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孛经抄 内容: 佛说孛经抄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 大子名祇,有园田八十顷,去城不远。 其地平正,多众果树,处处皆有流泉、浴池。 其池清净,无有蚑、蜂、蚊、虻、蝇、蚤。 居士须达身奉事佛,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见谛沟港,常好布施,赈救贫穷,人呼为给孤独氏。 须达欲为佛起精舍,周遍行地,唯祇园好,因从请买。 太子祇言:能以黄金布地令间无空者,便持相与。 须达曰:诺。 听随买数。 祇曰:我戏言耳。 讼之纷纷,国老谏曰:已许价决,不宜复悔。 遂听与之。 须达默念:何藏金足? 祇谓其悔:嫌贵自止。 曰:不贵也。 自念当出何藏金耳。 即时使人象负金出,随集布地,须臾满四十顷。 祇感念:佛必有大道,故使斯人轻宝乃尔。 教齐是止,勿复出金:园地属卿,我自欲以树木献佛。 因相可这,便立精舍。 已,各上佛。 佛与千二百五十沙门俱止其中。 是故名祇树给孤独园也。 其王名卑先匿,举宫中及人民皆共事佛,奉诸沙门衣、食、床卧、疾药所宜。 世无佛时,诸道皆兴,譬如昏夜,炬烛为明。 天下有佛,众邪皆歇,喻若日出,火无复光。 国中本共事五百异道人,异道众邪是时皆废。 诸异道人乃共嫉妒,谋欲毁佛,以望敬事。 其女弟子名酸陀利,曰:师莫愁也。 我能令人不复敬佛,事师如故。 便从今始,欲日日庄严,往来佛边、诸沙门所。 至一月后,可默杀我,埋祇树间,佯行求索。 众人当言:数见此女往来精舍。 即诣王告,乞吏搜索,啼哭出尸。 道其淫乱,无戒行意。 国人闻是,必当舍佛,来事诸师。 诸师曰:善。 女如其言,往来一月。 师使四人共杀,埋之。 分布求已,诣阙告言:生亡一女。 众人悉见日日往来诸沙门所。 乞吏搜求。 王即敕外部吏与行,诸师乃佯徘徊再三过,出尸舆载,遍行啼哭曰:沙门之法,戒当清净,反淫人妇。 恐事发觉,杀而藏之,有何道哉! 国人闻此,多有信者。 惟得道之人知谄伪耳。 佛于是乃敕诸沙门:且勿入城。 七日之后,事情当露。 至八日旦,佛使阿难巷至说曰:妄语谗人,天令口臭,诈诬清白,死入地狱,痴虐自怨,长夜受苦。 国人闻是语,皆相谓曰:沙门必清净,故佛说此语耳。 王使人微密伺之,见异道家窃相劳贺,共赐四人。 异道人法,知经多者得分多。 一人顽闇,得分独少,怒曰:当反汝事。 自共杀人,而诈诬佛,反与我少! 伺人得之,牵将上闻,到以实对,即收谋者。 王与群臣俱出诣佛。 给孤独氏、诸清信士及国人民无数皆行诣佛。 到已,作礼毕,各一面坐。 王叉手,白佛言:间闻此谤,莫不罔然。 唯佛至真,清净无量。 不识其故,何缘有此? 佛告王曰:诽谤之生,皆由贪、嫉,而此久有,非这今也。 王曰:愿欲闻之。 佛言:我宿命无数世时,我为菩萨道,常行慈心,欲度脱万姓。 时有蒱邻奈国,广博严好,人民炽盛。 中有梵志,姓瞿昙氏,才明高远,国中第一。 有三子,其小子者,端正无比,父甚奇之,为设大会,请诸道人、中外亲戚,抱儿示之。 众师相曰:是儿好道,有圣人相,必为国师。 因名为孛。 孛幼好学,才艺过人,悉通众经及天下道术九十六种。 