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若能制心一处,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到了(宣化上人) 内容: 欲放逸苦对治我们若是能把心控制到一个地方,能制心一处,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到了。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此五根者。 心为其主。 是故汝等。 当好制心。 心之可畏。 甚于毒蛇。 恶兽。 怨贼。 大火越逸。 未足喻也。 譬如有人。 手执蜜器。 动转轻躁。 但观其蜜。 不见深坑。 譬如狂象无钩。 猿猴得树。 腾跃踔踯。 难可禁制。 当急挫之。 无令放逸。 纵此心者,丧人善事。 制之一处。 无事不办。 是故比丘。 当勤精进。 折伏汝心。 ”这段经文是说到五欲放逸苦。 我们人有烦恼、有贪心、有瞋心、有痴心,都是因为有这个欲。 你若把欲减轻了,一切烦恼也就少了。 所以说“欲放逸苦对治”,要想方法来对治这个欲放逸苦。 “此五根者”: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根。 “心为其主”:这五根不能自主,而是由我们人的心来主持其事,控制五根。 所以你们各位比丘,“当好制心”:应该要好好的降伏其心,要把心制住。 “心之可畏”:我们人造罪业,一切一切可怕的事情发生,都因为心里头没有定力,所以随境界转。 “甚于毒蛇”:心的可怕就好像毒蛇那么可怕,因为你一不小心,就被它咬死了;心的可怕也好像“恶兽”那么样可怕,随时可以咬死人;心的可怕又像“怨贼”似的,怨贼,与你有仇怨的这种贼。 “大火越逸”:心的可怕甚于着了大火。 “未足喻也”:就是前边所说这个毒蛇、猛兽、怨贼、大火越逸,都不能完全比喻清楚这个心的厉害。 “譬如有人”:譬如现在有个人“手执蜜器”:手里拿着倒蜂蜜的器皿,“动转轻躁”:一举一动都很轻躁的,不稳定,“但观其蜜”:这个人只知道眼睛看着这个蜜,看着蜜糖,“不见深坑”:他没看见前边的深坑。 “又譬如狂象”:喝醉酒的象,“无钩”:没有人有办法用钩子钩着狂象。 “猿猴得树”:又好像猿猴跃一棵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不容易管,不容易控制。 “当急挫之”:要赶快把它降伏了。 “无令放逸”:你不要令心里不守规矩、放逸了。 “纵此心者”:你如果放逸这个心,“丧人善事”:丧失了人的善事情,丧失功德。 “制之一处”:我们若是能把心控制到一个地方,“无事不办”:能制心一处,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到了。 “是故比丘”:因为这个,所以你们各位出家的比丘,“当勤精进”:应该勤修精进的法门。 “折伏汝心”:这种众生的狂心野性,应该把它折伏了。 恭录自《佛遗教经》浅释 发布时间:2025-10-22 09:03:1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