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十品 回向 内容: 第十品回向一、总回向1. 造此入行论,写作这部《入菩萨行论》,所生诸福善,所能获得的一切福善功德,回愿诸众生,我愿将它完全回向给所有的众生,悉入菩萨行! 希望他们都加入菩萨六度的利生行列! 二、别回向(一)回向他利1. 回向世间众生(1)总愿离苦得乐2. 周遍诸方所,无论在任何地方,身心病苦者,所有一切身心遭受病苦的众生,愿彼因吾福,愿他们因我的福德善业,得乐如大海! 获得像大海一般广阔的喜悦和安乐! 3. 愿彼尽轮回,愿他们在轮回期间,终不失安乐! 始终不失世间短暂的安乐! 愿彼皆获得也希望一切众生,菩萨相续乐! 都获得菩萨相续不断的无漏大乐! (2)别愿除恶趣苦Ⅰ、愿除地狱苦(Ⅰ)自然除4. 愿诸世间界,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所有诸地狱,种种深邃的地狱里,彼中众有情,愿其中一切苦难的有情悉获极乐喜! 都因为获得极乐世界的安乐而欢喜! 5. 愿彼寒狱暖! 愿寒冰地狱中受冻的有情都得到温暖! 亦愿菩萨云愿菩萨从广大的福慧资粮云中飘降无边水,飘下无边的甘露雨水,清凉炙热苦! 清凉灼热地狱有情的炙热痛苦! 6. 愿彼剑叶林,愿刀剑地狱中恐怖的剑叶树林,悉成美乐园! 都变成帝释天赏心悦目的乐园! 铁刺树枝干,愿其中铁刺树的树干,咸长如意枝! 都长出如意宝树的枝叶和珍果! 7. 愿狱成乐园,愿充满各种恐怖恶鸟的阿鼻地狱变成乐园,饰以鸥鹅雁、其中点缀着水鸥、野雁、天鹅悦音美飞禽、以及发出各种悦耳音声的飞禽,芬芳大莲池! 和芳香四溢的广大莲花池! 8. 愿煨成宝聚,愿煨坑地狱中炙热的炭灰变成珍宝聚,烧铁成晶地! 灼烧地狱中烧烫的铁板变成清凉的水晶地! 怖畏众合山,愿众合地狱中挤人成泥的众合山,成佛无量宫! 都化为充满如来的广大供佛殿! 9. 岩浆石兵器,愿复活地狱中坠落的岩浆、火石和刀箭,悉成散花雨! 今后都变成令人喜悦的缤纷花雨! 刀兵相砍杀,更愿其中以刀兵互相砍杀的战斗,化为互投花! 从此都化成相互投掷香花的游戏! 10. 陷溺似火燃无极大河地狱中的苦难有情,无极大河众,都沉溺在沸腾的强酸所形成的大河中,皮肉熔蚀尽,所有的皮肉都被熔蚀一空,骨露水仙白。 露出水仙般白晰的枯骨。 愿彼因吾福,愿他们因我行善修福的功德,得获妙色身,都能如愿获得美妙的天趣之身,闲浴天池中,悠闲地浸浴在清凉无比的天池里,天女共悠游! 和天女们一起忘情地嬉游! ①(Ⅱ)因菩萨而除11. 云何狱中隼、愿地狱中的有情顿生惊疑:卒鹫顿生惧? 可怕的狱卒和鹰鹫怎会突然恐慌起来呢? 谁有此妙力,是谁的微妙力量,除暗生欢喜? 消除了黑暗而带来光明的喜悦? 思已望空际,想着想着,蓦然仰首天际,喜见金刚手。 只见金刚手菩萨金光闪闪,巍立虚空。 愿以此欣喜,愿他们以此极度欢喜和虔敬的心情,远罪随密迹! 远离宿罪,常伴执金刚菩萨! 12. 愿狱有情见愿地狱中受苦的有情,香水拌花雨,都能看见掺拌着香水的花雨自天迅飘降,从天空纷纷飘降,熄灭炽狱火。 熄灭熊熊的地狱之火。 安乐意喜足,见此情景,心中顿感安乐,心思何因缘? 不禁想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思时望空际,想着想着,突然抬头仰望空中,喜见圣观音! 竟然看见手持莲花的观世音菩萨! ①13. 愿狱众有情愿地狱中的有情众生,欢呼见文殊:都能看见文殊菩萨而大声欢呼:友朋速来此! 朋友! 不要害怕,赶快到这里来! 吾上有文殊,我们顶上有五束发髻的文殊童子,五髻光灿灿。 身光灿烂,威力无边。 已生菩提心,他已生起广大的慈悲和菩提心,力能灭诸苦,能灭苦引乐,使众生脱离恶趣,引乐护众生,彻底地解救众生,令畏尽消除,消除他们的一切恐惧。 谁愿舍彼去? 谁会愿意离他而去呢? 14. 彼居悦意宫,你们瞧! 