死生所趣、山崩地动、灾异祸福、医方镇厌无所不知;能却淫心,消伏蛊道;武略备有,而性慈仁。 瞿昙没后,二兄嫉之,数求分异,曰:孛幼好学,事师消费,与分当少。 母怜念之,数晓二子,二子不止。 孛见兄意盛,自念:人生皆为贪苦。 我若不去者,兄终不息。 因自报母,求行学道。 母便听之。 孛即去,近明师作沙门。 于山中自得四意止:一慈众生,如母爱子;二悲世间,欲令解脱;三解道意,心常欢喜;四为能护一切不犯。 复得四意,诸佛所誉:一制贪淫,二除恚怒,三去痴念,四得乐不喜,逢苦不忧。 又绝五欲:目不贪色,耳不贪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身不贪细滑。 能以智慧方便之道顺化天下,使行十善,孝顺父母,敬事师长。 诸疑惑者,令信道德,知死有生,作善获福,为恶受殃,行道得道。 见忧厄者,为解免之。 疾病者,为施医药。 服孛教者,死皆生天。 其有郡国水旱灾异,孛至即平,毒害悉除。 时有大国,安乐饶人。 王名蓝达,所任四臣专行邪谄、淫盗、奸欺,侵夺无厌。 民被其毒,王不觉知。 孛愍伤之,往到城外,从道人沙陀寄止七日乃入城,欲乞食。 王于观上,见孛年少,仪容端政,行步有异,心甚爱敬,即出问讯。 王曰:愿道人留意。 我有精舍,近在城外,可于中止,当给所须。 孛曰:诺。 王喜曰:意欲相屈,明日已去,日日于宫食。 孛曰:善。 王还向夫人说:孛非恒人。 汝明日当见之。 夫人心喜。 床下有犬,犬名宾祇,闻之亦喜。 明旦,孛来入宫,王与夫人迎为作礼,与施金床、氍毹、毾[毯-炎+登]。 孛欲就坐,犬前舐足。 王自起行澡水,敬意奉食。 已而俱出,到外精舍。 孛为王说治国政法。 王大喜欢,因请孛留,令与四臣共治国事。 四臣愚怯,不习战阵,自知贪浊,常恐王闻。 一臣曰:人死神灭,不复更生。 一臣曰:贫、富、苦、乐皆天所为。 一臣曰:作善无福,为恶无殃。 一臣自恃知占星宿,然皆佞谄,不为忠政。 孛性聪明、高才、勇健、仁义、恭敬、信顺、寡言,言常含笑,不伤人意,清净无欲,节色,少事。 其政不烦,豫知灾异,能役使鬼神,却起死人。 爱民如子,教之以道不得讻醟、游猎、畋渔、弹射鸟兽,杀、盗、淫、欺、谗骂、佞嫉、诤怒、妖疑皆化使善。 其为政后,国界安宁,风雨时节,五谷丰熟;众官承法,不复扰民;孛体无为,独贵奉佛,沙门四道,朝暮诵习。 及其姊子亦贤有志,常师仰孛。 国好学者,多依附之。 王无复忧,一以委孛。 四臣畏忌,不得纵撗,兴嫉妒意,谋欲治孛,共合财宝,人一亿数,伺王出时,以上夫人,而自陈曰:臣等至意,奉家所有及身妻子,当为奴婢。 欲白一事,愿蒙听省! 夫人贪得,受其好宝,答谢四臣曰:便说之。 四臣对曰:王所奉孛,被服粗陋,似乞人耳。 见住过重,不念国恩,日导夫人恶,教王远房室。 窃念夫人,宜及少壮,当有立子。 念若失时,则绝国嗣。 愿熟思惟! 不除孛者,恐后有悔。 夫人恚曰:王信此人,不知其恶。 各且还归。 今自忧之,比令明日使不见孛也。 夫人遣四臣出,即以栀子黄面,乱头却卧。 须臾王还,内妓白王:夫人不乐。 王素重之,入问再三,夫人不应。 王即怒曰:何人有罪,应诛戮者! 汝欲使我罪谁那尔? 夫人垂泣曰:王会不用我言耳。 王曰:便说。 不违汝也。 夫人即白:王旦这出,孛来谓我:今王老耄,不能听政。 国中吏民皆伏从我。 可以图之,共此乐也。 