颠酒仙蚬子等之大权示现。 而妄飱酒肉。 以致破坏律仪。 殊不知古圣逆行。 有古圣之现相。 佛祖破执。 有佛祖之出身。 虽脱珍着敝。 换人眼睛。 带水拖泥。 敲人枷锁。 而隐圣现劣。 随示神通。 带果行因。 旋彰灵异。 何甞与痴闇夫凡行事。 同一颠倒而迷惑哉。 今荷担法门者。 无古圣之神通。 而徒袭其迹。 无佛祖之灵异。 而但恣其贪。 岂非师虫狐种。 自陷波旬。 退人正信。 而败坏法门也哉。 凡此者。 皆因长老用罔。 以致法嗣效尤。 展转流传。 滋蔓魔业。 古云。 其父杀人。 其子必且行劫。 使省悟之后。 深入纲宗。 敦崇操履。 岂有是事哉。 沩山曰。 参学人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 犹有无始现业流识。 法当净除。 晦堂曰。 余初入道。 自恃甚易。 退而自省。 矛盾极多。 遂力行三年。 方得事事如理。 乃至赵州四十年不杂用心。 香林四十年打成一片。 涌泉四十年尚有走作。 皆悟后事也。 先德非不知逆行顺行。 为大人境界。 而勤苦操履。 至老而不倦者。 识法者惧也。 然则锻炼衲子。 使为后人标榜。 法门楷模。 精严行解。 盖可忽乎哉。 磨治学业第十一大道不在言也。 非言无以显道。 佛法不在学也。 非学无以明法。 真为生死者。 不能离名绝相。 叩己而参。 而驰骛义学。 弃本逐末。 则聪明不能敌业。 博洽岂免苦轮。 况学之为道。 深广而靡竟。 赜奥而难穷。 儒者白首穷经。 犹苦不给。 况惜翦爪而求出世者哉。 然欲通宗教。 辨古今。 明纲宗。 识机用。 眼目后进。 决择人天。 则学亦不可少也。 夫学有内有外。 内学者何。 满龙宫。 盈海藏。 西天此土。 梵语唐言。 千七百则陈烂葛藤。 出世闲一切著述是也。 外学者何。 坟典丘索。 诗书六艺厔盩津逮之藏。 国门名山之业。 春秋史学。 诸子百家。 世闲一切典籍是也。 非内则本业不谙。 出世何以利生。 非外则儒术无闻。 入世不能应物。 使人谓禅家者流。 尽空疎而寡学。 闇钝而无知。 何以抉佛祖心髓。 服天下缁素之俊杰哉。 或者曰。 向上一着。 迥绝名言。 世尊既明说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矣。 曹溪曰。 诸佛妙理。 非关文字。 药山不说法。 曰经有经师。 论有论师。 争怪得山僧。 今欲使人磨治学业。 必务贯穿名句。 粗识经史。 畋渔铅椠。 播弄丹黄。 变禅门而成文字。 增知解而坏先宗。 必自此始矣。 余曰参学二字。 诸祖所立。 自有次第。 虽不可重学而弃参。 而亦不可单参而废学也。 方其根本未明。 疑团未破。 根无利钝。 皆须苦参。 正当参时刬尽名言。 截尽知见。 四面无门而铁山横路。 眉闲挂剑而血溅梵天。 留一元字脚。 杂毒入心。 眼中着屑矣。 学问云乎哉。 其参而得悟也。 扑破琉璃瓶。 放出辽天鹘。 葢天葢地而敲空作响。 透声透色而枯木龙吟。 诸祖言句。 是甚盌鸣声。 三乘教义。 是甚系驴橛。 德山大悟。 乃云。 穷诸玄辩。 如一毫置于太虗。 竭世枢机。 似一滴投于巨壑。 使不拨置名言一回大死。 以求绝后再苏。 有如是廓彻。 如是奇特乎。 是则不可重学而弃参也。 逮乎疑团破矣。 