他正坐在赏心悦目的宫殿中,天女齐歌颂,四周飘扬着成千天女所合唱的优美赞歌;着冠百天神数百位冠冕堂皇的诸天神众,齐礼莲足前;都恭敬地在他的莲足前顶礼;花雨淋髻顶,无数的天花妙雨降淋在他庄严的髻顶,悲泪润慈目。 而大悲的泪水却湿润了他仁慈的双目。 15. 复愿狱有情,同样,我也祈愿地狱中的有情,以吾善根力,因为我的福慧善根,悉见普贤等都能看见普贤、虚空藏和地藏①等菩萨无碍菩萨云,以无碍能力所变现的祥云,飘降芬芳雨,以及从云端飘降而下清凉复安乐;清凉芬芳、令人喜悦的雨水。 见已彼等众,愿目睹此情此景的地狱有情,由衷生欢喜! 都能由衷地心生欢喜! Ⅱ、愿除鬼畜苦16. 愿彼诸旁生愿畜生道的有情,免遭强食畏! 完全远离弱肉强食的恐惧! 复愿饿鬼获愿饿鬼道的众生,都能获得安乐,北俱卢人乐! 如北俱卢洲人一般,衣食无缺! 17. 愿圣观世音,愿圣观世音菩萨,手出甘露乳,手中不断地流出甘露奶汁,饱足饿鬼众,满足一切饿鬼众的饥渴,永浴恒清凉! 并使他们永浴其中,常得清凉! ①(3)回向人天善趣Ⅰ、愿离众苦18. 愿盲见形色,愿瞎子看得见事物,聋者常闻声! 聋子听得到声音! 如彼摩耶女,愿孕妇都像佛母摩耶天女一样,孕妇产无碍! 生产时毫无障碍痛苦! 19. 愿裸获衣裳,愿裸露的人有衣服穿,饥者得足食,饥饿的人有食物吃! 渴者得净水、愿口渴的人能够解渴,妙味诸甘饮! 喝得到净水和各种美味的饮料! 20. 愿贫得财富,愿贫穷的人获得财富,苦者享安乐! 受苦的人安享快乐! 愿彼绝望者,愿所有失意绝望的人,恢复信心,振奋意永固! 意志坚定,永不颓丧! ①21. 愿诸病有情,愿所有生病的有情,速脱疾病苦! 都能迅速超脱疾病的痛苦! 亦愿众生疾,并愿一切众生的疾病,毕竟永不生! 今后永远消失绝迹! 22. 愿畏无所惧,愿胆怯的人不再恐惧,缚者得解脱! 被捆缚的人获得解脱! 弱者力强壮,瘦弱的人强壮有力,心思互饶益! 经常心存善意,友爱互助! 23. 愿诸营商贾,愿那奔走十方、搬有运无的商人,处处皆安乐! 在在处处都吉祥平安! 所求一切利,无论他们想出外营求什么利益,无劳悉成办! 都能不费辛劳,顺利成办! 24. 愿诸航行者,愿那在大小河川中航行的旅客,成办意所愿,都能圆满完成他们心中的愿望,安抵河海岸,平安抵达河海的边岸,亲友共欢聚! 和亲友们欢乐地共聚一堂! 25. 愿迷荒郊者,愿那迷失荒郊歧途的路人,幸遇诸商旅,都能幸遇旅行的商客无有盗虎惧,也没有盗匪虎狼等危害的恐惧,无倦顺利行! 旅途上一切顺利,毫不疲倦! 26. 愿天慈守护,愿仁慈的天神无路险难处,在危险无路的荒郊野地上,老弱无怙者,保护老弱妇孺和无人保护者,愚痴颠狂徒! 以及那些愚痴、颠狂的可怜人! Ⅱ、愿满所求(Ⅰ)愿满世间利益ⅰ、愿得人间圆满27. 愿脱无暇难,愿众生脱离无暇修学佛法的八难,具信慈爱慧,个个具足信心、智能和慈爱,食用悉富饶,饮食及日用物资都丰饶富足,时时忆宿命! 经常能回忆宿世,鉴往知来! 28. 受用愿无尽,愿一切众生的日用所需都源源不竭,犹如虚空藏! 就像修成虚空藏三昧一般! 无诤亦无害,愿众生彼此无诤,不相残害,自在享天年! 个个自由自在地安享天年! 29. 愿卑寒微士,愿穷困卑微的贫寒人家,容光悉焕发! 个个容光焕发,神采飞扬! 苦行憔悴者,愿修苦行而身形憔悴枯槁的修士,健朗形庄严! 个个身体健朗,形色庄严! 30. 愿世娇弱女,愿世间上所有娇弱的妇女,悉成男子汉! 都转生为英勇健壮的男子汉! ①寒门晋显贵,愿所有贫寒的人士,都晋升显贵之门,慢者转谦逊! 傲慢狂徒都变成谦谦君子! 31. 愿诸有情众,愿一切有情众生,因吾诸福德,因我往昔所修集的福德,悉断一切恶,都能断除一切罪恶,常乐福善行! 常行利他的福德善业! ⅱ、愿入正道32. 愿不舍觉心,愿一切众生不舍愿求菩提之心,委身菩提行,全心全意投入圆满福慧的菩提之行! 诸佛恒提携,愿十方诸佛永远护念提携,断尽诸魔业! 帮助他们断除各种魔业和障碍! ⅲ、愿成净土33. 愿诸有情众,愿一切有情众生,万寿永无疆! 