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镜录卷第六十五 内容: 宗镜录卷第六十五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夫能所之见。 则心境宛然。 圣人知见。 如何甄别。 答。 双照有空。 不住内外。 似谷答声而绝虑。 如镜鉴像而无心。 妙湛圆明。 寂而常照。 故云常在正念。 亦名正知。 非是有念有知。 亦非无念无知。 有无皆想。 俱非正知。 但无念而照。 名曰正知。 若唯无念。 寂而失照。 若但照体。 照而失寂。 并称不正。 正在双行。 还原集云。 圣人有二种用心。 一不见一切物皆空。 唯见于空。 不见一切物。 二见一切物即空。 了了见一切有。 不住于有。 了了见一切空。 不住于空。 双照有无。 分别宛然。 而无念动。 犹如明镜。 覩其色像。 一切皆于中现。 用心亦尔。 得其妙性起照。 照见一切。 了了知无所知。 了了见无能见。 无能。 不废常见。 见性。 既常。 无一间断。 分明彻照十方。 净无瑕秽。 内外圆明。 廓周法界。 亦名毗卢遮那无障碍眼。 圆满十方。 照见一切佛刹。 即此义也。 所以达人见闻。 不落能所。 既非是有见。 亦非无见。 但不生二相。 常合真空。 是以全色为眼。 常见色而无缘。 全眼为色。 恒称见而非我。 以色是所缘之境。 眼是能缘之根。 今即是眼。 故无缘也。 又眼是我能见。 今全为色。 正见之时。 即非我也。 则色心无二能所非殊。 所以影公颂云。 法性不并真。 圣贤无异道。 故大集经云。 慧灯三昧者。 即是诸法无二相也。 无二相者。 不在有无。 不出有无。 夫有无者。 以惑情所执。 有无皆失。 理。 无惑计。 有无皆真。 是知诸法。 非实非虚。 非空非有。 若无于有。 不成于无。 若无于无。 不成于有。 有无交彻。 万化齐融。 又约圣人亲证见闻之境。 有其四种。 所以大涅槃经云。 约佛妙证。 有四种闻。 一不闻。 闻二不闻不闻。 三闻不闻。 四闻闻。 台教释云。 初入证道。 修道忽谢。 无所可有。 名为不闻。 真明豁开。 无所不照。 即是于闻。 故名不闻。 闻证得如是大般涅槃。 无有闻相。 故名不闻不闻。 证起惑灭。 名闻不闻。 寂而常照。 随扣则应。 名曰闻闻。 初句证智。 次句证理。 第三句证断。 第四句证应。 若事若理。 智断自他。 于初智证之中。 具足无缺。 此一妙证。 尽涅槃海。 复次不闻闻。 是证了因。 闻不闻。 是证缘因。 不闻不闻。 是证正因。 闻闻。 是证境界。 乃至明四种。 生生。 生不生。 不生生。 不生不生。 亦同四种闻义。 一生生。 是因缘所生法。 二生不生。 是我说即是空。 三不生生。 是亦名为假名。 四不生不生。 是亦名中道义。 若能了此四生之无生。 方达圣人见闻之境。 是以不取不舍。 达一道之原。 非有非空。 见诸法之实。 如肇论云。 且夫心之有也。 以其有有。 有自不有。 故圣心不有。 有不有有。 故有无有。 有无有故。 则无无。 无。 无故。 圣心不有不无。 不有不无故。 其神乃虚。 何者。 夫有也。 无也。 心之影响也。 言也。 象也。 影响之所攀缘也。 有无既废。 则心无影响。 影响既沦。 则言象莫测。 言象莫测。 则道绝群方。 道绝群方。 故能穷灵极数。 穷灵极数。 乃曰妙尽。 妙尽之道。 本乎无寄。 夫无寄在乎冥寂。 冥寂故。 虚以谓之。 妙尽在乎极数。 极数故。 数以应之。 数以应之。 故动与事会。 虚以谓之。 故道超名外。 道超名外。 因谓之无。 动与事会。 因谓之有。 谓之有者。 应夫有为。 强谓之然耳。 彼何然哉。 故经云。 圣智无知。 而无所不知。 无为而无所不为。 