根本明矣。 涅盘心易晓。 差别智难明。 古人有言矣。 即涅盘心中。 有无穷微细。 差别智内。 有无限誵讹。 诸祖机缘。 如连环钩锁。 五家宗旨。 如卧内兵符。 言意藏锋。 金磨玉碾而不露。 有无交结。 蛛丝蚁迹而难通。 此岂仅当阳廓落。 止得一橛者。 谓一了百了。 一彻尽彻哉。 温研积谂。 全恃乎学也。 况不为长老则已。 既欲居此位。 则质疑问难。 当与四众疏通。 偈颂言句。 征拈别代法语等事。 当与学人点窜而开凿。 此非可以胡乱而塞责也。 且三藏之鸿文。 义天浩瀚五部之戒法。 律海渊宏。 具在琅函。 传之梵庋。 岂可束归高阁。 但儱统而称禅。 甘作生盲。 徒轻狂而傲物。 法门典籍。 是事模糊。 治世语言。 通身黯黑。 叩以宗教。 则左支右吾。 咨以典章。 则面赤语塞。 开口则鸣同野干。 扪舌则丑类哑羊。 辄欲冐衣拂。 踞曲盝。 自称杨郑。 诳諕闾阎。 曰某宗某派也。 岂不惭愧杀人也哉。 礼曰。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故锻炼衲子而胶柱一法者。 学家多不尽其能。 陶铸人材而文采不兼者。 法门多不得其用。 盲人摸象。 全无鼻孔者无论矣。 鼻孔虽正。 而木吶无文者。 住静则有余。 利生则不足。 破瓶非器。 人品不端者无论矣。 人品虽端。 而幅幅寡学者。 但可与修持。 不可与扶竖。 此虽学家之资器有定。 而亦师家炉韛不宽之过也。 其最偏见者。 以曹溪不识字为护身。 见学人略究古今。 即呵为抛家乱走。 以德山解黏语为实法。 见同住稍研经教。 即骂为数宝算沙。 以长年死坐。 埋身鬼窟为真佛真法。 见从上知识。 稍有著述者。 即贬为知解宗徒。 由是天童雪窦。 永明佛印。 明教觉范。 妙喜中峰。 琏三生。 泉万卷。 皆贬之为文字善知识矣。 岂不冤哉。 夫马鸣龙树。 何甞不造论。 而单传直指。 为西天大祖。 曹溪虽示不识字。 而说法如云。 金章玉句。 万世取则。 乃借此躲根。 令后生初进。 荒唐废学。 以至目不识丁。 亦可叹矣。 嗟乎。 天地闲文澜学海。 奇才异能。 虽云闲气。 然大龙大象。 佛祖其骨。 锦绣其胸者。 法门中亦自不绝。 即资器中下者。 善于裁成。 亦可通达。 所贵善知识。 因材而磨治。 先锻其悟门。 次砻其学业。 俾有本有文。 有德有学。 出而播扬宗教。 砥柱頺流。 即法门不致扫地。 而老胡有望矣。 简练才能第十二明教嵩曰。 尊莫尊乎道。 美莫美乎德。 道德者世出世闲之大宝。 不闻以才也。 有才而无德。 宁有德而无才。 世法且然。 况希佛祖。 出生死。 练神明。 归寂灭者。 所学者何事。 而才能是问乎。 然安椎鲁。 守拙扑。 键户而寡营。 善一身则可。 而以主宰丛林。 纲纪衲子。 肩法门巨任。 竖佛祖高幢。 非长才异能。 简练有素。 乌能胜任而光大哉。 故治丛林不可以无才。 而亦不可有恃才之人。 恃才者进。 则为害非细。 故推其才。 又不可不论其德。 佛祖门庭。 非若世法用人。 得使贪使诈。 即跅[跳-兆+也]之才。 泛驾之器。 可以权衡驾驭者也。 然其中最难者。 造物生人。 全才少。 偏才多。 才德相兼者少。 而不相兼者多。 视其人真诚厚重。 言规行矩。 好参学。 好修持。 