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魔非外来,乃习气种子现前 内容: 魔非外来,乃习气种子现前魔非外来,乃习气种子现前苏树华追逐动相,此是人欲。 住着静相,亦是人欲。 初用功时,以静治动,这是个对治法,而非究竟义。 若以静为是,以动为非,以为如此静下去,便能静成一个圣人,便能修成一个佛,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的观念。 依此观念而行,则不得见性。 黄龙慧南禅师云,住在静相里,“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 ”[1]大慧宗杲禅师云:“摄事归空,闭目藏睛,随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捺。 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2]若论静的功夫,佛家说得很详细,从大处说,有九次第定。 定中有定,细分无穷。 九次第定中,灭受想定最高,然而,若是住在灭受想定里,无论他住多长时间,那也是不能明心见性的。 世人动得太厉害,是故先令人做个静的功夫,以此方便,降伏粗妄。 粗妄歇下来了,也不要住在这个静相上,要体会这个了了常明、一尘不染的心。 如此体会,如此用功,机缘成熟,一机来临,便能当下见性。 见性之后,儒家佛家,一切名相,全体消融,唯此真常,历历孤明。 沩山禅师云:“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3]佛教的根本,乃至儒教的根本,就是要致这个良知心体,就是要证这个妙明真心,若不然者,用功修成的禅定境界,遇事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唯有致了这个良知心体,唯有证了这个妙明真心,立足于这个妙明真心,才能消光一切习气,度尽一切众生。 到得这里,才是纯然天理。 到得这里,才是十方净土。 到得这里,才是“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着于动相,则动相成魔。 着于静相,则静相成魔。 着一切相,则成一切魔。 境不是魔,着则成魔。 事不障人,着即成障。 魔即是障,障即是魔,合而称之,名曰魔障。 明心见性之人,以妙明真心作自己,即一切相,离一切相,即离同时,无先无后。 到了这里,则一切现相,皆是自性的庄严,则一切作用,无非自性的神通。 说起魔障,世人以为,魔从外来,扰乱行人。 岂不知,魔非外来,而是自己的习气种子的变现。 譬如,好异性的习气种子,则会变成心中的异性,则成自己的异性魔。 习气种子变成现行的时候,便是魔障现前,诱惑修行人,落入其中,受其摆布,不得解脱。 各种“见解”,各种“我认为”,各种“自以为是”,潜伏在心里,作为习气种子,则会变成心中的见解障碍,则会成心中的“见魔”,教下称为“箭魔”。 当“潜伏的见魔”,变成现行的时候,便是佛经中所说的“箭魔现前”,射煞修行人。 可见,放箭的魔,不是从物理空间的某个疆域而来的,而是自己心中的种种见解,而是自己的业识种子的变现。 当自己的业识种子变成现行的时候,便会显现为当事人心中的种子翻腾,或曰妄想纷飞。 迷人不识自己的妙明真心,受心理现相所惑,便会落入妄想之中而不得出离。 火魔现前,亦非外来,它是自己心中潜伏着的怨气,它是自己心中潜伏着的嗔恨,它是自己心中潜伏着的怒火,潜在的火种子变成现行的时候,便是佛经中所说的“火魔现前”,烧煞修行人。 迷人不识自己的妙明真心,受嗔恨烦恼所惑,便会落入嗔恨之中而不得出离。 迷人只认生生灭灭的现相,不见如如不动的心体。 这个如如不动、本来清净的妙明真心,犹如圆明宝镜,遍含万相,不染一尘。 一大藏教的宗旨,只为诸人识得这个妙明真心,所以惠能大师云:“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何以故? “为是二法,不是佛法。 佛法是不二之法。 ”[4][1]《五灯会元》卷八。 《卍续藏》第八十册,第一七九页下。 [2]《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八。 《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第九三三页中。 [3]《潭州沩山灵佑禅师语录》。 《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第五七七页中。 [4]《六祖法宝坛经》。 《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三四九页下。 发布时间:2025-10-25 10:09:4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