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镜录卷第六十六 内容: 宗镜录卷第六十六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夫既无我。 亦无于人。 乃至众生寿者。 十六知见等。 如大涅槃经云。 佛言。 如说名色系缚众生。 名色若灭。 则无众生。 离名色已。 无别众生。 离众生已。 无别名色。 亦名名色系缚众生。 亦名众生系缚名色。 师子吼言。 世尊。 如眼不自见。 指不自触。 刀不自割。 爱不自受。 云何如来说言。 名色系缚名色。 何以故。 言名色者。 即是众生。 言众生者。 即是名色。 若言名色系缚众生。 即是名色系缚名色。 佛言。 善男子。 如二手合时。 更无异法而来合也。 名之与色。 亦复如是。 以是义故。 我言名色系缚众生。 若离名色。 则得解脱。 释曰。 如二手合时更无异法者。 二手虽有相合。 以但是一身之用。 故无异法。 虽非异法。 若以一手。 合义不成。 如名色众生。 虽然不异。 要因名色系缚众生。 要离名色方得解脱。 一切诸法离合缚脱。 亦复如是。 维摩经云。 法无有人。 前后际断故。 肇法师曰。 天生万物。 以人为贵。 始终不改谓之人。 外道以人名神。 谓始终不变。 若法前后际断。 则新新不同。 新新不同。 则无不变之者。 无不变之者。 则无人矣。 既前际无人。 后际无寿者。 中际无我无众生。 世。 间凡所有法。 皆是意言分别。 立其名相。 都无实义。 众生不了。 妄有所得。 没在其中。 不能出离。 是以诸佛方便说人法二空。 唯识正义。 于虚诳名相中而能拔出。 如大智度论云。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若一切法空无根本。 如梦如幻等。 众生在何处住。 而菩萨拔出。 须菩提意。 谓如人没深泥而得拔出。 佛答。 众生但住名相虚诳忆想分别中。 佛意一切法中。 无决定实者。 但凡夫虚诳故着。 如人暗中见似人物。 谓是实人。 而生畏怖。 又如恶狗临井。 自吠其影。 水中无狗。 但有其相。 而生恶心。 投井而死。 众生亦如是。 四大和合。 故名为身。 因缘生识和合。 故动作言语。 凡夫人于中起人相生爱生恚。 起罪业。 堕三恶道。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 怜愍众生。 种种因缘教化。 令知空法。 而拔出之。 作是言。 是法皆毕竟空无所有。 众生颠倒虚妄。 故见似有。 如化。 如幻。 如乾闼婆城。 无有实事。 但诳惑人眼。 乃至佛告须菩提。 若诸法当实有如毫釐许。 菩萨坐道场时。 不能觉一切法。 空无相无所有。 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不能以此法利益众生等。 又云。 如人远行。 独宿空亭。 夜中有鬼。 担一死尸来着其前。 复有一鬼从后而来。 瞋骂前鬼。 云。 是我尸。 何以担来。 前鬼复言。 本是我物。 我自担来。 二鬼各以一手争之。 前鬼语曰。 可问此人。 后鬼即问。 是谁死人。 谁担将来。 是人思惟。 此之二鬼。 皆有大力。 实语虚语。 皆不免死。 我今不应妄语答鬼。 便答后鬼。 前鬼担来。 后鬼大瞋。 拔其手足。 出着地上。 前鬼愧之。 取尸补之。 补之便着。 臂手足等。 举身皆易。 于是二鬼。 共食所易活人之身。 各各拭口。 分首而去。 其人思惟。 父母生身。 眼见食尽。 我今此身。 尽是他肉。 为有身耶。 为无身耶。 如是思惟。 心怀迷乱不知所措。 犹如狂人。 天既明矣。 寻路而去。 至前国土。 见有佛塔。 凡见众僧。 不论余事。 但问己身。 为有为无。 诸比丘问。 