其德足以服众矣。 而举以任事。 心跋前[壹-豆+(是-日+田)]后。 支左缺右。 而一筹莫展。 其所短者才也。 非德也。 视其才便捷敏给果敢向前。 能文雅。 能武健。 其才足以应变矣。 一授以事权。 则妒贤嫉能。 搅羣乱众。 而无慝不露。 其所诎者。 德也。 非才也。 为长老者。 孰不重德。 而事又不可以不治。 孰不怜才。 而偾事者又不可以不去。 贵有道焉以陶镕之。 成褫之。 琢磨之。 使刚柔皆可效用。 敏钝总无废材。 亦曰简练以执事而已矣。 执事有大小。 有内外。 有左右。 有文武。 主宰丛林者。 缺一而不可。 百丈有见乎此也。 其建立清规也。 先定头首十局。 而次及于列职若朝廷用人然。 星罗而碁布。 丝连而绳牵。 务令头目相卫。 指臂相捍。 用之得其当而丛林整肃。 法道行矣。 此非故抑扬而高下之也。 因材分有良楛。 天资有厚薄。 能事有胜劣。 器量有宽窄。 一因其能而器使。 而人才当矣。 然丛林者。 又所以陶镕人根。 变化气质。 又不宜任其自然。 必多其炉韛。 拔其尤以厉众。 汰其惰以惩余。 赏罚分明而能事出矣。 此则治丛林之大纲。 不可紊乱者也。 其有头角英异。 根本纲宗已明。 可望为种草者。 则简练更当周备。 不可轻易放行也。 东序由下而上。 则悦众以肃讽诵。 直岁以领众务。 典座以主烹餁。 知库以司会计。 副寺以助总理。 维那以饬堂规。 监院都寺以任院事。 稍不历练。 纷烦现前。 必芜废而不治矣。 西序由卑而尊。 则侍者密迩长老。 或烧香。 或衣钵。 或汤药。 记录书状。 皆以便习学也。 而知客以职典谒。 知浴以兴普行。 知藏以掌琅函。 书记以宰文墨。 而堂中板首。 则堂主后堂。 层累而上。 则西堂首座。 而四板首所职者。 则规矩佛法以佐长老。 锻炼禅众以接来学。 而事乃大备矣。 古云。 不遇盘根错节。 无以别利器。 纵有能人。 不历执事。 何以陶炼德器博综智能。 非麤疎而任习。 即掣肘而无才。 以宰丛林。 安得不败事而决裂哉。 况从上古锥。 欲磨厉人材也。 丛林务行。 无不命历。 沩山古佛。 百丈命以典座。 雪峰大老。 德山委以饭头。 乃至杨岐自宝库司。 仰山雪窦知客。 云峰化主。 五祖磨头。 妙喜东司。 百灵知浴。 圆通知众。 回石监修。 权直岁。 匡桶头。 洞山香灯。 大伯知随。 陆沈下板。 率先苦行。 皆所以养其器。 老其材。 斧斤其质干。 霜雪其筋骨。 使之任重致远而柱石法门也。 独至付授一事。 常不于列职而必于首座西堂者何哉。 既望其荷担法门。 必能锻炼衲子。 方可利益方来。 既期以宰断丛林。 必能哮吼当场。 不可绍续慧命。 若不于板首时熟炼其钳锤。 使牙爪毒辣。 推举其秉拂。 使声光霭着。 一旦居此位。 行此令。 岂能不捉衿而露肘哉。 嗟见近世法门。 不讲锻炼。 急于收人。 衲子入门。 草草付授。 即或系执事。 不循资例。 轻易打发。 所至丛林。 辄曰某以侍者付矣。 某以知客付矣。 某以寮元直岁付矣。 乃至某某以禅众付矣。 竟不命以典司。 试以盘错。 举以板首。 以利其牙爪。 炼其才能。 蓄其声问。 是事面墙而即打一印子。 明知软弱而但搭一虗名。 不但误天下苍生。 而自弄自诳。 门庭倒蹋而不可扶矣。 何所取也哉。 亦知自古无易为之佛祖。 而亦无无能之长老。 