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缁门警训卷第二 内容: 缁门警训卷第二龙门佛眼远禅师坐禅铭心光虚映体绝偏圆。 金波匝匝动寂常禅。 念起念灭不用止绝。 任运滔滔何曾起灭。 起灭寂灭现大迦叶。 坐卧经行未尝间歇。 禅何不坐坐何不禅。 了得如是始号坐禅。 坐者何人禅是何物。 而欲坐之用佛觅佛。 佛不用觅觅之转失。 坐不我观禅非外术。 初心闹乱未免回换。 所以多方教渠静观。 端坐收神。 初则纷纭久久恬澹。 虚闲六门六门稍歇。 于中分别。 分别才生已成起灭。 起灭转变从自心现。 还用自心反观一遍。 一反不再圆光顶戴灵焰腾辉。 心心无碍横该竪入。 生死永息。 一粒还丹点金成汁。 身心客尘透漏无门。 迷悟且说逆顺休论。 细思昔日冷坐寻觅。 虽然不别也大狼藉。 刹那凡圣无人能信。 匝地忙忙大须谨慎。 如其不知端坐思惟一日筑着。 伏惟伏惟。 三自省察是身寿命如驹过隙。 何暇闲情妄为杂事。 既隆释种须绍门风。 谛审先宗是何标格。 道业未办去圣时遥。 善友师教诚不可舍。 自生勉励念报佛恩。 惟己自知大心莫退。 报缘虚幻不可强为。 浮世几何随家丰俭。 苦乐逆顺道在其中。 动静寒温自愧自悔。 鹅湖大义禅师坐禅铭参禅学道几般样。 要在当人能择上。 莫只忘形与死心。 此箇难医病最深。 直须坐究探渊源。 此道古今天下传。 正坐端然如泰山。 巍巍不要守空闲。 直须提起吹毛利。 要剖西来第一义。 瞠却眼兮剔起眉。 反覆看渠渠是谁。 还如捉贼须见赃。 不怕贼埋深处藏。 有智捉获刹那顷。 无智经年不见影。 深嗟兀坐常如死。 千年万岁只如此。 若将此等当禅宗。 拈花微笑丧家风。 黑山下坐死水浸。 大地漫漫如何禁。 若是铁眼铜睛汉。 把手心头能自判。 直须着到悟为期。 哮吼一声狮子儿。 君不见磨砖作镜喻有由。 车不行兮在打牛。 又不见岩前湛水万丈清。 沉沉寂寂杳无声。 一朝鱼龙来搅动。 波翻浪涌真堪重。 譬如静坐不用工。 何年及第悟心空。 急下手兮高着眼。 管取今生教了办。 若还默默恣如愚。 知君未解做工夫。 抖擞精神着意看。 无形无影悟不难。 此是十分真用意。 勇勐丈夫却须记。 切莫听道不须参。 古圣孜孜为指南。 虽然旧阁闲田地。 一度嬴来得也未。 要识坐禅不动尊。 风行草偃悉皆论。 而今四海清如镜。 头头物物皆吾听。 长短方圆只自知。 从来丝发不曾移。 若问坐禅成底事。 日出东方夜落西。 庐山东林溷融禅师示众避万乘尊荣受六年饥冻。 不离草座成等正觉。 度无量众。 此黄面老爷出家样子。 后辈忘本反为口体。 不务耕桑。 见成利养为便。 不奉君亲免事征役为安。 假名服窃世缘。 以斗诤作佛事。 老不知悔死为园菌。 良可悲夫。 汝辈出家。 当思齐草座之前。 自省园菌之下可尔。 蓝谷信法师自镜录序余九岁出家于今过六十矣。 至于逍遥广厦顾步芳除。 体安轻软身居闲逸。 星光未旦。 十利之精馔已陈。 日彩方中。 三德之珍羞总萃。 不知耕穫之顿弊。 不识鼎饪之劬劳。 长六尺之躯。 全百年之命者。 是谁所致乎。 则我本师之愿力也。 余且约计五十之年。 朝中饮食盖费三百余硕矣。 寒暑衣药盖费二十余万矣。 尔其高门邃宇碧砌丹楹。 轩乘僕竪之流。 几桉床褥之类。 所费又无涯矣。 或复无明暗起邪见。 横生非法弃用非时饮噉。 所费又难量矣。 此皆出自他力资成我用。 与夫汲汲之位。 岂得同年而较其苦乐哉。 