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缁门警训卷第五 内容: 缁门警训卷第五终南山宣律师宾主序夫损己利他者。 盖是僧家之义也。 害物安身者。 非为释子之理也。 有赏善罚恶之能。 断是非不平之事。 若是先人后己契诸佛之慈心。 如或尔死我活乖六和之妙行。 为主者倘存仁义。 感十方衲子之云臻。 若乃私受人情。 招千里恶名之远播。 为宾者怀恭执礼有义。 而到处安身。 苟取狂图无义。 而随方惹怨。 今者幸生中国。 得赖空门脱万丈之火坑。 抛千重之覊网如囚出狱似鸟开笼。 履布金积善之场。 住七宝无殃之地。 天龙恭敬神鬼钦崇。 非桑蚕而着好衣。 不耕田而飡美馔。 何须结怨饕利非理。 图财求蜗角之虚名。 闭人天之坦路。 取龟毛之小利。 穿地狱之深坑。 积恨结于今生。 受波吒于后世。 纵使满堂金玉牵缠自己愚身。 直饶罗绮盈箱斗乱子孙。 业重少求。 俭用免逼迫于心田。 知足除贪。 播馨香于意地。 或住梵刹。 或挂云堂。 莫论他非但省己过。 若有才高之者。 把三藏以研穷。 志浅之流。 览五乘而课诵。 切莫口行慈善肚裡刀鎗。 面带笑容心藏剑戟。 贫者不恤老者不怜。 忘慈亲鞠养之深恩。 乖师长提携之厚德。 如斯用意退十方檀越之信心执假迷真。 惹四海英贤之讥诮。 是以丁宁劝谕仔细精专。 闻之者破我慢之高山。 览之者塞昏迷之巨海。 皆希禀信普愿回心。 只宜来世胜今生。 莫遣今生胜来世。 奉劝大众疾须觉知。 大限临头悔之莫及。 东山演禅师送徒弟行脚大凡行脚须以道心为重。 不可受现成供养。 等闲过日。 须将生死二字贴在额头上。 每日十二时中裂转面皮。 讨箇分晓始得。 若只随群逐队打鬨过日。 忽然死了。 阎罗老子打算饭钱。 莫道我不曾说与尔来。 若是做工夫。 须要时时检点刻刻提撕。 那里是得力处。 那里是不得力处。 那里是打失处。 那里是不打失处。 若如此检点做工夫时。 定有到家时候。 有一等办道人。 经又不看佛又不礼。 才上蒲团便打瞌睡。 及至醒来胡思乱想。 才下蒲团便与人说杂话。 若是如此办道。 至弥勒佛下生时。 也未有入手底时节。 须是勐着精采。 提一箇无字。 昼参夜参与他厮睚。 不可坐在无事甲里。 又不可在蒲团上死坐。 须要活弄。 恐杂念纷飞起时。 千万不可与他厮睚转斗转多。 有人到这裡不识进退。 解免不下成风成颠。 坏了一生。 宜向纷飞起处轻轻放下。 转身下地行一遭。 又上蒲团。 开两眼揑两拳。 竪起嵴梁。 依前提起所参话头。 便觉清凉。 如一锅沸汤搀一杓冷水相似。 若如此做工夫。 日久岁深自有到家时节。 工夫未入手不可生烦恼。 恐烦恼魔入心。 若觉得力不可生欢喜。 恐欢喜魔入心。 种种禅病说之不尽。 如众中有老成道伴。 千万时时请益。 若无将前辈。 祖师教人做工夫语言看一遍。 如亲见相似。 如今向此道者难得其人。 千万努力。 向前望汝早早打破漆桶归来。 与老僧揩背。 偈曰。 瞻风拨草离家时。 一念途中善护持。 近日丛林风味别。 脚头到处着便宜。 石屋珙禅师送庆侍者回里省师汝师年老中山寺。 朝暮无人可瞻侍。 不归扫洒执巾瓶。 师资礼法合也未。 汝母兼又年纪高。 除汝一人更无二。 望断秋风未见归。 倚门日日长垂泪。 离师弃母入山来。 所图毕竟成何事。 安贫乐道固所难。 住箇茅菴岂容易。 也要种竹栽松。 也要鉏山掘地。 也要运水搬柴。 也要浇蔬灌芋。 也要行道讽经。 也要摄心除睡。 藜羹黍饭塞饥疮。 澹虀薄粥通肠胃。 人生皆为口体忙。 我亦未免形骸累。 自家心地如未明。 业识茫茫无本据。 水边林下暂经过。 吾汝皆非久居计。 月江和尚有书来。 勉汝归宁有深意。 开缄未读便抽身。 不负来音全孝义。 有言孝为百行先。 在俗在僧谁不然。 侍师奉母名敬田。 何须入众并参禅。 忽然思静又嫌喧。 短策不妨闲往还。 