个人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安乐度时日,更愿他们平安快乐地度过天年,不闻死殁名! 甚至连“死亡”的名称都不曾听闻! 34. 愿于诸方所,愿东西南北、四维上下,遍长如意林,都遍满如意树的园林,充满佛佛子,其中充满了诸佛和菩萨圣众所宣妙法音! 所宣说的微妙法音! 35. 普愿十方地,愿所有的地表上面,无砾无荆棘,没有碎石和荆棘等障碍,平坦如舒掌,平坦得就像舒张的手掌,柔软似琉璃! 柔软得如同珍奇的吠琉璃! ①36. 愿诸菩萨众,愿一切菩萨圣众安住闻法眷,都在闻佛说法的声闻群众中,各以妙功德,各各运用自己的善妙神通功德,庄严佛道场! 庄严十方佛陀说法的道场! 37. 愿诸有情众,愿一切有情众生相续恒听闻都能相续不断地听闻,鸟树虚空明众小鸟、树林、光明,所出妙法音! 甚至从空中飘送出来的微妙法音! ②38. 愿彼常值佛,愿一切有情众生,以及诸佛子,经常值遇诸佛和菩萨圣众,并以无边云,并以广大无边的供养云,献供众生师! 敬献给一切众生的导师——佛陀! 39. 愿天降时雨,愿众生个个具足修行的顺缘——五谷悉丰收! 天降及时雨、五谷皆丰收! 仁王如法行,愿仁王依照佛法的理念治理国政,世事皆兴隆! 一切世事皆欣欣向荣! 40. 愿药具速效,愿一切药物都具有特效,咒语咸灵验! 诵咒消灾、祈福皆能灵验! 空行罗刹等,愿空行、罗刹和猛兽等异类,悉具慈悲心! 都具有爱惜生命的慈悲心! 41. 愿众无苦痛,愿一切有情没有丝毫的痛苦,无病未造罪! 不曾犯罪,没有疾病! 无惧不遭轻,愿他们远离恐惧,不受轻视,毕竟无不乐! 心中没有丝毫的不快乐! (Ⅱ)愿满出世利益42. 愿诸伽蓝寺,愿所有的寺院和庙宇,读诵以兴盛! 都因为读诵思惟三藏而日渐兴盛! 僧伽常和合,愿一切僧众永远和合相处,僧事悉成办! 利益众生的愿行也都能实现! 43. 愿欲学比丘,愿所有想修习三学的比丘,悉住阿兰若,都能安住在无人干扰的寂静处;断诸散乱已,断除一切昏沉和散乱,轻安堪修善! 身心轻安,堪能修习一切善法! 44. 愿尼得利养,愿所有的比丘尼都受人恭敬供养,断诤远诸害! 没有口角是非,远离各种身心的伤害! 如是众僧尼,也愿所有的出家四众,戒圆无缺憾! 个个戒行清净,毫无缺失! 45. 犯者愿生悔,愿犯戒的沙门,都能痛改前非,时时忏罪业! 时时忏除所做的罪业! 寿尽生善趣,更希望他们来世得生善道,依法修行,不复失禁戒! 从此不再退失所持的禁戒! 46. 愿智受尊崇,愿有德学的长老、阿阇黎广受尊敬,化缘皆得足! 外出化缘,都能顺利获得所需的资财! 心续悉清净,愿他们的心识之流完全清净,令誉遍诸方! 弘法利生的美名也传遍十方! 47. 愿离恶趣苦,愿犯戒的僧众来生不再遭受恶趣的痛苦,以及诸艰困,也不必经历各种罪报的折磨! 复以胜天身,更愿他们以最胜妙的色究竟天身,迅速成正觉! 迅速修成无上的正等正觉! (4)总结48. 愿诸有情众,愿一切有情众生,殷勤供诸佛,经常不断地供养诸佛,依佛无边福,并因佛陀的无边福德,恒常获安乐! 恒常获得身心的安乐! 2. 回向出世圣者49. 菩萨愿如意,愿菩萨们都能随心所欲成办众生利! 成就一切众生的利益! 有情愿悉得,愿一切有情都能蒙受怙主慈护念! 诸佛期盼众生获得的庇护! 50. 独觉声闻众,愿所有的独觉和声闻行者,愿获涅槃乐! 也同样如愿获得涅槃寂灭的妙乐! (二)回向自利51. 未登极喜前,在我尚未证得极喜地以前,愿蒙文殊恩,愿能蒙受文殊菩萨的宏恩,常忆己宿命,经常回忆宿世,鉴往知来,出家恒为僧! 生生世世出家为僧! ①52. 愿吾菲饮食,愿我仅以粗茶淡饭,维生充体能! 补充体能,维持修行所依的生命! 世世愿恒得更愿我生生世世,圆满寂静处! 都能安居在理想的环境中修行! 53. 何世欲阅藏,无论哪一世,当我想阅读三藏,或欲问法义,或想请问佛法义理的时候,愿我无碍障愿我都能毫无障碍地面见面见文殊尊! 怙主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54. 