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成观法师: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二十八集 内容: 【天台小止观】讲解 第二十八集 释成观法师 讲于 台北大毘卢寺 2010年3月5日 刚刚讲到说如厕所之虫就是蛆。 蛆是什么你知道吗? 苍蝇的幼蟲。 可是这虫子从哪来的你知道吗? 这种蛆当然是吃粪便,然后等到时间到了以后它成熟了,变成苍蝇。 蛆不一定说吃粪便,所有的死尸都会生蛆。 反正就是臭的东西就对了。 它成熟以后就长出翅膀就好像蛾一样,长出翅膀飞走了,然后就去求生。 它的抓脚都有很多脏的东西,所以会令人生病。 而且苍蝇离开臭秽的地方,粪便、粪池或是死尸的地方,就是由蛆转成苍蝇飞走了以后,然后它自己去求生,那个电影里面讲说,苍蝇的嗅觉非常灵敏,远在一英里以外的死尸或是有厕所,它都可以闻得到。 然后闻到以后它就会飞到那里去下蛋,它一下卵下了很多,由那个卵就变成蛆。 蛆吃大便或是死尸吃饱了,然后吃得长大以后又成熟了,又变成苍蝇。 所以你就知道苍蝇是很脏很可怕的。 我虽然从小学就知道什么蛆(jiu jiu)什么,但是一直到前年六十一岁才知道什么是蛆。 花了我一甲子的时间。 所以你看看我们现在讲第一个诃五欲,就行禅。 你所有内外的事情都准备好了,然后开始要诃五欲。 所以我就说打坐不是象一般说,我知道怎么盘腿,然后一盘上腿就打坐了,不是这么回事。 你可以盘腿也可以坐,但是你可以有坐而无禅。 你只是坐但是不是坐禅。 你客气一点就想你是静坐可以了,但是就不是坐禅。 所以有坐而无禅是会这样子的,但多半是这样子。 但是反过来讲,分两个禅不一定要坐,而且禅不应该只是坐。 也就是说这个禅应该体现到行、住、坐、卧,都应该有禅才是真正的禅。 你只有坐才有禅,那就还不是真正的完全达到。 什么是禅呢? 禅有两个意思:1、摄心叫禅。 就是说你行禅的时候摄心不乱叫禅。 也就是说你如果打坐的时候,坐在那边胡思乱想,那就不叫行禅。 而不能够摄心,所以摄心名禅。 2、觉了名禅。 这个觉了又觉好多种,主要可以讲这四个:①觉身。 ②觉心。 ③觉法。 ④觉性。 你觉了自己的身明明白白,就是所谓的身念处。 不一定要说观身不净,而你就要觉知自己这一个身,时时觉知这就是我,我有这一个身叫觉身。 就是去掉观身不净那个转折,当下直接就觉那个身这样。 这是最朴实但是也是最难的。 你要观身不净恐怕还容易一点。 但是你当下观那个身,只观那个身就这样子,然后明明白白的觉有这个反而难。 不过你借着观身不净,如果你一开始没办法直接就觉自己的身,先观身不净借着这个比较稍微曲折一点的,再把他带回来。 观身不净他可以说是比较抽象的思维,但是观直觉这个身是比较具象,要很具体。 但是很具体本来应该是比较好做,可是这个很圭觉你有没有去想,当你不去静坐的时候,你说什么是你的身? (法师拍自己的身)这就是我的身很清楚。 看了这个就是我的身没什么问题。 可是你真正要去觉自己身的时候,反而很奇怪就变得很难。 本来是很具体反而变得很抽象。 有没有感觉? 听懂我得意思吧。 但是你就要这样子觉自己的身,然后时时觉知自己自身的存在。 觉身的意思觉知自己自身的存在。 这个就有一点跟存在主义的他那种味道有一点类似,觉身存在。 为什么? 因为我们99. 99%的人都忘掉我这个自身存在。 你生命一百年里面,有一天有十分钟觉得自身存在就已经很了不起,多半都忘掉了。 忘掉了有这个自身,只是用这个自身去吃饭、穿衣、打电脑,然后乃至于追求种种所谓伟大的目标和理想。 但是都忘掉了这一个身体。 这样懂吗? 