结制小参佛祖门风将委地。 说着令人心胆碎。 扶持全在我儿孙。 不料儿孙先作弊。 纷纷走北向奔南。 昧却正因营杂事。 满目风埃满面尘。 业识茫茫无本据。 纵饶挂搭在僧堂。 直待版鸣归被位。 聚头寮舍鼓是非。 收足蒲团便瞌睡。 痴云靉靆性天昏。 石火交煎心鼎沸。 暂时寂寂滞轻安。 一向冥冥堕无记。 百丈清规不肯行。 外道经书勤讲义。 因果分明当等閒。 罪福昭然浑不惧。 或迁一榻一间房。 放逸总由身口意。 头上瓦脚下砖。 身上衣口中味。 一一皆出信心檀越人家施。 未成道业若为消。 扪心几箇知惭愧。 今日三明日四。 閒处光阴尽虚弃。 一朝老病来相寻。 阎翁催请死符至。 从前所作业不忘。 三涂七趣从兹坠。 袈裟失却复再难。 鳞甲羽毛披则易。 看他古之学道流。 直忘人世轻名利。 煮黄精煨紫芋。 饭一抟水一器。 为疗形枯聊接气。 石烂松枯竟不知。 洗心便作累生计。 物外清闲一味高。 世上黄金何足贵。 劫空田地佛花开。 香风触破娘生鼻。 选佛场中及第归。 圆觉伽蓝恣游戏。 兹因结制夜小参。 不觉所言成此偈。 上堂六月七月天不雨。 农家晓夜忙车水。 背皮焦裂脚底疼。 眼花无力欲闷死。 公人又来逼夏税。 税丝纳了要盘费。 大麦小麦尽量还。 一日三飡不周备。 思量我辈出家儿。 现成受用都不知。 进道身心无一点。 东边浪宕西边嬉。 三箇五箇聚头坐。 开口便说他人过。 及乎归到暗室中。 背理亏心无不做。 莫言堕在异类中。 来生定作栽田翁。 前来所说苦如此。 那时难与今时同。 古德训徒有一语。 对人天众拈来举。 缁田无一篑之功。 铁围陷百刑之苦。 中峯和尚遗诫门人佛法无尔会处。 生死无尔脱处。 一报之身如风灯。 石火念念。 如救头然。 尚无尔了办处。 着甚死急。 平地上讨许多忙乱。 眨得眼来。 早已四五十岁了也。 尔唤甚麽作佛法。 任尔以百千聪明。 一一把他三乘十二分教。 乃至一千七百则陈烂葛藤。 及与百氏诸子。 从头解注得盛水不漏。 总是门外打之。 绕说时似悟对境还迷。 此事向道无尔会处。 尔转要会转不相应。 尔莫见与麽说。 便拟别生知解。 直饶向千人万人拶不入处。 别有生机。 总不出箇要会的妄念。 惟有具大信根。 向己躬下真参实悟。 乃能荷负尔若作荷负想。 依旧没交涉。 故古教谓。 假使满世间。 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 如今有等人拾得橘皮。 自认为火。 到处高谈阔论主张。 一路道我会佛法要人恭敬有甚得便宜处。 幻者三四十年。 向此事上着到展转。 于佛法二字尚不相应。 所以日夜怀惭。 安敢滥膺师位。 寻常遇甘言厚币。 不啻毒箭入心累。 避之而不可。 此盖多生缘业所致。 乃虚妄本非道力使之然也。 每见道流没要紧。 遇些子不顺意事。 一点无明恣纵业识。 狂心毒行。 平地上桍陷人。 唤作我持公论。 殊不知从无量劫来。 被此等公论结缚无明。 未曾有一事以公论而会道念。 且今日所持底公论。 尔还知多少人在尔背后。 掩鼻之不暇。 生死无尔脱处。 自家一箇生死大事。 粘皮缀骨念念无间。 无量劫来百千伎俩。 一齐弄尽。 只是此心不肯休歇。 徒向千佛万祖。 累发重誓逗到今日。 撞在三衣下唤作道流。 奈何依旧识它。 目前不破动便生心起念。 莫非滋长生死结缚。 忘却最初出家本志。 似与麽热乱。 得千生万生。 徒长业轮于理何益。 好教尔知众生结缚浓厚。 无尔奈何处。 尔若无力。 处众但只全身放下。 向半间草屋冷澹枯寂。 丐食鹑衣且图自度。 亦免犯人苗稼作无惭人。 所以知佛法无尔会处。 生死无尔脱处。 既会不得。 又脱不得。 但向不得处。 一捱捱住。 亦莫问三十年二十年。 忽向不得处。 蓦尔援透。 始信余言之不相诬矣。 诫闲世人未有不以闲散为乐。 而共趣之逆问其故。 乃曰。 昔尝以荣辱是非。 累日与事物相交驰。 心志劳而形体惫。 