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藏法师:净土深义【法藏法师】(二) 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更直接的说:净土法门就是诸佛彻底真实之利的所在! 因为它彻显了诸佛的无尽大悲、大愿、大力与大用。 这也就是印光大师说的十方诸佛没有净土法门,下无以度尽一切众生的道理。 如果你能够体会这些道理,你怎么会随便地轻视净土法门呢? 经文接下去又说: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花,时时乃出。 这几句经文是说诸佛说的真实之利是你无量亿劫当中难值难见的,这不就是等于《法华经》上说的多宝如来为什么要来听释迦佛讲《法华经》? 因为《法华经》也是时乃说之,难值难遇。 此外,《法华经方便品》中还说: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 譬如优昙花,一切皆爱乐,天人所希有,时时一乃出。 由此可知这两部经是同一个形态,不过《法华经》虽然是难值难遇,还没有到难信,而净土法门是《法华经》唯一佛乘法的彻底大用。 所以它又是难信之法。 难值、难遇、难解、难思之外还要加上一个难信。 正因为它是难信之法,所以诸佛必须等到众生机缘成熟了,才会出来宣说,这就叫时时乃出。 什么叫时时? 前面的时是指时机,后面的时是指时候,时时乃出就是时机到了的时候,才会出现。 什么是时机到了? 就是众生机缘成熟的时机到了。 而众生机缘成熟,犹如盲龟穿孔,难值难遇呀! 各位,净土法门是难值难见,时时乃出,今天我们大家万幸地遇到了,为什么你却辜负已灵,轻易地把它放弃呢? 经文又接着说:如来正觉,其智难量。 这句经文又跟《法华经方便品》讲的完全一致。 上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可见这两部经的说法完全一样,所谓诸佛,当然包括阿弥陀,举一佛即是说全佛,其智慧和法门当然都是难解难思。 是在开权显实,直显诸佛的本地风光,而《无量寿经》的经文竟然与此这样相一致,可见净土法门正是诸佛本地风光的称性极谈,这就是充分说明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真实之教的深义所在。 经文又说:多所导御,慧见无碍。 多所导御的意思是善巧度众生。 为什么能够善巧度众生呢? 因为诸佛能够慧见无碍。 为什么诸佛能够慧见无碍呢? 《法华经药草喻品》上这样说: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 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 众生住于种种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之,明了无碍。 又《金刚经》上也说: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性,如来悉知。 这些都是说佛的慧见无碍。 于此可见,揭示大乘空义的《金刚经》、唯一佛乘的《法华经》与《无量寿经》在论佛陀观的立场上都相一致,这是净土法门乃大乘了义法门的又一个证明。 在多所导御,慧见无碍之后,经文紧接着又说:无能遏绝。 这是什么意思呢? 《法华经》是说:唯有如来知此众生种相体性,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修何法佛既然能够了知一切众生的闻、思、修的机缘与内容,当然在应机变化的方便设施方便,也就没有任何障碍了。 遏是遏止,就是障碍的意思。 乃至于你想要障碍,也障碍不了。 那么,什么样的法门能让众生当生成佛,永不退转,而没有障碍呢? 这是十方诸佛摄受众生的最关切的问题,这也是诸佛应以哪一种法门惠以众生以真实之利的重点所在。 本经强调诸佛在彻见众生根机之后,要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正是净土法门。 宣说净土法门的经之所以为一切诸佛所护念,原因就在于这个法门是诸佛大悲大愿度生的究竟极致的法门。 各位,《无量寿经》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的佛法? 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就是真实的佛法。 可是怎样来成就众生真实之利呢? 十方诸佛或权或实,方便善巧地导御,最后导御归向极乐世界。 我们常说,普贤万行导归极乐,正是这个道理。 千经万论赞叹,唯在弥陀,也是这个道理。 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究竟了义的真实之教。 