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知因果与修净土 内容: 提倡佛学,当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 能如此,则于世出世法均不悖。 否则尚是名教罪人,何堪学佛,以望了生脱死乎。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佛戒经中之略戒,文昌阴骘文引用之,人唯知阴骘文有此语,不知其来也远。 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 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作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 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诸余法门,皆须烦恼断尽,(三界内见思二惑)方可了生脱死。 否则纵令大彻大悟,有大智慧,大辩才,晓得过去未来,要去就去,要来就来,尚不能了。 况具足烦恼者乎。 讲净土,要将净土为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下凡与上圣共修之道,末世众生不修此法,则但种未来之善根,绝难现生出轮回等道理详说。 地藏经,说因果颇显豁,其注解,唯科注可看。 扬州藏经院刻有地藏开蒙,不可看。 以原本不甚好,又经一不通之人修之,愈加不好。 十余年前有人以此经注送光者,光令其持去,以光不敢转送故。 今将光所存之科注寄来,其注颇详明。 以不足包,因将一弟子送光之孝经注附之。 此人博闻而好名,故其注以广为事。 然藉作参考,则非无益。 又附净土五经二本,若详知光之前后二序一跋,则提倡佛学,当不至捨仗佛力之法门,宗仗自力之法门矣。 又寄无量寿经颂一包,此颂虽未能将经义彻显,然亦可以为初机者,作一助缘。 隋道绰禅师一生专弘净土,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可知一年之中当讲四五遍,不以繁重为忌,唯期人各悉知。 今人则必不肯如是重重屡讲也。 古人以利人为本。 今人以求名为本。 若专讲净土,人或见轻。 所以不肯专精致力于一法也。 (三编·复郭汉儒居士书二) 接手书,备悉。 杨叔吉来,知秦民之苦,将与地狱相去不远。 当此劫浊乱时,固宜提倡因果报应,及与净土法门,方有实益。 彼好高务胜者,恐一提倡,便隳其声价。 以故宁可令人不会,决不肯屈我门风。 试问彼于调养身命之外物,能固执一法,不求变通否乎。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 彼于一日之中,尚必取其合宜。 其于弘法,则其智反不如养身之得计。 谓其真欲利人可乎。 (三编·复康寄遥居士书五)提倡佛学,当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 能如是,则于世出世法均不悖。 否则尚是名教罪人,何堪学佛,以望了生脱死乎。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佛戒经中之略戒。 文昌阴骘文引用之。 惟知阴骘文有此语,不知其来也远。 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 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作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 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诸余法门,皆须烦恼断尽,方可了生脱死。 否则纵令大彻大悟,有大智慧,大辩才,晓得过去未来,要去就去,要来就来,尚不能了。 况具足烦恼者乎。 (三编·复郭汉儒居士书)  发布时间:2025-10-02 13:20:0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zang/1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