长老者。 所以范人天。 统龙象。 为英灵标准。 为文武权衡。 则必有道德可以训人。 而亦有才能可以治事。 虽潜行密用。 如愚若鲁。 而一当大任。 则经纬剸割。 目无全牛。 岂非师家炉韛周正。 简练于早也哉。 故锻炼初机。 冀其开眼。 莫善于敲击。 锻炼老参。 期其成器。 莫精于简练。 不由此道而望英贤辈起。 蹴踏祖庭。 纵或有侥幸。 而非常法矣。 语曰。 以不教民战。 是谓弃之。 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此也。 谨严付授第十三锻炼之说。 既毕陈于前矣。 然欲善始善终。 则流传宜慎。 何故。 苟有佛性。 则皆受锻炼。 既受锻炼。 则人可省发。 然人人可以省发。 而不必人人可付授也。 昔人云上根利智。 方可参禅。 余甞斥其言为非是。 盖炉韛所以镕钝铁。 良医所以疗病人。 不明锻炼。 虽上根利智。 皆成废器。 况下此者乎。 善能锻炼。 虽钝铁病人。 亦成良材。 况上此者乎。 有心皆可以作佛。 有性皆可以悟道。 祇在善知识。 爬罗抉剔。 刮垢磨光。 垢尽明现。 如磨镜喻。 今不咎锻炼之无方。 而概谓中下机器。 绝参学分。 此万古不破之惑而余切齿者也。 然谓一经省发。 尽可付授。 此又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 学家而至堪付授。 必其道眼可以绳宗祖。 行德可以范人天。 学识可以廸后进。 爪牙可以擒衲子。 然后命之以出世。 责之以为人。 如印传印。 印文克肖而法门允赖矣即末法时代。 全杖难得。 异器难求。 亦必久久同住。 熟知心行。 纵不能超宗异目。 亦不至方底圆葢。 必有几种擅长。 稍近绳墨者而后可。 即不能为长老而为静主。 亦必道眼明。 入品正。 具佛祖刚骨。 而狷介自守。 不犯入苗稼者而后然。 断非庸陋愚劣。 险诐邪僻之辈。 所宜插足者也。 然而法门至今日。 流弊不可胜言矣。 每见主法者。 徒守死法而不苦身锻炼。 则求人省发实难。 因省发者难求。 而又惧断绝。 见一知半解者。 不得不急急付授。 此其故有二。 一者止贵根本。 不重纲宗。 无擒拏移换人手脚。 则一橛头禅。 苟口角滑利者。 皆得偷关而过。 而下半截深细锻炼竟置之不问矣。 此儱统门头所以易于付授也。 二者长老虽欲择器。 竹篦下既不能出人。 而又不甘心寂寞。 明知外来生人。 一知半解。 无当于数。 而其势不容留难。 稍一简择。 则其人必掉首而去矣。 此不知锻炼。 所以至于泛滥也。 以余言之。 易得者省发。 而顾难之如龟毛。 如兔角。 应难者付授。 而顾易之如起法名。 如纳戒子。 岂不大颠倒哉。 诚欲望曹溪正脉。 源深而流长。 列祖慧命。 真传而正授。 则于法嗣之行也。 宜嘱而又嘱。 令慎而更慎。 共坚其壁垒。 峻其堤防无令影响音闻者。 一传再传。 渐至溃围而乱正。 则法门不至败坏矣。 然则有前辈尊宿谨守关钥。 至死而不付一人者如何。 曰。 此必善知识感愤时风。 矫枉过正。 万不得已而然。 而亦非中道也。 佛祖慧命。 递代相承。 传流衣法。 为千万世光明种子。 泛滥付授诚非。 而亦岂以毕竟断绝为是。 不见世尊与西天列祖。 每当传法。 必苦口曰。 