现在,可以稍稍作个结论。 在这第一个讲次当中,首先谈到净土法门在佛教界以何种方式被认识。 其次,我们介绍了净土法门所流传的三种不同修持方法,并对它们的不同点略略作了比较。 然后再讲到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究竟力用,这是净土法门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根本道理。 以上所讲,是让你们对净土法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希望你们不要对它起轻慢心。 我们应该以建觉老尼师的往生唤醒自己迷茫的心,好好的念佛。 你们必须了解:要想在今生了脱生死,净土法门是非修不可,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怎样来修净土法门,用什么心态去念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我可以说,这一句佛号离你们还很遥远,你们每念一句佛号,并没有感到阿弥陀佛跟你们很亲近。 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念佛人经过一段努力理解之后,能够正确认识净土法门,进而坚信自己能够确定往生而感到身心安稳,希望大家听过讲座之后都能够心开意解。 往后要讲的是怎样来认识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物质是什么。 这里我用一句话六个字,你对净土法门就知之过半。 如果你承担得了这六个字,临终往生就没有问题。 这六个字是难解、难信、易至。 难解是不容易理解。 难信是站在众生的立场上讲难以相信。 易至是就这个法门得益来说,很容易到达目的地。 乃至于你曾经诽谤过它,只要你现在一念心要去,一样可以往生。 你常常要反省这六个字。 为什么难解? 我哪里还不懂? 为什么难信? 我是不是还信不够? 为什么易至? 既然易至,那么我修净土法门就应该很快乐、很舒服。 就不会看到这样现象:有人打佛七念到声音沙哑还不敢肯定他能往生。 都说:没有那么快,我还没有念到一心不乱,我每天都打妄想。 中国修净土的大多是这种反应。 既然净土法门是易至,那为什么老觉得到不了呢? 这就是问题。 你念佛时,应该感觉你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非常的接近,而且这种感觉不会退失,这才叫易至。 如果真象台中那位老居士所说,往生实在不容易,那不如修别的法门算了。 这不叫易至。 当然它也是难解、难信,这次讲座就是要讲到让你们理解,让你们相信,让你们能够由解启信,由信而启正行,由正行而决定往生。 如果你真能这样,你一生大事已毕,就可以游戏人间了。 所以修净土法门不需要等到死才交考卷,你现在就可以交卷,肯定合格。 在考场里有自信的人写完了,检查一遍就交卷。 可是有人就怕怕的,非得到铃响才交卷。 修净土法门就是这样,很有把握,不必等到无常铃响,就提前交卷了,一定及格,这就大事已毕。 易至就应该有这个效果。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这次净土深义讲座主要是对出家人讲的,你们应该懂得净土法门是一种大修行,是出家修行的十分重要的法门。 作为一个出家人,不光要知道怎样修,还应该知道净土法门在整个佛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样你才能比较彻底的祛疑生信,正确引导众生修行,而不为其它种种说法所迷惑。 当前的重要问题是要把净土法门回归到佛法本位,使之立足于广大佛法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让修行人对净土法门有深刻的认识。 出家人要面对的是学法、弘法、修法、证法,不能够只是相信,而说不出所以然的道理来,否则,就不能担负起出家人上求下化的责任。 所以,我在讲解时,不是象对在家人讲解那样,先从劝信讲起,而是从它的教理讲起,证明净土法门是大乘真实之教。 如果你们能够从大乘真实之教这个广度与深度去领受净土法门的深义,这样你们在弘扬净土法门时,就不会觉得自己只懂得净土法门,对佛法懂得太少,以至不敢跟别人讨论佛法,或者当别人向你提问净土法门时,你不会问一答不出三来。 其次,在修学上,你就会将大乘佛法的学习完全导归、汇入到净土法门的教理中来。 这样,你会学得更加丰富,不会对其它法门产生排斥心理。 在教理的指导下,你的修行会更加精通、勇猛、正确、有效。 净土法门的特质是难信、难解、易至这六个字。 在深入讲解本题之前,还要先回到原点考虑。 你我作为一个出家人要随时反省,我为什么要出家? 