汝何人耶。 答曰。 我亦不知是人非人。 即为众僧广说上事。 众僧皆云。 此人自知己身无我。 易可化度。 即语之言。 汝身本来恒自无我。 但以四大和合聚集。 计为本身。 如汝本身。 与今无异。 时诸比丘。 度为沙门。 断烦恼尽。 得阿罗汉。 是故有时。 于他人身亦计为我。 已无我故。 有时于我。 谓为他人。 故文殊问经云。 有老人夜卧。 手捉两膝。 而便问云。 那得有此两小儿耶。 身若有我。 云何不识。 谓为小儿。 故知横计。 皆无定实。 又云。 菩萨作是念。 诸法空。 无我。 无众生。 而从因缘故。 有四大六识。 是十法。 各各有力。 能生能起。 能有所作。 如地生持。 水能烂。 火能消。 风能回转。 识能分别。 是十法。 各有所作。 众生颠倒故。 谓是人作我作。 如皮骨和合。 故有语声。 惑者谓人语。 如火烧乾竹林。 出大音声。 此中无有作者。 又如木人。 幻人。 化人。 虽能动作。 无有作者。 此十法亦如是。 广百论云。 若随自觉执有我者。 岂不但缘无常身等。 虚妄分别。 执为实我。 所以者何。 现见世间但缘身等。 前后随缘。 分位差别。 虚妄计度。 我肥我瘦。 我胜我劣。 我明我暗。 我苦我乐。 身等无常。 可有是事。 常住实我。 无此差别。 由此比知。 一切我见。 皆无实我以为境界。 唯缘虚妄身等为境。 随自妄想觉慧生故。 如缘暗绳。 颠倒蛇执。 宝行王正论偈云。 如人依净镜。 得见自面影。 此影但可见。 一向不真实。 我见亦如是。 依阴得显现。 如实检非有。 犹如镜面影。 显扬论问曰。 若唯有蕴无别我者。 谁见谁闻。 谁能了别。 乃至偈答云。 如光能照用。 离光无异体。 是故于内外。 空无我义成。 论曰。 现见世间。 即于光体有能照用说为照者。 离光体外。 无别照者。 如是眼等有见等用。 说为见者。 乃至了别者。 无别见者等。 是故内外诸法。 等无有我。 问。 若实无我。 云何世间有染有净。 答。 染净诸法。 从因缘生。 不由实我。 何以故。 颂曰。 如世间外物。 离我有损益。 内虽无实我。 染净义应成。 论曰。 如世外物虽无有我。 而有种种灾横顺益事业成就。 如是内法虽无有我。 而有种种染净义成。 是故无过。 问。 既人法俱空。 若实无我。 谁受生死依正果报。 或复厌苦求趣涅槃。 缚解去来。 昇沉等事。 答。 虽无作者。 而有作业。 以众缘力。 至于后世。 相续不断。 但以识为种。 能有厌求记忆等事。 大涅槃经云。 师子吼菩萨言。 世尊。 众生五阴。 空无所有。 谁有受教。 修集道者。 佛言。 善男子。 一切众生。 皆有念心。 慧心。 发心。 勤精进心。 信心。 定心。 如是等法。 虽念念灭。 犹故相似相续不断。 故名修道。 乃至如灯。 虽念念灭。 而有光明。 除破闇冥。 念等诸法。 亦复如是。 如众生食。 虽念念灭。 亦能令饥者而得饱满。 譬如上药。 虽念念灭。 亦能愈病。 日月光明。 虽念念灭。 亦能增长草木树林。 善男子。 汝言念念灭。 云何增长者。 心不断故。 名为增长。 如净名经偈云。 虽无我无造无受者。 善恶之业亦不亡。 失善恶之业因。 苦乐之果报。 非有人我。 能作能受。 但是识持。 因果不亡。 如古师云。 众生为善恶而受其报者。 皆由众生心识。 三世相续。 念念相传。 如今世现行五蕴。 犹前世识种为因。 起今世果。 今世有作业熏种。 而为来世现行因。 展转相续为因果故。 又善恶之业。 皆由心识而起。 谓前念造得善恶业。 然此一念识虽灭。 而后念心识生。 既心识相传不断。 即能任持善恶之业。 而亦不亡。 以由识持故。 识论云。 然有情类。 身心相续。 烦恼业力。 转回诸趣。 厌患苦故求趣涅槃。 由此故知。 定无实我。 但有诸识。 无始时来。 前灭后生。 因果相续。 由妄熏习似我相现。 愚者于中妄执为我。 故知厌苦求乐。 