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 内容: 宣化上人关于神通问题的开示何谓神通? 所谓妙用难测为神,自在无碍为通,也就是不可测不可碍的人运自在之力,千变万化,不可思议的境界。 神通从何处而来的? 简而言之,小乘人修四谛法和观十二因缘法,修观到圆满境界,便证得神通。 大乘人修六度万行,参禅打坐,修习止观,行菩萨道,修行到圆满的境界,便证得神通。 罗汉的神通与菩萨的神通,有所不同。 罗汉的神通,有一定的限度,只能见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内的事物,只能听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内的声音,只能知道八万大劫以内的因缘。 但是还要作意来观察,才能知道。 菩萨的神通,是没有限度,能见尘中之刹,刹中之尘,尘刹中之佛。 能听重重刹中之诸佛在演说妙法。 能知尘刹中的众生一切的心念。 能知八万大劫以外的因缘,也不需要在定中观察,一想就知道了。 菩萨因为行菩萨道,功德圆满,而得到这种种神通。 我们如果发菩萨心,行菩萨道,也可以得到多种神通。 只要修到圆满时,便不求而自得。 菩萨有了神通之后,是不是不应该显现神通? 不是的。 如果菩萨有神通,而不示显神通,那么,有神通又有什么用呢? 好像有个人,他有一颗宝珠藏在衣服内,不知道它是无价之宝。 自己穷得一文不名,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屋住,尚不知把宝珠换钱来使用。 若有神通而不用神通,也是这样的情形。 没有神通,想用神通,那是办不到的。 等于缘木求鱼、痴人说梦一样的可笑。 但假如有神通,则可以尽量用神通。 教化众生,利用神通有立竿见影之效,令众生增强信仰之心,收事半功倍之效,这是善巧方便之法门。 各位要注意! 魔也会显神通,令贪求神通的人、没有定力的人落入圈套,失其道业,作为魔王的眷属。 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不可不谨慎。 现在有无知识的人,尤其是一知半解的佛教徒,人云亦云,对佛法的真理,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甚至根本一窍不通,或者不研究佛法的所以然处。 假如有人显神通,乃大惊小怪地说:在末法时代,人不可以有神通! 说出这种话,多么的幼稚! 简直是地狱的种子,对佛法一点也不懂。 各位注意! 无论对什么事情,在没有彻底明白之前,不可随便乱批评,更不可随便下断语。 错了因果,要下拔舌地狱的。 佛教有真正的道理,有万古不变的定律,有千锤百炼的金玉良言,都是由佛的金口说出,也是佛的经验之谈,决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道理。 佛的言教是经藏,三藏十二部就是真理之教真实无讹的教义。 真理所在,十方诸佛咸来掩护;真理所在,十方诸菩萨咸来掩护;真理所在,天龙八部咸来掩护。 明白真理,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不明白真理,是自误误人的佛教徒。 各位! 要认清真理,要明辨是非,不可糊里糊涂,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这种做法实在要不得。 菩萨得到这种种神通为着什么? 一言以蔽之,为善巧方便来教化众生,令众生发菩提心不和俗人同流合污。 如果人云亦云,那是个糊涂佛教徒。 不但不研究真理,反而追求邪法,想信邪法,诽谤正法,这种佛教徒,实在可怜。 现在是末法时代,有许多法身大士,倒驾慈航,来到娑婆世界教化众生,提醒众生,远离邪知邪见(魔说),亲近正知正见(佛说)。 佛说的法是正法,魔说的法是邪法。 依教奉行,依法修行,严守戒律,实行戒律,就是正法,否则就是邪法。 凡是不合乎戒律的绝对不做,合乎戒律的,尽力去做,这是菩萨所行的道路。 菩萨的心,绝对不自私自利,决不沽名钓誉。 他悲心切切,谆谆善诱,教化众生,离苦得乐。 菩萨以众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菩萨有慈悲的心肠,不会感情用事,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思想。 绝对不起分别心,视一切众生皆是可度者,任劳任怨,不分昼夜拯溺度生,出离苦海,他认为是他应做之事,所以得到神通,也可以显神通。 为什么不可以显神通? 这种谬论,简直不可理喻。 批评者别有用心,欲使佛教正法不存在,以及使得出类拔萃的佛教徒不存在。 现在有些无智慧的佛教徒,到处宣传,在末法时代不应显神通,也不可能显神通。 为什么要这样的宣传? 因为他愚痴,不肯用功修行,嫉妒心在作怪。 他自己没有神通,便认为旁人也不会有神通。 他不但没有神通,就是有神通的人,他也见不到。 为什么? 因为有神通的人,知道他有邪知邪见,所以他见到有神通的人也不认识,所谓当面错过,交臂失之。 菩萨遇到有正知正见的佛教徒,在必须时才肯显神通,令其增信心,努力修道,得到解脱。 各位善知识,不论哪一位有神通,我都欢迎你们显神通。 如果有罪的话,由我一人来承当,就是堕地狱,我甘愿去受罪,和你们没有关系,不要害怕。 只怕你们没有神通,显不出神通。 如果有神通,尽量显神通,我绝对支持你们,援助你们。 在末法时代,需要真心修道的人,需要开悟的人,需要证果的人。 证果之后,再回头接引有缘的朋友,出离三界,到常寂光净土去,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发布时间:2025-10-13 10:14:1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