此无相寂然之道。 岂曰有而为有。 无而为无。 动而乖静。 静而废用耶。 而今之谈者。 多即言以定旨。 寻大方而徵隅。 怀前识以标玄。 存所存之必当。 是以闻圣有知。 谓之有心。 闻圣无知。 谓等大虚。 有无之境。 边见所存。 岂是处中莫二之道乎。 何者。 万物虽殊。 然性本常一。 不可而物。 然非不物。 可物于物。 则名相异陈。 不物于物。 则物而即真。 是以圣人不物于物。 不非物于物。 不物于物。 物非有也。 不非物于物。 物非无也。 非有所以不取。 非无所以不舍。 不舍故。 妙存则真。 不取故。 名相靡因。 名相靡因。 非有知也。 妙存即真。 非无知也。 故经云。 般若于诸法。 无取无舍。 无知无不知。 此攀缘之外。 绝心之域。 而欲以有无诘者。 不亦远乎。 释曰。 夫说有说无。 是心之影响。 岂当真实乎。 若能穷其灵智之原。 极乎心数之表。 则可妙尽其道矣。 自然真心无寄。 不属有无。 不以有。 故虚以谓之。 不以无。 故数以应之。 然此犹是强言。 则圣智无心于彼此。 故云圣人不物于物。 不非物于物。 不物于物。 故名相靡因者。 以不取诸法。 无法当情。 则名相无因得起。 不非物于物。 故妙存即真者。 以不舍诸法故。 无法可舍。 则见诸法之实性。 湛然常住。 妙体恒真。 此真实甚深般若。 岂在即言审定。 随意思量。 说有说无。 非有非无之所能及。 故云此攀缘之外。 绝心之域。 而欲以有无诘者。 不亦远乎。 应当妙证之时。 自然明了。 问。 此佛之知见。 如何开示悟入。 答。 若约教。 天台文句疏。 配圆教四位。 开即十住。 示即十行。 悟即十向。 入即十地。 华严记释大意云。 谓开除惑障。 显示真理。 令悟体空。 证入心体。 若禅门南北二宗释者。 北宗云。 智用是知。 慧用是见。 心不起名智。 智能知五根。 不动名慧。 慧能见。 是佛知见。 心不动是开。 开者。 开方便门。 色不动是示。 示者。 示真实相。 悟即妄念不生。 入即万境常寂。 南宗云。 众生佛智。 妄隔不见。 但得无念。 即本来自性寂静。 为开。 寂静体上。 自有本智。 以本智能见本来自性寂静。 名示。 既得指示。 即见本性。 佛与众生本来无异。 为悟。 悟后于一切有为无为。 有佛无佛。 常见本性。 自知妄想无性。 自觉圣智。 是故菩萨。 前圣所知。 转相传授。 即是入义。 海龙王经云。 心不住内。 亦不游外。 识无所住。 度于一切堕颠倒者。 乃至见诸法寂。 观诸法默。 诸法寂寞。 无行无处。 诸法澹然。 无所成就。 普观诸法。 皆已如是。 如是观者。 是为法观。 法观如是。 不见诸法之所归趣。 其有见法而不观者。 不以见法而成观也。 无求无晓。 不知不见。 是为见法。 法华经云。 不得诸法。 不知不见。 亦不分别。 是男是女。 又昔人云。 亦无见。 亦无闻。 无见无闻真见闻。 又肇法师云。 闭智塞聪。 独觉冥冥者矣。 如是则默契寂知。 俱通宗镜矣。 所以首楞严经云。 佛告阿难。 吾复问汝。 诸世间人说我能见。 云何名见。 云何不见。 阿难言。 世人因于日月灯光。 见种种相。 名之为见。 若复无此三种光明。 则不能见。 阿难。 若无明时名不见者。 应不见暗。 若必见暗。 此但无明。 云何无见。 阿难。 若在暗时。 不见明故。 名为不见。 今在明时。 不见暗相。 还名不见。 如是二相。 俱名不见。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 非汝见性。 于中暂无。 如是则知。 二俱名见。 云何不见。 是故阿难。 汝今当知。 见明之时。 见非是明。 见暗之时。 见非是暗。 见通之时。 见非是通。 见塞之时。 见非是塞。 四义成就。 