今反为此乞人所谋,故我愁耳。 王闻是语,譬若人噎,既不能咽,亦不得吐,不用恐悔,用之恐乱,念:孛助我已十二年,常以忠政,忧国除患,远近赖之。 此国之宝,不可治也。 王曰:今治孛者,后必大乱。 为万民故,且共忍之。 夫人便自掷床下,举声哭曰:不治孛者,我当自刺,自投楼下,不能见也! 王复晓曰:汝亦知法。 此非小事,起共议之。 夫人还坐。 王曰:道人之法,不可以刀杖加之,当以渐遣,稍减其养。 明日来者,勿复作礼,擎卷而已;与施木床于殿下坐;炊恶厮米,盛以瓦器。 如是惭愧,极自当去。 王说此时,宾祇不悦。 夫人明旦,即以王教,具敕内厨。 孛来入宫,宾祇于床下嘊喍吠之。 孛见狗吠,夫人擎卷及所施设,即知有谋,自念:我欲无害于人,人反害我。 如是当避入深山耳。 小怨成大,不可轻也。 彼以阴谋,我宜慎之。 凡人身羸,行正为强。 今我自有食钵、水瓶、革蓰、伞盖、漉水之囊,斯足用矣。 孛食已,摄物欲去。 王惊起曰:是何疾也! 顾谓夫人乃使我失圣人之意。 即前牵孛,问欲何之。 孛答曰:为王治国十二年矣,未曾见宾祇嘊喍如今也。 是必有谋,故欲去耳。 王曰:实有。 今见孛意,觉微甚明。 愿自敕厉,当诛恶人! 不须去也。 孛曰:王前意厚,而今已薄。 及我无过,宜以时去。 夫盛有衰,合会有离。 善恶无常,祸福自追。 结友不固,不可与亲。 亲而不节,久必泄渎。 如取泉水,掘深则浊。 近贤成智,习愚益惑。 数见生慢,疏则成怨。 善友接者,往来以时,亲如有敬,久而益厚。 不善友者,假求不副,巧言利辞,苟合无信。 接我以礼,当以敬报;待我以慢,当即远避。 有相亲爱,回相憎者,爱时可附,憎不可近。 敬以亲善,戒以远恶,善恶无别,非安之道。 人无过失,不可妄侵。 恶人事已,不可纳前;人欲疏已,不可强亲;恩爱已离,不可追思。 鸟宿枝折,知更求栖,去就有宜,何必守常。 朽枝不可攀,乱意不可犯。 人欲相恶,相见不欢,唱而不和,可知为薄。 人欲相善,缓急相赴,言以忠告,可知为厚。 善者不亲,恶者不疏。 先敬后慢,贤愚不别,不去何须。 夫人初拜,今但擎卷。 若我不去,将见骂逐。 初施金座,今设木床;初盛宝器,今用瓦瓯;初饭粳粮,今恶厮米。 我不去者,且饭委地。 知识相遇,主人视之,一宿如金,再宿如银,三宿如铜。 证现如此,不去何待。 王曰:国丰,民宁,孛之力也。 今弃去者,后将荒坏。 孛曰:天下有四自坏:树繁花果,还折其枝;虺蛇含毒,反贼其躯;辅相不贤,害及国家;人为不善,死入地狱。 是为四自坏。 经曰:恶从心生,反以自贼,如铁生垢, 消毁其形。 王曰:国无良辅,实须恃孛。 若欲相委,是必危殆。 孛曰:凡人有四自危:保任他家,为人证佐,媒嫁人妻,听用邪言;是为四自危。 经曰:愚人作行,为身招患,快心放意, 后致重殃。 王曰:我师友孛,常在不轻,当原不及,莫相捐去。 孛曰:友有四品,不可不知。 有友如花,有友如称,有友如山,有友如地。 何谓如花? 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 是花友也。 何谓如称? 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 是称友也。 何谓如山? 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 是山友也。 