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体会到人生生、老、病、死诸行无常的逼迫性,人生对一切五欲六尘的追求都是虚妄的,我们不愿意糊里糊涂了此一生,所以才出家。 所以我们出家的目的是了生死。 首先是了生,了生才能够脱死。 什么是了生? 就是不要再醉生梦死,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对宇宙、人生看得很清楚、明白,生活得洒脱、自在。 学了佛法以后,吃得下,睡得着。 跟一切人的关系是如法、平衡、清净,对一切事少欲知足。 对修学佛法必须能够得到真实利益。 如果你不好好了生,你就脱不了死。 什么是脱死? 就是你要知道怎么死,对死无怖无畏,没有疑虑,在未死之前,就知道死了到哪里去,而不是糊里糊涂的死。 所以我们在了生之外,还要准备脱死。 要随时注意了生脱死是你出家的目的,是你应有的承担,是你随时要准备的自己的事。 为了要了生脱死,我们必须要修行。 为了修行得正确,我们才需要知道佛法。 如果你知道怎么修行,那就是佛法,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 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了生死,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了生脱死,所以才去听佛法。 各位来听净土法门,千万记得这一件事情,不是为听而听,而是为了生死而听。 目的不在听而在于了生死。 了生脱死才是你分内之事,是你出家人的本份。 你们有些人确是这样,要求听经,就是不要求学佛,听了一大堆,既不能了生,也不能脱死。 听经听得很高兴,对法师好像也很恭敬,就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眼前既了不了生,将来也不能脱死。 所以现在讲净土法门,要先把心态搞清楚,是要你通过听经,修学佛法能得到了生脱死的左券,左券就是方法,就是保证。 你们在听净土法门时,句句都要回归到这句话,对我了生脱死有无帮助? 我应该怎样修行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我是为了这个目的来听经的。 这个观念要弄清楚。 你们恭敬出家人、恭敬僧宝,恭敬法师,乃至于行法敬法,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如果你确认这件事情能够帮助你了生死,你就欢喜的去受持它,同时你就方便勤庄严。 菩萨戒就是这样说的。 你能够在这个法上了生死,你才能以这个法来庄严这个世界。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你不过是装点门面的徒有表面的出家人而已。 学习净土法门也是如此,我不愿看到出家人只是用嘴巴表面上念佛,跟自己的生死毫无关系,这个样子是自欺欺人,害了你我,也害了净土法门。 各位出家同道,净土法门在你我心中不是一件儿戏的事,它是要帮助我们了生死的。 一定要把这个原点找到。 净土法门为什么说是难解、难信、又易至呢? 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原因,它是大乘真实之法。 因为我们是凡夫,难以了解大乘佛法。 其实大乘佛法不离我们的方寸。 我们皆有本具的佛性。 但是无始劫来,我们背离了它,所以我们不了解,也无法相信。 因为我们不了解,所以我们也就无法相信我能成佛,有佛救我,我也无法相信我在一刹那间能往生极乐世界。 因为我不了解,所以我也就无法相信唯一佛乘的万德庄严,无法相信所谓的中道佛性具足一切万法。 因为我不了解,所以我也就无法相信从万德庄严的佛性中能够开显不可思议的弥陀本愿来摄受我。 我再说一遍,难解、难信、易至这个道理相当深。 不过可以一言以蔽之,难解、难信、易至是同一件事,就是大乘了义。 什么是大乘了义? 就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具清净万德庄严。 我们久远劫来,无法体会这个道理,所以我们难于理解,因而也就难于相信众生本具的万德庄严能够透过弥陀佛借由净土法门而开显的无尽大悲,所展现的对一切众生的彻底方便的本愿摄受我们,摄受我这烦恼的造恶犯戒的博地凡夫。 我不能相信万德庄严的佛性所开显出来的广大妙用能够摄受我,因而我也就不能相信它易至,我就不懂这易至的道理。 难解、难信、易至这六个字是同一件事情。 净土法门的特质就是这六个字,它的更内在的意思本质上就是我在第一讲中说的,它是大乘佛法的真实利益之所在,是大乘佛法之用。 打个比喻,我手上拿了一块金子,这块金子还没有经过雕塑陶炼,还只是一切金子,掉下去可能会敲痛我的脚,一点用处也没有。 可是它经过努力雕塑以后,可以成为一个佛前的供杯,也可以被雕塑成佛像,让大家恭敬供养。 如果没有金子,就不能造佛像。 