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 内容: 《金刚经》释义——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须菩提。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 所有诸须弥山王。 如是等七宝聚。 有人持用布施。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 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读诵。 为他人说。 于前福德。 百分不及一。 百千万亿分。 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福智无比。 福德和智慧无比。 如果真正修到福慧具足的时候,是无法用凡间有为的东西来比喻的。 布施的七宝不管像须弥山还是恒河里的沙子那么多,这样的福德非常大,但还是有为的。 真正把自性修的清净无为的时候,福智是无法用人间语言来打比喻了。 因为自性福慧已经具足圆满,也就如同虚空。 既然如同虚空了,人间的那些比喻就太渺小了。 【须菩提。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 所有诸须弥山王。 如是等七宝聚。 有人持用布施。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 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读诵。 为他人说。 于前福德。 百分不及一。 百千万亿分。 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如果有三千大千世界当中,所有的诸须弥山王那样的七宝都聚集在一起。 真正的还是比喻我们的自性,我们的自性贪嗔痴各占一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有须弥山王,须弥山王好比魔头支配后天思维,犯错误了、冲动了,都是我们的妄想烦恼。 这个魔王就是相对于我们的清净心来说的,是烦恼之王,也可以说须弥山王。 在佛教里,用须弥山来比喻事情非常大,或者是非常高的。 每一个须弥山王的七宝多得就像三千大千世界那样,何况有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须弥山王,把这七宝聚合在一起的时候去布施。 如果有一个人受持这部《金刚经》,不管是一句,还是四句偈,或者读诵、或者给别人演说,和诸须弥山王的布施来比较,诸须弥山王还没有读诵、演说经文的百分之一,就是百分之零点几的功劳。 须弥山王用所有的七宝来布施,还不如这个人明白这个偈,天天念诵这个经文的功德大。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七宝布施只是相当于人家的百分之一还不到,百千万亿分都不能来比喻,是不可能相提并论的。 虽然没有用财宝去布施,但读了这部经,用经典给别人去解说,给别人去讲解宇宙真实的道理的时候,这两个的智慧与福德是不能比的。 从自性上来讲,就是说已经证得了清净心,也就是菩提心。 在给别人讲解的时候,是用自己最清净的菩提心说的。 自己受持、读诵、书写、都是在一种清净梵行下去做的。 所以这个时候行善,都是不可以用七宝来比喻的。 大家要明白《金刚经》讲得是什么,说来说去都是说我们的自性一定要清净无为,一定要会区分有为和无为。 自己修到福慧具足圆满的时候,才能福智无比。 福智无比就是和宇宙一样,和虚空一样大,用语言是无法形容的。 发布时间:2025-10-12 09:19:4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