何谓如地? 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 是地友也。 王曰:今我自知,志思浅薄,听用邪言,使孛去也。 孛曰:明者有四不用:邪伪之友,佞谄之臣,妖孽之妻,不孝之子;是为四不用。 经曰:邪友坏人,佞臣乱朝,孽妇破家, 恶子危亲。 王曰:相与爱厚,宜念旧好,不可孤弃也。 孛曰:有十事知爱厚:远别不忘,相见喜欢,美味相呼,过言忍之,闻善加欢,见恶忠谏,难为能为,不相传私,急事为解,贫贱不弃;是为十爱厚。 经曰: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 义合友道。 王曰:四臣之恶,乃使孛恚,不复喜我。 孛曰:有八事知不相喜:相见色变,眄睐邪视,与语不应,说是言非,闻衰快之,闻盛不喜,毁人之善,成人之恶;是为八事。 经曰:平斗杀人,尚有可原;怀毒阴谋, 是意难亲。 王曰:是我顽弊,不别明闇。 恶人所误,遂失圣意。 孛曰:有十事知人为明:别贤愚,识贵贱,知贫富,适难易,明废立,审所任,入国知俗,穷知所归,博闻多识,达于宿命;是为十事。 经曰:缓急别友,战斗见勇,论议知明, 谷贵识仁。 王曰:自我得孛,中外怗安。 今日相舍,永无所恃。 孛曰:有八事可以怗安:得父财,有善业,所学成,友贤善,妇贞良,子孝慈,奴婢顺,能远恶;是为八事。 经曰:生而有财,得友贤快,诸恶无犯, 有福祐快。 王曰:圣人之言,诚无不快。 孛曰:有八事快:与贤从事,得咨圣人,性体仁和,事业日新,忿能自禁,虑能防患,道法相亲,友不相欺;是为八事。 经曰:有佛兴快,演经道快,众聚和快, 和则常安。 王曰:孛常易谏,今何难留? 孛曰:有十不谏:悭贪,好色,朦笼,急暴,抵突,疲极,憍恣,喜斗,专愚,小人;是为十。 经曰:法语专愚,如与聋谈,难化之人, 不可谏晓。 王曰:如我憍恣,不能远色。 孛得无为,不复与我语乎? 孛曰:人不与语,有十事:慠慢,鲁钝,忧怖,喜预,羞惭,吃? ,仇恨,冻饿,事务,禅思;是为十事。 经曰: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 虚伪无诚信,明哲所不顾。 王曰:恶妇美姿,巧于辞令。 如有外妷,卒何用知? 孛曰:有十事可卒知:头乱髻倾,色变流汗,高声言笑,视瞻不端,受彼宝饰,[门@视]看垣墙,坐不安所,数至邻里,好出野游,喜通淫女;是为十事。 经曰:妇女难信,利口惑人,是以高士, 远而不亲。 王曰:人情所近,亲信妇人,不知其恶。 孛曰:人有十事,不可亲信:主君所厚,妇人所亲,怙身强健,恃有财产,大水渍处,故屋危墙,蛟龙所居,辜较县官,宿恶之人,毒害之虫;是为十。 经曰:谓酒不醉,谓醉不乱,君厚妇爱, 皆难保信。 王曰:如孛所语,爱习生恶,是可嫉也。 孛曰:可嫉有五:粗口伤人,谗贼喜斗,焦哓不媚,嫉妒咒诅,两舌面欺;是为五。 经曰:施劳于人,而欲蒙祐,殃及其躯, 自遘广怨。 王曰:何所施行,人所爱敬? 孛曰:爱敬有五:柔和能忍,谨而有信,敏而少口,言行相副,交久益厚;是为五。 经曰:知爱身者,慎护所守,志尚高远, 学正不昧。 王曰:何者为人所慢? 孛曰:见慢有五:鬓长而慢,衣服不净,空无志思,淫态无礼,调戏不节;是为五。 经曰:摄意从正,如马调御,无憍慢习, 天人所敬。 