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白象 内容: 白象从前有一国王,养有一只白象,如有国民犯科,被判死罪者,即绑赴刑场,令象蹋杀。 如是日久,白象成习,恶性大为猛烈,见有押赴刑场之罪人,象即自动将此犯人蹋成肉浆,其刑之惨,实不忍睹。 有一日,不知何故,象厩即忽为火烧,遂将白象移住寺旁。 由此,象于每日听闻寺内传出钟鼓声,诵经声、佛号声、日久熏习,象之恶性渐消,善根日长。 后闻比丘诵《法句经》云:“为善生天,作恶入渊。 ”象闻此法已,性更柔和,起慈悲心。 自此之后,令杀罪人时,象唯以鼻嗅舌舐,含泪而去。 臣见此况,即禀白大王,王闻是言,甚以为怪,即召集群臣,共谋是事。 于中有一智臣白王,此象迩来性柔心慈之根由,乃必定近住寺旁,闻妙法音所致,若欲恢复往日之恶性,今可将象移近屠肆处系之。 王闻其言,不无有理,即如其言而行。 因此,象见每日屠杀生灵,不久恶性复发,猛炽更增矣。 按:读过上面故事,是以当知,一切众生,至性无定。 畜生尚且闻法生慈,见杀增害,何况乎于人。 是故智者,宜应择善而从,见恶而弃。 要知道,世间犹如大染缸,人如一块洁白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故我人平素所住环境之好坏,所处人事之善莠,皆有导诱我人至性升华与卑劣之决定性。 例如,古时孟母三迁其家,无非为子而择芳邻,如是婆心教子,方养成重仁义、轻功利,为战国时代之大贤人。 眼观现下,三步一酒楼,五步一舞榭,街头巷尾之色情广告,举目皆是。 因此好人好事,少如麟角,坏人坏事,多如牛毛。 我想孟母如生于今世,为子择居而教,亦不禁要仰首长叹曰:“奈何! 奈何! ”笔者认为要挽此狂澜之世风,唯一之救心万灵丹,当以佛法之效力最大。 如举家男女老少,有空常往寺院庵堂听闻佛法,则人们之至性,不难熏成慈善。 《付法藏经》云:“法为清凉,除烦恼热。 法是妙药,能愈结病。 法是众生真善知识,作大利益,济诸苦恼。 ”若人舍此陶冶至性之法宝不求,则无怪乎人心浇漓,道德扫地矣。 发布时间:2025-10-10 10:39:5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