是知大慈之教至矣。 大悲之力深矣。 况十号调御。 以我为子而覆之。 八部天龙。 以我为师而奉之。 皇王虽贵。 不敢以臣礼畜之。 则其贵可知也。 尊亲虽重。 不敢以子义瞻之。 则其尊可知也。 若乃悠悠四俗茫茫九土。 谁家非我之仓储。 何人非予之子弟。 所以提盂入室。 缄封之膳遽开。 振锡登衢。 施慢之容肃敬。 古人以一飡之惠。 犹能效节。 一言之顾。 尚或亡躯。 况从顶至踵。 皆如来之养乎。 从生至死。 皆如来之荫乎。 向使不遇佛法不遇出家。 方将晓夕犯霜露晨昏勤陇亩。 驰骤万端逼迫千计。 弊襜尘絮。 或不足以盖形。 藿茹飡食。 或不能以充口。 何暇旰衡广宇策杖闲庭曳履。 清谈披襟闲谑。 避寒暑择甘辛。 呵斥童稚徵求捧汲。 纵意马之害群。 任情猿之矫树也。 但三障云耸十缠萦结。 痴爱乱心狂愚患恼。 自悔自责。 经瞬息而已迁。 悲之恨之。 历旬朔而俄变。 或复陞堂致礼。 耻尊仪而雨泣。 对格披文。 惭圣教而垂泪。 或鹑衣犬食困辱以治之。 损财去友。 孤穷而苦之。 竟不能屈慢山清欲火。 舍麁弊之声色。 免镬汤之深诛。 岂不痛哉。 岂不痛哉。 所以常惨常啼酸辛而不极。 空藏地藏救接而无方。 余又反覆求已周旋。 自抚形容耳目不减于常流。 识悟神清参差于名辈。 何福而生中国。 何善而预出家。 何罪而戒检多违。 何衅而刚强难化所以萦纡日吴伫叹中宵。 莫识救之之方。 未辨革之之术。 然幼蒙庭训早霑释教。 颇闻长者之遗言。 屡谒名僧之高论。 三思之士假韦絃以是资。 九折之宾。 待箴铭而作训。 故乃详求列代披阅群篇。 採同病之下流。 访迷津之野客。 其有蔑圣言轻业累。 纵逸无耻顽疎不检。 可为惩劝者并集而录之。 仍简十科分为三轴。 朝夕观览庶裨万一。 若乃坐成龙报立验蛇身。 牛泣登坡驰鸣绕寺。 或杖楚交至遍体火然。 或戈戟去来应时流血。 或舌销眉落。 或失性发狂。 或取把菜而作奴。 或侵束柴而然足。 寄神园木。 割肉酬施主之恩。 託迹圆扉。 变骨受谤人之罚。 昔不见而今见。 先不知而始知。 号天扣地莫以追。 破胆摧肝非所及。 当此时也父母百身而无赎。 亲宾四驰而不救。 货赂委积而空陈。 左右抚膺而奚补。 向之欢娱美乐为何在乎。 向之朋流眷属为何恃乎。 呜呼朝为盛德。 唱息于长廊。 夕为伤子。 哀恸于幽房。 匪斯人之独有。 念余身兮或当。 倘百年而一遇。 将耻悔兮何央。 可不怆乎。 可不惧乎。 故编其终始备之左右。 伫勗书绅之诫。 将期战胜之功。 其有名贤雅诰哲人殊迹。 道化之洿隆。 时事之臧否。 亦附而录之。 以寄通识。 古人云。 百年影徂千载心在。 实望千载之后。 知予心之所在焉。 释难文希颜首座字圣徒。 性刚果。 通内外学。 以风节自持。 游历罢归隐故庐。 迹不入俗。 常闭门宴坐。 非行谊高洁者。 莫与友也。 名公贵人累以诸刹招之坚不答。 时有童行名参。 已欲为僧。 侍左右。 颜识其非器。 作释难文。 以却之曰。 知子莫若父。 知父莫若子。 若予之参已非为僧器。 盖出家为僧。 岂细事乎。 非求安逸也。 非求温饱也。 非求蜗角利名也。 为生死也。 为众生也。 为断烦恼出三界海续佛慧命也。 去圣时遥佛法大坏。 汝敢妄为尔。 宝梁经云。 比丘不修比丘法。 大千无唾处。 通慧录云。 为僧不预十科事。 佛徒劳百载为之不难得乎。 以是观之。 予滥厕僧伦。 有诒于佛。 况汝为之邪。 然出家为僧。 苟不知三乘十二分教。 周公孔子之道。 