王曰:愿孛留意,共还精舍! 孛曰:有十不延于堂:恶师,邪友,蔑圣,反论,淫妷,嗜酒,急弊长者,无反复子,妇女不节,婢妾庄饰;是为十。 经曰:远避恶人,淫荒勿友,从事贤者, 以成明德。 王曰:孛在,我乐,四方无事。 今日去者,国中必嗟。 孛曰:有八事可以安乐:顺事师长,率民以孝,谦虚下下,仁和其性,救危赴急,恕己爱人,薄赋节用,赦恨念旧;是为八事。 经曰:修诸德本,虑而后行,唯济人命, 终身安乐。 王曰:吾常念孛,岂有忘时! 孛曰:智者有十二念:鸡鸣念悔过作福,早起念拜亲礼尊,临事念当备豫,所止念避危害,言语念当至诚,见过念以忠告,贫者念哀给护,有财念行布施,饮食念以时节,食人念以平均,御众念用恩赐,军具念时缮治;是为十二。 经曰:修治所务,虑其备豫,事业日新, 终不失时。 王曰:安得大贤,使留孛乎? 孛曰:大贤有十:行学闻高远,不犯经戒,敬佛三宝,受善不忘,制欲怒痴,习四等心,好行恩德,不扰众生,能化不义,善恶不乱;是为十行。 经曰:明人难值,而不比有,其所生处, 族亲蒙庆。 王曰:我过重矣! 畜养恶人,使孛恚去。 孛曰:大恶有十五:好杀,劫盗,淫妷,诈欺,谄谀,虚饰,佞谗,诬善,贪浊,放恣,酗醟,妒贤,毁道,害圣,不计殃罪;是为十五。 经曰:奸虐饕餮,怨谮良人,行已不正, 死堕恶道。 王曰:晓孛不止,使我惭愧。 孛曰:有十可愧:君不晓政,臣子无礼,受恩不报,过不能改,两夫一妻,未嫁怀妊,习不成就,如人杖兵不能战斗,悭人观布施,奴婢不能使;是为十。 经曰:世傥有人,能知惭愧,是易诱进, 如策良马。 王曰:吾始念曰:知有道者,为难屈也。 孛曰:有十二难:任使专愚难,怯弱御勇难,仇恨共会难,寡闻论议难,贫穷负债难,军无师将难,事君终身难,学道不信难,恶望生天难,生值佛时难,得闻佛法难,受行成就难;是为十二。 经曰:人命难得,值佛时难,法难得闻, 闻能行难。 王曰:今与孛谈,益我有智。 孛曰:略说其要,人所当知有四十五事:修其室宅,和其家内;亲于九族,信于朋友;学从明师,事必成好;才高智远,宜守以善;富贵行恩,治产宜慎;有财当广方业;子幼勿付财;相善与交,苟合莫信;财在县官,当早忧出;卖买交易,以诚勿欺;凡所投止,必先行视;所往当知贵贱;入国当亲善人;客宜依豪,无与强诤;故富可求复;素贫勿大望;宝物莫示人;匿事莫语妇;为君当敬贤;厚勇取忠信;清者可治国;趣事能立功;教化之纪,孝顺为本;师徒之义,贵和以敬;欲多弟子,当务义诲;为医当有效验,术浅不宜施用;病瘦当随医教;饮食取节;便身知识;美食当共;博戏莫财命抵;所施、假贷,当手自付;证佐从正,勿枉无过;谏怒以顺,避恶以忍;人无贵贱,性和为好;道以守戒,清净为上;天下大道,无过泥洹。 泥洹道者,无生、老、病、死、饥、渴、寒、热,不畏水火、怨家、盗贼,亦无恩爱、贪欲、众恶,忧患悉灭,故曰灭度。 王当自爱,我今欲退。 王曰:孛欲去者,宁复有异诫乎? 孛曰:譬如大水所荡突处,虽百岁后,不当于中立城郭也。 其水必复,顺故而来。 宿恶之人,虽欲行善,故不当信。 本心未灭,或复为非,不可不戒。 人所欲为,譬如穿池,凿之不止,必得泉水。 事皆有渐,智者见微,能济其命。 如人健泅,截流度也。 王曰:前后所说,我皆贯心。 举国士女,靡不欢喜。 旧恶低伏,无敢言者。 愿闻其言。 傥遭异人,何知其明? 