舍此生彼。 则验知无我。 若定有我有体。 则不能去来。 随缘起灭。 以定有故。 不可移易。 只为识心。 如幻无定故。 乃有从凡入圣之理。 厌妄求真之门。 则不坏因缘。 能含正理。 大庄严论问。 有缚则有解。 无我则无有缚。 若无有缚。 谁得解脱。 答。 虽无有我。 犹有缚解。 何以故。 烦恼覆故。 则为所缚。 若断烦恼。 则得解脱。 是故虽复无我。 犹有缚解。 问。 若无我者。 谁至后世。 答。 从于过去烦恼诸业。 得现在身。 及以诸根。 从今现世复造诸业。 以是因缘。 得未来身。 及以诸根。 譬如穀子。 众缘和合。 故得生芽。 然此种子。 实不至芽。 种子灭故。 芽便增长。 子灭故不常。 芽生故不断。 佛说受身。 亦复如是。 虽复无我。 业报不失。 问。 若无我者。 先所作事。 云何故。 忆而不忘失。 答。 以有念觉。 与心相应。 便能忆念三世之事。 而不忘失。 又复问。 若无我者。 过去已灭。 现在心生。 生灭既异。 云何而得忆念不忘。 答。 一切受生。 识为种子。 入母胎。 由。 爱水润渍。 身树得生。 如胡桃子。 随类而生。 此阴造业。 能感后阴。 然此前阴。 不生后阴。 以业缘故。 便受后阴。 至灭虽异。 相续不断。 如婴儿病。 与乳母药。 儿患得愈。 母虽非儿。 药之力势能及于儿。 阴亦如是。 以有业力。 便受后阴。 忆念不忘。 又大智度论云。 问曰。 心所趣向。 心为去。 为不去。 若去。 此则无心。 犹如死人。 若不去。 云何能缘。 如佛言。 依意缘法。 意识生。 意若不去。 则无和合。 答。 心不去不住而能知。 如般若中说。 一切法无来无去相。 云何言心有来去。 若有来去。 即堕常见。 诸法无有定相。 知心不住。 为无常相。 结使未断。 或生吾我。 如是思惟。 若心无常。 谁知是心。 心为属谁。 谁为心主。 而受苦乐。 一切诸物。 谁之所有。 即分别知。 无有别主。 但于五阴计有人相。 而生我心。 以我心故。 生我所。 我所心生故。 有利益我者生贪欲。 违逆我者而生瞋恚。 爱等诸烦恼。 假名为缚。 若修道解是缚而得解脱。 即名涅槃。 更无有法。 名为涅槃。 如人被械得脱。 而作戏论。 是械是脚。 何者是解脱。 是人可怪。 于脚械外。 更求解脱。 众生亦如是。 离五阴灭。 更求解脱。 故知有识则系缚。 无识则解脱。 若离五阴空别求解脱者。 如离此方空。 别求他方空。 故思益经云。 愚于阴界入。 而欲求菩提。 荫界入即是。 离是无菩提。 华严会意问云。 若准六根无我。 谁造谁受耶。 答。 佛说作善生天。 为恶受苦者。 此但因缘法尔。 非是我能为受也。 若言是我非因缘者。 作恶何不生天。 乃堕地狱耶。 我岂爱彼地狱。 故受苦耶。 我既作恶而不受乐者。 故知善恶感报。 唯因缘非是我也。 如论云。 因缘故生天。 因缘故堕地狱。 是此意也。 问。 既言无我。 谁感因缘。 若言无我。 但是因缘自为者。 草木亦禀因缘。 何不生天与受苦耶。 答。 内外虽但禀因缘。 因缘有二。 一善恶增上业因缘。 但感生天。 及地狱异熟等。 二善恶等流业因缘。 生天者。 感宝地金华。 堕地狱者。 感刀林铜柱等。 此是因缘业作。 非我能为。 岂谓受报不同。 而计有我也。 故经云。 无我无造无受者。 善恶之业亦不亡。 问。 若言造业受报。 但是因缘非由我者。 何故有证无我者。 虽有已造恶业因缘。 而不感受报耶。 既得无我即不受报者。 故知我造恶业受报。 非是业因缘也。 答。 由得无我已。 即断恶业因缘。 无彼因缘。 故不受报。 非谓有我无我。 受不受也。 故经云。 因缘故法灭等。 此之谓也。 即以如实推究。 我不可得。 是故无我。 唯六根也。 外我所执外分有六尘也。 非实我所有。 问。 若言唯是色聚等。 无实财宝非我所者。 即我等遍有。 何得世人。 有富饶财宝。 