为于十方际,为了在广大的十方虚空界中,成办有情利,成满一切有情的利益,吾行愿得如愿我一切所作所为得如文殊菩萨,文殊圆满行! 行持尽善尽美! 55. 乃至有虚空,只要还有虚空世界,以及众生住,只要还有有情众生,愿吾住世间,我愿一直住留世间,尽除众生苦! 为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而努力! 56. 众生诸苦痛,愿一切众生的罪业痛苦,愿悉报吾身! 完全报应在我一人身上! 愿因菩萨德,更愿菩萨的广大功德,众生享安乐! 令众生稳享现世和永久的究竟安乐! 57. 愿除苦良药,祈愿解除众生痛苦的唯一良药一切安乐源——以及出生一切安乐之源的佛教,教法得护持,广受世间众生的护持和赞誉,长久住世间! 并且长久住留世间,化育有情! 三、念恩礼敬58. 礼敬文殊尊,最后,我虔诚地礼敬文殊师利菩萨;恩生吾善心;是他的恩德激发了我愿求菩提的善心。 ①亦礼善知识,同时,我也敬礼各位师长和善知识;恩长吾三学。 是他们的恩德助长了我的戒定慧三学。 ①以上第7、8两颂所说的地狱恶报,由杀生感得;第9颂所说的两种地狱,分别由邪见及悭贪感得;而第10颂所说业报,则由修梵行而发愿生天女中感得。 参见《学集》第四“空品”所引《正法念处经》(大正,32,89中~90下)。 ①第11、12颂,参见《学集》第十九“增福品”的结颂(大正,32,144上、145上)。 又,第11颂中的金刚手菩萨,又名执金刚或密迹金刚(《佛光大辞典》,中册,页4483)。 ①在汉地佛教圈内,地藏菩萨一向被公认为在地狱中救苦救难的专任菩萨。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地藏菩萨的这种悲愿,惊天地,泣鬼神;佛教人士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奇怪的是,八世纪的寂天似乎无此观念。 本品的第十一颂至第十五颂表明,寂天希望出现在地狱中救苦救难的菩萨,有金刚手、观音、文殊和普贤,就是没有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的含意,只能从偈颂中含摄其他一切菩萨的“等”字去理会。 这是否意味着,在印汉佛教之间,地藏菩萨的象征意义和救赎角色有着某种程度的差距呢? ①参见《学集》第十九“增福品”的结颂(大正32,145上)。 ①第18~20颂,参见《学集》第十二“治心品”所引《最胜金光明经》(大正,32,119上~中)。 ①参见《学集》在十二“治心品”所引《最胜金光明经》(大正,32,119中)。 ①吠琉璃是一种似宝石,有红、白、绿、蓝等颜色。 (或许因为它质地柔软)古代常以之制珠宝和建筑物的饰品。 《律疏》说是蓝宝石。 (《藏汉大辞典》,中,页839)。 ②参见《学集》第十五“正命受用品”所引《法集经》:“若是具足深心坚固……于空中、山林、树间自然出于深妙法音而得解了。 ”(大正,32,129中)①《学集》第一“集布施学品”所引《阿閦如来本愿授决经》说:“若我生生世世出家者,则虚诳一切诸佛……又,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生生出家”……出家是为最上”(大正,32,78中~下)这段经文与寂天信乐出家多少有点关系。 此外,《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品末所说:“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 (大正,10,847中)也可看成是本颂的出处。 ①与文殊菩萨有关的第53、54、58三颂,参见《学集》第十九“增福品”结颂之末(大正,32,145上)。 发布时间:2025-10-07 09:32:2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