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仁清法师:常住物有几种_四种常住物 内容: 常住物有四种: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现前常住物;四、十方现前常住物。 第一、常住常住物是什么呢? 比如说寺院的大雄宝殿,寺院的僧人住的房子,或者属于寺院的土地,这些,僧人只能去用,不能去分,更不能当做自己的东西去买卖。 僧团也没有这个权力。 你只是用,用的谁的? 用的十方如来的,那是三宝的家产。 由僧团来管理和使用,任何团体和个人都不能把这些东西,当作自己的物品去支配。 这是常住常住物。 第二、十方常住十方常住是什么意思呢? 在这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供养僧人的饭,是大家凑的,大家供养的,它来自于十方,它的特性是:体通十方,唯局本处。 什么含义呢? 寺院的米面油,所有一切吃的用的,它是天下所有僧人的,不仅仅是这个寺院僧人的。 哪怕在美国有出家人,那么我们这个寺院的吃的,也有人家的一份儿。 因缘和合突然间他现前了,突然间他来了,你马上得给他一份儿。 这叫体通十方。 唯局本处,是说仅仅是当下现前僧人在用。 并不是我们每一次吃饭,都要给其他地方的法师留出一份来,不是。 但是我们每次吃饭都要念供,都要上课。 在吃饭之前要打板,突然之间来了个外籍的或外地的僧人,坐下,马上给他一份。 因为这个饭本来就有他的一份,这叫体通十方,唯局本处。 我们在某一个寺院开饭,那么,限于某一个寺院的僧众,谁赶到了谁吃。 就是这个含义。 寺院里为什么打板? 打板是过堂,要给施主诵经,回向,要出食,要供养。 打板就是让来挂单的僧人,或是让能到这里来吃饭的僧人,来吃饭。 打板,集众。 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让看不到的有缘众生,来吃。 是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的。 佛陀过去,曾降伏过很多的护法,其中有一个护法叫大鹏金翅鸟,有一个护法叫罗刹鬼子母,我们在早上中午吃饭的时候,出食有一部分是他们的,这是佛陀许下的诺言。 像大鹏金翅鸟,它天生吃龙,大鹏金翅鸟很大很大,它最爱吃海里的龙,它吃龙就像吃面条一样。 因为那个大鹏金翅鸟很大。 南阎浮提只容一足,只能容下它一只脚,一只爪子。 那个大鹏金翅鸟经上是这样讲的。 当它想吃龙的时候,两翅一扇,咱说那个东海啊,南海啊,水就向四下里分,龙就现前了,它就飞下去把龙吃掉了。 龙王就急了,龙和鱼鳖虾蟹不一样,鱼鳖虾蟹繁生的很快数量很多,龙的数量还是有限的。 于是龙王就求到佛了,说:你救救我的家族吧。 这个鸟是天敌,这个吃法,不长时间,我们就绝种了,那怎么办? 释迦佛就把自己的袈纱拿了一些:回去,你把你每一条龙的后背上,都拴上一缕,分开,一缕一缕的。 据说你要是现在真看到龙的话,它后背上有一条红线。 那就是佛陀的恩赐,实际是袈纱的线缕。 在袈纱的加持下,那个大鹏金翅鸟想吃龙了,一扇,水就向两边跑,也看到龙宫了,就找不到龙在哪里。 大鹏金翅鸟有很大的神通,它知道佛陀在保护龙族。 没办法了,它也去找佛陀去了。 它说:佛陀啊,你是不是把那个龙都给保护起来了? 佛陀就说了:杀生是罪业啊,是堕落之因啊。 大鹏金翅鸟就说了:佛陀啊,你讲的这个道理我懂,但是呢,我就吃那玩意儿,我不吃别的。 你说我不吃它我吃啥? 我不就饿死了吗? 你不能救了它,让我死啊。 这时佛陀就给它讲轮回的痛苦。 讲这个缠缚,讲这个嗔恨,讲这个恶业,讲这个果报,讲了以后呢,这个大鹏金翅鸟明白了,但我还要吃饭啊。 要不这样吧,我让我的弟子,吃饭的时候,给你一份饮食,你到我弟子那里去吃。 所以后来寺院的佛弟子,在早上和中午吃饭的时候,都要出食,有大鹏金翅鸟的一份。 还有一个是鬼子母,这鬼子母自己生了很多很多孩子。 但是呢,鬼子母天生的,就爱吃别人家的小孩。 所以很多信众就开始求佛了。 佛施展神通力,把鬼子母最小的一个孩子,给藏起来了。 罗刹鬼子母,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痛哭流涕,痛不欲生。 求佛了:佛啊,求你帮帮忙吧,你给我找找我的小孩儿吧,我可不能活了。 佛就说了:你有好多好多孩子,丢一个,没事的。 可不行,孩子是娘身上的肉啊。 佛然后就说了:你有五百个孩子,丢一个都不行,人家一个孩子的,两个孩子的,你抓来就吃。 别人家痛苦不痛苦。 佛就给她讲道理,让她断了杀生这个恶业,同样,我们在出食的时候,也有罗刹鬼子母的一份儿。 所以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打板,一打板,所有有缘的都来享用,假如说你不打板先吃了,原则上是一种盗取。 就是这个含义。 第三、现前常住物它这样讲的:此物唯施此处现前僧。 所以它叫现前常住物。 就是只供养现前僧人。 比方说,有一个居士啊,到寺院去发心,就问了:师父,你这个寺院有多少僧人? 这个师父说:我们这个寺院啊,常住的就十个僧人。 那好了,一人一件棉袄。 发心,过冬,一人一件棉袄。 他就是发心给这些人的。 没发心给另外的僧人,所以这叫现前常住物。 第四、十方现前常住物比方说,有僧人圆寂了,他的东西留下来了,留给谁呢? 是留给僧人。 是每一个僧人都应该有份儿。 但只是当时在场的僧人去分。 因为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十方的,又只留给当下现前的僧人。 和刚才第二条不一样。 第二条是体通十方,唯局本处。 比方说,有一个居士,扛了一袋子大米,给这个寺院,那么这个大米是谁买的呢? 是这个信众买的。 这个信众个人的东西,供到寺院里。 如果某僧人圆寂了,留下遗物,也是应该寺院来分,但是本来这遗物就来自是十方。 和那袋子米不一样,那袋子米是个人的。 所以刚才那个叫十方常住物,这个叫十方现前常住物。 十方现前常住物,就是当时在场的僧人分。 它的特点也是体通十方,唯局本处。 十方常住物,首先是僧人、僧团、三宝的东西,有人认为寺院的东西就是十方的,是吗? 比如有人以经营为目的的随便建起了几座建筑,刻上某某寺的牌子,大肆敛财,那不能算作十方常住物,充其量无非是贩卖如来,难免造下侵损十方常住物的罪业。 可谓: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 发布时间:2025-10-22 12:50:0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