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十七品 内容: 合七法门为三十七品 一四念处 二四正勤 三四如意足 四五根 五五力 六七觉分 七八正道次生法二空而辩三十七品者。 若观二空而入道。 并须善识道品之阶级。 若依有门学圣。 必约众生空观。 以修三十七法。 若用平等断惑。 则应历法空。 行于道品之门。 故次二空而辩也。 通言道品者。 道义如前。 品者品类也。 此七科法门。 悉是入道浅深之气类。 故云道品也四念处 一身念处 二受念处 三心念处 四法念处一身念处者 头等六分。 四大五根假合。 故名为身。 是中观身智慧为念。 明见内身五种不净。 破净颠倒。 即是处也观外身内外身亦如是。 是为身念处也二受念处者 六触因缘生六受。 从六受生三受。 名之为受。 是中观受智慧名为念。 明达三受皆苦。 破乐颠倒。 即是处。 观外受内外受亦如是。 是为受念处也三心念处者 六识能识诸尘。 分别攀缘。 谓之为心。 是中观内心智慧。 名之为念。 了知心从缘生。 刹那不住。 念念生灭。 破常颠倒。 即是处也。 观外心内外心亦尔。 是为心念处也四法念处者 想行二阴。 及三无为法。 名之为法。 是中观法智慧名为念。 通达一切法我我所。 毕竟不可得故无我破我颠倒。 即是处也。 观外法内外法亦如是。 是为法念处。 若声闻经中明念处。 但说破四倒为念处。 若摩诃衍中明念处。 即说破八倒。 为念处也。 故大品经云若能深观四念处。 是为坐道场四正勤 一已生恶法为除断。 一心勤精进 二未生恶法不令生。 一心勤精进 三未生善法为生。 一心勤精进 四已生善法为增长。 一心勤精进一已生恶法为除断。 一心勤精进 四念处观时。 若懈怠心起。 五盖等诸烦恼覆心。 离信等五种善根时。 如是等恶若已生为断故。 一心勤精进。 方便除断令尽也二未生恶法不令生。 一心勤精进 四念处观时。 若懈怠心。 及五盖等诸烦恼恶法虽未生恐后应生。 遮信等五种善根。 今为不令生故。 一心勤精进。 方便遮止不令得生也三未生善法为生。 一心勤精进 四念处观时。 信等五种善根。 未生为令生故。 一心勤精进。 方便修习令信等善根生也四已生善法为增长。 一心勤精进 若四念处观时。 信等五种善根已生。 为令增长故。 一心勤精进。 方便修习信等善根令不退失。 增长成就。 此四通名正勤者。 破邪道。 于正道中。 勤行故。 名正勤也四如意足 一欲如意足 二精进如意足 三心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一欲如意足 欲为主得定。 断行成就。 修如意分。 是为欲如意足二精进如意足 精进为主得定。 断行成就。 修如意分。 是为精进如意足三心如意足 心为主得定。 断行成就。 修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 思惟为主得定。 断行成就。 修如意分。 此通言如意者。 四念处中实智慧。 四正勤中正精进。 精进智慧增多。 定力小弱。 得四种定摄心故。 智定力等。 所愿皆得故。 名如意足。 智定力等。 能断结使。 故云断行成就也五根 一信根 二精进根 三念根 四定根 五慧根一信根 信正道及助道法。 是名信根也二精进根 行是正道。 及诸助道善法时。 勤求不息。 是名精进根三念根 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 更无他念。 是名念根也四定根 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 应不散是。 为定根也五慧根 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 观无常等十六行。 是名慧根。 此五通名根者。 能生也。 行者既得四如意足。 智定安隐。 即信等五种善法。 若似若真。 任运而生。 譬如阴阳调适。 一切种子。 悉有根生。 故名根也五力 一信力 二精进力 三念力 四定力 五慧力一信力 信正道及诸助道法时。 若信根增长能遮疑惑。 破诸邪信及烦恼。 故名信力二精进力 行是正道及诸助道法时。 若精进根增长。 破种种身心懈怠。 成办出世之事。 是为精进力三念力 念正道及诸助道法时。 若念根增长。 破诸邪念。 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是。 为念力四定力 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法时。 若定根增长。 则能破诸乱想。 发诸事理禅定。 是为定力五慧力 为正道及诸助道法。 观无常十六行时。 若慧根增长。 则能遮三界见思之惑。 发真无漏。 故名慧力。 此五通名力者。 能坏诸有漏不善。 成办出世善事。 故名力也七觉分 一择法觉分 二精进觉分 三喜觉分 四除觉分 五舍觉分 六定觉分 七念觉分一择法觉分 智慧观诸法时。 善能简别真伪。 不谬取诸虚伪法。 故名择法觉分二精进觉分 精进修诸道法时。 善能觉了不谬。 行于无益之苦行。 常勤心在真法中行。 故名精进觉分三喜觉分 若心得法喜。 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生。 欢喜住真法喜。 故名喜觉分四除觉分 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 善能觉了除诸虚伪。 不损真正善根。 故名除觉分五舍觉分 若舍所见念著之境时。 善能觉了所舍之境。 虚伪不实。 永不追忆。 是为舍觉分六定觉分 若发诸禅定之时。 善能觉了诸禅虚假。 不生见爱妄想。 是为定觉分七念觉分 若修出世道时。 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 若心沉没。 当念用择法精进喜等。 三觉分察起。 若心浮动。 当念用除舍定等三分摄。 故念觉常在二盈之间。 调和中适。 是念觉分。 此七通名觉分者。 无学实觉七事能到。 故通名觉分八正道分 一正见 二正思惟 三正语 四正业 五正命 六正精进 七正念 八正定一正见 若修无漏十六行。 见四谛分明。 故名正见二正思惟 见四谛时。 无漏心相应。 思惟动发。 觉知筹量。 为令增长入涅槃。 故名正思惟三正语 以无漏智慧。 除四种邪命。 摄口业住一切口正语中。 是为正语四正业 以无漏智慧。 除身一切邪业。 住清净正身业中。 是名正业五正命 以无漏智慧。 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 住清净正命中。 是为正命。 何等五种。 一为利养故。 诈现异相奇特。 二为利养故。 自说功德。 三为利养故。 占相吉凶为人说法。 四为利养故。 高声现威令人畏敬。 五为利养故。 称说所得供养。 以动人心。 邪因缘活命。 故是为邪命六正精进 以无漏智慧相应。 勤精进修涅槃道。 是为正精进七正念 以无漏智慧相应。 念正道及助道法。 故名正念八正定 以无漏智慧相应入定故。 故名正定。 是八通名正道者。 正以不邪为义。 今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 皆名为正。 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 发布时间:2025-05-21 16:41:0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dict/75029.html