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续高僧传 卷第二十六下 内容: 释僧云。 不知何人也。 辩聪词令备明大小。 崇附斋讲恒以常住。 齐邺盛昌三宝。 云著名焉。 住宝明寺襟带众理。 以四月十五日临说戒时。 众并集堂。 云居上首乃白众曰。 戒本防非。 人人诵得。 何劳烦众数数闻之。 可令一僧竖义令后生开悟。 云气格当时无敢抗者。 咸从之。 讫于夏末常废说戒至七月十五日旦。 将升草坐。 失云所在。 大众以新岁未受交废自恣。 一时崩腾四出追觅。 乃于寺侧三里许。 于古冢内得之。 遍体血流如刀割处。 借问其故。 云有一丈夫。 执三尺大刀厉色嗔云。 改变布萨妄充竖义。 刀脍身形痛毒难忍。 因接还寺竭情忏悔。 乃经十载说戒布萨。 读诵众经以为常业。 临终之日。 异香迎之神色无乱。 欣然而卒。 时感嘉其即世惩革不坠彝伦云。 释僧远。 不知何人。 住梁州薛寺为性疏诞不修细行。 好追随流荡欢宴为任。 以齐武平三年。 梦见大人。 切齿责之曰。 汝是出家人。 面目如此。 犹纵造恶。 何不取镜自照。 远忽觉悸流汗。 至晓以盆水自映。 乃见眼边乌黯。 谓是垢汗。 便洗拭之。 眉毛一时随手落尽。 因自咎责。 奈遭此谴。 遂改革常习反形易性。 弊衣破履一食长斋。 遵奉律仪。 昏晓行悔。 悲泪交注。 经一月余日又梦。 前人含笑谓曰。 知过能改。 是谓智乎。 赦汝前愆。 勿复相续。 忽惊喜而觉。 流汗遍身面目津润眉毛渐出。 远频感两报信知三世。 自后竭精奉法。 中不暂怠。 卒为练行僧也。 乡川所归终于本土。 释慧瑱。 上党人。 奉律齐真贞确难拔。 住郡内元开府寺。 独静一房禅忏为业。 会周建德六年。 国灭三宝。 瑱抱持经像隐于深山。 遇贼欲劫之。 初未觉也。 忽见一人形长丈余。 美须面。 着纱帽。 衣青袍。 九环金带吉莫皮靴。 乘白马朱鬉。 自山顶径至瑱前。 下马而谓曰。 今夜贼至。 师可急避。 瑱居悬崖之下。 绝无余道。 疑是山神。 乃曰。 今佛法毁灭。 贫道容身无地。 故来依投檀越。 今有贼来。 正可于此取死。 更何逃窜神曰。 师既远投弟子。 弟子亦能护师。 正尔住此。 遂失所在。 当夜忽降大雪可深丈许。 遂免贼难。 后群贼更往。 神遂告山下诸村曰。 贼欲劫瑱师。 急往共救。 乃各持器仗入山。 路中相遇拒击惊散。 从此每日瑱恒凭之安业山阜。 不侧其卒。 释洪献。 邺人。 少履道门早明律检。 听涉劳顿。 遂两目俱暗。 住相州大慈寺。 既无前导常处房中。 礼诵为先不辍晨夕。 开皇十四年。 忽感一神。 自称般若檀越来从受戒。 数致谈话。 同房僧纲禅师。 上堂中食。 般若乃将纲一襆衣来嚫献云。 劳陈法事。 利益不少。 辄奉衣物。 愿必受之。 献纳于柜中。 后纲食还怪失衣襆。 搜求寺内。 乃于献所得之。 具以告语。 纲终不信。 神遂发撤纲房衣物被案。 狼藉满庭。 竿扇秤尺摧折数段。 神于空中语曰。 僧纲不好设斋会供养三宝。 我会祸汝未央。 献虽目冥乃与般若言及事同目睹。 神语献曰。 伴众极多悉在紫陌河上。 惟三十人相随。 可令寺家设食。 众僧便于西院会之。 神曰。 大好饮食。 劳费师等。 虽然僧纲不赴斋供。 后会使知。 纲无奈之何。 恐迫不已。 便私费财物营诸斋福。 般若乃曰。 既能行福。 今相放矣。 仍以绢两匹付献云。 当以一匹。 施大众一匹赠纲师。 献对众受得具皆闻见。 仍依付领。 于后弥勤本业。 遂卒于所住。 释慧云。 范阳人。 十二出家。 游听为务。 年十八。 乘驴止于叔家。 叔睹其驴快。 将规害之。 