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平义忠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三平义忠禅师悟道因缘 漳州(今福建漳州)三平义忠禅师,大颠宝通禅师之法嗣,俗姓杨,福州人。 初参石鞏(gong)慧藏禅师。 石鞏禅师常常用张弓架箭,来接引来机。 一天,义忠禅师来到石鞏禅师的法席。 石鞏禅师向他喊道:“看箭! ” 义忠禅师于是拨开胸口,说道:“此是杀人箭。 活人箭又作么生? ” 石鞏禅师将弓弦弹了三下。 义忠禅师豁然有省,便礼拜。 石鞏禅师道:“三十年张弓架箭,只射得半个圣人。 ”说完将弓箭折断,扔在地上。 此时义忠禅师虽然有所省悟,但是还不彻,心中还有疑团在。 后来义忠禅师参礼大颠宝通禅师,于是跟他谈起当年参石鞏禅师一事。 大颠禅师道:“既是活人箭,为甚么向弓弦上辨? ” 义忠禅师无言以对。 大颠禅师道:“三十年后,要人举此话也难得。 ” 义忠禅师于是请求大颠禅师:“不用指东划西,便请直指。 ” 大颠禅师道:“幽州江口石人蹲。 ” 义忠禅师道:“犹是指东划西。 ” 大颠禅师道:“若是凤凰儿,不向那边讨(寻觅)。 ” 这一下,义忠禅师心中所有的疑情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于是便起身作礼。 大颠禅师道:“若不得后句,前话也难圆。 ” 义忠禅师后往漳州三平山,住山接众。 义忠禅师曾示众云:“今时出来,尽学驰求走作,将当(认为,当作)自己眼目。 有什么相当(相应)! 阿汝欲学么? 不要诸余,汝等各有本分事,何不体取! 作么心愤愤、口悱(fei)悱(为什么要心里东想西想、口里欲言而不能呢),有什么利益? 分明向汝说,若要修行路及诸圣建立化门,自有大藏教文在;若是宗门中事,汝切不得错用心。 ” 时有僧出问:“还有学路也无? ”师曰:“有一路,滑如苔。 ”僧曰:“学人蹑(践履)得否? ”师曰:“不拟心,汝自看。 ” 后,师又示众云:“诸人若未曾见知识,即不可。 若曾见作者(大开悟的人)来,便合体取些子意度,向岩谷间木食草衣。 恁么去,方有少分相应。 若驰求知解义句,即万里望乡关去也。 ” 从上面所引法语来看,义忠禅师特别强调学人要反观自性,不要向外驰求,也不要溺于文字知见,更不得拟心分别。 若不然,则与道相背,归家无日。 64.石霜庆诸禅师悟道因缘 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石霜山庆诸禅师,道吾宗智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庐陵(今江西吉安)新淦(gan,今江西清江县)人。 十三岁时依洪州西山绍銮禅师落发,二十三岁赴嵩岳受具足戒,后诣洛下学习毗尼。 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庆诸禅师感所学毕竟是渐教,与自己出家志求顿悟成佛之愿有相当距离。 于是终止所学,回到江西,投沩山灵祐禅师座下,充当米头(专门负责舂米)。 有一天,庆诸禅师正在筛米,沩山禅师道:“施主物,莫抛散。 ” 庆诸禅师道:“不抛撒。 ” 沩山禅师于是从地上拾起一粒米来,说道:“汝道不抛撒,这个是甚么? ” 庆诸禅师无言以对。 沩山禅师接着说道:“莫轻这一粒,百千粒尽从这一粒生。 ” 庆诸禅师便问:“百千粒从这一粒生,未审这一粒从甚么处生? ” 沩山禅师一听,便呵呵大笑,归方丈室去了。 到了晚间上堂的时候,沩山禅师道:“大众! 米里有虫,诸人好看。 ” 庆诸禅师仍然不明白沩山禅师的意旨。 后来,庆诸禅师又参礼道吾宗智禅师。 庆诸禅师问:“如何是触目菩提? ” 道吾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唤一位正在附近执侍的沙弥的名字,这沙弥答应了一声“诺”。 道吾禅师道:“添净瓶水著。 ” 过了很久,道吾禅师才回过头来,问庆诸禅师:“汝适来问甚么? ” 庆诸禅师正要重复刚才的问话,道吾禅师却起身走开了。 庆诸禅师于是豁然有省。 道吾禅师临圆寂的时候,为了勘验徒众的悟境,召集大众,问道:“我心中有一物,久而为患,谁能为我除之? ” 当时,庆诸禅师从大众中走出来,回答道:“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 道吾禅师一听,非常高兴,赞叹道:“贤哉! 贤哉! ” 庆诸禅师悟道后,有相当一段时间,过着隐修的生活。 他混俗于长沙浏阳陶家坊一带,与村众朝游夕处,人莫能测其深浅。 后有一天,洞山良价禅师座下有位僧人前来参礼。 庆诸禅师问道:“和尚有何言句示徒? ”那僧道:“解夏上堂云,‘秋初夏末,兄弟或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 ’良久曰,‘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 ’”庆诸禅师又问:“有人下语否”那僧道:“无。 ”庆诸禅师道:“何不道‘出门便是草’? ”那僧回去后,把庆诸禅师的答话告诉了洞山禅师。 洞山禅师道:“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语。 ” 从此以后,庆诸禅师才开始“囊锥始露,果熟香飘”,住石霜山,开法接众。 一时学侣云集,常住僧众多达五百余人。 一天,庆诸禅师在丈室静坐,有位僧人在窗外问道:“咫尺之间为什么不睹师颜? ”庆诸禅师道:“遍界不曾藏。 ”那僧后来去问雪峰禅师:“遍界不曾藏,意旨如何? ”雪峰禅师道:“什么处不是石霜? ”那僧回来后,便把雪峰禅师的答语告诉了庆诸禅师。 庆诸禅师道:“这老汉著什么死急(这老汉著什么急,迫不急待地就答话)! ”雪峰禅师听说后,说道:“老僧罪过。 ” 庆诸禅师住石霜山二十年余。 其徒众有长坐不卧、屹若株杌者,天下谓之“枯木众”。 唐僖宗听说庆诸禅师的道誉之后,曾遣使赐他紫衣,庆诸禅师坚辞不受。 后寂于光启四年(888),春秋八十二。 敕谥普会大师。 发布时间:2025-10-27 11:26:5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