但是有了金子不经雕塑,也不能成为庄严的佛像。 雕塑出庄严的佛像,让大家顶礼供养,这就是它的用。 金子的作用离不开金子的本体,所以金子的本体最重要,如果本体消失了,金子的作用便无从发挥,但是金子的本体必须经过努力雕塑,它的作用才能开显出来。 《中观论》上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这四句偈所开显出来的即是大乘佛法中道了义说,就是大乘佛法的体。 但是仅有大乘佛法的体,也无法让众生得到利益。 唯有亲证大乘佛法的体,再透过这体发起为大悲心的作用,然后经过累劫的栽培、熏陶出广大无量无边、如幻如化的万德庄严的利益一切众生的大用。 这就好像你上山采到了金子(你得到了大乘的体),可是你还要将金子陶冶、雕塑成为佛像给众生,才能让他们启善根,发随喜,顶礼修行而得到利益。 这就是发起大悲心的作用。 同样道理,净土法门就是十方诸佛在亲证大乘的体之后,生起大悲心,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誓发四十八愿,经过兆载永劫的勤苦熏修、方便庄严,然后建立起极乐净土。 这样建立起来净土的本体是大乘的佛法,然而它所表现的是大悲的彻底显露,它所显露的又是大乘佛法中的彻底的方便,这样就将本体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那就是净土法门。 这里还有一层道理要告诉各位。 假设金子是世界最美好的东西,是否一定要做佛像呢? 不一定,它可以作茶杯,甚至可以作尿壶。 但是金子是那么贵重,用来作茶杯或尿壶,其特性就没有发挥出来。 佛陀证悟的中道了义是最宝贵的金子,理论上说它应该开显最美好的佛法给众生,可是众生接受不了,只好先给他们说小乘、声闻乘法,让他们个人了生死。 但是他的大悲心没有发起,乃至诸佛证得的本具佛性他都不知道。 佛所证得的无法对他讲,因为他领受不了。 这好像是你持有金子,可是众生不想拜佛,只想喝茶,只好先做茶杯给他,金子的本性没有彻底发挥。 怎样彻底发挥? 就要调整众生的根性。 比如先让你用杯子喝茶,再引导你修行,最后教你拜佛。 这时就将杯子收回来,改做佛像,让你拜佛。 《法华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法华经》的开权显实就是把茶杯收回来,告诉你真正要给你的不是茶杯,茶杯的本体是金子,金子是用来做佛像的,真正要给你的是佛像告诉你唯一佛乘。 所以《法华经》是大乘的真实本体,是真实之教,是佛的本性。 《法华经》把十方诸佛的秘密都告诉你了。 《法华经如来神力品》说:如来一切所有之法、一切自在神力、一切秘要之藏、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宣示显说。 这是《法华经》的道理。 可是这些都是秘密,是诸佛亲证的。 茶杯的本体是金子。 诸佛开权显实把茶杯收回,告诉你金子是用来做佛像的,然而还没有真正做一个佛像给你。 那么是谁真正的把金子本性彻底发挥了呢? 也就是说谁把大乘佛法的本体彻底的发挥了它的度化众生的作用呢? 是法藏菩萨,也就是弥陀本愿。 弥陀本愿彻底发挥了大乘真实之教的度化众生的作用,也就是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光阐道教,施设种种的彻底方便给一切众生。 正如印光大师所说的,如果诸佛没有净土法门,他就无法彰显对无边众生的彻底的悲心。 反过来说,有了净土法门,诸佛就能够将他所亲证的大乘的一乘了义的本体开显的无尽大悲的作用彻底的发挥出来。 所以净土法门的本体就是大乘彻底了义,而大乘彻底了义是乃至于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了解,唯佛与佛乃能知之究竟。 所以大乘法门难解难思。 这是有经证的。 不是我喜欢这样讲,把它讲得深,它本来就是这样的。 《无量寿经》上这么说,不能够信仰净土法门的人是过去没有善根,他骄慢懈怠,所以他不能懂、不易理解净土法门。 因为对净土法门你必须谦虚的领受大乘了义。 《法华经》上说:领受大乘了义,其实非汝之力,乃诸佛加持。 佛告诉舍利弗说:你虽然智慧第一,可是你在法华会上能够相信我说的开权显实第一了义之法,并不是你的智慧力量,而是诸佛的加持。 大乘的理体对舍利弗来说,还要诸佛加持才能勉强的相信。 佛陀三周说法,第一周说法,只有舍利弗一个人听懂;第二周说法,好像是有四个人听懂,加起来是五个人;第三周说法,普遍受记,才能都懂。 所以你如果没有足够的谦虚,以你看到的经典为满足,然后再以你所看到的经典说这是空,这是有,这是中,这是合理,这是不合理,这是方便教,这是了义教,你以你自己的看法来分别佛法,这就是不谦虚,就是《无量寿经》所说的骄慢。 你为什么骄慢? 因为你没有好好的修行,你懈怠,你只在那里读经,没有真正修你的行,你才会以经谤经,不是以佛法讲解佛法,而是以佛法谤佛法。 