适持刀往见。 东墙下黄衣人。 扬拳逆叱曰。 此道人方为通法大士。 何敢害也。 叔惧告妇。 妇曰。 君心无刚。 正眼花所致耳。 闻已复往。 又见西墙下黄衣人云。 勿杀道人。 若杀大祸交及。 叔怖乃止。 明旦辞往姊家。 叔又持刀送之。 告云曰。 此路幽险。 故送度难。 云在前行。 正在深阻叔在其后。 挥刀欲斫。 忽见姊夫在旁。 竟免加害。 云都不知也。 开皇中。 周流餐挹。 具瞻经论。 名高东夏荣冠一时。 后领徒五百来过叔氏。 叙见当衢阐化。 深惟昔衅。 乃奉绢十匹。 夫妻发露。 云始知之。 乃为说法治断。 安然无恨。 常以此事戒诸门人曰。 吾昔不乘好物。 何事累人。 自预学徒必无华饰。 且得支身。 成诵于口也。 后不测其终。 陈宣帝时。 东阳郡乌伤县双林大士傅弘者。 体权应道蹑嗣维摩。 时或分身济度为任。 依止双林导化法俗。 或金色表于胸臆。 异香流于掌内。 或见身长丈余臂过于膝。 脚长二尺指长六寸。 两目明亮重瞳外耀。 色貌端峙有大人之相。 梁高拨乱弘道偏意释门。 贞心感被来仪贤圣。 沙门宝志发迹金陵。 然斯傅公双林明道。 时俗唱言莫知其位。 乃遣使赍书。 赠梁武曰。 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 敬白国主救世菩萨。 今条上中下善。 希能受持。 其上善者。 略以虚怀为本。 不着为宗。 亡相为因。 涅槃为果。 其中善。 略以持身为本。 治国为宗。 天上人间果报安乐。 其下善。 略以护养众生。 帝闻之延住建业。 乃居钟山下定林寺。 坐荫高松卧依盘石。 四澈六旬天花甘露恒流于地。 帝后于华林园重云殿。 开般若题。 独设一榻。 拟与天旨对杨。 及玉辇升殿。 而公晏然箕坐。 宪司讥问。 但云法地无动。 若动则一切不安。 且知梁运将尽。 救愍兵灾。 乃然臂为炬冀攘来祸。 至陈太建元年夏中。 于本州右胁而卧。 奄就升遐。 于时隆暑赫曦。 而身体温暖。 色貌敷愉光采鲜洁。 香气充满屈申如恒。 观者发心莫不惊叹。 遂合殓于岩中。 数旬之间香花散积。 后忽失其所在。 往者不见号慕转深。 悲恋之声恸噎山谷(陈仆射徐陵为碑铭见类文)释僧朗。 一名法朗。 俗姓许氏。 南阳人。 年二十余欣欲出家。 寻预剃落。 栖止无定。 多住鄂州。 形貌与世而殊有奇相饮啖同俗。 为时共轻。 常养一猴一犬。 其状伟大皆黄赤色。 不狎余人惟附于朗。 日夕相随未曾舍离。 若至食时以木盂受食。 朗啖饱已余者用餧。 同器食讫。 猴便取盂戴之骑犬背上。 先朗而行。 人有夺者辄为所咋。 朗任犬盘游略无常度。 陈末隋初。 行于江岭之表。 章服粗弊威仪越序。 杖策徒行护养生命。 时复读诵诸经。 偏以法花为志。 素乏声哢清靡不丰。 乃洁誓诵之。 一坐七遍。 如是不久声如雷动。 知福力之可阶也。 其诵必以七数为期。 乃至七十七百七千逮于七万。 声韵谐畅任纵而起。 其类筝笛随发明了故所诵经。 时旁人观者视听皆失。 朗唇吻不动。 而啭起咽喉。 远近亮澈。 因以著名。 然臂脚及手。 申缩任怀。 有若龟藏。 时同肉聚。 或往酒席。 同诸宴饮而嚼[口*集]猪肉。 不测其来。 故世语曰。 法华朗五处俱时缩。 猪肉满口颡。 或复巡江洄溯。 拱手舟中。 猴犬在旁。 都无舣棹随意所往。 虽凌犯风波。 眴息之间便达所在。 有比丘尼为鬼所著。 超悟玄解统辩经文。 居宗讲导听采云合。 皆不测也。 莫不赞其聪悟。 朗闻曰。 此邪鬼所加。 何有正理。 须后捡挍。 他日清旦。 猴犬前行径至尼寺。 朗随往到礼佛绕塔至讲堂前。 尼犹讲说。 朗乃厉声呵曰。 