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立化 内容: 立化守成法师著清代浙江省镇海县,有一位良修大师,未出家时,曾供职镇江信局,为人忠诚朴实,大公无私,颇得上司信服。 一日,有感尘世扰攘,万物无常。 因此,贸然辞职,往诣金陵宝华山,九莲峰茅蓬,求从乾和尚剃度。 受具戒后,唯一心念佛,决志往生。 未久,名声远闻,信徒日渐增多。 于信徒中,有叶鸣年居士,因赞佩良师之道行,自愿发心另建小庵五楹安之,凡诸所需,皆为叶居士供给。 从斯良师益发加功用行,精进道业。 可奇者,师虽庵居有年,除简单应用物外,别无长物,唯于室角间,独留草灰一堆,不卜是何缘故。 有信众来请法,亦为之少许开示净土法要,但不多谈,亦不涉及其他法门。 ,时至宣统初年。 一日,往至叶家告辞云:“不久吾当行矣! 多年荷承照拂,俟往生后,再以为报。 ”是日叶留午餐,斋毕回庵。 次日,师早膳后,对侍人老佣曰:“午饭汝自吃,吾不用矣! ”侍人以为师有事外出,不疑有他。 及午,照常煮饭,饭熟,仍请师午餐。 可是,连唤不应,但见门扇半开。 推门探视,见师右手执念珠于胸前,左手垂下,呼不应,推不动。 是时侍人情知有异,遂急奔报叶,言师已去矣! 叶闻此言,即命数人相随至庵,见师立于室中,巍然不动,真罕见闻之稀有事也。 揭其左袖,见手中有物,出而数之,乃银币三十圆。 复见手指有灰,始知室角一堆灰,原为一生藏蓄之厨柜。 蓄此之用意,以免身后累人,故作火葬等之费用。 以良师一生之信愿,绵密之修持,临终能预知时至,屹然立化,往生品位必高无疑矣。 按:念佛法门诚然是易行道,尤其是持名念佛。 然而,欲将念佛工夫炼至炉火纯青时,谈何容易。 至于生前死后种种之瑞相,乃至临终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或坐脱、或立化,则更非易事。 如良师一生信愿念佛之正因,复得叶居士发心供养一切之助缘,故使其能有如此之结果。 发布时间:2025-10-09 11:22:5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