你才会说这个佛法是了义,那是不了义;这个佛法高,那个佛法低;这个佛法是本,那个佛法是末。 你以你自己的看法去分别,这就是骄慢。 各位,你们必须有谦虚的心,才能了解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的难解,是唯有佛与佛才能知之究竟。 你们听起来或许是真的很难解,我讲讲我的经验。 昨天我很累呀,睡得很早,到三更半夜,有一条狗崖柴嗥吠。 嗥叫一整夜,叫的很恐怖,我就起床看《无量寿经》,看得很慢,两个半小时,看了半卷,到今天早晨还没有看完。 我总感觉净土法门太难了。 这也是我一直推拖不讲净土法门的主要原因。 净土法门难解难在什么地方呢? 难在它在说那个相,不说它的本体,而本体又难解难思。 你必须在其它法门上认识它的本体的时候,对它的相才能接受,这是它难解、难知的根本原因。 净土法门说易至。 何以故? 我们打个比方,有谁能清楚的知道飞机的结构? 即使造飞机的人,他也不能全都知道。 因为造飞机是各自造一部分,电气仪表、结构、应力、外观、材料、流体力学、动力等各部份,都专业分工,各造各的。 造飞机是很难,不过我们到美国去最快是坐飞机。 飞机制造非常复杂,但是却有最快的效果。 你不需要知道是为什么,也无法知道为什么,可是却到得最快。 这个比方大概你能懂,但这只是个比方而已。 注意! 净土法门是诸佛的本源开显出来的无尽大悲,为了摄受一切众生,以所彰显极致的万德庄严为本,然后施设出来的无限方便,是诸佛以根本法所摄的究竟彻底的方便。 为什么究竟彻底的方便,因为它是诸佛亲证的唯一了乘佛法(大乘根本原理)所摄受的方便,所以是究竟彻底的方便。 可能大家还不很懂。 我们打个比方,一个刚学煮菜的人,第一次煮菜,是努力把菜做得很好吃,还是努力把菜煮熟,能够吃就行呢? 一定是煮熟能吃就行。 可是一个做菜很熟练的人就会把菜做得既熟又好吃,又有营养,又色香味俱全,因为他把握的原理深,经验丰富,他开显出来的形貌和效果就好。 同样道理,为什么净土法门这样神妙? 神妙到一个杀人犯被法院宣判死刑,在枪毙前我告诉他净土法门,只要他相信和愿意,十念就能往生。 这是由于诸佛证得了佛法的根本的原理宇宙的真理,所以能彻底展现出无尽的大悲,施设彻底的方便。 各位记住,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涌现真正的慈悲。 如果没有真正的智慧,就涌现不了真正的慈悲。 有人说阿罗汉跟菩萨的差别,是因为慈悲不同,不是智慧不同。 这不对,我说过,只有真智慧,才有真慈悲。 绝对不会有那个有慈悲没智慧,或者有智慧没慈悲。 换句话说,菩萨跟阿罗汉的差别表面上看是慈悲的有无,因为菩萨度众生,阿罗汉只度自己嘛! 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阿罗汉只看到诸法毕竟空,没有看到诸法的如幻有,更没有看到诸法毕竟空有双泯的中道了义。 所以他只看到了苦空无常,他只能修声闻乘法的无我无常观,断见思迷惑,断我执而已。 能了生死他就满足了。 《法华经信解品》中迦叶尊者说:我年纪这么大了,释迦佛才教我大乘法。 我觉得我岁数大了,只好乐空性的道理,我不愿再学菩萨法。 因为一开始释迦佛就教我声闻法。 我就厌离生死,我只看到我的生死,我没有发大心,我不能领受菩萨法。 所以佛陀也就不教我菩萨法(大意)。 各位,菩萨跟罗汉从来不是只在大悲心上有差别。 绝对的在智慧上也有差别,所以修学的佛法有差别,亦即声闻人修的佛法与大乘人修的佛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别的地方,既然有差别,当然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人说没有大乘与小乘,都是佛法。 这种含糊笼统的说法是不对的。 我们是这么来了解智慧和慈悲,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净土法门有这么易至的效果吗? 这是因为弥陀本愿是诸佛证得彻底的原理之后,而涌现出来的无尽大悲。 如果诸佛不能证得彻底的原理中道了义,他能不能涌现彻底的大悲呢? 不能! 我说过了,彻底的大悲要从彻底的真理所证得。 因此,佛证得中道了义的真理之后,才能涌现无缘(没有条件)的、无尽(没有边际)的大悲。 然后以根本彻底的原理,在无尽大悲作外缘的推动下,安立净土法门,然后才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效果。 这才叫易至。 易至是容易到,为什么容易到? 因为它是佛以无尽的大悲设下了彻底的方便法门。 《华严经》上说方便即是究竟。 唯有净土法门才能够这样。 声闻法门就不能说是方便即是究竟。 乃至别教菩萨修的次第三观,也不能说是方便即是究竟。 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了种种法门之后,最后要导归极乐,因为一切方便最后都以极乐为究竟彻底的方便,当然要导归。 