小婢。 吾今既来。 何不下座。 此尼承声。 崩下走出堂前。 立对于朗从卯至申。 卓不移处。 通汗流地默无言说。 问其慧解奄若聋痴。 百日已后方服本性。 其降行通感皆此类也。 大业末岁犹未尘飞而朗口惟唱贼。 朝夕不息。 官人惧以惑众。 遂幽而杀之。 襄阳法琳素与交游。 奉其远度。 因事而述。 故即而叙之。 释道仙。 一名僧仙。 本康居国人。 以游贾为业。 往来吴蜀。 江海上下集积珠宝。 故其所获赀货乃满两船。 时或计者云。 直钱数十万贯。 既瑰宝填委。 贪附弥深。 惟恨不多。 取验吞海。 行贾达于梓州新城郡牛头山。 值僧达禅师说法曰。 生死长久无爱不离。 自身尚尔况复财物。 仙初闻之。 欣勇内发。 深思惟曰。 吾在生多贪。 志慕积聚。 向闻正法。 此说极乎。 若失若离要必当尔。 不如沈宝江中出家离着。 索然无扰岂不乐哉。 即沈一船深江之中。 又欲更沈。 众共止之。 令修福业。 仙曰。 终为纷扰。 劳苦自他。 即又沈之。 便辞妻子。 又见达房凝水滉漾。 知入水定信心更重。 投灌口山竹林寺而出家焉。 初落发日对众誓曰。 不得道者终不出山。 即迥绝人踪结宇岩曲。 禅学之侣相次屯焉。 每览经卷。 始开见佛在其处。 无不哽咽。 我何不值但见遗文。 而仙挺卓不群。 野栖禽狩。 或有造问学方者。 皆答对善权冥符正则。 自初入定。 一坐则以四五日为恒。 唯客到其门。 潜然即觉。 起共接语。 若无人往端坐静室寂若虚空。 有时预告。 明当有客至。 或及百千。 皆如其说曾无缺长。 梁始兴王澹。 褰帷三蜀礼以师敬。 携至陕服沮曲。 以天监十六年。 至青溪山。 有终焉志也。 便薙草止客绳床。 于时道馆崇敞巾褐纷盛。 屡相呵斥甚寄忧心焉。 仙乃宴如曾无屑意。 一夕道士忽见东岗火发。 恐野火焚害仙也。 各执水器来救。 见仙方坐大火猛焰洞然。 咸叹火光神德。 道士李学祖等。 舍田造像。 寺塔欻成。 远近归信十室而九。 州刺史鄱阳王恢。 躬礼受法。 天监末。 始兴王冥感。 于梁泰寺造四天王。 每六斋辰常设净供。 仙后赴会。 四王顶上放五色光。 仙所执炉自然烟发。 太尉陆法和。 昔微贱日。 数载在山。 供仙给使。 僧有肆责者。 仙曰。 此乃三台贵公。 何缘骂辱。 时不测其后贵也。 和果遂升衮服。 仙或劳疾。 见缥衣童子从青溪水出碗盛妙药跪而进服。 无几便愈。 居山二十八年。 复游井络。 化道大行时遭酷旱。 百姓请祈。 仙即往龙穴。 以杖扣门数曰。 众生忧苦。 何为嗜睡如此。 语已登即玄云四合大雨滂注。 民赖斯泽。 咸来祷赛钦若天神。 有须舍利即为祈请。 应念即至如其所须。 隋蜀王秀。 作镇岷络。 有闻王者。 寻遣追召。 全不承命。 王勃然动色。 亲领兵仗往彼擒之。 必若固踪可即加刃。 仙闻兵至都无畏惧。 索僧伽梨。 被已端坐念佛。 王达山足。 忽云雨杂流雹雪崩下。 水涌满川藏军无计。 事既窘迫。 乃遥归忏礼。 因又天明雨霁。 山路清夷得至仙所。 王躬尽敬。 便为说法。 重发信心。 乃邀还成都之静众寺。 厚礼崇仰。 举郭恭敬。 号为仙阇梨焉。 开皇年中返于山寺。 道路自净山神前扫。 一夜客僧止房。 仙往曳出。 房因即倒。 年百余岁端坐而卒。 仍葬彼山。 益州今犹有木景白叠尚存。 云是圣人仙。 阇梨许。 释慧峰。 不知何人。 住栖霞寺。 听诠公三论。 深悟其旨。 最为得意。 名价遐布众所推美。 诠每云。 峰之达解思力。 吾不及也。 以吾年老且复相依。 峰游心正理。 身范律仪。 摄静松林日惟一食。 衣服粗素略无寸积。 顾步锵锵雅有风彩。 未出都偏弘十诵赞诱前修。 听者如市。 