汝复应知。 见见之时。 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云何复说因缘自然。 及和合相。 问。 圣人见实相之妙色。 惑情还见不。 答。 唯见不实。 不见不实之实。 如见杌为贼。 不见杌也。 又如一真空理。 见成二谛。 若世人知者。 名为世俗谛。 出世人知。 名第一义。 其所知处。 未必悬殊。 其所知境。 各从心现。 如瞖目见明珠有纇。 净眼观莹净无瑕。 美恶唯自见殊。 珠体本末如一。 问。 众生不见实色者。 凡有所见。 还成妄不。 答。 虽然不实。 亦不成妄。 如见杌为贼。 贼何所有。 以无体故。 华严经颂云。 若能了邪法。 如实不颠倒。 知妄本自真。 见佛即清净。 起信论云。 虽有染心。 而常恒不变。 法藏和尚云。 众生异见不妄。 所以从凡愿求佛地。 若异见妄。 终不从凡趣真佛地。 何以故。 众生界即佛界。 佛界即众生界。 是以从凡入圣。 从圣现凡。 名字有差。 一体不动。 然此宗镜录。 唯论一实。 如法华经以实相为体。 此实之一字。 虽普该万法。 以是彼之体性故。 统论其宗。 即不简真伪。 若以见解智证论之。 则须分优劣。 以情怀取舍。 智有浅深故。 法华玄义云。 夫正体玄绝。 一往难知。 又邪小之名。 乱于正大。 譬如鱼目。 溷杂明珠。 故须简伪。 即为六意。 一就凡简。 二就外简。 三就小简。 四就偏简。 五就譬简。 六就悟简。 一就凡简者。 释论云。 世典亦称实者。 乃护国治家称实也。 外道亦称实者。 邪智僻解谓为实也。 小乘称实者。 厌苦稣息。 以偏真为实也。 如是等。 但有实名。 而无其义。 何者。 世间妖幻道术。 亦称为实。 多是鬼神媚法。 此法入心。 迷醉狂乱。 自衒善好。 谓胜真实。 立异动众。 示奇特相。 髑髅盛屎。 约多人前。 张口大咽。 或生鱼臭肉。 增状哺食。 或裸形弊服。 夸傲规矩。 或直来直去。 不问不答。 种种谲诡詃诱无智。 令信。 染惑着。 已求脱叵得。 内则病害其身。 外则诛家灭族。 祸延亲里。 现受众苦。 后受地狱长夜之苦。 生生障道。 无解脱期。 此乃世间现见。 何实可论。 钝使爱论摄。 若周孔经籍。 治法礼法。 兵法医法。 天文地理。 八卦五行。 世间坟典。 孝以治家。 忠以治国。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敬上爱下。 仁义揖让。 安于百姓。 霸立社稷。 若失此法。 强者陵弱。 天下燋遑。 民无聊生。 鸟不暇栖。 兽不暇伏。 若依此法。 天下太平。 牛马内向。 当知此法。 乃是爱民治国。 而称为实。 金光明经云。 释提桓因。 种种胜论。 即其义也。 盖十善意耳。 修十善。 上符天心。 诸天欢喜。 求天然报。 此法为胜。 故言胜论耳。 又大梵天王说出欲论。 即是修定。 出欲淤泥。 亦是爱论摄耳。 世又方术。 服药长生。 鍊形易色。 飞仙隐形者。 称此药方。 秘要真实。 此亦爱论钝使摄耳。 二就外简者。 即是外道典籍也。 若服药求知。 聪利明达。 推寻道理。 称此药方。 为胜为实者。 药力薄知。 不能鉴远。 触药则失。 药歇则失。 亦非实也。 若此间庄老。 无为无欲。 天真虚静。 息诸夸仙。 弃世绝智等。 直是虚无。 其抱尚不出单四见外。 何关圣法。 纵令出单四见外。 尚堕複四见中。 见网中行。 非解脱道。 若外国论力。 受梨唱募。 撰五百明难。 其一云。 瞿昙为一究竟道。 为众多究竟道。 佛言。 但一究竟道。 论力云。 诸师各各说究竟道。 佛指鹿头。 汝识其人不。 论力言。 识究竟道中。 其为第一。 佛言。 若其得究竟道。 云何自舍其道。 为我弟子耶。 论力即悟。 叹佛法中。 独一究竟道。 