不明因果不达己性。 不知稼穑艰难。 不念信施难消。 徒饮酒食肉。 破斋犯戒。 行商坐贾。 偷姦博弈。 觊觎院舍车盖出入。 奉养一己而已。 悲夫。 有六尺之身而无智慧。 佛谓之痴僧。 有三寸舌而不能说法。 佛谓之哑羊僧。 似僧非僧似俗非俗。 佛谓之鸟鼠僧。 亦曰秃居士。 楞严故曰。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 禆贩如来。 造种种业。 非济世舟航也。 地狱种子尔。 纵饶弥勒下生出得头来。 身已陷銕围百刑之痛。 非一朝一夕也。 若今为之者。 或百或千至于万计形服而已。 笃论其中何有哉。 所谓鸷翰而凤鸣也。 碌碌之石非玉也。 萧敷艾荣非雪山忍草也。 国家度僧本为祈福。 今反责以丁钱示民。 于僧不然。 使吾徒不足待之之至也。 只如前日育王琏。 永安嵩。 龙井净。 灵芝照。 一狐之棭自余千羊之皮。 何足道哉。 于戏佛海秽滓。 未有今日之甚也。 可与智者道。 难与俗人言(师古曰。 狐棭下之皮。 轻柔难得。 万隽作掖)。 梁高僧偁法主遗诫小师尘世匪坚浮生不久。 我光阴以谢。 汝齿[髟/夭]渐高。 无以世利下其身。 无以虚名苟其利。 莫轻仁贱义。 莫嫉善妬才。 莫抑遏无辜。 莫沉埋有德。 莫疎慵人事。 莫懒堕焚修。 莫耽湎睡眠。 莫强知他事。 莫空腹高心。 莫营私利己。 莫恃强欺弱。 莫利己损他。 无以长而慢后生。 无以少而欺老宿。 无以财华下视物。 无以意气高揖人。 无以不善苦相亲。 无以善而却憎恶。 无以片能称我是。 无以少解道他非。 无以在客慢主人。 无以为主轻旅客。 无以在事失纲纪。 无以[仁-二+幼]众破条章。 无以诽谤怪他人。 无以穿凿觅他过。 好向佛法中用意。 多于尘境上除情。 袈裟下失却人身。 实为苦也。 捺落裡受诸异报。 可谓屈焉。 况端拱无为。 安闲不役。 徐行金地高坐华堂。 足不履泥手不弹水。 身上衣而口中食。 岂易消乎。 圆却顶而方却袍为何事也。 其或刚柔得所。 进退含容堪行即行。 可止即止。 无贪眼下数省时中。 一点相当万金消得。 予以千叮万嘱苦口甘言。 依余言者。 来世相逢。 若不依予言者。 拟向何处出头。 珍重珍重。 右街宁僧录勉通外学夫学不厌博。 有所不知盖阙如也。 吾宗致远。 以三乘法而运载焉。 然或魔障相陵必须御侮。 御侮之术莫若知彼敌情。 敌情者。 西竺则韦陀。 东夏则经籍矣。 故祇桓寺中有四韦陀院。 外道以为宗极。 又有书院大千界内所有不同。 文书并集其中。 佛俱许读之。 为伏外道而不许依其见也。 此土古德高僧能慑伏异宗者。 率由博学之故。 譬如夷狄之人。 言语不通饮食不同。 孰能达其志通其欲。 其或微解胡语。 立便驯和矣。 是以习凿齿道安以诙谐而伏之。 宗雷之辈慧远以诗礼而诱之。 权无二复礼以辨感而柔之。 陆鸿渐皎然以诗式而友之。 此皆不施他术唯通外学耳。 况乎儒道二教义理玄邈。 释子既精本业。 何妨鑽极以广见闻。 勿滞于一方也。 晋支遁禅师座右铭勤之勤之。 至道非孜奚为淹滞。 弱丧神奇。 茫茫三界眇眇长羁。 烦劳外凑冥心内驰。 殉赴钦渴缅邈忘疲。 人生一世涓若露垂。 我身非我云云谁施。 达人怀德知安必危。 寂寥清举洁累禅池。 谨守明禁雅说玄规。 绥心神道抗志无为。 辽朗三蔽融治六疵空洞五阴虚豁四支。 非指喻指绝而莫离。 妙觉既陈又玄其知。 婉转平任与物推移。 过此以往勿思勿议。 