有问云。 今学大乘。 如何讲律。 峰云。 此致非汝所知。 岂学正法而大小相乖乎。 以陈天嘉年卒。 春秋六十。 临终告弟智琨曰。 吾去处悬远。 非汝所知。 终后屈一指。 将之虽伸还屈。 时议谓证初果。 释慧岩。 住苏州重玄寺。 相状如狂不修戒检。 时人不齿。 多坐房中不同物议。 忽独欢笑戏于寺中。 以物指撝曰。 此处为殿。 此处为堂。 乃至廊庑厨库。 无不毕备。 经可月余因告僧曰。 欲知岩者。 浮图铃落。 则亡没矣。 至期果然。 乃返锁其房。 捶户开之端坐已卒。 远近闻之屯赴阗[門@壹]。 各舍金帛遂成大聚。 依言缔构郁成名寺。 事皆符焉。 自终至今四十余载犹如存在。 见处佛堂。 用通礼谒云。 释法安。 姓彭。 安定鹑孤人。 少出家。 在太白山九陇精舍。 慕禅为业。 粗食弊衣卒于终老。 开皇中。 来至江都令通晋王。 时以其形质矬陋言笑轻举。 并不为通。 日别门首。 喻遣不去。 试为通之。 王闻召入相见如旧。 便住慧日。 王所游履必赍随从。 及驾幸泰山。 时遇渴乏。 四顾惟岩无由致水。 安以刀刺石。 引水崩注。 用给帝王。 时大嗟之。 问何力耶。 答王力也。 及从王入碛。 达于泥海。 中应遭变皆预避之得无损败。 后往泰山。 神通寺僧来请檀越。 安为达之。 王乃手书寺壁为弘护也。 初与王入谷。 安见一僧着弊衣乘白驴而来。 王问何人。 安曰。 斯朗公也。 即创造神通。 故来迎引。 及至寺中又见一神状甚伟大。 在讲堂上。 手凭鸱吻下观入众。 王又问之。 答曰。 此太白山神。 从王者也。 尔后诸奇不可广录。 大业之始。 帝弥重之。 威轹王公见皆屈膝。 常侍三卫奉之若神。 又往名山召诸隐逸。 郭智辩释志公证公杯度。 一时总萃慧日。 道艺二千余人。 四事供给资安而立。 又于东都为立宝杨道场。 惟安一众居中树业。 至十一年奏。 四方多难。 无疾而终所住。 春秋九十八矣。 初将终前。 告帝后事。 安其亡后百日火起出于内宫。 弥须慎之。 及至寒食油沸上焚。 夜中门闭。 三院宫人一时火死。 帝时不以为怪。 送柩太白。 资俸官给。 然安德潜于内。 外同诸侣。 惟眠不施枕颈无委曲。 延颈床边口流涎溜。 每至升许为异。 时有释法济者。 通微知异僧也。 发迹陈世。 及隋二主皆宿禁中。 妃后杂住精进寡欲。 人罕登者。 文帝。 长安为造香台寺。 后至东都造龙天道场。 帝给白马。 常乘在宫。 如有疹患。 咒水饮之。 无不必愈。 又能见鬼物。 预睹未然。 大业四年。 忽辞上曰。 天命不常复须后世。 惟愿弘护荷负含生。 便尔坐卒。 剃发将殓。 须臾发生长半寸许。 帝曰。 禅师灭定何得理之。 索大钟打之一月余日。 既不出定身相如生。 天子废朝百官素服。 敕送于蒋州。 吏力官给行到设斋。 物出所在。 东都王公以下。 为造大幡四十万口。 日斋百僧。 至于七七。 人别日嚫二十五段。 通计十余万匹。 斯并荷其福力故。 各倾散家珍云。 释慧侃。 姓汤。 晋陵典河人也。 少受学于和阇梨。 和灵通幽显。 世莫识其浅深。 而翘敬尊像。 事同真佛。 每见立像不敢前坐。 劝人造像惟作坐者。 道行遇诸因厄无不救济。 或见被缚之猪。 和曰解脱首楞严。 猪寻解缚。 主因放之。 自尔偏以慈救为业。 大众集处辄为说法。 皆随事赞引即物成务。 众无不悟而归于道。 末往邺下大弘正法。 归向之徒至今流咏。 临终在邺。 人问其所获。 云得善根成熟耳。 侃奉其神化积有年稔。 众知灵异初不广之。 后往岭南归心真谛。 因授禅法专精。 不久大有深悟。 末住栖霞。 安志灵静。 往还自任不拘山世。 时往杨都偲法师所。 