有贫无一钱等。 答。 财宝是色。 从业因生。 以业增胜故。 即财宝丰盈。 由业不清净故。 贫无一物也。 此则有无因业。 非是我所能为也。 若言财宝实有。 非由业因缘有者。 即一切众生执有我所。 何故有贫富不同。 故知由业因缘。 非我实有也。 说长者多盈财宝。 饿鬼无一毛覆身。 业是也。 破中间见闻等病故。 于中间分为六识也。 见闻等病。 空无所有也。 若言见闻等是我非是识者。 如聋盲人。 有我。 何不得见闻等耶。 既聋盲等人。 虽有于我。 而不得见闻者。 故知见是识。 非是我也。 是知于此根尘识三处推择。 唯有法而无我人。 问。 或言有我。 由迷似生。 非实有者。 何不迷他为自。 今既以自为自。 不得为他。 以他为他。 不得为自者。 故知自他实有。 非由计生也。 又但是迷心。 非实有者。 何不于水迷见为火。 于火迷见于水。 故知水火实有。 不是迷生也。 答曰。 有二初者。 然此分别计我。 藉三缘生。 谓邪师。 邪教。 邪思惟等。 由此三缘久久熏力惯习。 遂计彼为他。 执自为我。 此但由计有实有故。 若言实有。 非熏习而计有者。 初出胎时。 何不执自及以他身。 既初出胎时。 未熏习故。 不计自他。 故知计有自他。 由妄熏故也。 如说分别我执。 藉三缘生故。 又云。 恶见熏习等。 二者。 凡所见执实。 必迷似生。 离似则无所执性。 故知如计水火。 由执似生也。 何者。 以水火似有。 但是虚相。 诳心。 以不了相。 虚执为实有。 何以故。 所得冷热。 但是触尘。 所见青黄赤白。 是色法故。 流相腾焰是法尘故。 执实水火。 但唯法尘妄见有也。 如说从自心生。 与心作相等是也。 问。 既亲验水火。 但唯尘等。 云何有水火相别。 答。 六尘不别。 但是虚似有殊。 即此似相。 由迷执所起故。 是故似之与执。 但有迷生。 如说饿鬼恒河见水为火喻等。 此但从自心生。 外非实有也。 又云。 凡有见自见他。 皆是迷心自现。 如迷东为西。 然迷人西。 不离悟人东。 但为迷人迷故。 不见悟人东也。 非谓迷见西处。 无彼东也。 若言迷见西处。 无实东者。 即见西是悟。 不是迷也。 以无悟人东。 无所迷故。 既知实东谓为西者。 何以人不离东也。 信知众生不离佛界。 佛界不离众生界。 但为迷故。 痴盲。 对目不知见。 深自悲哉。 如大涅槃经云。 外道先尼言。 瞿昙。 若无我者。 谁见谁闻。 佛言。 善男子。 内有六入。 外有六尘。 内外和合。 生六种识。 是六种识。 因缘得名。 善男子。 譬如一火。 因木得故。 名为木火。 因草得故。 名为草火。 乃至众生意识。 亦复如是。 因眼因色。 因明因欲。 名为眼识。 善男子。 如是眼识。 不在眼中。 乃至欲中。 四事和合。 故生是识。 乃至意识。 亦复如是。 若是因缘和合故生。 智者不应说见即是我。 乃至触即是我。 善男子。 是故我说眼识乃至意识。 一切诸法。 即是幻也。 云何如幻。 本无今有。 已有还无。 乃至内外六入。 是名众生我人士夫。 离内外入。 无别众生我人士夫。 又言。 瞿昙。 如汝所言。 内外和合。 谁出声言。 我作我受。 佛言。 先尼。 从爱无明。 因缘生业。 从业生有。 从有出生无量心数。 心生觉观。 觉观动风。 风随心触喉舌齿脣。 众生倒想。 声出言说。 我作我受。 我见我闻。 善男子。 如幢头铃。 风因缘故。 便出音声。 风大声大。 风小声小。 无有作者。 又百论云。 我若是有。 应如色等。 从缘而生。 生定归灭。 则非常住。 若非缘生。 应如兔角。 无胜体用。 何名为我。 又念念灭。 所以非常。 相似相续。 所以非断。 如是佛子。 远离二边。 悟入缘生。 处中妙理。 问。 既无我人。 云何有生有死。 答。 但生是空生。 死是空死。 毕竟无有我人可得。 如经云。 一切世间法。 唯因果无人。 但是依空法。 还生于空法。 