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父亲和儿子不和的前世之因 内容: 佛说清信士阿夷扇持父子经第五十三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 有一清信士。 有子聪明。 智慧辩才。 在在所兴。 无所不博。 能自竖立。 而无懈怠。 明了殊绝。 又晓家业买卖之利。 多获财宝。 供养父母。 佛威神护。 诸天宿卫。 无央数人。 所共爱敬。 不可父意。 不爱念之。 常憎恶见。 驱使出舍。 数加捶杖。 不能复堪。 驰至他国。 有一天,佛祖在给孤独园,带领1250大比丘弟子修行。 有一位居士,他的儿子非常聪明,很有智慧,有大辩才,学什么都很快精通,而且非常勤奋,从不懈怠。 而且是一位商业奇才,做买卖赚了很多钱,供养父母,得到佛祖和天神护佑,众人敬仰。 这样一位儿子,是不是所有父亲都喜欢呢? 他的父亲就是不喜欢这个儿子,经常厌恶他,不愿意见到他,并且把他赶出家门,经常棍棒交加毒打他。 儿子实在忍受不了,于是就跑到外国去了。 在于异土贾作。 治生方便。 计校兴造。 时节不失。 不废所业。 多积财宝。 清信士。 闻多积财宝。 遥遣人呼使来归。 子不肯还。 清信士。 复遣人行。 设使不来。 遣财物来。 殷勤谏晓。 都不肯遣。 其子报曰。 父困苦我。 不可复计。 至使令我不能发心所遣遗也。 复难自往。 时清信士。 对比丘众。 自讼说意。 其子有病。 不顺父母。 到了外国之后,儿子继续做生意,很快又赚了很多钱。 他父亲听说儿子在国外赚了很多钱财,于是派人叫儿子回家。 儿子不肯回家。 父亲又派人过去说,如果不回家也行,把钱给父亲寄回去。 这样劝了很久,儿子不愿意。 儿子说:父亲虐待我,所以我实在是不愿意给他寄钱,也不愿意回家看他。 当时,父亲就对比丘说:我儿子真是有病啊,不孝顺父母啊。 诸比丘具以启佛。 世尊告曰。 此清信士。 不但今世与子不和。 前世亦然。 福德殊异。 有所造行。 无所违失。 不可其心。 比丘且观于此。 其子智慧殊特。 德不可量。 不可其心。 不欲闻其声。 复欲思得。 诸位比丘禀告佛祖,佛祖说:这位居士,不但这一世跟儿子不和,前世也是这样啊。 儿子福慧双全,聪明能干,没有犯错,却总是不能得到父亲的欢心。 大家看,他的儿子智慧深远,德行不可称量,却得不到父亲的欢心,父亲不愿意听到儿子的声音,赶走之后,又想要儿子回家。 佛告诸比丘。 乃往过去久远世时。 有一人。 名曰阿夷扇持。 为猕猴师。 教于猕猴。 举动法则。 技术戏笑。 多所悦豫。 于众人民。 以此技术。 无央数人。 悉共爱敬。 远近皆来。 观其技术。 蒙是之恩。 多获财利。 其阿夷扇持。 前后猕猴。 大得众物。 挝捶搏蹋。 其人异日。 将彼猕猴。 入于城中。 缚着于柱。 挝捶毒痛。 毁辱折伏。 佛祖告诉大家:过去很久以前,有一个耍猴的,名叫阿夷扇持,他驯了一只猕猴,很听话,出去表演,让人们很开心,所以很多人都来观看,因此阿夷扇持赚了很多钱。 结果有一次阿夷扇持在前面,猕猴在后面,把各种物品打得稀巴拉。 阿夷扇持很生气,有一天把猕猴绑在柱子上,毒打一顿。 于时猕猴。 窃得默出。 驰走入山。 闲居独处。 近附仙人。 依之止顿。 采取果蓏。 供养仙人。 复自食之。 阿夷扇持。 闻之走在其处空闲山中。 而遣人使呼之来还。 猕猴不肯。 遥报之曰。 吾今续念。 前困毒我。 众患难量。 前时我父。 横无过罪。 而见加毒。 毁辱叵言。 今故驰走。 来入山中。 猕猴就找机会逃走了,跑到山里面闲静的地方独处。 附近有一位仙人,猕猴就在仙人附近生活,采摘瓜果供养仙人,剩下的自己吃。 阿夷扇持听说猕猴跑到山中去了,于是派人过去喊猕猴回家吃饭。 猕猴不愿意,说:我还记得之前你毒打我的情形,所以我才逃入山中。 阿夷扇持。 便自往谓猕猴言。 来归还家。 默声不肯。 仙人报曰。 亦可原置。 答仙人曰。 吾置之耳。 仙人报曰。 敢可强致。 小劝喻之。 然后将行。 假使强欲致之。 傥不能也。 其人答曰。 假使方便欲致之去。 不肯往者。 吾当作计。 即时以偈而歌颂曰。 卿贤柔善子譬如鹿就荫便从树枝下得无饥渴死阿夷扇持就亲自去对猕猴说:回去吧。 猕猴不吭声。 仙人说:亦可原置。 阿夷扇持回答:吾置之耳。 这两句不太明白。 我们跳过。 仙人说:不要强迫他,好好劝他,然后带他回去。 如果强逼他回去,恐怕不太好。 阿夷扇持说:假使我劝说无效,我再想办法。 当时,阿夷扇持说:我的乖儿子啊,如同鹿去树荫下乘凉一样,你从树上下来吧,我们回家吃饭,免得饥渴而死。 尔时猕猴以偈答曰。 不仁和生我我自知志性从何所睹闻猕猴为柔贤我到诸方面未有中间念假使有邪长终不能制意吾今续念之君阿夷扇持将我入城中缚柱加毒痛于今不忘之挝捶我苦毒我已得自在不能就君困猕猴说:你之前把我绑在城中的柱子上,惨遭毒打,我至今都没有忘记,现在我已经得到自由,不会再受你的束缚。 开头的四句不太明白,我们跳过。 佛告诸比丘。 欲知尔时阿夷扇持子今清信士子是也。 清信士者则今父也。 其仙人者我身是也。 如是具足当分别说。 佛说如是。 莫不欢喜。 佛祖告诉大家,当时的猕猴就是现在居士的儿子,当时的阿夷扇持就是现在那位居士,当时的仙人就是佛祖。 佛祖说完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欢喜。 发布时间:2025-10-13 08:08:4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