如果你懂得这种道理,你只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切的方便义、一切的究竟义、诸佛的智慧、诸佛的慈悲不就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当中表现出来了吗? 法藏菩萨说:设我得佛,以下四十八愿皆当成就,否则不取正觉。 也就是说:设我得佛,大乘的理体、大乘的无尽大悲、大乘的彻底方便,都要在四十八愿当中圆满的展现,这样我才成佛。 今天我已成佛,所以我不再叫法藏菩萨,我叫阿弥陀佛。 也就是彻底的理体我已证得,彻底的大悲已经落实,彻底的方便已经完成。 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十方诸佛不是也要证得彻底的理体中道了义吗? 不就是也要彰显那无尽的大悲吗? 不是也要用彻底的方便摄受一切众生吗? 那么这一些阿弥陀佛已经做到了。 所以说十方三世一切佛,阿弥陀第一。 既然这样,那么三藏十二部不就是在讲彻底的中道了义的理体吗? 不就是在展现诸佛的无尽大悲给予众生吗? 不是在施设种种方便给众生吗? 既然南无阿弥陀佛正意味着中道的理体已经证得,无尽的大悲已经实践,彻底的方便已经安立,那么,南无阿弥陀佛不就能横赅三藏十二部吗? 所以祖师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横赅(赅是具全、完备的意思)三藏十二部,是有这样道理在内的。 不是乌鸦学语,跟着说说可以服人的。 诸位,你们念每句南无阿弥陀佛时是怎么个念法? 听说你们拜佛是用录音带带的,那么也就罢了。 可是你在念每一句阿弥陀佛时,心中要起怎么样的心哪? 中道的理体、无尽的大悲、彻底的方便,这句阿弥陀佛就代表这三件事情。 中道的理体摄尽天台的教法;无尽的大悲摄尽一切诸佛的本愿;彻底的方便就是净土法门。 所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横赅一切教理,横赅一切诸佛的本愿,更是落实在净土法门身上。 所以,我常说一句阿弥陀佛重如泰山。 也就是一念即重如泰山,临终十念,如何不往生? 虽说只有十念,光这十念就横赅一切了,如何不往生? 你为什么这样骄慢懈怠乃至毁谤它呢? 各位,净土法门如果你用这种角度去理解,就是藕益大师所说的不为他歧所感,真心念佛,即大智慧,能够放下身心世界,真心念佛,即是大布施,乃至即是大持戒,大忍辱、大精进、大禅定,就是六度齐修了嘛! 你要真懂他的道理,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横赅万法,是做得到的。 可是它太难理解,所以我建议诸位在还没有深刻理解的时候,适当学学其它法门来滋养你对净土法门的理解是可以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天台祖师都能最后念佛往生,原因在此。 天台人最注重教理嘛! 天台人注重禅宗与教理,所以他们最适合修如来禅,是最正统的佛教修行者。 禅宗有时还会走偏,天台人不会,永远是解、行并进。 所以他们修到后来会导归极乐,因为弥陀法门本来就具有这种特质。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横赅一切,所以易至。 凭什么说净土法门易至呢? 因为它是诸佛证得的彻底究竟的方便。 还因为你我本来就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你本来可以成佛,你不过是如幻的做众生而已。 那么,今天弥陀佛以如幻的净土法门接引你投入真实的愿海当中,然后你在愿海中任运开显你的佛性,你就不假功行,任运成佛。 这是大乘了义。 怎么叫不假功行? 讲白一点,好像你坐在那里就会成佛了。 其实不是这样,这是说你能跟这么多的大乘菩萨在一起修行,你无时无刻不在受他们的熏陶,所以才自然成佛。 所以祖师才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就是这个道理。 各位,把你勇猛的心提起来,你们的心不要只知道求往生这一件事情,你的心是时时刻刻在领受大乘,你的每一句佛号都重于泰山,应该这样去领受。 接着我还要说易至的道理。 刚才我讲了难解,因为它是大乘的理体,所以难解。 为什么说难信? 因为你我离它太远,所以难信。 另一方面因为它易至,这么容易到,也难想相信。 九品往生就是连五逆极恶之人也能下下品往生,这个也是难信。 发布时间:2025-10-18 10:09:3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2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