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之第二十九大愿 内容: 第二十九受经普得智辩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设若我成佛时,凡能生到我刹土的菩萨,或受持读诵经法,或对他人演说开示,都能得到胜妙之辩才,开启一切智慧,如果此愿不兑现,便不成佛。 讽诵经法,为人演说,乃获得辩才开发智慧的良佳方法。 读诵经法不要刻意研究,研究诉诸逻辑思维,一路分别,便难以解悟如来真实义。 因经法真意乃世尊由真实无分别心中流出,所以应以无分别心去读诵,自读自听,显发闻性,读诵百千万遍,经法实义自然显现。 何以故? 乃是因不作意分别的读诵,能有效显发自性智慧所致。 古代教育从小注重读诵圣人经典,身心净乐,故成大器者甚众。 上世纪初叶,清朝政府废除传统教育,取消读诵四书五经一科,接受西方式的注重知识技能的教育,致使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与智慧素质培植日趋萎缩,导致的问题不少,宜应反省深思。 目前在中国大陆,有识之士极力倡导儿童读经活动,在海内外华人圈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西方净土的菩萨延续宿世的善根,莫不喜乐诵习所好乐的经法。 各自讽诵经道,无厌无极,有诵经者,其声如雷。 在受持经法的过程中,得阿弥陀佛愿力加持,获得四种善巧无碍演说法义的辩才。 一者法无碍辩,对所诠的教法能够准确归纳并如实宣说。 二者义无碍辩,知教法所诠显的义理而无滞碍,并能种种善巧加以宣说。 三者辞无碍辩,通达一切诸方言辞、俚语,随顺国界区域说种种语言,如同步翻译。 如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四者乐说无碍辩,即心情愉悦愿意宣说经法,《周易》中的兑卦诠释说即喜悦的意思,有喜悦的心情,才愿意说。 佛菩萨悲愍一切众生,见到众生善根成熟,堪能信受佛法,便不失时机,心怀豫悦地宣说。 契于经法正理,起无碍之言说,为诸众生作不请之友。 这四种无碍辩,在通途教法中,须八地以上菩萨才能圆得。 而往生净土的诸菩萨得阿弥陀佛愿力加持,便能疾速圆满四种无碍辩才。 在讽诵持说经法的过程中,亦能疾速开发智慧,诸如:知他心智、天眼智、知过去宿命智、知未来际劫智、天耳智、无畏神力智、分别一切言音智、出生无量色身庄严智、知一切法真实智、知一切法灭尽智等。 这一愿启迪我们欲得辩才智慧宜从受持读诵经典始。 而六字洪名乃无上经法。 做学问的人走这条道路,宜放下万缘,一心执持万德洪名,净念相继,得入一行三昧,自然能得智慧辩才。 诚如文殊菩萨所云:“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彼方所,端身正向。 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三世诸佛。 若得此一行三昧,诸经法门,皆悉了知,智慧辩才,终不断绝。 ”吾人宜依教奉行,以文殊智修一行三昧,切忌寻行数墨,执指亡月。   发布时间:2025-10-20 13:53:0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