传示将来。 毋令断绝乎。 但其闲或有人。 或无人。 或多付。 或少付。 各有定分。 不可矫强。 贵得其当而已。 马祖出善知识八十四人。 各为宗主。 靡不当器。 后来称人材极盛者。 为云门。 为洞山。 为法眼。 为汾阳。 为黄龙南。 为真净文。 为东山。 为圆悟。 为妙喜而妙喜付授。 世谱列九十余人。 而未甞有人议诸老为滥付也。 其衣钵单传者。 如风穴如杨岐。 如白云。 如应庵密庵等。 虽孤承七鬯。 宽能克家。 而亦未甞必以断绝为高也。 如必以断绝为高。 则四祖何必从庐阜而远至牛头乎。 南岳何必磨砖。 船子何必覆舟。 风穴何必痛哭。 大阳何必以顶相皮履。 直裰寄浮山。 使求法器乎。 特以善知识行事。 或开张或守成。 或补救。 因时施设。 各有苦心。 不可轻议。 时方盛也。 佛祖挺生。 龙象聚集。 有智过于师者。 不则亦见与师齐者。 广大门庭无一而非法器。 虽付数十人。 乃至百人而不为多。 法当开张。 不得而不开张也。 时方季也。 师家缺辨验。 学者骛虗名。 有付数人。 而无一人当器者。 有付数十人。 而无一人。 周正出世老。 羊质虎皮。 彼此互相哄诱。 即付一人而亦已非。 于是真善知识。 宁令断绝。 而走孤高以为补救。 法当补救。 不得而不补救也。 盖开张之知识处其易。 补救之知识处其难。 易有易之功勋。 难亦有难之利益。 补救之知识。 虽云不付。 而中流砥柱。 道眼具存。 旷百世而光明洞然。 谓之断绝可乎。 泛滥门庭。 虽则多付。 而日中灌瓜。 结果何在。 不转眼而败坏狼籍谓之接续可乎。 总之明纲宗。 知锻炼。 则初步不难出人。 悟后不轻放过。 谨慎与流传。 皆为法门之幸。 毁纲宗。 忽锻炼。 则流传有滥觞之过。 太慎又有断绝之忧。 皆非法门之福。 虽然如是。 善知识者。 为佛祖入草求人。 为人天开凿眼目。 宁慎无滥宁少而真。 毋多而伪。 无俾稂莠稊稗。 得以混乱嘉种。 则慧命必永远而昌大矣。 故余苦口力陈锻炼。 而终之以嘱慎流传。 以为末后一句。 夫重纲宗。 勤锻炼。 持谨慎。 此三法者。 皆世所未闻而难行者也。 再三渎此。 必触忌讳。 然欲使正眼流通。 儿孙得力。 道必繇此。 语曰。 当言不避截舌。 孔子曰。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余姑存此说。 以就正方来。 千百世下。 复有子云者出。 必知子云也。 禅门锻炼说跋余实见晚近禅门。 死守成规。 不谙烹锻。 每致真宗寂寥。 法流断绝。 万不获已。 立为新法。 且作死马医。 若论本分一着。 言前荐得。 犹为滞殻迷封。 句下精通。 已是触途狂见。 悟即不无。 争柰落在第二头。 汲汲乎讲钳锤。 论锻炼。 岂非头上安头梦中说梦。 弄泥团汉。 将来认为实法。 不知通变。 带累山僧生陷铁围矣。 躭源圆相。 倘遇仰山一火焚之。 山僧合掌云。 作家作家。 是真能善用孙武子。 而不为赵括谈兵矣。 果有此人。 殆斫额望之也 晦山叟复书于黄梅四祖方丈。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5:4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