所以现在就是要撇开所有一切的外物,身体一切的功能作用,然后只是观那个身存在这样的。 这个有一点象禅宗所说的赤裸裸。 你就观自身离于一切不依于一切,而赤裸裸的存在。 赤裸裸是什么意思? 清清静静无所依、无所着、无所挂碍这样子当下的存在。 乃至于没有依任何抽象的思维,自身的存在。 所以觉了、觉身这很难。 觉身已经够难的,接着觉心,觉了自己的心。 你能够觉了自己的心那就接近开悟了。 觉了自己的心以后接着觉法,觉心是觉一切法的总源,因为心是变现一切法的源头。 所以觉一切法的总源就是觉心。 接着在觉法这个法是所有的一切法。 当然不去攀缘只在现在自身中的四大里面,四大五蕴去觉了乃至于心、心所法,这些都是法,那么去觉了。 这个算觉心的话算是总相的,觉一切法的总源头的总相的一个觉知。 觉法的话需要是别像的。 最后觉性从心到性,因为心是无常的,性是真常的。 但是你觉了自心以后,等到觉性的话那就真正是开悟。 你能够觉悟自己的自性。 你开始的时候只是一心努力的,去往自己内身里面探求,所以叫做内观。 观就是觉,观了才能觉了。 但是觉了有初有细,从最初的觉一直到,开悟那种觉也都是觉。 [生死不断绝 贪欲嗜味故 养冤入丘冢 虚受诸辛苦 身臭如死尸 九孔流不净 如厕虫乐粪 愚人身无异 智者应观身 不贪染世乐 无累无所欲 是名真涅槃 如诸佛所说 一心一意行 数息在禅定 是名行头陀] 释文[凡夫众生,无量劫来,常处于六道轮回。 生死不能断绝者,]者是原因的意思。 [即因贪著五欲,嗜好五味。 当知五欲虽是尘境,而别有种滋味,凡夫众生,若尝之后,即难弃舍。 试观世人,何者不贪可爱之色,]世中之人那一个人能够不贪爱可爱可乐的色呢? [可听之声,]好听的声音,[以及可嗅可尝之香味。 ]好嗅好尝的香跟味。 [因贪恋五欲之味,故生死不断绝,正如养冤入丘冢,虚受诸辛苦,徒受劳碌奔波而已。 ]冤就是冤家,[然贪五欲之人,身臭如死尸,九孔常流不净之物,如眼有眼垢,耳有耳污,鼻有鼻涕,小大便利,常流不净。 如厕所之虫,于粪中游戏快乐。 ]这个讲的很好。 蛆虫在粪中游戏快乐。 哇好棒好棒,接着又有一个人进来,放了一些滋养无下来,它们说哇今天又加菜了。 [人之贪著五欲,亦复如是。 ]又贪着了一个五欲,就好像厕所的虫里面,因为又有一个来宾放了一些礼物下来,所以又加菜了。 [以其看不破识不透,故云愚人身无异。 ]你说蛆虫如何能看得破识得透呢? 所以同样凡夫也是一样,对五欲多多益善,那有说看得透。 [当知我人之自身,外面观之宛然一清净之体,其实臭秽不堪,正如一美花瓶中,藏诸粪秽,]一支很漂亮的花瓶,但里面装的是很脏的东西。 [一旦瓶破壳穿,则诸秽物,溢流于外,厌之不极矣! ]他那美丽的花瓶是比喻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里面装的都是脏臭的东西。 [智者应当观察,]智者应当以智慧来观察,[身心不可贪著。 若于世间之乐,无累无所欲,如是则无挂碍;无挂碍,即无恐怖,无恐怖,即能远离颠倒梦想,是名真涅槃,即是清净实相,亦云不生不灭,即我人之自性清净心是。 因我人之自心,终日妄想纷飞,生灭不停。 所谓转寂静而为妄动,将不生灭而生灭,]将不生灭而把他变成生灭,将是把的意思。 把不生灭的东西转成生灭。 [于是则与本有之清净涅槃,非背而背。 ]本来是不违背不相背的,现在却互相违背。 [是故应知:]所以就应该知道,[如十方三世诸佛之所说,欲想舍迷途而登觉岸,转烦恼而入正轨,远弃五欲,收摄六根,无他,只须一心一意而行,]无他是没有别的方法,只须一心一意的去做。 做什么呢? [内收摄于六根,外不攀揽六尘,]就是收摄六根,不攀六尘。 [专心一意,阿那波那,] 阿那波那就是观出入息,[数出数入,从一至十,由十至一,久之妄念自能归一,自心即能清净。 如是即入于禅定,是则名为抖擞精神,行头陀行。 ] 离五欲或是诃五欲到这里就讲完了。 之所以不讲说离五欲的原因也就说,因为离欲是圣者的境界,所以凡夫是没办法离的。 所以只能呵责令他的威力不要那么大,不要被他害,不要被他引诱所以呵责。 所以智者大师用这个诃字就很好。 不是离欲,因为离欲就变成阿罗汉了。 所以凡夫才开始修行而已,没办法离欲只是诃欲这样子而已。 诃字还表现一个意思,表现一个价值观。 什么价值观呢? 表现说这个欲是不可乐不可遇的,是不能去追求而是应该呵斥呵责的。 就好像一个坏孩子一样,必须要呵责,不能宠爱他、不能溺爱他、不能纵容他。 然后让他放逸放肆。 所以同样诃五欲也是一样。 五欲你不能纵容、不能放肆他、不能溺恋他贪念于他。 诃五欲讲完了接着弃五盖,这就更进一步修行了。 这个等于是习禅的一个分水点,诃五欲是你在习禅坐禅之前就要做,但坐禅之后还继续要做。 但是弃五盖通常是从坐禅开始做,你还没有坐禅之前,你没有办法做所谓的弃五盖。 只有开始坐禅才有弃五盖这件事情。 当然也跟诃五欲一样,自从坐禅开始以后,你开始弃五盖,等不坐的时候还是要继续弃五盖。 但是他的开始就是坐禅的开始,你真正开始有坐禅的动作,可以说正修禅定,你正修禅定的时候才开始做弃五盖的功夫。 前面讲诃五欲是习禅的前行,还没有习禅之前就应该要先诃五欲。 诃五欲为了要开始下一步正式习禅,正式习禅开始习禅的时候,就会碰到五盖的问题。 正式习禅以后这个五盖会盖得你昏头涨脑。 【弃盖第三】 [所言弃盖者,谓五盖也。 ]这里所说的舍弃五盖,[一、弃贪欲盖。 前说外五尘中生欲,]前面说对外五尘中所生的欲,[今约内意根中生欲,]常常看到释经文里面都有这个约字,这个你查不到的字典也没有,古代大德他就用出来也没有解释。 我试着给他解释一下,约是以什么什么而言,或是就什么什么而言。 前面是说对外五尘所生得贪欲,现在则是以内身意根中所生体的欲来说。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前面所说的五欲是有外在的,五尘引起你的欲望。 现在所说的是没有前面的五尘,没有前境而你自心里面自己生出欲望那一种。 没有五尘对境,内心单独的欲望。 也就说虽然前面没有美色但是你心里面会有欲望起来。 那种欲望就是意根中的欲望。 心里面自己所产生的欲望,外面没有诱惑的,这种叫做盖。 前面那个叫做欲,现在的这种欲叫做盖。 这种盖是不需要有前境。 所以现在又更加的细了。 前面是因为有外尘产生欲望,现在没有外尘你自己的意根中,由于业昔力以及异想分别而产生欲望,这种欲望就是现在所说的盖叫欲盖。 这种欲盖是不需要别人引诱你的,你自己产生,但是自己产生又会把自己的智慧、光明、清净给盖住。 所以叫做欲盖。 简单的说前面的五欲是有外境的五欲。 现在的欲盖是没有外境的欲望。 自心现欲盖,刚才讲过自心现,自心现欲叫做欲盖。 对五尘境的欲才叫做五欲。 就不叫盖。 [谓行者端坐修禅,心生欲觉,]当习禅的人他端坐而修禅的时候,自己自心中就生出欲的那种意念。 觉是意念的意思。 [念念相续,]有这种欲望的念头就念念相续。 一产生起来的时候他就不断的,每一秒钟一直都在相续,[覆盖善心,]因此这个欲望的念头会覆盖你的善心。 什么是善心呢? 你要看五位百法表那里面的善,所有的善有十一种:信、忏、愧、精进、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都叫做善。 乃至于清净心也叫做善心,乃至于觉了的心相对于妄想心,这些都叫善心。 欲盖会把你善心覆盖住,[令不生长,]令善心的心所法不能生长。 