以至结于情想接于梦寐。 静而思之人生几何。 不得一日之安。 虽富贵奚益也。 由是一切弃之。 思欲行歌坐忘观青天白云。 以自放浪于事物之表。 或有避父师之训。 厌身世之劳望治生。 如避水火。 必欲拔尘远俗以遂其间。 余曰。 忙固劳形役虑也。 闲则坐消白日又何益于理哉。 二者皆欣厌之情妄耳。 故圣人有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之旨。 正不必厌此忙而欣彼之闲也。 余将直言之。 夫人欲学入世间之道。 苟不服勤劳役。 则事无贵贱皆无由成。 然悟世间虚妄。 欲究圣贤出世之道。 倘不忘飡废寝。 则根无利钝。 又何从而得之。 故雪山大士舍身命如微尘数。 事知识如恒河沙。 积劫迨今历试诸难。 盖欲示后学者知道之不易闻也。 故入世间则忠于君孝于亲。 悉尽其义不可不忙。 出世间则亲师择友。 朝参暮扣以尽其道。 又不可不忙。 既尽其义。 又尽其道。 将见体如泰山之不动。 心等太虚之无为岂一闲字可与同日语哉。 或入世不能尽其义。 出世不能尽其道。 惟孜孜以安闲不扰为务。 而不肯斯须就劳者。 故圣人斥之为无惭人。 凡有识者安肯负此无惭。 而复嗜闲于疎散之域也。 余故书此。 以为投闲者之诫。 千嵓长禅师示众参禅为第一。 持戒为第二。 作福为第三。 礼诵为第四。 既作出家儿。 须行四种事。 不可纵汝心。 不可恣汝意。 不可懒汝身。 不可昏汝智。 谛观苦与乐。 痛念生与死。 莫忧衣与食。 莫贪名与利。 时中惺惺着。 胸中荡荡地。 行坐合清规。 动静依先制。 常近善知识。 常远恶朋辈。 若能信我言。 成佛极容易。 若不信我言。 出家徒劳耳。 是百姓光头。 是修罗聚会。 是地狱抽芽。 是畜生群队。 快脱袈裟来。 快出山门去。 且自做俗人。 莫与我同住。 天衣怀禅师室中以净土问学者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 则是取舍之情众生妄想。 若言无净土。 则违佛语。 修净土者当如何修。 众无语。 复自答云。 生则决定生。 去则实不去。 又云。 譬如雁过长空。 影沉寒水。 雁绝遗踪之意。 水无留影之心。 大智律师警自甘涂炭者世之学佛者。 其始莫不皆曰为生死事大。 及乎声利所动世缘所汩。 则生死大事置而弗论。 或为人扣击。 则它辞託跋不能自决。 或云。 此不须问。 或云。 不必用知。 或云。 符到奉行莫作计较。 或云。 随处受生出入自在。 或云。 且生不高不下之家复男子身。 或云。 把定精神见善恶相不得随去。 或令预候之时。 或教临终夺阴。 或云。 百骸溃散一物长灵。 或云。 形散气消归于寂灭。 如是种种臆度矫乱。 皆不出凡夫外道断常二见。 逮乎四大解分病苦所道。 识神无主随业轮回。 决无疑矣。 假令定日剋时坐脱立化。 世德可致未足为奇。 斯由不见十六观经。 不知九品生相。 不信弥陀愿力。 而坚侍所具自甘涂炭。 岂不为之悲哉。 永明寿禅师戒无证悟人勿轻净土问曰。 但见性悟道便超生死。 何用系念彼佛求生他方。 答曰。 真修行人应自审察。 如人饮水冷煖自知。 今存龟鉴以破多惑。 诸仁者当观。 自己行从见性悟道受如来记。 绍祖师位。 能如马鸣龙树否。 得无碍辩才证法华三昧。 能如天台智者否。 宗说皆通行解兼修。 能如忠国师否。 此诸大士皆明垂言教深劝往生。 盖是自利利他。 岂肯误人自误。 况大雄赞叹金口丁宁。 希从昔贤恭禀佛勅。 定不谬误也。 仍往生传所载。 古今高士事迹显着非一。 宜勤观览以自照知。 又当自度临命终时。 生死去住定得自在否。 自无始来恶业重障定不现前。 此一报身定脱轮回否。 三途恶道异类中行。 出没自由定无苦恼否。 天上人间十方世界。 随意寄託定无滞碍否。 若也了了自信得及。 何善如之。 若其未也莫以一时贡高。 却致永劫沉沦。 