孛曰:明者问对,种种别异言无不善,师法本正,以此知之。 明人之性,仁柔谨懿,温雅智博。 众善所仰,无有疑也。 观其言行,心口相应;省其坐起,动静不妄;察其出处,被服施为,可足知之。 与明智谈,宜得其意。 得其意难,如把刃持毒,不可不慎也。 王曰:欲事明者,不失其意,为之奈何? 孛曰:敬而勿轻,闻受必行。 明者识真,体道无为。 知来、今、往古,一归空无。 人物如化,少壮有老,强健则衰,生者必死,富贵无常。 是故安当念危,盛存无常。 善者加爱,不善黜远。 虽有仇恨,不为施恶。 柔而难犯,弱而难胜。 明人如是,不可慢也。 王曰:尽心爱敬,以事明智,宁有福乎? 孛曰:智者法圣以行其仁,乐开愚朦成人之智;治国则以惠施为善;修道则以导人为正;国家急难则能分解;进退知时无所怨尤;恩广施大不望其报;事之得福终身无患。 王其勿疑。 治政之法不可失道。 劝民学善,益国最厚。 王曰:谁能留孛? 我心愁惨,忽忽如狂! 垂泣向孛,忏悔解过。 孛曰:如人不能泅,不当入深水。 欲报仇者,不当豫娆。 亲厚中诤,后更相谢。 虽知和解善,不如本无诤也。 善不能赏,反听谗言。 我如飞鸟,止无常处。 道贵清虚,不宜人间。 如野火行,傍树为焦;激水破船;毒虫害人。 与智从事,不当扰也。 草木殊性,鸟兽类分。 白鹤自白,鸬鹚自黑。 我与彼异,无欲于世。 如田家翁生习山薮,与之好衣,为无益也。 天下有树,其名反戾,主自种之,不得食实。 他人窃取,果则为出。 今王如是,善安国者,而见驱逐;佞伪败政,反留食禄。 宾客久留,主人厌之。 我宜退矣。 王曰:人命至重,愿垂忆念! 今欲自力,事孛胜前。 孛曰:王虽言之,犹不得施夫人意恶。 我不宜留。 天下家家皆有炊食。 沙门所以持钵乞者,自乐除贪,全戒无为,远罪咎也。 王曰:今孛既去,莫便断绝。 愿时一来,使我不恨。 孛曰:如俱健者,犹复相见。 且欲入山,以修其志。 夫近而相念恶,不如远而相念善。 智者以譬喻自解,请说一事。 譬如有人以蜜涂刀,狗得舐之,以伤其舌。 坐贪小甜,不知疮痛。 四臣如是,但美其口,心如利刀。 王甚戒之。 自今以后若有惊恐,常念孛者,众畏必除。 孛复言曰:鸱枭乐冢,群鼠粪居,百鸟栖树,鹤处污池,物各有性,志欲不同。 我好无为,如王乐国。 器虽粗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 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 王当识此。 我犹知人,言意所趣。 如鸟集树,先后下枝。 间关趣上,见宾祇吠,以知中外有谋。 意欲厌故,更受新也。 孛曰:请退。 即起出城。 王与夫人啼泣送之。 人民大小,莫不号怨。 王行具问孛:谁可信者? 孛曰:我姊子贤善,可与咨议。 时时共出,巡行国中,观民谣俗,可知消息。 王曰:受教。 即与傍臣人民为孛作礼,于是别去。 孛去之后,四臣纵横于外,以佞辩为政。 夫人于内,以妖蛊事王。 王意迷惑,不复忧国,奢淫好乐,昼夜耽荒。 众官群寮发调、受取,无有道理。 正平市买,不复雇直。 强者陵弱,转相抄夺,至相杀伤,不畏法禁。 良民之子掠为奴婢。 六亲相失,迸窜苟活。 灾异相属,王不能知。 风雨不时,所种不收。 国虚民穷,饥饿满道,歌咏怨声感动鬼神。 人民愁怖,亡去略尽,号泣而行,莫不思孛。 