是知众生果中。 但有名数。 名数本空。 万法何有。 如法性论云。 数尽则群有皆虚。 名废则万像自毕。 因兹以观。 斯乃会通之津径。 反神之玄路。 是以境因名立。 名虚则境空。 有从数生。 数虚则有寂。 名数起处。 皆是自心。 心若不生。 万法何有。 所以华严经颂云。 世间一切法。 但以心为主。 随解取众相。 颠倒不如实。 若能如实观之。 则见自心之性。 可谓会通之津径。 反神之玄路矣。 又净名疏。 智者广释六大性无我。 如经云。 是身无我。 为如地。 此正约地种明无我也。 今例作两释。 一作破外人解。 二约内观明义。 一破外人者。 外人计云。 若言身无神我。 那得能担轻负重。 内人破言。 地亦能荷负山岳。 可有神我耶。 次约内观解者。 若毗昙明。 众生是假名。 地大是实法。 成论明。 地大亦是假名。 四微是实法。 今明虽复假实之殊。 同是苦谛下无我行观门所摄。 如地是四微所成。 若一微是主。 三亦是主。 若一非主。 三亦非主。 当知无主。 若内地四微所成无主者。 外地四微所成。 亦无有主也。 若内外地无主者。 此三事所成。 何得有主。 若无主。 即是无我。 故云此身无主。 为如地也。 又请观音经云。 地大。 地无坚性。 地若是有者。 为自性有。 他性有。 共性有。 无因性有。 四种中随计一性。 即是有见。 若谓是事实。 余妄语。 实即是刚义。 是性。 是主义也。 若检四性不得。 此为见地是无。 是事实。 余妄语。 实即是刚。 是性。 是主。 若见地亦有亦无。 是事实。 余妄语。 实即是刚。 是性。 是主。 若见地是非有非无。 是事实。 余妄语。 实即是性。 是主。 若于此四句有所计执者。 即是性实。 是刚。 是主。 金刚般若经云。 是诸众生。 若心取相。 则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亦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非法相。 亦着我人众生寿者也。 若不取四句。 则是观地无刚性。 若无刚实。 则无主无我。 故说是身无主。 犹如地也。 经云。 是身无我。 为如火。 亦作两释。 一作破外人解者。 外人计有神我。 云何知耶。 见身能东西驰走。 及出音声。 故知有神我也。 内人破曰。 约火一法。 破其两计。 所以者何。 火烧野草。 亦能东西自在。 亦是我也。 又烧着竹木。 出诸音声。 亦是有神我也。 次约内观释者。 火为二微所成。 无有定性。 无性。 即是无火也。 今身为名色所成。 身无定性。 若身无定性。 即无我也。 复次此身中诸煖即是火。 若外火无我。 内火亦无我也。 又请观音经云。 火大。 火性从因缘生。 若从缘生。 即无自性。 无实。 即无我。 破性。 及四句。 类地可知。 经云。 是身无寿。 为如风。 亦作破内外观释。 破外人者。 外人计有寿者。 云何知耶。 若无寿者。 何得有出入息。 相续不断。 内人破曰。 出入息者。 但风相。 外风无寿者。 内风岂是寿者也。 次内观解者。 风相触击。 故轻虚自在。 游中无碍。 有何寿命。 大集云。 出入息者。 名为寿命。 若观此出入息。 入无积聚。 出无分散。 来无经游。 去无履涉。 如空中风求不可得。 风既非寿。 息亦何得是寿也。 又请观音经云。 风性无碍。 今以四句观风。 若言有性有生。 四句可得者。 即是碍相。 不得入道。 若四句观风。 风不可得。 即是无碍。 无碍故。 即是入如实之际。 观身三事。 息非寿命。 如风。 故说是身无寿。 为如风也。 经云。 是身无人。 为如水。 此约水种破人。 亦作破外人内观解。 初明破外人者。 外人计有神。 即是人。 云何知耶。 若身中无神。 何能慈恩润下。 曲随物情也。 内人破曰。 我见水能下润。 随器方圆。 