又如长爪云。 一切论可破。 一切语可转。 观诸法实相。 于久不得一法入心。 释论云。 长爪执亦无见。 又云。 亦计不可说见。 如斯流类。 百千万种。 虚妄戏论。 为惑流转。 见网浩然。 邪智澜漫。 触境生着。 或时襵牒。 有无为有。 无有为无。 乃至有非有非无为有。 无非有非无为无。 百千番牒。 悉皆见倒。 生死诸边。 非真实也。 大涅槃经云。 被无明枷。 系生死柱。 绕二十五有。 不能得脱。 即此义也。 三就小简者。 声闻法中。 亦云离有离无。 名圣中道。 大集经云。 拘隣如沙门。 最初获得真实之知见。 然小乘不运大悲。 不济众生。 功德力薄。 不求作佛。 不深穷实相。 则智慧劣弱。 虽云离有离无。 名圣中道。 乃以断常二见边真谛。 为中道。 无漏慧。 名为见。 证涅槃法。 名为知。 虽断见思。 除灭分段。 而住草庵。 非究竟理。 对前生死有边。 即涅槃无边。 二俱可破可坏。 非真实道故。 不名实相也。 四就偏简者。 诸大乘经。 共二乘经人。 带方便说者。 名字既同。 义须分别。 如摩诃衍中云。 三乘之人。 同以无言说道断烦恼。 中论云。 诸法实相。 三人共得者。 二乘之人。 虽共禀无言说道。 自求出苦。 无大悲心。 得空则止。 钝根菩萨亦尔。 利根菩萨。 大悲心。 为物。 深求实相。 共实相者。 智如萤火。 是故非实。 不共实相。 智如日光。 是故为实。 大涅槃经云。 第一义空。 名为智慧。 二乘但空。 空无智慧。 菩萨得不但空。 即中道慧。 即此慧寂而常照。 二乘但得其寂。 不得寂照。 故非实相。 菩萨得寂。 又得寂照。 即是实相。 见不空者。 复有多种。 一见不空。 次第断结。 从浅至深。 此乃相似之实。 非正实也。 二见不空。 具一切法。 初阿字门。 则解一切义。 即中即假即空。 不一不异。 无三无一。 二乘但一即。 别教但二即。 圆具三即。 三即真实相也。 释论云。 何等是实相。 谓菩萨入于一相。 知无量相。 无量相又入一相。 二乘但入一相。 不能知无量相。 别教虽入一相。 又入无量相。 不能更入一相。 利根菩萨。 空。 故入一相。 即假。 故知无量相。 即中。 更入一相。 如此菩萨。 深求智度大海。 一心即三。 是真实相体也。 华严不共二乘。 但约菩萨。 三智次第得。 亦非正实。 不次第得者。 是正实也。 若方等中。 四人得三智。 三人为虚。 一人为实。 大品三慧。 说三智。 属三人。 前二不深求。 浅而非实。 后一人深求一心三智。 是故是实。 此经云。 汝实我子。 无复四三之人。 十方谛求。 更无余乘。 但一实相智。 决了声闻法。 但说无上道。 纯是一实体也。 大涅槃经云。 一实谛者。 则无有有无。 有无无二故。 名一实谛。 又一实谛。 名无虚伪。 又一实谛。 无有颠倒。 又一实谛。 非魔所说。 又一实谛。 名常乐我净。 常乐我净。 无空假中之异。 异则为二。 二故非一实谛。 一实谛即空即假即中。 无异无二故。 名一实谛。 若有三异。 即为虚伪。 虚伪之法。 不名一实谛。 无三异故。 即一实谛。 若异即是颠倒。 颠倒未破。 非一实谛。 无三异故。 无颠倒。 无颠倒故。 名一实谛。 异者不名一乘。 三法不异。 具足圆满。 名为一乘。 是乘高广。 众宝庄校。 故名一实谛。 魔虽不证别异空假。 而能说别异空假。 若空假中不异者。 魔不能说。 魔不能说。 名一实谛。 若空假中。 异者。 名颠倒。 不异者。 名不颠倒。 不颠倒故。 无烦恼。 无烦恼故。 名为净。 无烦恼则无业。 无业故名为我。 无业故无报。 无报故名乐。 无报则无生死。 无生死则名常。 常乐我净。 名一实谛。 一实谛者。 即是实相。 实相者。 即经之正体也。 如是实相。 即空。 即假。 