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恶小善都不能轻视 内容: 莫轻视小恶,以为自己不会受报应。 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 。 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小,就是因为小,往往被人忽视。 生活中有很多因为小事情随便处理,结 果酿成大祸,这种事情并不鲜见。 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前嘱咐他的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意思是说, 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 这句话在今天仍具有指 导意义。 美德积之小善,防恶应注意未然。 大由小而来,小善小恶包含着大善大恶的因素,大善大恶 则是小善小恶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事物的性质而言,"小善"、"大善"本质都是善,"小 恶"、"大恶"本质都是恶。 决不能因小忽视了它的实质。 正如古代一小吏"一日偷一钱" 的故事所讲,判其有罪,不是因为他偷一钱被捉,而是因为"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 断,水滴石穿",是屡次犯罪的结果。 宋朝崇阳县令张秉崖亲眼看到库吏从仓库里走出来,顺手把一枚铜币装进了衣袋里。 后来他 细心观察,发现竟然天天如此,于是便把库吏抓了起来。 库吏不服,说:"一文钱何足挂齿 "张秉崖气愤地说:"钱虽少,天天贪就成了巨贪,年年贪就是罪大恶极。 "最后,张秉崖在 库吏的供词上挥笔写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杀贪吏,百姓难 安。 "最后,把那名库吏判了死刑。 这个库吏采取监守自盗的手段是十分狡猾的。 当然,他再狡猾也没有能够逃避惩罚。 《了凡 四训》上有句很好的话:"做了好事,福虽未到,但祸已远离;做了坏事,祸虽未到,但福已远离。 如来尚不舍穿针之福。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自觉做到择善而从,拒绝"小恶", 肯做小善。 大德高僧星云大师讲了一个故事,很教人受惠。 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年轻战士赶赴沙场的途中,救了一位想要跳河自尽的妇人,妇人被救 上岸 之后,不但没有感谢青年,并且责怪青年害她生不如死。 在青年一再的询问之下,妇人才伤 心欲绝地道出自尽的原因:原来她的丈夫遭人陷害锒铛入狱,家中留下年迈多病的高堂以 及三个嗷嗷待哺的稚子需要侍奉抚养。 奈何家徒四壁,贫无立锥,只好将仅有的衣物典当得一块银元,以治疗母亲的陈年病疾。 哪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奸诈的商人却以假的银元欺骗她 ,在生路断绝之下,只好一死以求了断。 青年听了之后,油然升起侧隐之心,就对妇人说:"您的遭遇太值得同情了,我这里有一块 银元,请您拿回去安顿家人,为了免得再危害他人,请您把假的银元给我吧! "青年拿了假银元,不经意地随手往身上口袋一放,就出征去了。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枪林 弹雨之下,一颗子弹朝青年的胸膛射来,正巧打在放着假银元的部位,假银元凹陷了下去,却救了青年一命,青年于是拍手赞叹说:"太值得了! 这一块银元真是千金难换啊! "青年由于一念之善,以一块银元救了妇人一家,也为自己挣回后半生的人生。 善恶皆有报。 莫轻视小恶,以为自己不会受报应。 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 灌 满整个瓶子。 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 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法华经》讲:"举手低头,聚沙为塔,咸开小善,成佛奚差。 "小善不可以不做,极小的 善都不疏忽,莫以小善而不为。 小恶都要戒除,积小恶就成大恶。 我们今天是正好颠倒,以 为小恶无所谓,可以造作,小善无所谓,何必去做它。 我们是小善而不为,小恶是照做,所 以道业不能成就,不能进步,原因就在此。 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行小善开始的。 我们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屏绝恶而不断 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 发布时间:2025-10-19 08:27:4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