周京师大中兴寺道安法师遗诫九章以训门人其词曰敬谢诸弟子等。 夫出家为道至重至难。 不可自轻不可自易。 所谓重者。 荷道佩德萦仁负义。 奉持净戒死而有已。 所谓难者。 绝世离俗永割亲爱。 回情易性不同于众。 行人所不能行。 割人所不能割。 忍苦受辱捐弃躯命。 谓之难者。 名曰道人。 道人者。 导人也。 行必可履言必可法。 被服出家动为法则。 不贪不诤不谗不匿。 学问高远志在玄默。 是为名称参位三尊。 出贤入圣涤除精魂。 故得君主不望其报。 父母不望其力。 普天之人莫不归摄。 损妻减养供奉衣食。 屈身俯仰不辞劳恨者。 以其志行清洁通于神明。 惔怕虚白可奇可贵。 自获荒流道法遂替。 新学之人未体法则。 着邪弃正忘其真实。 以小黠为智。 以小恭为足。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退自推观良亦可悲。 计今出家或有年岁。 经业未通文字不决。 徒丧一世无所成名。 如此之事可不深思。 无常之限非旦即夕。 三涂苦痛无强无弱。 师徒义深故以申示。 有情之流可为永诫。 其一曰卿已出家永违所生。 剃发毁容法服加行。 辞亲之日上下涕零。 剖爱荣道意凌太清。 当遵此志经道修明。 如何无心故存色声。 悠悠竟日经业不成。 德行日损秽积遂盈。 师友惭耻凡俗所轻。 如是出家徒自辱名。 今故诲励宜当专精。 其二曰卿已出家弃俗辞君。 应自诲励志果青云。 财色不顾与世不群。 金玉不贵惟道为珍。 约己守节甘苦乐贫。 进德自度又能度人。 如何改操趋走风尘。 坐不暖席驰骛东西。 剧如徭役县官所牵。 经道不通戒德不全。 朋友蚩弄同学弃捐。 如是出家徒丧天年。 今故诲励宜各自怜。 其三曰卿已出家永辞宗族。 无亲无疎清净无欲。 吉则不欢凶则不慼。 超然纵容豁然离俗。 志存玄妙轨真守朴。 得度广济普蒙福禄。 如何无心仍着染触。 空诤长短铢两升斛。 与世诤利何尽僮僕。 经道不明德行不足。 如是出家徒自毁辱。 今故诲示宜自洗浴。 其四曰卿已出家号曰道人。 父母不敬君帝不臣。 普天同奉事之如神。 稽首致敬不计富贫。 尚其清修自利利人。 减割之重一米七斤。 如何怠慢不能报恩。 倚纵游逸身意虚烦。 无戒食施死入太山。 烧銕为食融铜灌咽。 如斯之痛法句所陈。 今故诲约宜改自亲。 其五曰卿已出家号曰息心。 秽杂不着惟道是钦。 志参清洁如玉如氷。 当修经戒以济精神。 众生蒙祐并度所亲。 如何无心随俗浮沉。 纵其四大恣其五根。 道德遂浅世事更深。 如是出家与世同尘。 今故戒约幸自开神。 其六曰卿已出家捐世形躯。 当务竭情泥洹合符。 如何扰动不乐闲居。 经道损耗世事有余。 清白不覆反入泥涂。 过影之命或在须臾。 地狱之痛难可具书。 今故戒励宜崇典谟。 其七曰卿已出家不可自宽。 形虽鄙陋使行可观。 衣服虽麁坐起令端。 饮食虽疎出言可飡。 夏则忍热冬则忍寒。 能自守节不饮盗泉。 不肖之供足不妄前。 久处私室如临至尊。 学虽不多可齐上贤。 如是出家足报二亲。 宗族知识一切蒙恩。 今故诫汝宜各自敦。 其八曰卿已出家性有昏明。 学无多少要在修精。 上士坐禅中士诵经。 下士堪能塔寺经营。 岂可终日一无所成。 立身无闻可谓徒生。 今故诲汝宜自端情。 其九曰卿已出家永违二亲。 道法革性俗服离身。 辞亲之日乍悲乍欣。 邈尔绝俗超出埃尘。 当修经道制己履真。 如何无心更染俗因。 经道已薄行无毛分。 言非可贵德非可珍。 师友致累恚恨日殷。 