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拜经后有何感受? 内容: 问: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一拜的? 拜完后有何感受,有何感悟? 答:我原来觉得自己记忆力很差,根机很钝,所以我对净土五经倒是一字一拜,大概拜过三遍。 就算密宗讲的十万个大头加行吧,就想用这个拜经来加行。 《华严经》,我是拜过一次,是一句一拜,不是一字一拜哪。 那么我是觉得拜经挺好,因为我们平时心很散乱,拜经它能集中注意力。 而且我是喜欢看书的人嘛,特别是喜欢广览,我想通过这个方式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一方面不要用逻辑思维,就是很简单的——甚至是机械的,因为只有一种动作。 机械的反复去做,反复去做,才能把那种分别的心给它阻断一点。 比如拜《无量寿经》,一心顶礼《佛说无量寿经》“如”,你就想这个“如”,拜下去。 如果观想得清净点,这个“如”还在放光。 你拜下去,然后再起来,念句“南无阿弥陀佛”。 再就一心顶礼《佛说无量寿经》“是”,你就把这个“是”拜下去,“南无阿弥陀佛”。 一心顶礼……这个过程就是这么一个很简单的,容易把那些妄想给它挡住。 然后拜《华严经》呢,一句一拜。 一般是四个字,大部分是四个字构成一句。 但是有些佛菩萨的名号它可能比较长一点,或者他证到什么什么三昧、解脱门,它可能比较长一点。 这时候如果是完整的句子——长一点,你也作为一句去拜。 这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我就想:“我身体就像电脑的一个软件,我就给它里面输信息——输东西进去,也许当时记不大清,也许当时不理解,但输进去以后,就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去储存,去发酵,去酝酿,在那里面……可能有时候它蹦出来。 ”其实我的记忆力很差,我没有着意去记什么东西,但有时候会进入状态,这个经文就自然的出来了。 这大概就是原来输进了那个信息,以后它就能自然出来了。 它不是经过思惟的。 所以特别是那些想讲经说法的弘法人士,希望他对这个经典多拜一拜,多输进一些信息。 然后信息过来之后,顺手拈来,头头是道。 是你已经储备了那个材料,你不要当时去想。 特别是回答问题,你说你怎么去想呢? 拿着这个问题,“我要想一想”,你想个三分钟,那人家都跑掉了。 “我想好了”,一看人家都跑了——等不及。 所以要当下作出反应,就是你要现量的观照,同时自己有一些参照系在里面。 这就像写书法,你写书法得要什么呢? 就是要临摹。 我常常对很多同学说:学净土法门,你千万不要从自己考虑,不要从自己入手。 自己都是迷惑颠倒的。 就好像写书法,你不临摹,你就自己写,想写什么就是什么,你一辈子都写不出来。 你首先经过一个临摹,临摹的过程实际上是建立自己一个审美的过程,一个架构、一种模式。 这个架构、模式你掌握之后,你先入进去,再可以出来,这时候你出来的东西不离谱。 你有一个模式在里面,有一个法则在里面。 所以你去做钝功夫。 为什么我讲,你学净土法门一定要做钝功夫,不要投机取巧? 最后是,做钝功夫才是最快的方法,投机取巧的方法还是最慢的方法。 你投机取巧,投来投去以后一讲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人家就不爱听,甚至自误误人。 所以你要述而不作。 那述而不作,首先把你述的东西要了解,要充实,要酝酿。 我觉得这个方法,本人得到一点小小的受用,如果大家觉得好,也这样做,我都比较随喜,鼓励大家这样去做,为好。   发布时间:2025-10-28 11:38:0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