水无神无人者。 而汝能恩润顺物。 亦无神无人也。 今明内观解者。 水为三微所成。 无有定性。 无性即无水。 三事成身。 无有定性。 无性即无身。 无身即无人。 故说是身无人。 为如水也。 又解。 如小儿水中见影。 谓言水里有人。 入水求人。 终不可得。 凡夫三事中生身见。 谓身是人。 深观三事。 不见身相。 即无人也。 又如请观音经云。 水性不住。 以其住者。 池沼方圆。 碍之即住。 非水有住性也。 今检人亦如是。 随诸法。 得人。 名。 无定性。 若四句检水。 有性有着。 即是住义。 若检水四句。 无性无着。 即是无住。 无住故。 入如实际。 经云。 是身不实。 四大为家。 此是总约四大破我。 说无我行也。 若作破外人解。 外人计云。 若身中无实有神我者。 今现见六情依身而住。 故知实有神我也。 内人破曰。 现见六情依四大住。 无别我神之所依也。 若约内观解者。 身名是一。 一身不应在四我住。 若一大我住。 三大应无假名身。 若各有者。 即有四身。 若即若离四句。 约四大中检身不得。 故知身无有实。 若不得身实即身见破。 身见破。 即我见十六知见皆破也。 经云。 是身为空。 离我我所者。 此是第二约空种破。 说无我行也。 若作破外人解。 外人计有我所。 若无神我。 何得所有。 国土人物是实。 所。 若见实。 当知我亦是实。 内人破曰。 若尔。 所是空。 我亦应空。 如身中空种。 空种及一切外空。 是所。 所空故。 我亦空也。 若约内观解者。 即是正约空种破身见也。 四大造色围虚空故。 假名为身。 离空即无身。 若外内空不名身。 今约空种检身不可得。 即身见破。 身见破。 即离我我所也。 经云。 是身无知。 如草木瓦砾者。 此是第三检识种破我。 是知说无我行也。 若作破外人解。 外人计云。 若身中无神。 那得知四时气序等事也。 内人破曰。 如草木瓦砾。 亦犹阴阳气候逐时转变。 似有所知。 而非神知者。 令身虽有知。 如草木瓦砾。 无神知也。 又外人计身内有神。 神使知知之。 内人破曰。 若神使知知。 复谁使神。 知。 遂无使。 神何须使。 若无神使。 即无知者。 无知者。 即如草木瓦砾也。 若约内观。 的观识种。 所以者何。 三事成身。 命煖无知。 知只是识。 若谓识能知者。 过去识已灭。 灭故不能知。 现在识刹那不住。 无暂停时。 亦不得知。 未来识未有。 未有之识。 岂得有知。 三世求识。 知不可得。 离三世无别有知。 故说此身无知。 如草木瓦砾也。 经云。 是身无作。 风力所转。 次约风动。 助成。 破识有作。 说无我行也。 若作破外人解。 外人计身内有神我故。 能执作施为。 作一切事。 内人破曰。 此非神作。 身有所作。 皆风力转也。 若约内观心解。 妄念心动。 身内。 依风得有种种所作。 故大集经云。 有风能上。 有风能下。 心若念上。 风随心牵起。 心若念下。 风随心牵下。 运转所作。 皆是风随心转。 作一切事。 若风道不通。 手脚不遂。 心虽有念。 即举动无从。 譬如人牵关棙即影技种种所作捩绳若断。 手无所牵。 当知皆是依风之所作也。 今观此依风。 不自生。 亦不他生。 若无生。 即是空。 尚不能自有。 令三事成身不可得。 谁是作也。 释曰。 夫外计内执我者。 皆于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种中。 及身内识煖息三事等起执。 今观六大三事内。 唯是识之一大。 世多坚执以为实我。 今只用于内外三世中推。 自然无我无识。 内外推者。 只如执识实在身内者。 且何者是识。 若言身分皮肉筋骨等是识者。 此是地大。 若言精血便利等是识者。 此是水大。 若言身中煖触是识者。 此是火大。 若言折旋俯仰言谈祗对是识者。 此是风大。 除四大外。 唯是空大。 何者是识。 各各既无。 