孛如鸧鹰,临众鸟上,压伏奸人,慈育民物,如天帝释。 孛姊子道人后适他郡,见国荒乱,聚落毁坏,人民单索,还为王说:大臣不政,放纵劫盗,掠杀无辜,残虐无道。 人怨,神怒,天屡降灾。 远近皆知,而王不觉。 今不早图,且无复民。 王乃惊曰:果如孛戒。 我所任者,如狼在羊中。 知民当散,如奔车逸马。 道人既告,何以教之? 道人曰:孛去,国乱,皆由奸臣。 王宜更计,国尚可复。 愿一循行,目见、耳闻,当知其实。 王即与道人私出,案行国界。 见数十童女,年皆五六十,衣服弊坏,呼嗟而行。 道人问曰:诸女年大,何以不嫁? 答曰:当使王家穷困,如我快也! 道人曰:汝言非也。 王者位尊,何能忧汝? 女曰:不然。 王治不政,使国饥荒。 夜则困于盗贼,昼则穷于胥吏。 衣食不供,谁当嫁娶我也! 王复前行。 见诸老母衣不盖形,身羸目瞑,啼哭而行。 道人问曰:皆有何忧? 答曰:当使国王穷、盲如我,快耶! 道人曰:是言非也。 老自目瞑,王有何过? 诸母曰:我夜为盗所劫,昼为吏所夺。 穷行采薪,触犯毒螫,使我如此。 非王恶耶? 王复前行。 见一女人跪构牛乳,为牛所踏,躄地骂曰:当踏王妇,如我快也! 道人问曰:牛自踏汝,王家何过? 答曰:王治不政,使国荒乱,盗贼不禁,令我善牛见夺,为弊牛所踏。 非王恶耶? 道人言:汝自无德,不能构牛。 女曰:不然。 若王家善,孛自当留,国不乱也。 王复前行。 见乌啄虾蟆,虾蟆骂曰:当使恶王见啖,如我快也! 道人曰:汝自为乌所啖,王当护汝耶? 答曰:不望护也。 王无恩泽,政治不平,祭祀废绝,天旱水竭,故使我身乌见啖耳。 虾蟆唤曰:知为政者,弃一恶人以成一家;弃一恶家以成一乡。 不知政者,民物失所,天下怨讼。 道人曰:百姓无罪,呼嗟感天。 神使虾蟆降语如此。 王自具见,宜退恶人。 改往修来,与民更始。 如种善地,雨泽以时,何忧不熟! 王曰:今当任谁? 道人言:宜急请孛。 孛仁圣、知时,反国必安。 王还,即遣使者入山请孛,言:若孛不还者,当向叩头道:我自知怨负万民,忧不能食,须待孛到。 孛素慈仁,忧念十方。 知我国荒,想必来也。 使者受命,往到孛所,稽首白言:大王殷勤致敬无量。 自知罪过深重,违失圣意,使国荒乱,百姓穷困,涕泣思孛,不能饮食。 愿垂愍念,一来相见也! 孛哀人民故,随使者还。 道见死猕猴,故剥取其皮,欲以生语。 国人闻孛来,皆出界迎。 孛到城外,止故精舍。 王出相见,作礼问讯毕,一面坐,叉手谢孛言:空顽不及,虐负万民。 请自悔励,幸遂原之! 孛曰:甚善。 四臣过,耳语。 孛曰:卿等无过,何不公谈? 四臣恚曰:凡为沙门,欲望天福,人皆称善,不当杀猕猴取其皮也! 孛曰:卿等自迷惑,不别真伪耳。 是非、好恶天悉知之。 苦乐有本,不可强力。 为恶罪追,虽久不解。 作善福随,终不败亡。 祸福在己,愚谓之远。 以我剥皮而杀猕猴,难此似是。 卿曹默默,为奸不止,相教事耶! 言命在天,谓善无益,为恶无殃。 祸福之报,自然如响,响应随声,非从天堕。 卿等作恶,岂不自识? 虽欲诬之,自然不听。 此非谏我,为自中耳。 卿一人言:人死神灭,不复生者,是圣语耶? 从意出乎! 自欲为恶,反言:作善无福,为恶无殃。 夫天之明象,日、月、星辰列现于上,谁为之者? 四臣默然。 孛复曰:天地之间,一由罪福。 人作善恶,如影随形。 死者弃身,其行不亡。 