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夭寿的原因 内容: 常听别人说:“夭寿”这两字,不知其义? “夭寿”是如何构成的? 夭寿就是出生后,生命活得不长,不以正常死亡年龄而死亡,这叫做夭寿。 夭寿死法千奇百态,举例不尽。 不该死亡的年龄因而死亡,佛法称之为业报,业报是因果的现前,是最公平的,是最平等的,无因则无报,世间与出世间都有因果。 “夭寿”当然也逃不出因果的范围。 佛法告诉我们,杀生会带来“夭寿”的果报,死堕三恶道,纵得人身,多病脆弱,长期性的吃药,与药拨不开,病亦然无法疗好,这叫做业障病。 平常心怀恐怖,常做恶梦,命终之时凄惨恶死。 (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其他相关节录犯杀生得四种恶报:一.堕三恶道。 二.若生人间,多病夭折短命。 三.心怀恐怖恶梦,命终之际恐怖恶死。 四.杀生者来生还杀生,因果丝毫不爽。 持不杀生戒果报得五种善法:一.少病,长寿。 二.烦恼(梵语klesa)减轻,增长智慧(梵语jnana) 。 三.慈悲心增长,相好光明。 四.任何时处,人天爱戴。 五.早成佛道。 梵网经云:‘佛子! 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梵语bodhisattva)应起常住慈悲心、教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更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出处同上)问:颜回仁而夭,盗跖暴而寿,于因果何说。 答:因果之法,通乎三世。 仁暴但植来世之因,果尚未至。 夭寿乃食前世之果,因在曩时。 若局于一世,鸟能穷因果之理,而征相应之实乎。 发布时间:2025-09-29 09:30:2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