即中。 即空故。 破一切凡夫爱论。 一切外道见论。 即假故。 破三藏四门小实。 破三人共见小实。 即中故。 破次第偏实。 无复诸颠倒小偏等因果四谛之法。 亦无小偏等三宝之名。 唯有实相因果四谛三宝。 宛然具足。 亦具诸方便因果四谛三宝。 何以故。 实相是法界海故。 唯此三谛。 即真实相也。 又开次第之实。 即是圆实。 证道。 是同故。 又开三人共得实。 深求即到底故。 又开三藏三实。 决了声闻法。 又开诸见论实。 于见不动。 而修道品故。 又开诸爱论实。 魔界即佛界故。 行于非道。 通达佛道。 一切诸法中。 悉有安隐性。 即绝待明实。 是经体也。 五譬简者。 今借三喻。 正显伪真。 兼明开合破会等意。 一譬三兽渡河。 同入于水。 三兽有强弱。 河水有底岸。 兔马力弱。 虽济彼岸浮浅不深。 又不到底。 大象力强俱得底岸。 三兽喻三人。 水喻即空。 底喻不空。 二乘智少。 不能深求。 喻如兔马。 菩萨智深。 喻如大象。 水软喻空。 同见于空。 不见不空。 底喻实相。 菩萨独到。 智者见空。 及与不空。 到又二种。 小象但到底泥。 大象深到实土。 别智虽见不空。 历别非实。 圆不空。 穷显真实。 如是喻者。 非但简破兔马二乘非实。 亦简小象不空非实。 乃取大象不空。 为此经体也。 此约空中共为真谛。 作如此简也。 二譬颇梨如意。 两珠相似。 形类欲同。 而颇梨但空。 不能雨宝。 如意珠亦雨宝。 颇梨无宝。 以喻偏空。 如意能雨。 以喻中道。 此就有无合为俗。 简伪显真。 今经体同如意也。 又但约一如意珠为譬者。 得珠不知力用。 唯珠而已。 智者得之。 多有所获。 二乘得空。 证空休息。 菩萨得空。 方便利益。 普度一切。 此就含中真谛。 简其得失也。 今经如智者得如意珠。 以为经体。 三譬如鑛石中金。 愚夫无识。 视之谓石。 掷在粪秽。 都不领录。 贾客得之。 鎔出其金。 保重而已。 金匠得之。 造作种种钗钏环璫。 仙客得之。 鍊为金丹。 飞天入地。 扪摸日月。 变通自在。 愚人喻一切凡夫。 虽具实相。 不知修习。 贾客喻二乘。 但断烦恼矿。 保即空金。 更无所为。 金匠喻别教菩萨。 善巧方便。 知空非空。 出假化物。 庄严佛土。 成就众生。 仙客喻圆教菩萨。 即事而真。 初发心时。 便成正觉。 得一身无量身。 普应于一切。 今经但取金丹实相。 以为体也。 就同而为喻。 从初至后。 同是于金。 凡夫圆教。 俱是实相也。 就异为喻者。 初石异金。 次金异器。 器异丹。 丹色净彻。 类若清油。 柔软妙好。 岂同鐶钏。 状乖色别。 故不一种。 此就与夺破会。 简其得失。 引此三喻者。 前喻根性。 根性有浅深。 浅得其空。 深得其假。 又得其中。 次喻三情。 初情但出苦。 不志求佛道。 见真即息。 次情历别不能圆修。 后者广大遍法界求。 第三喻三方便。 二乘方便少。 守金而住。 别教方便弱上能严饰营生。 圆教方便深。 故能吞云纳汉。 今明此经实相之体。 如大象得底。 坚不可坏。 以譬体妙。 圆珠普雨。 譬其用妙。 巧智成仙譬其宗妙。 如此三譬。 即是三德。 不纵不横。 名为大乘。 于大乘中。 别指真性。 以为经体。 六就悟简者。 夫法相真正。 诚如上说。 行未会理。 岂得名谛。 徒劳四说。 逐语生迷。 闻粖谓软。 闻雪谓冷。 闻贝谓[革*卬]。 闻鹄谓动。 终不能见乳之真色。 情闇夜游。 何能见谛。 叫唤求食。 无有饱理。 执己为实。 余是妄语。 此有彼无。 是非互起。 更益流动。 云何名谛。 若欲见谛。 惭愧有差。 若苦到忏悔。 机感诸佛。 禅慧开发。 观心明净。 信解虚融。 尔时犹名闇中见杌髣髴不明。 人木虫尘。 尚不了了。 若能安忍。 法爱不生。 无明豁破。 如明镜。 不动。 