如是出家损法辱身。 思之念之好自将身。 大唐慈恩法师出家箴舍家出家何所以。 稽首空王求出离。 三师七证定初机。 剃发染衣发弘誓。 去贪瞋除鄙悋。 十二时中常谨慎。 鍊磨真性若虚空。 自然战退魔军阵。 勤学习寻师匠。 说与同人堪倚仗。 莫教心地乱如麻。 百岁光阴等闲丧。 踵前贤学先圣。 尽假闻思修得证。 行住坐卧要精专。 念念无差始相应。 佛真经十二部。 纵横指示菩提路。 不习不听不依行。 问君何日心开悟。 速须究似头然。 莫待明年与后年。 一息不来即后世。 谁人保得此身坚。 不蚕衣不田食。 织女耕夫汗血力。 为成道业施将来。 道业未成争消得。 哀哀父哀哀母。 嚥苦吐甘大辛苦。 就湿回乾养育成。 要袭门风继先祖。 一旦辞亲求剃落。 八十九十无依託。 若不超凡越圣流。 向此因循全大错。 福田衣降龙钵。 受用一生求解脱。 若因小利系心怀。 彼岸涅槃争得达。 善男子汝须知。 遭逢难得似今时。 既遇出家披缕褐。 犹如浮木值盲龟。 大丈夫须勐利。 紧束身心莫容易。 倘能行愿力相扶。 决定龙华亲授记。 南岳法轮寺省行堂记超然居士赵令矜撰尝谓诸苦之中病苦为深。 作福之中省病为最。 是故古人以有病为善知识。 晓人以看病为福田。 所以丛林为老病之设。 今丛林聚众。 凡有病使归省。 行堂不准修省改行以退病。 亦欲人散夜静孤灯独照之际。 究索大事。 岂徒然哉。 既命知堂以司药饵。 又戒常住以足供须。 此先佛之规制。 近世不然。 堂名延寿。 鄙俚不经病者不自省咎。 补躬乖方汤药妄投。 返成沉痼至有酷疾。 不参堂以务疎逸者。 大失建堂命名之意也。 知堂名存实废。 或同路人常住急。 于日用殊不存抚。 又复失优波待老病之意也。 由是病人呻吟痛楚日益增。 极过在彼。 此非如来咎。 纵有亲故问病率皆乡曲故旧。 心既不普事忽有差。 今法轮病所奂然一新。 盖有本分人是事色色成办。 无可论者。 惟有病人宜如何哉。 省躬念罪。 世之有识者皆能达此。 衲僧分上直截机缘。 当于头痛额热之时。 荐取掉动底。 于声冤叫苦之际。 领略彻困心。 密密究思。 是谁受病人。 既不见病从何来。 人病双亡复是何物。 直饶见得分明。 正好为他将息。 周渭滨沙门亡名法师息心铭法界有如意宝人焉。 久缄其身铭其膺曰。 古之摄心人也。 诫之哉。 诫之哉。 无多虑无多知。 多知多事不如息意。 多虑多失不如守一。 虑多志散知多心乱。 心乱生恼志散妨道。 勿谓何伤其苦悠长。 勿言何畏其祸鼎沸。 滴水不停四海将盈。 纤尘不拂五岳将成。 防末在本虽小不轻。 关尔七窍闭尔六情。 莫窥于色莫听于声。 闻声者聋见色者盲。 一文一艺空中小蚋。 一伎一能日下孤灯。 英贤才艺是为愚蔽。 舍弃淳朴耽溺淫丽。 识马易奔心猿难制。 神既劳役形必损毙。 邪径终迷修途永泥。 英贤才能是曰昏懵。 洿拙羡巧其德不巧。 名厚行薄其高速崩。 涂舒污卷其用不恒。 内怀憍伐外致怨憎。 或谈于口或书于手。 要人令誉亦孔之丑。 凡谓之吉圣谓之咎。 赏玩暂时悲忧长久。 畏影畏迹逾走逾剧。 端坐树阴迹灭影沉。 厌生患老随思随造。 心想若灭生死长绝。 不死不生无相无名。 一道虚寂万物齐平。 何胜何劣何重何轻。 何贵何贱何辱何荣。 澄天愧净皦日惭明。 安夫岱岳固彼金城。 敬贻贤哲斯道利贞。 洞山和尚规诫夫沙门释子高上为宗。 既绝攀缘宜从澹薄。 割父母之恩爱。 舍君臣之礼仪。 剃发染衣持巾捧钵。 履出尘之径路。 登入圣之阶梯。 