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三种话,最好​不要挂在嘴边 内容: 这三种话,最好不要挂在嘴边 所谓:言多有失,祸从口出! 一个人无意间的一句话,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这样那我玩:沉默是金! 这其实,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因为凡事都有分寸,一旦过了分寸,无论言多有失,还是沉默是金,都一个样。 所以,与其纠结于字面上的意思,不如探讨一下,哪些话是不能常说的。 恰好,笔者看到了一则禅师的故事,对这个问题,说得非常精妙。 这天清晨,一位书生急慌慌地来到了法华寺内,来找无德禅师。 原来书生是来赶考的,却没有考中,便在京城里卖字画,代写书信为生。 没有生意时,也写写诗文啥的打发时间。 昨天,生意出奇的不好,恰好书生也没了饭钱,饿了多半日。 于是书生的那股悲愤劲头就来了,提笔写了一首诗文。 写完后,他正在低头欣赏呢,突然听耳边有人叫:“一看就是位怀才不遇者,朝廷埋没了这等人才,实在不应该。 ” 书生抬头看,是一位衣着华贵的人。 书生刚想谦虚两句,那人就丢来一锭大银,跟着又从腰间解下玉佩,放在诗文上说:“银子,是赏你的。 你明天拿着你这诗文和这块玉佩,去宰相家,自有人接待。 ” 言毕,那人转头就走。 书生连忙追,却突然闪出几位面目狰狞者,横在他眼前,啥话也没有,就瞪着书生看。 这一下书生似乎明白了什么。 所以,今天特意来找无德禅师,想让禅师指点一二,若见到宰相,该说些啥? 无德禅师听完后,微微一笑道:“只需做到三不说! 其一:宰相不问,不要说。 其二:你不知道的,不要说。 其三:你做不得的,不要说! ” 几天后,那书生又来了,却是进门就嚷嚷着要出家为僧。 无德禅师明白,书生必是没有被宰相看中。 于是便问书生,是否做到了那三不说? 书生哭了,说:“我就多说了一句话,一句啊……”无德禅师追问:“你多说了句什么? ” 书生道:“我实在忍不住了,问宰相,那块玉佩的主人,是不是当今万岁? 一直和颜悦色的宰相,突然就怒了,骂:这是你该知道的吗? 然后就把我乱棍打出去了……” 一、有失地位和身份的话,不能多说 这则禅道故事,是发生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如今却是现代社会,所以若有过一两次,估计是不会有损什么福报的,故而笔者,重新定义为“不要常说”。 书生福报重不重? 很重! 不及第的情况下,竟遇到皇帝,给了他一次机会。 虽必须要通过宰相考核! 可若一旦通过,可想而知书生前途将会如何了。 故而书生很谨慎,找无德禅师请教,得到了“三不说”。 其中第一个就是:宰相不问,不要说! 这句,其实就是代表着身份和地位。 因为地位低者,见地位高者,人家还没问呢,自己却乱说,这实在是一种糊涂,其实就是愚蠢! 人家关心的东西是啥,你知道吗? 啥也不知道,上来就一通言辞,只能被看扁,甚至从此留下了一个“轻薄”或“不堪重用”的评语! 更要命的是一不小心,还能说出祸端来。 比如书生问“那块玉佩的主人,是不是当今万岁”? 这不是找打是啥,福报自然就没了。 二、不知道的,不要说 这体现的是的做人态度! 人们都讨厌,胡乱八卦的人。 都反感,背后乱嚼舌根的人,所以这些人是公认的,没有福报的人。 因为,他们犯了众怒! 而对于学识等,也是如此。 所谓学海无涯,谁能精通天下学问? 都必然有不知道的,这才正常,不但不丢人,反而会博得尊重,对自己的学识增长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若总是一副“天下我第一”的架势 ,那只能得到一个结果:沦为笑柄! 福报也就没了。 三、做不到的,不要说 这体现的是,做人信誉度! 中国自古就极其重视信誉问题,所谓“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 在现代社会,其实一次两次的食言,还算有情可原。 但若是成为常态,那必会是“人见人烦,花见花败”,谁还跟你合作、共事? 所以,人必须要有信誉度——做不得的,就不要说! 一旦失去了信誉度,福报也会随之消失,这是必然!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5-09-28 14:45:0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