净水无波。 鱼石色像。 任运自明。 清净心常一。 如是尊妙人。 则能见般若。 金[鎞-囟+(奂-大)]抉眼。 一指二指三指分明。 尔时见色。 言有亦是。 言无亦是。 云何为有。 的的之色。 与眼相应。 谛谛之理。 与智相称。 名之为有。 云何为无。 无坚冷软动之相。 名之为无。 论云。 一切实。 一切非实。 亦实亦不实。 非实非不实。 如是皆名诸法之实相。 如舍利弗云。 安住实智中。 我定当作佛。 为天人所敬。 尔时乃可谓。 永尽灭无余。 是名真实见体。 故涅槃经云。 八千声闻。 于法华经中见如来性。 如秋收冬藏。 更无所作。 约理明无所作。 此是究竟之理也。 约教无所作。 闻此教已。 更不他闻也。 约行无所作者。 修此行已。 更不改辙。 如是等种种无所作义。 略而言之。 随智妙悟。 得见经体。 当以随智妙悟意。 历诸谛境中。 节节有随情。 随情智。 随智种种分别。 简余情想。 唯取随智明见经体也。 问。 唯识正理。 我法本空。 众生妄执我法二心。 从何而起。 答。 从六七二识。 缘识所起。 唯识论云。 诸心心所。 依他起故。 亦如幻事。 非真实有。 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 说唯有识。 若执唯识真实有者。 如执外境。 亦是法执。 然诸法执。 略有二种。 一者俱生。 二者分别。 俱生法执。 无始时来。 虚妄熏习内因力故。 恒与身俱。 不待邪教及邪分别。 任运而转。 故名俱生。 此有二种。 一者常相续。 在第七识。 缘第八识。 起自心相。 执为实法。 二者间断。 在第六识。 缘识所变蕴处界相。 或总或别。 起自心相。 执为实法。 此二法执。 细故难断。 后十地中。 数数修习缘法空观。 方能除灭。 分别法执。 亦由现在外缘力故。 非与身俱。 要待邪教及邪分别。 然后方起。 故名分别。 唯在第六意识中。 有此亦二种。 一缘邪教所说蕴处界相。 起自心相。 分别计度。 执为实法。 二缘邪师所说自性等相。 起自心相。 分别计度。 执为实法。 此二法执麁故易断。 入初地时。 观一切法。 法空真如。 即能除灭。 如是所说一切法执。 自心外法。 或有或无。 自心内法。 一切皆有。 是故法执。 皆缘自心内法。 一切皆有。 是故法执。 皆缘自心所现似法。 执为实有。 然似法相。 从缘生故。 是如幻有。 所执实法。 妄计度故。 决定非有。 故世尊说。 慈氏当知。 诸识所缘。 唯识所现。 依他起性。 如幻事等。 如是外道余乘。 所执。 离识我法。 皆非实有。 故心心所。 决定不用外色等法。 为所缘缘。 缘用必依实有体故。 释云。 若执唯识真实有者。 如执外境。 亦是法执者。 由是理故。 但应遣彼心外之境。 同兔角无。 能缘彼心。 如幻事有。 故少分不同。 非谓即心。 亦名实有。 又夫心外执我执法者。 有其两种。 一者如外道等。 执离心等。 别有一物。 是常是一名之为我。 此乃是妄计所执。 其体都无。 二者疎所缘缘。 本质之法。 能缘之心亲缘之不着。 亦名心外。 此是依他。 其体是有。 问。 六七二识。 执生我见。 能起计处。 于心内外。 云何有无。 答。 论云。 如是所说一切我执。 自心外蕴或有或无者。 释云。 能缘缘不着处。 皆名心外。 第七计我心外唯有。 第六计我心外之蕴。 或是于无。 论云。 自心内蕴一切皆有者。 亲所缘也。 不问即离。 计为我者。 影像必有。 故无有少法能取少法。 唯有自心还取自心。 故皆缘蕴。 此皆辩我所依也。 论云。 是故我执。 皆缘无常五取蕴相。 妄执为我者。 结成前义。 影像相分。 必是蕴故。 缘此为我。 义显大乘亲缘。 于无心不生也。 成所缘缘。 必有法故。 论云。 然诸蕴相从缘生故。 