偲素知道行。 异礼接之。 将还山寺。 请现神力。 侃云。 许复何难。 即从窗中出臂。 长数十丈。 解齐熙寺佛殿上额。 将还房中。 语偲云。 世人无远识。 见多惊异。 故吾所不为耳。 以大业元年。 终于蒋州大归善寺。 春秋八十有二。 初侃终日。 以三衣襆遥[打-丁+勉]堂中自云。 三衣还众僧。 吾今死去。 便还房内。 大众惊起追之。 乃见白骨一具跏坐床上。 就而撼之铿然不散。 释转明。 俗姓鹿氏。 未详何许人。 形服僧仪貌非弘伟。 容止淡然色无喜愠。 以隋大业八年。 无何而来居住雒邑。 告有贼起。 及至覆检。 宗绪莫从。 帝时惑之。 未能加罪。 权令收禁。 初不测其然也。 至明年六月。 果逢枭感作逆。 驱逼凶丑充。 斥东都。 诛戮极甚。 方委其言有据。 下敕放之。 而明虽被拘散。 情计如常。 与诸言议曾无所及会帝往江都行达偃师。 时狱中死囚数有五十。 克时斩决。 明日吾当放此死厄。 即往狱所假为饷遗面见诸囚告曰。 明日车驾当从此过。 尔等一时大呼云有贼至。 若问所由云吾所委。 当免死矣及至期会便如所告。 敕乃总放诸囚。 收明入禁。 便大笑而受之。 都无忧惧。 于斯时也四方草窃人不聊生。 如明语矣。 大业末岁犹被拘絷。 越王践祚方蒙释放。 虽往还自在。 而恒居干阳门内。 别院供拟恐其潜逸。 密遣三卫私防护之。 及皇泰建议军国谋猷。 恒预帷幄筹计利害。 伪郑世充。 倍加信奉。 守卫严设又兼恒度。 至开明二年。 即唐武德三年也。 明从洛宫安然而出。 周围五重初不见迹。 审伪都之将败也西达京师。 太武皇帝夙奉音问深知神异。 隆礼敬之。 敕住化度寺。 数引禁中。 具陈征应。 及后事会咸同合契。 以其年八月忽然不见。 衣资什物俨在房中。 寻下追征合国周访了无所获。 寻明在道行涉冥祥。 有问学者。 乃云。 常以平等一法。 志而奉之。 顾其游步四朝。 贵贱通属。 以明道冠幽极。 皆往师之。 而情一荣枯寔遵平等。 而言调谲诡不伦和韵。 或云。 某法师者见谤大乘生报无择。 某法师者从羊中来。 如此授记其例不一。 行至总持顾僧众曰。 不久此等当流血矣。 宜共慎之。 时以为卓异。 共怪轻诞。 及遭法该等事寻被簿录戮之都市。 方悔前失。 隋末有鲍子明者。 未详何人。 炀帝远召艺僧遂沾慧日。 而历游寺院不止房堂。 随夜即宿略无定所。 既请官供曾不临赴。 不着三衣而服裙帔。 或惊叫漫走言无准度。 大业九年。 以绯裹额唱贼而走。 时人以为征兆也。 及枭起逆。 诸军并着屯项袹頞。 如其相焉。 咸围东都。 召问通塞。 遂恶骂曰。 贼害天下何有国乎。 帝时在涿郡。 闻之大悦。 召而劳遣。 明又以箕盛土。 当风扬之后覆。 枭感逆党。 并被诛剪长夏门外。 日别几千。 远应斯举。 大业十年。 无故卒于雒邑。 贾逸者。 不知何人。 隋仁寿初游于安陆。 言戏出没有逾符谶。 形服变改时或缁素。 后于一时分身诸县。 及至推验方敬其德。 行迹不经而为无识所耻。 有方等寺沙门慧暠者。 学行通博。 逸因过之。 以纸五十幅施云。 法师由此得解耳。 初不测其所因也。 后有诤起。 暠被引禁。 官司责问。 引辩而答。 纸尽事了。 如其语焉。 故征应所指。 例如此也。 末至一家云。 承卿有女欲为婚媾。 因往市中唱令告乞云。 他与我妇须得礼赠。 广索钱米克日成就。 数往彼门扬声陈述。 女家羞耻。 遂密杀之。 埋在粪下。 经停三日。 行游市上。 逢人言告被杀之事。 大业五年。 天下清晏。 逸与诸群小戏于水侧。 或骑桥槛。 手弄之云。 拗羊头捩羊头。 众人倚看笑其所作。 及江都祸乱。 咸契前言。 不知所终。 