这个叫做欲盖。 [觉已应弃。 ]这个是劝说,劝说这个行者,如果已经觉了以后,这个觉是真正的觉,你说觉了了我有这个欲盖产生,那就应该马上把他抛弃这个盖。 释文[前来具五缘、诃五欲二章已竟,]前面讲的具五缘跟诃五欲这两章已经讲完。 [今第三章明弃五盖。 所言五盖者,即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是也。 ]就是贪、嗔、睡、掉、疑这五个称为五盖。 为什么? [因此五法,能盖覆我人自性清净心。 前诃五欲,则外尘不入,今弃五盖,则内心不起,]前面所说的诃五欲是外尘。 五欲是什么? 五欲是贪着外尘,摄受外尘进来。 既然诃五欲外尘就不会进入我的内心。 所以说外面就没有敌人来犯,敌人就是指五尘,没有敌人来侵入。 但是虽然没有敌人来侵入,可是我自己国中自己内乱,五盖就是国中自己内乱。 没有敌人自己内乱。 今弃五盖内心就不起了。 如果说弃了五盖这个内心就不会自己乱。 [如是则意地清净,]意地就是心地。 这样子心地也没有内乱也没有外患,所以他就清净。 [清净则堪伫道器。 ]清净了以后就可以成为道器。 因为道器要出道法道的甘露,所以一定要清净。 [一弃贪欲盖:]第一个讲弃贪欲盖,[前者所说,乃于外五尘中生欲,谓五根对五尘而起贪著也,今者约内意根中生欲,即前尘落谢之影子,转入意地之中,追缘过去,逆虑未来,虽不同五根之攀揽五尘,而内心中妄念丛生,因追缘前尘,则别生一种贪欲,故云内心中起欲。 ]这一段讲的很好,解释落谢的影子,这个心外面有一样东西钻石,然后你的心就摄取摄受摄到心里面去,这个心就把钻石给钻进来,所以你心里面就有一颗钻石20克拉。 可是你那20克拉只是外面20克拉的影子而已,不可能一颗真正20克拉的装在里面,装在里面你就死掉了。 所以你装进去以后,就觉得很营养,美女看钻石最消受的。 可是你真正截取直取的是外物的影像,外面钻石的影像。 因为几乎是完全一样的钻石,你就会认已为实,把他当做是真实的。 这个钻石的影像本来是念念生灭一刹那就没有了,可是他灭掉以后,他还有一个残余的印象在里面。 本来已经是影子然后等到那个影子过去,那个影子消失了以后叫做落谢。 消失叫做落谢。 落谢以后他还有一个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影子,这叫做落谢的影子。 譬如说大家看一下看这支枪,然后把眼睛闭起来,有没有看到那支枪,那个就是你的眼睛把我这支枪吃掉就摄受了,摄受就把这个枪的影像存取,但是它跟电脑不一样。 你再看一次,然后闭眼睛,还看到那个影像没有,有没有渐渐模糊掉? 等到模糊掉到后来就几乎看不到了。 那个叫做落谢的影像。 尤其是整个落谢以后,由于贪着故努力的去回想,这个叫攀缘落谢的影像。 已经落谢了已经消灭的,本来消灭就已经没有了,但是自心第六意识有意念的功能,你开启第六意识意念功能的软体,然后就可以原取在把它叫出来。 所以我们有电脑还不错,你容易了解唯识学。 在档案再把它叫出来。 本来都已经丢到垃圾桶里面,在把垃圾桶打开找一下再叫出来。 那个叫做意念,也叫做意想分别。 意接着要想就可以想然后在分别。 攀缘前五尘落谢的影子意想分别,而生出贪欲,这个就叫做欲盖。 所以我这样解释你看这个就容易懂。 前面是五根对五尘所起得贪着。 现在内意根中生出欲,也就是说前五尘在自心中落谢的影子。 落谢你可以在旁边写上小字:谢灭,就好像花谢掉一样。 所以你看看我们唯识学讲说意根非常厉害他的力量很强大,乃至于可以起死回生。 