是如幻有。 妄所执我横计度故。 决定非有。 又诸外道等。 多于心王计为主宰。 作者受者。 由不能知本无自性。 随缘流转故。 大宝积经。 佛言。 迦叶。 譬如咽塞病。 即能断命。 如是迦叶。 一切见中。 唯有我见。 即时能断于智慧命。 故知法我见者。 违现量境。 障法空智。 人我见者。 为生死根。 断智慧命。 不入宗镜。 二患难消。 问。 我法各以何为义。 答。 我者。 是主宰二义。 我有自在力。 宰割断力。 义同我故。 主是我体。 宰是我所。 或是我用。 法者。 则是轨持。 轨谓轨范。 可生物解。 持谓任持。 不舍自相。 问。 我是主宰义者。 主宰二义。 各属何识。 须知有我之病原。 方施无我之妙药。 答。 主是俱生我。 无分别故。 属第七识我。 宰是分别我。 有割断故。 属第六识我。 问。 凡有施为。 无非我为主宰。 云何言一切唯是识乎。 答。 西天外道。 多执身有神我。 故能使身动作。 若无神我。 谁使身耶。 龙树菩萨破云。 心是识相。 自能使身。 不待神也。 如火性能烧物。 非假于人。 密严经云。 阿赖耶识。 恒与一切染净之法。 而作所依。 是诸圣人。 现法乐住三昧之境。 人天等趣。 诸佛国土。 悉以为因。 常以诸乘而作种性。 若能了悟。 即成佛道。 一切众生。 有具功德。 威力自在。 乃至有生险难之处。 阿赖耶识。 恒住其中。 作所依止。 此是众生无始时界诸业习气。 能自增长。 亦能增长余之七识。 由是凡夫执为所作。 能作内我。 诸仁者。 意在身中。 如风速转。 业风吹种。 遍在诸根。 七识同时。 如浪而起。 外道所计胜性。 微尘。 自在等。 悉是清净阿赖耶识。 诸仁者。 阿赖耶识。 由先业力。 及爱为因。 成就世间若干品类。 妄计之人。 执为作者。 楞伽经云。 观诸众生。 如死尸无知。 以妄想故。 见有往来。 若离妄想。 如彼死尸。 无鬼入中。 是知人亦如是。 但有四大。 无人入中。 大智度论问云。 有出入气。 则是我相。 视眴寿命心。 苦乐爱憎精勤等。 是我相。 若无我。 谁有是出入息。 视眴寿命心。 苦乐爱憎精勤等。 当知有我在内动发。 故寿命心。 亦是我法。 若无我。 如牛无御。 有我。 故能制心入法。 不为放逸。 若无我者。 谁制御心。 受苦乐者是我。 若无我者。 为如树木。 则不应别苦乐。 爱憎。 精勤亦如是。 我虽微细。 不可以五情知。 因是相故。 可知为有。 答曰。 是诸相。 皆是识相。 有识。 则有出入息视眴寿命等。 若识离身。 则无。 汝若云我常遍故。 死人亦应有视眴出入息寿命等。 复次出入息等。 是色法。 随心风力。 故动发。 此是识相。 非我相。 寿命是心相应行。 亦是识相。 问曰。 若入无心定中。 或眠无梦时。 息亦出入有寿命。 何以故。 言皆是识相。 答曰。 无心定等。 识虽暂无。 不久必还生。 识不舍身故。 有识时多。 无识时少。 是故名识相。 如人出行。 不得言其家无主。 苦乐憎爱精勤等。 是心相应。 共缘随心。 行心有故便有。 心无故便无。 以是故是识相。 非我相。 又云。 复次四大。 及造色围虚空。 故名为身。 是中内外入因缘和合。 生识种。 身得是种。 和合。 作种种事。 言语坐起去来。 空六种和合中。 强名为男。 强名为女。 若六种是男。 应有六男。 不可以一作六六作一。 既于地种中无男女相。 乃至识种。 亦无男女相。 若各各中无。 和合中亦无。 如六狗各各不能生师子。 和合亦不能生。 无性故。 问。 经说所有我见。 一切皆缘五取蕴起。 实我若无。 云何得有忆识诵习恩怨等事。 若实无我。 忆识等事不成。 谁为主宰。 答。 五蕴之法。 约众生界说。 情有边事。 以智推检。 五蕴俱空。 经云。 是身如聚沫。 不可撮摩。 