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用佛的慈悲智慧来包容别人 内容: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讲故事。 这个小和尚对自己的头脑、学问、智慧还算比较自信。 聪明人当然愿意和聪明人交流,那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而遇到学识浅薄、思维混乱、说话缠夹不清的师兄师弟,每每会气急败坏,大发脾气,常常把一句:“你怎么还不明白? 你猪脑袋啊”挂在嘴边。 师父为此批评了他很多次,他嘴上承认错误,但一遇到类似情况,仍然忍不住要发脾气。 可是有一天,一次上山打柴的经历让他改变了看法。 这一天柴打得特别多,他的心情也很好。 回去的路上他累了,就放下柴担到溪水边喝点水,洗一把脸。 这时“小强”来了。 小强是山里的一只小猴,经常来这边玩,也经常碰到上山打柴的小和尚。 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好朋友。 小和尚洗完想要拿汗巾擦脸,却发现汗巾还挂在那边的柴担上,他也确实是很累了,于是就指着柴担,示意让小强替他去拿汗巾。 小强跑过去,从柴担上抽了一支木柴,给小和尚拿了过来。 小和尚觉得很有趣,又让小强去拿,并用手比划呈方形,嘴里说着:“汗巾、汗巾”。 小强又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 小和尚笑得更开心了,这次他拿一块石头丢过去,正好丢到汗巾上,然后指给小强“看到了吧? 拿那个汗巾”。 小强再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而且还是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好像在说“你看,我多能干! ”看着小强一幅志得意满的样子,小和尚笑得前仰后合。 回来以后,小和尚把这件有趣的事告诉了方丈。 于是方丈问他:“你跟师弟们讲道理,他们听不明白,你就会发脾气。 可是小强听不明白,你为什么反而觉得有趣? ”小和尚一愣,回答说:“小强听不懂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是猴。 可师弟他们是人,他们不应该听不懂我说的道理。 ” 方丈说:“应该? 什么又叫做应该呢? 首先每个人天生的悟性不同,悟性好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悟性差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 就算是悟性相同的,后天所处的环境又不一样。 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出生在走卒屠户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 就算是环境一样的,能遇到的师父又不一样。 遇到一灯和尚的,未必是他的功劳;遇到酒肉和尚的,未必是他的过错。 人与人有这样大的差异,你凭什么就能说谁‘应该能’怎么样呢? ” 小和尚听到这里,低头不说话了。 方丈接着说:“更何况,天道无常,人世无常。 今天他比你差,你可以看不起他,明天他若比你强了呢? 那时候他再来看不起你,你心里感受却又如何? ” 小和尚惭愧的说:“师父,我知道我的错了。 ”方丈却摇头道:“不,其实你最大的错,却并不在于此。 ”小和尚睁大了双眼问:“那我的错在哪里呢? ” 方丈说:“错在你没有学着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 ”小和尚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就要领会到一些什么东西了,于是连忙磕头说:“和尚慈悲,求师父教我! ” 方丈微笑道:“你仔细想一想,同样是不能理解你的意思,为什么你对师弟就会发怒,对小强就会开怀大笑? 他们是相同的,而变化的是你自己。 所以问题并不出在他们身上,而出在你身上。 你不对小强发怒,是因为你是人,他是猴,你比他的智慧高得多,因此你就可以包容他的错误。 而你师弟他们是人,你也是人,你的智慧跟他们是同一个档次,因此就包容不了他们的错误。 如果是佛呢? 佛看到你师弟们的错误,他会发怒吗? 他当然不会,因为佛的智慧可以包容一切。 ” 「你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试着用佛的眼光去观察世人,用佛的慈悲去怜悯世人,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世人。 」 发布时间:2025-10-13 09:36:4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