洁白如霜清净若雪。 龙神钦敬鬼魅归降。 专心用意报佛深恩。 父母生身方霑利益。 岂许结託门徒追随朋友。 事持笔砚驰骋文章。 区区名利役役趋尘。 不思戒律破却威仪。 取一生之容易。 为万劫之艰辛。 若学如斯徒称释子。 慈云式忏主书绅知白汝知日之所为。 害善之法偏宜远之。 损恶之道益其用之。 口无自伐心无自欺。 勿抱内蠹勿扬外仪。 欲人之誉畜己之私。 杀义之始陷祸之基。 自恃其德必有余讥。 自矜其达必有余非。 眷属集树汝宜远之。 利养毛蝇汝宜畏之。 释而思之。 惩恶之余何则是宜。 清香一炷红莲数枝。 口勿辍诵意勿他思。 安禅礼像其则勿亏。 量衣节食其志勿移。 造世文笔如佛戒之。 说人长短如法慎之。 纵对宾侣口勿多辞。 频惊光影坐勿消时。 芭蕉虚质非汝久期。 莲花净土是汝真归。 俾夜作昼勤而行之。 愿文愿我此身安隐修道。 离诸缘障正法无难。 国土丰乐。 常居林野乐独寂静。 衲衣菜食随分知足。 常畏信施如御强敌。 常离眷属如远大怨。 常保禅慧如护珍宝。 常弃诸恶如去弊疾。 法衣锡杖御魔甲兵。 绳床香灌资道调具。 舍此之外更无所贪。 习俗生常愿莫相近。 嗜欲名利永非我徒。 毁赞虚嚮犹风过耳。 安忍违从志全道业。 圭峯密禅师座右铭寅起可办事。 省语终寡尤。 身安勤戒定。 事简疎交游。 他非不足辨。 已过当自修。 百岁既有限。 世事何时休。 落发堕僧数。 应须侔上流。 胡为逐世变。 志虑尚嚣浮。 四恩重山岳。 锱铢未能酧。 蚩蚩居大厦。 汲汲将焉求。 死生在呼吸。 起灭若浮沤。 无令方服下。 番作阿鼻由。 白杨顺禅师示众染缘易就道业难成。 不了目前万缘差别。 只见境风浩浩凋残。 功德之林心火炎炎。 烧尽菩提之种道念。 若同情念成佛多时。 为众如为已身。 彼此事办。 不见他非我是。 自然上敬下恭。 佛法时时现前。 烦恼尘尘解脱。 永明智觉寿禅师垂诫学道之门别无奇特。 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 汝等但能消除情念。 断绝妄缘。 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 心如木石相似。 直饶未明道眼。 自然成就净身。 若逢真正导师切须勤心亲近。 假使参而未彻。 学而未成。 历在耳根永为道种。 世世不落恶趣。 生生不失人身。 才出头来一闻千悟须信道。 真善知识为人中最大因缘。 能化众生得见佛性。 深嗟末世谁说一禅。 只学虚头全无实解。 步步行有口口谈空。 日不责业力所牵。 更教人拨无因果。 便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 行盗行淫无妨般若。 生遭王法死陷阿鼻。 受得地狱业消。 又入畜生饿鬼。 百千万劫无有出期。 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为正。 若不自忏自悔。 自度自修。 诸佛出来也无救尔处。 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 便可食肉。 若喫酒如喫屎尿相似。 便可饮酒。 若见端正男女如死尸相似。 便可行淫。 若见已财他财如粪土相似。 便可侵盗。 饶尔鍊得到此田地。 亦未可顺汝意在。 直待证无量圣身。 始可行世间逆顺事。 古圣施设岂有他心。 只为末法僧尼少持禁戒。 