时蜀郡又有扬祐师者。 佯狂岷络。 古老百岁者云。 初见至今貌常不改。 可年四十。 着故黄衫。 食啖同俗。 栖止无定。 每有大集身必在先。 言笑应变不伤物议。 预记来验。 时共称美。 迄于唐初犹见彼土。 后失其所在。 释法顺。 姓杜氏。 雍州万年人。 禀性柔和未思沿恶。 辞亲远戌无惮艰辛。 十八弃俗出家。 事因圣寺僧珍禅师。 受持定业。 珍姓魏氏。 志存俭约野居成性。 京室东阜地号马头。 空岸重邃堪为灵窟。 珍草创伊基劝俗修理。 端坐指撝示其仪则。 忽感一犬不知何来。 足白身黄自然驯扰。 径入窟内口衔土出。 须臾往返劳而不倦。 食则同僧过中不饮。 即有斯异。 四远响归。 乃以闻上。 隋高重之。 日赐米三升用供常限。 乃至龛成无为而死。 今所谓因圣寺是也。 顺时躬睹斯事。 更倍归依。 力助缔构随便请业。 末行化庆州劝民设会。 供限五百。 及临斋食更倍人来。 供主惧焉。 顺曰。 无所畏也。 但通周给而莫委供所。 由来千人皆足。 尝有清河张弘畅者。 家畜牛马。 性本弊恶。 人皆患之。 卖无取者。 顺示语慈善。 如有闻从。 自后更无抵啮其导发异类为如此也。 常引众骊山。 夏中栖静。 地多虫蚁无因种菜。 顺恐有损害。 就地示之。 令虫移徙。 不久往视。 如其分齐恰无虫焉。 顺时患肿。 脓溃外流。 人有敬而[口*束]者。 或有以帛拭者。 寻即差愈余脓发香流气难比拭帛犹在香气不歇。 三原县民田萨埵者。 生来患聋。 又张苏者。 亦患生哑。 顺闻命来与共言议。 遂如常日。 永即痊复。 武功县僧毒龙所魅。 众以投之。 顺端拱对坐。 龙遂托病僧言曰。 禅师既来。 义无久住。 极相劳娆。 寻即释然。 故使远近瘴疠淫邪所恼者无不投造。 顺不施余术。 但坐而对之。 识者谓有阴德所感。 故幽灵偏敬致。 其言教所设。 多抑浮词。 显言正理。 神树鬼庙见即焚除。 巫觋所事躬为并儅。 祯祥屡见绝无障碍。 其奉正也如此。 而笃性绵密情兼泛爱。 道俗贵贱皆事邀延。 而一其言问胸怀莫二。 或复重痼难治。 深愿未果者。 皆随时指示。 普得遂心。 时有赞毁二途闻达于耳。 相似不知翻作余语。 因行南野将度黄渠。 其水泛溢。 厉涉而度。 岸既峻滑。 虽登还堕。 水忽断流。 便堕陆度。 及顺上岸水寻还复。 门徒目睹而不测其然也。 所以感通幽显。 声闻朝野。 多有鄙夫利其财食。 顺言不涉世。 全不留心。 随有任用。 情志虚远但服粗弊。 卒无兼副。 虽闻异议仍大笑之其不竞物情又若此也。 今上奉其德仰其神引入内禁。 隆礼崇敬。 储宫王族懿戚重臣。 戒约是投无爽归禁。 以贞观十四年。 都无疾苦。 告累门人。 生来行法令使承用。 言讫如常坐定。 于南郊义善寺。 春秋八十有四临终双鸟投房。 悲惊哀切。 因即坐送于樊川之北原。 凿穴处之。 京邑同嗟。 制服亘野。 肉色不变经月逾鲜。 安坐三周枯骸不散。 自终至今。 恒有异香流气尸所。 学侣等恐有外侵。 乃藏于龛内。 四众良辰赴供弥满。 弟子智俨名贯至相。 幼年奉敬雅遵余度。 而神用清越振绩京皋。 华严摄论。 寻常讲说。 至龛所化导乡川。 故斯尘不终矣。 释道英。 姓陈氏。 蒲州猗氏人也。 年十八。 叔休律师引令出家。 而二亲重之。 便为取妇。 五年同床誓不相触。 素在市贩与人同财。 乃使妻执烛。 分判文疏。 付嘱留累。 遂逃而剃落。 至并州炬法师下。 听花严等经。 学成返邑。 其妻尚在。 开皇十年。 方预大度。 乃深惟曰。 法相可知。 心惑须晓。 开皇十九年。 遂入解县太行山柏梯寺。 修行止观。 忽然大解。 南埵悟人北岭悟法。 二空深镜坐处树枝。 