已经谢灭了得影子,你还可以再把他叫回来可以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以后即前尘落谢之影子,转入意地之中,因为落谢的影子你叫出来,他是再心地里面,而是比较不是那么表层的。 本来外在的物质你吸收以后,放在你的心上,这个是在你意地的表面,在你心的表层上,等他灭谢以后已经下去,虽然你叫出来但是他也不能完全叫到意识的层面。 譬如说这是一颗心(法师画一颗心),(法师画一个三角)三角的上方是意识,三角的下面是下意识。 我们平常是意识的活动,你是有知有觉的去思维他,如果你把他叫出来的时候,他本来谢灭没有这个影像,他谢灭以后下面就没了就沉下去,在往下挤的时候就变成业习。 就是你业习力的一部分。 因为已经谢灭他原来的形象不见了,现在在把他从新叫出来从新组合,他所显现的也不是在意识表层,而是在意识下层。 所以他这里讲说转入意地之中。 如果用现在的语言就是在下意识中。 下意识的意思是什么呢? 就是表示你没办法控制。 所以我们文学里面的手法讲说,他有一个下意识冲动的动作,就是说他没有办法控制。 意识的层面是我们可以思维可以控制有清清楚楚。 但下意识的没办法控制,除非你真正明了自己的自心,心、心所法的心相种种的现象。 你明了然后渐渐由于习禅的关系,可以稍微有一点控制。 但是下意识的行动他已经是一种很犹隐的那种业习力。 所以我们在心里面产生欲盖的时候,那个是没有办法控制。 一般人他如果心里面产生种种欲望,没有前境但是他自己坐在那边没事产生欲望,那个欲望是很难控制。 所以这叫做转入意地之中就下意识。 然后下意识把他转入意地之中,去攀缘过去已经谢灭的影子意念思维,一方面追缘过去,另一方面逆虑未来。 逆虑未来就是说将来想要在去这样的东西来满足欲望。 不管是异性也好或是其他种种东西也好,他就会做这种打算。 都是在你下意识里面去进行运作。 你看是不是很深层的心里。 所以你看我们佛法真是了不起不得了。 你在冥冥之中有意无意下意识之中,没办法控制,你就会起一种所谓的欲望或企图心。 因为你攀缘过去的影子就会起一种企图心。 这就是逆虑未来。 你会有所打算将来做什么事情,来满足这一个欲望。 譬如说想想想就去看电影去了,或是去找什么刺激。 就是一个人静静的也没有外尘的时候,然后你自己就不思议的起欲,由于在不意思的意根的意想分别,然后就起欲。 [虽不同五根之攀揽五尘,而内心中妄念丛生,因追缘前尘,]追就是回溯,回溯的去攀缘先前的尘境。 前尘就是先前的不是面前的。 [则别生一种贪欲,故云内心中起欲。 ]就是说并没有前境,而只是追忆攀缘内尘的影像。 [谓修行者,于正身端坐,修禅之时,所谓身体及手足,宛然安定不动,宛若一道者,]一个修道的人,[殊不知虚有其表,]宝静大师很有意思,骂人开骂了,坐在那里好像道貌岸然的样子我在坐禅。 可是里面在打妄想,所以虚有其表。 [虽外具威仪,而内心中胡思乱想,东忖西度,或由可爱之声而欲想,或追忆前人美貌端严而生爱染,如是思量分别,念念相续不断,如瀑流水相似,前念后念,无有休息,几不知自身端坐为何物,]几就是几乎。 为何物是为什么。 坐在那边好像很庄严的样子,心里面都是一些乱七八糟。 所以搞了半天坐在那里干什么不晓得。 [遂将本具之善心,永远沉没,不能生长,此实为修行者一大障碍,若觉悟之,]觉悟什么? 如果觉悟自己在妄想分别,在生起种种的贪欲,[即能灭除。 ]就能除灭。 [古人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须早觉悟,宜急弃之。 ]赶快把欲盖给去掉。 欲盖就是自心所生的贪欲。 发布时间:2025-10-05 11:46:5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