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内容: 罗隐,唐末五代时浙江新城人,与后来成为吴越王的钱俶同时降生。 他自号江东生,秉性聪敏,诗文超群,有“江东才子”之称。 他二十七岁就在贡籍,后来却几次应试几次落第,为甚么总是所至不遇? 只因昧了心说话被削了福禄,亏得后来改行从善,洗净骄傲之性,学做好人,才有了福份。 罗隐少年时就有神童之誉,诗才神速,点韵便成。 又擅长对句,凡有对不得或不好对的,到他口中无有不对之句。 如有人出句“近比赵公,三十六年宰相”,人们对不上,罗隐道:“何不对‘远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说的是郭子仪在中书历二十四考的故事,人皆称其奇才。 只是一样:恃才傲物,看不起人,说话刻薄,人们很忌惮他那张嘴。 他为自己的际遇每每不平,到处怨叹。 罗隐幼年丧父,靠母亲织布度日,又兼唐朝离,生计无着,只得呆着脸向亲友家借贷。 正是“十叩柴扉九不开”,向亲友一连告了几十处,大家都不睬。 以后见了他的影儿,只道他又来借债,家家关门闭户起来,罗隐回来告诉母亲,母子二人非常气恨。 这时遇到了一位相士对罗隐说:“子天庭高耸,地阁丰隆,鼻直口方,目若明星,有王侯之相,切须保重! ”说罢而去。 罗隐母子二人闻得此话,正忿恨这些亲友不肯借贷,便忿忿发愿道:“可恨这些人的奚落,若明日果有王侯之分,定要报仇,定不让这些人活,方雪我今日之忿。 ”一连说了几日。 果然“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一日晚间,罗隐恍惚中见四个黄巾力士走到面前,对他说:“吾奉紫府真人之命奉请。 ”道罢,便把他簇拥而去。 来到一处,只见烟云缭绕,瑞气缤纷,两旁列千百天丁力士,当殿中坐着一位神明。 黄巾力士说:“奉命取罗隐来到。 ”那紫府真人便开口道:“罗隐,汝本当有王侯之份,与钱俶一样之人。 汝怎便生不良之念,要不欲借贷不与之人活,以雪胸中之忿? 明日做了一方之王,残虐刻薄,伤天地之和气,损下界之生灵,为害不浅。 连日值日功曹将汝恶心奏闻上帝,上帝大怒,天符牒下,将汝所有王侯福份尽数削籍。 ”紫府真人说完后仍着力士送罗隐回去。 罗隐一梦醒来,急忙起来对镜子一看,竟改变了一个人:天庭偏,地阁削,口歪斜,鼻子塌。 忙叫醒了母亲,备述缘故,母子二人懊悔无及,大哭了一场,真是一言折尽平生之福。 过了一个月后,罗隐又遇着那位相士,见了吃惊道:“汝怎相貌一朝改变至此? 定是心术不端,以致阴府谴责。 ”罗隐只得把前事说了一遍,道:“一念之差,折福至此,怎生是好? ”相士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举心动念,天地皆知。 汝若举不善之心,便毒雾妖氛弥漫,上天怎么能不知道? 相逐心生,心既不好,相亦随变,此是必然之理。 但自今以后一心忏悔,改行从善,步步学好,也可能还有挽救的机会。 ”说罢,再三叹息而去。 罗隐自此之后,一味学做好人,再不敢存一毫不肖之心,平日以教书授人为业,尽自己能力帮助他人。 对于生活窘困之人,更是尽量周济,钱俶就是其中的一个。 罗隐自数年改行从善以来,无一毫非礼非义之事,善念虔诚,果然文昌帝君托梦道:“子数年洗心易虑,事事可与天知。 吾既重汝之改过,又爱汝之才华,已将汝近日之行止尽数奏闻上帝,上帝准奏。 但今天下多事,未可骤与汝功名,待我慢慢注汝之禄籍可也。 ”说罢而醒。 后来钱俶因剿贼有功,被唐昭宗封为镇海军节度使。 钱俶见罗隐才华出众却未曾中得进士,又想报他周济之恩,于是派遣官员赍了金银书币,鼓乐喧天,到新城聘他为掌书记。 当日新城鼎沸,连原来借债不肯借的都一并来庆贺送礼,人情势利如此! 后来唐昭宗加封钱俶为吴王,又加封越王,钱俶上表称谢,命罗隐写表。 表到朝廷,满朝人都道“如此好文字定是罗隐之笔,可惜为钱俶所用”。 朱温篡唐后,建立后梁,久闻罗隐盛名,用右谏议大夫的官职召他去,被罗隐回绝。 钱王想上表称臣,罗隐劝钱俶道:“朱温篡唐不得人心,王是唐朝之臣,当兴兵讨逆义不容辞,复兴唐室,名正言顺,何愁不胜! 纵使不能成功,也能保住江东吴越十四州天下。 怎么能向他称臣,做羞辱之人呢? ”钱俶听罗隐这样说,想道:“罗隐在唐朝屡举不第,心中却丝毫不怨恨唐朝,今反劝我起兵兴复唐室,可见他并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以道义为重,真是忠心贯日的义士啊! ”自此更加钦佩他的人品,凡事听信。 当地有的才子不愿仕于钱俶幕下,钱俶大怒,罗隐便规谏钱俶要大度容人。 当时,吴越的赋税很多,西湖上的渔户要日纳鱼数斤,名为“使宅鱼”,渔民不胜其苦。 罗隐作诗上谏钱俶:“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叫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钱俶见诗感悟,遂蠲免了“使宅鱼”这项征税。 罗隐随事讽谏,钱俶无有不听,都是有益于国家、有利于民生的事。 钱俶发怒之时,无人阻拦得住,罗隐三言两语便能拨转,因此吴越十四州百姓多蒙其福德。 在战乱纷争的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却一直相对安定,这固然有各种主客观原因,而罗隐辅佐钱俶二十二年,敢于进谏,为百姓说话,也是功不可没的。 他在诗中写道:“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当时吴越邦土的大事记、文告、奏表几乎都出于罗隐之手,其“高节奇气,有可以撼山岳而砥江河者”(《重刻罗江东集叙》)。 他也为善良人说出好的谶语,后来直做到谏议大夫,母亲与妻子都受了诰命。 正所谓: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发布时间:2025-10-07 13:30:5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