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弥陀佛与释迦世尊的往昔因缘(之四):同胞兄弟,共宣法华 内容: 妙法莲华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其国名好成,劫名大相。 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 于汝等意云何? 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 ”“不也,世尊。 ”“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末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边劫, 有佛两足尊, 名大通智胜。 如人以力磨, 三千大千土, 尽此诸地种, 皆悉以为墨。 过于千国土, 乃下一尘点, 如是展转点, 尽此诸尘墨。 如是诸国土, 点与不点等, 复尽抹为尘, 一尘为一劫。 此诸微尘数, 其劫复过是, 彼佛灭度来, 如是无量劫。 如来无碍智, 知彼佛灭度, 及声闻菩萨, 如见今灭度。 诸比丘当知, 佛智净微妙, 无漏无所碍, 通达无量劫。 ”(佛告诸比丘:“在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以前,有佛出世,号大通智胜如来,他的佛国名为好成,劫名大相。 大通智胜佛在极为久远的无量劫以前就已经灭度,但以佛眼观之,犹若目前。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 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 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 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 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 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 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 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 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 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 诸母涕泣而随送之。 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大威德世尊, 为度众生故, 于无量亿劫, 尔乃得成佛。 诸愿已具足, 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 静然安不动。 其心常憺怕, 未曾有散乱,究竟永寂灭, 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 安隐成佛道,我等得善利, 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 盲瞑无导师,不识苦尽道, 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 减损诸天众,从冥入于冥, 永不闻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隐无漏道,我等及天人, 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归命无上尊。 (大通智胜佛住世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 彼佛降伏魔军后,在菩提树下静坐十小劫,证得无上佛果。 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个儿子,长子名为智积。 儿子们听说父亲已经成佛,都纷纷舍弃各自的珍宝,前去拜见如来,母亲们则含泪相送。 他们的祖父是转轮圣王,他带领一百位大臣和百千万亿人民,也都前往道场,想要亲近大通智胜如来。 来到佛前,大众顶礼佛足和绕佛后,十六位王子一心合掌,以偈颂赞叹如来。)“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 ’重说偈言:“世雄无等伦, 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 愿为世间说,度脱于我等, 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 深心之所念,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 宿命所行业,世尊悉知已, 当转无上轮。 ”(王子们赞佛之后,即劝请世尊为大众说法。)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 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 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 ’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 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 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 ’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 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我等诸宫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缘, 宜各共求之。 为大德天生? 为佛出世间? 而此大光明, 遍照于十方。 (中略)(然后,十方的梵天王也都以偈赞佛,然后劝请大通智胜佛演说妙法。)“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 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 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佛于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 从是已后,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 (于是,大通智胜如来接受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的劝请,为大众宣说苦、集、灭、道四圣谛;并广说十二因缘法,先说造业受生死的“流转门”,再说修道证涅槃的“还灭门”。 彼佛初说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证得解脱,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证得解脱。 从此以后,大通智胜佛的声闻弟子有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之多。)“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 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 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 ’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 说是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有信解,其余众生千万亿种皆生疑惑。 佛说是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 说此经已,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 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 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 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 所以者何? 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 ’(闻佛说法后,十六王子都以童贞出家,由于他们过去世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所以今生诸根通利,智慧明了。 出家后,他们净修梵行,志求无上菩提。 他们向大通智胜佛请求道:“世尊,您已令无量大众解脱成就,请您也为我们宣说证得无上菩提的妙法,我们愿如说修行。 ”大通智胜佛接受了劝请。 但是,直到过了二万劫后,才于四众之中,演说此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 佛说此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也有信解的,而其余众生听后皆生疑惑。 大通智胜佛于八千劫中演说此经,然后在静室中入定,一定就是八万四千劫。 在此期间,十六菩萨沙弥知道佛在入定,即各升法座,在八万四千劫中为四众广为宣说《妙法莲华经》,每一位沙弥都度化了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令他们发起了无上菩提心。 大通智胜佛出定后,普告大众:“这十六位菩萨沙弥,甚为希有! 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常修梵行,能受持佛智,你们都应当经常亲近和供养他们。 如果有人相信这十六菩萨所说的经法,并受持不毁谤的,此人将来必能证得如来的无上智慧。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 以此因缘,得值四百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 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 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 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 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 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 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 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 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 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 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诸比丘:“这十六位菩萨常喜欢为人宣说此《妙法莲华经》,每一位菩萨所教化的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每一世都能值遇这些菩萨,跟随他们听闻佛法,且都能信解。 以此因缘,得以值遇四百万亿诸佛,于今不尽。 大通智胜佛这十六位沙弥弟子,如今皆已成佛,正在十方的国土为众生说法。 其中的二位沙弥在东方作佛,一位是欢喜佛国的阿閦如来,另一位是须弥顶如来;在东南方也有二佛,一名师子音佛,二名师子相佛;南方也有二佛,一名虚空住佛,二名常灭佛;西南方也有二佛,一名帝相佛,二名梵相佛;西方也有二佛,一名阿弥陀佛,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佛;西北方也有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栴檀香神通佛,二名须弥相佛;北方也有二佛,一名云自在佛,二名云自在王佛;东北方则有一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佛;第十六位,则是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发布时间:2025-10-28 12:34:0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