下映四表。 于今见在。 因尔营理僧役。 以事考心。 后在京师住胜光寺。 从昙迁禅师听采摄论。 讲悟既新众盈五百。 多采名教鲜能如理。 而英简时问义。 惟陈止观。 无相思尘。 诸要槃节。 深会大旨。 迁弥重之。 语诸属曰。 尔虽日考通文义。 无择昏明。 得其妙者惟道英乎。 自尔仪服饮啖未守篇章。 颇为时目作达者也听讲之暇常供僧役。 有慕道者。 从其所为。 因事呈理。 调伏心行寄以弘法。 常云。 余冥目坐禅穷寻理性。 如有所诣。 及开目后还合常识。 故于事务游观役心使有薰习。 然其常坐开目如线。 动逾信宿。 初无顿睫。 后入禅定稍程异迹。 大业九年。 尝任直岁。 与俗争地。 遽斗不息。 便语彼云。 吾其死矣。 忽然倒仆如死之僵。 诸俗同评。 道人多诈。 以针刺甲。 虽深不动。 气绝色变将欲洪膖。 傍有智者令其归命。 誓不敢诤。 愿还生也。 寻言起坐语笑如常。 又行龙台泽池侧见鱼之游。 乃曰。 吾与汝共诤。 何者为胜。 汝不及我。 我可不及汝耶。 即脱衣入水。 弟子持衣守之。 经于六宿。 比出。 告曰。 虽在水中惟弊士坌我耳。 又属严冬冰厚雪壮。 乃曰。 如此平净之处。 何得不眠。 遂脱衣仰卧经于三宿。 乃起而曰。 几被火炙杀我。 如是随事以法对之。 纵任自在诚难偶者。 晚还蒲州住普济寺。 置庄三所。 麻麦粟田。 皆在夏县东山深隐之所。 不与俗争。 用接羁远。 故使八方四部其归若林。 昼则厉众僧务。 躬事担运。 难险缘者必先登践。 夜则跏坐为说禅观。 时或弊其劳者。 闻法不觉其疲。 一日说起信论。 至真实门。 奄然不语怪往观之气绝身冷。 众知灭想即而任之。 经于累宿方从定起。 时河东道逊。 高世名僧祖习心道。 素同学也。 初在解县领徒盛讲。 及逊舍命。 去英百五十里。 未及相报。 终夕便知告其众曰。 逊公已逝。 相与送乎。 人问其故。 答曰。 此乃俗事。 心转即是。 及行中路乃逢告使。 其知微通感类皆如此。 及终前夕集众告曰。 急须收积。 明日间多聚人畜损食谷草。 众不测其言。 英亦自运。 催促甚急。 至夜都了索水剃洗还本坐处。 被以大衣。 告曰。 人谓余为英禅师。 禅师之相不可违世。 语门人志褒曰。 禅师知英气息可有几耶。 褒以事答。 自言如是。 因说法要。 又曰。 无常常也。 不可自欺。 不可空死。 令诵华严贤首偈。 至临终劝念善处。 明相既现奄然申逝。 近人以手循从下而冷。 即贞观十年九月中也。 春秋七十有七。 初将终日。 众问后事。 英曰。 佛有明教。 但依行之。 则无累矣。 英何言哉。 时感群鸟集房。 数盈万计。 悲鸣相切。 及其终夕。 褒公侍侧。 见有青衣二童。 执花而入。 紫气如光从英身出腾焰屋栋。 及明雾结周二十里。 人物失光。 三日方歇。 蒲晋一川。 化行之所闻哀屯赴如丧重亲。 远验英言不有损失。 又感僧牛吼叫声彻数里流泪呜咽不食水草经于七日。 将欲藏殓。 道俗争之。 佥曰。 英不乐喧哗。 但存道业便即庄南(夏禹城东延年陵东。 凿土龛之)才下一[钁-(目*目)+賏]地忽大震。 人各揽草临卧地惊慑。 周十五里皆大动怖。 又感白虹两道连龛柩所。 白鸟二头翔鸣柩上。 至于龛所回旋而逝。 详英道开物悟慧解入神。 故得灵相氤氲。 存亡总萃不负身世。 诚斯人乎。 释叉德。 姓徐。 雍州醴泉人。 形质长伟秀眉骨面。 立履清白服粗素衣。 而放言来事多所弘奖。 年有凶暴毒励流者。 必先劝四民令奉三宝。 其所施设或礼佛设斋。 或称名念诵。 用其言者皆攘灾祸。 有不信者莫不殃终。 预记未然略如对目。 时遭亢旱。 惧而问焉。 叉以手指撝。 某日当雨。 