自失善利将复尤谁。 呜呼哀哉。 何嗟及矣。 慈云式忏主三衣辩惑篇佛制法衣但三。 一曰。 安陀会。 二曰。 郁多罗僧。 三曰。 僧伽梨。 此三法衣定是出家之服。 非在家者所披。 僧祇云。 三衣者贤圣沙门标识。 非俗人所为。 智论云。 佛圣弟子住于中道故。 着三衣。 外道裸形无耻。 白衣多贪重着。 杂阿含云。 修四无量者。 并剃发服三法衣。 而出家也。 据斯以知定非俗服。 世云。 梵网经有通俗着者。 人见彼经广列王臣道俗。 尽得受戒。 应教身所着袈裟等言。 便令士女受菩萨戒者着七条衣。 观彼经文。 未必全尔。 袈裟正翻为染。 或翻卧具。 据翻染者秖是通制。 道俗受戒须服坏色。 恐其染同特艶。 乖于法制。 乃云。 应教身所着染。 皆使坏色。 或有风俗不可尽制。 而出家菩萨必须染坏故。 复文云。 比丘应与俗服有异。 何曾通俗着七条衣。 或翻卧具者。 南山云。 三衣总名。 梵网经云。 披九条七条五条袈裟。 即其文也。 若尔者。 又何妨袈裟之语别在出家。 亦即文云。 比丘皆应与俗服有异。 寻天台及藏法师章疏。 俱作染坏义释。 并无通俗三衣之说。 虽方等经中通俗修忏入道场时许着三衣。 但是单缝不许却刺。 佛言。 此三衣者一名单缝。 二名俗服。 荆溪师云。 若却刺者即是大僧受持之衣。 是故此衣应须别造。 世有借出家人衣。 深为未可。 故知虽三衣非出家服(出辅行记)信其梵网若已许着。 方等何故要须单缝。 乃至阿含佛令取阿难郁多罗僧。 与婆四吒女着等。 此出自圣意暂尔赴机。 灭后下凡须依定制。 一切戒律涅槃重宣最后之言。 方为揩定。 三衣许俗彼经无文余。 或云。 攘灾免厄许与小片。 至如戏女暂挂猎师假披。 或云。 得四寸而饮食斯充。 挂一片而罗刹不噉。 盖显三衣之功用。 非许四民之受持。 出家闲邪之人尚昧持衣之轨。 在尘烦杂之众。 宁知奉法之仪。 南山云。 若受用有方则不生罪戾。 必领纳乖式。 便自陷深愆。 一生无衣覆身一死。 自负圣责何虑无恶道分。 观斯之言自坐深过。 忍将非法误累在家。 更有愆妄不能缄默。 多见道俗竞挂络子。 滥觞久矣。 滋彰近矣。 且三衣五纳制听二典。 络子名状出自何文。 误以三衣破片而回作者。 比丘衣损秖合补治。 令不失受持。 岂容披其破片。 更立异名。 何殊遭贼失衣比丘乎。 或云。 院内执作暂挂无妨者。 安陀会。 正是院内之衣。 何不着耶。 至于俗家弟子。 若免灾厄不应常挂袈裟之片。 若许常挂。 何不全许三衣。 而但许一片耶。 南山引僧祇龙着袈裟免金翅难。 乃云。 必不顺教则所被无力。 袈裟违教尚云无力。 况今络子特新裁染。 公然製造。 若名若体。 全是非法。 验知披挂得罪无福。 今略书三种违教之咎。 庶几读之。 宥过无大必改为善。 一者络子名体都无所载。 制听二教一切所无。 既乏五功滥参三贱。 违教之责冥报非虚。 二者制听二教。 唯佛一人。 自菩萨声闻述而不作。 今既自制络子。 仁者便是佛耶。 三者隋外道辈非佛者流。 南山云。 以杂色线缝于衣上作条幅者。 是外道法。 结偷兰遮。 况乎造非法衣。 殊乖先制。 非外道辈斯何人哉。 幸愿四方道人行大乘者。 读文寻竟莫守己情。 担麻弃金殊非智者。 革弊从正斯则达人。 应知无上佛乘解无道俗。 传持之轨诚在律仪。 涅槃扶律谈常正在于此律范。 若壤法假谁传。 岂生为人不护眼目。 断常住命。 非旃陀罗耶。 昔静霭法师值周武行虐。 自恨不能护法出家奚为。 乃坐石奋刀遍身剖肉引肠挂树。 以手捧心而卒。 呜呼古贤护法其若是乎。 我等既学未能。 宜法制莫致毁损。 殃坠自他矣。 缁门警训卷第五终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5:3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