即色蕴空。 是身如泡。 不得久立。 即受蕴空。 是身如焰从渴爱生。 即想蕴空。 是身如芭蕉。 中无有坚。 即行蕴空。 是身如幻。 从颠倒起。 即识蕴空。 五蕴既空。 谁为主宰。 所有分别。 是妄识攀缘。 言语去来。 唯风力所转。 离情执外。 中间唯有空性。 故知我但有名。 名亦无性。 名体俱空。 我法何有。 唯识论云。 又诸所执。 实有。 我体。 为有作用。 为无作用。 若有作用。 如手足等。 应是无常。 若无作用。 如兔角等。 应非实我。 故所执我。 二俱不成。 又忆识等事。 皆从本识熏习之力而得成就。 乃至所执实我。 既常无变。 后应如前。 是事非有。 前应如后。 是事非无。 以后与前。 体无别故。 若谓我用。 前后变易。 非我体者。 理亦不然。 用不离体。 应常有故。 体不离用。 应非常故。 然诸有情。 各有本识。 一类相续任持种子。 与一切法更互为因。 熏习力故。 得有如是忆识等事。 故宝积经偈云。 法同草木无觉知。 若离于心不可得。 众生自性无所有。 一切诸法亦如是。 若现在阴入界。 是念念不住。 何以故。 世法无有一念住者。 若有一念。 是一念中住。 亦有生住灭。 是生住灭。 亦复不住。 如生住灭中。 有内外阴界入。 是内外阴界入。 亦有生住灭。 若如是不住者。 即是非我。 非我所。 又佛言。 从本已来。 无我无人。 无有丈夫。 但是内心见有我人。 内心起时。 彼已害我。 即名为害。 乃至是中。 无有一法。 和合聚集。 决定成就。 得名为佛。 名法。 名僧。 名父。 名母。 名阿罗汉。 定可取者。 又颂云。 俯仰屈申立去来。 瞻视言语中无实。 风依识故有所作。 是识灭相念念无。 彼此男女有我心。 无智慧故妄见有。 骨锁相连皮肉覆。 机关动作如木人。 内虽无实外似人。 譬如热金投水中。 亦如野火焚竹林。 因缘和合有声出。 华严经颂云。 菩萨一切业果报。 悉为无尽智所印。 如是无尽自性尽。 是故无尽方便灭。 菩萨观心不在外。 亦复不得在于内。 知其心性无所有。 我法皆离永寂灭。 彼诸佛子如是知。 一切法性常空寂。 无有一法能造作。 同于诸佛悟无我。 大集经云。 若复有言。 眼色因缘。 故有我者。 是义不然。 何以故。 眼中无我。 色亦如是。 而和合中。 亦复无我。 和合因缘。 生于眼识。 如是识中。 亦复无我。 风中空中。 悉亦无我。 如是推寻。 竟不可得。 此识但是十二因缘。 犹环流转。 离十二因缘。 识不可见。 但因识生名色。 乃至则有衰老。 及以病死。 如是等法。 因眼识。 生。 而是眼识。 非东方来。 南西北方。 四维上下。 亦复如是。 所因之念。 生根识者。 是念亦灭。 眼识不住。 第二念中。 亦不语念。 汝住我灭。 而是灭法。 亦非复去至十方面。 亦复不专一处住止。 是故诸法。 因缘故生。 若离因缘。 则不得生。 因因缘生。 因因缘灭。 如是因缘。 名相续法。 是故当知。 实无有我。 而是因缘。 亦无作者。 无有受者。 无有起者。 无他起者。 是故无我。 若无我者。 我既是空。 我所亦空。 何以故。 然体性尔故。 是故眼性无我我所。 无有积聚。 非合非散。 即生灭故。 一切诸法。 亦复如是。 是风因缘。 亦入根中。 左旋右转。 清净照了。 彼风如幻。 亦不可捉。 又虽似有能作所作。 二事相成。 但从缘生。 俱无自性。 不知唯识之人。 尽执为实我。 如大涅槃经云。 佛言。 比丘。 譬如二手相拍。 声出其中。 我亦如是。 宗镜录卷第六十五 戊申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5:0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