但齐某处。 约时雨至。 必如其言。 或蝗暴广狭。 泽润浅深。 事符明镜不漏纤失。 且执志清慎。 不滥刑科。 力所未行不受其法。 故壮年在道惟遵十戒。 而于篇聚杂相。 多所承修。 末于九峻山南。 造阿耨达池。 并镌石钵。 即于池侧用济众生。 以贞观十二年。 卒于山舍。 百姓感焉。 为起白塔。 苕然上表。 释智则。 姓凭。 雍州长安人。 二十出家。 止辩才寺。 听凝法师摄论四十余遍。 性度掉举仅绝观采。 恒披败纳裙垂膝上。 有问其故则云。 衣长多立耳。 游浪坊市宿止寺中。 销声京邑将五十载。 财法食息一同僧伍。 房施单床上加以荐。 瓦碗木匙余无一物。 或见其褴缕为经营者。 随得服用。 言终不及。 则虽同僧住形有往来。 门无开闭。 同房僧不知灵异。 号为狂者。 则闻之仰面笑曰。 道他狂者。 不知自狂。 出家离俗只为衣食。 往往遮障锁门锁柜。 费时乱业。 种种聚敛役役不安。 此而非狂。 更无狂者。 乃抚掌大笑。 则性嗜馎饱。 寺北有王摩诃家。 恒令办之。 须便辄往。 因事伺候。 两处俱见。 方委分身。 而言行相投。 片无瑕谬。 自贞观来。 恒独房宿竟夜端坐。 嘅[口*敕]达曙。 余亲目见。 故略述其相云。 释通达。 雍州人。 三十出家。 栖止无定。 初辞世壤遍访明师。 委问道方皆无称悦。 乃入太白山。 不赍粮粒不择林岩。 饥则食草息则依树。 端坐思玄动逾晦序。 意用漠漠投解无归。 经跨五年栖遑靡息。 因以木打块。 块破形销。 既睹斯缘廓然大悟。 晚住京师律藏寺。 游听大乘。 情量虚荡。 一裙一帔布纳重缝。 所著麻鞋经三十载。 缯帛杂饰未曾冠体。 冬夏一服不蔽冰炎。 常于讲席评叙玄奥。 而不肖之夫言行矛楯。 及至饮啖无异俗人。 达曰。 大乘之学岂其尔耶。 若指圣怀斯寔凡庶。 余不同也。 左仆射房玄龄。 闻而异焉。 迎至第中。 父事隆重。 而达体。 道为功性不拘检。 或单裙露腹。 或放达余言。 玄龄以风表处之。 不以形言致隔。 其见贵如此也。 常以饮水啖菜。 任性游纵。 或揽折蒿藋生宛而食。 至于桃杏瓜果必生吞皮核。 人问所由。 云信施难弃也。 贞观已来稍显神异。 往至人家。 欢笑则吉愁懆必凶。 或索财贿。 或索功力。 随命多少则须依送。 若违其语后失过前。 有人骑驴历寺游观。 达往就乞。 惜而不施。 其驴寻死。 斯例不一也。 故京室贵贱。 咸宗事之。 福祸由其一言。 说导唯存离着。 所得财利并营寺宇。 大将军薛万均。 初闻异行。 迎宅供养百有余日。 不违正轨。 忽于一夜索食欲啖。 初不与之。 苦求不已。 试与遂食。 从尔已后稍改前迹。 专显变应。 其行多僻。 欲往入内宿。 将军兄弟大怒。 打之几死。 仰而告曰。 卿已打我。 身肉都毁血污不净。 可作汤洗。 待沸涌已。 脱衣入镬。 状如冷水。 旁人怖之。 犹索加火。 遂合宅惊奉恣其寝处。 曾负人钱百有余贯。 后既办得无人可送。 乃将钱寺门伺觅行人。 随负多少倩达西市。 众皆止之。 而达付而不禁。 及往勘儅不失一文。 斯达量虚怀。 定难准也。 时逢米贵欲设大斋。 乃命寺家多令疏请。 及至明旦。 来赴数千。 而供度閴然不知何拟。 大众咎之。 达曰。 他许送供。 计非妄语。 临至斋时僧徒欲散。 忽见熟食美膳连车接舆充道而来。 即用施设。 乃大余长。 并供僧库。 都不委其所从来。 食讫须臾人车不见。 今盛业京辇。 朝野具瞻。 叙事而舒。 故不曲尽。 发布时间:2025-10-13 12:23:5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