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初禅 内容: 初禅者,行人先须趺坐调息,从粗住细住,阶欲界定。 次后身心泯然虚豁,失于欲界之身,坐中不见头手。 床敷犹若虚空,是为未到地定。 此定能生初禅,即是初禅方便,亦名未来禅。 得此相已,初勿惊恐,亦勿欢喜(惊喜皆能招魔),勿向人说(说则永失不可复得,譬如种树,不可露根)。 若于未到地中,入定渐深,身心虚寂,不见内外。 或经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定心不坏,守护增长。 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 当动之时,还觉渐渐有身,如云如影动发。 或从上发,或从下发,或从腰发,渐渐遍身(上发多退,下发多进)。 动触发时,功德无量。 略说十种善法眷属,与动俱起: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心生,七知见明了,八无累解脱,九境界现前,十心调柔软。 如是十种胜妙功德庄严动法,此则略说初动触相。 如是,或经一日,或经十日,或一月四月,乃至一年,此事既过,复有余触,次第而发(然亦无定前后)。 故名初禅。 言余触者,即前动触为一,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 复有八触:一掉,二猗,三冷,四热,五浮,六沈,七坚,八软。 此八与前八虽同,而细分别,不无小异。 此十六触,随一发时,悉有十种善法功德眷属。 行者因未到地,发如是等诸触功德善法,故名初禅初发。 并是色界清净四大,依欲界身中而发。 从此舍离欲界五欲五盖(五欲者:一色,二声,三香,四味,五触。 五盖者:一贪欲,二嗔恚,三睡眠,四掉悔,五疑),得初禅五支功德(一觉,二观,三喜,四乐,五一心)。 一、觉支 初心在缘名觉。 谓行者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清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尔时即生身识,觉此色触,未曾有功德利益,故名觉支。 二、观支 细心分别名观。 谓行者既证初禅功德,即以细心分别此禅定中色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无诸盖覆,如是等功德,欲界之所未有,故名观支。 三、喜支 欣庆之心名喜。 谓行者初发禅时,乃有喜生,但分别未了,故喜心未成,若观心分别,所舍欲界之乐甚少,今护得初禅,利益甚多,如是思惟已,则欢喜无量,故名喜支。 四、乐支 怡悦之心名乐。 谓行者发初禅时,乃即有乐,但分别喜,动涌心息,则恬然静虑,受于乐触怡悦之快,故名乐支。 五、一心支 心与定一,名为一心。 谓行者初证禅时,乃即着定,而心犹依觉观喜乐之心,故有微细之散,若喜乐息,自然心与定一,故名一心支。 若在人中坐禅,得此根本初禅,不失不退,则命终已,随初禅力深浅,必生梵众等之天中,是初禅天因也。 发布时间:2025-05-21 16:57:0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