和合岂有。 如一砂压无油。 合众砂而岂有。 似一狗非师子。 聚群狗而亦无。 此四大种。 现推无体。 即是内空。 死后各复外四大。 一一归空。 即是外空。 内外俱空。 识性无寄。 又内推既无识。 应在外者。 外属他身。 自无主宰。 及同虚空。 有何分别。 内外既空。 中间奚有。 以因内外立中间故。 但破内外。 中间自虚。 若识内外空者。 应在心世。 何者。 因三世以辩识。 因识以立三世。 若无有识。 谁分三世。 若无三世。 何以明识。 以此三识。 若不思过去。 即想未来。 过未不缘。 即住现在。 离三际外。 更无有识。 故祖师云。 一念不生。 前后际断。 今则念念成三世。 念念识不住。 念念唯是风。 念念无主宰。 故金刚经云。 过去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以因现在立过去。 因过去立未来。 现在既不住。 过未亦无生。 互检互无。 彻底空寂。 但有微毫起处。 皆从识生。 今推既无。 分别自灭。 分别既灭。 境界无依。 如依水生波。 依镜现像。 无水则波不起。 无镜则像不生。 故知非关法有法无。 但是识生识灭。 如金刚三昧经偈云。 法从分别生。 还从分别灭。 灭是诸分别。 是法非生灭。 如是洞达。 根境豁然。 自觉既明。 又能利他普照。 故经偈云。 究竟离虚妄。 无染如虚空。 清净妙法身。 湛然应一切。 是以世间麁浮。 不于自身子细明察。 妙观不习。 智眼全盲。 执妄迷真。 以空作有。 若能善观。 即齐诸圣。 如圆觉经云。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 善男子。 汝等乃能为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问于如来。 修行渐次。 思惟住持。 乃至假说。 种种方便。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时普眼菩萨。 奉教欢喜。 及诸大众。 默然而听。 善男子。 彼新学菩萨。 及末世众生。 欲求如来净圆觉心。 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 坚持禁戒。 安处徒众。 宴坐净室。 常作是念。 我今此身。 四大和合。 所谓发毛爪齿。 皮肉筋骨。 髓脑垢色。 皆归于地。 唾涕脓血。 津液涎沫澹泪精气。 大小便利。 皆归于水。 煖气归火。 动转归风。 四大各离。 今者妄身。 当在何处。 即知此身。 毕竟无体。 和合为相。 实同幻化。 四缘假合。 妄有六根。 六根四大。 中外合成。 妄有缘气。 于中积聚。 似有缘相。 假名为心。 善男子。 此虚妄心。 若无六尘。 则不能有。 四大分解。 无尘可得。 于中缘尘。 各归散灭。 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 彼之众生幻身灭故。 幻心亦灭。 幻心灭故。 幻尘亦灭。 幻尘灭故。 幻灭亦灭。 幻灭灭故。 非幻不灭。 譬如磨镜。 垢尽明现。 善男子。 当知身心。 皆为幻垢。 垢相永灭。 十方清净。 善男子。 譬如清净摩尼宝珠。 映于五色。 随方各现。 诸愚痴者。 见彼摩尼。 实有五色。 善男子。 圆觉净性。 现于身心。 随类各应。 彼愚痴者。 说净圆觉。 实有如是身心自相。 亦复如是。 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是故我说。 身心幻垢。 对离幻垢。 说名菩萨。 垢尽对除。 即无对垢。 及说名者。 善男子。 此菩萨及末世众生。 证得诸幻灭影像故。 尔时便得无方清净。 无边虚空。 觉所显发。 觉圆明故。 显心清净。 