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近代往生男居士十 内容: 刘信童刘信童,河南开封刘氏子。 原籍山西,随父宦游至汴。 年十三,忽颈生瘰痢,脓血淋漓,臭恶难近,痛楚万状。 卧床不起,经年未愈,日夜号泣,坐以待毙。 其父宦游外省,母则留家照应其子。 一日,童见母易服而出,询:何之? 答曰:拜师父去。 问:拜师父何用? 云:念佛求生西方,脱离娑婆苦海。 童坚求代拜。 母即代为皈依明德法师,并受八关斋戒。 回至家中,见童长跪合掌,屹然不动,如无病者,不胜欢喜。 盖童身卧床褥,不获辗转,已数月矣。 童自是虔诵佛号不辍。 约三月许,谓其母曰:儿业障已尽,将往生西方。 母为儿累,亦云苦矣。 可请念佛人来相助。 母为邀请同道数人,来家助念。 初因卧室臭秽,在室外举行,少顷,忽闻室中有异香,其味芳烈,不类世间沉檀之气。 大众即至室内探视,则见信童方合掌端坐,闭目念佛。 顷刻逝矣。 异香三日不散。 张一留张一留,名援,字涤珊,晚号一留。 江苏省靖江县人,住苏州金太史场二十五号。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教育事业,后皈依印光大师。 居士工诗,善鼓琴,家藏古琴十余张,其诗平易恬淡,似白乐天。 末年谢绝人事,专修净业。 曾病目失明,百医罔效。 乃屏绝医药,一心念佛。 不数月,目复明,看经作字如平时。 尝以指方立相念弥陀,为唯一宗旨,不尚玄谈。 临终前自撰念佛偈数首,其一云:昔来即一丝不挂,今去亦不挂一丝。 了脱要当在一念,一念即念兹在兹。 旋示微疾,安祥而逝。 荼毗得五色舍利花甚多,时一九四七年也。 所著有净土宏纲论、西方认识论、驮沙净土文、修忍堂诗钞、修忍堂随笔、灵岩山志,均由弘化社出版流通。 尚有中国农业史、田园诗选,则其早岁之所作也。 另有翻译日人净土著作多种,未出版。 窦存我窦存我,江苏邳县人,饶于财,以不善治生,家遂中落。 晚岁颇贫窭,泊如也。 为人长厚,虽面欺之不与较。 早年笃信程朱,尝辟佛。 同乡人刘仁航,劝令读起信论,遂发心皈依佛教。 在上海,于印光大师所,禀净土教,读诵大乘,劝修净业。 一九四五年,邳县大水,与胡松年发起救灾。 招沪上诸檀越,集会共斥净资。 乐慧斌首认一千圆,诸檀越继之。 及各认捐毕,数犹未集。 居士乃慨认一万圆,以竟全功。 且不具名,其乐善好施皆类此。 性俭朴,家人或衣饰稍华,必斥之,印光大师生西后,在上海与德森法师等,组织印光大师永久纪念会。 并筹办弘化月刊,自任主编。 在刊物上发表弘扬净土之文甚多,然皆不署本名,人莫之知也。 一九五四年,与妙真和尚发起编印光大师画传,请沪上知名书画家,绘画作书。 时居士经济已极困难,餐餐不继,然犹捐资以为倡。 居士深通教理,知见纯正,其论佛法,一以印光大师为宗。 尝谓: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为人佛之阶梯;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万行之归宿。 且谓:学佛当如儒者,志在淑世利人,忧乐天下,不应但以自了生死为极致。 达摩云:中土多大乘根器者,谓儒宗也。 临终示微疾。 逝世之日,饭后有史守谟教授来访,犹起床饮食,谈笑自若。 及晡,欠呻入内,少息。 久之不出,入帏探之,已寂然矣。 时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也。 卒年八十一。 夏丐尊夏丐尊,早年与弘一大师,在浙江女子师范同为教师。 弘一大师出家后,居士亦皈依三宝。 临终时,陈海量教令读弥陀经,未终卷而逝。 荼毗得舍利花甚多。 沈用九沈用九,名善长,浙江海盐三板桥人。 甫生即丧父,青年时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 居士侍奉寡母,极其孝敬。 乐善好施,有古德之风。 笃信净土,精进念佛,持戒甚严。 一九一二年,游杭,朝云栖,礼莲池大师塔。 夏又去普陀,敬礼观音大士。 入秋忽有疾,家人欲请送调治,居士固拒。 谓:人生如朝露,处世如梦幻,四大色身,原非我有,何用医为? 但当一心念佛,远离尘垢,面见阿弥陀佛,我愿已足。 至九月三十日,病益加重。 邻人来视疾,皆以感激心情,劝令念佛。 当时无论男女长幼,以及雇用仆役,皆受其教,齐声念佛。 居士益自策励,一心弥陀,求生极乐世界。 临终之时,忽回顾左右云:五色莲华,已现我前。 言讫,瞑目而逝。 遗容神色不变,异香满室。 世寿仅二十有五。 马聊庵马聊庵,名曜青,清优附生。 江苏南通平潮镇人,出生于清同治元年。 民国时代放弃科举旧习,从事新学。 创办石港小学,教人读书,以自利利他为素志。 历任平潮小学校长、教育会长及劝学员等职。 从事教育事业达数十年之久,作育后学,孜孜不倦。 居士有七子,四子名灵源,执教于南通师范。 因从师范校长江易园居士处得净土经典,携归家中,供父阅读。 居士一见,欢喜赞叹不已。 于是归心西方净土,持诵圣号,每天数千声。 一九二六年秋,忽染微疾,念佛更加精进,并持诵般若心经。 一九二七年夏历十一月廿日,正身端坐,称念阿弥陀佛,从容含笑,舍报往生。 家人环跪,齐宣佛号。 过二小时后,煎松枝檀香水为居士沐浴。 肢节柔软,犹如生人。 邻里群众临哭者数百人,并恭上居士称号为孝靖先生。 世寿六十有六。 汪序昭汪序昭,号鸣球,安徽黎源大畈人。 家世贫寒,年四十,犹负债累累。 经三十年勤恳经商,渐成为富室。 居士自奉淡泊,不肯轻易浪费。 自皈依三宝后,好乐布施,兴办善举。 村中祠宇佛庙,皆由居士出资修理。 环其家十多里范围内之崎岖小道,悉经修平,成为坦途。 救济孤寒,拔脱众苦。 掩埋枯骨等善事,皆尽力为之。 印送安士全书、印光法师文钞等各类善书,广为劝化。 所修善业,悉具疏回向西方,愿与一切众生同生极乐。 居士平日修持,极为认真。 礼金色佛像,持六字洪名,晨夕寒暑,从不间断。 其足部尝患风疾,不良于行,艰于跪拜;由于念佛恳切,不久即能跪诵,绕念如常。 时一九三○年岁次庚午,居士年届八十有二,与莲友曹云喜居士言:我生西时,请来助我念佛。 逝世前十日,邀曹云喜居士至家助念圣号。 十日期满,便如愿往生。 逝世后,面容含笑,神色如常,顶温体软。 家人闻佛堂中鱼磬自响,天乐鸣空。 遗命七七期中,全家吃素念佛。 子孙俱能遵依。 发布时间:2025-10-11 10:13:4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