譬如种谷,种败于下,根生茎叶,实出于上,作行不断。 譬如灯烛展转然之,故炷虽消,火续不灭。 行有罪福,如人夜书,火灭字存。 魂神随行,转生不断。 卿曹意志,自以为高。 如人杀亲,可无罪乎? 四臣答言:夫荫其枝者,不摘其叶。 何况杀亲而当无罪! 孛曰:然卿难我似是。 吾取死皮,而尚讯之。 卿曹所为,法当云何? 卿一人言:人死神灭,不复生。 一人言:苦乐在天。 一人言:作善无福,为恶无殃。 一人自怙知占星宿,外阳为善,内阴为奸。 譬如伪金,其中纯铜。 貌饰美辞,心行谗贼。 如狼在羊中,主不能觉。 天下恶人亦称为道。 被发卧地,道说经戒,专行谄欺,贪利欲得。 愚人信伏,如雨掩尘。 群妖相厌,如水流溢,不时入海,多所伤败。 惟有圣人能济天下,化恶授善,莫不蒙祐。 若善无福,恶无殃者,古圣何故造制经典,授王利剑? 夫行有报,其法自然,善者受福,恶者受殃。 天之所疾,祸无久迟,阴德虽隐,后无不障。 故国立王,王政法天,任贤使能赏善伐奸,各随其行,如响应声。 人死神去,随行往生,如车轮转,不得离地。 信哉罪福,不可诬也。 人行至诚,鬼神助之。 恶虽不觉,终必受殃,故当戒慎,远恶知惭。 若皆为善,禀气当同。 不善者多,或有不平,或寿不寿,多病少病,丑陋端正,贫富贵贱,贤愚不均,至有盲、聋、喑、哑、跛蹇、隆残,百病皆由宿命行恶所致。 其受百福,人所乐者,则是故世行善使然。 积德忠政,故有日、月、星辰,有天,有人、帝王、豪贵,是明证也。 何可言无? 宜熟思之,勿谓不然。 孛说是时,王与臣民无不解悦。 孛复曰:古昔有王,名为狗猎。 池中生甜鱼,甘而少骨。 王使一人监护,令日献八鱼。 其监亦日窃食八鱼。 王觉鱼减,更立八监,使共守护。 八监又各日窃八鱼。 守之者多,鱼为之尽。 今王如是,所任不少,为乱益甚。 譬如人摘生果,既亡其种,食之无味。 王欲为治,不用贤人,既失其民,后又无福。 治国不正,则使天下有诤夺之心。 如人治产,不勤用心,则财日耗。 国有勇武习战阵者,不足其意,则弱其国。 为王不敬道德,不事高明,生则贤者不归,死则神不生天。 掠杀无辜,使天下怨讼,则天降灾,身失令名。 治国以法,为政得忠,敬长爱少,孝顺奉善,现世安吉,死得生天。 譬如牛行,其道直正,余牛皆从。 尊贵有道,率下以正,远近伏化,则致太平。 为君当明,探古达今,动静知时,刚柔得理,惠下利民,有施平均。 如是则世世豪贵,后可得泥洹之道。 众坐皆喜,称善无量。 王即避坐,稽首白言:今孛所语,譬如疾风吹却云雨。 幸卒慈念,垂化如前。 孛即起行,随王入宫。 四臣愚痴,于是见废。 孛复治国,恩润滂流,风雨时节,五谷丰熟,人民欢喜,四方云集,上下和乐,遂致太平。 佛言:时孛者,今我身是也。 姊子道人,则阿难是。 时王蓝达,今卑先匿是。 时夫人,则好首是。 时犬宾祇者,车匿是。 时四大臣,则今四道人杀好首者是。 时语虾蟆者,今得罗汉沤陀耶是。 我为菩萨,世世行善,勤苦积德无央数劫。 为万民故,今自致得佛,所愿皆得。 诸值我时闻经法者,宜各精进,为善勿懈。 佛说是已,有三亿人得践道迹,皆受五戒,欢喜奉行。 佛说孛经抄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5:3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