恐赚他向善俗子。 多退道心。 所以广行遮护。 千经所说万论所陈。 若不去淫断一切清净种。 若不去酒断一切智慧种。 若不去盗断一切福德种。 若不去肉断一切慈悲种。 三世诸佛同口敷宣。 天下禅宗一音演畅。 如何后学略不听从。 自毁正因反行魔说。 只为宿熏业种生遇邪师。 善力易消恶根难拔。 岂不见。 古圣道见一魔事如万箭攒心。 闻一魔声如千锥札耳。 速须远离不可见闻各自究心。 慎莫容易。 八溢圣解脱门礼佛者。 敬佛之德也。 念佛者。 感佛之恩也。 持戒者。 行佛之行也。 看经者。 明佛之理也。 坐禅者。 达佛之境也。 参禅者。 合佛之心也。 得悟者。 证佛之道也。 说法者。 满佛之愿也。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 佛事门中不舍一法。 然此八事犹如四方四隅阙一不可。 前圣后圣其揆一也。 六波罗蜜亦须兼行。 六祖云。 执空之人滞在一隅。 谓不立文字自迷犹可。 又谤佛经罪障深重。 可不戒哉。 大智照律师比丘正名梵语苾蒭华言乞士。 内则乞法以治性。 外则丐食以资身。 父母人之至亲。 最先割舍。 须发世之所重。 尽以剃除。 富溢七珍弃之犹同于草芥。 贵尊一品视之何啻于烟云。 极厌无常深穷有本。 欲高其志必降其身。 执锡有类于枯藜。 擎钵何殊于破器。 肩披坏服即是弊袍肘串络囊便同席袋。 清净活命已沾八圣道中。 俭约修身即预四依行内。 九州四海都为游处之方。 树下塚间悉是栖迟之处。 攀三乘之逸驾。 蹈诸佛之遗踪。 禀圣教以无违真佛弟子。 遇世缘而不易实大丈夫。 可以战退魔军。 挥开尘网。 受万金之胜供。 谅亦堪消。 为四生之福田。 信非虚託。 乞士为义期。 斯之谓乎。 舍缘铭追远报恩弃儒从释。 刮磨旧习洗涤世缘。 截断众流壁立千仞。 文章笔砚尽把焚除。 雪月风花无劳嘲咏。 酒殽财色更莫回头。 声利荣华岂须着眼。 末流狂妄正法浇漓。 但欲变形何尝涉道。 虽云舍俗俗习不除。 尽说出尘尘缘不断。 才亲讲肆拟作阇黎。 未入丛林望为长老。 避溺投火岂觉盲痴。 却步求前实为颠倒。 释心儒服代不乏人。 释服儒心世途目击。 律防麁暴禅息妄缘。 深究苦空常思厌离邪师恶友畏若豺狼。 善导良朋亲如父母。 低心似地缄口如愚。 摧挫我人消停意气。 端居静室课念遣时。 送想乐邦一心待尽。 若能如此吾复何忧。 厥或不然子当裁酌。 座右铭四体不勤百事无阙。 端坐受用宁知所来。 但养秽躯鲜营净福。 纵怀惭耻尚恐难堪。 况处学庠滥参听教。 求人长短坏彼规绳。 假託他缘闪避众法。 轻陵先觉荧惑后生。 规度利名结构朋党。 不遭恶疾必有余殃。 虚费精神终无成结。 昇沉由已善恶无门。 福谢祸来虽悔何及。 斯言非妄汝曹思之。 规绳后跋咨尔学众听吾直言。 父母生身义当侍养。 师长受度理合供承。 而乃远别乡闾。 躬栖讲肆。 是宜亲仁择善。 建志立身讨论不弃于寸阴。 持守无忘于跬步。 若乃纵无明之逸马。 任业识之野猿。 见善不迁作恶无耻。 或遭责罚。 或被摈治。 岂不负累宗亲耻辱师傅。 滥他净众枉彼施心。 号无惭人遭不如意。 且依律检略示条章。 来学同遵令法久住。 缁门警训卷二终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5:3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