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祖章安尊者灌顶《佛祖统纪》 内容: 五祖章安尊者灌顶(其师。 以此子非凡。 故以地住极位。 为立名字。 将以进之也)姓吴氏。 临海章安人。 始生三月(陈文帝天嘉二年生)能随母称三宝名。 有僧过门谓其母曰。 此子非凡因以为名。 七岁入摄静寺。 依慧拯日记万言。 年二十受具戒。 天纵慧解一闻不忘。 陈至德初(陈后主)谒智者于修禅寺。 禀受观法研绎既久。 顿蒙印可因为侍者随所住处。 所说法门悉能领解。 祯明元年。 随智者止金陵光宅听讲法华(文句注云。 二十七。 听受金陵)隋开皇十三年(隋文帝)夏受法华玄义于江陵玉泉(时年三十三。 次在江陵。 奉蒙玄义是也)十四年夏。 受圆顿止观于玉泉(一夏敷扬二时慈霔是也)至于余处讲说。 听受之次悉与结集。 大小部帙百有余卷。 传诸未闻皆师之功也。 十八年正月。 师与普明奉智者遗书。 自天台至扬州谒晋王。 并奉净名义疏。 二月。 王遣使王弘送还山。 为智者设千僧斋。 始用工造国清寺。 仁寿元年。 晋王为皇太子。 师与智璪。 奉表至长安称贺。 并谢造寺。 右庶子张衡。 宣令问智者亡后灵异。 对以五事(备见百录)皇太子悲喜交至。 遣散骑常侍张干震。 入山设千僧斋。 二年四月。 遣扬州参军张谐。 入山宣令慧日道场道庄法论二师(隋改寺曰道场。 此寺在东都。 二师见唐续僧传)于东宫讲净名经。 全用智者疏文判释。 可令寺众谙委法华玄义者。 赍疏入京。 众推师随使应令。 八月。 遣使送师还山。 炀帝大业十年(时年四十五)著涅槃玄义二卷疏二十卷。 时隋末兵兴寇盗群起。 师自序云。 推度圣文凡历五载。 何年不见兵火。 何月不见干戈。 菜食水斋冰床雪被。 其劳苦有若此云。 疏成烈火焚之不爇。 师晚年于会稽称心精舍讲说法华。 时人赞之有跨朗笼基超云迈印之语(兴皇朗师齐山阴慧基撰法华疏。 梁光宅法云制疏讲经。 并见唐续僧传。 印师未详)。 郡中有嘉祥吉藏。 先曾疏解法华。 闻章安之道。 废讲散众投足请业。 深悔前作之妄。 唐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于国清。 寿七十二。 腊五十二。 初示疾。 室有异香。 临终命弟子曰。 弥勒经说。 世尊入灭。 多爇名香。 其烟如云。 汝今可多焚香。 吾将去矣。 因委曲遗诫。 辞理甚切。 忽起合掌如有所敬。 称净土佛菩萨名。 奄然而化。 先是贞观元年。 同学智晞临终曰。 吾生兜率见先师智者。 宝座行列皆悉有人。 唯一座空。 彼天人曰。 却后六年顶法师来升此座。 计岁论期审晞不谬。 是月九日。 窆于寺之南山。 居国清日。 有老父染疾。 百药不瘳。 其子求救于师。 即焚香转法华经。 病者闻香入鼻。 其疾遂愈。 仙居乐安岭南曰安洲。 溪流湍急。 岁常溺人。 师誓之曰。 若此溪坦平当于此讲经。 旬浃之间白沙遍涌。 平如玉镜。 乃讲光明法华以答灵惠。 尝于摄静寺讲涅槃经。 群盗突至。 见寺门旌旗耀日神兵执仗皆长丈余。 贼众大惊奔走溃散。 俗因称为山兵寺。 每诵经宴坐。 常有天华飘坠其侧。 所著八教大意。 智者别传。 各一卷。 观心论疏二卷。 国清百录五卷。 涅槃玄义二卷。 涅槃经疏二十卷。 真观法师传。 南岳记各一卷。 吴越王。 请谥为总持尊者(出百录。 九祖传。 高僧传。 三部疏记)。 发布时间:2025-05-21 16:43:5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