心清净故。 见尘清净。 见清净故。 眼根清净。 根清净故。 眼识清净。 识清净故。 闻尘清净。 闻清净故。 耳根清净。 根清净故。 耳识清净。 识清净故。 觉尘清净。 如是乃至鼻舌身意。 亦复如是。 善男子。 根清净故。 色尘清净。 色清净故。 声尘清净。 香味触法。 亦复如是。 善男子。 六尘清净故。 地大清净。 地清净故。 水大清净。 火大风大。 亦复如是。 善男子。 四大清净故。 十二处。 十八界。 二十五有清净。 彼清净故。 十力。 四无所畏。 四无碍智。 佛十八不共法。 三十七助道品清净。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 一切清净。 善男子。 一切实相性清净故。 一身清净。 一身清净故。 多身清净。 多身清净故。 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善男子。 一世界清净故。 多世界清净。 多世界清净故。 如是乃至尽于虚空。 圆裹三世。 一切平等。 清净不动。 善男子。 虚空如是平等不动。 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四大不动故。 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 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善男子。 觉性遍满。 清净不动。 圆无际故。 当知六根遍满法界。 根遍满故。 当知六尘遍满法界。 尘遍满故。 当知四大遍满法界。 如是乃至陀罗尼门。 遍满法界。 善男子。 由彼妙觉性遍满故。 根性尘性。 无坏无杂。 根尘无坏故。 如是乃至陀罗尼门。 无坏无杂。 如百千灯。 光照一室。 其光遍满。 无坏无杂。 善男子。 觉成就故。 当知菩萨。 不与法缚。 不求法脱。 不厌生死。 不爱涅槃。 不敬持戒。 不憎毁禁。 不重久习。 不轻初学。 何以故。 一切觉故。 譬如眼光。 晓了前境。 其光圆满。 得无憎爱。 何以故。 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 此菩萨及末世众生。 修习此心。 得成就者。 于此无修。 亦无成就。 圆觉普照。 寂灭无二。 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 恒河沙诸佛世界。 犹如空华。 乱起乱灭。 不即不离。 无缚无脱。 始知众生。 本来成佛。 生死涅槃。 犹如昨梦。 善男子。 如昨梦故。 当知生死。 及与涅槃。 无起无灭。 无来无去。 其所证者。 无得无失。 无取无舍。 其能证者。 无作无止。 无任无灭。 于此证中。 无能无所。 毕竟无证。 亦无证者。 一切法性。 平等不坏。 善男子。 彼诸菩萨。 如是修行。 如是渐次。 如是思惟。 如是住持。 如是方便。 如是开悟。 求如是法。 亦不迷闷。 所以凡夫迷梦。 怕怖生老病死。 以二乘偏见厌离成住坏空。 若顿悟之时。 不厌不怖。 全将生死法。 度脱于群生。 以生死性空故。 如释迦如来。 不离不着。 生则王宫降诞。 演独尊之文。 老则寿八十年。 示迁坏之法。 病则背痛偃卧。 警泡幻之身。 死则示灭双林。 显无常之苦。 令小根者悟其迁变。 俾大器者顿了圆常。 故知生老病死之中。 尽能发觉。 行住坐卧之内。 俱可证真。 岂同怖厌凡小之见乎。 宗镜录卷第六十六 戊申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5:0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